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在其中一个焦点上,所以地月之间的距离并不维持一定;一年当中会有12至13次的满月,但每次满月时的月球可能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所以每次满月的距离和大小会不一样。若满月发生时其位置恰好在公转轨道的远地点附近,将使得此时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最小。在2024年2月24日20时30分是「望」,随后于25日的23时01分达到远地点,望时月心至地心距离405,917.129公里,月球视直径仅29.43',是今年所有满月的日子中,最接近远地点的一个,因此成为今年度的最小满月。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也刚好是元宵节,正是农历年后的第一个满月!

2024年的最大、最小满月大小示意图比较。
2024年的最大、最小满月大小示意图比较。

  统计而言,年度最小满月洽逢元宵节是很少见的,在20与21世纪各发生2次,分别是上一世纪的1935年2月18日与1962年2月19日,以及本世纪的2024年2月24日与2086年2月28日。由于元宵节固定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但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日的比率仅占不到四成,反而有近五成的满月出现在农历十六日,这些因素使得年度最小满月又逢元宵节的次数又更稀少了些。

为何满月有大有小?

  影响地球上所见月球视直径大小的原因主要有四项,分别为;月球远近、满月时刻相对于观测地的时间、大气效应与月亮错觉。前三项基本上是实质对月球视直径大小造成的影响,最后一项则非。对台湾地区而言,最小满月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项:

一、月球远近

1548931918386315.jpg
图说: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月球在近地点与远地点时,视直径大小会有所不同。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平均大约每27.3日绕地球一周。在每一圈的轨道绕行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时刻最接近地球,称为「近地点」;此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在35~36万公里上下,这个距离每次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月球受到地球与太阳及其他行星等天体引力的扰动效应的结果。同理在轨道上,最远离地球的位置则称为「远地点」;远地点的距离约在40~41万公里左右,月球近时所见视直径较大,远时较小,大约每隔13-14个月,会逢一次近地点满月,此时通常是当年最大的满月;不过由于每次近地点距离不一,因此这样的近地点满月的视直径也不相同,所以每年最小满月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二、满月时刻相对于观测地的时间

1548931918699864.jpg
图说:地球上不同地点与月球的距离差异。

  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与月球的距离差异,会使月球的大小看起来并不相同。由于「望」或「满月」时刻乃是以地心、月心与太阳中心三者的位置来计算,以地球中心为中心,月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经度相差180度的瞬间。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半径超过6,400公里,在地球两侧的距离差相对于平均地月距离的384,400公里达3.3%之多!因此,如果满月时刻发生时,观测地点恰在午夜时分,那么观测地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会小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距离缩小,意味着所见的满月视直径变大,如同轨道位置远近造成的效果一样。

三、大气效应

  由于地球大气层并不是均匀分布,一般来说,大气密度由地面向上空递减,而光线穿过密度不同、的大气时会被偏折,即所谓的「折射」。因此,当天体接近地平面时,天体所发出的光被偏折的程度,会比天体接近天顶时还要多。除了密度之外,其实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也都会影响大气折射效应的程度。视觉上来说,当月球愈接近地平面的时候,大气折射的效应会愈明显,月球会看起来更「扁」一些。

四、月球错觉

  月球错觉是指许多人在观赏靠近地平面附近的月亮时,会觉得看起来比天顶附近的月亮还大。事实上这纯粹是心理作用,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当月球靠近地平面附近时,地面有距离比较近的景物或建筑等,可供与距离比较远的月球作为比较,而天顶附近则没有,人类大脑企图修正这种距离所产生的影响,反而成为一种错觉。其实不妨拿一枚1元硬币并伸直手臂,在月亮刚升起不久、以及月亮比较接近天顶时来比较,你将会发现其实月亮几乎是一样大的,并不如眼睛所见有所差异。(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最大满月出现在2023年8月31日9时36分,此时地月距离35万7341公里,月球视直径为33'25.7"。由于地月距离在36万公里之内,符合一般对于「超级月亮」之定义外,本次满月更是继8月2日超级月亮之后,同一个月份中出现的第二次满月,也就是所谓的「蓝月」。在西方谚语中「Once in a blue moon」指非常罕见的事物,但其实蓝月并不特别罕见,由于月球朔望周期为29.53天,虽然大多数的月份中都不会出现2次满月,但平均每2到3年就会发生一次蓝月事件,也并不是特别罕有。不过若是考量到蓝月发生同时又是超级月亮的「超级蓝月」事件,从1951年至2050年的百年间仅出现过4次,分别在1996年7月1日和30日、2010年1月1日和30日、这次的2023年8月2日和31日,以及2029年5月1日和30日才有出现,也算称得上是百年难得的事件了。

