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月球地质图的细节。

  这张月球地质图是由美国NASA、德州的月球行星研究所和隶属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天体地质科学中心共同绘制的,可说是目前最详细的月球岩石组成图。

  这张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 : 5,000,000,从六张阿波罗时代的地图以及最近的卫星图像收集的数据编制而成,并利用地理应用软件将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科学家不仅结合了几个新旧的数据,还对岩石的名称、描述和年代进行标准化的动作。

  月球地质图的资讯包含:陨石坑、山峰、裂缝、山脊、断层,和其他不规则位置。在登月任务中收集的岩石样本也有助于对月球的研究。未来,专家还将计划制作更详细的地质图。

  月球确实有地壳、地函和地核,但是它没有像地球一样拥有构造板块。若能绘制出其45亿年的历史图——如何形成的、如何演变以及相撞的所有过程,将是进一步了解月球地质的一种方式。

  美国NASA目前正计划在2024年将人类再次送上月球,毫无疑问,将会参考这张新地图。(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月球地质图论文资料链接:
https://www.hou.usra.edu/meetings/lpsc2020/pdf/2760.pdf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与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科学家李帅(Shuai Li),以及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Richard Elphic等人,分析来自印度月船一号(Chandrayaan- 1)太空船上的月球矿物绘制仪(Moon Mineralogy Mapper,M3)的侦测资料,结果在月球两极最黑最冷的地方直接侦测到水冰存在的铁证。这些水冰成块状分布,且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堆积在此处。其中月球南极的水冰绝大部分集中在月球陨坑中(下图左),北极的水冰则是零星散布、并不集中(下图右)。

1535203810894890.jpg

  月船一号是印度太空研究机构(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于2008年发射的月球探测船。M3是透过水冰反光后的特性,以及直接测量水冰分子吸收红外光的程度等方式,来收集月表水冰的分布概况,所以可以分辨固态水冰、液态水和气态水汽之间的差异。

  新发现的水冰大多位在极区陨坑的阴影区内。由于月球自转轴倾角相对于太阳非常小,阳光永远无法照射到这些陨坑内的阴影区,使得阴影区内温度始终低于摄氏零下156.7度(华氏-250度)。

  先前其他观测曾间接发现月球南极可能有表冰(surface ice)的讯号,但这些讯号也能用其他现象解释,例如有反射率不寻常的月壤等。而侦测到的这些水冰之所以称为表冰,是因为它们都在月球表层仅约数毫米深之处,所以未来太空探测或在月表建立基地,都能在此轻易取得水资源。也因此,这次的直接测量铁证相当有意义,让科学家能进一步了解这些水冰如何聚集在这些陨坑阴影内,如何和月球大环境交互作用等,这为未来各太空机构重返月球探测计画提供了关键重点。

资料来源: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218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当月球处在「朔」的位置时,月球与太阳同方向,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几乎完全背对地球,一般常理下是看不见月亮的。不过有位法国业余天文学家Thierry Legault不信邪,他挑选世界时2018/5/15的11:48这个朔发生的时刻(北京时间5/15/19:48),特地跑到天空晴朗干净的法国诺曼第瑞克尔(Jurques, Normandy)捕捉月龄为0.0的朔月,还真的被他拍到,如下图,图中北方朝上。画面中的朔月似乎呈现不规则状,那是因为月面边缘有山脉与坑洞致使地形起伏的结果。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月龄最小、最细的月球影像。

This image shows the tiny lunar crescent at the precise moment of the New Moon, in full daylight at 11h48m UTC on May 15 2018. Credit: legault@astrophoto.fr

  拍摄当时是在接近法国正午的白昼时段,月球和太阳的离角约5度,约相当于满月或太阳视直径的10倍。月球本身的相位非常细,只有几角秒而已;又由于太阳很靠近,即使天空晴朗干净,但红外波段下的背景天光还是比这个朔月亮400倍以上,可见光波段更是达1000倍以上。为了降低背景天光的干扰,Thierry Legault决定采用红外波段拍摄,并用一个挖了孔的屏幕遮蔽在望远镜之前,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进望远镜镜筒内。不过这样的拍摄方式危险性颇高,奉劝一般人可别轻易学他啊……

