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当一颗垂死的恒星吞没并摧毁一颗行星时,就会发出闪光。恒星演化理论模型指出,当恒星进入死亡阶段时,体积会膨胀到原来的几百倍,并吞噬它所经过的一切,然后喷出它的外层物质,之后坍缩成炽热的恒星残骸。

一颗行星围绕母恒星运行(左图),随着时间推移,恒星不断膨胀,影响行星的轨道,直到相互作用产生可探测的光度变化。A planet orbits its star (left), which expands over time, affecting the planet's orbit, eventually growing until the interaction produces detectable changes in light (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NOIRLab/NSF/AURA/P. Marenfeld)
图说:一颗行星围绕母恒星运行(左图),随着时间推移,恒星不断膨胀,影响行星的轨道,直到相互作用产生可探测的光度变化。(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NOIRLab/ NSF/AURA/P. Marenfeld)

这与描述太阳生命结束时的演化模型是一致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Kishalay De说:「我们正在目睹地球的未来,如果其他文明在太阳吞噬地球的时候,从一万光年外观察地球,便会看到由于太阳喷射出一些物质导致突然变亮的闪焰,然后在它周围形成尘埃,接着它又恢复原状。」在太阳系,这个过程预计将在数十亿年后发生,太阳预计会膨胀到火星的轨道,并在途中吞没水星、金星和地球。

之前的观测捕捉到这些行星被吞噬之前和之后的阶段,但这是首次看到正在吞噬的行为。这颗名为ZTF SLRN-2020的类太阳恒星距离约一万两千光年,被认为吞没了一颗质量约为木星10倍的气态巨行星。这颗恒星的亮度迅速增加了100倍,然后迅速消失,发出明亮且持续很长时间的红外光。

首先,De由史维基瞬态设施(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ZTF)发现这颗恒星在10天内亮度增加100多倍,接着又再次变暗。当这颗恒星吞噬了这颗行星时,它不断膨胀的外壳继续冷却,并在恒星周围形成了尘埃云,这给出了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观测到的长期红外光特征。

研究人员将这类事件命名为低光度红新星(subluminous red novae),并相信ZTF SLRN-2020可帮助了解行星吞没对后期恒星的亮度、化学成分和旋转速度的影响。他们估计低光度红新星每年会出现0.1到几次,既然知道它们的模样,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该研究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海王星外天体创神星(50000 Quaoar)于2023年2月在其周围发现了一个环,因其位置超出洛希极限外,因此引发了环系统和卫星如何形成的理论的质疑。而在4月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了第二个环,新环宽约10公里。

艺术家对创神星及其两个环的想像图。图片来源:Alexandre Crispim, C. L. Pereira et al. 2023 Second ring found around dwarf planet Quaoar
图说:艺术家对创神星及其两个环的想像图。图片来源:Alexandre Crispim, C. L. Pereira et al. 2023

创神星于2002年6月6日发现,直径约1,100公里,大约是冥王星的一半,位于柯伊伯带,轨道距离太阳45.1~45.6个天文单位,周期为284.5年。研究人员发现它的表面有水冰,并有低温火山作用的迹象。它有一颗名为Weywot的卫星——创卫一,于2007年发现,直径约为80公里。

创神星发现的第一个环轨道半径约为4057公里,此次发现的第二个环轨道半径约为2520公里,皆位于其洛希极限外,这与描述卫星和环如何形成的理论相矛盾。以往我们认为位于洛希极限内的物质会被潮汐力拉开而形成环,而位于洛希极限外的物质会凝聚成为卫星。但创神星2个环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导致科学家重新思考环的形成理论。

研究人员对创神星形状(中心)结果的表示以及两个环 Q1R(外环)和新发现Q2R(内环)的检测,并假设Q2R的轨道与Q1R同心且共平面,绿色椭圆代表预期的洛希极限。图片来源:C. L. Pereira, B. Sicardy, B. E.Morgado, et al. 2023
图说:研究人员对创神星形状(中心)结果的表示以及两个环 Q1R(外环)和新发现Q2R(内环)的检测,并假设Q2R的轨道与Q1R同心且共平面,绿色椭圆代表预期的洛希极限。图片来源:C. L. Pereira, B. Sicardy, B. E.Morgado, et al. 2023

由于环太小太暗无法在望远镜中看见,两者皆是借由掩星现象间接发现,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8月9日发生掩星,天文学家做好准备,再次将设备对准创神星,希望对其能有更多地了解,而结果不仅揭示了更多的细节,包括环中一个只有几公里宽的致密、狭窄的核心,观察结果还发现了第二个环的存在。接下来计划在未来的掩星中能获得更多的资讯,让我们更加了解此类环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宝瓶座η(Eta)流星雨活跃期间从4月15日持续至5月27日,是每年例行出现的中型流星雨,根据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在5月6日深夜达到极大期,ZHR上看50。

▲互动式流星雨页面,可透过滑鼠、滚轮的点击或拖拽改变视角,流星雨资料来源:Peter Jenniskens,视觉效果开发:Ian Webster,取自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虽然宝瓶座η流星雨辐射点会在凌晨2时左右升起,但当天由于月相接近满月,这个天然的「大灯泡」几乎整个晚上都在空中,因此本次的观赏条件较差。该流星雨的特征是常产生具有明显尾迹的流星,甚至能产生停留在夜空较久的馀痕或响声,仍旧值得一看。

宝瓶座η流星雨是来自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之残余尘埃,辐射点位于宝瓶座右手持水瓶处,其特色是是流星速度快而明亮,可达每秒66公里。平均亮度为2等,和北极星的亮度差不多。(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3年5月5日至6日发生半影月食,本次半影月食为第141沙罗序列中第24次,台湾地区全程可见。此次半影食始于5月5日23时14分、食甚为5月6日1时22分、半影食终在3时31分。最大半影食分为0.964,全程历时4小时18分钟,月球通过地球半影南方。亚洲、澳洲全程可见,非洲及欧洲可见月出带食,日本北部、新西兰北部可见月没带食。发生月食时,月球位于天秤座。

2023年5月5日至6日半影月食示意图,月球经放大处理。
2023年5月5日至6日半影月食示意图,月球经放大处理。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半影月食是指月球仅从地球的半影区通过,但由于半影区还是有部分阳光照射,因此月球看起来与满月无异,仅月面亮度降低使月球变得稍暗一些,也不会出现如月食「红月亮」的现象。

相较于日食,观看月食简单得多,半影月食没有光害影响的问题,只要月亮没有被云挡住或大楼建物遮蔽之处,都可以透过肉眼观赏此次的天象,但由于肉眼不易分辨其差异,建议使用摄影方法连续记录,方能观察其变化情形。(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时间与位置

2023年5月5日半影月食NASA示意图。
2023年5月5日半影月食NASA示意图。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中研院与国际团队合作使用新的毫米波段观测,成功拍摄到M87黑洞吸积流和强大喷流,首度证实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吸积流与喷流起源间的联系。

M87喷流和黑洞阴影在毫米波段的VLBI影像,由加入了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的GMVA取得。图片来源:Lu, Asada, et al. (2023)
图说:M87喷流和黑洞阴影在毫米波段的VLBI影像,由加入了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的GMVA取得。图片来源:Lu, Asada, et al. (2023)

为了观测黑洞,需要建构一个跟地球一样大的电波望远镜阵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天文学家运用特长基线干涉法技术,连结分布全球各地的望远镜,让这些千里外的望远镜形成一个和地球一样大的虚拟望远镜,其解析力更是远超过任何单一望远镜。

目前有2个国际合作计划串联起全球电波望远镜,分别是「事件视界望远镜 」(Event Horizon Telescope,简称EHT)及「全球毫米波特长基线阵列」(Global mm-VLBI Array,简称GMVA)。两者以不同的波长频段观测,EHT用1.3毫米波长观测取得黑洞的阴影影像;而GMVA则使用3.5毫米波长观测,重点在于捕捉黑洞附近的吸积和喷流性质。其中EHT已于2019年及2022年公布人类史上第1张M87黑洞影像及第2张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星影像。

此次取得的黑洞吸积流及喷流成像,是由2018年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与格陵兰望远镜(GLT)加入GMVA全球连线观测的成果。这二座望远镜的加入,提高了整体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首度能在3.5毫米波长下对M87星系中心的环状结构成像,强化了GMVA计划的成像能力。GMVA测得环的直径为64微角秒,相当于太空人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时看到的自拍环形补光灯的大小(约13公分),比EHT用1.3毫米波长观测到的直径大50%,与该区域的相对论性电浆辐射相符。

