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4 金星合月 + 船尾座π流星雨極大期(ZHR~Var.)

發布单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又由於金星非常明亮,且是軌道在地球以內的內行星,從地球上觀察時,總出現在太陽附近,只能在清晨日出前,或是傍晚日落後3小時以內可以看到金星,故每當發生金星合月,月亮的月相都通常是殘月或眉月。

  2017/4/24的凌晨1:59金星合月,地心所見的金星位在月球的北方約5.2度的地方。不過此時新星和月齡27的殘月都尚未升起,需等到凌晨4:00以後到約5:30日出前這段短短的時間,才能在東方低空中見到殘月和金星接近的景象。



  船尾座pi流星雨(π Puppids,137 PPU)活動日期一般介在4/15~4/28之間,國際流星組織(IMO)預測今年極大期可能落在北京時間4/24凌晨1時,流星數量不定,有可能完全沒有,也可能達ZHR~40的狀況。今年極大期時月相逢近月齡27的殘月,月亮約於凌晨4:00以後才升起,所以並不會受到月光影響。

  這群流星速度極慢(每秒18公里),但流星亮度平均很亮,所以很容易和極大期相去不遠的天琴座流星雨的流星分辨開來。

  對臺灣地區而言,船尾座位置相當偏南,在此時節,入夜後即已在南方低空,約在晚間23:00左右西南方沈下地平面,仰角相當低,受大氣層消光的影響很大,將使可見流星數量更為減少,並不利於觀測。如果是處在南半球的觀測者,少了大氣減光的影響,觀測條件比北半球好很多。

  這群流星雨是在1972年才確認出來的,後來在1977年和1982年都曾發生過時間非常短,但數量多達ZHR~40的爆發,這兩次都是它的母彗星26P/Grigg-Skjellerup位在軌道近日點前後的回歸之時。在1982年之前,這群流星雨鮮少有主極大以外的其他零星小活動報告;但在1983年出現ZHR~13的觀測報告,顯示這群流星雨的來源物質正如理論預期的在逐漸向外擴散中。

  26P彗星2008年3月的回歸,當時並沒有任何明顯的流星增多現象;不過當年因月相不佳,所以或許是因為比較暗的流星都被月光掩蓋而不得見的結果。

  26P彗星最近一次回歸時間是在2013年7月,不過流星雨專家並沒有因此而預測今年的船尾座Pi流星雨活動有任何增強的現象。

  不過即使如此,流星雨專家還是呼籲對流星觀測有興趣者持續關注這一群,無論最後記錄到多少顆流星,都對分析這一群流星雨的活動,以及未來的預報有很大的幫助。IMO建議以目視和電波觀測兩種觀測為主,不過因為這群流星速度很慢又很亮,天文攝影方式也很不錯;至於望遠鏡觀測和錄影觀測就不建議使用了。

生成海报
(本文共有2人浏览过,今日共有1人浏览过,欢迎多加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