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天王星是第一颗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也是离太阳第7远的行星。它将于2019年10月28日的14时15分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天王星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此时几乎是它一年中最接近地球之时,因此也是它一年中最亮、视直径最大之时,且整夜可见。

  本次天王星冲时,位于白羊座方向,亮度+5.7等,距离地球约18.8AU,建议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摄影配合星图的方式来观察这颗蓝绿色调的行星。台湾地区比较适合的观察时间是在傍晚19时以后至隔日凌晨4时左右,其中在午夜前后过中天时仰角最高,大气消光效应最少,最适合观察。

  不过因为天王星很远,虽然冲的时候是视直径最大的时候,不过也只有3.7角秒,在一般业余望远镜中,顶多只能看到比一般星点「肥」一点的样貌,比较难看到它的盘面,更遑论它的表面特征。所以观察天王星的重点就是:颜色,以及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会慢慢移动。

天王星

天王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压垮冥王星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冥王星从行星家族被移置到矮行星家族的,就是阋神星(136199 Eris)的发现。这颗矮行星将在北京时间2019/10/18的凌晨1:10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阋神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阋神星冲日时,位于鲸鱼座靠近双鱼座V字形尖点的(双鱼座Alpha星)附近,整夜可见,但因为它实在太遥远了,离地球达95.05AU,因此非常昏暗,仅有+18.7等,仅能利用大型望远镜或长时间曝光摄影才容易观察到它;而即使拍到它的身影,看起来也如一般恒星般呈现光点形状。(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2019/10/18晚20:00,阋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10/18晚20:00,阋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北京时间2019/10/13的20:00,第29号小行星海后星(29 Amphitrite)冲日,即海后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经度相差180度的位置上。此时海后星位于双鱼座,距离约1.411AU,整晚可见,但较好的观察时间是午夜前后的21:50~02:00间,仰角比较高,大气扰动较少,较易观察。亮度仅约+8.7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才比较容易找到它的踪迹。不过10/13恰逢望月就在双鱼座附近,受月光影响严重。建议可以多等几天再来观测海后星。

2019/10/13傍晚20:00,海后星冲日时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10/13傍晚20:00,海后星冲日时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海后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直径约200公里,与司法星(15 Eunomia)、婚神星(3 Juno)、虹神星(7 Iris)及大力神星大力神星(532Herculina)等并列为最大的S型小行星(石质小行星)之一。其轨道椭圆率(0.0722)和轨道倾角(6.0823)是所有已知大型小行星中最小的,换言之,它的轨道是小行星中最接近圆形且最接近黄道面的,所以它的亮度在近日点或远日点的差异不大。根据它的光变曲线,有天文学家认为它应该拥有一颗卫星,但历次卫星搜寻工作均告失败,无法证明真的有卫星存在。

  这颗小行星是1854年3月1日由德国天文学家阿尔伯特·马尔夫(Albert Marth)在英国伦敦工作时,利用GeorgeBishop的私人天文台发现的。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之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海洋女神之名,是海神波塞顿(Poseidon)的妻子,亦为海洋的女性化身。其中一个神话故事说,安菲特里忒躲到大海尽头以躲避波塞顿的追求,最后被波塞顿的海豚找到,这只海豚因而得到波塞顿的奖赏而升到天空、化为永恒的星座。(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将在2019/9/10下午15:24到达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海王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这是一年中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因为海王星此时最接近地球、视直径最大、亮度最亮,且整夜可见。

  本次海王星冲日时,距离地球约28.93AU,亮度+7.8等,位于宝瓶座,整夜可见,不过在晚间19:33至凌晨4:10期间的仰角高度在20度以上,比较适合观察这颗亮度不高的行星。它的位置可以利用秋天四边形中室宿二往室宿一方向向南延伸,将可找到秋季南天唯一的1等星:南鱼座北落师门、海王星大约就在室宿一至北落师门的一半之处。建议以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协助观察,可见到这颗蓝色调的行星,可是它的视直径仅2.4角秒,在一般望远镜视野里的盘面很小,接近点状,但又比点状稍微「肥」一点,要小心与其他背景恒星分辨。最好的方式是对着同一视野连续拍摄一段时间,其中会移动的天体,很可能就是海王星啰!

