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如何量称一个星系?这是一个天文学上的挑战,特别是称之为家的星系。事实证明,有几种方法可以处理银河系的质量,最近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总结了这些方法,以提供最佳的答案。

艺术家描绘的银河系。Artist depiction of the Milky Way galaxy. Credit: Andrew Z. Colvin
图说:艺术家描绘的银河系(Credit: Andrew Z. Colvin)。

一种方法是观察星系中恒星的运动。大多数银河系的恒星以圆形轨道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如同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恒星也绕着星系中心旋转。由于引力是使恒星保持在轨道上的力量,可用恒星的速度和离星系中心的距离来确定其轨道内的质量。接着可以画出已知恒星的速度和离中心的距离,得到所谓的旋转曲线(rotation curve)。在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中对这条曲线的测量是第一个证明星系的质量远远超过可见恒星所能解释的证据,从而导致了暗物质的概念。

旋转曲线法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只能测量离星系中心一定距离的恒星。我们现在知道,银河系的大部分质量并不集中在中心,而是向外延伸成一个银晕(galactic halo)。我们可以从旋转曲线估计银晕的质量,但也可以观察球状星团的运动。球状星团是明亮密集的星团,由于其内的恒星受到引力的束缚,这些星团就像一个单一的物体一样在星系周围运动。它们位于银河系周围的球体中,因此测量它们的运动有助于测量银晕的质量。

为了测量银晕的外围区域,可以观察卫星星系的运动,比如麦哲伦星云。在距离银河系140万光年内,大约有60个小星系。由于它们位于银晕之外,其轨道运动是由银河系的质量决定。这种方法唯一的缺点是,只有几十个轨道星系,结果不是特别准确。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轨道运动来计算银河系的质量。然而有一些方法不依赖于轨道运动,例如观察矮星系的潮汐流(tidal plumes)。有一些球状星团和矮星系离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太近,被潮汐力撕裂了。这些星系的残余物形成了恒星流,如人马座流(Sagittarius stream)。借由计算这些恒星流的运动,可以估计星系的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离开银河系的恒星。偶尔一颗恒星会与另一颗恒星擦肩而过,从而获得足够的速度逃离我们的星系。由于逃逸速度取决于星系的质量,对逃逸恒星的统计测量给出了星系的质量。

最后,可以查看本地的星系群,包括仙女座星系及其卫星星系。本星系群在引力作用下与更遥远的星系团隔离,所以观察本星系群的平衡状态可以了解它的整体质量和银河系的质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性,研究小组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统计平均,得出银河系质量的最佳值为1兆太阳质量。(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印第安纳大学天文学家领导的研究挑战了长期以来关于“热木星”孤立的信念,并提出了一种系外行星演化的新机制。

虽然我们的木星离太阳很远,但是热木星是气态巨行星,它们紧密围绕太阳系外的恒星运行,公转周期不到10天。之前的研究表明:它们附近很少有任何行星,这让科学家们相信热木星的形成和演化是通过剧烈的过程形成,当行星靠近它们的母恒星时,其他行星会被驱逐出去。研究团队新发现表明,热木星并不总是孤立的,至少有一小部分热木星不是通过剧烈过程形成,这对热木星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的太阳系。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在2023年6月于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发表这项研究结果。

研究团队分析来自NASA克卜勒卫星的热木星和暖木星之完整四年数据。暖木星的公转周期较长,从10天到300天不等。研究团队利用“凌日时间”确定至少12%的热木星和70%的暖木星附近有一颗行星绕着它们的主恒星运行。热木星系统和暖木星系统的构成取决于系统中气态巨行星的存在,这会影响行星的交互作用和迁移的程度。(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热木星和暖木星附近行星的发生率
图说:热木星和暖木星附近行星的发生率。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对于火星上的毅力号探测器来说,他失去了一位朋友,在火星上整整427个太阳日(Sols)那么久,毅力号的轮子上始终带着一块岩石,科学家们也一直在追踪这颗「宠物岩石」的传奇故事,这一年多来,它一直「陪伴」着毅力号上天入地(其实只有些许的爬坡及沙滩上行走)。然而近期的毅力号操作团队从摄影镜头发现那块岩石已经不见了,它陪伴着毅力号行驶了大约10公里。

自第341个火星日发现的石头,已经于第768个火星日(地球日:2023年4月18日)消失。Credit: NASA
图说:自第341个火星日发现的石头,已经于第768个火星日(地球日:2023年4月18日)消失。