Instruments Taken by Thierry Legault on May 15, 2018 @ Jurques, Normandy, France

资料来源:http://www.astrophoto.fr/new_moon_2018may15.html, 2018.05.15, KLC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2018年的3月有两次满月,分别在3/2的8:51与3/31的20:37。这使得3/31的这次满月为俗称的「蓝月」,同时为2018年之中的第2次蓝月。

蓝月与黑月 

  由于2018年有2次蓝月,其中1月涵盖了1/2和1/31这2次满月,3月也涵盖了3/2和3/31这2次满月。这使得2018年的2月整个月都没有满月发生,俗称为「黑月(black moon)」。这种1、3月各有2次满月,夹在中间的2月是黑月的情况相当罕见,约每19年(235个朔望月)才发生一次(称为默冬周期),前一次发生在1999年,下一次则将发生在2037年。 

  不过这是以世界标准时(UT)来看;由于时差的问题,位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与世界时相差8小时,这使得世界时会发生蓝月的时间,加上8小时成北京时间后,满月时刻会落到隔天而无蓝月现象。因此,以北京时间的满月时刻来算,前一次发生1、3月各有2次满月(2个蓝月),2月无满月(黑月)的日期,在2010年(满月1/1 、1/30、3/1、3/30),上一次则在2029年(满月1/1、1/30、3/1、3/30)。

附注:

★蓝月有2种定义:(1)一个季节中的第4个满月,约每2-3年发生一次;(2)为一个月中的第2次满月,约每2-3年发生一次。 其中(1)为原始定义。

★黑月也有不同的定义:(1)一个月中的第2次朔,约每29个月发生一次;(2)一个季节中的第4个朔,约每33个月发生一次;(3 )没有满月的月份,约每19年发生一次;(4)没有新月的月份,约每19年发生一次。


1900年到2100年“蓝月亮”事件列表: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zonghe/blue-moons-between-1900-and-210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月,长度只有短短的28天,偶尔闰年才有29天;然而2018年满月又都恰好落在1、3月,导致2月没有任何满月,这样的2月被俗称为「黑月」。 这种1、3月各有2次满月,夹在中间的2月是黑月的情况相当罕见,约每19年(235个朔望月)才发生一次(称为默冬周期),前一次发生在1999年,下一次则将发生在2037年。 但由于时差的关系或是闰年的关系,台湾地区的满月时刻发生日期可能与世界时的不同,使黑月发生的年份与世界时不同,不再有明显的周期性。 台湾地区上一次遇到黑月是在2010年,下一次则在2029年。

不过其实黑月有很多种定义,常见的有下列4种:

(1)一个月中的第2次朔,约每29个月发生一次;
(2)一个季节中的第4个朔,约每33个月发生一次;
(3)没有满月的月份,约每19年发生一次;
(4)没有新月的月份,约每19年发生一次。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05392888805749.jpg

  布朗大学的科学家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发表文章,认为月球内部有大量的水。一般认为月球在40多亿年前从巨大的行星撞地球事件后诞生,因此内部应该是干燥无水。但科学家以卫星数据研究,认为月亮的内部可能包有大量的水。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已经在月球的两极阴影区观察到水冰的痕迹,这种水可能来自于太阳风的氢。研究人员分析了印度月船1号(Chandrayaan-1)太空船月球矿物测绘仪器的数据,该仪器可测量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发现火山碎屑岩含有水分(OH或H2O)。如图中显示,黄色和红色表示含水量最丰富区域。由于火山碎屑来自月函,月球的内部深处也应该含水丰富。这些水可能来自于月球刚形成尚未凝固之前,由彗星或小行星所带来。由于火山碎屑分布较广,可能比两极阴影区域的水冰更容易取得,对人类未来在月球上的生活来说,真是好消息。

