0%

上周最佳星空图片(NASA中文版)

2014 年 5 月 12 日 

揭示计画的宇宙模拟影片
影片提供: Illustris CollaborationNASAPRACEXSEDEMITHarvard CfA
Music: The Poisoned Princess (Media Right Productions)

说明: 我们是怎么来的?请点选“播放”,观看一个全新而精密的宇宙演化电脑模拟,对星系形成和人类在宇宙中该如何定位所提出的新见解。揭示计画 (the Illustris project)是到目前为止最庞大的此类计画,动用了2千万个计算元运算时数,追踪边长3千5百万光年的立方体内,120亿个组成元在130亿年之间的演化。在这则模拟中,科学家首次追踪物质如何形成各类星系。随着虚拟宇宙演化,部份随着宇宙膨胀的物质,很快地在重力的作用下聚成丝状天体、星系星系团。上面这则影片以虚拟环绕相机的观点,呈现变动宇宙中的一些天体。首先是暗物质的演化,接着是不同温度下的气云(0:45)如何变化,然后是这类重元素的形成(1:30),最后再回到暗物质(2:07)。影格的左下角明列大爆炸后的时间,而右下角则标示所呈现的物质种类。爆发事件(例如在0:50),则呈现被星系核心超大质量黑洞喷出的泡状炽热气体。揭示计画宇宙 和真实宇宙存在一些有趣的差异,例如为何模拟会产生过量的年老恒星;这些差异正被探研之中。

2014 年 5 月 13 日 
See Explanation.  Clicking on the picture will download
 the highest resolution version available.

CG4:一个破裂的彗星状云球
影像提供与版权 : Jason Jennings (cosmicphotos)

说明: 一团云气能捉住星系吗?大小差太多,当然是不行!上面影像中这个“张爪”的怪形生物,是一种名为彗星状云球的云气团,而这团云球则已破裂。典型的彗星状云球结构具有尘埃头部和长,因此外在特征让它们和彗星有点相似,但在实质上,它们有差异颇大。云球常常会形成恒星,有些云球的头部甚至镶著很年轻的恒星。这个天体的头部为何会破裂,其成因还没完全解答。云球左侧的星系巨大且遥远,它只是视线上碰巧和和CG4在同一方向而已。

2014 年 5 月 14 日 

来自国际太空站的实况影像
影像提供: NASAUStreamHDEV Project

说明: 如果你现在漂浮在地球上空,这可能会是你所见的景象。二星期前,SpaceX公司的腾龙号太空舱为轨道上的国际太空站 (ISS)进行补给,同时也递送了一批高解析地球观景(HDEV)相机,用来拍摄和传送地球实况影像。上面的画面(连结如果正常运作的话),会在四部不同指向相机所拍摄的实况影片之间切换。而从视野中漂过的景观,会包括白云、棕褐色的陆块和蔚蓝的海洋。如果太空站下方的地表是夜间的话,上面的影像会呈黑色;不过,太空站的快速90分钟轨道,会让处在黑夜的时间缩减成45分钟。国际太空站现行的位置,可由网络上查得。如果上面的视屏呈灰色,那可能是刚好位在切换相机的空档或者国际太空站的通讯暂时中断。随着高解析地球观景计画执行,科学家会监控影片的品质变化,以评估高能辐射线的影响,包括那种相机效能最好,以及那些地球景观最受欢迎。虽然这项影像传送工作难以持久,但所得之经验会让我们知道未来该在国际太空站装设那种相机,而未来所传送的影像应也会更加有趣。

2014 年 5 月 15 日
See Explanation.  Clicking on the picture will download
 the highest resolution version available.

