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自从30年前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后,天文学家已发现近5,000颗系外行星,及近5,000颗候选天体,但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在Astronomical Journal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中,认为有几颗克卜勒太空望远镜的资料判定为行星的天体可能是小恒星。团队利用更精确母恒星测量值,评估其行星的大小,并确定Kepler-854b、Kepler-840b和Kepler-699b直径是木星的两到四倍,这尺寸太大而不是行星。另外,Kepler-747b的大小约为木星的1.8倍,与已确认的最大行星相近,但是Kepler-747b离它的母恒星相对远,这样的距离不容易存在如此大小的行星。所以Kepler-747b行星的身分令人怀疑,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是行星。

Among thousands of known exoplanets, astronomers have flagged three that are actually stars.

  论文作者表示:其实,团队的最初目标不是找这些“冒名”的行星,而是寻找有潮汐畸变迹象的系统。由于两个彼此靠近的天体,其重力会导致另一天体呈现椭圆形,这可让你知道伴星的质量有多大,所以可以根据潮汐力确定它是恒星或是行星。

  团队在分析时,发现Kepler-854b尺寸似乎太大而难以置信,因此再次查验其原始资料。由于Kepler-854b与其他克卜勒太空望远镜所发现的行星一样,是以凌日法发现。望远镜观测到行星在其恒星前方经过所遮蔽的光度变化程度与行星跟母恒星大小比率有关,天文学家根据对恒星大小的估计值来计算行星大小。但Kepler-854b是2016年发现,当时对其母恒星直径的估计,相较今日不够精确。目前,对恒星最准确的测量来自ESA盖亚太空望远镜,根据新资料估算Kepler-854b变得更大,而不可能是行星。于是团队分析克卜勒太空望远镜发现2,000多颗行星,而找到其他2颗不是行星的例子。团队表示,由于修正幅度不高,显示原先资料误差不大,未来应该不会再修正了。(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资料来源:Science Daily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日本山形县坂垣公一于2022年3月19日13时04分左右(世界时)使用0.5米 f/6.8望远镜 + KAF-1001E CCD相机在狮子座NGC 3367星系中发现16.3等超新星候选体。该天体位置如下(春分点2000.0):

赤经 10时46分34.630秒
赤纬 +13度45分16.98秒

超新星2022ewj

  该天体获得正式编号SN 2022ewj后,位于日本冈山天文台的安倍晴明望远镜经过分光光谱观测,确认其前身星为II型超新星。

  这是他2022年1月27日以来发现的第2颗超新星,到目前为止,板垣公一共发现165颗超新星(包括独立发现)。

【图:板垣公一,文:节译自日本天文艺术网页】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不久前,我们还生活在已知只有少数几颗行星的宇宙中,所有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但现在已确认超过5,000颗行星存在于我们的太阳系之外,这不仅是一组数字,每一颗行星都是一个新世界,一个全新的星球,因为我们对它们一无所知。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5,000多颗行星中,包含了像地球般的小型岩石世界、比木星大许多倍的气态巨行星、质量接近或超过木星但与其恒星极近距离的「热木星」、可能比地球更大的岩石世界的「超级地球」、如海王星缩小版的「迷你海王星」,还有同时围绕两颗恒星运行的行星。

  1992年,我们第一次获得太阳系外行星运行的具体证据,发现有几颗质量类似地球的天体环绕着脉冲星PSR B1257+12旋转,透过测量脉冲时间的微小变化使科学家能够发现围绕脉冲星运行的行星,此篇论文在30年前揭开了第一批在太阳系外被证实的行星。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在中子星周围找到行星,那么行星基本上必无处不在,行星生产过程必须非常稳健,不可避免地我们将可能会在某个地方找到某种生命,探测生命本身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天文学家寻找系外行星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 径向速度法:借由系外行星重力对母恒星产生的都卜勒效应得知行星的存在。

  • 凌日法:行星从其母恒星前经过时,因遮掩部份恒星的光芒,使恒星亮度减弱,这也是目前发现最多系外行星的方法。

  • 直接成像法:使用日冕仪遮挡母恒星的光芒,让其周围黯淡的行星得以发现。或使用光学干涉技术,结合不同望远镜的光线,将来自恒星的光互相抵消,就有可能侦测到系外行星。

