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9年1月6日日偏食国内各县市见食情况,详见紫金山天文台天象适时预报:
http://almanac.pmo.ac.cn/txssyb2019.ht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

本次日偏食,从中国东北部开始,至北太平洋为止,可见食的位置偏高纬度,台湾地区则位于可见日食的南边缘,台南至台东以北可见,偏食的食分都不多。以台北为例,为0.054,被遮蔽的日面面积仅1.5%。但台湾本岛位于边界上,因此能以多组人员在不同地区同时观测,以实际测量日食可视边界,对于预报日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醒:日食或一般太阳的观测,须非常注意安全。绝对不可在毫无任何保护装置之下,用肉眼直视太阳,因为可能会造成眼睛的永久损伤!必须使用适当减光设备,如日食专用墨镜,或投影方式观察,以保安全。日食时间各地略微不同,以下为台湾各县市市中心日食发生时间:

台湾各县市市中心日食发生时间
地点                初亏             食甚          复圆        遮蔽日面%
基隆                7:59:42        8:29:56        9:2:31       1.6
台北                8:0:20         8:29:38        9:1:10        1.5
新北市(板桥)    8:0:20         8:29:38        9:1:10        1.5
桃园                8:01:13        8:29:19        8:59:30      1.3
新竹                8:02:46        8:28:52        8:56:51      1.0
苗栗                8:04:59        8:28:32        8:53:40      0.8
台中                8:08:49        8:28:12        8:48:47      0.4
彰化                8:09:47        8:28:0          8:47:20      0.3
云林                8:14:0          8:27:52        8:42:32      0.2
嘉义                8:18:06        8:27:43        8:37:50      0.1
宜兰                8:01:45        8:29:49        8:59:58      1.3
花莲                8:07:14        8:29:20        8:52:51      0.6
南投                8:11:0           8:28:7        8:46:15       0.3

1546533068416333.jpg

1546533070813038.png

可透过 xjubier.free.fr 网站查阅日食通过台湾地区之详细路径

日食观测方式:

日食的观测方法其实与日常的太阳观测相同,由于阳光非常强烈,稍有不慎便会对眼睛造成永久的伤害,因此强烈提醒:必须特别注意观测时的安全措施与减光设备的安全性,绝对不可在毫无任何保护装置之下,用肉眼直视太阳。

1546533068306302.jpg

※一般观赏

1.目视
用目视的方法观赏太阳之前,必须先确定:您拿来减光用的器材绝对是有效且安全的!这裡所谓的减光器具,可以用身边随手可得的东西,例如1~2层曝光且冲洗过的「黑白底片」(别用彩色底片,效果不佳)、系数11以上的电焊玻璃、专用日食眼镜(非一般太阳眼镜)等,但即使这些物品有减光效果,每次观看太阳的时间也最好别超过10-20秒,以免太阳光中的红外光或紫外光损害您的眼睛。此外,千万别以为一般的太阳眼镜也同样的效果,那只会使你的眼睛瞎得更快,而前人使用的以脸盆装水,看水中太阳倒影的方法也不可靠。

2.针孔成像:
如果没有望远镜,可利用针尖在纸盒上方钻一小孔(约铅笔直径大小),纸盒底端铺一块白色纸板。观测时将小孔对准太阳,使太阳影像经由「针孔成像」原理投影在纸盒底端来观察。若能在小孔前方加一片透镜来放大影像,效果会更好。这种观测方法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

3.减光:
现在市面上有贩售太阳观测专用减光滤纸,或是可买来裁切至适当大小,做成眼镜状以便配戴观赏。不过一张滤纸的减光效果可能不够,在正式观看太阳前,最好事先测试一下几张滤纸迭加起来的减光效果最好、最不伤眼睛。这种观测方法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