这块岩石第一次被发现是在2022年的2月初,或是说是火星上的第341个太阳日,不知何故,它卡进了毅力号的左前轮,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在车上待了很长时间。有人说毅力号把它最喜欢的石头放在轮子里是因为它没有口袋,NASA表示这块岩石没有对毅力号造成任何变化或破坏,但不晓得毅力号是否觉得这种咚咚声感到烦人。工程师表示,毅力号在穿越斜坡时,岩石可能会进入车轮,又或者是火星车在移动时,车子的重量将岩石辗碎时喷进轮子内的。

您可以在毅力号的网站上找到所有来自毅力号的原始图片,借此发现一些更新的照片,也许你也能找到独特的火星照片。(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安特克拉(Antequera)以其拉佩尼亚(La Peña)等地的天然岩层和巨石建筑闻名。研究团队在恋人之石(La Peña de los Enamorados)山腰进行的挖掘工作,该山也很有名,看起来像是一个沉睡巨人的侧脸。研究团队发现5400年前的古墓将夏至初升的太阳光汇集到内部深处的一个墓室里,这表明这座山可能对那里的史前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ntiquity》期刊。

这座古墓靠近马塔卡布拉斯岩石庇护所(Matacabras rock shelter),装饰象形文字,研究团队认为大约5800年前绘制的,墓室是在岩石壁画完成后的几百年才开始建造,用于墓葬1000多年。该地点的岩床倾斜,远离夏至日出的位置,因此建造者巧妙地布置石头,特意建造了一个通道,以便让夏至日出阳光可以直接进入内部的墓室一块表面有波纹痕迹的独特石头,这块石头取自海岸边。

安特克拉地区最著名的门加石墓(Dolmen of Menga)是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巨石建筑之一,建造于西元前3800年至3600年之间。但是门加石墓的通道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与夏至或冬至日出或日落对齐,相反,门加石墓指向东北约6.5公里处的恋人之石,如此的排列表明拉佩尼亚是当地史前人类的重要地点,并解开了门加古墓指向何处的谜团。(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古墓中有一条通道与夏至日出对齐,将光线投射到内室墙壁上的装饰性岩石上。A passage in the tomb is aligned to the rising sun on the day of the summer solstice. Similar alignments have been seen at megalithic tombs elsewhere in Europe. (Image credit: Courtesy of ATLAS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of Seville)
图说:古墓中有一条通道与夏至日出对齐,将光线投射到内室墙壁上的装饰性岩石上。

资料来源:Live Science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09年,天文学家第一次「看见」WASP-18b时,当时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最不寻常的行星,它拥有的质量是木星的十倍,而且被潮汐锁定永远对着它的母恒星,绕恒星一圈仅仅只要23小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类行星越来越多,于是这个分类被称为「热木星」。

它的表面超级热,白昼面的温度超过2750℃,在未来的百万年里,由于它的轨道过于接近恒星,它将不可避免地与它的母恒星相撞与其融合。由于这些特性,天文学家对这类行星做了大量的大气层观测,哈勃及史匹哲太空望远镜已经都看过一轮了,但仍然有所不足,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升空让科学家又燃起更强的动力。

艺术家的插图展示了WASP 18 b,这是一颗炽热的超级木星,绕其恒星运行不到一天。This artist's illustration shows WASP 18 b, a hot Super-Jupiter that orbits its star in less than one day. Image Credit: NASA, ESA, and G. Bacon (STScI).
图说:艺术家的插图展示了WASP 18 b,这是一颗炽热的超级木星,绕其恒星运行不到一天。Credit: NASA, ESA, and G. Bacon (STScI).

在一篇新的论文研究中,由蒙特娄大学博士生所领导的团队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六小时观测资料,做了WASP-18b的各种大气层分析,命题为「极热木星WASP-18b的宽频热辐射光谱」。在近红外成像仪和无缝隙光谱仪(NIRISS)的帮助下,研究人员绘制了该行星的白天温度梯度图,他们发现在行星的昼夜交界线上的温度要低得多,比最热的地方差了近1000度,这意味着风无法有效地将热量传播到行星的夜晚侧,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该行星的观测资料显示缺乏了东西风的存在,而这与地球上的大气阻力模型相似,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该行星有强烈的磁场,既然它的质量是木星的十倍,基于木星、土星拥有的强烈磁场,我们也可以合理的推测它可能也有强烈的磁场来主导风向,并迫使风朝北极或南极移动。

