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转载自豆瓣,原作者:方和斐,原文链接:如何自学天体物理:从高中到博士

经常听到人说,我对天文简直太好奇了,天文学家简直就是我的梦想职业啊!但可惜时不我待,岁不我与,当年上学时只想着追求荣华富贵了,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假设说这话的你已经具有高中的知识水平,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感受到了洪荒之力在体内不断涌动,预感到了天体物理冥冥中的召唤!这时候你想,你能不能借助万能的互联网,自学成一个天体物理学专家呢?

Well,在这个知识共享的时代,自己修炼成专家虽然不可能,但学好基础知识,做个合格的pre-doc还是可以的。这个教程就是为这样的自我训练而准备的。按顺序学完这个教程,你就达到天体物理博士的预备水平了!

(“学完”的意思是,提起任何一个知识点,你都能在不查阅的情况下讲出来。)

一、大学低年级

你现在高中毕业,拥有了初等数学的简单知识,大概知道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导数和排列组合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当然——这些都和科研用的数学没什么关系。

你需要高等数学。

  1. 微积分

作为高等数学入门,先来点微积分吧。微积分一般是两个学期的量,正常教学大概一周6到8个小时,按照一学期18个教学周计算,需要250个小时学习时间。

美式教材叙述不厌其烦,细节满满。厚厚的一大本,太适合自学了:

托马斯微积分9.4[美] Joel Hass [美] Maurice Weir [美] Christopher Heil / 2003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用另外一套也差不多,原作者数学家通过卖这套书成为了亿万富翁:

微积分(上册)8.9James Stewart / 2004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下册)评价人数不足史迪沃特 / 2004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果美式教材太简单,不能满足你的征服欲,那么试试俄式教材,它的难度高于天文本科的要求。刷完这三本,你可以自信地说自己“学完了”微积分:

微积分学教程(第1卷)9.4Г.М.菲赫金哥尔茨 / 200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学教程(第2卷)9.5F.M.菲赫金哥尔茨 / 200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学教程(第3卷)9.5Г.М.菲赫金哥尔 / 200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线性代数

古典的微积分结束之后,再来点近一百年根据自然科学需要才发展出的数学。一周6小时,一个学期18周,大约100小时。

既然是自学,再来点讲解详细生动的美式教材: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原书第5版)9.6[美] David C. Lay [美] Steven R. Lay [美] Judi J. McDonald / 2018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另一本美式教材也行:

线性代数(原书第9版)9.2[美] 史蒂文 J.利昂 著 / 201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稍微进阶些的线性代数教材则有: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9.0Sheldon Axler / 2009 / 人民邮电出版社

  1. 编程语言

未来的科研,无法离开编程。从事模拟、计算方向,当然需要编程能力。即便不需要计算机做繁重的工作,编程画个图、建个网站,也是很常见的需求。

在编程之前,你需要先认识计算机是怎么回事。计算机我们很常用,但你可能对它各个部分的原理还没有具体了解。这时候可以把这本书当科普,浏览着看大约30到50小时: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原书第3版)9.7Randal E.Bryant David O’Hallaron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程训练最好和线性代数并行,因为线性代数里面有很多内容很符合编程思路。低年级的编程是打基础型的训练,所以要选一个“经典”的语言。一门语言大约一周4到6课时、一个学期18周,但可能要花一倍的课余时间写代码,总共大约200小时。你可以选一门学习,比如C语言:

C程序设计语言9.4(美)Brian W. Kernighan (美)Dennis M. Ritchie / 200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或者C++:

C++ 程序设计语言(第 1 - 3 部分)(原书第 4 版)9.4Bjarne Stroustrup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程以实践为主,通常来说这门课需要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比如贪吃蛇之类的小游戏。

  1. 大学物理

你在高中里已经接触了一点物理了,但那些物理定律基本没有提供过证明,因为你没有学过微积分。现在有了强大的数学工具,你终于可以了解那些著名的物理名词了。大学物理一周8课时,两个学期各18周,共计约300小时。

大学物理可以用一套合集性质的书来学习,比如: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9.5Richard P. Feynman Robert B. Leighton Matthew Sands / 2005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9.5(美)Richard P.Feynman,Robert B.Leighton,Matthew Sands (美)莱顿 Matthew Sands / 2006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 第3卷9.6Richard P. Feynman Robert B. Leighton Matthew Sands / 2006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也可以用分册的书来学习,比如:

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8.7赵凯华 罗蔚茵 / 2004年7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8.8赵凯华 / 200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第二版)8.4赵凯华 陈熙谋 / 200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新概念物理教程8.2赵凯华 / 2004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8.1赵凯华 罗蔚茵 / 200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按理来说需要配套实验课程,那主要是为了培养规范的实验意识。但自学没有实验室设备,所以只能不做了——正好以后搞天体物理也基本不进实验室。

  1. 英语

英语是科研界的通用语言,尤其天文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学英语的目标是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学术对话,用英语进行论文和公文写作,熟练地阅读英语教材和论文。

这基本就是托福考试的目标,所以可以直接使用托福教材。一般来说,备考托福高分的推荐学习时长是600小时,跨度1到3年。

有时候英语会分成好几门不同的课,散布在大学不同阶段。省事起见,下面一次性推荐完最具深度的参考书,如果能背过全部的内容,基本可以达到同龄母语者的学术语言水平:

Oxford Guide to English Grammar评价人数不足John Eastwood / 1994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9.6Inc. Merriam-Webster / 2003 / Merriam-Webster

On Writing Well9.1William Zinsser / 2008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New

为未来去小语种国家做科研而准备的话,还得再背一本小语种。比如:

THE OXFORD-DUDEN PICTORIAL SPANISH目前无人评价/ 1995 / 未定义出版社

  1. 天文学概论

这时候你对天文学只有个朦胧的意识,对于未来能干什么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你需要建立起一堆天文学的基本概念。这时候,概论类的课本登场了。它们通常需要2学期36周,一周4个课时,总共大约150小时。比如:

Fundamental Astronomy评价人数不足2017 / Springer

或者:

Astronomy Today9.1Eric Chaisson Steve McMillan / 2007 / Pearson Addison Wesley

这套书有中译版,按照章节分成了一册一册:

今日天文 太阳系和地外生命探索9.5[美] 埃里克.蔡森 [美] 史蒂夫.麦克米伦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今日天文 恒星:从诞生到死亡9.5[美] 埃里克.蔡森 [美] 史蒂夫.麦克米伦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今日天文 星系世界和宇宙的一生8.4[美] 埃里克.蔡森 [美] 史蒂夫.麦克米伦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只用不到1700小时就把低年级的课程给学完了。

要知道,在很多优秀大学,低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也靠自学通过考试。如果你想未来有资格申请一流大学的博士,除了在上面说明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之外,你还需要找配套的习题集来做(付出大约0.5至1倍课程时间),以保证至少90%的课后习题正确率。

学完基础课程、具有了学习天文专业课的门槛资格后,下面我们再学真正有专业意义的课程。

二、大学中年级

和许多其它理工科一样,天体物理也需要学习四大力学。但这里说的四大力学和偏工程的专业有很大不同,它们分别是:

  1.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是基于牛顿理论的经典力学,和工科开设的这门课不同,天文方向主要关注点不在刚体运动,而在于哈密顿体系下的动力学。学习这门课是未来学习天体力学、星系动力学的基石。课程安排是一学期18周、每周8小时,共约150小时。比较常用的教材有:

经典力学8.7Herbert Goldstein / 2005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另外有两册深入浅出的德式教材我比较喜欢:

经典力学9.5Walter Greiner / 2007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经典力学评价人数不足Walter Greiner / 2008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还有一册教材也可以参考着看看:

经典力学 第5版评价人数不足T.W.B.基布尔,(英)F.H.波克夏 / 2018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如果想挑战一下难度,可以用:

力学9.6П.Д.朗道 Е.М.栗弗席兹 / 2007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

这门课可以和理论力学同期学习。这是一门优雅而完善的学科,它的框架自从创立后几乎不再改变,未来在恒星物理中应用价值很大。课时和理论力学一样是150小时。

国内的教材一般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纯热力学视角,后半部分纯统计物理视角,所以这门课对应的教材也比较杂。比较适合自学的教材有:

Thermodynamics and an Introduction9.6Herbert B. Callen / 1985 / Wiley

还有从统计物理方面入手的:

Statistical Physics of Particles8.7Mehran Kardar / 2007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tistical Physics of Fields10.0Mehran Kardar / 2007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有一本中文课本也被广泛推荐:

热力学9.5王竹溪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个人用德式教材很顺手,这一套书是连续的: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8.3Walter Greiner Ludwig Neise Horst Stöcker / 2004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当然,追求深度的话永远可以看看朗道:

统计物理学 I(第五版)9.8Л.Д.朗道 Е.М.栗弗席兹 / 201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数学物理方法

学完前两门力学后还要插入一门数学课,这门课讲的是解物理题使用的数学技巧。物理问题常常产生一些特殊函数和情景,这些情景仅仅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是解决不了的,物理学家需要借用前人数学家的求解办法。如果不掌握这门课,后续学习其它力学课会很吃力。

这门课和四大力学需求的课时量相同,一共150小时。常用的课本有:

