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 David Kipping 与中研院学者齐孝岚 (Alex Teachey) 等人在内的国际团队 ,在 2018 年首次发表发现第一颗系外卫星 Kepler-1625 bi 的文章 ,受到许多关注 。最近该团队宣布他们在更严谨的调查下 ,发现了可能的第二颗系外卫星——Kepler-1708 bi ,成果发表于 《自然·天文学》 期刊 。
系外卫星
Kepler-1708 bi 可能是一颗由气体组成的天体 ,比海王星略小 ,每 4.6 个地球日围绕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 ,在 5,700 光年外以 737 日为周期绕行它们的母恒星 Kepler-1708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超过 4,900 颗系外行星 ,然而可能的系外卫星目前只有两颗 ,对比太阳系八大行星与超过 200 颗的卫星 ,系外卫星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其更小更暗的身形还未被大量发现 。
2018 年团队提出第一颗系外卫星的报告时 ,引起许多关注及质疑 。过去他们不断重新检视近 70 颗可能的系外卫星候选者的资料 ,齐孝岚也帮助团队使用深度学习演算法卷积神经网路来寻找可能被模型丢失的讯号 ,才筛选出了这一颗可能的系外卫星 Kepler-1708 bi 。
现阶段或许还无法以观测检验 Kepler-1708 bi 是否确实是系外卫星 ,不过随着史上最强大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 ,最快在 2023 年团队就有机会以新数据来重新确认 ,这对韦伯望远镜轻而易举 。 「韦伯可以找到比木卫二欧罗巴更小的系外卫星」 ,论文作者 David Kipping 这么说 。
系外卫星观察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系外行星 。在太阳系 ,卫星可能是比行星更有机会孕育地外生命的地方 。气态的 Kepler-1708 bi 或许不是这样的目标 ,但对未来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系外卫星将是重要的开展 。 (编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资料来源: Nature 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