  • 重力微透镜法:当前景恒星周围有行星环绕,那么行星本身的重力会使背景恒星变亮。

  现在,借由多个现代化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如2018年发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将继续发现新的系外行星;最近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也将捕捉来自系外行星大气层的光,读取其气体,以识别可居住条件的潜在迹象。预计将于2027年发射的罗曼太空望远镜(Roman Space Telescope)也将使用多种方法以发现新的系外行星。欧洲太空总署(ESA)ARIEL任务将于2029年发射,观测系外行星的大气。NASA的CASE技术将有助于消除系外行星的云层和雾霾。仅30多年的时间,系外行星发现的数字已爆炸式的增长。2022年3月21日标志着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得到确认的重大里程碑。(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银河系中已确认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银河系中已确认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资料来源:NASA

1514712115863432.jpg

  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于2022年3月19日成功举办。经竞赛组委会商议,高年组入围分数线为36分,低年组入围分数线为40分。请入围的同学务必于3月27日24:00前向组委会提交考试同期视频,供组委会审核,以确定成绩的有效性。此视频将作为入围决赛所需凭证。视频收集方式已在北京天文馆官网(http://www.bjp.org.cn/)发布。有关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的相关通知,请关注近期北京天文馆官网、北京天文馆官方微博、北京天文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竞赛宗旨:推动天文基础教育,为全国热心天文学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天文科普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为了参赛者的安全和健康,预赛为线上闭卷笔试。决赛包括闭卷笔试、望远镜操作、实地观星等。预赛结束后,组委会将根据成绩确定入围决赛的选手。并依据选手决赛成绩、选拔赛成绩和国际赛参赛要求(如年龄等限制条件),选拔参与集训的学员,并组成中国国家队参加2022年度各项国际天文竞赛。

  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的入围决赛名额由该地相关省级比赛推送,学籍为此两地的学生,不得参加此次预赛。

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
2022年3月19日13:55至15:00 闭卷

【注意事项】请务必仔细阅读!
1. 本次竞赛为闭卷考试,请答卷人按照自己的真实水乎独立完成答卷,答题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器,可以使用空白纸张作为草稿纸。在答题期间退出本程序(包括屏幕切换)的行为视为结束答题。任何情况下意外退出程序所造成的结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2. 请认真并正确填写个人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3. 本页面上方倒计时为参考时间,考生需在14:15前进入考试系统,并在15:00前提交最终答案,成绩才有效。
4. 每位考生的试卷类型是随机的。请在试卷类型对应位置选择自己的试卷类型。
5. 请正确选择自己的组别,低年组考生(指200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并且没有参加过国际天文奥赛IA0和亚太天文奥赛APAO的考生)只需答01-30题,高年组考生只需答06-35题。
6. 每题选择一个最接近正确的答案。将对应的字母(A,B,C,D之一)处进行选择。不会做的题目不选。可以点击对应试题旁的“清除选项”来删除已选项。每道题答对得4分,答错或多选得-4分,不选得0分。满分120分。
7. 本试题、答案及拟入围决赛名单将通过北京天文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布。

【试卷类型 A】

01. 今年“五一”假日期间的月相是(  )。
(A)下弦月   (B)蛾眉月
(C)残月    (D)满月

02. 在最好的观测时机,以下行星在地球上观测最亮的是(  )。
(A)金星    (B)木星
(C)火星    (D)土星

03. 以下恒星目视最暗的是(  )。
(A)造父一   (B)天关
(C)辇道增七  (D)大陵五

04. 第一个通过观测证认出蜂巢星团M44中恒星的天文学家是(  )。
(A)赫维留   (B)梅西叶
(C)伽利略   (D)威廉赫歇尔

05. 以下星座中全部适合在北半球冬季观测的是(  )。
(A)猎户座、御夫座、天龙座、半人马座
(B)双子座、武仙座、猎犬座、大犬座
(C)双子座、猎户座、大犬座、豺狼座
(D)双子座、御夫座、猎户座、天兔座

06. 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于(  )。
(A)北京古观象台
(B)紫金山天文台
(C)徐家汇天文台
(D)北京天文馆

