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010 QUA)是每年三大流星雨之一,也是每年第一个到来的流星雨。

  根据美国流星协会(American Meteor Society)及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的过往的统计,象限仪座流星雨有可能成为一年之中最强的流星雨,不过通常极大期很短暂,约6小时。今年的极大期预计发生在1月4日晚上19时左右,预测的每小时天顶出现率(ZHR)大约为80,甚至短时间内上看110。象限仪座流星雨的特色是流星速度中等,这些流星通常不会留下持久的轨迹,但经常会产生明亮的火流星。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研经究表示应该是小行星196256(2003 EH1)所分离出来的碎屑。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在牧夫座头部附近,大约在1月5日凌晨0时从东北方升起,这时已过极大期。且月亮于5日凌晨0时30分升起,月光将影响流星雨的可见度。因此,观测条件一般。想观赏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民众可考虑在4日入夜后至午夜之前进行观察。由于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无法预测,建议选择无光害、视野开阔的地点,以肉眼全面扫描天空,享受这场流星雨。提醒大家冬夜寒冷请注意保暖。台北天文馆也将于4日晚上20时至24时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能够透过网路欣赏这场流星雨的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象限仪原是古代用于测量星体位置的仪器,1795年被列入星座名录。然而现今象限仪星座其实已经除名,但流星雨保留了这一名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1922年重新划定星座,将天空分为88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星座。在这次重新划分中,象限仪座被除名,其原星座范围现分布于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编辑/台北天文馆段皓元)

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为2024年1月5日凌晨3时的星空,由免费星空软体Stellarium输出并后制,橘色箭头表示流星可能来自的方向。
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为2024年1月5日凌晨3时的星空,由免费星空软体Stellarium输出并后制,橘色箭头表示流星可能来自的方向。

玉山星空之象限仪座流星雨。张仕兴、李佳錞/摄(2022/01/04)
玉山星空之象限仪座流星雨。张仕兴、李佳錞/摄(2022/01/04)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年度压轴的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s,004 GEM)活跃期在12月4日至12月17日期间,今年极大期预估发生在12月15日凌晨,ZHR值为150。双子座辐射点位在双子座头部的北河二,约19时升起,因此14日天黑不久就可以朝东方观看,凌晨2时辐射点接近天顶,越接近午夜越容易看到流星。今年更逢月相配合,眉月自19时许即西沉,夜空将完全不受月光干扰,整夜观赏条件绝佳,十分推荐并令人相当期待。

双子座流星雨与鹿林天文台-林明濬。
双子座流星雨与鹿林天文台-林明濬。

  双子座流星雨其特色为速度中等偏慢,约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偏亮,偶尔会出现较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颜色多半明亮且色彩浓烈,但由于速度中等缓慢,因此流星划过后少留有余痕。流星雨的母体源通常是彗星,而双子座流星雨的母体源则是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是少数已知不是由彗星造成的流星雨,另一个是同为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发生于一月的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 meteor shower)。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台北天文馆也将在流星雨极大期晚间以高画质摄影机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透过网路也能即时欣赏到这次难得的流星雨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12月14日入夜后,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
12月14日入夜后,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长蛇座σ流星雨(σ-Hydrids,016 HYD)是每年12月初至年底左右发生的超小型流星雨之一,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的极大期会落在12月9日,但也有其它的预测资料推测该极大期为12月7日,其每小时天顶流星率(Zenith Hour Rate, ZHR)~7。

  虽然这是个往年都不太可能引起关注的流星雨事件,但今年8月所发现的西村彗星C/2023 P1 (Nishimura)有可能是该流星群的母体源,西村彗星的轨道周期约为400~430年,随着新的彗星碎片补充后,这群流星雨可能会变得活跃起来。

西村彗星【C/2023 P1 (Nishimura) ,Peter Kennett/摄,取自APOD】
西村彗星【C/2023 P1 (Nishimura) ,Peter Kennett/摄,取自APOD

  这个流星雨的发现归功于Richard E. McCrosky和Annette Posen,1961年,他们在哈佛流星计划期间利用双站照片计算出2529个流星轨道,并依此识别出其中7个轨道所代表的流星非常靠近长蛇座σ,后续的观测在1961年至1967年期间都在12月11日至15日期间均看见了数颗来自同辐射点的流星,并计算出其ZHR约为6.6,后续的观测中辐射点虽有些微移动,但仍在范围内,现长蛇座σ流星雨极大期的辐射点位于α=125°,δ=+02°(类似赤经赤纬的座标但单位不太相同,且会因日期、时间而变动)

