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
★★★★★
睽违 26 个月后 ,有 「战神」 称号的火星将于 12 月 8 日达到 「冲」 的位置 ,整夜都可见也相对较大 ,下次要看到比今年更大的火星要等到 2033 年 。

行星在天球上运行时 ,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的改变; 当行星运行至某些特定位置时 ,天文学家会给予一个特定的名称以示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其中 ,当地球公转轨道以外的外行星 (以及地球轨道以外的矮行星 、小行星和彗星等太阳系天体) 行至与太阳的经度相差 180 度 、分别在地球两侧的特定位置时 ,称为 「冲」 ,几乎是外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中最接近地球之时 ,此时亮度最亮 、视直径也最大 ,且行星于日落后便东升 ,直至日出才西沉 ,整夜均可见到 ,故为观测外行星的最佳时机 。

2022 年的火星冲日发生在 12 月 8 日 (星期四) ,此时其距离地球为 0.55AU (约 8,250 万公里) ,视直径约为 17.0” ,最接近则发生在 12 月 1 日 (星期四) ,距离地球为 0.544AU (约 8,167 万公里) 视直径约为 17.2” ,虽然比起两年前火星冲时略小 ,但仍比平时所见火星大两倍以上 ,未来 11 年内火星的视直径都比此小 ,要到 2033 年的火星冲时才能看到更大的火星 。

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 686.98 日 ,但火星绕日公转的同时 ,地球也在绕日公转 ,从地球上观察火星 ,相邻两次冲 (或合) 发生的时间称为会合周期 ,约为 779.94 天 。因此 ,每经过 2 年又 49 天 ,就会有一次火星冲日 。火星冲时非常明亮 ,在市区即可以肉眼看到明亮的红色星点 ,望远镜下则可看到较明显的地表地形特征 ,例如: 火星极冠 、大流沙 、希腊平原…等 ,建议使用口径 15 公分以上的折射镜并挑选大气稳定度较高的场所 ,适当地使用滤镜 、星图或天文软体等 ,也都有助于提升观察效果 。 (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