07.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映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  )部分。
(A)公历    (B)阴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08. 一位同学在地面观测中国空间站(CSS)过境,以下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他看到CSS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B)他一整晚观测到5次CSS过境。
(C)他发现CSS比织女星还亮。
(D)他看到CSS以很近的角距离“掠”过了北极星。

09.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  )
(A)日心说   (B)盖天说
(C)浑天说   (D)宣夜说

10. 以下哪个探测器的主要目标是小行星?(  )
(A)朱诺(Juno)
(B)帕克(Parker)
(C)露西(Lucy)
(D)马文(MAVEN)

11. 两地的地方恒星时相差4h15m,那么地理经度相差(  )。
(A)60度15分  (B)4度15分
(C)63度45分  (D)127度30分

12. 以下月海中位于月球背面的是(  )。
(A)莫斯科海  (B)静海
(C)危海    (D)酒海

13. 做暑假作业让你感觉度日如年。在哪个行星上,不做作业也会“度日如年”?(  )
(A)天王星   (B)金星
(C)水星    (D)火星

14. 日前我国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卫星,HXMT)首次认证了快速射电暴FRB200428的高能对应体,证明了该快速射电暴来源于(  )。
(A)地外文明
(B)黑洞吸积辐射
(C)高度磁化中子星
(D)激变双星

15. 目前国际空间站(ISS)主要依靠以下哪类飞船来进行货物补给?(  )
(A)美国Starliner飞船
(B)俄罗斯进步号飞船
(C)美国天鹅座飞船
(D)美国龙飞船

16. 以下梅西叶天体分类正确的是(  )。
(A)M31、M33、M81、M100、M101都是旋涡星系
(B)M3、M7、M13、M30、M35都是球状星团
(C)M1、M8、M20、M28、M78都是发射星云
(D)M27、M57、M76、M97、M108都是行星状星云

17. 天文学家第一次测出太阳系到银心的距离时使用了哪种天体?(  )
(A)银心附近的恒星
(B)超新星
(C)造父变星
(D)球状星团

18. 以下恒星中目视从亮到暗排序正确的是(  )。
(A)老人星>参宿七>南门二>轩辕十四>河鼓二
(B)天狼星>南门二>角宿一>河鼓二>水委一
(C)天狼星>老人星>织女>水委一>轩辕十四
(D)天狼星>织女>水委一>轩辕十四>心宿二

19. 由于光速有限,我们观察到的天体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之间存在偏差,也就是光行差。参宿四的视位置向东偏离最大发生在北半球的(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20.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首先在渑池县(北纬34.76度)被发现。在这一文化前期,也就是公元前4500年时,在渑池所见心宿二的最大地平高度在(  )度。
(A)66至85   (B)5至25
(C)26至45   (D)46至65

21. 于2021年底发射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主要工作波段为(  )。
(A)X 射线   (B)光学
(C)红外    (D)射电

22. JWST已经到达了日地达拉格朗日L2点,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如果日地距离按1.5亿千米计算,在L2点所见日面未被地球遮挡部分的面积占视面积的百分之(  )。
(A)22至35   (B)2以下
(C)2至10     (D)11至21

23. 研究星系中的分子气体主要会使用以下哪个望远镜?(  )
(A)XMM-Newton (B)ALMA
(C)HST                  (D)eROSITA

24. 在北纬30度某地,使用一台物镜焦距1000毫米的望远镜配以圆形视场为46度的25毫米目镜,观测一颗位于天顶附近的恒星。调整该星位于视场中央,如果此时停止跟踪,那么该星会在多少秒后移出视场?(  )
(A)188 (B)118 (C)143 (D)161

25. 亮度相差百分之十的两颗星,星等大约相差多少?(  )
(A)1等    (B)0.001等
(C)0.01等    (D)0.1等

26. 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科学家是(  )。
(A)伽莫夫   (B)爱因斯坦
(C)哈勃    (D)奥本海默

27. 以下哪颗彗星来自太阳系之外?(  )
(A)D/1993 F2 苏梅克列维9号
(B)2I/鲍里索夫
(C)2P/恩克
(D)C/1995 O1 海尔波普

