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地震波穿过火星的地核 ,并证实了对火星地核组成模型的预测 。

图说: 火星内部和地震波穿过火星地核时的路径示意图 。图片由 NASA/JPL 和 Nicholas Schmerr 提供 。图片来源: NASA/JPL 和 Nicholas Schmerr 。
包括马里兰大学地震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 ,利用美国 NASA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 (InSight lander) 获得的地震数据 ,得出火星地核的性质 ,发现了一个完全液态的铁合金核心 ,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和氧 。这些发现已发表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上 ,揭示了火星如何形成以及地球和火星之间地质差异的新见解 ,这些差异也可提供维持行星可居住性的线索 。
该论文的第二作者 、马里兰大学地质学副教授 Vedran Lekic 提到 ,有了洞察号 ,我们终于发现火星的中心是什麽 ,是什么让火星与地球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 。
为了解其中差异 ,研究小组追踪了火星上的两次地震事件 ,一次是由地震引起 ,另一次是由大型撞击引起 ,并探测到了穿过火星地核的地震波 。借由比较地震波在火星内部传播的走时差异 ,并与其他地震和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相结合 ,结果显示 ,火星很可能有一个完全液态的地核 ,不像地球是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的组成 。
此外 ,还推论了火星地核化学成分的细节 ,比如火星最内层存在大量的轻元素 (原子序数低的元素) ,即硫和氧 ,并占地核质量的 20% 。这一高百分比与地球地核中相对较小的轻元素占比大相迳庭 ,意即火星地核的密度远低于地球地核 ,更易于压缩 ,此差异表明两颗行星的形成条件不同 。
虽然火星目前没有磁场 ,由于火星地壳中残留的磁性痕迹 ,科学家认为火星曾经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磁场 。意味着火星是逐渐演变到目前的状况 ,从一个潜在的适居环境转变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恶劣环境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 ,内部条件在这种演变中起关键作用 ,或是巨大撞击也可能造成影响 。
Lekic 提到 ,即使洞察号任务在经过四年的地震监测后于 2022 年 12 月结束 ,我们仍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洞察号将继续影响我们对火星和其他行星形成和演变的理解 。 (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 Ph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