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号小行星智神星 (2 Pallas) 将在 2016/8/20 的 20:23 冲 ,即以地球为中心 ,智神星和太阳分别位在地球两侧 、赤经经度相差 180 度的地方 。
可惜因智神星本次冲时 ,几乎位在其椭圆轨道比较远的那一侧 ,受到的阳光照射比较少 ,所以亮度只有+9.2 等 ,比位在轨道近日点附近时的亮度少了 2 个星等左右呢!
8/20 前后的智神星位在飞马座鼻子 (ε) 前方的小马座中 ,邻近 M15 星团 ,整晚可见 ,但子夜前后仰角高 ,观测条件较佳 。由于此处的恒星稀疏 ,比在恒星拥挤区更容易观察到它 。可利用口径 10 公分以上的望远镜 ,或是透过比对间隔数天拍摄的同天区影像 ,就可以找到它 。

2016/8/20 的 21:00 ,智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
以上示意图由 Stellarium 软体产生 。
发现于 1802 年 3 月 28 日的智神星 (Pallas) ,是人类第 2 颗发现的小行星 ,故编号为 2 号小行星; 其实刚发现时 ,被人们当作是 「行星」 ,后来因陆续发现多颗类似的天体 ,且后来估算出的体积与质量并不如一般的行星那么大 ,所以后来才被归类为小行星 。但是 ,继小行星主带最大的天体谷神星被列为矮行星之一后 ,目前智神星也被列为矮行星的候选者之一 。
其自转一周约需 7.8 小时 ,虽然比不上行星 ,但由于直径高达 582km x 556km x 500km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的所有小行星中 ,体积是第 2 大的 ,但以质量来比较的话 ,却比灶神星 (4 Vesta) 还小一些 。此外 ,从右方影像中可见: 智神星的形状并不是对称的球形 ,而是有点不规则 ,事实上 ,它是太阳系已知所有形状 「不规则」 的天体中 ,体积最大的 。
在还没有自动望远镜搜寻而大量发现小行星之前 ,或者说 ,在前 1000 颗小行星发现的年代里 ,智神星在众小行星间相当突出 ,原因在于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倾角比一般主带小行星大许多 ,达 35 度左右 。虽然在已发现数十万颗小行星的现在 ,轨道倾角大已经是个常态 ,可是小行星主带内的小行星 ,公转轨道决大步多数还是在黄道面附近 ,也就是轨道倾角几近于 0 ,因此智神星的 35 度倾角就显得很怪异了 。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 , 「有趣天文奇观」 收录 ,欢迎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