不同波长观测的M87黑洞阴影影像,左:GMVA(3.5毫米),右:EHT(1.3毫米)。图片来源:Lu, Asada, et al. (2023); the EHT Collaboration; composition by F. Tazaki
图说:不同波长观测的M87黑洞阴影影像,左:GMVA(3.5毫米),右:EHT(1.3毫米)。图片来源:Lu, Asada, et al. (2023); the EHT Collaboration; composition by F. Tazaki

研究人员表示这次用3.5毫米波长观测M87黑洞,发现环变大变厚,这说明新的影像中看到落入黑洞的物质产生额外的辐射。M87黑洞周围发出的光是由高能电子和磁场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同步辐射。在3.5毫米波长的观测下,将揭示这些电子的位置和能量的更多细节。这个黑洞不是很饿!它以低速率消耗物质,仅将一小部分物质转化为辐射。从数值模拟的理论模型中,确定了影像中的环状结构与吸积流有关。观测资料发现靠近黑洞内部区域发出的辐射比预期的要宽,这可能意味着不仅有气体落入其中,也有风吹出来,导致黑洞周围出现紊流和混沌。

对M87黑洞的探索并未结束,未来随着强大望远镜的加入,毫米波的观测将探索M87黑洞随时间的演化,并提供黑洞在电波波段的多种影像,探索物质如何吸积到黑洞以及如何从黑洞附近喷发出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023年4月《自然》(Nature)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参与2018年GMVA+GLT+ALMA联合观测的电波望远镜分布图。图片来源:Kazunori Akiyama (MIT/HO)
图说:参与2018年GMVA+GLT+ALMA联合观测的电波望远镜分布图。图片来源:Kazunori Akiyama (MIT/HO)

格陵兰望远镜(GLT)与极光。图片来源:松下聪树/中研院天文所。
图说:格陵兰望远镜(GLT)与极光。图片来源:松下聪树/中研院天文所。

资料来源:中研院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地震波穿过火星的地核,并证实了对火星地核组成模型的预测。

火星内部和地震波穿过火星地核时的路径示意图。图片由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提供。图片来源: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An artist’s depiction of the Martian interior and the paths taken by the seismic waves as they traveled through the planet’s core. Image courtesy of NASA/JPL and Nicholas Schmerr. Credit: NASA/JPL and Nicholas Schmerr.
图说:火星内部和地震波穿过火星地核时的路径示意图。图片由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提供。图片来源:NASA/JPL和Nicholas Schmerr。

包括马里兰大学地震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美国NASA洞察号火星探测器(InSight lander)获得的地震数据,得出火星地核的性质,发现了一个完全液态的铁合金核心,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和氧。这些发现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揭示了火星如何形成以及地球和火星之间地质差异的新见解,这些差异也可提供维持行星可居住性的线索。

该论文的第二作者、马里兰大学地质学副教授Vedran Lekic提到,有了洞察号,我们终于发现火星的中心是什麽,是什么让火星与地球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

为了解其中差异,研究小组追踪了火星上的两次地震事件,一次是由地震引起,另一次是由大型撞击引起,并探测到了穿过火星地核的地震波。借由比较地震波在火星内部传播的走时差异,并与其他地震和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相结合,结果显示,火星很可能有一个完全液态的地核,不像地球是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的组成。

此外,还推论了火星地核化学成分的细节,比如火星最内层存在大量的轻元素(原子序数低的元素),即硫和氧,并占地核质量的20%。这一高百分比与地球地核中相对较小的轻元素占比大相迳庭,意即火星地核的密度远低于地球地核,更易于压缩,此差异表明两颗行星的形成条件不同。

虽然火星目前没有磁场,由于火星地壳中残留的磁性痕迹,科学家认为火星曾经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磁场。意味着火星是逐渐演变到目前的状况,从一个潜在的适居环境转变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恶劣环境。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内部条件在这种演变中起关键作用,或是巨大撞击也可能造成影响。

Lekic提到,即使洞察号任务在经过四年的地震监测后于2022年12月结束,我们仍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洞察号将继续影响我们对火星和其他行星形成和演变的理解。(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5月值得留意的天文现象是半影月食,让月球更添一番风味。例行发生于5月份的宝瓶座η流星雨,今年因极大期期间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佳。

  在5月初入夜时的星空,巨蟹座位于头顶附近,往东方看下去,首先会看到狮子座。东北东方地平上方则可见到牧夫座的全貌。当天色完全暗下来以后(约20时),我们往东南方看过去,可以看到有4颗亮度相当的3等星排列成巧妙的小四边形,这是乌鸦座,在光污染少的地方相当容意辨认。晚间20~22时间,乌鸦座位于南方天空,我们可以看到乌鸦下向开口所指的方向大致上就是天南极的位置。若民众位于南沙群岛,且南方地平视野很好的地方时,在5月份的晚间21时过后,可以尝试在南方地平上寻找南十字座。南十字座包含有2颗一等星及二与三等星各1颗,因此在南天星座中是较为壮观易认。

太阳系天体动态
太阳:由白羊座运行至金牛座。太阳活动第25周期将在2024年11月至2026年3月间来到极大期。
水星:在白羊座逆行,2日下合日后由昏星变为晨星,14日留后转为顺行,29日西大距。上半月接近太阳不易看见,下半月约于凌晨3-4时由东偏北方附近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方附近低空,视星等5.3→0.3等,视直径11.8”→7.9”。
金星:昏星。由金牛座移至双子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附近天空,约于夜晚21-22时没入西偏北方地平,视星等-4.2→-4.4等,视直径17.0”→22.3”。
火星:由双子座移至巨蟹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附近天空,上、下半月分别于夜晚23-24、22-23时没入西偏北方地平,视星等1.3→1.6等,视直径5.3”→4.7”。
木星:由双鱼座移至白羊座,顺行。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凌晨4-5、3-4时由东方附近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方附近低空,视星等-2.0→-2.1等,视直径33.2”→34.3”。
土星:在宝瓶座顺行。2日西方照。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凌晨2-3、1-2时由东偏南方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0→0.9等,视直径16.3”→17.1”。
天王星:在白羊座顺行,10日合,在太阳背后不可见。视星等5.9→5.8等,视直径3.4”。
海王星:在双鱼座顺行,日出前位于东方。视星等7.9等,视直径2.2”。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与较大小行星
冥王星:在摩羯座顺行,3日留,之后逆行。日出前位于南方。视星等14.4等,视直径0.1”。
谷神星:由后发座经狮子座移至室女座,逆行,13日留,之后顺行。日没后位于天顶附近。视星等7.6→8.1等,视直径0.7”→0.6”。
智神星:由小犬座移至巨蟹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方。视星等8.7→8.9等,视直径0.3”。
婚神星:由金牛座移至猎户座,顺行。接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9.7→9.6等,视直径0.1”。
灶神星:由鲸鱼座移至白羊座,顺行。接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8.2→8.3等,视直径0.2”。

2023年可见行星一览表

2023年5月行星视直径对比

日月及大行星的位置(2023.05.15)

彗星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室女座运行。2024年9月末接近太阳0.4天文单位,有望增亮到0等。最盛期,北半球可在彗星通过近日点后观测,条件良好。在南半球,近日点通过前后可以在低空观测到。(紫金山,威妥玛拼音Tsuchinshan,英文Purple Mountain)
237P/LINEAR林尼尔62号彗星:由人马座移至天鹰座。15日0时通过近日点。急剧增光,从春天到夏天,有望达到11等,观测条件非常好。
C/2022 W3 (Leonard)伦纳德彗星:在仙后座运行。夏天亮到13等。北半球长期观测条件良好。南半球直到8月才能观测到。
C/2020 F2 (ATLAS)阿特拉斯彗星:在后发座运行。到夏天为止保持17等,观测条件良好。
C/2021 S4 (Tsuchinshan)紫金山彗星:在英仙座运行。从2023年到2024年,长期保持17等。北半球观测条件良好。在南半球稍低。(Tsuchinshan是威妥玛拼音)
C/2022 E2 (ATLAS)阿特拉斯彗星:在长蛇座运行。从2024年到2025年,被期待亮到12~13等。

