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12P/Pons-Brooks),是目前夜空中最明亮的彗星,根据最新的观测资料显示,其亮度以超越之前的预测,到达约3.9等,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中。此彗星的特殊之处在于彗核受太阳照射时,较容易因蒸发而喷出气体尘埃。因此当彗星接近太阳时,也较容易因彗核旋转加上不定期的喷发影响、产生彗星整体形状不断改变的现象。

由天文摄影师Shengyu Li拍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自3月6日至14日期间彗尾外形的变化图。因彗核不定期喷出气体尘埃且不断旋转,造成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形状不断改变。影像来源:NASA
图说:由天文摄影师Shengyu Li拍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自3月6日至14日期间彗尾外形的变化图。因彗核不定期喷出气体尘埃且不断旋转,造成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形状不断改变。影像来源:NASA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将于2024年4月21日通过近日点,预估此时将达到最大亮度,约3.7等,非常明亮。但因此时彗星与太阳看以来过于靠近,仰角过低而难以观察。之后彗星将逐渐远离太阳,于6月2日通过近地点,预估亮度约为5.5等。虽然亮度仍在可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的范围,但较适合欣赏地区已转至南半球,台湾地区难以观察。

在2024年4月10日傍晚,向西方低空观看,可以见到彗星、农历三月初二的眉月、木星相互聚集的天文美景。目前已进入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最佳观测期的尾声,接下来受暮光影响将愈来愈难观察,所以可要好好把握机会欣赏。
图说:在2024年4月10日傍晚,向西方低空观看,可以见到12P彗星、农历三月初二的眉月、木星相互聚集的天文美景。目前已进入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最佳观测期的尾声,接下来受暮光影响将愈来愈难观察,所以可要好好把握机会欣赏。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由于即将进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最佳观测期的尾声,若想要观察这颗亮度已达肉眼可见的明亮彗星,可要把握最后机会,在天气晴朗时找寻视野开阔的地方,于日落后搜寻西北西方低空,就可以欣赏到它美丽的身影。(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周期彗星最亮之一同时也是睽违71年再度回归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12P/Pons-Brooks),最近已进入最佳观测期!根据观测回报,它现在的亮度约5等并逐渐上升中,在日落后的西方偏西北方的低空有机会透过双筒望远镜发现它的踪影,非常令人期待。

天文摄影师Michael Jäger于2024年3月6日拍摄的12P彗星与明显彗尾。来源:Michael Jäger
天文摄影师Michael Jäger于2024年3月6日拍摄的12P彗星与明显彗尾。来源:Michael Jäger

  随着北半球的天文观察者迎来春天,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正变得更加明亮。目前使用小型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这颗与哈雷彗星十分类似的彗星,在未来几周内甚至将达到肉眼可见的亮度。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将于4月21日达到近日点,预计在4月8日的日全食期间将位在距离太阳约25度的地方,是难得一见的超精彩天象!

12P彗星自3月至4月间出现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
12P彗星自3月至4月间出现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虽然庞士-布鲁克斯于4月21日通过近日点时最高亮度将可达约4等,可惜此时彗星太过接近太阳,仰角偏低观察不易。而在6月2日,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将最接近地球,但由于此时已离太阳较远,因此会比其位于近日点时更暗,亮度预估约6.5等,在近地点期间位于天兔座,在南半球的民众仍有机会于日落后于西方低空,使用双筒望远镜甚至肉眼发现它。

  建议有兴趣的民众可以把握此彗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之间仰角适合的时机,挑选晴朗、无光害的地点,配合双筒望远镜等器材的辅助,应有机会在日落后的暮光中看到彗星毛絮状的彗核。(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在12P/Pons-Brooks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的彗发中隐藏着优美的漩涡状光芒