4.投影:
有望远镜者(双筒或单筒望远镜均可),可以透过望远镜将太阳投影在望远镜后方所摆放的白色萤幕或白纸上,萤幕或白纸的位置绝不可太接近望远镜的焦点,观测者也不可以太靠近萤幕或望远镜镜筒,以免因望远镜聚光而使萤幕或白纸烧起来,造成观测者严重灼伤;萤幕或白纸的位置最好离焦点一段距离,观测者则最好站在望远镜侧边。不过千万别直接用肉眼透过望远镜的目镜或寻星镜来看太阳,且不用时,记得随手将镜筒前方的盖子盖上,以维安全。此外,如果目镜中的複合镜片是用胶合方式组装,则望远镜物镜前方最好做适当减光,或每观看一段时间就将镜筒盖上,以免胶合式目镜中的胶受热融化而损坏。

5.以肉眼透过望远镜观察:
若要直接以肉眼透过望远镜来观看日食现象,如同「减光」该条所列,必须要将望远镜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最好装在物镜前方),如前所述的太阳观测减光滤纸,或是望远镜专用的太阳滤镜等,否则将会严重损害眼睛!

※摄影记录

1.强烈提醒:
除非是间接拍摄太阳投影板上的日食影像,否则若要利用摄影设备拍摄日食过程,必须要将望远镜或相机前方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如前所述的太阳观测减光滤纸,或是望远镜专用的太阳滤镜等,以免损坏摄影设备。

2.专业的观测方式:
可使用特殊的太阳滤镜接在望远镜前方(尽量不要使用锁在目镜上的那种太阳滤镜,因为位置接近焦点,容易破裂而发生危险),可至少将太阳光减少99%以上,以方便肉眼观察。这种减光滤镜可用一般摄影用的ND4~ND400滤镜加以组合,然其安全性不如天文专用的太阳滤镜ND4或ND5以上、或前述的太阳减光滤纸。不过无论哪一种,滤镜使用前必须先仔细检查有无镀膜脱落或凹凸不平的现象,如有此现象,最好不要使用。

3.日食摄影所需的摄影机或相机不需要可长时间曝光的功能,甚至需要缩减曝光时间,且最好可以在影像中记录拍摄资料,以作为正式的摄影记录。曝光时间需在日食前先多做几次测试,至真正拍摄时也最好多拍几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或利用包围曝光的方式,选取最佳的一幅影像;但提醒利用数位相机拍摄时,需先算好记忆卡容量,并使用已充饱电的电池,以免在日食的紧要关头出错而遗憾。

扩大摄影:拍摄日食各过程的特写镜头,必须使用焦长400~1000mm以上的镜头或望远镜,或是利用焦长200~300mm镜头加2X或3X加倍镜的方式。相机或摄影机必须固定在三脚架上,可用直焦摄影或放大摄影均可。若使用ND5(将太阳光减低至原来的1/100000)的太阳滤镜,相机调至f16的光圈及感光度100的模式,则曝光时间约在1/15~1/60秒上下;如使用无法调整光圈或快门速度的数位相机,则最好多准备几片相机前方使用的减光镜,以备减光用。不过因各相机性能不同,摄影者还是需要自行注意画面的品质,视情况随时调整。下方图片为各镜头可见之太阳影像大小参考图,取自http://eclipse.gsfc.nasa.gov/网站。

间歇摄影:需事先了解日食全程所需时间与太阳在天空的路径,选择适当的镜头,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如右图,快门每隔10-15分钟固定开启一次,将太阳影像曝光在同一张底片上,所以相机必须具有重复曝光的功能,且需随太阳被食的程度调整光圈大小与曝光时间。曝光时间同上。如使用数位相机,同样须固定相机视野,待日偏食结束之后,利用电脑影像处理软体,将所有过程合成在一张影像中。

2017/7/22美国日全食。版权:吴昆臻。

※其他观察记录方式

1.由于日食前后的环境气温、天光亮度等会有变化,可利用相关设备记录。但本次食分极小,这样的变化可能不明显。
2.本次日食发生时逢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黑子和日珥等现象可遇不可求,不过因太阳活动无法事先预测,或许仍有机会可见到;其中后者必须利用特殊仪器才可见。

日食的成因:

日食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亮恰好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遮蔽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因而发生日食。