2023年7月3日满月当天拍摄的月球表面。
图说:2023年7月3日满月当天拍摄的月球表面。

  以台北天文馆位置预报,8月31日当天月球升起时刻为18时39分,方位角101度,接着在9月1日0时32分过中天,在正南方仰角56度位置,而月球西沉为6时32分方位角263度。若在月球初升或是即将西沉时观察,会因为月球接近地面景物而产生错觉,彷彿月球变得非常大,运用长镜头拍摄地景和月球将会出现非常奇特的效果!若要规划这类拍摄,一定要掌握该日的月升月落方位角,相关资料可以参考本馆出版品天文年鉴。

  当太阳、地球与月球连成一直线时就是所谓的满月,虽然满月看似相同的一轮明月,但其实由于观测纬度与月球天平动(Libration)的影响,月面会有看似摆荡的情形,使得每一次满月时月面呈现的范围略有不同,仔细比较不同次满月的影像中应可在月球边缘发现其差异,相当有趣!(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睽违2年又49天之后,有「战神」称号的火星又将在12月8日运行到「冲」的位置,这天也是月球运行到「望」的日子,在北美洲与欧洲更可以在这天见到「满月掩火星冲」的奇景!

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地图。图片来源:Occult4
图说: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地图。图片来源:Occult4

  2022年的火星冲发生在12月8日13时42分,此时太阳、地球和火星三者连成一线,严格来说是此时太阳与火星从地心视黄经座标来看相差了180°。而这个月的望发生在12月8日12时08分,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连成一线,也就是太阳与月球从地心视黄经座标系来看相差180°。但就像我们并不是每次满月都会有月食发生一样,若行星运行到「冲」的位置同时月球也运行到「望」的位置时,也不代表会发生「月掩行星」的现象。由于月球绕地球的白道面与黄道面有5度的交角,各个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的交角又有不同,若是要「行星冲」、「望」、「月掩行星」三者同时发生的机会是相当罕见的。

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动画。图片来源:NAOJ
图说:2022年12月8日满月掩火星冲可见区域动画。图片来源:NAOJ

  对于台湾地区的观察者而言,12月7日当晚月球位于火星的西方,12月8日晚间月球已经移动到火星的东方了。虽然我们无法看见满月掩火星冲的特殊天象,但由于火星冲当日火星的赤纬在+25°,火星在23时42分过中天时,火星将完美地位居天顶,是属于我们北纬25°的观察者才能看到的景象,也算是稍有安慰了。(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2022年的超级月亮(Supermoon)将连续在两个月上演,时间分别是6月14日和7月14日。其中7月14日视直径达33.7'是本年的最大满月;6月14日为本年的第二大满月,视直径为33.5'。

  2022年6月15日月球在上午7时23分通过近地点,地心至月心距离仅357539.33公里,使得6月14日晚间19时52分的满月成为「超级月亮」,当时地心至月心距离仅357656.38公里,月球将在18时44分升起。

  超级月亮是近年来西方非天文专业的流行术语,是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一般说法是满月时月球与地球中心距离在36万公里内,此时的月亮较一般情况视直径增加约7%,亮度增加约15%,值得以裸眼或是用望远镜观看。

  满月时视直径不同,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地球位在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上。这使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从地球上观察,当月亮离地球较近时,看起来的视直径比较大;反之,远时看来较小。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欣赏满月无须任何工具,只需找个看得到月亮的地方,以肉眼欣赏月亮即可。想拍摄月亮,也只要将相机以三脚架固定后,按下拍摄钮即可。若透过望远镜放大拍摄,可进一步看出月面地形特征,效果更佳。(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满月大小比一比 刘志安满月大小比一比 刘志安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2022年的第一个满月即为最小满月,相较于7月14日的最大满月,足足小了13.47%!大约是新台币1元与5元硬币间的差别。

2022年最大最小满月比较。
2022年最大最小满月比较。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所以随着距离地球的远近,月球的视直径也会有大小变化,1月14日17:46,月球通过远地点,距离地球约40.57万公里,此时的月球看起来最小。1月18日则是本年度最接近远地点的满月,故为今年最小满月。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随着每次满月轨道位置的不同,约每13-14个满月,其位置恰好在月球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将使得此时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最大,有时被称为「超级满月」。相对地,约每13-14个月,满月位置恰好在月球轨道的远地点附近,使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偏小。(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本周日12月19日是今年度最后一次满月,同时也是年度最小满月,相较于5月26日的最大满月,月球视直径缩小了约15%,大约像是新台币10元与5元硬币的差别,周日晚上不妨抬头看看月亮是不是真的比较小?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所以与地球的距离时近时远,视直径也会跟着改变。12月18日10点45分月球通过远地点,距离地球约40.63万公里,使得19号的满月成为今年最小满月。

陈晃铭先生所摄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
陈晃铭先生所摄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随着每次满月轨道位置的不同,约每13-14个满月,其位置恰好在月球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将使得此时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最大,有时被戏称为「超级满月」。相对地,约每13-14个月,满月位置恰好在月球轨道的远地点附近,则使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偏小,如同今年12月19日的满月。(编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一般认为中秋节一定是满月,其实不然。今年9月21日中秋节是自2013年来,首次真正的满月。

