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InSight)在2021年12月24日观测到一次4级地震,科学家后来才知道此次地震是由于流星撞击造成的,并且是NASA探测火星以来所记录到最大的撞击。特别的是这颗流星体在靠近火星赤道的地方挖掘出巨石大小的冰块,由于冰是未来在火星活动的重要资源,包括用来作为饮用水、农业和火箭推进剂等,但由于之前从未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过冰,因此意义更显深远。

  新的陨石坑是科学家在火星侦察轨道卫星(MRO)上的火星彩色成像仪(MARCI)所发现,确定此次地震是由流星撞击造成的。MARCI目的为建立每日火星全球影像,使科学家能够观测大规模的天气变化。据估计,这颗流星体约为5到12公尺宽,小到足以在地球大气层中烧毁。但由于火星大气层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因此能撞击至火星地面,并造成150公尺宽、21公尺深的陨石坑,甚至抛出物质达37公里之远。

  InSight目的是研究火星的地壳、地函和地核构造,观测地震波是其核心任务。自2018年11月登陆以来,InSight已探测到1318次火星地震,其中有些是流星撞击造成的。目前InSight的太阳能电池板受到灰尘遮蔽,近几个月的功率急剧下降,并预计将在六星期内关闭结束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2022年10月27日出刊的《Science》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从NASA火星侦察轨道卫星(MRO)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学设备(HiRISE相机)所拍摄火星上一个撞击坑的边缘,可看到巨石大小的水冰块。 该陨石坑位于亚马逊平原地区,于2021年12月24日被流星体撞击,形成一个约150公尺宽的陨石坑。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图说:从NASA火星侦察轨道卫星(MRO)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学设备(HiRISE相机)所拍摄火星上一个撞击坑的边缘,可看到巨石大小的水冰块。该陨石坑位于亚马逊平原地区,于2021年12月24日被流星体撞击,形成一个约150公尺宽的陨石坑。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日本文化委员会在2022年11月18日向文部科学省提交一份报告,指定将日本国立天文台NAOJ保存的一份江户幕府时代天文文献《星学手简 Seigaku Shukan》列为重要文化财产。NAOJ馆藏了许多与天文学、日历和日本数学相关的古籍,包含曾是幕府天文学家高桥至时的藏书《星学手简》。

  《星学手简》为上、中、下共三卷的套书,主要是高桥至时 Takahashi Yoshitoki(1764-1804年)和间重富 Hazama Shigetomi(1756-1816年)之间的书信汇编而成。编辑推测是高桥至时的次子渋川景佑 Shibukawa Kagesuke(1787-1856年)。

《星学手简》上、中、下三卷书的封面(左),和上卷信件的部分内容(右图:存于微缩捲片)。宽政8年(1796年)11月26日,在江户的间重富写信给在京都的高桥至时说他(间重富)制作的望远镜运作良好。图片来源:NAOJ
图说:《星学手简》上、中、下三卷书的封面(左),和上卷信件的部分内容(右图:存于微缩捲片)。宽政8年(1796年)11月26日,在江户的间重富写信给在京都的高桥至时说他(间重富)制作的望远镜运作良好。图片来源:NAOJ

  高桥至时是一位对欧洲天文学感兴趣的杰出数学家,间重富则是一位在设计和开发观测仪器方面很有天赋的富商。两人都师从另一位江户时代晚期的天文学家麻田刚立 Asada Goryu(1734-1799)。高桥至时被德川政府任命为天文方(编按:天文方为日本江户幕府设置观察天体运行,和编制历法的研究机构)研究历法改革。在同事间重臣的协助下,他在江户(今东京)、大坂、京都、长崎等日本各地,进行观测天象和测量地物。根据他精确的观测,再加上那个时代的最新理论,例如克卜勒行星运动定律,最后完成了宽政历 Kansei Calendar,从宽政10年(1798年)开始实施并用了46年。高桥至时也有研究地球经纬度的测量与计算,指导了伊能忠敬 Ino Tadataka(1745-1818年),这位地图测绘家后来製作了第一张日本全国地图《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