  庞士-布鲁克斯(12P/Pons-Brooks)彗星,由冰、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彗核宽约17公里,轨道周期约为71年。从2023年7月起,天文学家发现它的亮度已逐渐达到69年以来最大,且持续增加,同时彗核也开始频繁地喷出气体与尘埃。随着彗星愈来愈接近太阳,也因彗发中的C2含量增加而开始散发出绿色光芒,并同步伸展美丽的彗尾,业余天文学家也开始将目光转向这颗明亮的彗星,并拍摄出许多吸引人的彗星摄影照片。

  2024年3月9日,天文摄影师Jan Erik Vallestad将他在挪威拍摄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高解析度影像,经过软体进行处理后发现,在彗发中呈现出漩涡状的优美图案。

将最新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摄影图像,经过影像处理后显示,在彗发中呈现了前所未见的优美发光螺旋图案。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图说:将最新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摄影图像,经过影像处理后显示,在彗发中呈现了前所未见的优美发光螺旋图案。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之后拉脱维亚的天文摄影师Juris Seņņikovs采用相同的影像处理技术,在摄影图像的彗发中也呈现出同样的漩涡状图案。天文学家推测,漩涡状图案可能是由彗核表面的小型间歇性火山所喷出的冰晶、气体与尘埃造成。由于彗核不断旋转,让这些喷出物质被扭曲后,产生摄影图像中的漩涡图案。

若未经过特殊的影像处理,将无法看见隐藏在彗发光芒中的螺旋图案。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图说:若未经过特殊的影像处理,将无法看见隐藏在彗发光芒中的螺旋图案。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在夜空中飞掠仙女座大星系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图说:在夜空中飞掠仙女座大星系的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影像来源:Live Science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目前正以大约每小时64,500公里的速度穿越内太阳系,且已进入最佳观测期。于2024年4月21日通过近日点,预计在4月8日的日全食期间到达距离太阳约25度的地方,届时将出现难得一见的精彩天象!(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C/2023 H2 (Lemmon)是一颗长周期彗星,曾被泛星计划分别在3月26日及4月18日拍摄到,但都被标记为点状天体而非彗星,直至2023年4月28日被亚历桑那大学座落于莱檬山的斯图尔德天文台所发现并标记为可能彗星,发现时的视星等仅有21等。

C/2023 H2 (Lemmon)彗星的亮度变化预测,图片来自吉田诚一彗星网。
彗星的亮度变化预测,图片来自吉田诚一彗星网

  它于十月左右时抵达近日点,而在通过近日点后,虽然它将于11月11日距离地球最近,但离地球最近的当下台湾地区不可见,因此对台湾地区而言最佳的观赏日为11月10日晚上,预期总亮度可达6~7等(来自COBS),自11月起,你可以在西北方低空透过望远镜看见它,随着日期的推进,彗星的仰角每天也在逐渐增高,在亮度最高的11月10日及11日将有机会透过一般的双筒望远镜看见它,未来的预测路径请见下图。(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C/2023 H2 (Lemmon)彗星预测路径。
图说:彗星预测行经路径,其中黄色线段表示彗星将经过的路径,标记的第一个数字为日期,括号内的数值则代表预测亮度(来自Stellarium),每一个标记点都以20:00为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日本业余天文学家西村荣男于2023年8月12日发现一颗新彗星,在经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确认后命名为C/2023 P1 (Nishimura),这也是他所发现的第3颗彗星。C/2023 P1将于9月13日最接近地球,距离约0.85个天文单位。

C/2023 P1 (Nishimura)西村彗星轨迹预测图(红线)。红线上白点为9月13日彗星位置。
C/2023 P1 (Nishimura)西村彗星轨迹预测图(红线)。红线上白点为9月13日彗星位置。

  9月初C/2023 P1亮度已达双筒望远镜可观察的程度,并且逐渐变亮中,9月4、5日时彗星亮度约5.5等,在曙光出现前的4时30分前后,以双筒望远镜甚至肉眼即可在东北东方低空找到它的踪迹,这也是观赏这颗彗星的最佳时机,此时明亮的金星在其右侧约15度左右,正可做为寻找的指标。之后彗星的亮度虽继续升高,但因为离太阳太近而难以观赏。在9月17日通过近日点时,亮度达到最高约2.3等,之后将远离太阳并逐渐变暗。

