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银河系中已知球状星团(GCs)的空间分布对于了解本银河系的性质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的球状星团巡天观测在银河系盘面方向上还不是非常完整。

1538321418418426.jpg

研究者Jinhyuk Ryu和Myung Gyoon Lee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两个新的球状星团位于银河盘面附近。

1538321835239596.jpg

Jinhyuk Ryu等人在近红外和中红外调查数据的新集群调查期间,偶然发现了这两个球状星团,即RLGC 1和RLGC 2。研究者从WISE宽带红外测量探测器W1波段(3.4微米)侦测的图像中发现一群恒星和其外部区域中存在微弱的漫射光。他们在确定两个球状星团的结构参数后。发现确定的值与已知球状星团的的值一致。最后他们使用其颜色星等关系图(CMD, Color-Magnitude Diagram)与金属含量丰度和星际物质的红化资料,经由拟合确定两个球状星团位于银河系盘面上的位置。对于拟合结果表明两个球状星团位于银河系的远半区域,可能位于银河系的光晕区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的一个不寻常的瞬态事件,绰号“牛 COW ”,已经引起研究瞬态天象领域的天文学家群起纷扰(就像牛群此起彼落的哞哞叫?)。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们又对这个奇怪的事件了解多少?

1538319287195429.jpg

AT2018cow影像
AT2018cow的位置:发现后图像(左上),发现前参考图像(右上),减影差异图像(左下)和Pan-STARRS多色图像(右下)。[摘自Prentice等人。2018]

曾几何时,天文学家认为已大致了解超新星的演化过程。但随着现今每几夜即可扫描全天的大型广视野瞬态天象观测计划的出现,研究者现在似乎不断发现新的超新星事件,这些事件并不完全适合以前整齐定义的类别。在这些巡天计划中发现的大量新型瞬变天象中,有许多类似超新星的事件,其光度的上升和下降比标准的超新星模型预测快得多。一个例子是AT2017gfo,这是第一个确认的千级新星,它与2017年8月首次在引力波中探测到的中子星合并有关。这些快速演变的瞬态天象事件例子涵盖了广泛的絶对星等峰值变化幅度(从-15到-22)和上升变化时间(~1-10天),使得它们难以通过单一情境解释。

现在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了一种更不寻常的,更明亮且快速发展的瞬态天体:AT2018cow。在9月20日发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中,由Simon Prentice(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介绍了此次瞬态天象前18天的发现和初步分析结果。

2018年6月16日晚上首次由位于夏威夷的0.5米双筒望远镜系统ATLAS发现的AT2018cow,被昵称为“牛(COW)”。后续利用各种望远镜探测它的光学,近红外和紫外波段后发现了它的奇怪特性。

1538319543472872.jpg

AT2018cow在不同望远镜观测的光度变化曲线
ATLAS,利物浦望远镜,GROND和AT2018的Swift光线曲线。[摘自Prentice等人。2018]

COW的峰值亮度非常高:1.77 x 10 ^ 44尔格/秒,比典型的超新星亮约10-100倍。并且它很快就达到了峰值,在短短的3.3天内亮度增加超过5个星等,而典型的超新星的上升时间大约为10-20天。此外,COW具有很高的黑体温度(27,000 K ),低估计喷发质量(仅0.1-0.4太阳质量),以及相对无特征和非演化光谱。

是否来自碰撞的Magnetar?

Cow的奇特属性的组合消除了许多先前更常见的一般解释的可能性,例如超新星震盪突波。研究者另外探索了一种可能产生类似于COW的特性的情境:由双中子星系统的合并形成磁星 - 强磁化的中子星。Prentice和合作者表示这样的模型可以预测出一个具有峰值光度,衰减率和有效温度的瞬态,这些都与COW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1538319981665330.jpg

磁星
艺术家对强烈磁化的中子星的印象。[图像版权:NASA/Penn State University/Casey Reed]

要如何确认这个推论?下一步将是比较AT2018cow在无线电和X射线波长中的其他观测结果,同时与磁力模型进行比较,以确定模型是否也符合这些观测结果。研究团队正试着解释这种不寻常的瞬态天体。

Ref: “The Cow: Discovery of a Luminous, Hot, and Rapidly Evolving Transient,” S. J. Prentice et al 2018 ApJL 865 L3. doi:10.3847/2041-8213/aadd90
资料来源:ApJL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这不是假新闻,中央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UFC)开始贩卖火星泥土,每公斤只要20美元!