2023/5/2 116P/Wild掩TYC 6896-00398-1
  彗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也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彗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5月2日(星期二)凌晨03时05分,视星等17.5等恩克型彗星116P/Wild威尔德4号彗星遮掩人马座11.3等恒星TYC 6896-00398-1(J2000.0坐标:赤经α20h03m00.777s,赤纬δ-24°35’42.48”),最长见掩时长1.2秒,减光(亮度下降)6.2等,距离月球124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掩星详情:
https://cloud.occultwatcher.net/event/850-116P-283782-646459-T00398-1
http://ocultacions.astrosabadell.org/COMETOC/20230501_0398-1_summary.html

2023/5/2 116P/Wild威尔德4号彗星掩TYC 6896-00398-1

2023/5/4 角宿一合月 ★
  5月4日09:33角宿一合月(视赤经13h26m26s),地心所见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31度的地方。夜幕降临,明亮的盈凸月从在东南方升起,右上有颗蓝白的、如同宝石一般的恒星,这就是室女座最亮星角宿一。距离拉开到了5度多,相当于手臂打直后,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三指合并顶端的宽度。下一次角宿一合月在5月31日。

2023年5月4日傍晚,东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5月4日傍晚,东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5 半影月食 ★★★
  5月6日01:34的满月发生半影月食。见食地区:这次月食,在欧洲(除极西部和极北部)、非洲、大西洋东南部、亚洲(除极北部和极东部)、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西部、南极洲可以看到。
  太阳、地球和月球按照这个顺序排列成一条直线,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后就能看到月食。地球的影子有太阳光无法到达的本影和太阳光一部分到达的半影两种。这次是半影月食,月球进入地球半影。从下图可以看出月球深入半影深处,但不接触本影而过。
  这次半影月食的食分为0.989,月亮接近本影。食甚5月6日1时23分左右,你会发现靠近本影的一侧稍微变暗。肉眼很难看到的话,请利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它比其他部分稍微暗一点。
  这次月食沙罗编号为141,迄始于公元1608年8月26日,结束于2906年10月23日,在这期间共循环73次,其中:月偏食14次,月全食26次,半影月食33次。可参看以下详情:

沙罗周期141序列完整月食表.xlsx

2023年5月5日半影月食见食区域图

2023年5月5日半影月食过程和概况图

2023/5/6 立夏 ★
  2023年5月6日02时19分立夏,太阳视黄经45°,太阳视赤纬+16°20′。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四立”与“二分二至”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谚语:立夏晴,蓑衣满田塍,立夏落,蓑衣挂檐下。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廷下诏,规定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颁行翌年《时宪历》,后来又将历书颁行时间改为每年的四月份。《时宪历》废除把一个太阳年等分成24份的平气(又叫做恒气)方法,正式采用西洋历法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视黄经度)每十五度为标准的定气法,并将春分点定为0度,沿用至今。使用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有准确的天文意义,解决了节气与实际太阳视位置不符合的缺点。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五次亦是最后一次大改革。目前,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

物候(ΔT取70.0秒)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日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3/05/06 02:18:44 立夏 初候 19候  甲子     45°    16°20′99″ 一候 蝼蝈鸣
2023/05/11 06:20:45 立夏 次候 20候  己巳     50°    17°44′22″ 二候 蚯蚓出
2023/05/16 10:37:51 立夏 末候 21候  甲戌     55°    19°00′23″ 三候 王瓜生

2023/5/6 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50,58颗/时)★
  宝瓶座η流星雨(eta Aquariids,00031 ETA)出现在每年的4月19日至5月28日之间的著名流星雨,因为辐射点出现在宝瓶座的一颗亮星η星附近而得名。宝瓶座η流星雨和十月猎户座流星雨(Orionids,00008 ORI)都是来自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遗留在轨道上的彗星残渣形成的流星雨。今年应该没有特别亮丽的表现。在此时节,宝瓶座只在黎明前升起,所以流星只能在黎明前的短时间内观测。今年极大期落在5月6日深夜23时,但受月光影响,夜空被明亮的满月(5月5日半影月食)照亮了一夜,可见流星的数量比往年猛地减少了。今年目视条件最差,凌晨可以看见的流星数每小时最多可能只有几颗。(注:η为希腊字母,读为Eta,伊塔)
  预计2024年会比往年活跃,规模有可能超过2023年。明年5月6日凌晨备受关注,没有月光,2024年的条件可以更好地进行观测。之后,在2044年~2046年左右再次进行观测。

主要流星雨

IAU流星雨命名规则(2007年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7年定下流星雨命名规则,确立一套一致的标准,属下的第22委员会2009年开始审定确定了的流星雨名称。单独来源的流星雨(single shower)和复合来源的流星群(shower group)是按照以下方式命名:
流星雨命名规则
  ids(是identified single shower的字尾)用于单独来源的流星雨。例如: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00007 PER)、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s,00004 GEM)、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00010 QUA),不是“象限仪(座)流星雨”,没有例外。
流星群命名规则
  id(是identified shower group的字尾)然后再加Complex用于复合来源的流星群。例如:双鱼座复合流星群( Piscid Complex,00030 PSC),由215/NPI和216/SPI两个流星雨来源组成。牧夫-北冕座复合流星群(Bootid-Coronae Borealid Complex,00332 BCB),由321/TCB、322/LBO、323/XCB三个流星雨来源组成。
  流星雨(single shower)流星群(shower group)的组合不同,所以名称不可以互换、不可混淆,对应的星座命名方式也不相同。
IAU新命名规则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流星雨新命名规则在2022年6月15日IAU F1委员会的业务会议上提出,由F1委员会成员投票通过,投票在2022年7月15日至7月20日以电子方式进行。新的命名规则将不会追溯适用。2022年8月前分配的所有流星雨名称仍将继续使用

2023/5/7 心宿二合月 ★
  5月7日21:10心宿二合月(视赤经16h30m51s),地心所见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50度的地方,相当于手臂打直后,大拇指顶端的宽度。由于合月时贴近地平,可于5月8日0点左右朝东南方观看,可以看见天蝎座全貌。心宿二(天蝎座α星)是一等星,古代称之为“大火”,它是一颗红超巨星,呈红色。西方认为心宿二为蝎子之心。下一次心宿二合月在6月4日。

2023年5月8日0点的东南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8日0点的东南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9 天琴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3)
  天琴座η流星雨(eta Lyrids,00145 ELY)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雨之一,发生时间一般在5月3日至14日之间,今年极大期预测落在5月9日13时。不过这个流星雨很微弱,平均ZHR仅有3,速度中等(每秒43公里),目视流星昏暗,比偶发流星还不如。因此不推荐一般业余欣赏。(注:η为希腊字母,读为Eta,伊塔)

2023/5/9 白昼白羊座ε流星雨极大期(Low,Activity Level = 0.1,仅限无线电监测)
  白昼白羊座ε流星雨(Daytime epsilon Arietids,00154 DEA)出现日期介于4月24日至5月27日之间,是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后迎来高峰时期的流星雨,但活动规模小,几乎没有记录和信息。从2006年~2019年的电波观测结果分析,可以推测出在太阳黄经48.5°附近,但Activity Level(活动水平)的值也很小,仅0.1,也可以取得通常值的范围。当然,由于流星电波观测无法判断群流星,所以不知道是否是由该流星雨引起的。

2023/5/9~10 金星接近疏散星团M35 ★★
  2023年5月9日至10日,金星将接近疏散星团M35。M35(鞋扣星团,也称NGC 2168)是一个位于双子座的疏散星团,也是北半球可见较亮疏散星团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700光年。如果使用双筒望远镜的话,在市区也可以确认是“星云状”的天体,如果使用天文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一旁还有个小疏散星团。金星接近M35,5月9日为1.8度,翌日10日为2.1度的间隔。M35的直径只有不到0.5度,所以并不是金星进入星团。下一次两天体接近是在2024年6月18日,但是那个时候在太阳附近,不能观测。

2023年5月9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9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9 C/2022 Y2 (Lemmon)掩UCAC4 612-019911
  彗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也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彗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5月9日(星期二)20时06分,经典哈雷型彗星C/2022 Y2 (Lemmon)莱蒙彗星遮掩御夫座12.6等恒星UCAC4 612-019911(J2000.0坐标:赤经α05h20m56.462s,赤纬δ+32°23’37.025”),最长见掩时长15.8秒,减光(亮度下降)8.0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掩星详情:
https://cloud.occultwatcher.net/event/858-C2022Y2-75970-650037-U019911
http://ocultacions.astrosabadell.org/COMETOC/20230509_019911_summary.html