  《星学手简》汇编了当时高桥至时和间重富频繁的书信往来,叙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天文学的来龙去脉:如何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研究,观测方法和测量仪器是如何设计和开发,宽政历的纪元要如何计算,以及伊能忠敬如何在日本进行测绘。这套书到德川幕府末期,一直为渋川家所藏,在明治初期时传给日本科学哲学家的狩野亨吉 Kokichi Kano,之后捐赠给东京大学的东京天文台。这份宝贵的历史记录《星学手简》,现以微缩捲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数位化提供线上读取。(编译/台北天文馆潘康娴)

资料来源:NAOJ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分析了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2月带回地球的月球土壤,发现了磁铁矿(magnetite)的矿物颗粒,这种矿物在月球泥土样本中很少见。虽然阿波罗登月任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仍有未解之谜,例如其表面异常的磁场分布。因此,深入了解月球磁铁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可以为解释月球异常强磁场的成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磁铁矿是一种强磁性铁矿石,存在于类似熔滴的微小球形硫化铁颗粒中,进一步的热力学模型表示,这些磁铁矿是月球表面受到巨大撞击的结果。对于行星科学家来说,磁铁矿的存在至关重要,它可追朔磁场历史,以及发现潜在的生命迹象,这是对任何行星或月球来说两个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与地球土壤不同,月球风化层极少,在来自于太阳的质子不断轰击之下,月球土壤拥有过量的电子,这使得铁更难与氧气配对形成矿石。但并不表示它一定不会发生,以前就曾在月球尘埃中发现微小的磁铁矿颗粒,但先前研究认为磁铁矿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而非像此次新研究认为是天体撞击月球表面所产生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研究人员表示硫化铁颗粒的形态特征和氧的分布,说明了是在大型撞击事件中所发生的气熔相(gas–melt phase)反应。

  先前的研究,认为陨石可能在撞击时将铁磁材料注入月球表面,这些抛射物至少可以解释撞击地点附近的一些磁场异常现象。而新研究更进了一步,发现这些撞击的勐烈程度也可能将物质转化为微小的磁铁矿,使它们成为「月球表面铁磁物质的重要来源」。换句话说,这些发现显示这种矿物在月球表面的分布更为广泛,而这增强了我们对月球演化的理解。研究该团队认为,以月球表面当前的磁化强度,再加上这些矿物的存在,将有助于解释大型天体的撞击如何导致月球磁场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月球表面。图片来源:Stocktrek/Getty Images
图说:月球表面。图片来源:Stocktrek/Getty Images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年度三大流星雨的压轴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s,00004 GEM)活跃期约在12月4日至12月17日期间,今年预测极大期为12月14日,ZHR~150。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头部的北河二,约19时升起,因此天黑不久就可以朝东方观察,越接近午夜越容易看到流星。当天月相近下弦,月亮于22时30左右升起,上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观察条件较佳,下半夜会稍受月光影响。

  双子座流星雨特色为速度中等偏慢,约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偏亮,偶尔会出现较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颜色多半鲜艳且色彩浓烈,但流星划过后少留有余痕。双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已被确定是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是少数已知不是由彗星造成的流星雨。Phaethon直径约5.1公里,属「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即其轨道会穿越地球轨道,是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绕太阳公转一圈约需1.4年,轨道极为椭圆,远日点在2.4天文单位附近(火星与木星之间),近日点仅0.14天文单位,比水星离太阳还近,是目前已知近日点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之一。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台北天文馆也将在流星雨极大期晚间以高画质摄影机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透过网路也能即时欣赏到这次难得的流星雨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015年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
2015年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

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
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4356) Marathon马拉松小行星将于2022年12月10日来到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这天距离地球2.357个天文单位约3亿5000万公里,需跑个836万趟全马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这天马拉松小行星落在御夫座Auriga,满月过后的第三天,受月光影响,视星等17.9,建议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较佳。

