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1537108209646300.png 金星是全天第3亮的天体,仅次于太阳和月亮,其亮度会因与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而在-3.8~-4.9等之间变化。金星在2018/10/26经过下合位置之后,转而出现在天亮前的东方天空,又由于其明亮到无星可比,是除日月外最亮的星子,因而自古便博得「启明星」之称,西方则称之为「福斯福洛斯(Phosphorus)」,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是掌管清晨金星升起的神祇。

下合(inferior conjunction)之后36天的2018/11/29,金星达到今年第二次最大亮度-4.9等(右图中的6号位置),也是近年来最亮之时。它之所以这么明亮,是因为与地球的距离和其亮面比例大小综合的结果。详可见2018/9/25 金星达今年最大亮度(-4.8等)。不过对一般观察者而言,大约在11/23-12/5期间,金星亮度都在-4.9等左右,这段期间,以肉眼观看都差不多亮,不太能分辨其中的亮度微小差异。

-4.9等的亮度,在完全没有光害的幽暗环境下,可让物体产生影子,使得金星成为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唯一可以让物体产生影子的天体。下次要达到金星最大的最大亮度-4.9等,可得再等到2021年12月上旬。

金星达最大亮度期间,以望远镜观看,可见金星亮面约占整个金星盘面1/4,相当于月龄4-5左右的眉月;视直径则约为42角秒。之后的金星会愈来愈「粗」,逐渐接近半圆的弦月形,但视直径也逐渐缩小,至2019/1/5西大距(右图中的7号位置)时,仅有25角秒左右,比最大亮度时小了许多!

201203-12Venus_phase.jpg

台北天文馆同仁李合峰先生于2012/5/5拍摄第一次最大亮度时的金星影像。目前的金星可在天亮前见于东方天空,不过,-4.9等这样的亮度,在白天、天气晴朗且天空干净的状况下,以肉眼就可以看到金星的亮点,有兴趣者不妨尝试找找看喔。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接近太阳不易观看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木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水星合木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8/11/28水星合木星,地心所见的水星位于木星以北仅0.46度之处,非常靠近。然而,木星刚好在11/26合日,水星在11/27下合(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合日),所以即使木星和水星很靠近,也因为接近太阳而无法观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毕宿五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毕宿五合月,通常是毕宿五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橘红色的毕宿五是金牛座主星。整个金牛头部大致呈现V字形,毕宿五在V的其中一边上,被视为独眼金牛那只尚完好的眼睛。由于毕宿五就在月球白道附近,所以偶尔情况下,月球甚至会直接从毕宿五前方通过而形成「月掩毕宿五」的景象。

2018/11/24的05:38毕宿五合月,地心所见的毕宿五位于月球以南约1.7度的地方,11/23入夜后可见于东方天空,不仅两者位置随着时间逐渐西移,且随时间也逐渐接近,到11/24凌晨天亮前最靠近。除了毕宿五和月球之外,邻近还有冬季众多亮星与冬季银河,可以顺便欣赏一下喔!

1542203496158832.png

2018/11/24凌晨5:00,月亮与毕宿五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麒麟座Alpha流星雨(α-Monocerotids,246 AMO)是每年固定发生的流星雨之一,一般活动日期在11/15~11/25之间,今年极大期预计会在11/21,但月相几乎逢望,流星雨开始的时间,月亮已经高挂天上,受月光影响严重,观测条件不佳,不推荐观赏。

1542201884757542.png

2018/11/21凌晨1:00,麒麟座Alpha流星雨辐射点所在位置示意图。

这群流星雨数量不定,通常ZHR约为每小时5颗,但历史上曾发生每小时400颗以上的爆发事件。流星速度快(每秒65公里),平均亮度中等。虽然名称叫「麒麟座Alpha流星雨」,但其实辐射点位置就在小犬座主星南河三以南仅有几度的地方,约在晚间23时左右升起,可一直看到隔日清晨天亮前。

由于麒麟座Alpha流星雨发生日期与狮子座流星雨相近,连辐射点位置和流星速度都很接近,因此在观测时,要小心分辨。国际流星组织(IMO)建议:当辐射点仰角比较低时,可以在11/22凌晨面朝东方观察,看到麒麟座Alpha流星雨流星的机率比较高;当辐射点仰角逐渐升高时,观察方向可逐渐朝南移动。每个方向观察时间至少停留1个小时。

观测记录显示麒麟座Alpha流星雨曾在20年前的1995年爆发,仅持续了30分钟左右,当时欧洲地区观测到最高数量约为EZHR~420-450,不过这么多的流星同时出现的时间只有5分钟而已。流星雨专家Esko Lyytinen表示:根据他的推算,地球下一次要穿越麒麟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体时间得等到2020年,不过穿越时间不在11月,因此见不到爆发;下一次比较强的麒麟座Alpha流星雨出现时间可能在2043年。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所有成员以电子投票方式决议通过,建议将哈勃定律重新命名为哈勃-勒梅特定律(Hubble–Lemaître law)。