Mathematical Physics9.6Sadri Hassani / 1999 / Springer

还有一本中文课本也适合自学,可惜没有复变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9.7顾樵 / 2012 / 科学出版社

最后,追求深度的话还有一套大厚书: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2评价人数不足Richard Courant D. Hilbert / 1989 / Wiley-Interscience

注意数学系也开这门课,但和天体物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数理方法包含若干子领域,如果你有特殊需求,还得去学其中某(几)个领域,比如偏控制方法的领域,可能需要学习傅立叶变换:

Fourier Analysis9.7Elias M. Stein Rami Shakarchi / 2003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 电动力学

接下来是四大力学里相对略简单的一门——电动力学(包含狭义相对论),也就是电场、磁场相关的科学。因为天体的光就是电磁场,这门课未来在天体辐射中应用很广。课时安排依然是150小时。这本教材被用得最多:

电动力学导论8.4David J. Griffiths / 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德式教材也是有的:

经典电动力学评价人数不足Walter Greiner / 2005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在啃厚书之前,可以先浏览一本薄薄的中文教材,建立概念: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8.0俞允强 / 2000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量子力学

四大力学只剩下最难的一门,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门。说实话除非做某个特定的小领域(比如极为理论化的高能天体物理),量子力学在天体物理中应用很少,这门课在未来主要作笑谈风生之用。学的时候不关注哲学,而关注数学技巧。课时仍然是150小时。用得最多的教材是:

量子力学概论9.2大卫·J·格里菲斯 / 200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另外一本有名的教材是:

现代量子力学9.6J.J.Sakurai Jim Napolitano / 2011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朗道也可以看,但最好是用别的书大致学过第一遍后再来看:

量子力学 (非相对论理论) (第六版)9.6Л.Д.朗道 E.A.栗弗席兹 / 200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式教材也有:

Quantum Mechanics评价人数不足Walter Greiner / 2000 / Springer

四大力学学完后,可以用这本书再复习巩固一遍。它是我国上世纪为突击培训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研究生而写的,一册书串联了四大力学的所有内容:

理论物理基础8.8彭桓武 / 201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流体力学

四大力学结束了,但物理部分的训练还没有结束。流体力学在现代天体物理中应用很广,从恒星到星系,很多天体物理系统都可以作为流体看待。课时比四大力学略少一点,一周6课时、一学期18周,大约100小时。

个人觉得适合入门、物理理念清晰流畅的课本有:

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8.6H.欧特尔 等 / 2015 / 科学出版社

中文的课本也可以用,不过注意不要学成工科的流体力学了,找教材的时候要找物理系的,比如:

流体力学(上册)8.4吴望一 / 1982年08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流体力学(下册)8.4吴望一 / 198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另外朗道也可以看:

流体动力学 (第5版)9.6Л.Д.朗道 Е.М.栗弗席兹 / 201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原子物理

你也许觉得既然学过了“高级”的量子力学,就没必要学原子物理了,这种思想其实是不对的。这门课虽然从唯象的玻尔定律出发,并未像量子力学那样追溯到最本质的底层过程,但是却因此更为实用,提供了简洁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和流体力学一样都是100小时。

推荐的教材有:

Atomic Physics9.1Christopher J. Foot / 2005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还有一本祖师爷写的教材也适合入门:

Atomic Physics评价人数不足Born, Max / 1989 / Dover Pubns

如果对特定的方向感兴趣,也可以再看看相关的书,比如核物理:

Nuclear Physics in a Nutshell评价人数不足Carlos A. Bertulani / 2007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如果你特别想搞清楚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间是什么关系,还可以看看这本书:

原子和量子物理学(第7版)目前无人评价H.Haken H.C. Wolf / 2015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 光学

和摄影一样,天文也是一门用光的艺术。为了未来和望远镜这种光学仪器打交道,你需要学一点比大学物理更深入的光学。光学并不是一门难课,课时安排同样是100小时。难度略高的经典课本有:

光学原理9.6马科斯·玻恩(Born.M.) 埃米尔·沃耳夫(Wolf.E.) / 2009 / 电子工业出版社

另外一本比较详尽的教材是:

Optics9.0Hecht, Eugene / 2001 / Addison-Wesley

原子物理、流体力学、光学可以和四大力学并行学习。

  1. 概率论与统计学

和四大力学并行,还得加两门数学课。如果要评出一个天文学家使用最广的数学工具,那恐怕是概统无疑了。天文常常和大数据打交道,这类现实问题都需要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未来会不断地重提,所以打下一个好基础很重要。一个周大约3课时,一学期18周,大约50小时。自学适合的课本有:

概率导论 (第2版·修订版)9.2[美] Dimitri P. Bertsekas [美] John N. Tsitsiklis / 2016 /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或者:

概率论导论(翻译版)9.2Joseph K.Blitzstein Jessica Hwang / 201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及麻省理工用的课本:

概率统计9.3(美)Morris H.DeGroot (美)Mark J.Schervish / 201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还有一本例子特别多的美式教材:

概率论基础教程(原书第9版)9.1(美)Sheldon M. Ross / 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内有本特别针对天文的教材,从概率论向外拓展了很多内容,但似乎绝版了:

天文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评价人数不足丁月蓉 郑大伟 / 1990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数值分析

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处理数学问题也是一门学问,叫做数值分析或者数值方法、数值计算。有很多物理问题不能解析解决,必须要靠计算机来逼近解(几乎所有现在还没解决的物理问题都是如此)。这门课在数学系也有开设,基本内容差不多。课时仍然是50小时,常用的课本有:

数值分析9.3索尔 (Timothy Sauer) / 2010 / 人民邮电出版社

还有一本内容不错但翻译不佳的教材:

数值方法:设计、分析和算法实现8.1[美] 安妮·戈林鲍姆 [美] 蒂莫西 P.夏蒂埃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门课学习的时候要记得写程序来实现习题中的功能,不要只停留在纸笔阶段。

  1. Python编程

说到写程序,你需要再学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天文界用的最多的是Python,其次是IDL,还有少数人用Fortran。Python的好处是现成的包很多,社区支持很丰富,而且有很多天文软件也是用Python写的。有了C或者C++的基础,学起来应该易如反掌。课时大约一周3小时、一学期18节,共50小时。

你需要先快速地翻一本入门教材,搞清楚这门语言怎么讲:

Python编程9.3[美]埃里克·马瑟斯(Eric Matthes) / 2020 / 人民邮电出版社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处理学习:

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8.6Wes McKinney / 2013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和学习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一样,学Python一定要做一些实际的项目,比如爬虫等。天文里面常用的库如Astropy、Scipy等,最好也尽早熟悉起来。

这门课是天文系提供的最后一段编程训练。也许你觉得这样的基础太浅层了——我还不会算法、网络、机器学习等一大堆东西呢!那么恭喜,你悟到了一个世界的残酷真相——天文学家写的代码都是垃圾。计算机科学第二专业欢迎你!

  1. 实测天体物理

天文是观测的学科,实测方法就是搞懂望远镜是如何得到数据,并最终处理出天文观测结果的。这里所说的望远镜观测不是爱好者的那种商用级别拍摄,而是使用配备CCD、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狭缝光谱仪,甚至原子钟和杜瓦瓶的现代大型地基和空间望远镜,有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

这门课大约100小时,一周6节课、一学期18个周。国内引入的好教材有:

天体物理方法8.8基钦 / 2009 / 科学出版社

另一本书覆盖范围更广,可以用作辅助:

观测天体物理学评价人数不足皮埃尔·莱纳 丹尼尔·鲁昂 弗朗索瓦·勒布伦 弗朗索瓦·米尼亚尔 / 2015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门课按理说需要和实测同步进行,即去学校里的天文台进行实际观测,然后处理数据、写实验报告,主要目的是建立天文观测的感觉。但自学没有观测条件,好在许多国外网站公布了观测数据,拿来玩一下也可以。

这样,仅使用不到1300小时,我们就学完了大学中段的课程。不过,这个阶段大部分课程需要比较多课后反刍,大概相当于1-1.5倍课程时间。

你也许感受到了,这部分学习安排的进度要比一开始学微积分时快很多,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学习的效率随着训练量不断提升,不能一直停留在同样的水平。

三、大学高年级

也许你有些纳闷儿,我们接触的天文课怎么这么少?别着急,剩下的都在本科高年级才教呢。打下物理基础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天体物理的广泛领域了。

在大部分学校,本科高年级可以选修一些研究生课程。不过,其中只有一部分适合本科学习,比如:

  1. 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是天文的经典分支,它把天体当作力学系统看待,从而求解其运行轨道的规律。这门课程是研究(人造)卫星、小行星、彗星的必备知识。这门课一周6课时、一学期18周,共计大约100小时。

高年级阶段,许多老师都倾向于自己制作课件,成熟的教材比较难找。自学入门可以阅读这本书:

Fundamentals of Astrodynamics评价人数不足Roger R. Bate Donald D. Mueller Jerry E. White / 1971 / Dover Publications

还有一本内容较深的教材供参考:

Fundamentals of Astrodynamics and A评价人数不足David A. Vallado Wayne D. McClain / 2007 / Microcosm Press/Springer