  海王星是由英国数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分别计算它的轨道,后于1846年9月23日由柏林天文台发现,是天文学史上第一个透过力学计算而找到的新天体。到目前为止只有NASA的航海家二号探测器曾在1989年8月25日飞掠过海王星,使得它仍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行星。今年恰好适逢航海家二号首次飞掠海王星三十周年,不妨试着利用望远镜搜寻这颗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吧!

2018/9/10晚间20:00,海王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航海家二号拍摄的海王星图像。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135号小行星沃神星(135 Hertha)将在2019/9/6的17:36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沃神星分别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沃神星与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均可见的最佳观测时机。此时的沃神星位于宝瓶座方向,邻近海王星;而其距离地球约0.942AU,亮度+9.6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用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同一星野中寻找会移动的天体,多半就是小行星了。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晚上19:40到隔日凌晨4:00之间,小行星仰角在20度以上,观察条件比较好。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沃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较靠近火星的主带内侧区域,1874/2/18由德裔美国天文学家彼得斯(Christian Peters)透过纽约哈密尔顿大学的李治菲特天文台(Litchfield Observatory)发现的。其英文名Hertha来自日耳曼条顿人(Teutonic)和斯堪地那维亚人(Scandinavian)神话故事中代表生育和丰饶的神祇,这个北欧神话中的女神另有一别称是「那瑟斯(Nerthus)」。

  这颗小行星直径约77公里,属于富含金属的M型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78年,而从光度变化数据估计它自转一圈约需8.4小时。按轨道位置,它应属于所谓的侍神星家族(Nysa family,侍神星为44号小行星),但从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实与侍神星家族有差异,因此认为沃神星可能是「入侵者」,并将类似这种状况的小行星另归类为「沃神星家族」,隶属于更庞大的侍神星-波兰星复合群(Nysa–Polana complex),这个复合群是主小行星带中最庞大的小行星家族,家族成员接近20,000个。(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39号小行星喜神星(39 Laetitia)在北京时间2019/8/17晚22:24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喜神星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喜神星与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均可见的最佳观测时机。此时的喜神星位于摩羯座中,距离地球约1.523AU,亮度+9.1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用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同一星野中寻找会移动的天体,多半就是小行星了。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晚上19:50到隔日凌晨3:50之间,小行星仰角在20度以上,观察条件比较好。由于月亮在附近,会影响观测,最好过几天能避开月光影响再来观测比较好。

  喜神星是法国天文学家沙科奈克(Jean Chacornac)于1856年2月8日发现的,为第39颗被发现的小行星。Laetitia之名来自罗马神话故事中对女神席瑞斯(Ceres)的称呼之一,席瑞斯是负责生育和丰收的女神,同时也是1号小行星谷神星(1 Ceres)的名称。喜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平均直径约150公里,早期观测其形状呈现椭球形,椭球的三轴恰好是15:9:5的比例;而近期利用掩星观测或是直接用大型望远镜进行光度测量,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可能非常复杂,甚至有可能是两颗靠在一起的小行星所构成。

2019/8/17晚21:00,喜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8/17晚21:00,喜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编号第15号的小行星司法星(15 Eunomia)将在北京时间2019/8/13的5:36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司法星位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司法星离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都可观测之时。此时的司法星位在宝瓶座中,邻近宝瓶座Beta(虚宿一),距离地球约1.408AU,亮度达+8.3等,需以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天文摄影方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星野中寻找明亮而会移动的星体,大约就是司法星了。建议观测时间在19:40至隔日凌晨4:00之间,司法星的仰角高于20度,比较容易观察。不过8/13前后几天的晚上月亮就在司法星附近,可避开这几天再来观察。

  司法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加斯帕里斯(Annibale de Gasparis)于1851年7月29日发现,是第15颗被发现的小行星。Eunomia之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掌管法律和秩序的女神,为宙斯和忒弥斯(Themis)的3个女儿之一。

  司法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较靠内侧之处,是主带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估计其质量占了主带所有小行星总质量的1%左右。其性质属于S型石质小行星,事实上,司法星是S型小行星中最大的,连同为S型小行星、比司法星还早发现的3号小行星婚神星(3 Juno),都比司法星还小一些。

