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使用斯隆数位巡天 (SDSS) 资料 ,发现一对奇特的双星 ,它编号为 SDSS J133725.26+395237.7 ,是由两颗白矮星组成的双星 。
天文学家对于寻找和研究双白矮星 (DWD) 非常感兴趣 ,因为它们可能会合并为更大的白矮星 ,或许太阳附近的一些大质量白矮星 ,就是双白矮星合并结果 。有些双白矮星在光谱下 ,能看到多普勒效应造成谱线交替出现双线和单线的现象 ,称为复线光谱双星 (double-lined spectroscopic binaries) 。由于具有良好测量质量和轨道等参数的双白矮星数量很少 ,因此寻找这类型天体至关重要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的天文学家在第五代斯隆数位巡天 (SDSS-V) 的数据中发现 SDSS J133725.26+395237.7 ,并使用北双子星天文台多目标光谱仪 (GMOS-N) 和 NASA 尼尔·格雷尔斯雨燕天文台观测 ,确认双白矮星的基本参数 。他们认为轨道周期为 99 分钟 ,距离我们约 368 光年 。主白矮星质量约是太阳的一半 ,半径仅太阳的 0.0141 倍 。白矮伴星质量约为 0.32 个太阳质量 ,半径为太阳 0.02 倍 。主星的冷却年龄为 6 亿年 ,伴星是 12 亿年 。由于低质量伴星的冷却年龄较大 ,天文学家认为它原先是质量较大的恒星 ,它首先上升到红巨星分支 ,而后稳定传递质量给它的另一颗恒星 。
研究人员说 ,由于它们靠近地球且周期短 ,SDSS J133725.26+395237.7 是已知在毫赫频率重力波最强天体之一 。系统持续发射重力波 ,会使双星轨道缩小 , 2.2 亿年后造成碰撞 ,最后可能会合并形成一颗快速旋转 ,具有氦大气层的白矮星 。 (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合并中的白矮星想像图
资料来源: Ph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