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单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又由於金星非常明亮,且是軌道在地球以內的內行星,從地球上觀察時,總出現在太陽附近,只能在清晨日出前,或是傍晚日落後3小時以內可以看到金星,故每當發生金星合月,月亮的月相都通常是殘月或眉月。

  2017/4/24的凌晨1:59金星合月,地心所見的金星位在月球的北方約5.2度的地方。不過此時新星和月齡27的殘月都尚未升起,需等到凌晨4:00以後到約5:30日出前這段短短的時間,才能在東方低空中見到殘月和金星接近的景象。



  船尾座pi流星雨(π Puppids,137 PPU)活動日期一般介在4/15~4/28之間,國際流星組織(IMO)預測今年極大期可能落在北京時間4/24凌晨1時,流星數量不定,有可能完全沒有,也可能達ZHR~40的狀況。今年極大期時月相逢近月齡27的殘月,月亮約於凌晨4:00以後才升起,所以並不會受到月光影響。

  這群流星速度極慢(每秒18公里),但流星亮度平均很亮,所以很容易和極大期相去不遠的天琴座流星雨的流星分辨開來。

  對臺灣地區而言,船尾座位置相當偏南,在此時節,入夜後即已在南方低空,約在晚間23:00左右西南方沈下地平面,仰角相當低,受大氣層消光的影響很大,將使可見流星數量更為減少,並不利於觀測。如果是處在南半球的觀測者,少了大氣減光的影響,觀測條件比北半球好很多。

  這群流星雨是在1972年才確認出來的,後來在1977年和1982年都曾發生過時間非常短,但數量多達ZHR~40的爆發,這兩次都是它的母彗星26P/Grigg-Skjellerup位在軌道近日點前後的回歸之時。在1982年之前,這群流星雨鮮少有主極大以外的其他零星小活動報告;但在1983年出現ZHR~13的觀測報告,顯示這群流星雨的來源物質正如理論預期的在逐漸向外擴散中。

  26P彗星2008年3月的回歸,當時並沒有任何明顯的流星增多現象;不過當年因月相不佳,所以或許是因為比較暗的流星都被月光掩蓋而不得見的結果。

  26P彗星最近一次回歸時間是在2013年7月,不過流星雨專家並沒有因此而預測今年的船尾座Pi流星雨活動有任何增強的現象。

  不過即使如此,流星雨專家還是呼籲對流星觀測有興趣者持續關注這一群,無論最後記錄到多少顆流星,都對分析這一群流星雨的活動,以及未來的預報有很大的幫助。IMO建議以目視和電波觀測兩種觀測為主,不過因為這群流星速度很慢又很亮,天文攝影方式也很不錯;至於望遠鏡觀測和錄影觀測就不建議使用了。

来源:中国吉林网 发布日期:2017-04-19

  进入4月中下旬,流星活动终于要从长达3个月的低谷中走出来了。本周,我们将迎来天琴座流星雨(Lyrids),它的活跃期从4月18日一直持续到25日,极大值预计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1点前后。因此,守候今年天琴座流星雨的最佳日期将是4月22日晚到23日晨,也就是本周六夜晚到周日凌晨。

观测历史悠久 亮流星多灿烂夺目

  天琴座是北天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之一,因形状犹如古希腊的竖琴而命名。它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定的88个现代星座之一。天琴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天琴座与武仙座之间,活跃期从每年的4月16日持续至25日。最大期在4月22日,因此也称为4月天琴座流星雨,而因辐射点在天琴座α(织女星)附近,所以也称为天琴座α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是一个观测历史非常悠久的流星雨,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7年,与传统三大流星雨相比,天琴座流星雨的流量不算大,流星会随机出现在天空中的任意方位,所以只要抬头仰望夜空守候流星出现就好。在极大值时,天琴座流星雨通常每小时出现大约15颗流星。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流量不是很大,但天琴座流星往往比较明亮,偶尔还能达到火流星的级别。

