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华中科技大学小行星

发布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2022年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当天,该小行星命名发布仪式在线上线下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小行星模拟图
小行星模拟图

运行轨道图
运行轨道图

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1995 XO2),发现者为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团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通知,这颗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

如何观测华中科技大学小行星?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这颗小行星将出现在巨蟹座附近。期间,如遇天气晴朗的夜晚,最好是农历月初或者月末,选择周围无强烈灯光,且无建筑物遮挡的高处,借助专业的天文观测工具,可以看到它在夜空中璀璨的身影。

此外,点击进入太阳系小天体数据库https://in-the-sky.org/solarsystem.php?obj=A52487,就可以近距离接触这颗小行星,掌握它的位置、轨道等最新动态。

小行星如何被命名?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为何华中科技大学能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2022年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庆70周年,获得小行星命名权不仅是崇高的荣誉,更代表着对学校的肯定。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学校积极推动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发展。1983年10月,学校开始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挂靠物理系),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2014年3月,罗俊院士在校提出“空间引力波天琴计划”,2019年天琴一号顺利发射,开启了测地观天新事业。2020年加入“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2021年成立国家天文台-华中科技大学“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推动中部地区天眼FAST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