C/2023 P1 (Nishimura)西村彗星9月4至7日每日4:30位置示意图(彗星经放大处理)。
C/2023 P1 (Nishimura)西村彗星9月4至7日每日4:30位置示意图(彗星经放大处理)。

  最近C/2023 P1的观测已明显出现一条微弱且细长的离子尾,从彗发延伸出1.5至2度,相当于满月视直径的3到4倍。C/2023 P1目前正穿梭在黄道带上,8月底至9月初从双子座移至到巨蟹座,在9月中旬将穿越狮子座,然后在9月下半月移动到室女座。

  根据最新计算显示C/2023 P1可能是一颗轨道周期约434年的周期性彗星,但根据统计,第一次接近太阳的彗星最有可能分裂,若能幸存下来,而后将随着每一次的通过近日点,彗星的核心变得更加坚固。预测彗星未来的亮度极具挑战性,彗星的亮度受其表面物质的喷发状况影响,因此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亮度如何还有待后续观察。(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使用韦伯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首次确认了主小行星带中一颗彗星周围的气体,尤其是水蒸气,这表示来自原始太阳系的水冰得以保存在此区域中。 然而,对水的成功探测却伴随着另一个新的谜题,238P/Read彗星没有探测到二氧化碳。

艺术家对238P/Read彗星的想像图,水冰在其轨道接近太阳时蒸发,形成彗发和彗尾,这是彗星与小行星间的区别。This artist’s concept of Comet 238P/Read shows the main belt comet sublimating—its water ice vaporizing as its orbit approaches the Sun. This is significant, as the sublimation is what distinguishes comets from asteroids, creating their distinctive tail and hazy halo, or coma.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s detection of water vapor at Comet Read is a major benchmark in the study of main belt comets, and in the broader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of Earth’s abundant water. Credits: NASA, ESA
图说:艺术家对238P/Read彗星的想像图,水冰在其轨道接近太阳时蒸发,形成彗发和彗尾,这是彗星与小行星间的区别。图片来源:NASA, ESA

  238P/Read也称为P/2005 U1于2005年10月24日由美国天文学家Michael T. Read使用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Spacewatch望远镜所发现。238P/Read位于主小行星带,但会周期性地显示出彗发和彗尾。主带彗星是一个相当新的分类,在此之前,我们认为彗星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和欧特云中,这些位置离太阳够远,因此冰得以被保存住,而当彗星接近太阳时,蒸发的冰冻物质赋予了彗星独特的彗发和彗尾,这是它们与小行星不同之处。科学家们长期以来推测水冰可以保存在木星轨道内较温暖的小行星带中,直到韦伯才带来确切的证据。

238P/Read彗星显示彗发及彗尾,2022年9月8日韦伯太空望远镜近红外相机拍摄。This image of Comet 238P/Read was captured by the NIRCam (Near-Infrared Camera) instrument on NASA’s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on September 8, 2022. It displays the hazy halo, called the coma, and tail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comets, as opposed to asteroids. The dusty coma and tail result from the vaporization of ices as the Sun warm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et. Credits: NASA, ESA, CSA, M. Kelle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mage processing: H. Hsieh (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 A. Pagan (STScI)
图说:238P/Read彗星显示彗发及彗尾,2022年9月8日韦伯太空望远镜近红外相机拍摄。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M. Kelle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mage processing: H. Hsieh (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 A. Pagan (STScI)

  研究人员表示以往我们在主小行星带中看到了具有彗星特征的天体,现在透过韦伯精确的光谱数据,才肯定是水冰造成,此证明了来自早期太阳系的水冰可以保存于小行星带中。二氧化碳的缺失更是一大惊喜,通常二氧化碳约占彗星挥发性物质的10%,很容易被太阳的热量汽化。研究团队对于缺乏二氧化碳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238P/Read在形成时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温度的升高而失去了二氧化碳。尤其是位处于小行星带上更是容易如此,二氧化碳比水冰更容易蒸发,并且可以在数十亿年后渗出。而另一种可能是238P/Read在太阳系一个特别温暖的区域形成,那裡没有二氧化碳。