28. 在距太阳200au处放置一块石头,其由静止至落入太阳大约需要花多长时间?(  )
(A)5000年   (B)100年
(C)500年     (D)1000年

29. 现行农历意义上的立春被定义为(  )。
(A)太阳黄经315度的时刻
(B)太阳赤经0度的时刻
(C)太阳黄经0度的时刻
(D)太阳赤经315度的时

30. 以下天象中,接下来最先发生的是(  )。
(A)月食
(B)水星大距
(C)四月天琴座流星雨
(D)日食

31. “金属”(除氢、氦以外的其他元素)占太阳质量的百分之(  )。
(A)15     (B)0.015
(C)0.15       (D)1.5

32. 在红移z=1时宇宙的尺度因子是现在的(  )。
(A)10倍    (B)十分之一
(C)一半     (D)2倍

33. 分子热运动会造成谱线的多普勒展宽。同样温度下,碳原子谱线的展宽是氢原子谱线的(  )。
(A)24倍     (B)1/12
(C)1/3.5    (D)12倍

34. 诸多下一代太空望远镜都有光学或近红外无缝光谱的获取设备。设计中的中国空间站望远镜CSST上拍摄的无缝光谱分辨率约为R~200,这一分辨率意味着望远镜可以分辨出位于波长x和波长(1+1/200)x的两处谱线特征。从多普勒效应的角度考虑,下列科学目标中较难以由该设备实现的是(  )。
(A)测定星系团的维里质量
(B)测定星系的旋转曲线
(C)测定遥远天体的红移
(D)解析类星体的宽发射线

35. 在2021年的美国电影《不要抬头》(Don't look up)中,主人公研究已耗尽气体的宁静星系中超新星时发现了一颗要撞击地球的彗星。考虑各种类型超新星的前身星,在这类星系中最常发现的超新星是(  )。
(A)II型超新星
(B)Ia型超新星
(C)Ib型超新星
(D)Ic型超新星

预赛答案:BAACD ACAAC CABCB ADCAD CDBDD ABCAC DCCBB

1.webp

2.webp

3.webp

4.webp

5.webp

6.webp

7.webp

8.webp

本次考试最终解释权归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所有。


  更早年份的天文试题资料,也可前往“天文奥赛”网站取得。(https://www.astro-init.top/

  更多海峡两岸天文试题,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cnao/

表情包

发布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2022年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当天,该小行星命名发布仪式在线上线下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小行星模拟图
小行星模拟图

运行轨道图
运行轨道图

  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1995 XO2),发现者为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团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通知,这颗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

如何观测华中科技大学小行星?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这颗小行星将出现在巨蟹座附近。期间,如遇天气晴朗的夜晚,最好是农历月初或者月末,选择周围无强烈灯光,且无建筑物遮挡的高处,借助专业的天文观测工具,可以看到它在夜空中璀璨的身影。

  此外,点击进入太阳系小天体数据库https://in-the-sky.org/solarsystem.php?obj=A52487,就可以近距离接触这颗小行星,掌握它的位置、轨道等最新动态。

小行星如何被命名?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为何华中科技大学能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2022年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庆70周年,获得小行星命名权不仅是崇高的荣誉,更代表着对学校的肯定。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学校积极推动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发展。1983年10月,学校开始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挂靠物理系),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2014年3月,罗俊院士在校提出“空间引力波天琴计划”,2019年天琴一号顺利发射,开启了测地观天新事业。2020年加入“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2021年成立国家天文台-华中科技大学“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推动中部地区天眼FAST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使用NASA史匹哲太空望远镜观测资料(已于2020年1月退役),看到一片尘埃云短暂地阻挡了一颗名为HD 166191恒星的光线。这片尘埃云可能来自于两个小行星大小般的天体撞击而产生。

  HD 166191目前寿命约为1000万年,是一颗年轻的晚期,属于F型到早期G型恒星,位于人马座,距离我们约329光年。恒星演化到这个阶段,其形成时所遗留下的尘埃已聚集在一起,称为微行星的天体。小行星是我们的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行星碎片,而在其他的恒星周围,这些物体可能是未来构成行星的原料,一旦充斥其间的气体散去,这些小天体间的碰撞就会变得很常见。

