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捕捉到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 (main asteroid belt) 中两颗小行星互撞的事件 。故事的开始 ,是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天文学家 Ken Smith 在 2019 年 1 月 8 日利用夏威夷大学 ATLAS 计划望远镜 (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 ,小行星撞击预警系统) 观测 6478 号小行星高尔特 (6478 Gault) ,惊讶地发现这颗岩质小行星居然出现彗星特征——一条笔直绵长的彗尾; 而后追溯之前拍摄的影像 ,最早出现彗尾特征的影像是 2018/12/8 拍摄到的 。

6478 号小行星高尔特 。意大利 Paolo Bacci 摄于 2019/1/12 ,取自 Spaceweather.com 网站
下图是英国赛尔西 (Selsey) 地区的 Damian Peach 以 20 吋望远镜拍摄的高尔特小行星 60 分钟影像所制作的动画 ,影像中的高尔特尾巴长达 400,000 公里 ,超过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 (384,400 公里) 。

Damian Peach 以 20 吋望远镜拍摄的高尔特小行星 60 分钟影像所制作的动画 。
高尔特为何会突然出现彗尾特征? 这得从它的族谱来看 。高尔特小行星是主小行星带中的福后星族 (Phocaea family) 成员; 福后星是第 25 号小行星 ,位于主小行星带较靠内侧之处 ,直径约 75 公里 ,是该家族中质量最大的 ,故该小行星家族以之为名 。天文学家认为福后星族小行星是约在 22 亿年前 ,带内小行星互撞而形成的 。
高尔特小行星的尾巴很可能就是近期发生小行星互撞的结果 。ATLAS 计划的学者们检视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拍摄的高尔特小行星影像 ,根据它的外观往回追溯推算后 ,认为高尔特小行星应该是在 2018 年 11 月的时候和另一颗主带小行星发生碰撞; 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 ,那么那条骤然出现的尾巴应该就是碰撞后的残骸形成的 。
高尔特小行星是 1988 年时 ,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 (Palomar Observatory) 工作的著名天文学家休梅克夫妇 (Carolyn and Eugene Shoemaker) 发现的 。其直径约 4 公里 ,在发现后的 30 年内 ,它一直默默无闻 ,但现在天文学家们渴望搞清楚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为何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所以它终于从 nobody 变成 somebody 啰!
资料来源: Spaceweath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