  马拉松小行星的轨道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属于主带小行星,1960年10月17日由美国加州的帕洛马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所发现。大小约11公里,以微椭圆轨道离心率约0.19,平均轨道半径为2.79个天文单位,对太阳绕行一圈需要4.68年的时间。

  这颗小行星的名字——马拉松,与长距离跑步运动的马拉松赛事同名。马拉松长跑以纪念发生在地中海地区,西元前490年波斯侵略希腊时,希腊传令兵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回雅典的报捷长跑。在一个通讯及交通不便的时代,day-runners就是前线部队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日跑者的生理要能承担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与肌耐力,更挑战心理上的意志力。菲迪皮德斯在希腊军队中,是长跑训练有素的传令兵,可说是Pro级的长跑职人。当希腊以寡击众面对波斯大军,联络各方人马的重任,让菲迪皮德斯奔于马拉松-雅典-斯巴达之间,三天内来回于崎岖的原野路。以今日来看,总里程可是大约600公里的超长距离越野跑。在他跑到生命终点前,最后一趟约40公里,从马拉松将希腊战胜的消息率先带回雅典,以惊人的体力和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使命。

  12月的台湾地区共有约50场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12月10日台湾马拉松赛事——云林北港妈祖盃与花莲太鲁阁峡谷马拉松,恰逢当日马拉松小行星将接近地球,带着宇宙来的祝福给所有参赛者和未来即将出境比赛的台湾马拉松选手们顺利完赛。(编辑/台北天文馆潘康娴)

(4356) Marathon马拉松小行星于2022年12月10日晚间10时的位置示意图,在御夫座以红色十字中心标记马拉松小行星。
图说:(4356) Marathon马拉松小行星于2022年12月10日晚间10时的位置示意图,在御夫座以红色十字中心标记马拉松小行星。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睽违2年又49天之后,有「战神」称号的火星又将在12月8日运行到「冲」的位置,这天也是月球运行到「望」的日子,在北美洲与欧洲更可以在这天见到「满月掩火星冲」的奇景!

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地图。图片来源:Occult4
图说: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地图。图片来源:Occult4

  2022年的火星冲发生在12月8日13时42分,此时太阳、地球和火星三者连成一线,严格来说是此时太阳与火星从地心视黄经座标来看相差了180°。而这个月的望发生在12月8日12时08分,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连成一线,也就是太阳与月球从地心视黄经座标系来看相差180°。但就像我们并不是每次满月都会有月食发生一样,若行星运行到「冲」的位置同时月球也运行到「望」的位置时,也不代表会发生「月掩行星」的现象。由于月球绕地球的白道面与黄道面有5度的交角,各个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的交角又有不同,若是要「行星冲」、「望」、「月掩行星」三者同时发生的机会是相当罕见的。

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动画。图片来源:NAOJ
图说: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动画。图片来源:NAOJ

  对于台湾地区的观察者而言,12月7日当晚月球位于火星的西方,12月8日晚间月球已经移动到火星的东方了。虽然我们无法看见满月掩火星冲的特殊天象,但由于火星冲当日火星的赤纬在+25°,火星在23时42分过中天时,火星将完美地位居天顶,是属于我们北纬25°的观察者才能看到的景象,也算是稍有安慰了。(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NASA的猎户座号太空舱2022年11月25日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此时它已接近试飞的一半。该太空舱及其三个测试假人在发射后一个多星期进入月球轨道。

美国NASA的新型登月火箭搭载三名试验假人进行首次飞行,自上次50年前阿波罗任务结束后,再次将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的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图说:美国NASA的新型登月火箭搭载三名试验假人进行首次飞行,自上次50年前阿波罗任务结束后,再次将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的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截至11月25日发动机点火后,太空舱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预计它的最大飞行距离将在几天内达到离地球约43.2万公里及离月球6.4万公里,这将为载人太空舱创造最远距离的纪录,目前的纪录是由阿波罗13号所保持,距离地球约40.2万公里。接下来,它将开始返回地球的旅程,在飞行了25天后,预计于12月11日在太平洋着陆。

