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

一、简介: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 CAIC)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广州博冠公司等赞助。竞赛旨在通过天文科技与科普创新作品竞赛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提高青年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促进高校天文社团的发展和天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天文科研、教育与科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并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 

二、作品分类:

1、天文科技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观测与技术创新(如创新天文观测仪器设备研制、创新观测与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开发等),(2)天文科学研究创新(鼓励利用自主观测设备或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课题,鼓励针对国内外最新最热门的天文发现与成果开展的研究课题),(3)天文学史与古天文等其它方面及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课题,等。

2、天文科普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科普理论、方法与形式创新,(2)天文科普与教学仪器设备创新研发,(3)原创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文章、系列海报、系列课件ppt等),(4)多媒体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软件/APP、天文科普系列漫画与视频等),(5)有创新性的WWT宇宙漫游作品,等。

三、竞赛时间和节点:

1、2018年1月中旬:“竞赛(预)通知”发布,大学生可利用寒假开始准备参赛作品;

2、2018年3月中旬:“竞赛(补充)通知”发布,信息更新,大学生继续准备作品;

3、2018年4月底-5月下旬:“竞赛初赛作品征集通知”发布,大学生网上提交初赛作品。

4、2018年5月下旬-6月中旬:初赛作品评选(专家评审、网上投票);

5、2018年6月下旬:确定决赛入围者,“竞赛决赛通知”发布,进行决赛报名并准备参赛;

6、2018年7月下旬或8月中旬:竞赛决赛与颁奖(地点:山东大学(威海)),约2天。

四、竞赛作品提交与决赛方案:

1、初赛作品提交(提交方式与要求详见2018年初赛作品征集通知【预计4月底发布】):按照要求网上提交以下材料:

(1) 作品登记表;(2) 论文或作品说明;(3) 辅助材料(可选择提供,图片、动画、视频等) ;(4) 推荐信(可选择提供,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天文社团负责人撰写)。

2、决赛方案(详见2018年决赛通知【预计6月下旬发布】):本届决赛将于7月下旬或8月中旬(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时间前后)在山东大学(威海)举行。采用海报成果展示与上台演讲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开展将综合考虑参赛队数与时间场地等限制。注意:入围决赛的参赛队在初赛作品提交后到决赛前仍可继续进行作品相关工作。

五、竞赛参加者:

2018年第二届竞赛的参加者要求为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全日制高等院校在读的专科、本科生(不限专业),具体年级限定为:2014级、2015级、2016级和2017级。

每个参赛作品团队应包含一位团队负责人,团队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含负责人)。每个团队负责人限主持申报一项作品,作为成员参加不限项。

鼓励竞赛参加者在本校或周边地区寻找1~2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或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辅导员提供推荐。鼓励竞赛参加者以所在高校天文社团名义参加比赛,并由社团负责人撰写推荐信。

六、竞赛评分(具体评分细则及评委详见2018年初赛/决赛通知):

1、初赛评分: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教师等不少于3位老师担任(评委有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初赛评委会给出的初赛成绩,占90%;+ 网络投票:占10%。

2、决赛评分:初赛综合成绩:10%;+ 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教师及决赛所在地天文专家等不少于5位老师担任(评委有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决赛评委会给出的决赛成绩,占80%;+ 各参赛队负责人互评(及直播互动投票等),占10%。同时由决赛评委会评出各单项奖。

七、竞赛评奖:

本竞赛设一等、二等、三等奖(入围决赛的作品均可获奖),并设若干单项奖,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竞赛获奖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获取创新学分等奖励,并推荐天文类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考研究生、以及中小学和天文馆科技馆招聘天文教育与科普人才时参考。

八、其他事项:

1、竞赛通知、相关资料查询、在线作品提交、网络投票等通过竞赛微信公众平台:astrocaic ,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 和 竞赛官方网站:http://caic.china-vo.org/发布,敬请关注。

2、对本通知所述问题如有疑问或建议请通过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 提出,或发送邮件至caochen@sdu.edu.cn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
2018年1月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北天文馆
资料整理:高良超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等诸多天文事件。

