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毕宿五是金牛座的主星,由于位于黄道附近,常有与日月行星接近的机会。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毕宿五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毕宿五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毕宿五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9/21的凌晨0:45毕宿五合月,地心所见的毕宿五位于月球以南约2.7度的地方。约从9/20晚约22:30以后朝东方一直观赏至9/21凌晨天亮时分,毕宿五在月龄21.5、下弦前2日的亏凸月旁,两者相距2~3度远,毕宿五亮度+0.85,如果不是天空特别干净晴朗,毕宿五很容易被明亮的月球光辉掩蔽,所以要仔细地在月球旁找一找,或是利用双筒望远镜协助观赏。

2019/9/21凌晨0:45毕宿五和月球接近景象示意图。

2019/9/21凌晨0:45毕宿五和月球接近景象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当从地球中心相外看,金星和水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金星合水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9/14凌晨6时金星合水星,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水星以北仅约0.34度的地方,但这两者很接近太阳,相距仅约7-8度而已,被太阳暮光光辉影响,不易观察。但如果要观测的话,可在9/13-9/14的傍晚日落时分朝西方仰角5度以下的地平附近利用双筒望远镜协助观察,水星亮度虽达-0.9等,但在大气减光作用下,黯淡至0.8等左右,不很明显。所以建议先找到-3.9等的明亮金星,然后参考下图的相对位置去寻找水星。用望远镜观察时一定要小心避开太阳,以免眼睛受损。

1568358874977475.png

2019/9/13-9/14的傍晚18:10左右,水星和金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隔日就是今年最小满月,而且是1993年9月30日以来最小的中秋月,下一次中秋逢最小满月则在2037年9月24日。中秋月亮虽小,但团圆意义不减喔!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特地于9月13日中秋节当天举办「乐夜月美丽」活动,活动详请点选此链接观看

月球视直径有大小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位在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距离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同理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当月球离地球近时,看起来较大,反之远时看来较小。今年中秋节在9月13日,月球在13日21:32通过远地点,彼时地心至月心距离约406340.4公里,是月球今年离地球最远的时候,而后在14日12:33满月时刻,所以今年中秋不仅是「十五月亮十六圆」,而且地心所见满月的视直径仅29.40角分,是今年最小的满月,比年初元宵节时的今年最大满月小了13~14%,相当于新台币5元和1元硬币的差异。

1548931918691183.jpg

2019年最小满月和最大满月比较示意图。

今年中秋三天连假的月球升没时间如下表,中秋当天在满月之前,真正的月亮形状比满月稍微亏缺了一点点,此时月球东侧(风暴洋侧)边缘还落在阴影中;而连假最后一天是满月之后,则是月球西侧(危难海侧)落在阴影中。不过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与满月的差异,而且仅观看单次的满月,也无从比较它的大小差异。建议有相机的朋友们,利用脚架将相机架稳后,以同样方式拍摄中秋三天的月亮样貌,或是今年其他月份的满月,然后将图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就很容易看出它们彼此间的大小和盈亏的差异啰!(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升起

中天

西沉

9/13  17:46  Az: 102°

9/13  23:35  Alt: 54S

9/14  05:28  Az: 260°

9/14  18:20  Az: 97°

9/15  00:17  Alt: 59S

9/15  06:18  Az: 265°

9/15  18:52  Az: 92°

9/16  00:58  Alt: 64S

9/16  07:08  Az: 271°

备注:
1. Az指方位角,以正北为0度,正东90度,正南180度,正西270度。
2. Alt指仰角高度,以地平为0度,以天顶为90度。S意指正南方。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September epsilon-Perseids,208 SPE)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但为了与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007 PER)区隔,故特地增加发生月份而名为「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一般活动日期在9/5-9/21之间,今年极大期预估发生在9/10的凌晨7时前后,另可能发生在9/10的凌晨3时,不过那个时段都是ZHR~5,速度极快,约每秒64公里;由于辐射点位在英仙座,故晚间22-23时英仙座从东北方升起后一直到隔日天亮前均可见,今年极大期逢月龄约10.5的盈凸月,月亮约于9/10凌晨2时西沈,所以凌晨2时以后至天亮前都没有月光影响,不过流星亮度都不高,平均亮度仅3-4等以下,流星暗又少,若要观测,建议利用录像方式为佳。

有趣的是,这群流星雨虽然乏善可陈,可是在2008年9月9日时居然发生无预期的爆发,出现许多明亮的流星,2013年又再度出现明亮流星暴增事件,可惜发生时间极为短促。不过,流星雨专家今年并没有这样爆发的预测,事实上,他们预测的下一次爆发时间,远在2040年以后。因此今年的流星数量应该维持常态,每小时仅5颗。由于对这群的数据不够多,流星来源也不确定,IMO呼吁有兴趣者进行观察。