  研究团队下一步的研究将开展至238P/Read彗星之外,去看看其他的主带彗星。小行星带上的天体又小又暗,透过韦伯终于可以看到它们的情况,并得出一些结论。其他主带彗星是否也缺乏二氧化碳?既然韦伯已经确认在小行星带附近保存着水,那么接下来通过样本采集来跟进此一发现,将能更进一步了解主带彗星,无论哪种方式,找出答案都将令人兴奋。我们生存在充满水的世界,并且充满生机,我们不确定这些水是从何而来,因此藉由了解太阳系中水的分布历史,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行星系统,以及它们是否在成为类地行星的路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38P/Read彗星(2022年韦伯拍摄)与103P/Hartley 2彗星(2010年Deep Impact mission拍摄)光谱数据图。两者都在与水相关的光谱区域显示明显的峰值。但238P/Read彗星没有显示存在二氧化碳的特征。This graphic presentation of spectral data highlights a key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observations of Comet 238P/Read by the NIRSpec (Near-Infrared Spectrograph) instrument on NASA’s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in 2022 and observations of Comet 103P/Hartley 2 by NASA’s Deep Impact mission in 2010. Both show a distinct peak in the region of the spectrum associated with water. Finding this in Comet Read was a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 for Webb, as it is in a different class of comets than Jupiter-family comets like Hartley 2, and this marks the first time that a gas has been confirmed in such a main belt comet. However, Comet Read did no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expected bump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arbon dioxide. Credits: NASA, ESA, CSA, and J. Olmsted (STScI)
图说:238P/Read彗星(2022年韦伯拍摄)与103P/Hartley 2彗星(2010年Deep Impact mission拍摄)光谱数据图。两者都在与水相关的光谱区域显示明显的峰值。但238P/Read彗星没有显示存在二氧化碳的特征。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and J. Olmsted (STScI)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奥陌陌('Oumuamua,台湾名:斥候星,香港名:首使星)于2017年10月19日由泛星1号(Pan-STARRS 1)望远镜所发现,这是已知第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访客。起初根据轨道型态,这个天体被归类为彗星,但长时间观测之后发现它没有明亮的彗发或尘埃尾,形状奇特介于雪茄和煎饼之间,且因其小尺寸更像是小行星而非彗星。它正以天文学家无法解释的方式加速远离太阳,导致一些天文学家甚至认为它是一艘外星飞船。

  加州大学与康乃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新模型中显示'Oumuamua的加速归因于物体内部分子氢的释放。研究人员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冰可以转化为分子氢,这表示彗星的雪球状结构可以将氢困在冰内的气泡中,而太阳的热量会迫使气泡以扇形喷雾形式释放气体。因'Oumuamua如此之小,以至于当氢气从冰中喷出时所产生的微小推力,会轻微改变它围绕太阳系的路径。这类的反应已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在此条件下会产生分子氢并随后被排出,此模型将可以帮助天文学家理解'Oumuamua不寻常特性。