资料来源:https://astronomynow.com/2017/07/26/scientists-spy-new-evidence-of-water-in-the-moons-interior/
编译: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李瑾

(请使用支持藏文的设备浏览)

ཟླ་བའི་གོ་ལ་ནི་སའི་གོ་ལའི་རང་བྱུང་འཁོར་སྐར་ཁོ་ན་ཡིན་ལ་ང་ཚོ་དང་ཐག་ཆེས་ཉེ་ཤོས་ཀྱི་སྐར་མའི་གོ་ལ་ཡིན། ཆ་སྙོམས་བྱས་ན་སའི་གོ་ལ་དང་བར་ཐག་སྟོང་སྨིས་ཁྲི་༣༨.༤༤ཡོད་པ་དང་ཚངས་ཐིག་ལ་སྟོང་སྨིས་༣༤༧༦ཡོད། ཟླ་བའི་གོ་ལས་རང་འཁོར་ཐེངས་གཅིག་རྒྱག་པའི་དུས་ཚོད་ནི་ཉིན་༢༧.༣༢༡༦༦ཡིན་པ་དང་དེ་ཡང་ཉིན་༢༧དང་ཆུ་ཚོད་༧དང་སྐར་མ་༤༣དང་སྐར་ཆ་༡༡.༤ཡིན། ཟླ་བའི་གོ་ལ་ནི་ད་ཕན་འགྲོ་བ་མིའི་སླེབས་མྱོང་བའི་སྐར་མའི་གོ་ལ་གཅིག་པུ་ཉིད་ཡིན།

ཟླ་བའི་ཐོག་གི་བྲག་རྡོ།

འཇེག་རྟེན་འཕུར་སྐྱོད་པ་དག་གིས་ཟླ་བའི་ཐོག་གི་བྲག་རྡོ་དང་ས་ཡི་མཚོན་དཔེ་སྟེང་ཁེ་༤༠༠ཙམ་སའི་གོ་ལའི་ཐོག་ཏུ་ཁྱེར་ཡོང་བ་རེད། ཁྱེར་ཡོང་བའི་གཏེར་རྫས་རིགས་༦༠ལ་ཚན་རིག་པས་ཞིབ་འཇུག་བྱས་ནས་དེའི་ནང་ནས་ཉུང་མཐར་རིགས༦ནི་སའི་གོ་ལའི་སྟེང་ན་མེད་པ་ཤ་སྟག་ཡིན་པ་རྟོགས།

ཟིན་ཐོ་འམ་དཔྱད་གཞི།

"བར་སྣང་དང་ནམ་ཟླ།" ༼ཀྲུང་གོའི་བྱིས་པའི་ཤེས་བྱ་ཀུན་བཏུས།༽ མི་རིགས་དཔེ་སྐྲུན་ཁང་། ༢༠༠༧

892px-Full_Moon_Luc_Viatour.jpg

ཉི་མའི་ཁྱིམ་རྒྱུད།

ཉི་མ། · ལྷག་པ། · པ་སངས། · སའི་གོ་ལ། · མིག་དམར། · ཕུར་བུ། · སྤེན་པ། · སྐར་མ་གནམ་རྒྱལ། · སྐར་མ་མཚོ་རྒྱལ།


相关文章:你不知道的月球真相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4.jpg

月球背面。图/NASA  身为天文学家,时时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是一件相当合理的事情。
  But(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But(但是)。天文学家是很少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型的天文望远镜视野很小,没办法看清楚整个满月。相反地,如果想要欣赏月球上的坑洞,只需要双筒望远镜就可以了。
  其实,可见光只是天文学家用来观测宇宙的其中一个波段,我们还可以利用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波段来看月球,话不多说,有图有真相!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