这门课的中文课本不多,只能挑拣着看。比如这本书缺少证明过程,但可以作为提纲挈领之用:

现代天体力学导论评价人数不足孙义燧,周济林 / 200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球面天文学

从地面上看起来,天体就像附着在天球上运动。球面天文学研究的正是观测天体的视觉效应,也就是天文参考系的问题。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天球参考系。

这门课同样需要100小时,也同样没有丰富的教材可供挑选。几乎唯一一本中文本科教材是:

球面天文学评价人数不足夏一飞 黄天衣 / 1995 / 南京大学出版社

国外的教材有两本推荐。一本比较新近的教材是:

Spherical Astronomy目前无人评价Green, Robin M. 编 / 1985

还有一本较老,但是内容更丰富:

Textbook on Spherical Astronomy评价人数不足Smart, W. M.; Green, Robin Michael; / 1977

从研究天文的角度来说,这些书中航海定位的部分是不太重要的,反而篇幅更少的银道坐标系变换更加重要。

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教师,大部分物理系下属的天体物理方向并不会专门开设天力和球面课程,而是挑出其中的基础内容,放到天文学概论或者理论力学课程中。在高年级课程中,不同课程之间略有重合很正常。

  1. 理论天体物理

原则上来说,理论天体物理提供的是比“天文概论”更深一层的天文知识。不过,天体物理这个领域非常宽广,单单一堂课显然不足以涵盖。因此,这门课具体讲什么,往往就由讲授者的专长决定,这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这本教材偏重致密星:

天体物理导论8.1徐仁新 / 2006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要想学好这门课,大约需要一周8小时、一学期18周,也就是总共150小时。另一本常见教材是中科院曾经的考研教材,各章节分布均匀。你会发现,书中同时用到了四大力学的知识:

天体物理学(第二版)评价人数不足李宗伟 肖兴华 / 201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果上面两本书对你来说太难,可以先用另一本过渡一下:

天体物理学评价人数不足Dan Maoz / 2013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从自学的角度来说,教材越详细越好。比如这本书,难度介于概论和专著之间,很值得从头到尾看一遍: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9.5Bradley W. Carroll Dale A. Ostlie / 2006 / Benjamin Cummings

硬要挑战难度的话,可以钻研印度人写的这套大全集。这套书显然超出了本科的水平,但浑然一体,角度独特: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目前无人评价Padmanabhan, T. / 2002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目前无人评价T. Padmanabhan / 2001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目前无人评价Padmanabhan, T. / 2000

  1. 广义相对论

学完了理论天体物理,你就已经了解一点儿广相了,但再学一门单独的课会更扎实些。通常来说天文系开设的广相比数学系或者物理系简单,适合初步自学的教材有:

Einstein Gravity in a Nutshell9.5A. Zee [美国] 徐一鸿 / 2013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另外一本也适合入门的薄书:

广义相对论引论(第二版)8.2俞允强 / 200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还有一本祖师爷写的小册子:

广义相对论9.4狄拉克 / 2011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还有一本亲切的小书值得一看,它采取讲稿的形式,更着重思维方式的说明:

广义相对论入门评价人数不足Robert Geroch / 2019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入门之后,真正的学习需要一周6课时、一学期18周,总共大概100小时。常用的教材有:

Gravity9.6James B. Hartle / 2003 / Addison-Wesley

或者稍微深一点的:

引力和宇宙学——广义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9.8[美]S. 温伯格 / 2018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抑或:

General Relativity9.3Robert M. Wald / 1984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此外,还有一本书对数学工具的介绍比较全面:

Introducing Einstein’s Relativity评价人数不足Ray d’Inverno / 1992 / Clarendon Press

另一本书在场方程之前的部分铺垫很充分:

广义相对论基础教程9.0Bernard F.Schutz / 2011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现在的热点物理方向则可以看:

引力:基础与前沿评价人数不足帕德马纳班 (T.Padmanabhan) / 201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天文里,广义相对论常常与宇宙学、黑洞、致密星结合起来讲。比如这本较新的书,里面特别提到了引力波:

General Relativity and its Applicat评价人数不足Valeria Ferrari Leonardo Gualtieri Paolo Pani / 2020 / CRC Press

以上这些书不是每本都要看,挑2-3本对照着学就可以。

  1. 宇宙学

熟悉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就学了一半了。所谓宇宙学,就是研究宇宙整体的诞生和演化,以及大尺度结构的形成问题。这门课大约也需要100小时。

上面提到的一些广相教材其实已经可以算作宇宙学参考书,不过还有更专门的:

宇宙学8.9[美]Steven Weinberg / 201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如果需要从简单入手,可以先浏览这部书,它的三分之一篇幅都是历史和科普:

宇宙学9.1爱德华·哈里森 / 2008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稍深入一点的:

Introduction to Cosmology9.6Barbara Ryden / 2002 / Benjamin Cummings

然后用这本书作为难度适中的主要学习资料:

现代宇宙学9.0Scott Dodelson / 2008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关于大尺度结构问题,还可以看这本更详细的教材: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评价人数不足向守平 冯珑珑 / 2010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果你对某个特殊的问题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对应的教材,比如暗能量:

Dark Energy评价人数不足Luca Amendola Shinji Tsujikawa / 2010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星系物理

接下来我们关注稍微小些的尺度,宇宙的组成单元——星系。这门课主要讲解星系的演化和形成,包括恒星在星系内部是怎么运动的、星系如何分类,等等。星系宇宙学是现代天体物理的显学,大约占全部研究力量的一半。接触这门学问之前,可以先看看科普:

星系与星际边缘8.0[美]威廉·H.沃勒 [美]保罗·W.霍奇 / 2009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这门100小时的课上,经常用的本科教材是:

宇宙中的星系7.0L.S. Sparke J.S. Gallagher / 2010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但这本书写得有些混乱,翻译也一般。还有本教材也不错,但现在用的学校较少:

星系天文学8.3宾尼(Binney,J.) 梅里菲尔德(Merrifield,M.) / 2004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这门课的同时,最好用另一本更难、更厚的书来做参考,这本书称得上大名鼎鼎: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9.3Houjon Mo Frank van den Bosch Simon White / 2010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另外一本参考书也不错,相比于上一本更简洁些:

Galaxies and Cosmology目前无人评价Combes, Francoise; Boisse, Patrick; Mazure, Alain

  1.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学研究的是行星和其它小天体(有时候特指太阳系内),是天文学里唯一“摸得着”的门类。这门课大约也需要100小时。

行星科学日新月异,有很多新鲜进展,特别是近几十年内宇航探测器得到的结果。这本参考书被国外广泛使用,前面有一小部分和天体力学重合:

Planetary Sciences目前无人评价Imke de Pater Jack J. Lissauer / 2010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另一本经典教材则关注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版日期更老一些,是麻省理工曾经的本科课本:

太阳系物理与化学目前无人评价刘易斯 (J.S.Lewis)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射电天文学

射电天文讲授的是使用波长在毫米级以上的射电波段观测宇宙,这是二战后兴起的前沿方向,总共需要大约100课时。这门课会不会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往往取决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时候作为实测天体物理的后半部分)。常用的课本有:

Essential Radio Astronomy评价人数不足James J. Condon Scott M. Ransom / 2016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或者:

An Introduction to Radio Astronomy评价人数不足Burke, Bernard F.; Graham-Smith, Francis; / 2009

还有一本同样常见,但更适合用来查阅的教材:

射电天文工具评价人数不足K.Rohlfs T.L.Wilson / 2008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前最强大的射电观测方法是干涉阵列,以上书中对这部分介绍都很少,需要看这套专门教材:

射电天文干涉测量与综合孔径(上册)目前无人评价科学出版社

射电天文干涉测量与综合孔径(下册)目前无人评价科学出版社

射电课程最好也结合观测实操,但有自己射电望远镜的大学不多,更别说自学了。好在射电望远镜可以自己搭建,和无线电爱好者搞的小电台有点类似。

  1. 天体物理前沿

大部分学校在高年级会开设一门讲座性质的课程,不同学者轮番介绍自己领域的情况,方便学生挑选以后的研究方向。这需要讲者很熟悉近十年内的领域发展,总共讲大约50小时,一周3小时、一学期18周。

自学情况下当然没有这个条件,但有一套中文书可以起到类似作用,它以论文综述的形式大致介绍了国内不同课题组的专攻方向:

现代天体物理(上)评价人数不足陆埮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天体物理(下)评价人数不足陆埮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天文学史

天文学史在国内是个小众的学科,比天体物理还要小众很多,从业人数只有不到后者百分之一。大部分学校很难开起来这门大约50学时的课程(没人学),但如果开设,用的书往往有:

中国天文学史9.3陈遵妫 / 2006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和:

剑桥插图天文学史8.7米歇尔·霍斯金 / 2003 / 山东画报出版社

有时候这门课程会成为科学史课程的一部分,同时要学一些更社科、哲学的著作,比如: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9.0约翰·A. 舒斯特 / 2013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或者更专门的:

科学革命的结构9.0[美]托马斯·库恩 [美]伊安·哈金 (导读)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你可能会觉得,和前面的数理类课程相比,这些书籍的难度简直相当于消遣。不过,它通常有很大的阅读量要求,天文方面的课外书比如:

哥白尼革命9.3托马斯·库恩 / 2020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还有相关会议研讨集: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天文学革命评价人数不足唐纳德·G·约克 (Donald G.York) / 201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及故事性更强的:

宇宙的世纪8.0(英) 朗盖尔 / 2010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见的本科课程到这里就画上句号了。

不到1000小时,我们就学完了大学高年级的课程。四年加起来,我们一共学习了4000个小时,折合每年1000小时,一天只要3个钟头!

