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伊索寓言有个关于蝙蝠的故事 ,投机的蝙蝠在鸟兽大战之中 ,一下子说自己是老鼠类 、一下子又说自己是鸟类 。在天空中也有这中双重身分的天体 ,288P 不但是小行星 ,却带有彗星的特性!
这个天体是 2006 年 11 月 ,由 「太空监视计划」 (Spacewatch) 所发现 ,当初把它分类为小行星 ,并被给临时编号小行星 2006 VW139 。不过在 2011 年 11 月的 「泛星计划」 (Pan-STARRS) 观测中 ,看到 2006 VW139 存在彗星特征 ,因此以彗星的命名形式改编号为 288P 周期彗星 。所以 ,288P 是位于主小行星带的彗星 ,其轨道特征与小行星相同 。这类天体目前已发现 10 颗左右 ,称为主带彗星 (Main-belt comet) 。
在 2016 年 9 月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文学家 ,在天体到达它的近日点时以哈勃望远镜观察 ,惊喜地发现 288P 不仅是单一的天体 ,而是两个几乎同质量的天体在距离 100 公里远处互绕轨道 。这是主带彗星的首例! 而天文学家可以由此测量物体的质量 ,因此非常重要 。天文学家认为 288P 分裂成双天体可能仅 5000 年 ,由于小行星表面无法留住水冰 ,却可以保存在地函中 ,因此这是天体分裂后内部水冰昇华 ,而成彗星状态 。

编译: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JIM LEE
资料来源:
http://sci.esa.int/hubble/59579-hubble-discovers-a-unique-type-of-object-in-the-solar-system-heic17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n-belt_comet
主带彗星是在主要的小行星带内的天体 ,但在部分的轨道上会呈现出彗星的活动和特征 。喷射推进实验室定义主带小行星是轨道半长轴大于 2 天文单位 ,但不超过 3.2 天文单位的小行星 ,而近日点 (最接近太阳的距离) 不小于 1.6 天文单位 。“主带彗星”这个名词是基于轨道和它存在的位置扩展出来的分类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天体是彗星 ,或是环绕在核心周围的物质是如同彗星的挥发性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