哈勃-勒梅特定律描述遥远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提出这项决议是为了向Lemaître和Hubble致敬,他们对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星系退行的发现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础支柱,也是天文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表彰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对宇宙膨胀理论的科学贡献,借由IAU成员的投票,IAU决定建议将哈勃定律改名为哈勃-勒梅特定律。

在与天文学界协商一段时间后,2018年8月在维也纳(奥地利)举行的IAU第三十届大会上提出并讨论了建议重新命名哈勃定律的决议。所有IAU的个人和初级成员(共11072人)都被邀请参加电子投票, 投票于2018年10月26日午夜结束。计有4060人在截止日期前投票(投票率为37%)。

提议的决议桉以78%的赞成票和20%的反对票(2%弃权)获得通过。

IAU的一个职责是促进意见交流和国际讨论——并努力用历史事实为科学论述做出贡献。为了纪念乔治·勒梅特的知识完整性和极其重要的发现,IAU很荣幸地建议将宇宙的膨胀称为哈勃-勒梅特定律。

1542036703779153.jpg

图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所有成员以电子投票方式决议通过,建议将哈勃定律重新命名为哈勃-勒梅特定律。

资料来源:Astronomy Now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42035084260881.jpg图说  这些砾岩中,有一些是圆滑的形状,进一步证明了水流的存在。

大约20公尺高的大规模洪水可能曾经席卷火星表面。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红色星球上的许多沉积岩石都是大量的水流造成的结果,此水流量绝对不会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河流”所造成的。

研究人员表示,火星可能曾经全球被冰层所覆盖,就像更新世期间的地球一样,后来经历巨大的洪水爆发,塑造了如今所看到的地形特征。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火星的盖尔陨石坑(Gale Crater)中发现了400公尺长的沉积岩。

好奇号探测车和火星侦察轨道卫星对这个地区已进行过部分探测,据信有37亿到41亿年前的岩石存在。

杰克森州立大学的Ezat Heydari说,根据这项新的研究,400公尺长的沉积岩中的四个结构代表了不同的沉积类型,都和水有关。

在一个被称为Hummocky平原的地方,发现有圆形鹅卵石和高达4公尺的十字形山脊。在那里,沉积物的颗粒大小达到20公分。

Heydari说,这些山脊是不对称的。换句话说,它们是由一个定向的水流形成的。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创造这样的特征需要水深达10-20公尺的大规模洪水。

Heydari说,如同我说的这些沉积物的形成与洪水有关,而不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河流所能造成的。

资料来源:Daily Mail Online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第46号短周期彗星46P/Wirtanen目前(2018年10月底)亮度在9-10等左右,以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在无光害处可观察,用天文摄影方式记录下来更好。

1541693084251243.jpg

作者:Yasushi Aoshima @ Ishikawa, JAPAN, 日期:October 7, 2018。 照片取自:https://www.spaceweather.com

到11月中旬之前,都位于南天的天炉座和玉夫座之间,几乎整晚可观察,但傍晚至午夜的观察条件比较好。此处几乎接近银南极之处,恒星极少,因此应该更容易观察到这颗彗星。

11月下旬之后,彗星位置从天炉座逐渐北移,此时亮度估计已在5-6等左右,在光害少的地方,用双筒望远镜观察即可,且整晚可见,观测条件非常好。

进入12月之后,因为接近地球与即将通过轨道近日点之故,这颗彗星的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向波江座与鲸鱼座之间的位置前行。这颗彗星将在北京时间2018/12/13以1.060AU的太阳距离通过轨道近日点,并在12/16最接近地球,仅约0.078AU,估计届时亮度将可达3等左右,位于金牛座方向,离金牛背上的M45昴宿星团(七姊妹)不远,在光害少的地方用肉眼就可瞧见,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摄影呈现出的效果会更棒,是今年内最亮的彗星喔!

12月下旬进入御夫座,亮度开始缓缓下降;2019年1月进入天猫座,往大熊座头部方向前进,1月底之后转而向南行,2月在大熊前脚,3-6月经小狮到狮子。在此期间,都是整夜可见,不过3月之后的亮度就降到10等以下,必须要使用口径更大的望远镜才能观测。

1541693084235400.jpg

2018/11/1-2019/3/31期间,46P彗星位置示意图。

点选此处可下载46P彗星2018/11/01-2019/3/31期间的位置等讯息预报表(Excel),相关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和亮度预估图,请参见吉田诚一彗星网

关于46P/Wirtanen彗星

46P/Wirtanen发现于1948/1/17,但耗时1年才真正确认它是颗短周期彗星。发现者Carl Alvar Wirtanen是美国天文学家,在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工作期间,除了发现46P彗星之外,还有8颗小行星,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产量比较高的了;而这8颗小行星里,最受瞩目的是(29075) 1950 DA这颗鼎鼎大名的阿波罗族小行星,直径约1.1公里,有0.012%的机率在西元2880年撞击地球。

