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人们在地球的南北极能看到灿烂的极光,但是不仅地球拥有极光,太阳系其他行星(除了水星之外)也有,甚至有些卫星或彗星,也看到大气辉光现象。它们通常与地球极光不一样,有些发生在如紫外线等人眼看不见的波段。科学家也在火星南半球的夜间发现极光,却难以解释其原因,因为火星以没有全球磁场而闻名!最近,爱荷华大学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发表论文,确认火星离散极光的成因。

  其实,火星并非完全没有磁场,特别是南半球地壳。科学家认为,火星形成后5至10亿年其内核会产生强磁场,之后火星内核逐渐冷却下来,其“磁发电机作用”停止运作,但是部分磁场保留在岩石中。这些局部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火星紫外线波段的离散极光。

  团队使用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太空船的太阳风离子分析仪,观测火星上的离散极光达200多次,确认火星上的极光成因。团队也将太阳风的动态压力数据以及行星际磁场的强度和角度与火星极光的紫外线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较强磁场地壳区域内,极光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太阳风磁场的方向,而在较强地壳场区域外,极光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太阳风动压(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能够增加太阳风如何在没有全球磁场的行星上产生极光的原理。相关研究发表在JGR Space Physic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左图为Hope太空船的光谱仪拍摄火星的离散极光,右图为想象图。
左图为Hope太空船的光谱仪拍摄火星的离散极光,右图为想象图。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发表在Geology dat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火星过去的气候侵蚀程度比想象得要大得多,意味着火星表面曾有过一段液态水持续流动的时期。

莫纳什大学地质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为火星地质史上何时发生高速率的侵蚀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说:莫纳什大学地质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为火星地质史上何时发生高速率的侵蚀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莫纳什大学地球、大气和环境学院的Andrew Gunn博士说:「如果我们想知道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需要了解沉积岩的纪录。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式来确定火星地质史上沉积物侵蚀和积累的时间和速率,并首次对火星表面所看到的每种岩石的可侵蚀性进行量化。」

  研究人员利用多个参考数据来估计火山口砂层的大小和形成的原因,包括地质图、气候模拟和卫星数据,以了解火星侵蚀的控制因素和时间。

  Andrew Gunn博士说:「在火星地质史的某一时期,有着高速率的堆积,意味当时很可能有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关于火星过去有地表水的证据之前已经发表过,意味着地表有液态水和维持液态水的大气(即更有利于生命的条件),但到底是何时发生,以及持续多长时间,仍然没有定论。」(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相较于洞察号(InSight)在2018年11月降落火星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任务开始时,太阳能电池板每个火星日发电量约为5,000瓦时,日前覆盖太阳能板的火星尘埃已将电量降至大约500瓦时,NASA宣布:因为没有足够的能量,在今年年底必须结束洞察号的所有运作。

  洞察号是定点不动的著陆器,这使得灰尘堆积的情况更加严重,随着火星现在进入冬季,尘埃积聚情况只会更恶化。

由于功率降低,任务团队将可能在5月之后就会将洞察号的机械臂设定于静止位置(或称为「退休姿势」)(见上图)。图片来源:NASA
图说:由于功率降低,任务团队将可能在5月之后就会将洞察号的机械臂设定于静止位置(或称为「退休姿势」)(见上图)。图片来源:NASA

  按照目前功率下降的速度,洞察号除了地震仪器之外的科研仪器,将在5月时就停止运作,地震仪则将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开启,例如在夜间,此时风量较小,并预计会在夏末关闭,这时全部的科学任务结束。之后,洞察号利用剩馀的动力,偶尔拍张照片与地球交流,今年底正式退役。

  洞察号的执行任务的时间几乎是当初预期的两倍,任务迄今已探测到超过 1,300次火星地震,最近洞察号侦测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火星地震:芮氏地震规模5。洞察号收集了有关火星内部结构的数据,使科学家能够绘制出有史以来第一幅火星内部的地质结构图。除了火星上的地震、风及其地壳下方磁场强度等数据,也准确测量了火星自转,洞察号增加了我们对类地行星结构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类地行星的形成,相关研究将应用到地球、月球、金星,甚至系外岩石行星中,为未来的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编译/台北天文馆刘恺俐)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表示,登陆于火星的洞察号(InSight)着陆器,于2022年5月4日记录到一次“怪兽级”的地震,相当于地球上芮氏地震规模5,这也是地球以外,在另一颗行星中,有地震纪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地球上芮氏地震规模5的地震算是中度地震,但在较少地震活动的火星上,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已经是火星上地震规模的上限了!