观测最佳时段:午夜时分到天亮之前

  天琴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实际上位于武仙座东侧,在织女星西南方大约7度的位置。前半夜,这片天区位于地平线附近或者地平线以下,具体取决于你所在的纬度。要到午夜时分,这片天区才会升到不错的高度,后半夜直到天亮以前辐射点都位于高空。因此,午夜时分到天亮之前,是观测天琴座流星雨的最佳时段。

  本周末又恰逢农历月末,月亮只剩一弯残月,位于宝瓶座中,要到天快亮时才会从东南方向升起。所以,如果你在极大值之夜观测天琴座流星雨,今年的月亮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因为天气原因,你只能赶在极大夜前几晚观测,那么后半夜升起的残月仍会带来一些干扰,此时最好背向月亮升起的方向,面朝西北方向观测,可以让你看到更暗的流星,也看到更多亮流星。天琴座流星的速度通常很快,除非它们出现在辐射点附近或者地平线附近。

天琴座流星雨是中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

  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最详细的记录见于《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中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世界上第二次天琴座流星雨的记录也在中国,发生于公元前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俾俄在中国年代学中叙述,“夜半后星陨如雨,长度由十至二十度,连续反复数次,未达地而消灭”。

来源: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010 QU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三大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就在元旦假期后,且流星明亮。但因极大期时间短暂,再加上落在天气往往不太好的北半球冬季时分,因此观测资料不若其他两群流星雨多。

20170103QUA -1.jpg

  象限仪座流星雨活动时间一般在12/28至隔年1/12期间,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IMO)预测2017年的极大期落在北京时间1月3日(星期二)22时,每小时流星数量可能在60~200颗之间,平均约为120颗,流星速度中等(约每秒41公里),平均亮度偏亮(1~2 等以上)。今年极大期逢月龄5的眉月,月亮约于晚间22时西沉,但此时辐射点尚未升起。所以台湾地区的最佳观赏时间在3日午夜24时(4日凌晨0时)到4日天亮前,完全不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错!但前述数量仅是「完全无光害,肉眼可见最按星等达6.5等,且辐射点在天顶(大气减光效应最小)」的最佳状态下的每小时预测数量,但通常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一般无光害情况下真正能看到的可见流星数量会是ZHR的60%左右,所以IMO指出极大期时,无光害处能预期的数量大概是每小时25颗左右。

  各流星雨专家预测结果指出今年并没有让人惊喜的流星数量增加的状况,流星雨专家Jérémie Vaubaillon所做的模拟预测甚至指出今年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密度低于平均。再加上象限仪座流星雨有个最不讨喜之处:它的极大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几小时(极大期±3小时),和其他流星雨可以绵延数天的状况不同,所以有时错过极大期之后,就很难看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踪迹了。所以按此「习性」,大约在1/4凌晨1~2时以后,这群流星雨的数量就已经大减,又因为此时的辐射点仰角很低,受大气减光效应影响,可能流星数量会少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QUA-radiant_drift.jpg

  除了上述的主极大(传统极大期)之外,流星雨专家计算与96P/Machholz彗星和2003 EH1小行星轨道有关的流星体物质分布的状况,认为地球会在主极大之前约14小时先遭遇由质量较小的流星体组成的流星体团块,不过引起的流星比较暗,肉眼与摄影观测不可行,只能透过电波观测或望远镜观测方式进行观察。

如何观赏流星雨?


  欣赏流星雨并不需要望远镜等特殊器材,也不限于特定的景点,只要挑选视野开阔,光害与空气污染较少的地方以肉眼观赏即可。适合赏星的地点通常以两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最佳,乡村地区次之,而城市周边的光害与空气污染严重,并不适合。除了目视观赏外,也可利用相机或录影机进行长时间曝光以捕捉流星的身影。

  由于适逢冬季,气温寒冷,外出观赏流星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高山路面易结冰,行车要小心。手电筒请以红色玻璃纸包覆,以免产生光害,也尽量不要使用绿光雷射笔扫向天空,以免影响他人摄影观测。

流星雨来源是小行星还是彗星?