UCF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模拟火星和小行星的土壤,并将配方发表在期刊Journal Icarus上。研究人员Britt表示,如果未来想要到火星,研究模拟的土壤对非常有用。比如说,若在火星种植物食用(就像电影剧情一样),就需要先用火星土壤来试种实验,可不想花了大工夫到火星才发现种不出来。此外,月球和小行星的土壤也是重点,由于这些天体的岩石来自陨石,数量非常稀少,不可能拿来作为生物或建筑实验,因此模拟土壤正适合。

UCF的配方基于好奇号所收集火星土壤的化学特征。此外,研究人员建立标准程序,可以模拟不同天体如小行星、月球的土壤。虽然这些星球土壤有的富含碳、粘土或盐分等,与地球完全不同,而且部分矿物很难获得,但在地球上都找得到。

该团队已经接受理订单,其中一笔来自NASA的肯尼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共买了500公斤!

1538317002659780.jpg

资料来源:https://phys.org/news/2018-09-ucf-experimental-martian-dirt20-kilogram.html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地球通过轨道近日点 2019/1/3 13:20 距离0.983301386AU
地球通过轨道远日点 2019/7/5 06:11 距离1.016754005AU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寒暑变化和农时季节,在全国特别是在农村中可说是家喻户晓。在国外华侨集居的地区,也广泛流传。

  节气时刻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时在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从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回归年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从春分点(黄道与赤道的焦点)算起,从0°到360°。从0°开始,太阳在黄道上向东移动,每15°为一“气”,其中十二个气叫做“节气”,另外十二个气叫做“中气”。节气和中气相同排列,一年共二十四节气,每个月基本上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反映寒冷暑热的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来确定的,而与月亮的运动没有关系,所以节气实际上属于阳历范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节气是阴历。其实你只要注意一下节气在阳历和阴历的日期,就不难看出:各个节气在阴历里的日期变动很大,而在阳历中差不多都有固定的日期,前后相差不会超过一二天。

  现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太阳所在位置以及公历日期的时间列表如下:

2019/01/05 23:38:57 小寒 太阳黄经285°
2019/01/20 16:59:32 大寒 太阳黄经300°
2019/02/04 11:14:19 立春 太阳黄经315°
2019/02/19 07:03:56 雨水 太阳黄经330°
2019/03/06 05:09:44 惊蛰 太阳黄经345°
2019/03/21 05:58:25 春分 太阳黄经0°
2019/04/05 09:51:26 清明 太阳黄经15°
2019/04/20 16:55:15 谷雨 太阳黄经30°
2019/05/06 03:02:45 立夏 太阳黄经45°
2019/05/21 15:59:06 小满 太阳黄经60°
2019/06/06 07:06:23 芒种 太阳黄经75°
2019/06/21 23:54:14 夏至 太阳黄经90°
2019/07/07 17:20:30 小暑 太阳黄经105°
2019/07/23 10:50:21 大暑 太阳黄经120°
2019/08/08 03:13:02 立秋 太阳黄经135°
2019/08/23 18:01:58 处暑 太阳黄经150°
2019/09/08 06:16:51 白露 太阳黄经165°
2019/09/23 15:50:07 秋分 太阳黄经180°
2019/10/08 22:05:37 寒露 太阳黄经195°
2019/10/24 01:19:42 霜降 太阳黄经210°
2019/11/08 01:24:20 立冬 太阳黄经225°
2019/11/22 22:58:53 小雪 太阳黄经240°
2019/12/07 18:18:26 大雪 太阳黄经255°
2019/12/22 12:19:23 冬至 太阳黄经270°

  为了帮助记忆,从每个节气名称各取一个字,按着次序编成一首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文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第二版《大众万年历(1901-2050年)》,1994年10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 7-5323-3465-1/P.30


