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文学家破解银河系发展之谜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团队利用ESA盖亚太空望远镜Gaia及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数据确认银河系发展时序并发现银河系的“厚银盘”早在130亿年前就开始形成了比先前想法早约20亿年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期刊

银河系主要部分可分银晕和银盘银晕在外围由古老的恒星所组成银盘则分为薄银盘和厚银盘薄银盘包含大部分盘面上的恒星厚银盘则比薄银盘厚两倍多但半径较小为了了解银河系发展的时序天文学家必须确认恒星的年龄但恒星年龄无法直接测量必须以恒星的特征与恒星演化的模型相比较来推断其年龄由于宇宙诞生时几乎只有氢和氦其他元素是恒星内部制造并在生命结束时炸回太空因此较老的恒星其金属重元素丰度较低研究团队使用盖亚EDR3 数据得到恒星的亮度和位置另外使用LAMOST提供光谱而得到金属丰度如此获得25万颗恒星的年龄这些恒星大多属于次巨星subgiant star次巨星是恒星生命中相对短暂的演化阶段属于较容易被确认年龄的恒星

通过鉴别不同区域的次巨星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银河系形成分两阶段早期阶段形成了银河系的厚银盘和银晕晚期阶段则形成了银河系的薄银盘第一阶段在宇宙年龄仅8亿年时开始厚银盘先开始形成恒星内侧银晕的恒星也开始聚集在一起之后在110亿年前一个名为Gaia-Sausage-Enceladus的矮星系与银河系合并它触发了更多新生的厚银盘恒星研究团队的分析表明Gaia-Sausage-Enceladus矮星系合并不但引发的大量恒星形成还继续形成厚圆盘的恒星直到80亿年前气体耗尽后厚银盘才停止形成此时银河系周围气体聚集到一个更薄的盘面上薄银盘逐渐向两端延伸一直持续至今研究团队认为天文学很难为我们所在星系提供可靠的日期这项研究成功地建构出银河系早期的时间表对于认识和理解银河系演化史非常重要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银河系示意图。Stefan Payne-Wardenaar / MPIA
银河系示意图Stefan Payne-Wardenaar / MPIA

资料来源Tech Explo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