  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或小行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埃或冰粒等物质,在坠落地球大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天体;绝大多数的流星雨来源是彗星,目前仅有双子座流星雨的来源确认是小行星。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可能是小行星2003 EH1,然而2003 EH1的轨道又与短周期彗星梅克贺兹1号彗星(96P/Machholz)非常近似。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2003 EH1很可能是梅克贺兹1号彗星的彗核分裂后残留的碎片。而这项发现也再度引起了小行星与彗星是否为同类天体的争议。

关于「消失的星座」—象限仪座

  象限仪座(Quandrans Muralis)位在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间。公元1795年,前苏联的La Lande和他姪子Michel Le Francais使用「象限仪」这种仪器进行一系列恒星位置观测时,自创了这个星座名词,不过后来并不被现代天文学承认,故不在正式的88星座之列,只能拿来当作「俗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置是在靠近牧夫座头部之处。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小熊座流星雨(Ursids,015 URS)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而且是每年固定发生的35群大小流星雨的最后一群。

20161222-Ursids-radiant.jpg

  它发生的时间一般在12/17~12/26之间,今年极大期预测落在12/22的下午17:00,ZHR流星数量平均约为每小时10颗,偶尔可达ZHR~50左右,流星速度慢(每秒33公里),平均亮度都很暗(4等以下)。由于辐射点近天北极,使得这群流星雨几乎整夜可见,今年极大期逢上弦后一日,月亮约在0:30(12/22凌晨)或1:10(12/23凌晨)左右升起,所以下半夜的月光影响比较大一些,而午夜之前的上半夜则不受月光影响,观察条件好一些。不过流星雨专家对今年的状况不是很看好,没有任何爆发的预报,但他们建议在12/22子夜前后或12/23子夜前后的观察条件有可能会比其他时段好一些。

  由于发生在天气不佳的冬季,而且辐射点几乎位在天北极附近,因此南半球几乎不可见,这使得这群流星雨的观测资料相当贫乏。不过即使如此,在过去70年间,还是曾记录到两次主要爆发,各发生在1945年和1986年;其他期间还有几次比较小型的爆发,尤其是在2006~2008年间,可能是因为它的母彗星塔托彗星(8P/Tuttle)于2008年1月回归之故。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2016/12/14 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20)

  今年最后一场盛大的流星飨宴,也是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的双子座流星雨将在12月13、14日两晚达到最高峰,每小时最多可出现约120颗(ZHR)。但因8:06适逢大满月(月球距离地球359447.431公里,月面视直径33.23角分),在月光影响下能看见的流星数量将大幅减少,可能只剩10来颗而已。

2009Geminids-kenboo.jpg

  双子座流星雨来自第3200号小行星(3200 Phaethon),为第一个被确认来源是小行星的流星雨。它的流星平均亮度比一般流星雨稍亮,常带有色彩,偶尔会出现明亮的火流星。双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双子座头部的北河二附近,约夜间19时后从东方升起,天亮时分西沉,整晚可见;不过午夜前后,流星雨的辐射点最高,也是最适合观测的时段。

  欣赏流星雨并不需望远镜等特殊器材,也不限于特定的景点,只要挑选视野开阔、光害与空气污染较少的地方以肉眼观赏即可,不过要注意避开月光的方向,才能降低其影响。适合赏星的地点通常以两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最佳,乡村地区次之,而城市周边的光害与空气污染严重,并不适合。

201612140000-Geminids-radiant.jpg

2016/12/14凌晨0时,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


目前唯一已知来自小行星的流星雨

  一般流星雨通常都是某颗彗星因接近太阳使其表面物质蒸发、留在轨道上而引起的;但双子座流星群的来源却是第3200号小行星菲以颂(3200 Phaethon)受到撞击或潮汐作用而产生的大量碎片,这是天文界第一次确认小行星与流星雨有关的事件。

  菲以颂直径约5.1公里,属「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即轨道会穿越地球轨道、有时会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故目前也被归类为「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PHA)」之一。它绕太阳公转一圈约需1.4年,轨道极为椭圆,远日点在2.4天文单位附近(火星与木星之间),但近日点最接近太阳时仅约0.14天文单位,比水星的0.4天文单位还近得多,是目前已知近日点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故其名Phaethon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硬要驾驶太阳马车而失事死亡的太阳神阿波罗之子Phaeton。