日食的成因。

因此,日食发生时间必定在农历初一(朔)前后;但因白道(月球绕地球的公转面)与黄道(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面)之间,平均有5°9’的夹角,故并非每逢朔都会发生日食,必须要朔时、且月亮离黄道与白道交点在15.4~18.5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这个范围称为「日食限」。

日食限的概念。

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距离会有远近分别,会因月球远近引起的大小变化,以及在地球上的观测者所在位置不同,使得看到的日食现象不同。日食种类可分为
日全食(Total):月球离地球较近,完全遮掩太阳,月球本影内可见日全食。
日环食(Annular):月球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掩太阳,本影内可见日环食。
日偏食(Partial):无论月亮远近,在月球半影中者均可见月亮遮掩部分日面。
复合日食(Hybrid)或全环食(Annular-Total):月亮位置恰介在全食与环食间,使地球上部分地区见全食,部分地区见环食。这种日食发生比例极低。

各种日食的成因。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水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水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又因水星是内行星,通常出现在太阳附近,只能在日落后或日出前的短暂时间观看,所以每当水星合月时,伴随的月亮通是眉月或残月。

2019/1/5/05:40水星合月,地心所见的水星位于月球以南约2.8度的地方,可惜此时月亮和水星都尚未升起,无法观看。可在2019/1/5日出前的半小时以内朝东方接近地平面的低空观看。不过残月是朔前一天的晦月,水星也只有-0.4等,受到曙光影响严重,这两颗天体都不甚明显,故不推荐观赏。如过真的要尝试的话,那么必须寻找东方地平无障碍物的地方利用双筒望远镜协助观看,且观看时一定要小心避开太阳,以免眼睛损伤。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NASA新视野号太空船在元旦经过Ultima Thule(天涯海角),并且以高分辨率远程侦察成像仪(LORRI)拍摄Ultima Thule形状。这张图是新视野号太空船在北京时间2019年1月1日13:23,在距离Ultima Thule仅3,500公里之处所拍摄,显示其大小为32乘16公里,外观如同保龄球瓶,也可能是一对互相绕行的小行星。此外,首批资料也解决一个问题:先前在较远处观察,亮度似乎没有如预期因旋转而产生亮度变化,那是因为Ultima Thule自转方向垂直于新视野号的视野。太空船将持续传送图像和其他数据,在20个月内将所有科学数据的传送回来。

1546522784715052.jpg

Ultima Thule 的旋转轴方向用箭头表示

资料来源:Science Dail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利用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玛毫米/次毫米电波阵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日本天文学者首度观测到一颗原恒星(protostar)周围有扭曲的盘面。这颗编号为IRAS04368+2557的原恒星年龄仅有几十万岁,相当于是人类的婴儿期。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包含我们太阳系在内的许多行星系统中,行星轨道并不在同一平面上,可能就是因为整个系统形成当初,行星就是在已经扭曲的盘面中形成的结果。

1546521331678744.jpeg

图片说明:艺术家想像中原行星周围扭曲的原行星盘。Credit:RIKEN

太阳系里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差异最大的约为7度左右。而天文学家很久之前就已知许多系外行星系统中的行星公转面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或说不在其母恒星的赤道面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可能是因为被行星系统中的其他天体撞击,或是有恒星经过这个行星系统附近,而使系统中的一些行星公转轨道面受到影响,从原本应该都在同一平面而逐渐变得稍微倾斜。

然而,除了上述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行星形成前,原恒星周围从星云逐渐收缩的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k)原本就是不平整的,自然使得从中诞生的行星也不会在同一平面上。近来拍摄的原行星盘影像就呈现出这种原行星盘的扭曲景象。但天文学家仍不清楚这种扭曲现象到底发生在行星形成多早的时期。

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RIKEN)星团前沿研究(Cluster for Pioneering Research,CPR)和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Nami Sakai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ALMA观测原恒星IRAS04368+2557。IRAS04368+2557是颗还埋在暗星云L1527中的初期原行星,但ALMA观测结果显示它的原行星盘由两部分组成,内侧部分和外侧不在同一平面上转动。这个原行星盘非常年轻,仍在持续成长中。L1527离金牛座分子云(Taurus Molecular Cloud)仅约450光年远,当初就是因为它的原行星盘恰好几乎侧对地球,引起天文学家的注意而开始研究它的原行星盘。而ALMA的L1527观测结果显示几乎是从行星形成的最早阶段就存在原行星盘的扭曲现象,因此Sakai等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这样的猜测得观测研究过更多类似的系统后才能得到定论。