46P彗星目前绕太阳一周仅需5.44年,彗核直径约1.2公里。它的轨道近日点距离约1.06AU,约在地球轨道附近,而远日点则约5.13AU,在木星轨道附近,因此它被归类为所谓的「木族彗星(Jupiter family)」。它曾一度是欧洲太空总署(ESA)罗赛塔号太空船(Rosetta spacecraft)的任务目标,只因当时错失太空船发射窗口,ESA只好改变目标,送罗赛塔号去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近年释出的各类67P影像和研究论文让67P彗星全球闻名,46P彗星却沉寂下来。

虽然每5.44年就回归一次,但每次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相同。上一次回归是在2013/7/9,当时这颗彗星都在太阳附近,且亮度仅有+14.7等,观测条件不佳。但这次回归时,不仅与地球距离只有0.078AU,且整晚可见,条件好的不得了,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放弃这个机会,找个没有光害、空气干净透明的地方,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这颗彗星,用双筒望远镜看会更壮观,甚至出动一般相机,利用脚架固定之后,提高感光度,就能轻易将它的身影捕捉下来。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8年11月23至24日间,发生月掩金牛的毕宿星团,因此当夜会掩入多个星。由于当日的月相为近满月,会受月光影响。

依序月掩金牛座δ¹(毕宿三),为3.8星等。以台北地区预报,23时50分掩入;01时11分复出。月掩金牛座64号星,亮度4.8星等。于12时20分掩入;01时50分复出。此外,2时17分,掠掩金牛座68号星(4.3星等)。可能不会真正掩入,值得关注。

1541607771417403.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3号小行星婚神星(3 Juno)于2018/11/18的5:39到达「冲」的位置,即地球在中间,太阳和婚神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婚神星距离地球约1.036195343,亮度7.4等,这是婚神星能达到的最大亮度,下次要再达到这么亮的程度,需等到2031/10/27了。

婚神星在11/18前后几天都整晚可见,最佳观察时间是在20:00以后至隔日凌晨4:00左右的这段时间,小行星仰角比较高,大气扰动的影响较小。因为亮度不够高,必须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比较容易观察到这颗小行星,或是可以用天文摄影的方式拍摄特定区域,在画面中寻找在一段时间内位置会逐渐移动的天体,比较容易观察到它。

婚神星发现于1804年,发现者是德国天文学家Karl Ludwig Harding,直径约260公里,自转周期约7.2小时,位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是1801~1807年最早发现的四大小行星之一,而且是四大小行星中最小与最暗的,外形也不若另外三颗小行星那么圆。1号小行星谷神星(1 Ceres)于2006年被改归类为矮行星,四大小行星之称不再,但另外三颗小行星也都被列在矮行星的候选名单中,或许它们会在矮行星家族中重逢。

1542199376922482.png

狮子座流星雨(Leonids,LEO)一般活动时间在11/6~11/30之间,今年的极大时间预计在北京时间11/18的早晨6:30,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HR约15颗。

这群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是所有流星雨中最快的,达每秒71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2~3等左右。辐射点约在23时左右从东方升起,又适逢月亮约凌晨1时西沉,因此建议可从不受月亮光害的午夜过后一直看到隔日的天亮之前。

不过,ZHR~15是在完全无光害且辐射点在天顶的状况下的最佳估计值,一般在台湾地区2000公尺以上高山环境下,ZHR大约要打7-8折;乡下少光害的地区仅有3-4折,光害大一点的地方仅余1-2折;像台北市这样的大都会地区,大概只剩下0.5折以下。所以观赏流星雨一定要避开光害,且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能看到的流星数量才能多一点点。

观赏流星雨不需要任何特殊装备,仅需以肉眼观赏即可。简单的科学记录可以从「计数」做起,约每半小时记录一笔;或是可使用可长时间曝光的相机或录影设备,以三脚架固定后进行拍摄。

这群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55号周期彗星谭普-塔托彗星(55P/Tempel-Tuttle)。由于其公转周期长达33年,上一次回归是在1998年,所以今年并不会有爆发或增加的状况出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人马座ο在中文星官名为建二,为3.8星等。当日的月相为上弦月(21%)。以台北地区预报,19时3分从暗缘掩入;20时7分亮缘复出。由于发生掩入月亮时仰角21度,复出时则低至9度,因此需在西方开阔处才容易见到完整的过程。

1541606441793409.jpg

人马座ο,中文星官名建二 ,佛兰斯蒂德命名法为人马座39,是一个位于人马座的双星系统,距离地球142光年。

主星人马座οA是一颗K0型橙色巨星,视星等为3.77。它的伴星人马座οB视星等为13等,离主星(人马座οA)36角秒。

由于人马座ο的位置接近黄道,故经常被月球所遮掩。此外,太阳系的行星如水星与金星等也可能遮掩它,但这现象非常罕见。上一次发生水星掩人马座ο是在1937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