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2019/1/21 13:16:04 357714.6公里 月全食
2019/2/19 23:53:34 356843.0公里
2019/3/21 09:42:50 360768.0公里
2019/4/19 19:12:09 368584.3公里
2019/5/19 05:11:19 378793.2公里
2019/6/17 16:30:38 389563.2公里
2019/7/17 05:38:11 398907.9公里 月偏食
2019/8/15 20:29:14 404934.8公里
2019/9/14 12:32:44 406247.2公里
2019/10/14 05:07:50 402366.3公里
2019/11/12 21:34:22 393972.5公里
2019/12/12 13:12:14 382863.8公里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月相  日期   时间
上弦月 1月3日   12:45
满月  1月11日 03:21 半影月食
下弦月 1月17日 20:58
新月  1月25日 05:42
上弦月 2月2日   09:42
满月  2月9日   15:33
下弦月 2月16日 06:17
新月  2月23日 23:32
上弦月 3月3日   03:57
满月  3月10日 01:48
下弦月 3月16日 17:34
新月  3月24日 17:28
上弦月 4月1日   18:21
满月  4月8日   10:35
下弦月 4月15日 06:56
新月  4月23日 10:26
上弦月 5月1日   04:38
满月  5月7日   18:45
下弦月 5月14日 22:03
新月  5月23日 01:39
上弦月 5月30日 11:30
满月  6月6日   03:12 半影月食
下弦月 6月13日 14:24
新月  6月21日 14:41 日环食
上弦月 6月28日 16:16
满月  7月5日   12:44 半影月食
下弦月 7月13日 07:29
新月  7月21日 01:33
上弦月 7月27日 20:33
满月  8月3日   23:59
下弦月 8月12日 00:45
新月  8月19日 10:42
上弦月 8月26日 01:58
满月  9月2日   13:22
下弦月 9月10日 17:26
新月  9月17日 19:00
上弦月 9月24日 09:55
满月  10月2日 05:05
下弦月 10月10日  08:40
新月  10月17日  03:31
上弦月 10月23日  21:23
满月  10月31日  22:49
下弦月 11月8日  21:46
新月  11月15日  13:07
上弦月 11月22日  12:45
满月  11月30日  17:30 半影月食
下弦月 12月8日  08:37
新月  12月15日  00:17 日全食
上弦月 12月22日  07:41
满月  12月30日  11:28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思考题:
网上有一种说法称,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问:该说法是否正确?


2020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
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0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有很多人询问:上弦月的月亮,一定都发生在上半夜吗?

月相  日期  时间
新月  1月6日  09:28 日偏食
上弦月 1月14日   14:46
满月  1月21日   13:16 月全食
下弦月 1月28日   05:10
新月  2月5日  05:04
上弦月 2月13日   06:26
满月  2月19日   23:54
下弦月 2月26日   19:28
新月  3月7日  00:04
上弦月 3月14日   18:27
满月  3月21日   09:43
下弦月 3月28日   12:10
新月  4月5日  16:50
上弦月 4月13日   03:06
满月  4月19日   19:12
下弦月 4月27日   06:18
新月  5月5日  06:45
上弦月 5月12日   09:12
满月  5月19日   05:11
下弦月 5月27日   00:34
新月  6月3日  18:02
上弦月 6月10日   13:59
满月  6月17日   16:31
下弦月 6月25日   17:46
新月  7月3日  03:16 日全食
上弦月 7月9日  18:55
满月  7月17日   05:38 月偏食
下弦月 7月25日   09:18
新月  8月1日  11:12
上弦月 8月8日  01:31
满月  8月15日   20:29
下弦月 8月23日   22:56
新月  8月30日   18:37
上弦月 9月6日  11:10
满月  9月14日   12:33
下弦月 9月22日   10:41
新月  9月29日   02:26
上弦月 10月6日   00:47
满月  10月14日  05:08
下弦月 10月21日  20:39
新月  10月28日  11:38
上弦月 11月4日 18:23
满月  11月12日  21:34
下弦月 11月20日  05:11
新月  11月26日  23:06
上弦月 12月4日 14:58
满月  12月12日  13:12
下弦月 12月19日  12:57
新月  12月26日  13:13 日环食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月相     日期        时间
满月      1月2日    10:24
下弦月  1月9日    06:25
新月      1月17日  10:17
上弦月  1月25日  06:20
满月      1月31日  21:27 月全食
下弦月  2月7日    23:54
新月      2月16日  05:05 日偏食
上弦月  2月23日  16:09
满月      3月2日    08:51
下弦月  3月9日   19:20
新月      3月17日  21:12
上弦月  3月24日  23:35
满月      3月31日  20:37
下弦月  4月8日   15:18
新月      4月16日  09:57
上弦月  4月23日  05:46
满月      4月30日  08:58
下弦月  5月8日   10:09
新月      5月15日  19:48
上弦月  5月22日  11:49
满月      5月29日  22:20
下弦月  6月7日    02:32
新月      6月14日  03:43
上弦月  6月20日  18:51
满月      6月28日  12:53
下弦月  7月6日   15:51
新月      7月13日  10:48 日偏食
上弦月  7月20日  03:52
满月      7月28日  04:20 月全食
下弦月  8月5日   02:18
新月      8月11日  17:58 日偏食
上弦月  8月18日  15:49
满月      8月26日  19:56
下弦月  9月3日   10:37
新月      9月10日  02:01
上弦月  9月17日  07:15
满月      9月25日  10:52
下弦月 10月2日   17:45
新月     10月9日   11:47
上弦月 10月17日 02:02
满月     10月25日 00:45
下弦月 11月1日   00:40
新月     11月8日   00:02
上弦月 11月15日 22:54
满月     11月23日 13:39
下弦月 11月30日 08:19
新月     12月7日   15:20
上弦月 12月15日 19:49
满月     12月23日 01:49
下弦月 12月29日 17:34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日本隼鸟2号(Hayabusa 2)太空船,在2018年9月21日朝下宽900米的小行星龙宫(Ryugu)投下2具探测器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成功登陆并进行跳跃移动,创下在小行星上移动探测器成功的新纪录。