既然已确定原行星盘扭曲是行星公转面不在同一平面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原行星盘扭曲呢?Sakai等人认为其中一种可能是因为这个阶段中的原恒星云中仍有气体尘埃流持续流动,致使原行星盘弯曲。第二种可能是原恒星的磁场与原行星盘自转轴不同平面,致使内侧盘面被磁场拉扯到不同平面。Sakai等人将继续观测,以便能确认到底哪一种是致使盘面扭曲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ALMA (ESO/NAOJ/NRAO)

导航:前半部分是全部的space engine教程,链接包括基础教程,高级教程和坐标,后版部分是space engine的介绍

名字叫“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 0.980版本免费下载,中文化,基础教程,高级教程”的教程里面有你要问的关于space engine怎么使用的大部分内容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爱好者QQ群号246630656

B站视频http://space.bilibili.com/345330124/video

点链接进去,就转到教程页面了。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百度百科详细介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Space%20Engine/12009594?fr=aladdin

万一遇到链接无法直接打开,那就把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地址上,按回车键,就可以打开了。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 0.980版本免费下载,中文化,基础教程,高级教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1499223179107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1:把太阳换成其他类型的恒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4337323266120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2:创建自定义太阳系,包括创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等(上)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77832401748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2:创建自定义太阳系,包括创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等(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78113368869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3:创建多星系统,黑洞,流浪行星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1494017931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4:创建星系,星云,星团,以及中子星和白矮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1921802439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5:创建碰撞星系,碰撞星云以及碰撞恒星和碰撞行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8397850494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6:创建虫洞和制作SE的VR视频和VR图片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8775336881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7:编辑行星和彗尾的颜色,改造星球和快速创建星球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9358298541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8:替换行星纹理和制作行星纹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889811316236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9:如何模拟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炸和自定义星云模型以及在其他位置创建0.981自带的测试星云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9696205088293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教程11:制作一键切换4K和8K分辨率的工具,在没有4K分辨率的电脑上,用于space engine里4K截图和4K录制视频以及8K截图,也可以用于space engine的4K VR/360度全景截图和录制4K VR/360度全景视频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9669865723108

space engine教程12:spaceengine的发现和技巧总结第1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2850629646081

space engine教程13:space engine里面用到的轨道和坐标总结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2860150721400#_0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番外1:Space Engine0.980好看的星球,星系,星云等,奇特的天体等坐标分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2689761330015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和天体系统教程1:打包创建的SE脚本成pak文件,方便分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3664098104088

请关注这个微博,后续会出更多关于space engine的教程。

space engine官网

http://spaceengine.org/

space engine的开发历史,从2005年开发至今,在这篇文章里面说明了每个版本的开发详情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182

space engineTODO,介绍了目前space engine已经实现的功能和未来计划开发的功能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72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中文翻译:太空引擎)是一款非常给力的3D宇宙模拟器(目前0.980版本和0.980版本以前的是免费的),由俄罗斯天文学家兼程序员Vladimir Romanyuk开发。Space Engine使用真正的天体目录和过程生成,创建一个代表整个宇宙的三维天文馆。可以让你在三维空间中探索宇宙,从行星到恒星,从恒星到星云,从星云到星系,再到非常遥远的宇宙。已知的宇宙使用真实的天文学数据,未知宇宙是根据科学数据使用程序生成的。数百万星系,数千万亿恒星,行星等天体,无数个星球可以探索。你可以着陆到任何一个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观看外星风景与天文现象。