  5月最值得留意的就是木星,而例行发生于5月份的宝瓶座η流星雨,今年因极大期间受亏凸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佳。

  5月初入夜时的星空,公众稍抬头便可见南天的天秤座,明亮的木星就点缀在天秤座内再往东方看下去,首先会看到蛇夫座,东偏南侧是武仙座盘据着,天秤座左右上方则可见到牧夫座与室女座全貌。而午夜后在木星的东边依次可以看到心宿二、土星及火星。

  在行星动态部分,5月9日木星冲日,即这段期间木星跟地球是一年中最接近的时候,是我们在地球上观看木星的最佳时机。

太阳系大行星动态
太阳:由白羊座运行到金牛座。
水星:晨星。日出时由东南方天空转入东北方天空,地平高度均在10度以下,不易观测。
金星:昏星。由金牛座顺行至双子座。日落时位于西北方天空,地平高度均在24度以上,亮度约-3.9,易于观测。
火星:由人马座顺行至摩羯座。约于凌晨0时左右升起,日出时由东南方天空转入西南方天空,后半夜观测条件不错。
木星:在天秤座逆行。9日冲日,日落后即从东南方地平线升起,亮度约-2.5等,整夜可见。
土星:在人马座逆行。升起时间提前至夜晚22时30分左右,日出时位于西南方天空,观测条件越来越好。
天王星:在白羊座顺行。约于凌晨4时升起,日出时位于东南方天空,亮度约+5.9等。
海王星:在宝瓶座顺行。约于凌晨2时升起,日出时位于东南方天空,亮度约+7.9等。

2018/05/01 木星合月
  木星位于天秤座内,1日月球自木星的北方近距离通过,形成木星合月现象。由于本月木星冲(05/09),因此木星的视星等-2.5,相当的明亮,用眼睛直视可见不受月光影响。

2018/05/04 金星合毕宿五
  4日01时24分金星合毕宿五,地心所见的毕宿五位在金星以北约6.5度。不过此时两星均在地平面下不可见。可在5月3日或5月4日黄昏后朝西北方天空观看这两星接近的景象。

2018/05/05 土星合月
  5日凌晨位于人马座上方的土星将自月亮南方近距离通过,形成土星合月现象。土星视星等+0.3,月球为亏凸月。

2018/05/06 火星合月
  6日15时25分火星将自月亮以南约2.6度的地方通过,形成火星合月的现象。此时火星与月亮均在地平面下不得见。可在7日凌晨天亮前朝东方天空观看。火星视星等为-0.5,月亮为近似下弦月。

2018/05/09 木星冲 ★★★
  木星是我们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今年将于5月9日8时39分位于冲的位置 。木星目前在天秤座内,入夜后自东方升起 ,视星等-2.5,视直径44.8角秒,相当的明亮引人注目,午夜时分位于天顶附近。
  观看木星并不限于「冲」当天,其实在前后一个月所见木星的差异并不大,公众若想近距离的欣赏这颗美丽的行星,可利用天文台等社教机构或地区天文协会举办活动时,透过天文望远镜观看,也可一并瞧瞧环绕在木星两边著名的伽利略四大卫星。

2018/05/16 月掩毕宿五
  这次月掩毕宿五,在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亚洲极东北侧可以看到。见掩地区处于白天,不易观测。