什么是满月
  在天文上,不是月亮看起来圆就是满月,而是有精确定义:月亮和太阳在黄经差达到180度的瞬间。此次满月就发生在9月21日7时55分。

农历如何订日期
  农历月的制订是则从月亮的运动而来,规定一个月的开始是月亮位在朔的位置时,从朔到下一次朔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589天。因此,农历朔(新月)订为初一,日期依序排下,所以农历月就有可能是29天或30天。至于哪个日期碰上望(满月)是不一定,从农历十四日至十七日都可能发生。

农历哪一天月亮最圆
  根据统计,农历十六日满月机率最高,占47%,农历十五日约37.5%,农历十七约占15%,农历十四只0.5%。如果只看2001年至2050年的中秋节当月的满月,发生在农历十六日最多为26次,农历十五日(中秋节)20次,农历十七日4次,农历十四日没发生满月,结果近似。

满月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4月27号的11时32分月球将来到满月的位置,同日的23时22分月球也将行经近地点(月地两者中心距离35万7378公里),因满月发生时邻近近地点,使得这次的满月被称为超级月亮(supermoon)。欣赏满月无须任何工具,只需找个看得到月亮的地方,以肉眼欣赏月亮就好。

  何谓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近年来西方非天文专业的流行术语,是指在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亦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根据不同的定义,每年约2~4个位于满月时的超级月亮,此时满月看起来较平均而言,视直径增加大约7%、亮度增加约15%。

  根据超级月亮最初的定义,满月或新月必须在其最接近地球的90%范围内(按月地距离排列,位于前90%)才能被称为超级月亮。也就是说,以远地点和近地点的距离差的10%再加上近地点所得的值,若地月距离介于此值和近地点之间即称之为超级月亮。因月球绕地轨道会受太阳及其他行星引力影响而稍有变化,因此近地距离也会随时间不同。实际上如果从月球和地球的中心测量,在22万4865英里或36万1885公里(或更小)内的满月或新月都是超级月亮。也有使用当月球位于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和月球位于近地点的时间小于24小时,当做超级月亮的定义。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位在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上,这使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从地球上观察,月亮离地球较近时,看起来的视直径比较大;反之,远时看来较小。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因月球以椭圆轨道绕转地球,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同。

  此外,同日于日落后至21时还可一并欣赏火星邻近M35疏散星团的景像,在观测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用肉眼在双子座发现M35疏散星团,使用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在低倍率下可见到接近球型、恒星分布均匀的M35星团与火星同框的美景。

2021年4月27日晚上19时01分使用双筒望远镜(50mm口径、放大倍率15)的模拟观赏画面。
2021年4月27日晚上19时01分使用双筒望远镜(50mm口径、放大倍率15)的模拟观赏画面。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2020年最小满月与最大满月比较示意图。
2020年最小满月与最大满月比较示意图。

  哇!今天的月亮又圆又……「小」?没错,10月31日的满月将会是今年的最小满月!相较于4月8日的最大满月,足足小了14%!大约是新台币10元与50元硬币间的差别。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所以随着距离地球的远近,月球的视直径也会有大小变化。10月31日凌晨2:45,月球通过远地点,距离地球约40.64万公里,此时的月球看起来最小。当晚22:49正是满月,形成了今年最小的满月。

  随着每次满月轨道位置的不同,约每13-14个满月,其位置恰好在月球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将使得此时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最大,有时被戏称为「超级满月」。相对地,约每13-14个月,满月位置恰好在月球轨道的远地点附近,则使地球上所见的满月视直径偏小,如同今年10月31日的满月。

  10月31日的满月是10月的第二次满月(第一次为10月2日),在欧美通俗文化中把这种满月被称作「蓝月」。它并不是特别的天文现象,仅是历法上的巧合,月亮也不会变成蓝色的喔!(编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将“蓝月亮”一词审定发布。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今年最后一次的超级月亮(Supermoon)将在5月7日18时45分上演,地心至月心距离仅361182.575公里也是今年度第三次的超级月亮,错过这次可就要等到明年了。

  何谓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近年来西方非天文专业的流行术语,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

  根据最初定义,满月或新月必须在其最接近地球的90%范围内才能被称为超级月亮。也就是说,以远地点和近地点的距离差为总长度,此长度的10%加上近地点所得的值,若地月距离介于此值和近地点之间即称之为超级月亮。实际上如果从月球和地球的中心测量,在224865英里或361885公里(或更小)内的满月或新月都是超级月亮。此时的月亮较一般情况视直径增加大约7%,亮度增加约15%,不管是以裸眼或是用望远镜观看都更具观赏性。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

▲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位在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上,这使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从地球上观察,月亮离地球较近时,看起来的视直径比较大;反之,远时看来较小。

  欣赏满月无须任何工具,只需找个看得到月亮的地方,以肉眼欣赏月亮就好。拍摄月亮也很简单,将相机以三脚架固定后,按下拍摄钮即可。拥有望远镜设备者,可透过望远镜放大拍摄,效果更佳。

(编辑/台北天文馆许晋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