艺术家对'Oumuamua的描绘,它在接近太阳时变暖并释放出氢气,这将略微改变其轨道。此彗星是除了尘埃颗粒之外,第一个从另一颗恒星造访我们太阳系的已知天体。图片来源:NASA, ESA and Joseph Olmsted and Frank Summers of STScI
图说:艺术家对'Oumuamua的描绘,它在接近太阳时变暖并释放出氢气,这将略微改变其轨道。此彗星是除了尘埃颗粒之外,第一个从另一颗恒星造访我们太阳系的已知天体。图片来源:NASA, ESA and Joseph Olmsted and Frank Summers of STScI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一颗几公里宽的彗星而言,释气来自相对于主体而言非常薄的外壳,因此无论是从成分上还是加速度方面,都不一定是可检测的效果。但因'Oumuamua是如此之小,研究人员认为它实际上产生了足够的力来推动这种加速。此发现也支持了先前的理论,即'Oumuamua可能起源于一个冰行星,一种在行星形成早期阶段的小物体,类似于太阳系彗星。'Oumuamua是一颗标准的星际彗星,它刚刚经历了重度加工,研究团队运行的模型与我们在太阳系中从彗星和小行星上看到的一致,这个想法也解释了没有尘埃彗发的原因。即使冰基质中有灰尘,也不会升华冰,只是重新排列冰,然后让氢释放出来。所以灰尘甚至不会出来,这正是星际彗星应该发生的事情。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自然》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SCI NEW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又有明亮的新彗星被发现!这颗称为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的彗星将于2024年9月28日通过近日点,接着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距离地球仅0.47个天文单位,预估星等更将达到-1.3等(后续修正为0.3等),若接下来没有更明亮的新彗星被发现的话,这颗彗星将成为2007年后最明亮的彗星之一!

2007年初南半球可见的C/2006 P1 (McNaught)彗星亮度达负6等,在城市灯光中仍清晰可见,是近50年来最明亮的彗星。
图说:2007年初南半球可见的C/2006 P1 (McNaught)彗星亮度达负6等,在城市灯光中仍清晰可见,是近50年来最明亮的彗星。来源:APOD

  在2023年2月22日ATLAS南非天文台通报发现了新的彗星,经过比对发现和2023年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所通报但后来失踪的目标是同一颗天体,因此这颗彗星的命名就以两个发现者并列,正式名称为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现在这颗彗星亮度仅约18等,非常昏暗,预期要等到2024年的9月亮度才会上升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在今年2月被发现时的轨道位置,远在木星轨道之外。
图说: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在今年2月被发现时的轨道位置,远在木星轨道之外。来源:http://astro.vanbuitenen.nl/comet/2023A3

  这颗彗星预计将于2024年9月27日以0.39个天文单位的距离通过近日点,并在10月12日最接近地球,以每秒80公里以上的速度通过近地点。目前预期它的最大亮度可能高达0等,但彗星的亮度受其表面物质的喷发状况影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亮度如何还有待后续观察。

2020年7月接近地球的C/2020 F3 NEOWISE彗星是近年北半球最精彩的彗星之一,亮度达0等,预期C/2023 A3的亮度将类似、甚至更加明亮!
图说:2020年7月接近地球的C/2020 F3 NEOWISE彗星是近年北半球最精彩的彗星之一,亮度达0等,预期C/2023 A3的亮度将类似、甚至更加明亮!

  根据NASA的小天体资料库资料显示,C/2023 A3彗星的轨道周期推估为8万年,但这不代表此彗星每8万年就会到访地球附近一次。长周期的彗星轨道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天体的重力影响,例如木星、土星等等大质量行星都有机会改变这些彗星的轨道。天文学家相信,这些长周期的彗星是来自于太阳系最外围的欧特云(Oort Cloud),其中很可能保存着早期太阳系的组成元素和形成资讯,对于我们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有很大的帮助。而对观星爱好者来说,这些长周期彗星若体积较大、尚未像短周期彗星一般受过多次太阳的加热作用,可能保有比较多的挥发气体,使得这些彗星的亮度精彩可期!究竟C/2023 A3是否真如预期般精彩呢?明年9月、10月相信就会有答案了!(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参考资料:
NASA JPL Small-Body Database
astro.vanbuitenen.nl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一颗新彗星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的确认公告。该目标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于2023年1月9日首次发现,后由南非ATLAS计划在2月22日报告存在彗星特征,进一步通过美国帕洛玛ZTF望远镜观测资料的回溯检测,确认为一颗已经开始活动的彗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这颗彗星命名为Tsuchinshan-ATLAS/紫金山-阿特拉斯。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C/2023 A3的轨道

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到C/2023 A3的图像
△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到C/2023 A3的图像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C/2023 A3的轨道