研究人员还测量出不同深度的大气温度并且发现了水蒸气的讯号,在表面的2700℃高温下,大部分水分子会被撕裂,但借由JWST的强大观测能力还是看见了,大气中还含有氧化钒、氧化钛及一些氢化物,这些物质都会使大气变得不透明。

恒星与行星的金属丰度及行星的成分可以协助解释行星的形成历史,科学家认为WASP-18b是不可能在目前的位置形成,它必定是透过某种方式迁移至此,虽然并非本篇研究的最后答桉,但借由分析它的行星光谱,我们不仅知道了它的大气分子种类及形成方式,也可以知道为何这类行星在太阳系不存在,该文发表于《自然》期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项新研究宣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个在宇宙大霹雳后仅3.2亿年就形成,当时宇宙还处于婴儿时期。

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Robertson等人,Nature Astronomy,2023年)。The four most distant galaxies ever observed (Robertson et al., Nature Astronomy, 2023).
图说: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Robertson等人,Nature Astronomy,2023年)。

自从去年投入使用以来,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带来了大量的科学发现,由于可以更深入观察宇宙的遥远区域。当来自最遥远星系的光到达地球时,它的波长已经被宇宙的膨胀拉伸,并转移到光谱的红外光区域。韦伯太空望远镜的NIRCam仪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探测红外光的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发现从未见过的星系,其中一些可能会重塑天文学家对早期宇宙的理解。

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两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已经明确探测到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四个星系。这些星系可以追溯到130亿年前宇宙大霹雳后的3亿到5亿年之间,当时宇宙的年龄仅为目前年龄的2%。意味着这些星系来自所谓的「再电离时期」(the epoch of reionization),据信这是第一批恒星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紧接在宇宙大霹雳后的宇宙黑暗时期。

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这两项新研究的共同作者Stephane Charlot指出,最遥远的星系(jade-gs-z13-0)在宇宙大霹雳后3.2亿年形成,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远距离。此外,还证实了jade-gs-z10-0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宇宙大霹雳后的4.5亿年,此星系之前也曾被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这四个星系的质量都非常低,大约只有1亿个太阳质量。相较之下,银河系的质量约是太阳的1.5兆倍。他补充说,这些星系金属含量非常低。这和宇宙学的标准模型是一致的,该模型认为离宇宙大霹雳越近,金属所能形成的时间就越短。(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3年4月14日欧洲太空总署(ESA)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Juice,之前称为JUICE)成功发射,目标前往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现在Juice任务已全面完成部署,处于最终型态,准备于2031年迎接木星的卫星。

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 (Juice). Credit: ESA
图说: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Juice)。图片来源:ESA

然而,Juice在太空中的前六周并不顺利,它的冰月探测雷达(RIME)天线被卡住而无法展开,幸好一个多月后工程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RIME装置是关键任务,它可以为木星3个冰冷卫星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和木卫四(Callisto)的冰壳绘制地图。Juice天线和吊杆的展开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承载了Juice的10种仪器,需要与太空船本身的电场及磁场保持一定距离。Juice还将进行一项名为Planetary Radio Interferometer & Doppler Experiment(PRIDE)的实验,其目标是使用特长基线和地面干涉法来精确测量Juice在太空中的速度和位置。

Juice的科学仪器。juice's science instruments. Credit: ESA
图说:Juice的科学仪器。图片来源:ESA

这些仪器将负责探索木星,同时对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进行35次飞越,据推测它们的冰壳下都含有液态水。此外,Juice还将对整个木星系统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这可能有助于更清晰地描绘出整个银河系中不断发现的系外气态巨行星,以及可能尚未被发现的系外卫星。

在这10种Juice仪器中,其中3种在任务中最为重要,其一为之前讨论过的RIME天线,它负责绘制冰冷世界的内部环境;其二是JANUS光学相机系统,它能够捕捉从紫光到近红外线范围中13种不同颜色的影像,并对木卫一Io进行拍摄;其三为Radio & Plasma Wave Investigation(RPWI),将制作有史以来第一张木星周围电场的3D图,它将提供关于能量如何在木星巨大的旋转磁层与冰卫星间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间相互作用的讯息。例如,这种能量转移驱动了木卫三和木星高层大气中的极光。研究人员表示此3D设计策略使得测量真实的物理数据如能量和动量成为可能,而无需借助理论或模拟来解释。作为Juice前往木星期间对所有仪器进行持续测试的一部分,该团队上週在距地球约800万公里处启动了JANUS,并大量拍摄了时间介于2~0.002秒天鹅座η星的影像。

