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
月球將在2017/5/26凌晨3:44通過「朔」的位置,即月球和太陽的黃經經度相同時的時刻,農曆上訂定本日為「初一」。農曆初一時,通常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是它無法被太陽照亮的暗面,所以通常見不到月球,但只要稍微從「朔」的位置錯開後,或許有機會瞥見從月球邊緣透出的些微亮光,是謂「新月初見」。所以在5/26的傍晚約18:40日落後到約19:00之前這段短短的時間,在西方105度以下低空尋找月齡僅約0.6、相位僅約0.008的極細月亮,挑戰新月初見!
除了本日為農曆初一之外,月球又在同日上午9:21通過軌道近地點。這表示,如果您真的挑戰成功了,真的看到那抹極細極細的新月的同時,這抹新月因為月球比較接近地球的關係而會顯得比較大,達33.5角分;此外又因月球比較接近地平面,受到「月亮錯覺」和大氣散射的影響,感覺上會比應有的月亮還要大!不過變大了的新月,感受上應該沒有滿月那麼強烈就是了。
新月在暮暉中也不明顯,即使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察,觀察難度也很高,觀察地點需挑選西方地平完全無遮檔之處才行。不過因為它們的仰角不高,離太陽不遠,所以觀賞時一定要避開太陽,以免眼睛損傷。
我們熟知的農曆月是從月球運動而來,從朔到下一次朔,或是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謂之一個「朔望月(synodic month)」,約為29.53天。不過,由於月球跟著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朔望月比月球真正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恆星月(sidereal month)」27.322天還長一些。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離地球最近的位置為近地點,反之最遠時為遠地點,和地球的距離在約363000公里至405000公里之間變化,差異達10%左右。當月球過近地點時,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視直徑會比較大,反之遠時會比較小。有趣的是,由於月球軌道面也會緩緩進動的關係,從月球過近地點到下一次過近地點的時間,和恆星月及朔望月都不相同,約27.555天,稱為「近點月(anomalistic month)」。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