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6月

●1880年6月1日,出现最早的公用电话。
●1998年6月2日,以中国制造的巨大的永磁铁为核心的阿尔法磁谱仪首次搭载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这项探索由华人科学家丁肇中主持。此磁谱仪将安装于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用以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粒子。此次实验中阿尔法磁谱仪运行正常。
●1998年6月初,日本东京大学一组美日物理学家宣布通过实验证明中微子具有静止质量。
●1657年6月3日,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威廉·哈维逝世。
●1965年6月3日,人类首次进行太空行走。
●1784年6月4日,法国瑟庇尔夫人乘热气球升空,成为第一位升空的妇女。
●1783年6月5日,蒙哥尔菲兄弟乘热气球升空。
●1781年6月9日,火车发明家史蒂文逊诞生。
●1976年6月9日,“海盗”1号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7月20日登陆舱登陆成功。
●1993年6月10日,中国首台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通过鉴定。
●1985年6月12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刚刚做完学术报告,在掌声中坐下就失去了知觉,当晚十点零九分去世,享年75岁。
●1736年6月14日,法国物理学家、力学家库仑诞生在法国昂古莱姆。
●1939年6月15日,第一架喷气飞机首次试飞。这架飞机是德国的亨克176型(He-176)。
●1963年6月16日,最早的女宇航员上天。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0年6月17日,中国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遇难。
●1623年6月19日,法国科学家巴斯卡诞生。
●1990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
●1990年6月23日,中国首次将细菌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使我国棉花杀虫基因工程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1852年6月24日,德国细菌学家吕弗勒(1852-1915)诞生。吕弗勒在1884年发现了白喉杆菌。
●1876年6月25日,展示了最早的能讲话的电话机。
●1824年6月25日,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脱(1864-1941)诞生于西普鲁的布里森(今波兰的瓦布雷兹诺),能斯脱由于发现了热力学第三定律,他荣获了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1824年6月26日,苏格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诞生。1848年,24岁的开尔文提出:分子的动能在-273℃时变成零。他建议把这个温度看作是绝对零度。
●1990年6月27日,中国首次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实验取得成功。
●1978年6月28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卫星-1”。
●1804年6月29日,出现最早的旅客专用马车铁路。
●1908年6月30日,是发生神秘的“通古斯”爆炸的日子。

反物质:
  理论和实践表明,许多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存在,由此设想在宇宙某些部分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1982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结合用于高速运动的电子,创立相对论量子力学,对立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议程严密描述了电子的运动,展现出一个奇妙的新世界——反世界。狄拉克方程有负能量的解,狄拉克据此假设,存在负能电子,并填满宇宙的真空(后人称为狄拉克电子海)。狄拉克认为,在真空海洋中,如果缺少了一个负能电子,就会出现一个“空穴”。“无中之无”对应着“有”,相应于一个具有正能状态的、质量和电子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称为反电子。1932年,安德逊在宇宙射线研究中发现反电子(现在叫正电子),证实了这个预言。狄拉克还预言:电子和正电子相遇将会“湮灭”,转化为光子;反之,两个高能光子也可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预言为实验所证实。
  狄拉克方程不仅适用于电子,也适用于质子、中子等其他微观粒子。1955年10月,高能质子加速器产生了质子、反质子对。1956年秋,发现反中子。中国王淦昌教授在1959年发现∑-超子的反粒子∑-。此后,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发现,每一种粒子都有反粒子。
  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被称为反物质。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普通物质一样。区别物质和反物质的唯一办法是让它们相遇,在剧烈爆炸中“湮灭”产生光子。反物质的第一实例是:1965年,在美国国立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用7000兆电子伏的质子轰击铍靶,产生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结合成的“反氘”。后来又产生了“反氦”。
  反物质的发现使科学家们产生一种想法,认为宇宙应该由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组成,宇宙中可能存在由反物质构成的反世界。瑞典物理学家克林和阿尔芬曾设想,如果宇宙中存在磁场,在一个区域内粒子和反粒子将向相反方向偏转而倾向分离,形成星系和反星系。即使星系和反星系由于万有引力作用收缩相遇,也会由于粒子和反粒子“湮灭”产生的大爆炸使它们分开。这些设想短期内尚难用实验证实。(摘自《现代科学知识小百科》)

  在这个月大事里有不少科技词汇,可以从工具书里找一找,词汇的意义是什么?例如:反物质、中微子、激光束……可以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或者《世界最初事典》里找到,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

中国科普研究所 郭治

生成海报
(本文共有12人浏览过,今日共有1人浏览过,欢迎多加利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