  这次任务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后续阿提米丝任务的未来,阿提米丝二号将在2024年载人环绕月球飞行,而人类可望在睽违半个世纪后,随阿提米丝三号于2025年重新踏上月球,并为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预做准备!(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NASA在上週四的记者会上又发布了两个异常明亮的极遥远星系,这两个特殊天体是在过去所发现巨型星系团Abell 2744的外围区域,虽然这些星系都仅有银河系的百分之几大小。

  这两道遥远的星光分别来自于大爆炸后4.5亿年及3.5亿年,其中第二个的红移值约为12.5,又叫做GLASS-z12,代表着迄今为止所见最远的星光;当天体离我们越远,它们的光抵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凝视遥远的宇宙深处就像看到遥远的过去,而且受到宇宙膨胀拉伸的影响,原先光线的波长也被拉伸成红外光,而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红外光解析率比过往的任何仪器都要高得多。

Abell 2744星系团的外围有两个星系红移值达到了10.5及12.5,是先前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目标之一。
图说:Abell 2744星系团的外围有两个星系红移值达到了10.5及12.5,是先前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目标之一。

  基于韦伯太空望远镜在7月初前几天所收集到的证据,科学家认为两星系会如此亮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该星系的质量非常大,而且有非常多低质量恒星的存在并迅速地在大爆炸后的1亿年形成;第二种可能性,它们是由星族III恒星所组成,这种恒星目前仍未被观测到过,但这是一种在重元素出现之前的恒星,它们只由单纯的氦和氢所构成。

  研究团队希望能使用韦伯强大的光谱仪,分析其详细属性,确定星系的距离及组成,智利的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也可能帮助衡量两星系的质量,相关的研究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通讯》。(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以下数值以地表之台北天文馆为主)

日月食象

  今年全球共发生2次日食、2次月食。日食方面,4月20日为少见的复合日食,台湾地区可见日偏食之全部过程,而10月14日至15日之日环食台湾地区不可见。月食方面,5月5日的半影月食全程可见,10月29日月偏食全程可见(不含半影月食阶段)。

4月20日(四)日偏食 ★★★★

  本次日食为第129沙罗序列中第52次,为少见的复合日食,台湾地区位于偏食带,只能观赏到日偏食。月球影自南印度洋起往东北方移动,伪本影带可见日环食,中途月球本影锥接触地表,本影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穿越澳洲后,在南太平洋转回环食带并消失。台湾地区所见日偏食,初亏12:34、食甚13:10、复圆13:46,最大食分为0.089,全程历时1时12分。本次日食台湾地区可见之食分较小,仅可见太阳盘面稍有缺角。观测太阳有其危险性,请务必使用适当减光装置。

2023年4月20日日偏食

5月5、6日(五、六)半影月食 ★★

  本次半影月食为第141沙罗序列中第24次,台湾地区全程可见。半影食始于5日23:14、食甚于6日01:22、半影食终03:31,半影月食全程历时4时18分。半影月食发生时,月面亮度降低不明显,肉眼不易看出差异,建议使用摄影方法连续纪录,方能观察其变化情形。发生月食时,月球位于天秤座。

2023年5月5日半影月食

10月29日(日)月偏食 ★★★★

  本次月偏食为第146沙罗序列中第11次,台湾地区可见大部分月食过程,仅半影食终在地平线下不可见。半影食始02:01、初亏03:35、食甚04:14、复圆04:52、月没时刻06:07,月偏食全程历时1时17分。本次月食最大食分为0.122。发生月食时,月球位于白羊座,往西方天空观察可见月偏食与木星相伴。