  对双子座流星雨的成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考这篇期刊论文:The Dust Tail of Asteroid (3200) Phaethon,http://iopscience.iop.org/2041-8205/771/2/L36/article


2016/12/15 后发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

  后发座流星雨(Comae Berenicids,020 COM)是近年才刚确认的小流星群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12/12~12/23之间,今年极大期预测在12/15。

  此群流星速度很快(每秒65公里),但平均亮度都很暗(4等以下),数量又非常少(ZHR~3),持续时间非常短,本就不讨喜。由于后发座流星雨的辐射点(邻近狮子座尾部五帝座一附近)约在子夜左右东昇,今年极大期逢满月后一天,几乎整晚都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恶劣,不推荐一般业余观赏。

  由于它的极大期邻近双子座流星雨,要小心分辨流星可能的辐射点位置, 不要将两群的流星混在一起了。

注:
1. ZHR指当辐射点位在天顶、可见视星等达6.5等,在晴朗无云、无光害的状况下,每小时可见到的流星数量。但这是理想状况,通常所见流星数量比预测的ZHR少。
2. 辐射点是指若将流星轨迹回溯,似乎同一群的流星都是发自同一个点,这个点便称为「辐射点」;这群流星雨便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来命名。
3. 1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相当于1亿5000万公里。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录影方式

20161128NOO-radiant.jpg  11月猎户座流星雨(November Orionids, 250 NOO)是一群经由录影观测而新确认的流星群,主要发生时间为每年的11/14~12/6期间,今年预测极大期落在11/28,但ZHR仅有每小时3颗,而且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流星平均亮度偏暗(平均亮度低于3~4等),因此肉眼观察并不明显,但是经由录影方式很容易观测到。今年极大期几乎逢朔,没有月光影响,而且在此季节,猎户座几乎整晚可见,观测条件良好。

  从历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在这个时间点,其实有两群辐射点黄经位置仅相差2度的流星群重叠了,其中一群是11月猎户座流星雨,另一群则是极大期在12/8前后的麒麟座流星雨(Monocerotids, 019 MON)。在11月底的这段期间,主要是11月猎户座流星雨。

  此外,11月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在猎户座北端,邻近金牛座北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NTA)的辐射点位置,所幸11月猎户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比金牛座北流星雨的快很多,所以很容易辨别。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AMO.jpg  麒麟座Alpha流星雨(α-Monocerotids,246 AMO)是每年固定发生的流星雨之一,一般活动日期在11/15~11/25之间,今年极大期预计会在11/21,由于麒麟座Alpha流星雨发生日期与狮子座流星雨相近,连辐射点位置都很接近,因此在观测时,要小心分辨。

  这群流星雨数量不定,通常ZHR约为每小时5颗,但历史上曾发生每小时400颗以上的爆发事件。流星速度快(每秒65公里),平均亮度中等。辐射点约在晚间23时左右升起,可一直看到隔日清晨天亮前。但今年极大期时,恰逢下弦月,受月光影响严重,观测条件不佳。  

  观测记录显示麒麟座Alpha流星雨曾在20年前的1995年爆发,仅持续了30分钟左右,当时欧洲地区观测到最高数量约为EZHR~420,不过这麽多的流星同时出现的时间只有5分钟而已。流星雨专家Esko Lyytinen表示:根据他的推算,地球下一次要穿越麒麟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体时间得等到2017年和2020年,不过穿越时间不在11月,因此见不到爆发;下一次比较强的麒麟座Alpha流星雨出现时间可能在2043年。

  虽然看似近年没有爆发可能,但国际流星组织(IMO)仍呼吁每年均需注意这一群流星雨的状况以防任何未预期的爆发出现。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NTASTA.jpg  每年固定会发生的金牛座北支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NTA),发生日期一般介在10/20~12/10之间,虽然活动时间很长,但每晚可见的流星数量并不多。今年极大期预期落在11/12,ZHR平均约为每小时5颗,流星速度慢(每小时29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2等左右,偶有火流星出现,且整夜可见,是流星观测新入门者的最佳观测目标之一。