2019/8/13晚21:00司法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8/13晚21:00司法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16 Psyche)将在2019年8月7日的20:00冲,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灵神星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灵神星位在摩羯座方向,亮度+9.3等,距离地球约1.71AU,整晚可见,但比较适合在傍晚20:10到隔日凌晨3:40期间观察,仰角高度比较高,受到的大气扰动和消光比较少。不过9.3等的亮度不算亮,需使用口径10-15公分以上的望远镜,配合天文摄影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影像,在连续影像中寻找移动的星点,应该就能找到灵神星了。

  灵神星于1852年3月17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Annibale de Gasparis于意大利拿坡里发现,是第16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属于最早被发现的小行星之一,所以拥有自己的天文符号:

在灵神星之前发现的15颗小行星都以类似行星的方式用神话中的神祇的名字命名,但后来发现的愈来愈多之后,为防搞混,1851年时,天文学界决定采用天文学家恩克(JF Encke)的建议,开始以数字为小行星编号,灵神星就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规则的新发现小行星。

  灵神星直径超过200公里,是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质量排得上前10名的大型小行星,接近由数十万颗小行星聚集的主小行星带总质量的1%,因此天文学家认为它应该是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下来的原行星残留的铁质核心,是质量最大的金属型小行星,即所谓的M型小行星。

1564930404121243.png

2019/8/7灵神星冲时,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06年从「行星」变成「矮行星」的冥王星,将在2019/7/14的22:51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冥王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中,冥王星离地球最近,因而最大最亮之时,且整晚均可观测。不过即便是一年中离地球最近最大最亮的时候,冥王星依旧离地球远在32.83AU之外,即使以光速从冥王星到地球也要272分钟之久,使其亮度仅有+14.2等,望远镜中看起来似一般星点一样,只能通过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图像的方式,在连续图像中寻找移动星体来寻找冥王星。

冥王星目前位在人马座中,离土星不远,不过此处位处银河边缘,星点还是很多,要小心分辨。此外,虽然整晚可观测,不过在晚上20:30~隔日凌晨3:30之间的仰角比较高,比较容易观察。

冥王星目前虽分属于矮行星,但有些天文学家仍将之视为柯伊柏带天体之一,所以有小行星编号134340。它绕太阳一圈长达39.85年,且轨道很椭圆,目前在其椭圆轨道上离地球愈来愈远的方向上,所以它在冲时的亮度一年比一年暗。

2019/7/14晚21:00,冥王星与土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7/14晚21:00,冥王星与土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有着美丽光环的土星是许多天文学家踏入天文的叩门砖。这颗行星将于2019年7月10日的01:07达到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土星在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的地方。这个位置通常与土星在一个会合周期中最接近地球的位置相去不远,而因为土星比较接近地球的关系,在地球上观察时就会显得比较亮、视直径比较大,且整夜可见,是最适合观察这颗行星的时候。不过,也不是只有土星冲时才能观看土星,基本上,在今年年底之前,都可在傍晚日落后观察土星,只是过了冲之后的土星,日落后的位置会愈来愈偏西,视直径愈来愈小,视亮度也会愈来愈暗罢了。

外行星冲示意图。

外行星冲示意图。

土星在2019/7/10凌晨01:07到达冲的位置,在冲前后,土星是离地球最近,且最亮最大的阶段。本次土星冲时,位在人马座方向,大约在银河的边缘,亮度约+0.1等,视直径为18.4角秒,加上土星环后的视直径约达42角秒,距离地球约9.03AU。天黑后就出现在东南方,随时间逐渐西移,整夜都可观测。

1562519511833782.jpg

土星。影像版权:耿崇华。

对天文迷来说,观察土星的重点就是它的光环!只要使用小天文望远镜很容易看到。进阶的天文迷则可以挑战卡西尼缝,这是分隔A环和B环间的较暗区域,早在1675年就被卡西尼所发现。观察土星还有另一个重点——土卫六(泰坦)。泰坦在土星冲时亮度约+8.0等,视直径约0.8角秒,因此以天文望远镜很容易看到呈现出橙色的星点。

今年的土星冲时,亮度比去年的0.0等还要暗一点,这是因为由细小的尘埃与冰粒所组成的土星环的倾角开始慢慢减小,今年所见为24度,能反射的太阳光的面积也将逐渐缩小,所以亮度将慢慢减暗,直到约15年后另一极区倾向太阳的倾角最大时为止。前一次的最大倾角峰值乃是2017-2018年。

如何欣赏土星?