Space Engine功能:
1.目前0.980版本和0.980以前的版本都是免费的,下载可以百度space engine去官网下载。
2.包含目前已知的所有类型的天体:恒星,行星,卫星,矮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中子星,白矮星,黑洞,虫洞,星系,星云,星团,类星体等等。
3.已知宇宙使用NGC/IC索引星表,依巴谷星表等等观测数据,未知宇宙根据科学数据使用程序生成星系,星云,星团,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和天体系统。
4.太阳系天体使用的是探测器探测到的实际数据和纹理,支持超清纹理替换,SE官方网站有太阳系天体超清纹理。
5.所有恒星与行星等天体都有3D地形,地形是由电脑GPU生成,可以登陆。
6.支持自定义行星纹理,使用SE官方的CubeMap软件制作纹理。
7.支持导出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纹理和脚本。
8.支持恒星,行星,卫星,黑洞等天体编辑,包括编辑天体物理参数,地形,大气,云层,极光,日冕,行星环,吸积盘等参数。
9.支持自定义星系,星云等天体的模型和行星环模型。
10.从0.990版本开始,新增加3D体积星云,支持星云编辑,未来会增加星系编辑功能。
11.支持创建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官网有创建天体和天体系统教程。
12.恒星和行星,卫星等天体都有物理参数,地形,大气,云层,激光,日冕,星环,吸积盘等。
13.太阳系天体都有大气层的准确模型,并适用于其他天体。
14.镜头光斑,日食,行星环的阴影和天体彼此投下的光影。
15.用户可以在宇宙中按W,A,S,D等键和鼠标进行自由移动,旋转天体等操作,在任何天体之间无缝切换,并且可以登陆。用鼠标点击任意一个目标后,按G键会自动飞行到目标位置。
16.Space Engine里面的宇宙是1:1的比例,在各种天体之间用光速和超光速飞行,支持从1m/每秒到326Mly/每秒的速度调节。
17.支持查看天体系统,内置天体WIKi,带有天体的详细信息,支持用户添加扩展,支持给天体重命名和添加描述。
18.支持按名称或者编号搜索天体,一定半径范围搜索天体,保存天体坐标,分享天体坐标。
19.自带录制视频和截图工具,从0.990版本开始,新增镜头视频路径录制工具。
20.内置航行日志,可以查看和前往已经浏览过的天体。
21.支持显示天体运行轨道,标签与天体名字, 天空网格等。
22.支持时间调节,比如时间加速,时间减速,时间反转等,时间加速,可以看到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按照轨道运动。
23.黑洞引力透镜效果。
24.从0.990版本开始增加类星体喷气效果。
25.从0.990版本开始增加超新星爆炸动画。
26.支持VR设备,VR显示和3D显示。
27.支持高分辨显示器,比如4K分辨率。
28.支持驾驶太空飞船,导入飞船。
29.支持本地化多种语言,并可以添加新语言。
30.其他N种功能,新的功能一直在开发中。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坐标等链接(附带0.980免费版本下载,汉化,基础使用教程)

https://teakki.com/p/5c27525ac70db4ac4f2eb9ab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爱好者QQ群号246630656

B站视频http://space.bilibili.com/345330124/video

space engine官网

http://spaceengine.org/

space engine的开发历史,从2005年开发至今,在这篇文章里面说明了每个版本的开发详情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182

space engineTODO,介绍了目前space engine已经实现的功能和未来计划开发的功能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72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1:打包创建的SE脚本成pak文件,方便分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3664098104088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2:space engine文件夹和pak文件,脚本组成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06277828246&mod=zwenzhang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3: 质心,恒星参数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07154386790&mod=zwenzhang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4:行星主要参数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10862182101&mod=zwenzhang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5:行星的地表,海洋,云,熔岩,极光参数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11734579032&mod=zwenzhang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6:生命,吸积盘,彗尾,行星环,日冕,大气参数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14733531245&mod=zwenzhang

Space Engine创建天体(星球,星系,星云,星团等)和天体系统教程7:星系,星团,星云参数详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5418558720992&mod=zwenzhang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0.990已经在Steam上线了,有兴趣的可以去Steam搜索space engine就可以搜到。

