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日本科学家分析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的隼鸟 2 号太空船 (HAYABUSA2) 在龙宫小行星带回的样本 ,发现 23 种氨基酸 ,其中包含麸胺酸 (Glutamic acid) 、天门冬胺酸 (aspartic acid) 与甘胺酸甘 (Glycine) ,更特别是还有与代谢有关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缬胺酸 (Valine) 等 。隼鸟 2 号太空船 2019 年降落在龙宫小行星 ,收集 5.4 克小行星样本置入密闭容器后 ,在 2020 年送回地球 。科学家们认为 ,龙宫不是一块巨石 ,而是许多小石头所组成 ,由于小行星的重力弱与快速自转 ,形成菱形的外观 。龙宫属于碳质或 C 型小行星 ,含有大量富含碳的有机物 ,其中大部分可能来自 46 亿年前孕育太阳和行星的同一星云 。先前的分析显示 ,这颗小行星含有水 。此外 ,与地球的有机分子不同 ,小行星样本反射率仅 2~3% ,由于未曾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 ,这使得它们的化学成分与状态接近于早期的太阳系 。
研究团队表示: 样品中检测到各种有机化合物 ,包括氨基酸 、多环芳烃和多样氮化合物 ,其中氨基酸达 20 多种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物质 。先前在 2019 年的研究论文 ,在南非 33 亿年历史的岩石中发现来自于太空的有机分子 ,激起科学家认为部分或全部构建生命的分子是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说法 ,龙宫小行星的新发现使这论述更加有力 。而且 ,氨基酸也可能存在于其他行星和卫星上 ,表明“生命可能诞生在比以前想像的更多的地方” 。
龙宫并不是唯一正在研究的太空岩石 。2021 年 NASA 的欧西里斯任务 (OSIRIS-REx) 太空船从贝努小行星 (Bennu) 采集岩石样本 ,将于 2023 年返回地球 ,其中所含有机物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太阳系演化 ,生命如何出现等重要的线索 。 (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图说: 龙宫小行星的样本 。
资料来源: Live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