2023/5/9 C/2022 Y2 (Lemmon)莱蒙彗星掩UCAC4 612-019911

2023/5/9 C/2022 Y2 (Lemmon)莱蒙彗星掩UCAC4 612-019911

2023/5/11 月掩狗国四
  5月11日凌晨3时前后,月掩狗国四(人马座59,4.5等),恒星由月球亮缘掩入、暗缘复出,月龄20.2(亏凸月)。人马座59(59 Sagittarii),拜耳命名法为人马座b,中文名狗国四,是一颗位于人马座的K型亮巨星,视星等为4.5等。它位于飞弹螺星群(中国古代星官称为狗国)的东南边,距离地球约1200光年,是飞弹螺星群最远的一颗恒星。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02:50:14    89.11°    44.66°
掩甚 03:48:41   111.70°    61.03°
掩终 04:47:04   152.51°    58.58°

2023/5/11 月掩狗国四见掩范围
R2912 = 59 Sagittarii = 狗国四

2023年5月11日凌晨3点,东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1日凌晨3点,东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1日月掩狗国四世界见掩

2023年5月11日月掩狗国四中国见掩

2023/5/11 火星合北河三 ★
  5月11日03:49火星合北河三(视赤经4h76m43s),地心所见火星在北河三以南5.10度的地方。这天火星视直径5.1角秒,视星等+1.4等。双子座的头部各有一颗亮星,弟弟波拉克斯(Pollux)的头部是亮度约+1.15等的北河三,哥哥卡斯特尔(Caster)的头部则是+1.90等的北河二。日落后朝西方观看,会发现这三颗星几乎排列成一条线。特别的是,月底还有一次是金星合北河三,三颗星也会以同样的位置排列成一条线喔!

2023年5月11日20时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1日20时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13 土星合月 ★
  5月12日22:28下弦,地心所见月球在太阳以西90度的位置;13日21:07土星合月(视赤经22h34m06s),地心所见土星在月球以北3.29度的地方,不过此时,尚未升起。可在5月14日(母亲节、玫瑰情人节)凌晨3点至天亮前,朝东南方向,比较低的位置可以看到月龄22.4的粗壮残月。在月球上方约5度远的位置是土星。土星的亮度为0.9等,呈黄土色。土星在2月17日合日后已经过了3个月了,远离太阳变得很容易看了。下一次土星合月在6月10日。

2023年5月14日凌晨3点,东南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4日凌晨3点,东南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15 海王星合月 ★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09:25海王星合月(视赤经23h51m16s),地心所见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21度的地方,合月时地处东经103.95度地理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不过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无法观看。只能在天亮前朝东南方附近寻找。海王星视直径2.2角秒,视星等只有+7.9等,肉眼不可见,需用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才有机会见到。下一次海王星合月在6月11日。

2023年5月15日凌晨4点,东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5日凌晨4点,东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5日09:25海王星合月,地处东经103.95度地理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两天体同时到达中天。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15日09:25海王星合月(视赤经合)时,地处东经103.95度地理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两天体同时到达中天。(忽略地球大气层的影响)Stellarium 23.1

2023/5/16 白昼五月白羊座复合流星群极大期(Low,仅无线电监测)
  白昼五月白羊座复合流星群(Daytime May Arietid Complex,00294 DMA),被认为是从5月中旬到下旬活动的白昼流星雨,但几乎没有记录。另外,虽然也统计了2006年以后的流星电波观测结果,没有捕捉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活动。

2023/5/17 狮子座R星最亮 ★★
  脉动变星狮子座R星(R Leo)预计于2023年5月17日左右迎来极大,最大亮度被认为是5等左右。位于狮子座的前脚,其J2000.0坐标为赤经9h47m33.48s,赤纬+11°25′43.82″,距离太阳系大约370光年。狮子座R星号称是天空中最亮、最容易观测到的变星,平均可见星等范围从4.4到11.3等。当它处于最亮的时候,不用双筒望远镜也能看到,当它处于星等最暗的时候,需要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这颗恒星。到了6月底的时候西沉了,在那之前都可以观赏。
  狮子座R星于1782年被发现。狮子座R星是第五颗变星也是第四颗被发现的长周期变星。当时已知的另外三颗这种类型的恒星是蒭藁增二(1596年发现)、天鹅座χ星(1686年发现)和长蛇座R星(1704年发现)。米拉变星属于脉动变星,已经是恒星演化晚期的红巨星,即将喷出外层气体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变成白矮星。

狮子座R星。Stellarium 23.1
狮子座R星。Stellarium 23.1

2023/5/17 白昼月掩木星 ☆
  5月17日21:18木星合月(视赤经1h53m54s),地心所见木星在月球以南0.80度的地方,如此近的距离,在北美洲、北欧发生白昼月掩木星。

2023/5/17 白昼月掩木星见掩范围
2023/5/17 白昼月掩木星见掩范围

2023/5/18 世界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中文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2023/5/18 水星合月
  5月18日09:35水星合月(视赤经2h19m36s),地心所见水星在月球以南3.59度的地方。日出前位于东方附近低空。但接近太阳不太容易看见。

2023/5/18 (892)Seeligeria掩TYC 0409-00375-1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22时06分,推定直径约78.5公里、视星等15.29等小行星西力格星(892)Seeligeria遮掩蛇夫座11.47等恒星TYC 0409-00375-1(J2000.0坐标:赤经α17h28m34.768s,赤纬δ+05°02’30.05”),最长见掩时长5.9秒,减光(亮度下降)3.9等,距离月球113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小行星892(西力格星,892 Seeligeria)是一颗绕太阳运动的小行星。1918年5月31日,马克斯·沃夫在海德堡发现了此天体。

掩星详情:
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5/0518_892_80768.htm

小行星掩星

2023/5/20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1299年
  公元724年5月20日,即唐开元十二年,唐代高僧、著名天文学家一行与太史监南宫说等人一起,测量了河南黄河以北的滑州起,经汴州浚仪古台(今开封)、许州扶沟县,直至豫州的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又测量了这四个地方的距离,结果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合现代129.22公里)。这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与现代测得的数值较为接近。

2023/5/20 世界计量日
  202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了2023年“世界计量日”全球主题为“Measurements supporting the global food system”,中文主题为“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世界计量日是1875年5月20日签署《米制公约》的周年纪念日。《米制公约》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测量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发现与创新、工业制造、国际贸易,乃至生活质量提升和全球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2023/5/20 白昼鲸鱼座ω复合流星群极大期(Low,仅限无线电监测)
  被认为是从5月中旬到6月活动的白昼流星雨。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Meteor Data Center数据中,虽然被记载为“白昼鲸鱼座ω复合流星群(Daytime omega Cetid Complex,00293 DCE)”,但没有太详细的数据。过去在流星电波观测者之间也曾有活动水平为Medium(中等)的时期,但从近年的结果来看是Low(低水平)。

2023/5/21 小满 ★
  2023年5月21日15时09分小满,太阳视黄经60°,太阳视赤纬+20°09′。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孝经纬》云:“立夏后十五日,斗指巳,为小满。小满者,言物长于此,小得盈满也。”“小满”时的谷物逐渐饱满,积蓄丰富的能量。天地间充满着旺盛的阳气,但阳气又还没有达到顶点。当阳气到顶点“大满”的时候,也意味着盛极而衰,是衰落的开始。中国古代《论语·大禹谟》有“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谚语,认为“大满”有违天道,自满会招致损失。故此忌讳“大满”,因此将“大满”这个忌讳的名称改为“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谚语:小满满,芒种灌。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物候(ΔT取70.0秒)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日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3/05/21 15:09:09 小满 初候 22候  己卯     60°    20°08′67″ 一候 苦菜秀
2023/05/26 19:56:24 小满 次候 23候  甲申     65°    21°07′81″ 二候 靡草死
2023/06/01 01:00:25 小满 末候 24候  庚寅     70°    21°56′52″ 三候 麦秋至