隼鸟2号在2014年12月3日由H-IIA火箭发射升空,历经3年于2018年6月底到达龙宫,太空船除了环绕小行星观测之外,也将执行3次登陆,以射出金属弹方式采集岩石,预计在2020年12月以特殊的返回舱把标本带回地球。

此外,为研究龙宫的地表,隼鸟2号也搭载了4台小型探测机器人,9月21日先让其中两台降落。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为18公分、高7公分的柱状体,重约1.1公斤,携带7个摄影镜像与测量温度等仪器。由于小行星重力微弱,它们以内部旋转的马达使得探测器反弹地面方式“跳跃”,而可以探索多处小行星表面。10月初,隼鸟2号将投下10公斤重,与德国及法国合作建造的登陆器MASCOT,明年再投下登陆器MINERVA-II 2。

1537684434562122.jpg

1537684578100554.jpg

1537684578100554.jpg

资料来源:https://www.space.com/41903-hayabusa2-hopping-robots-asteroid-ryugu.html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消息,2018年9月26日至10月16日,用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卫星进入秋季日凌期,届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将受到日凌影响。当日凌发生时,收看电视节目有可能出现黑屏、图像不清、雪花等信号不良现象,持续时间最长为19分钟,最短为1分钟。

我国通讯卫星每年受“日凌”影响两次,大致在春分之前和秋分之后,卫星地球站所在地的每天中午时分,卫星将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这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巨大的噪声源,会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1537622618644400.png

因日凌影响,收看电视节目有可能出现黑屏、图像不清、雪花等信号不良现象。

日凌每天持续时间的长短由地球站接收天线的口径决定,接收天线的口径越大,日凌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反之,天线的口径越小,持续的时间越长。日凌对接收信噪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太阳噪声的大小、频带宽度及工作频率的高低。太阳活动高峰期日凌干扰最严重;工作频带越宽收到的噪声越多,干扰也相对严重;工作频率越高,噪声强度也越大,例如:Ku频段的卫星信号受日凌干扰程度比C波段严重。在日凌时刻,太阳光能的加温还使前馈天线的高频头外壳温度升高,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

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85208.shtml


“日凌”、“凌日”二者不可混淆:
日凌(Sun outage)是在春分和秋分太阳穿过地球赤道上空的现象。当此现象发生时,太阳电磁辐射会对地球同步卫星的通讯造成影响,因为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透过卫星转播的电视讯号会受到干扰,令讯号不能接收而出现黑屏,又或讯号受干扰而出现雪花。
凌日(Transit)是一种天文现象,通常指有地内行星(金星或水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在地球上的观察者会发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通过,持续一个多小时,称为凌日。而在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除了水星之外,同样也可观测到其内侧行星的凌日。

发布单位:紫金山天文台

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电子公告,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个新的奇异小天体——2018 RR2,这是继2010年3月10日发现2010 EJ104后发现的又一个奇异小天体。