  该彗星轨道倾角约139度,是一颗逆行轨道彗星;偏心率超过0.999,在一个近抛物线的椭圆轨道上运动,轨道周期为61751年。根据目前的轨道信息,该彗星目前还处在木星轨道以外,后续将朝着它的近日点方向运动,在2024年8月穿过地球的轨道,至2024年9月28日可到水星轨道附近。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该彗星的亮度将快速增加,有望在2024年9月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任梅梅)

轨道要数 Orbital elements

目前的临时轨道要素包含在MPEC中。

The current provisional orbital elements are contained in the MPEC.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                                               
Epoch 2023 Feb. 25.0 TT = JDT 2460000.5                                         
T 2024 Sept. 28.55963 TT                                Rudenko                 
q   0.3904059            (2000.0)            P               Q                  
z  +0.0006401      Peri.  308.59081     +0.36275685     +0.90020587             
 +/-0.0030246      Node    21.58224     +0.91805884     -0.30086181             
e   0.9997501      Incl.  139.08539     -0.15992321     +0.31481988             
From 155 observations 2022 Dec. 22-2023 Feb. 28, mean residual 0".3.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2年1月10日由位于夏威夷的Pan-STARRS 2泛星计划望远镜发现的C/2022 A2彗星,在2023年2月18日以1.74天文单位的距离通过近日点,预估亮度在9至10等间,需使用天文望远镜或是摄影方法才能找到它的踪影。您可以在日出前的东北方低空中,在天鹅座、仙王座和蝎虎座之间找到它。

C/2022 A2 (PANSTARRS)泛星彗星于每日凌晨5时在东北方低空的位置。
C/2022 A2 (PANSTARRS)泛星彗星于每日凌晨5时在东北方低空的位置。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虽然这颗彗星的最大亮度不是特别明亮,但才刚在1月底通过近地点的C/2022 E3 (ZTF)彗星,目前的亮度也在7至8等左右,2月中旬至下旬的位置在金牛座南方,也还在可用肉眼透过望远镜观测的范围之内,若想看彗星又不想在凌晨早起的朋友们,也可以在前半夜观察C/2022 E3彗星喔!(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C/2022 E3 (ZTF)彗星在2023年2月至3月的预测位置。
C/2022 E3 (ZTF)彗星在2023年2月至3月的预测位置。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3年1月7日更新:依据COBS的模拟资料,2023年2月1日的亮度可达到5.4等。

  C/2022 E3 (ZTF)是一颗长周期彗星,于2022年3月2日被兹威基瞬态设施所发现,发现时的视星等仅有17.3等,距离太阳约4.3AU(约6.4亿公里),最初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但随后的观测显示出它有彗发(fà),表示它是一颗彗星,11月初,该彗星的总亮度已达到10等,该彗星有着绿色的彗发,黄色的尘埃尾以及微弱的离子尾,起初该彗星于傍晚可见,近期已转至凌晨可见,彗星逐渐向北天极靠近直至2023年1月30日最靠近北极星。

C/2022 E3 (ZTF)彗星,由天文爱好者Dan Bartlett所摄。
C/2022 E3 (ZTF)彗星,由天文爱好者Dan Bartlett所摄。

  预计它将会在2023年1月12日时通过近日点,若是该彗星没有被太阳的热力、太阳风瓦解或是任何其它的因素而变更轨道,那么2月1日会是它最接近地球的一天,届时其总亮度将达到7.6等(JPL模拟资料),也许可利用小型的双筒望远镜看见它的身影。

  它在2023年1月1日至1月29日期间的最佳观赏时机为天文曙光(约为凌晨4时)前的东北至东北方天空之间,在不受到月光影响下尤佳,1月30日约为凌晨3时、1月31日为午夜12时,在2月1日最亮的当天约为23时,接着适合的观赏时间会越来越早并逐渐远离地球而变暗,若有兴趣拍摄者,现在已可使用中型天文望远镜拍摄它,实际经过的大略路径请见下图。(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C/2022 E3 (ZTF)彗星路径。
C/2022 E3 (ZTF)彗星路径。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