当然,这些课程实际还需要至少等长于上述时间的课后训练,所以总时间还要翻一倍。

现实来说,在所有这些数理课程里,你需要一直维持85%以上的考试正确率,才能保障未来拥有科研机会。但是,自学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繁文缛节:假设我们一眨眼就通过了申请、考(保)研、毕业流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天文学学士。下面迎来的是更依赖自学的研究生课程。

四、研究生阶段

这个阶段,寻找教材方便了许多,因为天文台的图书馆也对你开放,里面都是天文的专业书籍。比如下面这几座美丽的天文图书馆:

匹兹堡大学Allegheny天文台图书馆

美国海军天文台图书馆

意大利Arcetri天文台图书馆,钢琴是爱因斯坦所赠

雅典天文台图书馆

哈佛Haveford学院天文图书馆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图书馆

不过普遍来说,研究生课程无关紧要。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科研,而不是分数。开设的课程也随学校不同而有很大区别,下面这些算是常见的课程:

  1. 辐射过程

天体的辐射(光芒)从何而来,如何在宇宙空间中传播?这门课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基本功,因为必须知道星光在传播途中的变化,才能从看到的结果推测天体的本质。一周8个课时、一学期18周,大约150小时。

课程中大量用到电动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常用的课本为哈佛的研究生教材:

Radiative Processes in Astrophysics8.7George B. Rybicki Alan P. Lightman / 1985 / Wiley-Interscience

有本中文课本和它类似,可以参考着看:

天体物理辐射机制7.6尤峻汉 / 1998 / 科学出版社

如果对轫致辐射特别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对应天文的章节:

轫致辐射基本过程目前无人评价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星系动力学

这门课是研究生阶段公认的难课,讲的是星系内部的物质分布以及它们如何运动。大量涉及理论力学,授课大约150个小时。可用的教材只有一本:

星系动力学8.9詹姆斯.宾尼 / 2005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恒星物理

这门课有时候放在本科高年级,同样是一周8课时、一学期18周,共约150小时。严格来说,恒星物理分为恒星内部结构和恒星大气两部分,应该分成两门课。这门课可选的教材很多,最齐全的是华盛顿大学教授写的三卷本,包含恒星的观测、结构、演化:

Introduction to Stellar Astrophysic目前无人评价Bohm-Vitense, Erika / 1989

Introduction to Stellar Astrophysic目前无人评价Bohm-Vitense, Erika / 1989

Introduction to Stellar Astrophysic目前无人评价Bohm-Vitense, Erika / 1992

另一本书也较有名,是三体电视剧里叶文洁推荐给李淼的:

恒星结构与演化(第2版)(英文影印版)评价人数不足基彭汉 (R.Kippenhahn) 魏格特 (A.Weigert) 魏斯 (A.Weiss)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恒星结构应当和恒星大气结合起来看,下面这本书介绍了不少观测手段,尽管少数技术已经过时,但瑕不掩瑜: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Ste评价人数不足David F. Gray / 1992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国内用得较多的教材是云南天文台老院士写的,公式推导思路不同寻常,可以带来很多启发:

恒星物理8.4黄润乾 / 2006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面这本和上面相似,但语言描述丰富,颇有文采:

恒星结构演化引论评价人数不足李焱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南大院士夫妻写的这本可以参考,其中重复的辐射转移部分可以省略:

恒星大气物理评价人数不足汪珍如 曲钦岳 / 1993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还有一本祖师爷的书也值得一看: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tella评价人数不足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 1973 / Dover Publications

  1. 高能天体物理

这门课的特殊之处其实是探测手段,因为X射线和伽马射线不能用普通的望远镜探测。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小至宇宙线、双星,大至类星体,以及高能辐射的观测技术,所以相关的著述也相当多。在这门100个小时的课程里,常用的课本有: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评价人数不足Malcolm S. Longair / 2011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还要再加上这本活动星系核领域著作:

The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Active评价人数不足Netzer, Hagai

在中文领域,有几本书可圈可点。一本是AGN领域先驱之一写的教材,他是爱丁顿的徒孙:

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评价人数不足黄克谅 / 2005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另一本是由命名了小行星的老科学家写的:

X射线天体物理学评价人数不足周又元 / 1999年01月 / 科学出版社

另外一本引进教材也可参考着看看:

甚高能宇宙伽马辐射目前无人评价阿哈隆尼安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星际介质

国内很少有学校开这门课,这实在是一种缺憾。星际介质是现在十分热闹的方向,为未来科研考虑,应该花100课时学一下这个领域。一本必读书是:

Physics of the Interstellar and Int评价人数不足Bruce T. Draine / 2011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基本上涵盖了方方面面。专门针对尘埃还有一本不厚的小书:

宇宙尘埃目前无人评价斯瓦米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观测角度出发,还有一本很实用的教材:

天体物理中的微波谱线诊断评价人数不足曾琴 / 2006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理解星际介质研究需要结合原子物理,这本书写得简洁清楚:

天体光谱学评价人数不足Jonathan Tennyson / 2006 /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后,如果你有志研究太阳系内的物理,也许对等离子体有特别的兴趣: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第一部分目前无人评价索莫夫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第二部目前无人评价索莫夫 / 2012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天文望远镜

即便不是从事望远镜建设工作,天文观测者也应该多少懂点望远镜,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得到的数据,并不至于在观测站一无所知。这种了解无需太深,大约50小时即可。下面这本书是一部光学方面的煌煌巨著:

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评价人数不足程景全 / 2020 /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可以结合这本书加深理解:

天文望远镜光学系统目前无人评价王亚男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而在射电方面,这本书稍微拓展了射电天文学的范畴:

射电望远镜评价人数不足[澳] W. N. 克里斯琴森 [瑞典] J. A. 霍格玻姆 / 1977 / 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可以用来纵览:

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射电、红外、光学、X射线和R射线望远镜评价人数不足2003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的学校会把空间天文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但它的特殊性其实也仅在于观测仪器飞在太空里而已。这本书详尽叙述了世界历史上各个空间天文设备以及它们取得的成果:

从太空看宇宙:空间天文学目前无人评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 天体测量学

另一个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是天体测量学,即测量天体位置的方法,大约需要100小时学习。基础教材和球面天文颇有些相似,几乎可以通用:

天体测量学导论评价人数不足赵铭 / 2012

更精确的天测则要考虑到相对论:

相对论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评价人数不足[德] 迈克尔·索菲 韩文标 / 2015 / 科学出版社

另外,天体力学还有事关空间安全的用途:

人造卫星与空间碎片的轨道和探测目前无人评价吴连大 / 2011

  1. 核天体物理

这门课有两个称呼,核天体物理或粒子天体物理,大约要花100小时。本质上来说,它关注发生在星体上的核物理过程,那里是粒子物理的新实验室。这个领域有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它诞生的年代还只有打字机,后来经过了重版:

Stellar Evolution, Nuclear Astrophy目前无人评价Cameron, A. G. W. / 2013

另一本重要的著作是:

Cauldrons in the Cosmos评价人数不足Rolfs, Claus E./ Rodney, William S. / 1988 / Univ of Chicago Pr

以及:

An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Astrophy目前无人评价Boyd, Richard N. / 2008 / Univ of Chicago Pr

核物理可能会激起你对致密星的兴趣,比如:

Compact Stars目前无人评价Glendenning, Norman K. / 2000

在致密星方面,国内有一本详尽描述脉冲星理论和实测的教材也很好:

脉冲星物理评价人数不足吴鑫基 乔国俊 徐仁新 / 2018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计算天体物理

这门课有时候在本科开设,关注的是怎么用计算机解决天体物理问题,一周6课时、一学期18周,总共大约100小时。课程目标听起来可能和数值分析有点像,但更专注于天体物理领域。一本圣经一样的书是:

Numerical Recipes 3rd Edition9.5William H. Press Saul A. Teukolsky / August 2007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学完之后可以用这本书练练手:

Computational Physics评价人数不足Mark Newman / 2012 /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并看看天体物理里的实例:

Astrophysics Through Computation评价人数不足Koberlein, Brian; Meisel, David; / 2013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贝叶斯分析

这个教程以一门数学课结束,也许有些令人意外。但毫无疑问,贝叶斯分析在现代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中极为常见,已经成了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一周6课时、一学期18周,总共大约100小时。最常用的课本仍然是麻省理工的:

贝叶斯数据分析9.0Andrew Gelman John B. Carlin Hal S. Stern David B. Dunson Aki Vehtari Donald B. Rubin / 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研究生阶段所有课程加起来大约1100个小时。有个好处是,这些课程大部分是了解性质的,几乎不需要课后刷题。这样算来,从高中毕业水平,一直念到研究生水平,大约需要90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必须要说明,这些知识的学习,仅仅是科研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相对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学习知识本身,也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幸福。