这颗太阳系小天体是目前近地天体望远镜在最远距离上发现的新的太阳系小天体,当时该目标的亮度仅为21等。2018年9月8日,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科研人员拍摄宝瓶座天区后,发现一个非常暗的移动天体,且运行速度仅有普通小行星的一半,立即作为特殊天体上报到国际小行星中心。次日晚该目标由美国斯特沃德天文台(Steward Observatory)观测证认,经过回溯美国Panstarrs计划的观测资料,发现该目标曾于8月11日被观测。初步轨道计算研究表明,该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为21.4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日地平均高距离,约1.5亿公里),偏心率为0.64,倾角40.3度,近日点在木星轨道以外。9月8日发现之时,它离太阳有11.8亿公里,恰在轨道近日点附近,所以能被近地天体望远镜检测出,但它的远日点却在海王星轨道之外,远离太阳52.8亿公里之遥,它在轨道上绕日运行一周需99年(普通小行星大多在3~5年之间)。

在太阳系中,除了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带小行星之外,在海王星轨道之外也存在大量柯伊伯带天体,而此次发现的2018 RR2是这两个小天体带之间的过渡天体,称之为半人马天体(Centaur,得名源于希腊神话中一种半人半马的怪物)。这类小天体的表面呈冰质,封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最原始的物质,对太阳系天体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将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半人马小天体起源的研究依然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来自外层太阳系的散射盘小天体(Scattered Disc Objects),但是并不能解释半人马小天体天然的双色分布性质;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受冥王星摄动而来的冥族小天体(Plutinos),但是动力学模拟显示仅有部分小偏心率的不稳定轨道小天体才有可能成为半人马小天体。更多这类小天体的发现和物理特性的研究将会给半人马小天体的起源和演化提供观测证据。

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天文财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633009,11661161013,11503090,11273067)等项目和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1537603142780456.jpg

图1. 2018 RR2的轨道在太阳系外行星之间,图中Jupiter、Saturn、Uranus、Neptune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37605444740343.jpg

图2. 发现2018 RR2时候在其轨道的冲位置附近,由内向外分别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2018 RR2和土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9月23日(周日)为秋分,隔天24日(周一)为中秋。中秋总在秋分后一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而且两者的先后顺序也不一定,先民还从当中归纳出一套关于来年农作会丰收或歉收的推测呢!

1537370299368233.jpg

乍看之下,秋分与中秋似乎都与秋天有关,但其实意义大不相同。

秋分为24节气之一,天文上是根据太阳运行到黄经180度的时刻而定,发生在阳历9月22至24日间。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由赤道持续偏南,直到冬至为止,所以秋分时天气开始变凉,为北半球秋季的开始。秋分对应的阴历日期并不固定,大多落在阴历八月,偶尔会遭逢闰七月,而且不一定会遇到满月。

中秋是根据月球的运动而订,固定在阴历八月十五日,大多落在阳历9月,但偶尔会因为阴历闰月而延迟到10月上旬,1900-2056年间,最早的中秋节发生在阳历9/7,最晚则在10/8。取月圆人团圆之意,中秋是家族亲友相聚的传统节日,也是月神诞辰,早年便有皇帝在中秋时祭月或拜月的活动,后流传到民间。这天同时也是土地公生日,称为「秋社」,故中秋也叫「社日」。

曾有一说认为古代并无中秋,仅有秋分;只是因为古代主要使用阴历记日,但秋分对应的阴历月份和日期都不固定,让百姓生活不方便,从唐朝开始才订定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庆祝秋收。由于两者制订的原理本就不同,所以秋分和中秋发生在同一天的机率并不高,偏差最多可达16天,而前一次两者在同一日是在1980/9/23,而下一次却要等到2048/9/22了,前后相隔近68年。像今年这样秋分早于中秋1天的也不常见,前一次在1999年,下一次则在2037年,前后各相隔19年。

以农为本的先民从中秋和秋分的先后顺序中,归纳出一个有趣的趋势:「清嘉录」农谚有云:「分后社,白米偏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意思就是:若秋分先于中秋,意味着明年将是丰收年;反之则可能收成不佳。下表给出1900-2056年间,秋分和中秋的发生日期,中秋先与秋分先的比例大约各占一半,2018年的秋分比中秋早到一天(表中记为-1),那么是否2019年将会五谷丰收呢?就请拭目以待了!