2023/5/22 猎户座U星最亮 ★
  脉动变星猎户座U星(U Ori,HD 39816)预计于2023年5月22日左右迎来极大,于傍晚日落后出现在西方天空。位于猎户座棒子顶端(J2000.0坐标:赤经5h55m49.17s,赤纬+20°10′30.68″),距离我们大约1000光年。由于它的亮度目前虽比肉眼观星极限稍高一些,但建议还是使用天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来观赏。自1885年发现它以来,科学家已经对它取得了超过130年的观测资料,该星有一个超长的周期,亮度变化可从4.8等至13等(均为V波段),光变周期超过370天,而且每隔12至15年亮度还会有一个小波动。猎户座属于冬季星座,能够观测到的时间是5月中旬之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极大期间会越来越难观测。

2023/5/23 月掩天樽增三
  5月23日20时前后,月掩天樽增三(双子座47,5.8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月龄3.7(蛾眉月)。天樽增三是双子座的一颗可能的矮造父变星,在没有固定振幅或周期性的情况下变化,距离大约390光年。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  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  始   17:09:20    -17.36°     30.75°
掩  甚   19:09:40     68.19°     65.16°
掩  终   21:10:03    131.03°     21.07°
掩星时长73分27秒  掩带宽4435公里

2023/5/23 月掩天樽增三见掩范围
R1088 = 47 Geminorum = 天樽增三

2023年5月23日月掩天樽增三世界见掩

2023年5月23日月掩天樽增三中国见掩

2023/5/23 金星合月 ★
  5月23日20:08金星合月(视赤经2h19m36s),地心所见金星在月球以南2.21度的地方,相当于手臂打直后,大拇指顶端的宽度。两天体在双子座中格外明亮。下一次金星合月在6月22日。

2023年5月23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23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24 纪念哥白尼《天球运行论》出版480周年
  1543年5月24日,伟大的波兰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这部巨著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不是停留在定性的讨论上,而是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可以据此推算出太阳、月球和行星的星历表,预告它们的位置。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2020年4月,该书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2023/5/24 鹿豹座流星雨极大期(ZHR~2)
  鹿豹座流星雨(Camelopardalids,00451 CAM)出现在5月23日至5月24日之间,极大期出现在5月24日,太阳经度(λ☉)39度。ZHR(Zenith Hourly Rate)仅为2。辐射点在赤经170.9°、赤纬76.8°,辐射点大约在鹿豹座边缘,靠近小熊座边界的北极星附近。母天体是209P/LINEAR林尼尔41号彗星。

2023/5/24 北河三合月 + 5/25 火星合月 ★★★
  5月24日10:14北河三合月(视赤经7h46m43s),地心所见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58度的地方;5月25日01:32火星合月(视赤经7h46m43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南3.76度的地方。24日日落后朝西方天空观看,火星、眉月、北河三、北河二几乎排列成一条线。火星的亮度为1.5等。5天体中间隔最宽的是火星和北河二14.5度。接下来是火星和金星14.2度。连接火星、北河二和金星的话会变成细长的等腰三角形。值得一看吧!

2023年5月24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24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26 (67)Asia掩TYC 5603-00158-1(好条件)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5月26日(星期五)22时08分,推定直径约60.0公里、视星等10.87等小行星亚女星(67)Asia遮掩天秤座9.94等恒星TYC 5603-00158-1(J2000.0坐标:赤经α15h30m38.117s,赤纬δ-12°17’17.50”),最长见掩时长6.8秒,减光(亮度下降)1.3等,距离月球90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亚女星(Asia)是第6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4月17日发现。亚女星的直径为58.1公里,质量为2.1×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76.048天。

掩星详情:
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5/0526_67_80816.htm

小行星掩星

1199/5/27 《统天历》颁行
  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因所用《纪元历》占候多差,宋宁宗下令更造新历。公元1199年5月27日,即宋代庆元五年,南宋杨忠辅编制的《统天历》正式颁布实行。杨忠辅在《统天历》中最杰出的贡献,是确定回归年长度365.2425日,这一数值直至今天仍在使用,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只使用到开禧三年(1207年)。同年又造《开禧历》代替统天历,行用于世45年。

2023/5/27 月面X浮现(白昼)
  5月27日下午15:09月面X浮现,深夜23:22上弦。上弦月的时候,在月面的缺口处可以看到像字母“X”一样的地形。这种现象就是“月面X”,从附近的维尔纳(Werner)撞击坑的名字来看,在国外被称为“WernerX”或“LunarX”。月面X似乎很早就被看到了,2004年由加拿大的Chapman等人报告后,变得广为人知。月面X并不是每次上弦都能看到的。因为持续时间只有1小时左右,所以机会难得。月面X的地理基准点经纬度坐标为0.80°E,25.14°S,月面余经度(selenographic colongitude)为358˚,最佳观察时间为预报时刻前后一小时。

2023/5/27 轩辕十四合月 ★
  5月27日08:09轩辕十四合月(视赤经10h09m36s),地心所见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55度的地方,不过此时在地平面以下而不得见。待日落后朝西方天空观看,月龄7.3的蛾眉月之下就是轩辕十四,下方还有火星、金星,都可一并观赏。

2023年5月27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27日傍晚的西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27~6/6 蒭藁增二最亮
  米拉变星的代表星鲸鱼座ο星蒭藁增二(拼音:chú gǎo zēng èr,注音:ㄔㄨˊ ㄍㄠˇ ㄗㄥ ㄦˋ)(J2000.0坐标:赤经02h19m20.79s,赤纬-02°58′39.5″),距离我们大约300光年,可能在2023年5月27日至6月6日左右达到最大亮度。极大时亮度是所有米拉变星中最亮的,亮度变化从肉眼轻易可见的2等至中型天文望远镜可见的10.1等之间,光变周期约为332天。不过此时的蒭藁增二(鲸鱼座)与太阳处于同一方向,而且临近夏至可观测时间较短,因此很难看到极大期的蒭藁增二。到了今年夏天以后,就能观赏到过了极大期之后慢慢减光的蒭藁增二。顺便说一下,由于同时期的南半球夜晚较长,5月至6月黎明前的东方可以观测到。要观测的朋友可以挑战一下。

2023/5/28 土星西方照 ★
  西方照表示该行星位于太阳以西90度的位置。这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外行星的观测条件将越来越好。5月28日18时46分土星西方照,日出时可见于东南方附近天空。用天文望远镜还可观察到美丽的土星光环。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把土星称为御星,古希腊则称之为土星。土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陨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
  土星绕太阳公转一圈相当于10759个地球日(或是29.5个地球年)。但土星自转非常快,所以看上去它像一个固体的球。科学家计算出土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10小时39分钟。科学家预测,在未来数十亿年里,土星的倾斜程度会进一步加大。
土星环
  土星环是太阳系行星环中最壮观的一个,土星环由无数大小不等的物质组成,它们一起围着土星绕圈,远看才像一个整体。土星环由很多环组成,看上去像有一个个同心圆的密纹唱片。土星环有的宽广明亮,有的狭窄阴暗,有的挤满冰块,有的碎石居多……每个大环结构不相同,以不同速度围着土星转,因此产生不同的色环,有奶黄色环、银白色环、棕黑色环等。

2023/5/29 水星西大距
  水星最远离太阳西侧,但这次是今年发生3次西大距中条件最差的一次。5月29日13时34分水星西大距,日距角24.9°,0.6等,视直径8.2″。水星的高度大约4.8度。低空加上强烈的晨光,用肉眼看是不可能的吧。水星的右上角有木星,我们先找到它吧。使用双筒望远镜寻找木星的左下方、地平线附近。因为时间越久,晨光薄明越强,所以从稍微早一点的时间段开始寻找吧。

2023年5月29日清晨的东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29日清晨的东方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31 天蝎座ω南流星雨极大期(ZHR5) + 天蝎座ω北流星雨极大期(ZHR5)
  天蝎座ω南流星雨(Southern omega Scorpiids,00161 SSC)出现日期介在5月23日至6月15日之间,高峰出现在5月31日。辐射点在赤经17°、赤纬-22°,离流星雨辐射点最近的恒星是天蝎座ω1。
  天蝎座ω北流星雨(Northern omega Scorpiids,00066 NSC)出现日期介在5月23日至6月15日之间,高峰出现在5月31日。辐射点在赤经17°、赤纬-15°,离流星雨辐射点最近的恒星是HIP 9043。