这个教程既是自学的指南,也是半只脚踏入行业的知识复习提纲。也许你觉得这个教程实在太长,难以完成。但相信我,每个科学家都觉得自己还差太多没学。就像温伯格说的,我们不能等到在岸上学会了游泳再下水。我们必须一边做科研,一边挣扎着抓取新的知识。重要的是开始行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深空曝光为小行星穿过天体背景提供了明显的证据。40亿多年前,太阳周围的八颗主要行星透过清除太阳周围巨大尘埃和气体盘中的碎片而形成,这是行星形成过程的常见现象。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第一个能以光学方式观察到新生恒星周围类似圆盘的望远镜,从而一窥太阳系形成的时期。在40亿年后的今天,行星建造场仍堆满了残留的碎片,这些古老的太空碎石被称为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内。

  哈勃的档案横跨多年,因此充满了小行星沿轨道运行的影像,它们虽非预定的观测目标,但却充斥在恒星和星系的背景上。由于小行星尺寸范围很广,并且亮度微弱,再加上绕太阳轨道迅速运行,因此寻找这些小行星是件艰钜的任务。但靠着来自全球的志愿公民科学家确认了1,701条小行星轨迹,其中1,031颗以前未编录,这些未编录的小行星中约有400颗尺寸小于1公里。科学家将这些志愿者的努力与机器学习演算法相结合来识别小行星,此在跨越数十年的天文档案中寻找小行星的新方法,将可有效地应用于其他资料集中。

根据哈勃望远镜所发现小行星的大小与数量图。这些小行星并非预定的观测目标,但却充斥在恒星和星系的背景上。共19年37,000张哈勃影像,透过公民科学志工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来完成,发现1,701条以前未被发现的小行星踪迹。图片来源: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Elizabeth Wheatley (STScI)
图说:根据哈勃望远镜所发现小行星的大小与数量图。这些小行星并非预定的观测目标,但却充斥在恒星和星系的背景上。共19年37,000张哈勃影像,透过公民科学志工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来完成,发现1,701条以前未被发现的小行星踪迹。图片来源: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Elizabeth Wheatley (STScI)

  研究人员表示看到如此多的候选小行星感到惊讶,而这些迹象表示这个族群存在,现在正透过使用哈勃档案获得的随机小行星族群样本来证实这一点,这对于深入了解太阳系的演化模型非常重要,并且为小行星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较小的小行星可能是过去碰撞中大型小行星的碎片,或者当它们在数十亿年前形成时,没有任何机制使它们可以如同滚雪球般逐渐增大。

  在哈勃的影像中,小行星为弯曲的轨迹,这些轨迹来自于视差效应,因为哈勃非静止,而是绕着地球快速运行,使得这些微弱的小行星看起来彷彿沿着弯曲的轨迹游动。天文学家可以透过了解哈勃在观测过程中的位置并测量条纹的曲率,确定小行星的距离并估计其轨道的形状。被捕获的小行星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主带,它们的亮度可由哈勃的灵敏相机测量,将其亮度与距离进行比较,就可以估算出大小。调查中最暗的小行星的亮度约是人眼可见最暗恒星亮度的四千万分之一。接下来将探索以前未知的小行星条纹,以确定其轨道特征及特性,例如自转周期。由于这些小行星条纹大都是多年前被哈勃望远镜所捕获,因此现在无法再进行后续跟踪来确定它们的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这张哈勃拍摄的棒旋星系UGC 12158影像看起来像有人用白色笔在上面画了一条弯曲的轨迹,而实际上是一颗前景小行星穿过哈勃视野造成,由于该星系进行了多次曝光,因此形成影像中的虚线。因为视差使这颗小行星看起来像一条弯曲的轨迹。这颗未知的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内,因此离哈勃望远镜比背景星系近10兆倍。图片来源:NASA、ESA、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
图说:这张哈勃拍摄的棒旋星系UGC 12158影像看起来像有人用白色笔在上面画了一条弯曲的轨迹,而实际上是一颗前景小行星穿过哈勃视野造成,由于该星系进行了多次曝光,因此形成影像中的虚线。因为视差使这颗小行星看起来像一条弯曲的轨迹。这颗未知的小行星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内,因此离哈勃望远镜比背景星系近10兆倍。图片来源:NASA、ESA、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

资料来源:SciTechDail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太空总署朱诺号探测器(Juno probe)的新发现将更全面的认识木星的卫星——木卫一(Io)上熔岩湖的分布,并首次揭示了火山喷发过程。这些结果是由朱诺号的木星极光红外成像仪(JIRAM)所提供,该仪器可以「看到」红外光。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朱诺”号飞船上的“朱诺相机”捕捉到了木星卫星木卫一地平线上升起的两股火山烟柱。这张照片拍摄于2月3日,距离大约2400英里(3800公里)。
图说:“朱诺”号飞船上的“朱诺相机”捕捉到了木星卫星木卫一地平线上升起的两股火山烟柱。这张照片拍摄于2月3日,距离大约2400英里(3800公里)。
2023年10月15日,朱诺号上的红外线数据显示了木卫一的熔岩湖Chors Patera位置图像。研究团队认为,该熔岩湖的大部分被厚厚的熔融地壳覆盖,湖边缘有一个热环,意谓木卫一内部的熔岩直接暴露在太空中。(NASA/JPL-Caltech/SwRI/ASI/INAF/JIRAM/MSSS)
图说:2023年10月15日,朱诺号上的红外线数据显示了木卫一的熔岩湖Chors Patera位置图像。研究团队认为,该熔岩湖的大部分被厚厚的熔融地壳覆盖,湖边缘有一个热环,意谓木卫一内部的熔岩直接暴露在太空中。(NASA/JPL-Caltech/SwRI/ASI/INAF/JIRAM/MSSS)

  自1610年伽利略首次发现了这颗比月球稍大的木卫一以来,它就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兴趣。大约369年后,美国NASA的航海家1号捕捉到一次火山爆发的情形。随后的木星任务,以及更多的木卫一飞掠,发现了更多的火山热柱(Plumes)和熔岩湖。科学家现在认为,木卫一像手风琴一样被邻近的卫星和巨大的木星拉伸和挤压,使其成为太阳系中火山最活跃的星球。但是,关于木卫一表面火山喷发类型的理论很多,但支持性数据却很少。在2023年5月和10月,朱诺号分别飞掠了木卫一,距离它大约3万5000公里和1万3000公里。在朱诺号的仪器中,木星极光红外成像仪可以清楚地观察这颗卫星。此仪器的设计目的是捕捉木星内部深处出现的红外光(人眼无法看到),可探测木星云层下50至70公里的大气层。但在朱诺号的延长任务期间,任务小组也使用该仪器研究了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来自罗马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朱诺号联合研究员Alessandro Mura提到,红外线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加上朱诺号在飞掠期间的有利位置,揭示了木卫一的整个表面都被熔岩湖覆盖,这些熔岩湖含有火山口状的特征。

  使用木星极光红外成像仪观测下的木卫一影像,在飞掠观测数据中不仅突出了丰富的熔岩储量,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地表以下可能发生的情况。木卫一几个熔岩湖的红外线影像显示,在覆盖大部分熔岩湖的中央地壳和湖壁之间的边界上有一个薄薄的熔岩。熔岩湖边缘及边缘之外没有熔岩流,这意味着熔岩的再循环,显示喷发到熔岩湖的熔岩和回流到地下系统的熔岩之间存在着平衡。这些木卫一热点的大部分表面是由岩石地壳组成的,由于岩浆上涌,导致岩石地壳呈现周期性上下移动。在这个假设中,由于地壳接触到湖壁,摩擦力使其无法滑动,导致其变形并最终破裂,露出地表下的熔岩。另一种可能假设:岩浆从湖中央涌出,向外扩散形成地壳,并沿着湖边缘下沉,露出熔岩。2024年6月13日,朱诺号执行了第62次的木星飞掠,其中包含以2万9250公里的距离飞掠木卫一。(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4年6月30日更新:
  目前C/2023 A3的亮度已经提升至9.8等,虽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得更亮,但是它的可见时间会越来越短,此外它的预估最大亮度已经被再次调降成2等。

  在2023年2月22日ATLAS南非天文台通报发现了新的彗星,经过比对发现和2023年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所通报但后来失踪的目标是同一颗天体,因此这颗彗星的命名就以两个发现者并列,正式名称为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每隔10天于21:00的彗星路径预测图。
图说: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每隔10天于21:00的彗星路径预测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2024年4月上旬,它的亮度从11等渐增亮至10等,有许多业余天文观测者已经拍摄到它的身影,近期可以透过天文望远镜及相机的配合下,在室女座附近发现它的身影,上图为7月1日至8月10日的该天体路径预测图。