天象(地心视象)
日期 星期  时刻      天文现象
5/01 二 01时15.8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3.8度
5/02 三 15时59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9.1度
5/04 五 01时24分   金星合毕宿五,金星在毕宿五以北6.5度
5/04 五 07时00.1分 亏凸月
5/04 五 19时38分   灶神星合月,灶神星在月球以北2.8度
5/05 六 04时15.5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南1.7度
5/05 六 07时00分   月亮赤纬最南,-20.5度
5/05 六 21时25.4分 立夏
5/06 日 05时25分   冥王星合月,冥王星在月球以南1.3度
5/06 日 08时35.0分 月球过远地点: 404456.6公里
5/06 日 15时25.3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2.7度
5/06 日 15时55分  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50,近下弦月,观察条件不佳。
5/07 一 18时23.2分 月球过降交点
5/08 二 10时08.6分 下弦月
5/09 三 01时10分   灶神星留
5/09 三 08时39.0分 木星冲日,与太阳的视黄经相差180度,是一年中观看木星的最佳时机
5/09 三 15时50分   天琴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
3
5/10 四 16时49.3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2度
5/10 四 20时        木星最近地球:4.399822554个天文单位,视直径45.14角秒
5/12 六 05时03分  婚神星合月,婚神星在月球以北4.8度
5/12 六 08时07.6分 残月
5/13 日 05时02.4分 水星合天王星,水星在天王星以南2.4度
5/13 日 17时01分   金星合五车五,金星在五车五以南4.0度
5/14 一 01时19.5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北2.4度
5/14 一 06时46分  谷神星东方照
5/15 二 19时47.8分 新月(朔)
5/16 二 01时42分  昴星团合月,昴星团在月球以北9.0度
5/16 三 21时28.4分 月掩毕宿五
5/16 三 09时        金星过近日点
5/18 五 02时09.3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北4.8度
5/18 五 02时41分   智神星合月,智神星在月球以南21.1度
5/18 五 05时04.9分 月球过近地点: 363776.3公里
5/18 五 23时04分 月亮赤纬最北,+20.6度
5/19 六 02时41.4分 娥眉月
5/19 六 22时41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8.0度
5/20 日 15时28分 人马座流星雨极大期:ZHR~5
5/20 日 19时57分  蜂巢星团合月,蜂巢星团在月球以北1.7度
5/20 日 21时14.0分  月球过升交点
5/21 一 10时14.6分 小满
5/21 一 15时48分   谷神星合月,合神星在月球以北9.7度
5/22 二 09时18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1.5度
5/22 二 11时49.2分 上弦月
5/26 六 02时13.7分 盈凸月
5/26 六 05时39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7.4度
5/28 一 01时39.8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4.0度
5/29 二 21时27分   昴星团合水星,昂星团在水星以北4.7度
5/29 二 22时19.6分 满月(望)
5/29 二 23时16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9.0度
5/31 四 22时50分 灶神星合月,灶神星在月球以北1.9度

说明:

  在天象计算中,ΔT(Delta T,世界时与力学时之差)是决定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星历表、日月食、行星动态等,都是先通过力学时为基准计算的,再通过世界时与力学时之差转换为世界时。但是ΔT只能通过实测来获得。2018年ΔT取值为69s,即用力学时减去1分09秒,得到世界时后再加8小时就是中国标准时间。ΔT的数据取自国际地球自转参数服务年报。每年数据会经常更新,以保证精度。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恒星与行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亮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朔、娥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亮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合日、冲日是行星与太阳相差0,180度的时刻,对于地内行星则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合周期。

  月掩星:月亮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亮的视角直径。月亮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亮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行星轨道和黄道有两个交点,行星由南而北通过黄道所经过的交点,称为升交点,相反的一点,叫做降交点。所列时刻是行星日心黄纬等于0的时刻。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8:00)的地方,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文献: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部分资料取自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少数经由本人编算上网,综合列出。

  更多天象预报信息,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18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天象: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1523704176942654.jpg

天琴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

天琴座流星雨(Lyrids,006 LYR)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4/16~4/25之间,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极大期会落在北京时间4/23凌晨2时前后,但这个时间点会变化,按往年观测资料,极大期落在4/22傍晚18时到4/23凌晨5时期间都有可能。流星数量约在每小时14~23颗之间,平均ZHR~18。

天琴座流星雨速度中等(每秒49公里),平均亮度偏高,再加上天琴座属北天夏季星座之一,日出前的仰角高而颇容易观察。此外,这群流星雨极大发生时间可长达14.8~61.7小时,所以事实上,在4/21-4/23晚上22:30至隔日天亮都适合观察,但今年月球约于子夜0时(24时)西沉,所以在22:30辐射点升起后至月亮西沉前的约1.5小时还会有月光影响。