火星地震监测表
图说:火星地震监测表(NASA/JPL-Caltech/ETH Zurich)

  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PL)洞察号负责人布鲁斯•班纳特(Bruce Banerdt)说:「目前无法确定,导致这次火星大地震的原因,也不知道震源位于何处,但研究人员已经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科学家们希望透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对火星的地壳、地函及地核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火星初始的形成机制。

  在火星上观测地震是一件困难的事,且必须排除一些干扰因子,例如来自于风的振动等。考量到这一点,洞察号配备了一个高度灵敏的地震仪,称为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SEIS)。

  研究团认为火山活动也可能导致火星的地震,他们将持续监控洞察号的观测资料,未来将有更多针对这次火星大地震的研究发表。

  不幸的是,随着火星冬季的来临和空气中灰尘的增加,这将导致洞察号必须面对太阳能不足的问题。在电力受限的情况中,洞察号将进入安全模式,仅开启最重要功能,所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收到洞察号的最新讯息了!(编辑:台北天文馆林琦峯)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05年勇气号(台湾名:精神号)的全景相机(Pancam)拍摄到古瑟夫陨石坑(Gusev crater)中富含橄榄石的岩层露头。图片来源:NASA/JPL/Cornell/ASU
图说:2005年勇气号(台湾名:精神号)的全景相机(Pancam)拍摄到古瑟夫陨石坑(Gusev crater)中富含橄榄石的岩层露头。图片来源:NASA/JPL/Cornell/ASU

  近几十年来,确认火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一直是火星轨道探测器和漫游车的任务目标。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teve Ruff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几个火星任务的数据,确认古瑟夫陨石坑和杰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中,富含橄榄石的岩层,可能是熔接凝灰岩(ignimbrite),熔接凝灰岩一般来自于巨大的火山爆炸式喷发所形成。

  此推论如果正确的,将有利于了解火星其他富含橄榄石岩层的区域,这表示火星早期,可能常有火山活动,此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Icarus》期刊。

  Ruff说:「有很多关于尼利槽沟(Nili Fossae)地区(包含杰泽罗陨石坑),大部分区域富含橄榄石岩层的起源之想法,此讨论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的时间。」

  富含橄榄石和碳酸盐的岩层连结了16年前NASA勇气号(台湾名:精神号)探索的古瑟夫陨石坑,以及2020年毅力号探索的尼利槽沟地区之杰泽罗陨石坑。这两个地方的橄榄石是迄今为止在火星上发现最多的区域。以前没有研究过此类富含橄榄石岩层的成分和形态上之相似性,现在看来,它们的形成方式相似。

  橄榄石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类矿物,可能来自火星地函中产生的岩浆(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地球上),所以火山作用是火星上富含橄榄石岩层是合理的解释。先前的理论表示橄榄石可能由地函剧烈喷发出熔岩流所造成。

左图是精神号的显微照像仪的马赛克照片,显示了深色对角线排列特征带有火焰状的形状,火焰状可能是扁平的浮石碎片,称为火焰石(fiamme),其中包括浅色晶体(白色长方形),类似右图的地球熔接凝灰岩。暗角部分是来自精神号硬体的影子。两个图像中的白色比例尺代表1公分。图片来源:NASA/JPL/USGS and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图说:左图是精神号的显微照像仪的马赛克照片,显示了深色对角线排列特征带有火焰状的形状,火焰状可能是扁平的浮石碎片,称为火焰石(fiamme),其中包括浅色晶体(白色长方形),类似右图的地球熔接凝灰岩。暗角部分是来自精神号硬体的影子。两个图像中的白色比例尺代表1公分。图片来源:NASA/JPL/USGS and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Ruff和研究团队计划检验一个主要假设:火山灰从火山烟流(volcanic plumes)慢慢地沉积。但是他们的观察揭示了一段更加猛烈的历史。