  长蛇座σ流星雨的辐射点大约于21:00左右自正东方升起,12月7日及9日的月亮都早早就西沉,因此在辐射点升起后不受月光影响,整个晚上一直到天亮前都很适合观赏,大约在凌晨3时的辐射点最高,效果也最佳,其中辐射点在天空中的仰角越高,可见流星的数量就越多。(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狮子座流星雨(Leonids,013 LEO)是每年11月左右固定发生的中小型流星雨之一,约发生于11月6日至11月30日之间,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的极大期会落在11月18日,其每小时天顶流星率(Zenith Hour Rate, ZHR)~15。

  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源彗星是每隔33年回归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55P/Tempel-Tuttle,台湾名:谭普-塔托彗星),每当母彗星通过近日点时,会在其轨道上留下大量残余物质,当地球穿越浓密彗星物质区域时,便会出现高达每小时数千颗以上的流星暴。接下来两次回归将在2031与2064年,不过天文学家预测要到2099年可望再度出现每小时数千颗的流星暴。

  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头部附近,约于23:30左右自东方升起,当晚月相为近上弦,23:00过后便无月光影响,因此在后半夜的欣赏条件渐入佳境,颇有倒吃甘蔗之意,这是因为天亮前的辐射点最高,辐射点在天空中的仰角越高,可见流星的数量就越多。狮子座流星雨也以高速闻名,流星速度高达每秒约70公里,相当于时速25万公里,居所有流星雨之冠,因此有机会看到许多有明亮尾痕的火流星。(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1501919571697172.jpg

资料来源:国际流星组织(IMO)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007 PER)即将登场!英仙座流星雨出现的时间固定且数量稳定,其特色是数量多且亮,常出现明亮的火流星,几乎整晚可见,活跃日期为7月17日至8月24日,愈接近极大期,可见到的流星数量愈多。今年极大期预计落在13日15时至22时间,ZHR约100。当晚月相近朔,在几乎没有月光影响流星观测之下,是近年观赏条件最佳的一次。

2020年英仙座流星雨。

  2023年8月13日22时左右,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从东北方升起,直到14日5时辐射点来到仰角最高位置,辐射点仰角越高,便有机会看到越多来自各方向的流星数量。有兴趣的民众,可以自13日日落后即可开始观赏,观赏流星雨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只要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之处即可,但因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建议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

2023/08/13 22时,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
2023/08/13 22时,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109号周期彗星——史威福-塔托彗星(109P/Swift-Tuttle),于1862年发现。这颗彗星直径约26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约需133年。它上一次回归时间是在1992年,下一次则需等到2126年。(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小型流星雨宝瓶座δ南流星雨和摩羯座α流星雨将于7月30日登场,这两场流星雨几乎同时发生,此外还有极大期分别在28、29日的「南鱼座流星雨」及「七月天龙座γ流星雨」也在这几天发生,但流星数量都相对较少。

  南鱼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发生于7月28晚间至隔日天亮前,ZHR虽仅有5,却是这四场流星雨中极大期最早的一群,为这场盛事拉开序幕。

  七月天龙座γ流星雨则是在2011年才被确认,一个平常名不见经传的流星雨,但它曾在2016年出现爆发。2023年7月29日(六)午夜至凌晨3时左右又达到与先前相同的位置,其中月亮西落的时间也正好是该流星雨的极大期,因此可以预见在2:00左右看见较多流星。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在7月12日至8月23日间,极大期发生于7月30日晚至7月31日凌晨之间,辐射点约于20:30自东南方升起,ZHR约25,流星速度中等,每秒约41公里,大部分的流星偏暗,在天亮前都有机会看见它们。

  摩羯座α流星雨也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之一,极大期预计也与前者发生于同一时间,当天辐射点约于18时10分自东南方升起,ZHR也只有5,流星速度虽极慢,每秒仅23公里,但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艳的火流星,与宝瓶座δ南流星雨相互辉映。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

  这四群流星雨极大期时间相近,30日可以算是最适合的观赏时机,当晚的月相为盈凸月,31日的凌晨2时左右才不受月光影响,若要参加这场烟火盛会,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蔡承颖、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宝瓶座η(Eta)流星雨活跃期间从4月15日持续至5月27日,是每年例行出现的中型流星雨,根据国际流星组织预测,今年在5月6日深夜达到极大期,ZHR上看50。