虽然数量不及英仙座、双子座等大型流星雨,但根据以往经验,天琴座流星雨出现比金星还亮的火流星比例相当高,而且当日的上弦月在午夜前即西落,在无月光影响下观测条件极佳。流星迷可前往无光害且视野开阔的郊区,就有机会看到不少明亮的火流星。而近年观测显示:天琴座流星雨的流星偶尔会突然有昏暗小流星大量增多的现象,不过这类昏暗小流星不易用肉眼观察到,利用电波观测流星者倒是可以注意看看。

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人类最早记录的流星雨之一!《春秋左传·庄公七年》中即有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现的天琴座流星雨。它的母体源在1867年被确认为C/Thatcher (1861 G1)彗星,成为最早被确认母体源的流星雨。

1523705061668097.jpg

天琴座流星雨母彗星轨道示意图。取自IMO网站。


1523798670917204.jpg 船尾座pi流星雨(π Puppids,137 PPU)活动日期一般介在4/15~4/28之间,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极大期可能落在北京时间4/23,流星数量不定,有可能完全没有,也可能达ZHR~40的状况。

但不幸的是,今年极大期时逢上弦,月亮约于午夜才西沉。而对北半球而言,船尾座位置相当偏南,在此时节,入夜后即已在南方低空,约在晚间23:00左右西南方沉下地平面,不仅仰角相当低,受大气层消光的影响很大,将使可见流星数量更为减少,并不利于观测,而且今年这群流星雨的辐射点在天空中的上半夜时间内都会受到月光影响。如果是处在南半球的观测者,少了仰角因素造成的大气减光影响,观测条件比北半球好很多。不过还是不太适合一般业余观赏。

这群流星速度极慢(每秒18公里),但流星亮度平均很亮,所以很容易和极大期相去不远的天琴座流星雨的流星分辨开来。

这群流星雨是在1972年才确认出来的,后来在1977年和1982年都曾发生过时间非常短,但数量多达ZHR~40的爆发,这两次都是它的母彗星26P/Grigg-Skjellerup位在轨道近日点前后的回归之时。在1982年之前,这群流星雨鲜少有主极大以外的其他零星小活动报告;但在1983年出现ZHR~13的观测报告,显示这群流星雨的来源物质正如理论预期的在逐渐向外扩散中。

26P彗星2008年3月的回归,当时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流星增多现象;不过当年因月相不佳,所以或许是因为比较暗的流星都被月光掩盖而不得见的结果。

26P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时间是在2013年7月,不过流星雨专家并没有因此而预测今年的船尾座Pi流星雨活动有任何增强的现象。

虽然如此,流星雨专家还是呼吁对流星观测有兴趣者持续关注这一群,无论最后记录到多少颗流星,都对分析这一群流星雨的活动,以及未来的预报有很大的帮助。IMO建议以目视和电波观测两种观测为主,不过因为这群流星速度很慢又很亮,天文摄影方式也很不错;至于望远镜观测和录影观测就不建议使用了。

阅读全文 »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月亮的赤纬变化在+28.5~-28.5度。只要在离黄道不远的二十八星宿中,月亮每18.6年交点周期内就有机会掩蔽它们。

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21时56分,月掩猎户座5.9等恒星司怪增三,月龄初五。掩始现象,恒星由月球暗面消失。

司怪增三是颗双星,伴星亮度6.1等,伴星出现掩星现象时间:掩始迟0.03秒。

1523695596943321.png

R895 = 57 Orionis = 司怪增三
猎户座57,又名BD+19 1126,HD 39698、SAO 94986、HR 2052,是猎户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5.92,位于银经188.98,银纬-2.88,其B1900.0坐标为赤经5h 49m 1.4s,赤纬+19° -2.88′ 49″。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因金星是公转轨道在地球以内的内行星,所以在地球上观察,金星都在太阳附近,只能在傍晚日落后或清晨日出前观察,所以每当金星合月时,月相通常是农历月初的眉月,或是农历月末的残月。又因金星非常明亮,所以每当金星合月发生时,往往吸人眼球。

2018/4/18凌晨3:28金星合月,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约5.4度的地方,不过此时的金星和月亮都在地平面下而不得见。可在4/17或4/18的傍晚太阳西沉后朝西边低空观看,其中4/17眉月在金星左下角约8-9度远,相当于手臂打直后的一个拳头宽度;4/18的眉月则位在金星的左上方约8-9度远之处。