1900-2056年间,中秋与秋分发生日期
年中秋秋分秋分-中秋日 该年阴历闰月
190009/0809/2315闰八月
190109/2709/24-3 
190209/1609/248 
190310/0509/24-11闰五月
190409/2409/23-1 
190509/1309/2411 
190610/0209/24-8闰四月
190709/2209/242 
190809/1009/2313 
190909/2809/24-4闰二月
191009/1809/246 
191110/0609/24-12闰六月
191209/2509/23-2 
191309/1509/249 
191410/0409/24-10闰五月
191509/2309/241 
191609/1209/2311 
191709/3009/23-7闰二月
191809/1909/245 
191910/0809/24-14闰七月
192009/2609/23-3 
192109/1609/237 
192210/0509/24-11闰五月
192309/2509/24-1 
192409/1309/2310 
192510/0209/23-9闰四月
192609/2109/243 
192709/1009/2414 
192809/2809/23-5闰二月
192909/1709/236 
193010/0609/24-12闰四月
193109/2609/24-2 
193209/1509/238 
193310/0409/23-11闰五月
193409/2309/241 
193509/1209/2412 
193609/3009/23-7闰三月
193709/1909/234 
193809/0809/2416闰七月
193909/2709/24-3 
194009/1609/237 
194110/0509/23-12闰六月
194209/2409/240 
194309/1409/2410 
194410/0109/23-8闰四月
194509/2009/233 
194609/1009/2313 
194709/2909/24-5闰二月
194809/1709/236 
194909/0709/2316闰七月
195009/2609/23-3 
195109/1509/249 
195210/0309/23-10闰五月
195309/2209/231 
195409/1109/2312 
195509/3009/24-6闰三月
195609/1909/234 
195709/0809/2315闰八月
195809/2709/23-4 
195909/1709/247 
196010/0509/23-12闰六月
196109/2409/23-1 
196209/1309/2310 
196310/0209/24-8闰四月
196409/2009/233 
196509/1009/2313 
196609/2909/23-6闰三月
196709/1809/246 
196810/0609/23-13闰七月
196909/2609/23-3 
197009/1509/238 
197110/0309/24-9闰五月
197209/2209/231 
197309/1109/2312 
197409/3009/23-7闰四月
197509/2009/233 
197609/0809/2315闰八月
197709/2709/23-4 
197809/1709/236 
197910/0509/23-12闰六月
198009/2309/230 
198109/1209/2311 
198210/0109/23-8闰四月
198309/2109/232 
198409/1009/2313闰十月
198509/2909/23-6 
198609/1809/235 
198710/0709/23-14闰六月
198809/2509/23-2 
198909/1409/239 
199010/0309/23-10闰五月
199109/2209/231 
199209/1109/2312 
199309/3009/23-7闰三月
199409/2009/233 
199509/0909/2314闰八月
199609/2709/23-4 
199709/1609/237 
199810/0509/23-12闰五月
199909/2409/23-1 
200009/1209/2311 
200110/0109/23-8闰四月
200209/2109/232 
200309/1109/2312 
200409/2809/23-5闰二月
200509/1809/235 
200610/0609/23-13闰七月
200709/2509/23-2 
200809/1409/228 
200910/0309/23-10闰五月
201009/2209/231 
201109/1209/2311 
201209/3009/22-8闰四月
201309/1909/234 
201409/0809/2315闰九月
201509/2709/23-4 
201609/1509/227 
201710/0409/23-11闰六月
201809/2409/23-1 
201909/1309/2310 
202010/0109/22-9闰四月
202109/2109/232 
202209/1009/2313 
202309/2909/23-6闰二月
202409/1709/225 
202510/0609/23-13闰六月
202609/2509/23-2 
202709/1509/238 
202810/0309/22-11闰五月
202909/2209/231 
203009/1209/2311 
203110/0109/23-8闰三月
203209/1909/223 
203309/0809/2315闰十一月
203409/2709/23-4 
203509/1609/237 
203610/0409/22-12闰六月
203709/2409/23-1 
203809/1309/2310 
203910/0209/23-9闰五月
204009/2009/222 
204109/1009/2212 
204209/2809/23-5闰二月
204309/1709/236 
204410/0509/22-13闰七月
204509/2509/22-3 
204609/1509/238 
204710/0409/23-11闰五月
204809/2209/220 
204909/1109/2211 
205009/3009/23-7 
205109/1909/234 
205209/0709/2215 
205309/2609/22-4 
205409/1609/237 
205510/0509/23-12 
205609/2409/22-2


注:歉收,不可以写作“欠收”。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金星将在9/25前后达到今年第一次最大亮度,约-4.8等。可在傍晚日落时朝西方天空观看,金星仰角约20度左右。若以望远镜放大观赏,则可见金星呈现眉月状。从东大距至最大亮度再到下合日的这段期间,是金星模样与大小变化最快的一段时间。另外,11/30前后为今年第二次最大亮度-4.9等,日出前见于东方低空。