最近的土星和木星位置很接近,而且木星刚在6/10通过冲的位置,也恰在最适合欣赏的时期,建议可以一同欣赏。

以肉眼观察,只能见到星点大小的土星;透过低倍率望远镜,可以看到土星本体和像耳朵或杯子把手般的土星环,还有土卫六(泰坦)等比较明亮的卫星;天气晴朗而稳定时,高倍率望远镜中可见土星表面的云带特征、土星环,和将土星环分隔成A、B、C三个主环的卡西尼环缝和恩克环缝等特征。

台北天文馆第二观测室每周六晚上19-21时开放利用口径20公分的望远镜观赏天体,有机会不妨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天文馆用20公分望远镜看看这颗著名的太阳系行星。

2019/7/10晚20:00,土星所在位置及望远镜中所见外观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2019/7/10晚20:00的土星外观及各部位名称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关于土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6近、同时为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都是第2大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95倍,体积约为地球的763倍,主要组成成分为气体和冰,拥有62颗卫星,仅次于木星的79颗。由于自转速度非常快,自转一圈仅需约10.6小时,使得表面云层被拉成带状,整个土星也呈现扁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多了5900多公里。

土星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密度只有0.7g/cm3,比水的1g/cm3还要小,换言之:如果宇宙中有个够大的游泳池,将太阳系八大行星都丢下去后,仅有自备够大泳圈的土星会浮在水面上,其他行星则都会沉入水底。

可参考:台北星空天文漫画篇

68期(带着呼拉圈的行星——土星之一).pdf(1.55 MB)

69期(带着呼拉圈的行星——土星之二).pdf(722.41 KB)

71期(带着呼拉圈的行星——土星之三).pdf(2.67 MB)

关于土星环

太阳系外4颗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都有光环,但在地球上只有土星的光环用小望远镜就能观察。

土星环其实是由许多由冰粒与尘埃构成的细环组成的庞大结构,沿着土星赤道向外延伸,宽度超过114,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8倍之多!然而这么宽的光环,平均厚度却仅有20公尺,让外观如同光碟片一般。

因为土星环扁而宽的特性,在地球与土星都绕太阳公转,彼此相对位置一直改变的情况下,光环看起来的模样也随之改变,有时甚至因光环恰好薄薄的侧面面对地球而发生望远镜中看不到光环的「土星环消失事件」。

400多年前的大天文学家伽利略从1610年开始观察记录土星,首度发现土星环的存在,可是他看到的光环有时像三个黏在一起的小球,有时像土星长了耳朵,有时则是光环不见了,使他百思不解。下图是他记录的1610年(上)与1616年(下)的土星和土星环外观。

伽利略的1610与1616年的土星手绘纪录。取自:https://attic.gsfc.nasa.gov/huygensgcms/Shistory.htm

直到1659年才由另一位天文学家惠更斯揭开谜底:原来只是因为土星环太薄了,当太阳-地球-土星的相对位置变化时,见到的土星倾角不同,才会造成地球所见的土星环模样不同。

惠更斯提出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随地球与土星公转而改变的概念。取自:http://galileo.rice.edu/sci/observations/saturn.html

土星自转轴与其轨道面有约26.7度的夹角(谓之「赤道倾角」),造成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会随着土星绕太阳公转而改变;再加上土星轨道面与黄道面(地球平均公转轨道面)有约2.5地的夹角(谓之「轨道倾角」),这使得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在一年之中还会有波浪性的变化。

下图呈现1970~2050年间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每日倾角随时间变化,其中倾角0度时,表示土星赤道正对地球,倾角正数者为土星北半球倾向地球,负数者为南半球倾向地球。从图中可见,今年的土星北极后方的土星环已经被土星本体遮挡。

1970~2050年间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变化。

1970~2050年间的土星环相对于地球的倾角变化。

下方这张1991-2021年各次土星冲的土星外观图中,也轻易的比较出土星环倾角造成的视觉差异喔!

1991-2021年各次土星冲时的土星外观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