2023/5/31 金星合北河三 + 角宿一合月 ★★★
  5月31日00:05金星合北河三(视赤经7h46m42.88s),地心所见金星在北河三以南4.06度的地方。这天金星视直径22.4角秒,视星等-4.4等。日落后朝西方观看,会发现这三颗星几乎排列成一条线。同日18:44角宿一合月(视赤经13h26m26s),地心所见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25度的地方。日落后朝南方观看,也能看到盈凸月和角宿一的接近。都可一并观赏。

2023年5月31日傍晚,西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年5月31日傍晚,西南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5/31 火星过远日点
  行星描绘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因此在行星的公转轨道上,存在最接近和最远离太阳的点。前者称为近日点,后者称为远日点。2023年5月31日4时32分火星通过远日点,火星位于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是1.666AU(AU是天文单位,1AU=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大概是1.5亿公里)。另外,火星距离地球最远的时间是10月18日,距离为2.550AU。

2023年5月31日4时32分俯瞰太阳系(水星~火星)
2023年5月31日4时32分俯瞰太阳系(水星~火星)

5月各地见月掩星时间表
  本表根据ELP2000-82/恒星视位置(Fk5)历表预报2023年5月月掩星情况。主要包括掩始、掩终的东八区时(北京时)时刻,掩始掩终时刻的位置角(P,V分别由月面北点和最高点向东计量)和行星中心高度h及日出日落等。

2023年5月月掩星

月掩星

详细天象
01日                   室女座h流星雨极大期(ZHR<2),室女座h流星雨(h Virginids,00343 HVI)出现日期介在4月24日至5月4日之间,速度17km/s(慢速)
01日 01时          C/2021 Y1 (ATLAS)阿特拉斯彗星通过近日点
01日 15时          金星与金牛座β星五车五最接近(2°58′)
02日 07时01分 盈凸月
02日 07时28分 水星下合日,水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不可见
03日 01时16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04日 03时15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04日 09时33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31度
04日 11时          291P/NEAT尼特16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9.7年,木星族)
04日 17时5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4日 18时          水星过降交点,日心黄纬0度
04日 19时56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5.9等,光变周期2.3日)
05日 18时15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光变周期2.87日)
05日 22时4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6日 01时23分 半影月食,国内各地全程可见,半影食始5日23时14分,食甚6日01时23分,半影食终03时32分
06日 01时34分 望
06日 02时19分 立夏,太阳视黄经45°,太阳视赤纬+16°20′
06日 23时          宝瓶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
50),8颗/时,宝瓶座η流星雨(eta Aquariids,00031 ETA)出现日期介在4月19日至5月28日之间,速度66km/s(快速),亮度指标r=2.4(中等),母天体1P/Halley哈雷彗星
07日 03时22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7日 03时48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5.9等,光变周期2.3日)
07日 21时10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50度
08日                   鲸鱼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7.214.0等,周期166日)
08日   天鹰座γ流星雨极大期(ZHR<2),天鹰座γ流星雨(gamma Aquilids,00531 GAQ)出现日期介在5月5日至5月12日之间,速度
66km/s(快速)
08日 21时          C/2020 V2 (ZTF)彗星通过近日点
09日                   白昼白羊座ε流星雨极大期(Low,Activity Level = 0.1),白昼白羊座ε流星雨(Daytime epsilon Arietids,00154 DEA)出现日期介于4月24日至5月27日之间,速度21km/s
09日 10时          C/2020 K1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09日 13时          天琴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
3),天琴座η流星雨(eta Lyrids,00145 ELY)出现日期介在5月3日至5月14日之间,速度43km/s(中速),亮度指标r=3.0(暗淡)
09日 13时12分 亏凸月
09日 14时          金星日心黄纬最北,日心黄纬+3.4度
09日 16时57分 月球视赤纬最南-27°56.6′
10日 02时          金星与双子座疏散星团M35最接近(1°45′)
10日 03时56分 天王星合日,天王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11日 03时          月掩狗国四(人马座59,4.5等),恒星由月球亮缘掩入、暗缘复出
11日 03时49分 火星合北河三,火星在北河三以南5.10度
11日 09时          P/2008 L2 (Hill)希尔7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4.8年,木星族)
11日 13时05分 月球过近地点:36万9343公里,视直径32.3′
11日 19时30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5.9等,光变周期2.3日)
11日 22时0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2日                   狐狸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7.014.3等,周期137日)
12日 22时28分 下弦
13日                   人马座θ2流星雨极大期(ZHR<2),人马座θ2流星雨(theta2 Sagittariids,00597 TTS)出现日期介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速度
67.0km/s(快速)
13日 02时48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3日 21时07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3.29度(瞬时中天经度:-89.23度)
14日 00时          矮行星谷神星与狮子座β星五帝座一最接近(2°10′)
14日 03时22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14日 08时          364P/PANSTARRS泛星18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4.9年,木星族)
14日 14时44分 水星留(视赤经02.29h),转为顺行
15日 00时          237P/LINEAR林尼尔62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6.6年,木星族)
15日 03时10分 水星过远日点,距离太阳0.467度
15日 09时25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21度(瞬时中天经度:103.95度)
16日                   白昼五月白羊座复合流星群极大期(Low),白昼五月白羊座复合流星群(Daytime May Arietid Complex,00294 DMA)出现日期介在5月4日至6月6日之间,速度
22km/s
16日 01时53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16日 09时10分 残月
17日                   狮子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4.411.3等,周期310日)
17日 01时51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17日 10时          金星与双子座ε星井宿五最接近(0°42′)
17日 21时18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0.80度(北中美洲、北欧发生月掩木星)(瞬时中天经度:-45.89度)
17日 21时32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8日 09时35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南3.59度(瞬时中天经度:135.62度)
18日 19时05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5.9等,光变周期2.3日)
19日                   五月摩羯座β流星雨极大期(ZHR<2),五月摩羯座β流星雨(May beta Capricornids,00520 MBC)活跃日期介在5月16日至5月21日之间,速度68km/s(快速)
19日 02时1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9日 08时22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1.82度(瞬时中天经度:165.07度)
19日 23时53分 朔
20日                   白昼鲸鱼座ω复合流星群极大期(Low),白昼鲸鱼座ω复合流星群(Daytime omega Cetid Complex,00293 DCE)出现日期介在5月5日至6月2日之间,速度
37km/s
20日 02时20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光变周期2.87日)
21日                   船尾座W星极大(米拉变星,7.1
13.6等,周期120日)
21日 02时56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21日 10时          94P/Russell罗素4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6.6年,恩克型)
21日 15时09分 小满,太阳视黄经60°,太阳视赤纬+20°09′
22日                   长蛇座T星极大(6.7
13.5等,周期291日)
22日                   猎户座U星极大(米拉变星,4.813.0等,周期377日)
22日                   巨蟹座V星极大(米拉变星,7.5
13.9等,周期270日)
22日                   船尾座Z星极大(米拉变星,7.015.3等,周期516日)
22日 22时07分 月球视赤纬最北+27°54.6′
23日                   半人马座T星极大(半规则变星,5.6
8.4等,周期181日)
23日 20时          月掩天樽增三(双子座47,5.8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
23日 20时08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南2.21度(瞬时中天经度:45.9度)
23日 20时58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3日 21时01分 蛾眉月
24日                   鹿豹座流星雨极大期(ZHR2),鹿豹座流星雨(Camelopardalids,00451 CAM)出现日期介在5月23日至5月24日之间,速度19km/s(慢速)
24日 10时14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58度
25日 01时32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3.76度(瞬时中天经度:-20.11度)
25日 01时3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5日 18时39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26日 09时39分 月球过远地点:40万4509公里,视直径29.5′
27日                    鲸鱼座ο星蒭藁增二极大(米拉变星原型,2.0
10.1等,周期332日)
27日 08时09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55度
27日 15时09分 月面X浮现
27日 18时          C/2021 X1 (Maury-Attard)莫里-阿塔尔德彗星通过近日点
27日 23时22分 上弦
28日 02时30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28日 18时46分 土星西方照
29日 09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狮子座ο星轩辕十五最接近(1°00′)
29日 13时34分 水星西大距:日距角24.9°,0.6等,视直径8.2″
29日 20时2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30日 00时27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30日 09时49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31日                   天蝎座ω南流星雨极大期(ZHR
5),天蝎座ω南流星雨(Southern omega Scorpiids,00161 SSC)出现日期介在5月23日至6月15日之间,速度26km/s(中速)
31日                   天蝎座ω北流星雨极大期(ZHR
5),天蝎座ω北流星雨(Northern omega Scorpiids,00066 NSC)出现日期介在5月23日至6月15日之间,速度~23km/s(中速)
31日 00时05分 金星合北河三,金星在北河三以南4.06度
31日 01时05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31日 04时32分 火星过远日点,距离太阳1.666天文单位
31日 15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长蛇座ε星柳宿五最接近(1°19′)
31日 18时44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25度
31日 22时19分 盈凸月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3/5/15/09:25海王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103.95度经线上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详见紫金山天文台微信说明。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掩星和合月如果距离合朔24h之内,即不列出,行星之间相合或行星与恒星相合如果距离太阳10°以内,也不列出。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Rate:率,简称ZHR),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Zenith Hourly Flow(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23.1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预报当地可见的流星数(Number),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可见流星数量公式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台湾名: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中国天文年历》

