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智神星长得像高尔夫球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欧伯斯(Heinrich Olbers)观察到新行星,之后天文学家命名为智神星(帕拉斯,Pallas),随后在“主小行星带”中发现了更多小行星,这导致智神星被重新归类为小行星。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寻求了解其大小,形状和组成。但大多数主小行星带的天体轨道倾角小于30°,智神星的轨道倾角却高达34.837°(至今仍是个谜)较难观测,因此直到本世纪初,天文学家认为它是扁球形。最近国际团队的新研究,终于拍摄到智神星的第一张详细图象,显示它更像“高尔夫球”。

智神星

研究团队在2017年和2019年智神星离地球最接近位置时,以欧南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的光谱偏振高对比系外行星研究仪(SPHERE)获得11张智神星图象。由于使用SPHERE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该团队观察到智神星如高尔夫球布满陨石坑。研究小组认为智神星的倾斜轨道导致它在完成公转所花的四年半(1,686天)期间遭受多次撞击。研究小组使用这11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制作3D重建图,他们鉴别出直径36个大于30公里的陨石坑。尽管智神星的陨石坑不大,但复盖至少10%的小行星表面,这表明智神星的过去非常暴力。

智神星最新图像还看到其南半球的一个亮点和沿赤道的巨大撞击盆地,尽管团队不确定亮点可能是什么,但他们认为可能是表面上非常大的盐沉积物。研究小组认为,智神星的密度上与谷神星或灶神星很大不同,它很可能是数十亿年前由水冰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水冰融化将使硅酸盐水化,在内部形成盐沉积,这些盐沉积可能会因撞击而暴露出来。另一个可能的证据是双子座流星雨。流星雨发生在12月,其母体源是近地小行星Phaethon,它也被认为是是智神星的碎片。由于双子座流星雨的钠含量很大,团队认为这些钠含量可能来自智神星内的盐矿。

至于赤道的撞击盆地估计约400公里宽,该团队模拟认为可能是大约17亿年前碰撞的结果,碰撞物体的直径在20至40km之间。这种撞击会使碎片弹射回太空,然后坠落到小行星上,并形成一系列碎片,此碎片就是智神星家族小行星。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李瑾)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