2023年10月29日月偏食

最大与最小满月

  由于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公转,随着在轨道上距离地球的远近,月球的视直径也会有大小变化。若满月时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则月球视直径将较大。反之,若满月时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则月球视直径将较小。今年的最大满月发生在8月31日,最小满月发生在2月6日,两者大小差异约10%,大约像是新台币1元硬币与新台币5元硬币的大小差别。

  由于最大满月与最小满月间的大小差异不明显,肉眼难以察觉,建议使用摄影方式,使用相同器材纪录满月大小的变化,才能看出月球大小差异。也可以进一步观察月球天平动,即同日期间月球边缘露出之地形特征的微妙变化。

2023年满月

2月6日(一)年度最小满月 ★★

  今年最小满月发生在2月6日2时29分,视直径为29.83角分,距地球40万5829公里。由于月球在4日16时55分通过远地点,使其成为年度最小满月。

8月31日(四)年度最大满月 ★★

  今年最大满月发生在8月31日9时36分,视直径为32.95角分,距地球35万7340公里。由于月球在30日23时54分通过近地点,使其成为年度最大满月。

月掩星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在天球上会以每天约13°自西向东移。当月球通过远方天体与观测者之间而遮蔽该天体时,称为月掩星。月掩星可以用来进行非常多种的天文研究:除了可以精确量测月球在天空中的运行状态外,也可以测量月球的地形特征、测算地球运动等。此外,月掩星还可以协助定位不明发射源的对应天体,或是发现光学无法解析的双星,此外更可以用来测量恒星的视直径。由于月掩星事件在时间与空间的高度精确性,即使是一般简易的天文望远镜也可以做到高精确度的天文研究。

3月24日(五)月掩金星 ★★★★

  日落后在西方天空可见金星在初三的眉月正上方,两星相距仅1度,此时两星高度约30度。若天候许可,肉眼将可见初三眉月的地球照现象,与亮度达-4.0等的金星相伴,观赏条件极佳。

  19:52金星自月球暗缘掩入,此时高度角仅约10度,需选择西方视野开阔处,并使用望远镜观测效果更佳。20:47月落,20:49金星自月球亮缘复出不可见。

  月掩金星发生时,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肉眼观赏之外,亦推荐使用望远镜观察月面暗缘的地球照现象。若使用高倍率望远镜,将有机会看到盈凸月状的金星被月面掩入之过程。当天金星视直径13.5角秒。

金星

7月28日(五)月掩心宿一 ★

  心宿一亮度2.9等,与月面亮度差异大,建议使用望远镜观察。当天为盈凸月,23:18自月球暗缘掩入,00:20自月球亮缘复出。

9月21日(四)月掩心宿二 ★

  本次月掩星事件发生于白天,观测难度较高,建议使用望远镜观察。当天月相近上弦,心宿二亮度1.1等,15:56自月球暗缘掩入,17:17自月球亮缘复出。

行星合

  「合」是指天体在天球上具有相同的经度,由于太阳系的行星均在黄道面附近公转,在一些明亮的行星相合事件发生时,会形成引人注目且容易观赏的景象。此外,月球与一些明亮的行星相合,或是行星与明亮的星团相合,也都是推荐以肉眼或是透过望远镜观察的天象。

1月4日(三)火星合月 ★★

  凌晨03:37可见火星合月,两星相距0.54度,火星亮度-1.1等,月相为亏凸月,位于金牛座。此时高度仅8度,较难观察。

2023年1月4日火星合月

1月23日(一)金星合土星 ★★★

  凌晨4时可见金星合土星,两星相距仅0.37度,但此时两星在地平线下不可见。当天日落后于西方低空可见金星、土星和初二的眉月相聚于5度内,此时两星相距0.64度,金星亮度-3.9等,土星0.8等,位于摩羯座。