相关资料: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2019/1/21 13:16:04 357714.6公里 月全食
2019/2/19 23:53:34 356843.0公里
2019/3/21 09:42:50 360768.0公里
2019/4/19 19:12:09 368584.3公里
2019/5/19 05:11:19 378793.2公里
2019/6/17 16:30:38 389563.2公里
2019/7/17 05:38:11 398907.9公里 月偏食
2019/8/15 20:29:14 404934.8公里
2019/9/14 12:32:44 406247.2公里
2019/10/14 05:07:50 402366.3公里
2019/11/12 21:34:22 393972.5公里
2019/12/12 13:12:14 382863.8公里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月相  日期   时间
上弦月 1月3日   12:45
满月  1月11日 03:21 半影月食
下弦月 1月17日 20:58
新月  1月25日 05:42
上弦月 2月2日   09:42
满月  2月9日   15:33
下弦月 2月16日 06:17
新月  2月23日 23:32
上弦月 3月3日   03:57
满月  3月10日 01:48
下弦月 3月16日 17:34
新月  3月24日 17:28
上弦月 4月1日   18:21
满月  4月8日   10:35
下弦月 4月15日 06:56
新月  4月23日 10:26
上弦月 5月1日   04:38
满月  5月7日   18:45
下弦月 5月14日 22:03
新月  5月23日 01:39
上弦月 5月30日 11:30
满月  6月6日   03:12 半影月食
下弦月 6月13日 14:24
新月  6月21日 14:41 日环食
上弦月 6月28日 16:16
满月  7月5日   12:44 半影月食
下弦月 7月13日 07:29
新月  7月21日 01:33
上弦月 7月27日 20:33
满月  8月3日   23:59
下弦月 8月12日 00:45
新月  8月19日 10:42
上弦月 8月26日 01:58
满月  9月2日   13:22
下弦月 9月10日 17:26
新月  9月17日 19:00
上弦月 9月24日 09:55
满月  10月2日 05:05
下弦月 10月10日  08:40
新月  10月17日  03:31
上弦月 10月23日  21:23
满月  10月31日  22:49
下弦月 11月8日  21:46
新月  11月15日  13:07
上弦月 11月22日  12:45
满月  11月30日  17:30 半影月食
下弦月 12月8日  08:37
新月  12月15日  00:17 日全食
上弦月 12月22日  07:41
满月  12月30日  11:28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思考题:
网上有一种说法称,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问:该说法是否正确?


2020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
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0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有很多人询问:上弦月的月亮,一定都发生在上半夜吗?

月相  日期  时间
新月  1月6日  09:28 日偏食
上弦月 1月14日   14:46
满月  1月21日   13:16 月全食
下弦月 1月28日   05:10
新月  2月5日  05:04
上弦月 2月13日   06:26
满月  2月19日   23:54
下弦月 2月26日   19:28
新月  3月7日  00:04
上弦月 3月14日   18:27
满月  3月21日   09:43
下弦月 3月28日   12:10
新月  4月5日  16:50
上弦月 4月13日   03:06
满月  4月19日   19:12
下弦月 4月27日   06:18
新月  5月5日  06:45
上弦月 5月12日   09:12
满月  5月19日   05:11
下弦月 5月27日   00:34
新月  6月3日  18:02
上弦月 6月10日   13:59
满月  6月17日   16:31
下弦月 6月25日   17:46
新月  7月3日  03:16 日全食
上弦月 7月9日  18:55
满月  7月17日   05:38 月偏食
下弦月 7月25日   09:18
新月  8月1日  11:12
上弦月 8月8日  01:31
满月  8月15日   20:29
下弦月 8月23日   22:56
新月  8月30日   18:37
上弦月 9月6日  11:10
满月  9月14日   12:33
下弦月 9月22日   10:41
新月  9月29日   02:26
上弦月 10月6日   00:47
满月  10月14日  05:08
下弦月 10月21日  20:39
新月  10月28日  11:38
上弦月 11月4日 18:23
满月  11月12日  21:34
下弦月 11月20日  05:11
新月  11月26日  23:06
上弦月 12月4日 14:58
满月  12月12日  13:12
下弦月 12月19日  12:57
新月  12月26日  13:13 日环食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月相     日期        时间
满月      1月2日    10:24
下弦月  1月9日    06:25
新月      1月17日  10:17
上弦月  1月25日  06:20
满月      1月31日  21:27 月全食
下弦月  2月7日    23:54
新月      2月16日  05:05 日偏食
上弦月  2月23日  16:09
满月      3月2日    08:51
下弦月  3月9日   19:20
新月      3月17日  21:12
上弦月  3月24日  23:35
满月      3月31日  20:37
下弦月  4月8日   15:18
新月      4月16日  09:57
上弦月  4月23日  05:46
满月      4月30日  08:58
下弦月  5月8日   10:09
新月      5月15日  19:48
上弦月  5月22日  11:49
满月      5月29日  22:20
下弦月  6月7日    02:32
新月      6月14日  03:43
上弦月  6月20日  18:51
满月      6月28日  12:53
下弦月  7月6日   15:51
新月      7月13日  10:48 日偏食
上弦月  7月20日  03:52
满月      7月28日  04:20 月全食
下弦月  8月5日   02:18
新月      8月11日  17:58 日偏食
上弦月  8月18日  15:49
满月      8月26日  19:56
下弦月  9月3日   10:37
新月      9月10日  02:01
上弦月  9月17日  07:15
满月      9月25日  10:52
下弦月 10月2日   17:45
新月     10月9日   11:47
上弦月 10月17日 02:02
满月     10月25日 00:45
下弦月 11月1日   00:40
新月     11月8日   00:02
上弦月 11月15日 22:54
满月     11月23日 13:39
下弦月 11月30日 08:19
新月     12月7日   15:20
上弦月 12月15日 19:49
满月     12月23日 01:49
下弦月 12月29日 17:34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气象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日本隼鸟2号(Hayabusa 2)太空船,在2018年9月21日朝下宽900米的小行星龙宫(Ryugu)投下2具探测器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成功登陆并进行跳跃移动,创下在小行星上移动探测器成功的新纪录。