  视赤经视赤纬系以当天真春分点和真赤道为准,章动长周期项和短周期项以及行星光行差都以包括在内,但没有包括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偏转的影响。视位置由真位置加行星光行差改正得出,其关系式为

α视=α真-0.00577552×Δ×δα
δ视=δ真-0.00577552×Δ×δδ

  其中Δ为行星的地心距,δα和δδ分别为赤经和赤纬的每日变化。

  地心距为行星中心至地心的真距离,不包括光行差的影响。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火星最近地球:火星在一回合周期里,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发生在冲日附近。今年没有火星最近地球。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仙后座RZ星(HIP 13133)是仙后座中的一颗恒星,以食变星闻名。学名为RZ Cassiopeiae(缩写为RZ Cas)。1906年被发现。它的变化周期仅为1.1953天。亮度在6.18等至7.72等之间变化。由于它的快速变暗和变亮变化以及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轻松观察到其亮度,因此它在天文爱好者中很受欢迎!
  仙后座RZ星在阁道一(仙后座ι星)附近。通过连接阁道三(仙后座δ星)和阁道二(仙后座ε星,是“W”最左边的恒星)而在仙后座ε星方向上以相同的长度寻找4.5等星就是仙后座ι星。一旦找到了仙后座ι,您就可以使用外部链接星图轻松找到仙后座RZ。它位于银经132.89、银纬9.07,其B1900.0坐标为赤经2h39m54.1s、赤纬+69°9.07′49″。

仙后座RZ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大众万年历(1901-2050年)》1994年10月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
  5、有趣天文奇观

  2023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3astronomical_event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April Lyrids,006 LYR)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极大期会落在4月23日接近天亮前,其每小时天顶流星率(Zenith Hour Rate, ZHR)~18。

你可能会发现天琴座流星雨的前面多了「四月」两字,这是由于国际天文联合会中的列表里面并没有纯粹「天琴座流星雨」(Lyirds)这个名称。以天琴座为名的共有八种流星雨,目前都仍活跃中,其中四月天琴座流星雨(April Lyrids)与六月天琴座流星雨(June Lyrids)由于其辐射点较不明确,仅使用月份做为名称代表,若单纯使用「天琴座流星雨」就会无法分辨出是那一个流星雨,但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常说的天琴座流星雨仍是指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因此以下仍以天琴座流星雨称呼。

▲互动式流星雨页面,流星雨资料来源:Peter Jenniskens,视觉效果开发:Ian Webster,取自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速度中等(每秒49公里),平均亮度偏高,再加上天琴座属北天夏季星座之一,日出前的仰角高而颇容易观察。此外,这群流星雨极大发生时间可长达15至61小时,在4月22日及4月23日的晚上21:30至隔日天亮前都适合观察,今年极大期间月相近朔,所以完全不受到月光影响。

虽然这场流星雨的数量不及英仙座、双子座等大型流星雨,但根据以往经验,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出现比金星还亮的火流星比例较高,而且在无月光影响下的观测条件更佳,若是前往无光害且视野开阔的郊区,就有机会看到不少明亮的火流星。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人类最早有记录时间的流星雨,《春秋左传·庄公七年》中即有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现的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它的母体源在1867年被确认为C/1861 G1 Thatcher彗星,成为最早被确认母体源的流星雨。(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太阳滤光膜巴德膜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本次日食为罕见之复合日食,台湾地区将发生日偏食的天象,亦为2030年前台湾地区最后一次可以看见的日食,请务必把握这个难得的欣赏机会!本次日食之预报时刻以台北天文馆为例,初亏12:34、食甚 13:10、复圆13:46,最大食分为0.089,全程历时1时12分。可惜的是,由于本次日食台湾地区距离全食带较远,可见之食分较小,仅可见太阳盘面稍有缺角。

2023年4月20日日偏食预报。

本次日食为第129沙罗序列中第52次,月球影自南印度洋起往东北方移动,位于伪本影带中可见日环食,中途月球本影锥接触地表,在本影区内可见日全食,全食带穿越澳洲与大洋洲后,在太平洋转回环食带并消失。

2023年4月20日复合日食全球预测图。来源:NASA日食预测。
2023年4月20日复合日食全球预测图。来源:NASA日食预测

复合日食是一种罕见的日食现象,指的是在同一次的日食中,在不同地区分别可见日全食和日环食。由于地球为球形,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与月球间的距离不同,所见月球视直径也有所差异。因此,若在同一次的日食中,月球的距离恰好在日全食与日环食的界线,那么月球影子扫过的食带中,在日食开始和终了时,地球位于伪本影区中,可见日环食;中间有一段时间位于本影区内则可看日全食;而其余位于半影区内仅可见日偏食。

复合日食(全环日食)的成因示意图。
复合日食(全环日食)的成因示意图。

以本次复合日食来说,在东帝汶东部、西巴布亚部分地区和澳洲西部的埃克斯茅斯半岛可以看到日全食,而日环食只在法属南部属地北方的印度洋和马绍尔群岛东南方的太平洋上才能看到。复合日食在21世纪224次日食中只有7次,发生的比率仅3.1%,相当罕见。上一次复合日食发生在2013年11月,而下次为2031年11月。整个21世纪当中全球各类型日食发生的次数可以参考下表:

全球日食次数统计:2001至2100年
资料来源:NASA日食统计网站

由于本次日食发生位置较偏南半球,在台湾地区的地理位置上,越往南方可以看到越大的食分。以台北天文馆为例,最大食分约为0.089,遮蔽3.15%的日面面积;而在屏东恒春镇的食分则有0.1575,最大遮蔽7.3%的日面面积。不同观察地点之详细时刻与遮蔽面积等资料请参考下表:

表格:2023年4月20日台湾日偏食各地食象时间及食分表。
*预报地点为该地点之县市政府所在地。来源:NASA日食互动地图

观测太阳有其危险性,请务必使用适当减光装置,绝对不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装置下以肉眼直视太阳,日偏食时阳光仍非常强烈,稍有不慎便会对眼睛造成永久伤害,一般观赏建议使用减光(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小孔成像、投影与加装减光设备的望远镜;利用摄影设备拍摄日食过程,也要将望远镜或相机前方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以免损坏摄影设备。(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谢翔宇)

1514712115863432.jpg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Olympiad)是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即“教监管厅函〔2022〕13号”批准,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承办,面向全国中学生的课外天文学科竞赛活动,本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竞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组委会根据预赛成绩和已对接的省级比赛报送名单确定高低年级组入围决赛的选手。依据决赛成绩、选拔赛成绩和国际赛参赛要求,通过集训组成中国国家队参加2023年度各项国际天文竞赛。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已圆满结束,广东学籍参赛学生由广东天文学会根据广东省2023年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选拔赛成绩报送入围名单。新疆学籍参赛学生由新疆天文学会报送入围名单。