2023年1月23日金、土双星伴月

2月22日(三)金星合月 ★★

  下午15:55金星合月,两星相距2.09°,金星亮度-3.9等,月相为眉月,位于双鱼座。日落后在西方低空可见初三的眉月、金星与木星相聚于10度内。

  23日上午06:00木星合月,两星相距1.19度,木星亮度-2.7等,此时木星在地平线下不可见。待日落后在西方低空可见初四的眉月、木星与金星几乎连成一直线。

  若天候许可,可连续两日观察月球在两颗行星之间的运动。此外这段期间金星于日落时的仰角也在逐日升高,逐渐往木星方向接近,亦可连续多日观察行星的运动情形。

2023年2月22日金星合月

3月2日(四)金星合木星 ★★★★

  晚间19时金星合木星,两星相距仅0.54度,若以双筒望远镜观察,同视野内可看到木星、木星四大卫星与金星相聚,使用高倍率望远镜观察可见金星盈亏。金星亮度-3.9等,木星-2.1等,位于双鱼座,日落后见于西方低空。

2023年3月2日金星合木星

4月11日(二)金星合昴宿星团 ★★

  晚间19:17金星合昴宿星团。日落后在西方天空可见金星与昴宿星团相当接近,两天体相距约2.5度,金星亮度-4.0等,昴宿星团为1.2等,以双筒望远镜可以在同一视野中看见,若以望远镜观察还可以见到金星盈亏现象,若在西方视野开阔处,更可以在低空见到亮度为0.0等的水星呢!

2023年4月11日金星合昴宿星团

4月23日(日)金星合月 ★★

  晚间21:03金星合月,两星相距1.31度,金星亮度-4.1等,月相为初四眉月,位于双鱼座。日落后在西方低空可见。

5月23日(二)金星合月 ★★

  晚间20:08金星合月,两星相距2.21度,金星亮度-4.3等,月相为初五眉月,位于双子座。日落后在西方天空可见。

7月10日(一)火星合轩辕十四 ★★★

  下午16时火星合轩辕十四,两星相距仅0.7度,火星亮度1.7等,轩辕十四亮度1.4等,位于狮子座。日落后朝向西方天空观察,可以看到两星相当接近,若使用望远镜观察火星,有机会见到火星极冠等地形特征。当天金星位于两星西方5度内,三星交互辉映的景象十分特别。

行星冲与东、西大距

  行星在天空运行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若要观察位 地球轨道外侧的行星,冲(opposition)是最佳的观赏时机,此时行星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整夜均能看见。

  位于地球轨道内侧的行星,则适合在大距(greatest elongation)的时候观察,此时行星与太阳之间达到最大视角距离。若大距发生在太阳的东侧,则称之为该行星之东大距,日落后见于西方天空。反之位于太阳西侧则称为该行星之西大距,日出前见于东方天空。由于金星之视直径与其轨道位置有关,下合时最大、上合时最小,而东大距后、西大距前金星之相位为眉月状,视直径亦逐日增加,有利于反射阳光,亮度将提高。综合以上原因,金星最亮通常发生在东大距后36日与西大距前36日,建议可以好好把握观赏时机。由于各个行星绕日轨道面略有倾斜,东、西大距发生时与日落、日出时相对最高仰角可能有数日的差距。

水星西大距 ★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内侧行星,与太阳距离在约28度以内,较难观测。水星今年发生3次西大距,分别在1月30日(一)15时54分,与太阳相距25.0度;5月29日(一)13时46分,与太阳相距24.9度;9月22日(五)21时16分,与太阳相距17.9度。可在日出前往东方低空观察。

2023年水星西大距

水星东大距 ★

  水星今年也发生3次东大距,分别在4月12日(三)6时10分,与太阳相距19.5度;8月10日(四)9时47分,与太阳相距27.4度;12月4日(一)22时28分,与太阳相距21.3°。可在日落后往西方低空观察。