  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将在7月底左右逐渐与太阳同升同降,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完全看不见它,台湾地区要再次看见它必须等到9月中旬之后,未来它将于2024年9月28日通过近日点,并紧接着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距离地球仅0.47个天文单位,预估星等更将达到0等左右,若接下来没有更明亮的新彗星被发现的话,这颗彗星将成为睽违17年以来最明亮的彗星。(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蓝色及黑色实点代表观测值,黑色及红色实线分别为不同来源的亮度预测曲线,绿色实线则是将维基条目前向散射效应加入,如此一来将会大幅增加总亮度。
图说:蓝色及黑色实点代表观测值,黑色及红色实线分别为不同来源的亮度预测曲线,绿色实线则是将维基条目前向散射效应加入,如此一来将会大幅增加总亮度。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谷神星(1 Ceres)于2024年7月6日8时4分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地球位于中心,而太阳和谷神星位在地球两侧、且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谷神星位于人马座,亮度约7.3等,在冲日前后数天几乎整晚可见,越接近午夜仰角越高,更是观测谷神星的最佳时机,可使用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以望远镜搭配相机记录谷神星的身影。
  谷神星于1801年发现,是第一颗发现的小行星,直径约950公里,是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决议将冥王星、阋神星和谷神星另归类为新创的「矮行星」家族,也是唯一不在海王星轨道以外,而是在小行星带中的矮行星。谷神星由岩石和冰组成,预估其质量约占整个主小行星带的三分之一,因其体积较小较为黯淡,视星等范围在6.7~9.3等,因此基本上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谷神星。(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024年7月6日20时30分谷神星位置示意图。
图说:2024年7月6日20时30分谷神星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ZY-LunarCrater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小角距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2024年7月5日13时5分,地球通过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是今年所见到的日面最小的1天,此时距离太阳1亿5209万9969公里,大约比今年1月3日地球通过近日点时所见的日面视直径小了约3.4%。
  7月日没后夜幕低垂之时,可见牧夫座α星大角闪烁于天顶附近,随后南方天空的室女座角宿一,东北方天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东南方天空天蝎座的心宿二等几颗明亮的一等星,也陆续的在天色渐暗的夜空中现其芳踪。天色更晚后,可见明亮的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及天津四)位于东北及东方低空,夏季银河横躺在东北至南方的地平之上。

夏季认星歌(小星星)
斗柄南指夏夜来,天蝎人马紧相挨,
顺着银河向北看,天鹰天琴两边排。
天鹅飞翔银河歪,牛郎织女色青白,
心宿红星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
(取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太阳系天体动态

太阳: 由双子座运行至巨蟹座。6日22时20分小暑,22日15时44分大暑。6日出梅,15日初伏,25日中伏。太阳活动第25周期预测在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之间来到极大期。
水星: 由双子座经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22日东大距,日没后可见于西方附近低空,约于夜晚20时没入西偏北地平。视星等-0.6→+0.9等,视直径5.7”→9.2”。
金星: 由双子座经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接近太阳不易看见。视星等-3.8→-3.7等,视直径9.7”→10.2”。
火星: 由白羊座移至金牛座,顺行。约于凌晨1-2时从东偏北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0→+0.9等,视直径5.4”→5.8”。
木星: 在金牛座顺行。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凌晨2-3、1-2时于东偏北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方附近天空。视星等-2.0→-2.1等,视直径33.6”→35.5”。
土星: 在宝瓶座,1日留之后转为逆行。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夜晚22-23、21-22时于东方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西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1→+0.9等,视直径17.9”→18.7”。
天王星: 在金牛座顺行,日出前可见于东方。视星等+5.8等,视直径3.5”→3.6”。
海王星: 在双鱼座,顺行,3日留之后转为逆行,日出前可见于南方。视星等+7.9→+7.8等,视直径2.3”。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与较大小行星
冥王星: 在摩羯座逆行。23日冲,整夜可见。视星等+14.4等,视直径0.1”。
谷神星: 在人马座逆行。6日冲,整夜可见。视星等+7.3→+7.7等,视直径0.7→0.6”。
智神星: 在巨蛇座,逆行,10日留,转为顺行,日没后位于南方。视星等+9.4→+9.7等,视直径0.3”。
婚神星: 由狮子座移至室女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方低空。视星等+11.0→+11.1等,视直径0.1”。
灶神星: 在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接近太阳不易看见。视星等+8.3→+7.9等,视直径0.2”。

明亮彗星

Magnitude au: 2024/7/1
12P/Pons-Brooks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 8.6
13P/Olbers 奥伯斯彗星      7.5
18D/Perrine-Mrkos        12.7
18D/1896 X1 Perrine-Mrkos    12.7
154P/Brewington 布鲁英顿彗星  10.2
222P/LINEAR 林尼尔46号彗星   11.0
C/2021 S3 PanSTARRS      10.8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11.6
C/2023 R2 PanSTARRS      12.8

Magnitude au: 2024/7/15
12P/Pons-Brooks      9.5
13P/Olbers         7.6
18D/Perrine-Mrkos     12.4
18D/1896 X1 Perrine-Mrkos  12.4
154P/Brewington      10.4
222P/LINEAR        11.6
C/2021 S3 PANSTARRS    11.1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11.3
C/2023 C2 ATLAS      13.0
C/2023 R2 PANSTARRS    12.1

  在彗星的正式编号中,位于“/”之前的字母分别为:“P”表示周期彗星,“C”表示非周期彗星,“I”表示星际彗星,“D”表示已无法找到或已解体的彗星,“X”表示无法准确计算彗星轨道(通常适用于历史上较早发现的彗星),最后“A”表示误认为彗星的小行星。

2024年7月行星视直径对比
2024年7月日落时水星、金星方位图

推荐天象

2024/7/1 月掩白羊座HIP 9533(6.0等)
  2024年7月1日凌晨1时前后,月掩白羊座HIP 9533(6.0等),恒星由月球暗缘复出。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00:31:46   127.8081°   23.3404°
掩甚  01:56:44   123.9914°   66.1741°
掩终  03:21:31   -50.6480°   68.6041°
掩星时长55分44秒,掩带宽11631.1公里

2024年7月1日月掩白羊座HIP9533世界见掩
024年7月1日月掩白羊座HIP9533中国见掩

2024/7/2 火星合月 ★
  2024年7月2日凌晨,在东方的天空中,细月和火星接近。7月2日02:26火星合月(视赤经2h57m18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南4.09度的地方。火星亮度1.0等,虽然在黎明的天空中看还有点不足,但是和月亮并排的样子用肉眼也比较容易看到。使用双筒望远镜的话会变得更容易,月亮的地球照也会看得更清楚吧。本月末可以看到包括月亮和火星在内的5个天体共演。

2024/7/3 月球接近七姊妹星团,火星和木星也在附近 ★★
  2024年7月2日23:30昴星团合月,地心所见昴星团在月球以北0.3度的地方,法属波利尼西亚可见月掩昴星团。昴星团,又名“七姊妹星团”,是位于金牛座,用肉眼也能看到6或7颗星星的大型疏散星团。7月3日凌晨,3天后是新月,因为月亮很明亮,用肉眼很难看到,所以使用双筒望远镜的话会更好吧。在距离月球左下方8度的地方可以看到木星,在距离月球右上方15度的地方可以看到火星。虽然不能称为接近,但也请一起看。

2024/7/6 小暑 ★
  2024年7月6日22:20小暑,太阳视黄经105°,太阳视赤纬+22°35′。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4/07/06 22:20:04 小暑 初候 31候 辛未 105° 22°35′41″ 一候 温风至
2024/07/12 04:08:57 小暑 次候 32候 丁丑 110° 21°56′55″ 二候 蟋蜂居壁
2024/07/17 09:57:55 小暑 末候 33候 壬午 115° 21°07′50″ 三候 鹰乃学习

2024/7/15 天王星合火星 ★
  2024年7月15日17时天王星合火星(视赤经3h36m17s),地心所见天王星在火星以北0.55度的地方。请看东方的天空。金色的、特别明亮的星星映入眼帘,这是木星。在其右上角发现了红色的一等星,这就是火星。这一天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距离火星非常接近0.5度,是找到天王星的机会。位于火星左上角。天王星的亮度是6等,所以用肉眼很难找到,但是用双筒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很容易了。如果在火星附近发现发光的蓝绿色星星的话,就是天王星了。
  平时很难找到的天王星,如果是这一天的话就很容易找到。
  不仅仅是7月16日,前一天的15日和第二天的17日也是一度接近。7月16日很难看的人也不要放弃,挪一挪日期看吧。但是,火星和天王星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请注意。
7月14日 1.3度
7月15日 0.8度
7月16日 0.5度
7月17日 0.9度
7月18日 1.5度

2024/7/20 天鹅座χ星极大(难得) ★
  天鹅座χ星是长周期米拉型脉动变星。变光周期为410天,变光范围为3.3等到14.2等。话虽如此,变光周期和变光范围都很模糊。预计这次的极大会在7月20日左右,但这一天未必会成为最亮。天鹅座χ星位于η星和β星之间。如果在附近发现不熟悉的4等星,那就是χ星吧。这次在容易看到天鹅座的时期会变得极大,所以请利用这个机会挑战变星观测。

2024/7/22 水星东大距 ★★
  2024年有3次东大距(东方最大离角),这次是其中条件第二好的。2024年7月22日14:39水星东大距,日距角26.9度,视星等0.5等,视直径7.8″。下午5点左右西边低空有水星。亮度约0.5等。根据天空的条件,用肉眼找到水星可能很难。建议使用双筒望远镜。