  特别是,Ruff检视了精神号显微照像仪的马赛克照片,并注意到具有不寻常岩理的岩石。Ruff查阅了线上图书馆里面的地球岩石照片,发现一些火山岩的岩理与这些马赛克照片中的岩理非常相似。

  这种岩石称为熔接凝灰岩,是地球上已知的巨大火山爆发产生的,当火山灰沉积时,温度还很高,会熔融焊接在一起。岩石内可能含有火山碎屑物和浮石。炽热的火山烟流和几乎熔化的火山灰和浮石在地面上流过数十英里,并在短短几天内沉积成数百英尺厚。炽热的沉积物会在数月或数年内缓慢冷却,这导致了冷缩节理(cooling joints)的裂痕。Ruff在火星上富含橄榄石的岩层发现了明显相似的裂痕,增加了熔接凝灰岩起源的证据。

左图为假色照片显示火星Nili Fossae地区富含橄榄石的岩层与右图地球上熔接凝灰岩(真彩色)的对比。右图裂痕是冷缩节理,与左图中的非常相似。图片来源:HiRISE/Google Earth
图说:左图为假色照片显示火星Nili Fossae地区富含橄榄石的岩层与右图地球上熔接凝灰岩(真彩色)的对比。右图裂痕是冷缩节理,与左图中的非常相似。图片来源:HiRISE/Google Earth

  在地球上,熔接凝灰岩在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等地被发现。黄石公园大约在210万年前开始从巨大的火山爆发形成,现在火山臼已经被填满。

  Ruff说:「以前没有人将火星上富含橄榄石岩层解释为熔接凝灰岩,这可能是毅力号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採样的岩石。」

  火星拥有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熔岩流覆盖了火星的大片区域,理所当然拥有火成岩,但是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暂时地被建议含有熔接凝灰岩。

  根据该研究团队的新发现,有可能在古瑟夫陨石坑和杰泽罗陨石坑中都有熔接凝灰岩。其他富含橄榄石岩层的地点也是熔接凝灰岩候选区域,而且它们似乎都在火星的早期形成,约在最初的十亿年左右。

  Ruff说:「富含橄榄石的岩层对于地球上大多数的熔接凝灰岩来说是不寻常的,但在古老的岩层中存有这种成分。现在有了火星上富含橄榄石的熔接凝灰岩之有力证据,也许表明了发生在行星早期地质演化过程中,富含熔融橄榄石的岩浆,来自于爆炸式喷发之火山活动,这个论述可能要等到毅力号收集的岩石样本,在未来的火星任务被送返地球才能得到验证。(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澳洲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火星地表下的火山活动可能会在火星的特定区域引发类似地震的重复性震动。

火山活动可能是造成火星地震的原因。
科学家认为火星地函中的岩浆仍然活跃,是导致火星火山地震的原因。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新研究显示,来自澳洲国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在火星地壳下发现了47个以前未被发现的地震。该地区被称为科柏洛斯槽沟(Cerberus Fossae),是火星上的一个不到2,000万年的地震活跃区。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新发现的火星地震是由位于火星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地函,其岩浆活动所引起。意谓着,火星地函中的岩浆仍然活跃,是导致火星火山地震的原因,这与科学家过去认为这些地震事件是由火星的地质构造作用力引起的观点相反。

  澳洲国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Tkalčić教授说,这些地震在火星白天反复发生,而美国NASA过去探测和记录的火星地震似乎只发生在夜深的时候。因此,我们可以假设,火星地函中的熔岩运动,是科柏洛斯槽沟下方,新探测到的这47次火星地震被触发的原因。

  研究人员使用了NASA洞察号着陆器上的地震仪所收集的资料。自2018年登陆火星以来,洞察号一直在收集有关火星地震、天气和火星内部的资料。

  研究火星的地震可以帮助了解有关火星的地核、地函状态,以及火星目前缺乏磁场等原因。(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科学家已经确认了火星上的音速,他们使用毅力号探测器上的设备来研究火星的大气层,这可能会对未来前往火星的太空人产生一些奇怪的影响。声音的速度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它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及温度,介质密度越大、温度越高,声速就越快,举个例子:在地球的大气层中,1大气压下20℃的空气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在水中则为1480米/秒,在钢铁中则为5100米/秒。