2023年水星东大距

6月4日(日)金星东大距 ★★★

  金星东大距发生于19时01分,此时金星与太阳相距45.4度,亮度-4.4等,日落后可见于西方天空。

2023年6月4日金星东大距

8月27日(日)土星冲日 ★★★

  土星于当天16时28分到达冲的位置,此时土星与太阳相距180度,同时为一年中接近地球的时期。土星亮度0.4等,在宝瓶座,视直径19.0",含光环44.2"。土星有着美丽光环,深受一般大众喜爱。透过望远镜除了观察土星环外,太阳系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也相当明显,值得观察。

2023年8月27日土星冲

9月19日(二)海王星冲日 ★★

  海王星于当天19时17分到达冲的位置,此时海王星与太阳相距180度,同时为一年中接近地球的时期。海王星亮度7.8等,在双鱼座,视直径2.4"。若使用高倍率望远镜观察,海王星看似蓝色的小点,但视直径小较难看出圆盘状。

10月24日(二)金星西大距 ★★★

  金星西大距发生于7时14分,此时金星与太阳相距46.4度,亮度-4.5等,日出前可见于东方天空。

2023年10月24日金星西大距

11月3日(五)木星冲日 ★★★

  木星于当天13时02分到达冲的位置,此时木星与太阳相距180度,同时为一年中最接近地球的时期。木星亮度-2.9等,在白羊座,视直径49.5角秒。透过望远镜很容易看到木星四大卫星,连续观察数小时即可明显看出卫星的运动。木星的盘面有着斑斓的平行条纹,以及比地球还巨大的超级风暴「大红斑」,都是观察重点。

2019年木星与木卫一

11月14日(二)天王星冲日 ★★

  天王星于当天1时21分到达冲的位置,此时天王星与太阳相距180度,同时为一年中接近地球的时期。天王星亮度5.6等,在白羊座,视直径3.8角秒。由于视直径太小,若使用高倍率望远镜观察,天王星看似一个青色的小点。

两分两至

  今年春分的时刻为3月21日5时24分,此时太阳位在黄道与天球赤道的升交点上,也就是赤经0时、黄经0度处。此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

  今年夏至的时刻为6月21日22时58分,此时太阳沿着黄道行至最北点,也就是赤经6时、黄经90度处。此时阳光直射地球北回归线,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刻。

  今年秋分为9月23日14时50分,此时太阳位在黄道与天球赤道的降交点上,即赤经12时、黄经180度的位置,同样是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的一日。

  今年冬至为12月23日14时50分,此时太阳沿着黄道行至最北点,也就是赤经18时、黄经270度处。此时阳光直射地球南回归线,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时刻。

  春、秋分前后数星期为欣赏黄道光的最佳时机。黄道光为积聚在黄道面附近的微尘粒子反射阳光所造成的景象,最亮的区域几乎与银河一样亮,只是因接近地平线,受到大气消光的效应及光害等影响,较不容易看见。在春、秋分前后,黄道光较垂直地面,适合在没有光害区域观察。春分前后可于日没后2小时前后的西方天空看见黄道光,秋分前后可于日出前2小时前后的东方天空看见黄道光。

黄道光

流星雨

  至今已有112个流星雨被确认,研究者会根据过去的观测资料及模拟结果去推算极大期可能发生的时间与数量,但实际结果需等到流星雨过后才能确认。想要观赏流星雨并不需要使用望远镜或任何特殊工具,只要找个视野辽阔、光害少的地方观察整个天空,就有机会可以看到流星的出现。

  2023年预估有4个流星雨的ZHR大于40,其中8月中旬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中旬双子座流星雨较不受月光影响,观赏条件极佳,推荐前往无光害处观察。

1月4日(三)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10)★

  象限仪座流星雨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首,活跃期间从12月28日持续至1月12日,ZHR值为110。在台湾地区观察象限仪座流星雨时,由于辐射点在午夜后才升起,至曙光出现前辐射点的仰角也未达50度,因此实际观察到的数量将较少。象限仪座流星雨特色是常有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数量集中于极大期前后数小时内。今年象限仪座流星 极大期当晚月相近满月,观赏条件不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