把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上,按回车键就可以看了。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 0.990新增功能,新增天体,改进和优化功能和总结。

https://www.jianshu.com/p/fee2c14b9936

space engine0.990界面翻译

http://tieba.baidu.com/p/6159894901

space engine0.990故障排除和错误报告,有问题可以去这儿反馈和查看别人问的,已经解决的问题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5&t=535

space engine0.990讨论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537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官网

http://spaceengine.org/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论坛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forum.php?f=1

宇宙模拟器space engine创建Addons和MOD,飞船驾驶官方教程。

http://spaceengine.org/manual/making-addons/introduction/

space engine目前已经实现的天文功能和未来计划开发的天文功能。

http://forum.spaceengine.org/viewtopic.php?f=6&t=72

从0.990开始要收费了,上steam
但0.980和0.980以前版本的都是免费的,也会一直免费下去。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随着崭新一年的到来,一群科学家和记者们将迎来一个更壮观的事件:史上最遥远的行星际飞行2015年,「新视野号」太空船飞掠冥王星,拍下了令人惊叹的照片,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这粒矮行星的认识。今天,它将前往一个原始的世界,编号2014 MU69,被称为Ultima Thule(发音为“Ultima too-lee”),意为极度边境之地。

自从太阳系大约50亿年前诞生以来,这个微小、冰冷的天体基本上没有变化,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种那个时代条件的时空胶囊。当时除了将新视野号的目地设为冥王星之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在「新视野号」的飞行路径上找到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最终在2014年发现了Ultima Thule。在北京时间元旦下午13:30左右,2006年1月发射的这个汽车大小的太空船将距离Ultima Thule终极仅七千公里。

新视野号被设定为自动操作,且因其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约65亿公里),即便资料以光速传输,仍需要花费六个多小时才能接收得到,故在实际资料抵达地球之前,我们完全无法得知该太空船的状况或拍照成功与否。「新视野号」在飞掠Ultima Thule之后,将继续研究太阳系中遥远又神秘的区域——柯伊伯带。

资料来源:New Horizon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地球以椭圆轨道绕日公转,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近日与远日的距离差异仅3.4%,不算很大,通俗点说:地球的公转轨道蛮接近圆形的。地球的冬夏季节变化主要来自地轴倾斜之故,而非和太阳的距离有差别的结果。

地球于2019/1/3的13:20通过轨道近日点,地心至日心的距离约0.983301386AU,相当于147,096,000公里,此时既然是一年中最接近太阳之时,故而也是一年中太阳视直径最大,地球绕行太阳的公转速度最快、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之时。此时地球所见的太阳则位于人马座方向。

可尝试利用同一套太阳观测设备,利用投影或摄影(需事先减光至安全程度)的方式拍摄地球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时的太阳大小,再将两幅影像中的太阳加以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到太阳大小不同,这就是地球和太阳距离不同所致。


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与远日点示意图


2019年近日点与远日点所见太阳大小比较示意图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由于金星非常明亮,且通常在太阳附近而只能在傍晚日落后或清晨日出前的短时间看见,所以每当合月时,伴随的都是农历月初的眉月或是农历月底的眉形残月,两相映衬,分外美丽。

2019年1月2日凌晨5:48金星合月,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约1.28度的地方。所以在2019/1/2天亮前的东南方天空,可以看到金星和残月接近到1度左右的距离,用肉眼就可欣赏,拍摄照片也是不错的目标,初入门的天文摄影者可以尝试看看。

1546333561923049.jpg

2019/01/02凌晨5:48金星合月景象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王挺贵小组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的学者合作,在近邻宇宙的无核球棒旋星系NGC 3319中心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候选体,为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于2018年12月10日发表在天体物理权威期刊《天体物理期刊》上。

1545723486346716.png

图左:星系NGC3319的光学图像(来自美国斯隆数字巡天);图右:星系中心区域的放大图(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紫外图像),青色X标注的是Chandra X射线卫星探测的位置,X射线图像展示在左下角。