▲互动式流星雨页面,可透过滑鼠、滚轮的点击或拖拽改变视角,流星雨资料来源:Peter Jenniskens,视觉效果开发:Ian Webster,取自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虽然宝瓶座η流星雨辐射点会在凌晨2时左右升起,但当天由于月相接近满月,这个天然的「大灯泡」几乎整个晚上都在空中,因此本次的观赏条件较差。该流星雨的特征是常产生具有明显尾迹的流星,甚至能产生停留在夜空较久的馀痕或响声,仍旧值得一看。

  宝瓶座η流星雨是来自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之残余尘埃,辐射点位于宝瓶座右手持水瓶处,其特色是是流星速度快而明亮,可达每秒66公里。平均亮度为2等,和北极星的亮度差不多。(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April Lyrids,006 LYR)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极大期会落在4月23日接近天亮前,其每小时天顶流星率(Zenith Hour Rate, ZHR)~18。

  你可能会发现天琴座流星雨的前面多了「四月」两字,这是由于国际天文联合会中的列表里面并没有纯粹「天琴座流星雨」(Lyirds)这个名称。以天琴座为名的共有八种流星雨,目前都仍活跃中,其中四月天琴座流星雨(April Lyrids)与六月天琴座流星雨(June Lyrids)由于其辐射点较不明确,仅使用月份做为名称代表,若单纯使用「天琴座流星雨」就会无法分辨出是那一个流星雨,但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常说的天琴座流星雨仍是指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因此以下仍以天琴座流星雨称呼。


▲互动式流星雨页面,流星雨资料来源:Peter Jenniskens,视觉效果开发:Ian Webster,取自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速度中等(每秒49公里),平均亮度偏高,再加上天琴座属北天夏季星座之一,日出前的仰角高而颇容易观察。此外,这群流星雨极大发生时间可长达15至61小时,在4月22日及4月23日的晚上21:30至隔日天亮前都适合观察,今年极大期间月相近朔,所以完全不受到月光影响。

  虽然这场流星雨的数量不及英仙座、双子座等大型流星雨,但根据以往经验,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出现比金星还亮的火流星比例较高,而且在无月光影响下的观测条件更佳,若是前往无光害且视野开阔的郊区,就有机会看到不少明亮的火流星。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人类最早有记录时间的流星雨,《春秋左传·庄公七年》中即有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现的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它的母体源在1867年被确认为C/1861 G1 Thatcher彗星,成为最早被确认母体源的流星雨。(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年度三大流星雨之首的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010 QUA)即将登场,活跃期间从12月28日持续至1月12日,根据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预测今年极大期发生在1月4日中午12时左右,ZHR约110。由于极大期预测时间落在上午,再加上当晚月相近满月,几乎整晚都会受到月光影响,观察条件不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头部附近,约午夜0时自东北方升起,其特色是流星明亮且速度中等,常有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数量有集中于极大期前后数小时内的现象。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造成,但研究发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可能来自小行星2003 EH1,因为其轨道和象限仪座流星体轨道非常近似。这颗小行星在2003年被发现,属于阿莫尔型,近日点在地球轨道以外。

  象限仪是古代用以测量星体位置的仪器,在1795年加入了星座之列,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1922年重新制订现行星座时,将象限仪座除名,而其原星座范围位于现在的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台北天文馆也将在流星雨极大期晚间以高画质摄影机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透过网路也能即时欣赏到这次难得的流星雨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年度三大流星雨的压轴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s,00004 GEM)活跃期约在12月4日至12月17日期间,今年预测极大期为12月14日,ZHR~150。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头部的北河二,约19时升起,因此天黑不久就可以朝东方观察,越接近午夜越容易看到流星。当天月相近下弦,月亮于22时30左右升起,上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观察条件较佳,下半夜会稍受月光影响。

  双子座流星雨特色为速度中等偏慢,约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偏亮,偶尔会出现较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颜色多半鲜艳且色彩浓烈,但流星划过后少留有余痕。双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已被确定是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是少数已知不是由彗星造成的流星雨。Phaethon直径约5.1公里,属「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即其轨道会穿越地球轨道,是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绕太阳公转一圈约需1.4年,轨道极为椭圆,远日点在2.4天文单位附近(火星与木星之间),近日点仅0.14天文单位,比水星离太阳还近,是目前已知近日点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之一。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台北天文馆也将在流星雨极大期晚间以高画质摄影机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透过网路也能即时欣赏到这次难得的流星雨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015年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
2015年12月的双子座流星雨。

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
2022年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