航行家探測船的海王星影像
組合影像提供與版權: Assembly/Processing - Rolf Olsen,
Data - Voyager 2, NASA Planetary Data System

說明: 在太陽系外圍曳航之時,航行家二號探測船在1989年8月25日,航行到最靠近海王星的位置;而它也是造訪這顆最外圍氣態巨行星的唯一人類探測船。上面這幅組合影像,呈現了這顆昏暗的外圍行星、最大衛星海衛一和黯淡的行星環系,使用的數據即是來自此次近距接近和之後數天所拍攝之照片。從稍遠於海王星軌道的行星際位置回首眺望太陽,除了記錄了帶著纖細日照眉相的海王星和海衛一之外,也見到海王星南極區的卷雲、環繞南極的暗帶與南極上空的渦旋雲。在航行家飛越之時,也首次拍到部份黯淡的環系及其上頭的三段亮弧。在上面這幅組合影像中,最黯淡的行星環區段則是來自模擬(而非實攝)。此外,在這幅跨幅7.5度的影像裡,以鹿豹座為中心的背景星場是來自巡天數據,用以復現當時向外飛掠的航行家所見海王星系統的背景。  

2014 年 5 月 16 日 
See Explanation.  Clicking on the picture will download
 the highest resolution version available.

机会号的火星日行迹
影像提供: NASA/JPL/Cornell/ASU/TAMU

说明: 大约在每三个火星日的上午当地平均时11:02仰望火星天空,让机会号探测车拍下一幅影像,并持续进行一个火星年 (668个火星日)。成果是上图所示的火星日行迹;这则曲线,呈现在火星的一年之中,太阳在天空移动的轨迹。这幅拍照期间横跨地球2006年7月16日至2008年的组合影像,是一幅以天顶为中心的鱼头镜头影像。影像顶端是北方,环拱的天空和地貌全景,则是2007年底摄于维多利亚撞击坑内的景观。在日行迹附近的淡红火星天空,经过涂黑以让太阳的位置能清楚显现出来。此外,地球的日行迹是8字形,而火星版日行迹则呈梨形;因为虽然二者的自转轴倾角相近,但火星的公转轨道较扁长。当火星远离太阳时,太阳在火星天空的视运动较缓慢,造就了日行迹的尖顶。而火星较靠近太阳时,太阳视运动较快速,因而形成较浑圆的行迹底部。日行迹上的数个缺口,则是因探测车出任务或沙尘暴无法拍照所致。

2014 May 17 
See Explanation.  Clicking on the picture will download
 the highest resolution version available.

哈伯望远镜的木星和缩小中的大红斑
影像提供: NASAESA, and Amy Simon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et al.

说明: 庞大的气态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约是地球的320倍。 而让它声名更噪的表面庞大涡旋风暴系统─大红斑,则是上面这幅摄于4月21日的清晰哈伯望远镜之亮点。 座落在环绕木星云带之间的大红斑,虽然最近正在缩减之中,但仍可轻易吞下地球。 最新的哈伯望远镜观测指出,目前大红斑的宽度约为16,500公里。 这是历年来哈伯望远镜量测的最小值,比1979年航行家一号和二号飞越时所量得的23,200公里要小得多,更远小于1800年历史性望远镜观测所测得的40,800公里长轴宽度。 现行的观测指出,这个长寿的大红斑缩小之速率在增加中。

2014 年 5 月 18 日 
See Explanation.  Clicking on the picture will download
 the highest resolution version available.

航行家一号的木星大红斑
影像提供: NASAJPLDigital processing: Bj顤n J鏮sson (IAAA)

说明: 木星的大红斑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 自1930年代以来,观测显示大红斑一直在缩减,而在过去数年,缩小的速率好像在加速之中。 大红斑是个比地球还要大的飓风系统,而且自使用望远镜见到它以后,就一直没消停过。 如同大部份的天文现象一样,科家学并没预见大红斑的存在,而发现之后,也没立即了解它的本质。 虽然不停有小涡旋注入这个风暴系统,可能是它如此长寿原因,但寻求对这个庞大风暴系统的完整了解,可能会一直是研究的科目,而且可能也对了解地球上的天气系统有帮忙。 上面这幅影像,是1979年航行家一号飞掠过木星时,所拍摄照片的对比强化版。 美国航太总署的朱诺(Juno)太空船,正飞航前往木星,预计将在2016年抵达木星。


以上信息由星友空间网成大物理分站繁体翻译,感谢星友空间网的翻译。

天象信息服务中心整理

有问题可联系邮箱446469755@qq.com或QQ:44646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