黑洞(英语:black hole)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独特的时空结构,在中心存在奇点,它存在一个视界面,进入面内的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脱最终落到奇点。目前已知的黑洞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质量在几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之间,称作恒星级黑洞;另一类质量在几百万到几十亿太阳质量之间,称作超大质量黑洞,位于星系的中心。恒星级黑洞首先由理论预言其存在,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留下的产物,它通过吸积伴星的物质产生明亮的X射线辐射而被观测到。超大质量黑洞的物理起源并不明确,它最初是为了解释类星体巨大的能量输出而被理论家提出,随后被近邻星系的恒星动力学测量等观测证实。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和寄主星系核球的性质紧密相关,强烈暗示着两者可能是共同演化的。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被提出,是否存在质量介于两类黑洞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即质量位于几百到几十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类黑洞可能作为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对于我们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发现中等质量黑洞一直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它们距离比恒星级黑洞更远,但质量又比超大质量黑洞小,其产生的观测效应很弱,导致迄今可靠的候选体依然很有限。王挺贵小组采取了多波段交叉认证的方法在近邻宇宙成功发现一例极佳的候选体。该工作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Chandra和欧洲太空局(ESA)的XMM-Newton两个目前最灵敏的X射线卫星在棒旋星系NGC 3319中心发现一个X射线点源,虽然其光度看起来更接近一般的超亮X射线源(ULX),但它的位置与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紫外和光学图像揭示的星系中心位置一致。综合分析其X-ray,紫外,光学的能谱分布,发现它与高吸积率的活动星系核高度一致,与ULX显著有差别。假设其爱丁顿吸积率为0.1,黑洞质量只有大约3千太阳质量,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星系中心最小的中等质量黑洞。用其他方法(如基本面关系,X射线光变等)估计的黑洞质量也小于10万倍太阳质量。

该研究表明结合当今最高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和紫外观测对于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很有效。王挺贵小组发现的目标是目前距离我们最近的几个候选体之一,有利于后续研究,如通过动力学测量得到更加准确的黑洞质量。NGC 3319是一个无核球的棒旋星系,有模拟研究表明,星系棒能有效的驱使气体内流,形成种子黑洞,该工作发现的中等质量黑洞候选体很可能就代表了这类种子黑洞的独特形成模式,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之谜有重要的启示。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的特任副研究员蒋凝博士,与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周宏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他主要合作者还包括安徽师范大学的舒新文教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杨臣威博士等。论文放到预印本网站上后立即被著名科普网站世界科技研究新闻咨询网(phsy.org)于2018年11月5日专题报道,引起广泛国际关注。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以及科大青年创新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Jiang, N., Wang, T.-G., Zhou, H.-Y., et al. 2018, “Discovery of An Active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 Candidate in the Barred Bulgeless Galaxy NGC 3319”,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869, 49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eb90/meta](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eb90/meta “Jiang, N., Wang, T.-G., Zhou, H.-Y., et al. 2018, “Discovery of An Active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 Candidate in the Barred Bulgeless Galaxy NGC 3319”,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869, 49”)

Phys.org网站报道链接:
Galaxy NGC 3319 may host an active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 study finds
https://phys.org/news/2018-11-galaxy-ngc-host-intermediate-mass-black.html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45722591250596.jpg

欧洲太空局的火星特快车传回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图像,展示了火星北部低地82公里宽的Korolev火山口。

欧洲太空局(ESA)的火星特快车(Mars Express)探测卫星传回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影像,显示了这个红色星球上的一个巨大陨石坑。此陨石坑名为柯洛列夫(Korolev crater),位于火星北部的低洼处,有着82公里宽的坑洞,ESA称它是一个保存良好的火星陨石坑的最佳例子。

陨石坑中心一年四季都被1.8公里厚的水冰覆盖。

“柯洛列夫陨石坑最深处的部分,即那些含有冰的地方,起了天然冷阱(cold trap)的作用——在冰层上方移动的空气会冷却并下沉,形成一层垂直于于冰层上方的冷空气。这样寒冷的环境,让冰变得更稳定,防止其变暖和消失”,ESA解释说。

另外,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也加剧了这种影响,并使柯洛列夫陨石坑永久冰封。

由火星特快车高解析度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柯洛列夫陨石坑的影像是由五个不同的“条带”组成,每个条带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资料来源:每日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