2024/7/22 大暑 ★
  2024年7月22日15:44大暑,太阳视黄经120°,太阳视赤纬+20°09′。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4/07/22 15:44:26 大暑 初候 34候 丁亥 120° 20°08′58″ 一候 腐草为萤
2024/07/27 21:24:16 大暑 次候 35候 壬辰 125° 19°00′57″ 二候 土润溽暑
2024/08/02 02:52:28 大暑 末候 36候 戊戌 130° 17°44′26″ 三候 大雨行时

2024/7/25 月掩土星 ★★★
  2024年7月25日早上,可以看到月球遮住土星的月掩土星。月龄为18.9,是过了满月的大月亮。潜入发生在月球的亮部。因为天空明亮,所以即使使用天文望远镜,0.9等的土星也非常淡,给人一种水母漂浮在宇宙中的感觉,非常难以看清。另一方面,复出发生在月球的暗部。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02:27:27   39.44943°   -12.168°
掩甚  04:28:20   90.95320°   11.7310°
掩终  06:29:09   154.1822°   43.5564°
掩星时长81分03秒,掩带宽3650.8公里

2024年7月25日月掩土星世界见掩
2024年7月25日月掩土星中国见掩

2024/7/30-31 火星、木星、毕宿五、昴星团、残月,5天体聚集! ★★★★
  2024年7月30日和31日凌晨,可以看到5个天体共演。不要错过!
7月30日
  这一天月球会接近金牛座的昴星团2度左右。月龄为23.7,5天后为新月。因为月亮比月牙胖一点,所以月光很耀眼,昴星团很难看到吧。请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中国台湾南部及海南三沙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可见月掩昴星团。如果你看看月球下面,距离8.8度有火星。火星0.9等发红光。在其右下角约6.3度外,有金牛座的一等星毕宿五。毕宿五是橙色的,请比较一下它和火星的颜色差异。毕宿五的左边,距离6.1度有木星。木星因-2.2等而闪耀金色。然后,木星和火星的间隔约7.9度,感觉相差很大。这5个天体中间隔最大的是月球和木星,约16.4度。5个天体聚集在一起的样子,值得一看。
7月31日
  一天后,月球移动到火星和木星附近。月球、火星、毕宿五、木星的4星,形成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边长,月亮和火星是6.7度,火星和毕宿五是5.9度,毕宿五和木星是6.2度。木星和月亮达到了5.2度。最远的是月亮和毕宿五,有9.5度。与火星的距离是8.3度。 
  明亮的天体聚集在一起非常热闹,看看美丽的星星们的精彩共演。

2024/7/30-31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极大期(ZHR~25) ★★
  宝瓶座δ流星雨(δ读作Delta,德尔塔)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活动。虽然出现数量很少,但由于同一时期其他流星雨也有多个活动,所以可以均匀地观测流星。宝瓶座δ流星雨分为北支和南支。其中能看到较多流星的是南支。宝瓶座δ南流星雨达到极大值的时候,同一时期宝瓶座δ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南船座流星雨等其他流星雨也在活动。单体流星数量少,极大也不明显。但是全部加起来,会出现比平时更多的流星,顺利的话有时每小时最多能看到20到30颗左右,为夏天的夜空增添华丽。
2024年条件
  出现增加的时间段是2024年7月31日1点左右。极大是31日8点左右。话虽如此,极大却不明确,即使说得很详细,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其次是月亮的条件。下弦的3天后,也就是新月前4天,所以流星观测并不是没有月光的影响。宝瓶座δ南流星雨容易看到的时间段有月亮。从后半夜开始到黎明前,有机会看到黑暗而缓慢移动的流星。
什么是宝瓶座δ流星雨?
  宝瓶座δ流星雨是这个时期有多个活动的小流星雨的代表。详细来看,分为宝瓶座δ南流星雨和宝瓶座δ北流星雨,而且宝瓶座ι南流星雨和宝瓶座ι北流星雨(ι读作Iota)、摩羯座α流星雨也在活动。其中最活跃的是宝瓶座δ南流星雨,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说,通过观测流星来细致地区分属于哪个流星雨是很难的吧。
活动期间和极大日
  活动期间是从7月15日到8月20日,但还不清楚。另外,虽然极大日期没有弄清楚,但一般定为7月30日或31日左右。
流星雨名 极大日
宝瓶座δ南流星雨 7月30日或31日
宝瓶座δ北流星雨 7月26日
宝瓶座ι南流星雨 8月5日
宝瓶座ι北流星雨 8月20日
摩羯座α流星雨 7月30日
观看方向和时间
  宝瓶座说起来,这里也是代表秋天的有名星座,这个时期的宝瓶座也是从东边的天空升起的,辐射点的位置越高,可以观测到的流星越多。所以在更晚的深夜看的话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流星。当然整晚也能观测到,从辐射点的条件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条件很好的流星雨。宝瓶座即使在中天的时候高度也不是很高,所以眺望上空的话,流星会从下向上流动。当然,看到地平线附近时,会从上往下流。
  流星飞向地球的速度,宝瓶座δ南流星雨为41km/秒,为中等至稍慢的速度。因此流星的移动速度也以从中等到稍慢的速度流动。另一方面,宝瓶座ι流星雨方面,北支和南支的速度都很慢,只有30km/秒左右。
流星数
  流星出现数量很少。流动最多的宝瓶座δ南流星雨也只是每小时最多10颗左右,其他流星雨只有1到3颗左右,非常少。如果被“流星雨”的名字所吸引,带着期待去观测的话,会产生遗憾的结果。不要过度期待比较好吧。
命名原则
  目前IAU Meteor Data Center登记在册的流星雨超过900场,而且每年还在增加。以南北位置命名的流星雨,应按星座名称后标示,以免与星座中文译名混淆。避免一些对天文没有认识的市民,误会天上有个叫“南宝瓶座”和“北宝瓶座”的星座。而且,北天已经有“三角座”,南天还有“南三角座”,那么中文应当怎样翻译?
  国际天文联会第22委员会“流星雨的命名规则”中指出:南和北指的是黄道南面和北面同一个流星雨的分支,它是由同一个原始流星体产生。 因为它们在太阳经度上具有几乎相同的近日点经度(南、北两个的升交点的经度相差180度),所以这两个分支在大约相同的时段内都是活跃的。
  不可以叫南北冕座流星雨;要用北冕座南流星雨。
  不可以叫北北冕座流星雨;要用北冕座北流星雨。
  不可以叫南南冕座流星雨;要用南冕座南流星雨。
  不可以叫北南冕座流星雨;要用南冕座北流星雨。
  不可以叫南南鱼座流星雨;要用南鱼座南流星雨。
  不可以叫北南鱼座流星雨;要用南鱼座北流星雨。
  不可以叫南宝瓶座δ流星雨;要用宝瓶座δ南流星雨。
  不可以叫北宝瓶座δ流星雨;要用宝瓶座δ北流星雨。
  没有北北冕座、南北冕座、北南冕座、南南冕座、北南鱼座、南南鱼座、南南极座、北南极座、南南十字座、北南十字座、南南三角座、北南三角座流星雨的叫法。
  国际流星组织于2019年1月7日上线的2019年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使用海峡两岸统一的流星雨命名原则。

各地见月掩星时间表

  根据ELP2000-82/HIP依巴谷星表恒星视位置预报2024年7月月掩星情况。主要包括掩始、掩终的东八区(北京时)时刻,掩始掩终时刻的位置角(P,V分别由月面北点和最高点向东计量)和行星中心高度h及日出日落等。
2024年7月月掩星
月掩星