  在此时节,金牛座几乎整夜可见。约在傍晚入夜之后,金牛座在东方地平附近,随着时间逐渐西移,天亮前位在西方地平附近。虽然整夜可见,但今年逢月相近满月,观测条件不佳,只能透过月光检漏。

  这群流星雨和极大期在10/10前后的金牛座南支流星雨(Southern Taurids,002 STA),两者的流星体来源很可能都是第二号周期彗星恩克(2P/Encke),流星雨专家将它们统称为金牛座密集流星群(Taurid swarm)。根据流星雨专家David Asher的模拟估算,金牛座密集流星可能有为期61年的周期性,上一次的峰值发生在1951年,当时在10/28~11/11期间,荷兰流星观测者记录到出现许多火流星;2012年原本预期再次适逢这61年周期的峰值,会遭逢直径比较大颗的流星体,使得2012年10月至11月期间出现许多明亮的流星,甚至达火流星程度。但最后并没有明确的成果报告,因此流星雨专家针对这项峰值预报正在努力研究修正中。

  从历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在这个时间点,其实有两群辐射点黄经位置仅相差2度的流星群重叠了,其中一群是11月猎户座流星雨(November Orionids, 250 NOO),另一群则是极大期在12/8前后的麒麟座流星雨(Monocerotids, 019 MON)。在11月底的这段期间,主要是11月猎户座流星雨。

  此外,11月猎户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在猎户座北端,邻近金牛座北流星雨(Northern Taurids,NTA)的辐射点位置,所幸11月猎户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比金牛座北流星雨的快很多,所以很容易辨别。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2014CAP.jpg  摩羯座Alpha流星雨(α–Capricornids,001 CAP)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介在7/3~8/15之间,今年极大期预计将发生在7/30~31,平均ZHR每小时只有5颗,然而这群流星雨相当散漫,很难确认极大期发生的确切时间。不过流星速度虽极慢(每秒仅23公里),平均亮度中等(约3等),但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艳的火流星。

  今年极大期时间逢残月,20:00辐射点升起后,至隔日凌晨3:30左右月亮西沉的这段期间,均无月光影响,比较适合观察。

  它发生的日期与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相近,流星数量相加之下,会比单独一群多一些,甚至有流星雨专家怀疑这三群流星雨其实是同一群,只是辐射点散布范围比较大而已,不过这个观点尚未得到证实。又由于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很慢,所以适合目视和录影两种观测方式来记录,并借以分辨来自宝瓶座Delta南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

  其他相关天象预报讯息,可在台北天文馆的天象预报项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tamweb.tam.gov.tw/v3/tw/list.asp?mtype=c1

2014SDA.jpg  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South. δ–Aquarids,005 SD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7/12~8/23之间,今年预期极大期将发生在7/30,月相逢残月,所以从这群流星雨辐射点约在20:00左右升起开始,到隔天凌晨3:30月亮西沉之间,没有月光影响的问题,观察条件比较好。但国际流星组织(IMO)建议在7/26~7/31期间的背景流星数量仅稍逊于极大期,也都适合观赏这群流星雨。

  但此群流星雨预期平均ZHR仅每小时16颗,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和南鱼座流星雨一样都亮度偏暗(4等以下),对台湾地区而言仰角偏低,受大气消光影响较大,所以每小时可见流星数量可能只有零零散散的几颗。不过IMO建议可以小心的进行目视观测,可以获取比较精确的辐射点位置等讯息。此外,也适合望远镜观测与录影观测的方式,有时候以电波观测方式也能侦测到数量不少的此群流星。

  在几乎相同活动时间内,还有南鱼座流星雨摩羯座Alpha流星雨,不仅极大期也落在7/30前后,而且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很接近,因此有流星雨专家怀疑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其实是同一群,只是辐射点范围比较广、比较散漫罢了。

  其他相关天象预报讯息,可在台北天文馆的天象预报项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tamweb.tam.gov.tw/v3/tw/list.asp?mtype=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