  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曾在形成岩石行星的年轻恒星周围发现类似的碰撞证据。由亚利桑那大学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使用史匹哲太空望远镜对该系统进行了100多次的观测,虽然这些物体太小又远,无法用望远镜直接分辨,但其碰撞产生的大量灰尘,及原行星碰撞产生的碎片,则可以让史匹哲红外线探测到。

  研究团队看到了围绕在HD 166191的尘埃云凌日,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发现此类凌日现象。在2018年年中,史匹哲看到HD 166191系统明显变亮,这表示尘埃碎片增加了,与其同时结合地面望远镜观测,研究团队推断出尘埃云的大小和形状。发现尘埃云高度拉长,其最小估计面积是恒星的三倍。然而,史匹哲所侦测到的红外光增亮表明只有一小部分云从恒星前面经过,而这次事件的碎片,覆盖了比恒星大数百倍的区域。要产生如此大的尘埃云,主要碰撞中的物体至少要有矮行星的大小,如太阳系中的灶神星(一颗530公里宽的小行星)。最初的碰撞产生了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使一些物质汽化,并引发了第一次碰撞的碎片与系统中其他小物体之间的连锁反应,这很可能造成史匹哲所看到的大量灰尘。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巨大的尘埃云规模变得越大且透明,表示尘埃和其他碎片正迅速分散到整个年轻的恒星系统中,到了2019年,原从HD 166191前面经过的尘埃云已不再可见,但该系统包含的尘埃是史匹哲发现该尘埃云之前的两倍。研究团队表示,这些讯息将可以帮助科学家检验关于类地行星是如何形成和生长的理论。该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艺术家描绘HD 166191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碎片云在近距离观察时的样子。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艺术家描绘HD 166191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碎片云在近距离观察时的样子。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颗失控的死亡恒星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太空,并留下了大量物质与反物质粒子的痕迹。这个名为PSR J2030+4415的脉冲星又被称为J2030,它的直径仅有20公里,以每秒450公里的惊人速度在太空中飞驰。

  如此高速的特征,令这颗死亡恒星产生了如同彗星一样的粒子尾,在星际空间中延伸了7光年长,这些粒子是电子(物质)及正电子(反物质),在钱卓拉X射线天文台的一张新影像中可以见到,此发现可以协助天文学家了解为何银河系中的反物质量似乎比预测的要多。

J2030 in X-ray and optical.
图说:在可见光及X光波段所见到的J2030 (X-ray: NASA/CXC/Stanford Univ./M. de Vries; Optical: NSF/AURA/Gemini Consortium)

  这种死亡恒星的密度极高并有着强大的磁场,此外它还拥有高转速,大约每秒旋转三次,显然这个速度还比不上它的大量同类天体,而脉冲星发出的带电粒子风,经常受到它自身的磁场束缚而无法脱离。

  由于J2030在太空中高速飞驰,它所发射出的带电粒子风则尾随其后,而它的前方是艏(读作首)震波(Bow shock),相当靠近磁力线的位置,也许在二三十年前,艏震波变慢了,这同时也代表着脉冲星风不仅仅是追上它,甚至穿透了它,从而引起了粒子洩漏,脉冲星风的磁场与星际磁场连结在一起,高能电子及正电子则连接形成的喷嘴涌射出来。

  从脉冲星风中洩漏的粒子沿着这条星际磁场线加速到大约光速的三分之一,这使得光束发出明亮的X射线,一篇关于此现象的新研究已经被《天文物理学期刊》接受,目前可以在论文预印本网站上找到。(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是由美国航太总署(NASA)所主导的人类重返月球计划,也是继半个世纪前「阿波罗计划」之后最重要的载人太空计划之一,预计2025年将人类再次送上月球。阿提米丝之名取自希腊神话中的「月神」,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姐。

  2022年3月18日清晨5时,巨大的阿提米丝一号(Artemis I)终于在世人面前正式亮相,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太空中心组装大楼缓缓移至发射台,将在4月1日进行正式发射前的湿式演练,包括从燃料装填到倒数计时等完整发射过程,并预计于5月之后发射。