隼鸟2号在2014年12月3日由H-IIA火箭发射升空,历经3年于2018年6月底到达龙宫,太空船除了环绕小行星观测之外,也将执行3次登陆,以射出金属弹方式采集岩石,预计在2020年12月以特殊的返回舱把标本带回地球。

此外,为研究龙宫的地表,隼鸟2号也搭载了4台小型探测机器人,9月21日先让其中两台降落。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为18公分、高7公分的柱状体,重约1.1公斤,携带7个摄影镜像与测量温度等仪器。由于小行星重力微弱,它们以内部旋转的马达使得探测器反弹地面方式“跳跃”,而可以探索多处小行星表面。10月初,隼鸟2号将投下10公斤重,与德国及法国合作建造的登陆器MASCOT,明年再投下登陆器MINERVA-II 2。

1537684434562122.jpg

1537684578100554.jpg

1537684578100554.jpg

资料来源:https://www.space.com/41903-hayabusa2-hopping-robots-asteroid-ryugu.html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消息,2018年9月26日至10月16日,用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卫星进入秋季日凌期,届时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接收将受到日凌影响。当日凌发生时,收看电视节目有可能出现黑屏、图像不清、雪花等信号不良现象,持续时间最长为19分钟,最短为1分钟。

我国通讯卫星每年受“日凌”影响两次,大致在春分之前和秋分之后,卫星地球站所在地的每天中午时分,卫星将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这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巨大的噪声源,会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1537622618644400.png

因日凌影响,收看电视节目有可能出现黑屏、图像不清、雪花等信号不良现象。

日凌每天持续时间的长短由地球站接收天线的口径决定,接收天线的口径越大,日凌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反之,天线的口径越小,持续的时间越长。日凌对接收信噪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太阳噪声的大小、频带宽度及工作频率的高低。太阳活动高峰期日凌干扰最严重;工作频带越宽收到的噪声越多,干扰也相对严重;工作频率越高,噪声强度也越大,例如:Ku频段的卫星信号受日凌干扰程度比C波段严重。在日凌时刻,太阳光能的加温还使前馈天线的高频头外壳温度升高,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

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85208.shtml


“日凌”、“凌日”二者不可混淆:
日凌(Sun outage)是在春分和秋分太阳穿过地球赤道上空的现象。当此现象发生时,太阳电磁辐射会对地球同步卫星的通讯造成影响,因为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透过卫星转播的电视讯号会受到干扰,令讯号不能接收而出现黑屏,又或讯号受干扰而出现雪花。
凌日(Transit)是一种天文现象,通常指有地内行星(金星或水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在地球上的观察者会发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通过,持续一个多小时,称为凌日。而在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除了水星之外,同样也可观测到其内侧行星的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