详细天象

2024/07/01 01h  月掩白羊座HIP 9533(6.0等),恒星由月球暗缘复出
2024/07/01 05:15 土星留(视赤经23.40h),转为逆行
2024/07/01 10h  矮行星谷神星与人马座τ星斗宿五最接近(01°21′)
2024/07/01 16:31 半夏生,太阳视黄经100°
2024/07/02 01:32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02 02:26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4.09度(瞬时中天经度:-152.5657925)
2024/07/02 18:07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3.95度(瞬时中天经度:-19.21410626)
2024/07/02 23:30 昴星团合月,昴星团在月球以北0.3度(法属波利尼西亚可见月掩昴星团)
2024/07/03 02:55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变光周期2.87日)
2024/07/03 11:08 海王星留(视赤经00.03h),转为逆行
2024/07/03 16:28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5.02度(瞬时中天经度:18.31742871)
2024/07/03 20:33 矮行星谷神星最接近地球(1.8865天文单位,7.3等)
2024/07/05    北冕座S星极大(米拉变星,5.8~14.1等,周期360日)
2024/07/05 08:02 月球视赤纬最北+28°22.0′
2024/07/05 13:06 地球通过远日点(1.016725天文单位、1亿5209万9968km,太阳视直径31′28″)
2024/07/05 23:43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变光周期2.87日)
2024/07/06    室女座S星极大(米拉变星,6.3~13.2等,周期375日)
2024/07/06    飞马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9~13.8等,周期378日)
2024/07/06 06:57 朔,月球与太阳视黄经差0度
2024/07/06 20:16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06 22:20 小暑,太阳视黄经105°,太阳视赤纬+22°35′
2024/07/06 23:04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南3.86度(瞬时中天经度:-35.22028585)
2024/07/07 00:29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84度
2024/07/07 14h  金星合北河三,金星在北河三以北5.68度
2024/07/08 00:57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08 02:32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南3.22度(瞬时中天经度:-72.94659466)
2024/07/08 19h  矮行星谷神星与人马座ζ星斗宿六最接近(00°25′)
2024/07/09 20:00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3.04度
2024/07/10    七月飞马座流星雨极大期(ZHR~5)
2024/07/10 06h  木星与金牛座α星毕宿五最接近(04°46′)
2024/07/10 11h  智神星留,转为顺行
2024/07/11 04h  矮行星谷神星与人马座σ星斗宿四最接近(03°29′)
2024/07/12    天龙座Y星极大(米拉变星,7.5~14.9等,周期326日)
2024/07/12 13:33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月球视赤纬0度
2024/07/12 16:11 月球过远地点:404363km,视直径29.55′
2024/07/12 19:41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13    天鹰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5.5~12.0等,周期270日)
2024/07/13 06:27 月球过降交点
2024/07/13 14h  木星合毕宿五,木星在毕宿五以南4.82度
2024/07/14 00:23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14 06:49 上弦,月球与太阳视黄经差90度
2024/07/14 10:31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0.91度(北美洲可见月掩角宿一)
2024/07/14 20h  209P/LINEAR林尼尔4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1年)
2024/07/15 17h  天王星合火星,天王星在火星以北0.55度
2024/07/15 21h  472P/NEAT-LINEAR尼特-林尼尔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21.9年)
2024/07/16 18h  矮行星谷神星与人马座球状星团M54最接近(00°31′)
2024/07/18    波江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7.2~13.2等,周期252日)
2024/07/18    蛇夫座X星极大(米拉变星,5.9~8.6等,周期338日)
2024/07/18 04:15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0.19度
2024/07/18 19:07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19 02h  C/2022 S4 (Lemmon)莱蒙彗星通过近日点
2024/07/19 18:58 月球视赤纬最南-28°25.0′
2024/07/19 23:48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20 11h  362P/Spacewatch太空观察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7.9年)
2024/07/21    小狮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3~13.2等,周期372日)
2024/07/21 03:40 火星合昴星团,火星在昴星团以南4.7度
2024/07/20 15h  P/2010 WK (LINEAR)林尼尔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3.9年)
2024/07/21 18:17 望,满月
2024/07/22    御夫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7~13.9等,周期458日)
2024/07/22    仙王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5.2~11.3等,周期388日)
2024/07/22 14:39 水星东大距,日距角26.9度,视星等0.4等,视直径7.8″
2024/07/22 15:44 大暑,太阳视黄经120°,太阳视赤纬+20°09′
2024/07/23 13:38 冥王星冲日,视星等14.4等,视直径0.1”,是一年中观测矮行星冥王星的最好时机
2024/07/24 13:41 月球过近地点:364914km,视直径32.7′
2024/07/24 18:32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25    天鹅座χ星极大(米拉变星,3.3~14.2等,周期408日)
2024/07/25 04:46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南0.39度(印度洋、南亚、东亚可见月掩土星,土星亮度0.9等,我国可见)(瞬时中天经度:95.95870344)
2024/07/25 22:54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南0.57度(北太平洋可见月掩海王星)(瞬时中天经度:-166.927281)
2024/07/25 23:13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26 01:21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2024/07/26 01:24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变光周期2.87日)
2024/07/26 13:33 月球过升交点
2024/07/27 20h  水星合轩辕十四,水星在轩辕十四以北2.65度
2024/07/28    南魚座流星雨极大期(ZHR~5)
2024/07/28    七月天龙座γ流星雨极大期(ZHR~5)
2024/07/28    天鹰座W星极大(7.3~14.3等,周期490日)
2024/07/28 08h  328P/LONEOS-Tucker罗尼斯-塔克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8.6年)
2024/07/28 10:52 下弦,月球与太阳视黄经差270度
2024/07/28 20h  C/2022 U3 (Bok)博克彗星通过近日点
2024/07/28 22:12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
2024/07/29 09h  C/2024 F2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31.4年)
2024/07/30    天兔座RU星极大(7.2~14.8等,周期317日)
2024/07/30 01:30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4.22度(瞬时中天经度:-155.8687826)
2024/07/30 02:44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天琴座β食变星原型,EB原型)
2024/07/30 05:13 昴星团合月,昴星团在月球以北0.1度(月掩昴星团,月掩昴宿六,中国台湾南部及海南三沙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可见)
2024/07/30 08h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极大期(ZHR~25),7颗/时
2024/07/30 08h  摩羯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5),2颗/时
2024/07/30 17:58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24/07/30 18:37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5.03度(瞬时中天经度:-42.90316332)
2024/07/31 07:53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5.38度(瞬时中天经度:125.5842008)
2024/07/31 22:39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4/7/31/07:53木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125.6度经线上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掩星和合月如果距离合朔24h之内,即不列出,行星之间相合或行星与恒星相合如果距离太阳10°以内,也不列出。

名词解释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Rate:率,简称ZHR),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Zenith Hourly flow quantity(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24.2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预报当地可见的流星数(Number),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可见流星数量公式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台湾名: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合的定义,取自《中国天文年历》(Chinese Astronomical Almanac)
合的定义,取自《中国天文年历》(Chinese Astronomical Almanac)

  视赤经和视赤纬系以当天真春分点和真赤道为准,章动长周期项和短周期项以及行星光行差都以包括在内,但没有包括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偏转的影响。视位置由真位置加行星光行差改正得出,其关系式为

α视=α真-0.00577552×Δ×δα
δ视=δ真-0.00577552×Δ×δδ

  其中Δ为行星的地心距,δα和δδ分别为赤经和赤纬的每日变化。

  地心距为行星中心至地心的真距离,不包括光行差的影响。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火星最近地球:火星在一回合周期里,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发生在冲日附近。今年没有火星最近地球。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仙后座RZ星(HIP 13133)是仙后座中的一颗恒星,以食变星闻名。学名为RZ Cassiopeiae(缩写为RZ Cas)。1906年被发现。它的变化周期仅为1.1953天。亮度在6.18等至7.72等之间变化。由于它的快速变暗和变亮变化以及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轻松观察到其亮度,因此它在天文爱好者中很受欢迎!
  仙后座RZ星在阁道一(仙后座ι星)附近。通过连接阁道三(仙后座δ星)和阁道二(仙后座ε星,是“W”最左边的恒星)而在仙后座ε星方向上以相同的长度寻找4.5等星就是仙后座ι星。一旦找到了仙后座ι,您就可以使用外部链接星图轻松找到仙后座RZ。它位于银经132.89、银纬9.07,其B1900.0坐标为赤经α2h39m54.1s、赤纬δ+69°9.07′49″。
仙后座RZ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西澳大利亚。

参考资料

  1、《2024年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770585
  2、《十年袖珍月历 2024-2033年》气象出版社,ISBN: 9787502978990
  3、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4、《大众万年历 1901-2050年》1994年10月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有趣天文奇观

  2024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4年7月5日(五)13时6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将通过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今年地球通过远日点时,距离太阳1.016725天文单位(AU),也就是1亿49,59万7,871公里。若与1月3日地球通过近日点时,与太阳的距离为0.983307AU,也就是1亿4,710万634公里相比,远了将近约500万公里。也因为如此,远日点时的太阳视半径比近日点时小了约3.3%,为全年中太阳最小的一天。


图说:2023年地球过近日点与远日点时所拍摄的太阳,可明显看出其大小变化。
  虽然地球通过远日点、近日点的时间,均在夏至、冬至后不久。但是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转轴倾斜了约23.5°,造成北半球夏季太阳过中天仰角较高,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接收的光量较多。因吸阳光能量较多,平均气温、海温也较高。而冬季太阳过中天仰角较低,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接收的光量较少,因吸阳光能量较少,平均气温、海温则较低。(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此前一直采用WordPress构建,并托管于宇宙驿站的服务器上。

由于WordPress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它也成为恶意攻击的常见目标。早在很久之前,我们就发现一些恶意攻击者利用有趣天文奇观的网站搜索功能,搜索违法广告,并通过某些手段让这些广告页被搜索引擎收录,以达到宣传目的。尽管我们曾一度关闭搜索功能,但每天仍有大量恶意请求访问搜索页面。

近期,我们为有趣天文奇观网站配置了缓存插件,该插件会缓存被访问的网址。然而,由于配置不当,过期的缓存未能有效删除,导致服务器上积累了大量垃圾缓存文件。再加上恶意搜索请求的大量涌入,短时间内产生了超过1TB的数据,最终导致服务器硬盘在2024年6月8日被写满,影响了整个宇宙驿站服务器的正常访问。

在发现问题后,我们紧急删除了缓存数据,并暂停了有趣天文奇观网站的运行。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决定将有趣天文奇观网站彻底转换为纯静态网站。这个转换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

新网站将由Hexo生成。由于数据转换的关系,原有网页的URL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数据不会丢失。如果您发现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