  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要稀薄得多,密度约为地球的60分之一,此外,行星的边界层(即地表上方的大气层)增加了更多复杂的特性,白天,地表变暖会产生上升气流形成强烈的湍流,这与地球上的天气状况可能具一致性,因此,原先推定在火星地表上所测得的声速虽速度较地球为慢,但仍应为大致相同的定值。

  研究团队使用雷射光击打岩石和土壤样本时,产生的声压波动可以透过SuperCam的麦克风记录下来,研究团队在距离火星地表2.1米处,测量了雷射发射和声音抵达麦克风的时间,以测量在火星地表的音速,因此给定的波长所产生的回声,都会被沿着这条路径的温度、风速所影响。这一结果证实了此预测,火星在地表附近的音速为240米/秒。

  二氧化碳在低压环境下的特性,其分子的振动模式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放松回到它们的原始状态,最终导致高频的声音传播速度会比低频的声音每秒快10米,意即高音的声音比低音的声音更早抵达听者的耳朵。不过考量到任何前往火星的太空人,都必须穿着附带通讯设备的加压太空服或加压居住舱内,这可能不会马上造成什么问题,但对于科幻作家而言似乎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有趣概念。

  研究团队计划继续使用该设备持续观察日常和季节的变化会如何影响火星上的声速并将声波温度读数与其它仪器进行比对,试图找出较大的波动,目前该研究已于大学太空研究学会网站上公布。(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行星合月」指行星和月球位置的经度相同,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行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通常也是一个农历月之中,行星和月球视线比较接近的时候。而在3月28日将发生难得一见三星合月的现象。

  2022年3月28日清晨东方低空处,不仅可以看到火星、金星和土星三颗行星汇聚在一起,更难得的是在同一天发生合月。本次火星合月发生在10时53分,此时火星位于月球北方离角4.1度;金星合月发生在17时49分,此时金星位于月球北方离角6.69度;土星合月则发生在19时41分,此时土星位于月球北方离角4.43度。

  当天月球约在3时17分升起,而三颗行星东升的时间分别为火星3时22分、金星3时27分、土星3时37分,建议最适合的观赏时间为凌晨4点至天亮前,都可以在夜空中欣赏火星、金星、土星和残月簇拥于东方天空的景象。(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022/03/28清晨5时10分,火星、金星、土星与残月位置模拟画面。
2022/03/28清晨5时10分,火星、金星、土星与残月位置模拟画面。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2年3月12日22时发生金星合火星,此时金星和火星的经度相同,火星在金星南方3.99度处。当天金星亮度-4.6等,火星1.2等,在日出之前很容易在东方天空找到它们。此外,在下方近地平线还有一颗土星,三颗行星排列近乎为直角三角形。若使用双筒或小型望远镜观看,则可以看到金星呈现类似半颗月亮的外貌,相当特别!(编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2022/03/12 金星合火星
2022/03/12 金星合火星。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好奇号漫游车最近在火星表面拍摄看到似小花,大小约为1公分的奇特构造。但其实它是一种矿物结构,是由水中沉淀的矿物质所形成,它们被称为成岩晶簇(diagenetic crystal clusters)。成岩指沉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使矿物的重组排列,而形成立体的晶体结构的过程。好奇号任务的科学家认为,这构造是硫酸盐形成的。根据先前对火星的研究,最初该结构嵌入在岩石中,周围岩石随着时间逐渐消失,而这些矿物簇似乎可以抵抗侵蚀,所以留下来了。在2013年好奇号也看到“花”特征的矿物。以前机遇号漫游车也看到又小又圆被称为“蓝莓”的特征,因此在火星上看到貌似生物或化石的构造并不一定是生物造成的。(编译/台北天文馆刘恺俐)

好奇号火星手部透镜成像仪(MAHLI)所拍摄,揭示了岩石表面的矿物质和纹理。
好奇号火星手部透镜成像仪(MAHLI)所拍摄,揭示了岩石表面的矿物质和纹理。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SSS/Kevin M. Gill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