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试卷
2023年4月1日14:00-15:30 A卷

【注意事项】请务必仔细阅读!
1. 每位考生会拿到一张预赛试卷和一张答题卡。试卷和答题卡都需要填写,且填写的内容必须完全一致。试卷上所有书写用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卡上所有书写和填涂用2B铅笔。
2. 低年组考生(指200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并且没有参加过各项国际天文奥赛的考生)只答本卷的01-30题,高年组考生只答06-35题。
3. 本卷为闭卷考试,请答卷人按照自己的真实水平独立完成答卷。按要求签名、填涂试卷类型(见本注意事项之前的表格第二列)、准考证号(报名身份证号前2位+后8位,若身份证号最后一位为字母按“0”填写。在空格处写数字,并填涂每个数字下面对应的部分。)、组别,以及题目的答案。未按要求填涂的无有效成绩。考试开始30分钟之后才可交卷,并在不影响其他考生答题的情况下安静离开考场。在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该考场所有考生应停止答卷,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上,保持安静离开考场。
4. 每题选择一个最接近正确的选项。将对应的字母(A, B, C, D之一)填在试卷上并填涂在答题卡该题号下方的对应处。不会做的题目不选。已填涂的答案如需改正,请用橡皮将原答案尽量擦除干净。每道题答对得4分,答错或多选得-4分,不选得0分。满分120分。草稿只可写在试卷“草稿区”处。
5. 本试题、答案及决赛名单将在北京天文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天文爱好者》杂志公布。决赛将于5月在天津举行。

【试题】

01. 今晚的月相更接近(  )。
(A)朔     (B)望
(C)下弦月    (D)残月

02. 以下哪颗恒星不属于“冬季大六边形”?(  )
(A)五车二   (B)参宿四
(C)南河三   (D)毕宿五

03. M31是(  )。
(A)星云    (B)星团
(C)星系    (D)恒星

04. “笔尖上的行星”是(  )。
(A)地球    (B)火星
(C)土星    (D)海王星

05. 最早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牛顿
(C)伽利略   (D)开普勒

06.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与以下哪个星座最近?(  )
(A)玉夫座   (B)武仙座
(C)狮子座   (D)六分仪座

07.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的三个分支学科包括: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  )。
(A)天体化学
(B)天体物理学
(C)天体生物学
(D)天文地理学

08. 地月距离大约是(  )个天文单位。
(A)0.00001
(B)0.0025
(C)0.05
(D)1

09. 北极星(小熊座α)的目视亮度在全天恒星中排(  )。
(A)第1名
(B)第5名
(C)第20名左右
(D)第50名左右

10. 以下节气(中气)出现在农历“正月”里概率最大的是(  )。
(A)小寒    (B)大寒
(C)立春    (D)雨水

11. 以下哪台已有或在建望远镜的有效口径最大?(  )
(A)E-ELT
(B)GTC
(C)昴星团望远镜
(D)HET

12. 在地球上任意一个位置,以下情况一定正确的是(  )
(A)一年里每次太阳上中天的方位角相同。
(B)一年里每次日出时(日心位于地平线上)太阳的方位角相同。
(C)一年里每次日出(日面出地平至完全出地平)的用时相同。
(D)其他几个选项都不正确。

13.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无名山天文台(100.108E, 29.107N),观测者看到一颗流星自北向南划过消失在地平线附近,在以下哪个天文台站有可能观测到同一颗流星?(  )
(A)西藏阿里 (80.027E, 32.326N)
(B)新疆慕士塔格 (74.897E, 38.330N)
(C)云南高美谷 (100.029E, 26.694N)
(D)河北兴隆 (117.577E, 40.396N)

14. 下次日食将发生在(  )。
(A)2023年4月20日
(B)2023年10月27日
(C)2023年11月23日
(D)2024年4月9日

15. 昨晚日落后不久,不考虑天气和遮挡的影响,你所在地能看到最亮的行星是?(  )
(A)水星    (B)金星
(C)木星    (D)天王星

16. 以下恒星中哪个看上去颜色更偏红?(  )
(A)参宿七   (B)织女星
(C)角宿一   (D)心宿二

17. 以下哪个梅西叶天体不属于室女星系团?(  )
(A)M60    (B)M84
(C)M87    (D)M101

18. 2022年7月12日,詹姆斯·韦布望远镜公开了首批科学图像,其中(  )的科学图像中只包括光谱观测结果,而不包括成像观测结果。
(A)船底座大星云“宇宙悬崖”
(B)WASP-96b 系外行星
(C)南指环星云
(D)SMACSJ0723 星系团

19. 彗星C/2022E3(ZTF)于2023年1月12日过近日点,当时位于后发座。该彗星轨道偏心率接近1,轨道倾角109°。2223年4月1日该彗星最可能位于以下哪个星座附近?(  )
(A)天龙座   (B)天鹰座
(C)天鹤座   (D)天鹅座

20. 以下哪一颗小天体不是由业余天文学家Gennadiy Borisov发现的?(  )
(A)2023 BU
(B)C/2019 Q4
(C)C/2017 K2
(D)C/2013 V2

21. 某次上弦月恰逢月亮位于白道对黄道的升交点,在某地月亮位于上中天时观测,月亮视面被照亮部分占整个月面的比例为(  )。
(A)小于等于40%
(B)大于40% 小于50%
(C)等于50%
(D)大于50% 小于60%

22. 在以下太阳系的天然卫星中,轨道运行周期比其母行星的自转周期还短的是(  )。
(A)木卫一   (B)木卫四
(C)火卫一   (D)火卫二

23. “荧惑守心”是中国史籍中的一种天象记载,其中的“荧惑”指的是(  )。
(A)天狼星   (B)土星
(C)火星    (D)木星

24. 在中国,有一种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有一种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有一种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有一种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下面哪个暂时还不是中国航天项目的名称?(  )
(A)洛神    (B)嫦娥
(C)羲和    (D)祝融

25. 2023年是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诞辰600周年,下列哪架天文仪器是南怀仁设计监制的?(  )
(A)玑衡抚辰仪
(B)纪限仪
(C)浑仪
(D)水运仪象台

26. 在距离太阳200天文单位的地方释放一个石块,若仅考虑太阳引力作用,它需要多长时间落到太阳表面?(  )
(A)5年   (B)50年
(C)500年  (D)5000年

27. 假设一个视星等为18等的星系的光全部均匀分布在视半径为6角秒的圆形区域中,其面视星等是(  )等/平方角秒。
(A)13 (B)18 (C)23 (D)28

28. 假设宇宙匀速膨胀,已知今天的哈勃常数H0=70km/s/Mpc,请问宇宙的年龄大约为?(  )
(A)1亿年  (B)10亿年
(C)100亿年 (D)1000亿年

29. 在刘慈欣的知名科幻小说《三体》中,我们的邻居比邻星上存在着比地球文明更高级的三体文明。三体人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准备向地球迁移。假设三体舰队从比邻星出发,一直以1/10光速的速度向地球航行,走了比邻星到地球距离的9/10后,由于故障原地暂停。此时他们看到的太阳亮度(  )。
(A)变亮1个星等
(B)变亮5个星等
(C)变亮10个星等
(D)变亮100个星等

30. 比邻星到我们的距离是4.2光年,在地球上看,它的周年视差是多少?(  )
(A)1.58角秒 (B)0.24角秒
(C)0.77角秒 (D)4.2角秒

31. 视向速度为1000km/s的超高速恒星对应的红移/蓝移是多少?(  )
(A)3    (B)0.3
(C)0.03    (D)0.003

32. 多位邵逸夫天文学奖得主目前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下哪项发现已获得了邵逸夫天文学奖,但尚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A)发现重子声学振荡
(B)直接观测引力波
(C)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D)首个环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

33. 建造中的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CSST)的工作波段范围是(  )。
(A)紫外–可见光
(B)光学–近红外
(C)光学–射电
(D)紫外–亚毫米波

34. 射电望远镜可以组成干涉阵列,望远镜的最大间隔越长,角分辨率越好,其角分辨率的计算方法与光学望远镜近似。如果在我国国土最东端和最西端分别修建射电望远镜并组网,在21厘米的波长上进行观测,理论角分辨率是(  )。
(A)40纳角秒
(B)2微角秒
(C)8毫角秒
(D)1-2角秒(受限于大气视宁度)

35. “赫罗图”是天文学家最喜欢的图形之一,是研究恒星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是以恒星光谱型(或表面温度)为横坐标,以绝对星等(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我们从赫罗图中可以获得很多恒星的信息,包括恒星的温度、光度、半径,分类和演化轨迹等。下图中,哪条线可以代表恒星半径在赫罗图上的分布规律(箭头方向代表越来越大)?(  )

HR-diagram.webp

预赛答案:
15 BBCDC
6
10 BBBDD
1115 ADCAB
16
20 DDBCC
2125 DCCAB
26
30 CCCBC
31~35 DADCC

本次考试最终解释权归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所有。


  更早年份的天文试题资料,也可前往“天文奥赛”网站取得。(https://www.astro-init.top/

  更多海峡两岸天文试题,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cnao/

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