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
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010 QU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三大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就在元旦假期后,且流星明亮。但因极大期时间短暂,再加上落在天气往往不太好的北半球冬季时分,因此观测资料不若其他两群流星雨多。
象限仪座流星雨活动时间一般在12/28至隔年1/12期间,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IMO)预测2017年的极大期落在北京时间1月3日(星期二)22时,每小时流星数量可能在60200颗之间,平均约为120颗,流星速度中等(约每秒41公里),平均亮度偏亮(12 等以上)。今年极大期逢月龄5的眉月,月亮约于晚间22时西沉,但此时辐射点尚未升起。所以台湾地区的最佳观赏时间在3日午夜24时(4日凌晨0时)到4日天亮前,完全不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错!但前述数量仅是「完全无光害,肉眼可见最按星等达6.5等,且辐射点在天顶(大气减光效应最小)」的最佳状态下的每小时预测数量,但通常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一般无光害情况下真正能看到的可见流星数量会是ZHR的60%左右,所以IMO指出极大期时,无光害处能预期的数量大概是每小时25颗左右。
各流星雨专家预测结果指出今年并没有让人惊喜的流星数量增加的状况,流星雨专家Jérémie Vaubaillon所做的模拟预测甚至指出今年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密度低于平均。再加上象限仪座流星雨有个最不讨喜之处:它的极大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几小时(极大期±3小时),和其他流星雨可以绵延数天的状况不同,所以有时错过极大期之后,就很难看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踪迹了。所以按此「习性」,大约在1/4凌晨1~2时以后,这群流星雨的数量就已经大减,又因为此时的辐射点仰角很低,受大气减光效应影响,可能流星数量会少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除了上述的主极大(传统极大期)之外,流星雨专家计算与96P/Machholz彗星和2003 EH1小行星轨道有关的流星体物质分布的状况,认为地球会在主极大之前约14小时先遭遇由质量较小的流星体组成的流星体团块,不过引起的流星比较暗,肉眼与摄影观测不可行,只能透过电波观测或望远镜观测方式进行观察。
如何观赏流星雨?
欣赏流星雨并不需要望远镜等特殊器材,也不限于特定的景点,只要挑选视野开阔,光害与空气污染较少的地方以肉眼观赏即可。适合赏星的地点通常以两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最佳,乡村地区次之,而城市周边的光害与空气污染严重,并不适合。除了目视观赏外,也可利用相机或录影机进行长时间曝光以捕捉流星的身影。
由于适逢冬季,气温寒冷,外出观赏流星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高山路面易结冰,行车要小心。手电筒请以红色玻璃纸包覆,以免产生光害,也尽量不要使用绿光雷射笔扫向天空,以免影响他人摄影观测。
流星雨来源是小行星还是彗星?
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或小行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埃或冰粒等物质,在坠落地球大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天体;绝大多数的流星雨来源是彗星,目前仅有双子座流星雨的来源确认是小行星。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可能是小行星2003 EH1,然而2003 EH1的轨道又与短周期彗星梅克贺兹1号彗星(96P/Machholz)非常近似。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2003 EH1很可能是梅克贺兹1号彗星的彗核分裂后残留的碎片。而这项发现也再度引起了小行星与彗星是否为同类天体的争议。
关于「消失的星座」—象限仪座
象限仪座(Quandrans Muralis)位在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间。公元1795年,前苏联的La Lande和他姪子Michel Le Francais使用「象限仪」这种仪器进行一系列恒星位置观测时,自创了这个星座名词,不过后来并不被现代天文学承认,故不在正式的88星座之列,只能拿来当作「俗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置是在靠近牧夫座头部之处。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