1523692086620995.png

1523692322693931.png

2018/04/17(左)和4/18(右)傍晚18:30,金星和月球接近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当从地心向外看,水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水星合月」,通常是水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此外,因水星公转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从地球观察,水星始终在太阳附近,仅能在日出前或日落后短短时间得见,所以每当水星合月时,通常是发生在农历月月底的残月,或是农历月月初时的眉月阶段。

2018/4/14的17:24水星合月,地心所见的水星位在月球以北约3.9度的地方,不过此时水星和月球都在地平面以下而不得见。可在4/14或4/15凌晨天亮前朝东方低空观看,但4/14所见的月球与水星同等高度,且在朔前2天,亮面虽小但仍可见,比较容易找到,水星亮度只有+2等,在晨曦之中寻找不易;4/15已在朔前一天,亮面比例只有1.7%,水星和残月都不易在晨曦中找到,颇有挑战度喔!

1523288289307278.jpg

2018/4/14-4/15凌晨5:30,水星和残月相对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否则会造成眼睛永久性损伤!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4/11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4/11 11:20-11:21
星数:本次的ISS凌日发生时,ISS视直径偏大,ISS剪影比较清晰,故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65″
ISS距离:463 km
凌日带宽度:
4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0.5 sec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屏东(恒春、满州、九棚、港仔)。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

1523286062534811.jpg

1523286434231570.jpg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月亮的赤纬变化在+28.5~-28.5度。只要在离黄道不远的二十八星宿中,月亮每18.6年交点周期内就有机会掩蔽它们。

2018年4月8日(星期日)月掩人马座3.5等恒星建一,月龄廿三。

香港掩始时间:5时01分,恒星由月球亮面消失。月球仰角43度,地平方位155度
香港掩终时间:6时10分,恒星由月球暗面出现。月球仰角47度,地平方位178度

1522851977576811.png

R2759 = xi 2 Sagittarii = 建一
人马座ξ2,中文星官名建一 ,佛兰斯蒂德命名法为人马座37,是一颗G8或K0型巨星。它的视星等为+3.52,距离地球372光年。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22679038830688.jpg

天宫一号太空站于4月2日8时坠落大气层,坠落区约在南太平洋中部,绝大部分残骸在大气层中烧蚀销毁。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座太空站,重达8.5吨。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后,曾经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太空船进行对接。2016年,天宫一号无法联络并进入轨道衰减期。

其实,太空探测器坠回大气层不罕见。史上最大的失控太空船坠落事件,是NASA重达76吨的太空实验室(SkyLab)于1979年7月11日坠落,碎片落在西澳的珀斯郊外,部分碎片被拾获。而受控制最大事件,是重达120吨的俄国和平号太空站(Mir),2001年3月23日坠入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此外,哥伦比亚号太空梭(STS-107)2003年2月1日返回大气层时解体,当时重量106吨。

资料来源:CNN,BBC,WIKI

1522679326122314.jpg

1522679458915921.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22676735297458.jpg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们怀疑在火星上可能充满了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甚至核酸等与生命有关的分子。但直到2015年,才由好奇号提出第一个证据,显示火星上不仅有有机物,而且还可能遍布整个火星。当时天文学家认为这些有机物是搭着微小的行星际尘埃粒子来到火星(在地球很常见),但新的研究显示并非如此。科学家以荷兰超级电脑Peregrine 建立了一个包含数十万颗小行星与彗星的太阳系数值模型,经过数周的模拟实验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年大约有192吨的碳落至火星,其中大约有129吨(67%)来自行星际尘埃,50吨(26%)来自小行星,13吨(7%)来自彗星,与最近探测67P彗星的组成比例吻合(2014年罗塞塔号成功登陆67P彗星,为首次软降落于彗核的任务)。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有机物集中分布在距离撞击坑150公里的范围内,这将影响未来火星探测器采样与著陆的预定位置。这些新发现不仅关系着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影响了系外行星的研究:如果在同样有小行星与彗星的系统中,具有水的行星孕育生命的可能性也更高。

此外,科学家还打算了解一下有多少水曾经落在水星上。

资料来源: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