5月6日(六)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50)★

  宝瓶座η流星雨属于中型流星雨,是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遗留在轨道上的残渣所形成的。活跃期间从4月19日持续至5月28日,流星速度极快且大多很明亮。ZHR值为50,辐射点在午夜后升起。今年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当晚月相近满月,观赏条件不佳。

8月13日(日)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00)★★★★

  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活跃日期为7月17日至8月24日,今年极大期预估在8月13日,ZHR值可达100,辐射点约在晚上22时东升,可在光害稀少、东北方视野开阔处观察。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当晚月相近朔,观赏条件佳,是相当推荐观察的天象。

英仙座流星雨

12月14日(四)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50)★★★★★

  双子座流星雨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不但流星数量多而且稳定,活跃日期
为12月4日至12月20日,ZHR值可达150。辐射点位于双子座头部,约19时升起,天黑后朝东方观察,越接近午夜越容易看到流星。双子座流星雨的特色是流星速度中等偏慢(~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偏亮,偶尔会出现较明亮的火流星。今年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期当晚月相近朔,观赏条件极佳,十分推荐。

双子座流星雨

主要参考资料:
1.美国海军天文台计算软体(Multiyear Interactive Computer Almanac, MICA)
2.美国航太总署日月食网站 https://eclipse.gsfc.nasa.gov/
3.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https://www.imo.net/
4.国际掩星组织(International Occultation Timing Association, IOTA)https://occultation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原先认为银河系的银晕是球对称,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团队经由高精度测量认为并非如此,而是倾斜的橄榄球形,并认为这是由于70到100亿年前银河系与另一个较小的星系碰撞所造成的。

  当时银河系与一个名为盖亚香肠(Gaia-Sausage-Enceladus, GSE)的矮星系碰撞,并将GSE矮星系撕碎,而来自两个星系的恒星形成了围绕星系的银晕,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导致了银晕中的恒星堆积,从而显著的改变了银晕的形状,再加上GSE以一定的角度切入,碰撞也使其倾斜。

  或许有人认为,经过数十亿年银晕会渐渐变成球型,但事实是银晕仍维持原来奇怪的外貌。研究团队认为是因为暗物质在起作用,倾斜的银晕强烈地表示潜藏的暗物质晕也是倾斜的,非球对称的暗物质晕可能会对地球实验室中检测暗物质粒子的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如果暗物质晕确实存在倾斜,那么这些神秘物质可能更集中在某些区域,若能找到这些区域,那么当地球在未来穿过它们时,天文学家将有机会检测到与暗物质的相互作用。

  不仅银河系拥有银晕,每个星系都有以暗物质为主的星系晕,虽然我们看不到暗物质,但它为可见物质的分布提供了一个框架,包含星系内的恒星、星团、星云以及银晕中的恒星。研究团队认为要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研究银晕是个很好的开始,因此他们主要以盖亚任务(GAIA)所获得的数百万银河系恒星的位置、运动和距离,以及银晕高分辨率光谱巡天观测(H3 Survey)计划资料进行模拟,获得了银晕呈现橄榄球形的成果,而这将有助于他们解决有关银河系天体物理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The Astronomical Journal》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艺术家描绘银河系扭曲、倾斜的银晕。图片来源:Melissa Weiss/Center for Astrophysics | Harvard & Smithsonian
图说:艺术家描绘银河系扭曲、倾斜的银晕。图片来源:Melissa Weiss/Center for Astrophysics | Harvard & Smithsonian

艺术家对GSE矮星系碎片的印象。近100亿年前GSE在其早期形成阶段与银河系合并,现在可以在整个银河系和银晕中找到它的碎片。图片来源:ESA
图说:艺术家对GSE矮星系碎片的印象。近100亿年前GSE在其早期形成阶段与银河系合并,现在可以在整个银河系和银晕中找到它的碎片。图片来源:ESA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