  阿提米丝一号由全新设计的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与猎户座太空船组合而成,高近百公尺、重达2,600吨,由两具5节式固态燃料推进器和4具太空梭所使用的RS-25主火箭来产生高达880万磅的推力,比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农神五号(Saturn V)火箭还强15%,可将26吨载重送至月球轨道,是史上最强大的火箭。阿提米丝一号将先做绕月的无人飞行测试,成功后将进行载人任务,并首次由女性及有色人种登陆月球,不仅于太空探测,也在人类平等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了让全球皆可参与这项太空壮举,NASA发起了一项「将名字送上月球」的活动,只要在NASA「将名字送上月球」网站填写名字,便可随着阿提米丝一号所携带的晶片一起奔向月球并获得证书,网址:https://www.nasa.gov/send-your-name-with-artemis

太空发射系统(SLS)
太空发射系统(SL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使用欧南天文台(ESO)新技术望远镜(NTT)于2021年12月拍摄车轮星系,在星系的左下角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产生剧烈爆炸的现象,其爆炸的过程约持续1秒钟,但所释放出的光芒却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会逐渐衰减。车轮星系为透镜状星系,位于玉夫座(秋季南三角中),距离地球五亿光年,直径为15万光年,质量约30亿个太阳质量。因在数百万年前与另一个较小的邻近星系合并,导致现今所见如同车轮般形状的结果。

  天文学家将其影像和2014年8月同样由ESO甚大望远镜(VLT)上的多元光谱侦测器(MUSE)拍摄的影像进行比对,在2014年的观测中并没有显示出任何超新星的踪迹,表示这颗超新星似乎是最近才发生的。这个被称为SN2021afdx的恒星事件被归类为II型超新星,其特征是具有氢谱线,是由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所造成。当超新星爆炸时所发出极大的亮度,可以使整个宿主星系黯然失色,并伴随着光将物质抛向太空。

  超新星爆炸除了表示一颗恒星壮烈的死亡外,在周围的空间中散布着由前身星锻造的重元素,得以触发新一代的恒星与其行星的形成,甚至是行星上生命的诞生。检测和研究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需要国际合作,因此科学家招募了其他几台望远镜来确认车轮星系中的恒星爆炸,如位于夏威夷专门用于研究仅在天空中短暂可见的物体的小行星陆地撞击持续报警系统(ATLAS),和另一个位于智利ESO瞬态天体光谱调查(ePESSTO+),借由其光谱的拍摄,使天文学家能够测量来自车轮星系的辐射,并确认此恒星爆炸是II型超新星。此颗超新星是由来自台湾的陈婷琬博士所发现,她在确认ATLAS新发现的天体时,看到它爆在漂亮的车轮星系里。(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车轮星系
左图:2014年8月拍摄。右图:2021年12月拍摄,左下角有一亮点,表明在这两张照片拍摄之间发生了超新星。图片来源:ESO/Inserra et al., Amram et al.

资料来源:SPACE.co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匈牙利天文学家在2022年3月11日19时24分(世界时),以60公分施密特望远镜发现一颗小行星,在两小时之后这颗小行星就撞入挪威西南方的北冰洋上空。这颗小行星命名为2022 EB5,估计直径约为2米。它的速度约为每秒18.5公里,撞击之后在格陵兰岛和挪威的侦测仪器也记录到爆炸的声音,估计爆炸能量约2,000吨TNT。

  其实天体撞入大气层并不罕见,每夜都可以看见流星。但这颗撞击事件最特别之处是天文学家在它进入大气层前就先发现它。之前仅有四个例子,分别是2008 TC3,直径约4米,爆炸的能量达2,100吨TNT;2014 AA,直径约3米和1000吨TNT;2018 LA,直径约3米与400吨TNT;2019 MO直径约6米和6,000吨TNT。一般来说,这种尺寸天体撞击大气层时会爆炸而发生火流星,其碎片可能会落到地球上。但2022 EB5所产生的陨石应该会落入海洋而无法找到。科学家对于能发现2022 EB5这类天体是件好事,表示科学界对危险小行星的检测能力已逐步提高。(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匈牙利天文学家Krisztián Sárneczky拍摄2022 EB5
匈牙利天文学家Krisztián Sárneczky拍摄2022 EB5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