由于金星距离地球近、距离太阳也近,表面大气又含有许多会反射阳光的云层,因此在地球上观察,金星是全天空除了日月之外,最亮的天体。而等到它达到最大亮度前后,由于明亮得超出一般人的认知,更常常让人怀疑那是飞机的灯,甚至是外星人乘坐的幽浮。

所谓「大距」是指太阳-金星-地球三者成直角的时刻,当金星在太阳以东时称为东大距(图中的3号位置),在太阳以西时称为西大距(7号位置)。由于金星绕太阳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从地球观察通常都在太阳左右;但当它们在大距位置附近时,从地球所见金星与太阳之间的距角最远,是日落或日出时所见金星仰角最高、最容易看到之时。

1537108209646300.png

金星轨道位置、形状与视直径变化示意图。

金星这么亮的原因

金星之所以如此明亮,主要原因有三:

  • 金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2近的行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

  • 金星是轨道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比较大的金星盘面;

  • 金星的大气层相当浓厚,且大气中漂浮许多云朵,极易反射太阳光。

这三个有利的状况加成之下,造成金星成为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地球上可见最亮的星星。

而金星最亮的时刻,通常发生在东大距过后36日(图中4号位置),或西大距前36天(图中6号位置),这主要是综合了金星距离远近(可以看到的盘面大小)和可看到金星被太阳照亮的面积大小两项因素的结果。由于太阳、金星和地球彼此相对位置和距离持续改变的关系,金星的形状也会如同月亮一般有相位的变化,亮度和视直径大小也会改变。

1533395111913383.png

2018年日落时所见的金星仰角与方位角示意图。取自2018天文年鉴。

金星和伽利略

金星是除了月亮之外,形状变化最明显的天体;形状变化以天文术语来说称为「相位」。而金星的大小变化比例,则比月亮大得多。在400多年前望远镜刚发明后不久的1610年12月,伽利略利用自制的20倍望远镜观察金星,首度注意到金星的相位变化,且金星相位变化只能以金星绕太阳公转才能合理解释,伽利略因而将此发现当作是支持哥白尼「太阳为宇宙中心」理论最有力证据,让当时普遍支持「地球为宇宙中心」理论者虽不服气,却无从辩驳呢!

201203-12Venus_phase.jpg

2012年3-12月间,金星的相位与视直径变化记录影像。版权:台北天文馆


注:台湾台北天文馆是根据Calsky网站计算的9/25金星最大亮度,紫金山天文台9/21金星最大亮度则是相位角、地心距综合计算的,理论值是约东大距35天后,西大距前36天为最亮:2018/8/182018/9/21是34天。由于9/25金星地平高度更低了且盘面更小了。所以取东大距下合日的中间日子是有道理的,这好比由下弦残月朔的道理。
相关资料:2001~2050年金星最亮时刻,以紫金山天文台为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1505919129678856.gif 2018年9月23日09:54秋分时刻,太阳沿黄道由北向南通过赤道降交点(赤经12时、黄经180度之处),目前的秋分点位在室女座中。此时阳光直射赤道,日出于正东、日没于正西,昼夜等长。秋分后的日出日没位置逐渐偏南,昼渐短而夜渐长,直到冬至为止,因此秋分象徵着进入了北半球秋季和南半球春季。

秋分前后日出前2-3小时,可在东方天空看到白色三角形黄道光亮锥,常被误以为是曙光而有假曙光(false dawn)之称。

黄道光是太阳系内微尘粒子散射太阳光的结果,因尘埃是以太阳为中心、成透镜状分布在黄道面上,故从地球上看来便成了三角锥状,底部最宽时约有40度,高度最高可接近70度,最亮的区域几乎与银河一样亮。在赤道区域比较容易观察黄道光,纬度愈高观察的难度也越高。

另一种和黄道光类似但更易被忽略的现象就是对日照,这是集中在地球与太阳重力平衡的L2拉格朗日点的太阳系微尘散射太阳光结果,从地球上观察,位在天空中与太阳相对180度的反日点位置上,沿黄道散布而形成一个长带状亮斑。

由于黄道光和对日照都很暗淡,必须在天气晴朗、无月光和光害干扰且空气干净之处才能看到。但是,春分傍晚和秋分日出前后因黄道和地平线的夹角大,几乎垂直于地平线而使黄道光锥较为明显,故春秋分前后均是观赏黄道光的好时机,且黄道光一定贴近地平面。而对日照仅需符合前述观赏条件,都有可能在半夜时分见到,无须等待特定季节,且仰角颇高,而其亮光呈现渐层外观,和银河也很容易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