JANUS的第一张影像,天鹅座η星。Credit: ESA/Juice/JANUS consortium
图说:JANUS的第一张影像,天鹅座η星。图片来源:ESA/Juice/JANUS consortium

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Juice将借助多次重力助推,首先是2024年8月飞越地月系统、2025年8月飞越金星、2026年9月第1次飞越地球、2029年1月第2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越地球,然后于2031年7月抵达木星。Juice的主要任务计划只持续4年,但加上对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35次飞越,应该能完成大量科学工作,并在此期间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木星及其众多卫星。在执行任务期间,Juice将会告诉我们关于木星及其冰冷卫星的新发现,而这些发现将如何影响我们对冰冷世界及其潜在适居性的理解?时间将会证明一切。(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Juice的木星之旅。journey to jupiter. Credit: ESA
图说:Juice的木星之旅。图片来源:ESA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王星绕日公转一圈需要84年,上一次天王星的北极指向地球的时代,电波望远镜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则完全不同,在这几年里,科学家一直在使用像特大天线阵(Very large array,缩写为VLA)这样子的电波望远镜看着它,这是因为天王星将逐渐地显露出它的北极点。

微波观测下的天王星,每张天王星照片中,中间偏右的一个浅色点就是气旋及极点所在位置,波段分别为K、Ka和Q,为了突出气旋的特征,每个图层均用了假色表示。(取自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NASA scientists used microwave observations to spot the first polar cyclone on Uranus, seen here as a light-colored dot to the right of center in each image of the planet. The images use wavelength bands K, Ka, and Q, from left. To highlight cyclone features, a different color map was used for each. Credit: NASA/JPL-Caltech/VLA.
图说:微波观测下的天王星,每张天王星照片中,中间偏右的一个浅色点就是气旋及极点所在位置,波段分别为K、Ka和Q,为了突出气旋的特征,每个图层均用了假色表示。(取自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

2021年和2022年的VLA微波观测显示,天王星的极点中心有一个明亮、紧凑的斑点,其中的温度变化、纬向风速等数据资料与极地气旋的形式一致,科学家在过往已经知道天王星的南极区也有一个气旋,1986年的航海家二号在飞掠天王星时就探测到了极高的风速。然而,行星的倾角及航海家的飞行轨道限制了它的视角,因此看不见天王星的北极。

在VLA的热源观测数据显示,北极的循环大气似乎更温暖且干燥,这是强气旋的特征,这些观测结果将告诉科学家更多关于天王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蓝色星球。现在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有着巨量大气的行星在两极均有涡漩的存在,目前天王星的北极是春天,随着它进入夏季(再15年),天文学家期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大气变化,相关的论文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日本东京大学Yasuto Watanabe领导的研究小组改进数值模型重现了160万至120万年前的冰河周期(glacial periods)。研究结果指出,冰河周期的循环主要是由天文作用力所驱动,其作用方式与现代完全不同。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冰盖(ice sheets)和地球气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由于太阳、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使得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及其自转轴方向会随时间缓慢变化。由于阳光分布的变化和季节之间的对比,这些天文作用力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冰盖对这些外力很敏感,导致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的循环。

天文作用力对地球的运动、气候和冰盖影响的示意图。Artist’s impression of how astronomical forces affect the Earth's motion, climate, and ice sheets. (Credit: NAOJ)
图说:天文作用力对地球的运动、气候和冰盖影响的示意图。(Credit: NAOJ)

现今冰期和间冰期的周期约为10万年。然而,更新世早期(约80万年前)的冰期周期转换得更快,约为4万年。人们一直认为,天文上的外力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但其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近年来,由于地质资料的改进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更详细研究天文力的作用。

透过对这些模拟的分析结果,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三个关于天文作用力导致当时气候变化的机制。(1)冰川循环是由自转轴方向变化幅度和地球轨道变化幅度的微小差异决定的。(2)冰川退缩(deglaciation)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夏至在其轨道上的近日点位置,而不仅受地轴倾角周期性变化的影响。(3)自转轴方向变化的时间和夏至在其轨道上的位置决定了间冰期的持续时间。

研究小组成员中的日本国立天文台的Takashi Ito指出,随着更古老年代的地质证据出现,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早期的气候状况与现今不同。我们必须对遥远过去的天文作用力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项研究中进行的数值模拟不仅很好地再现了更新世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而且还成功解释了当时天文作用力如何驱动循环的複杂影响。本研究发表在地球与环境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日本国立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