九月英仙座ε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将在2019/9/10下午15:24到达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海王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赤经经度相差180度的地方。这是一年中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因为海王星此时最接近地球、视直径最大、亮度最亮,且整夜可见。

本次海王星冲日时,距离地球约28.93AU,亮度+7.8等,位于宝瓶座,整夜可见,不过在晚间19:33至凌晨4:10期间的仰角高度在20度以上,比较适合观察这颗亮度不高的行星。它的位置可以利用秋天四边形中室宿二往室宿一方向向南延伸,将可找到秋季南天唯一的1等星:南鱼座北落师门、海王星大约就在室宿一至北落师门的一半之处。建议以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协助观察,可见到这颗蓝色调的行星,可是它的视直径仅2.4角秒,在一般望远镜视野里的盘面很小,接近点状,但又比点状稍微「肥」一点,要小心与其他背景恒星分辨。最好的方式是对着同一视野连续拍摄一段时间,其中会移动的天体,很可能就是海王星啰!

海王星是由英国数学家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分别计算它的轨道,后于1846年9月23日由柏林天文台发现,是天文学史上第一个透过力学计算而找到的新天体。到目前为止只有NASA的航海家二号探测器曾在1989年8月25日飞掠过海王星,使得它仍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行星。今年恰好适逢航海家二号首次飞掠海王星三十周年,不妨试着利用望远镜搜寻这颗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吧!

2018/9/10晚间20:00,海王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航海家二号拍摄的海王星图像。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土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9/8的21:42土星合月,地心所见的土星位于月球以北仅0.04度(约2角分)的地方,土星亮度+0.2等,月亮则是月龄9、上弦过后2天的盈凸月。可在9/8入夜后朝难偏东方观赏,大约于0:30两者沉入西方地平而不得见。在台北地区观看,这两者也非常接近,其中以23:00前后最接近,两者相距大约为36角分,约比1个满月直径再大一些,所以很可惜的无法看到月掩土星的景象,南非、南洋地区、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可见本次月掩土星的现象,如有居住在这些地方或是在9/8正好前往这些地方旅游的同好们则不妨准备一下观测月掩土星这个特殊天象。肉眼和双筒望远镜观看,土星大约仅呈现一个光点,望远镜下则可呈现土星盘面以及土星环特征。

在土星和月球的右方(以西)的白色亮星是木星,木星右方(以西)则是天蝎座心宿二,可一并欣赏。

2019/9/8晚23:00,土星和盈凸月相对位置示意图。

2019/9/8晚23:00,土星和盈凸月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第135号小行星沃神星(135 Hertha)将在2019/9/6的17:36通过「冲」的位置,即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沃神星分别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这是一年多来沃神星与地球最近、最亮且整晚均可见的最佳观测时机。此时的沃神星位于宝瓶座方向,邻近海王星;而其距离地球约0.942AU,亮度+9.6等,需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用天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最好是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在同一星野中寻找会移动的天体,多半就是小行星了。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晚上19:40到隔日凌晨4:00之间,小行星仰角在20度以上,观察条件比较好。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9/6晚21时,沃神星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沃神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较靠近火星的主带内侧区域,1874/2/18由德裔美国天文学家彼得斯(Christian Peters)透过纽约哈密尔顿大学的李治菲特天文台(Litchfield Observatory)发现的。其英文名Hertha来自日耳曼条顿人(Teutonic)和斯堪地那维亚人(Scandinavian)神话故事中代表生育和丰饶的神祇,这个北欧神话中的女神另有一别称是「那瑟斯(Nerthus)」。

这颗小行星直径约77公里,属于富含金属的M型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78年,而从光度变化数据估计它自转一圈约需8.4小时。按轨道位置,它应属于所谓的侍神星家族(Nysa family,侍神星为44号小行星),但从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实与侍神星家族有差异,因此认为沃神星可能是「入侵者」,并将类似这种状况的小行星另归类为「沃神星家族」,隶属于更庞大的侍神星-波兰星复合群(Nysa–Polana complex),这个复合群是主小行星带中最庞大的小行星家族,家族成员接近20,000个。(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木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木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木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9/6的14:52木星合月,地心所见的木星位在月球以南约2.3度的地方,不过时值白昼,无法观察。可在9/6的傍晚入夜之后朝南偏西方观察,木星亮度-2.1等,是颗亮到无法忽略的白色星星;月亮则是恰逢上弦的半圆形月相,木星就在月球右下方不远处。而在木星和上弦月两者的右下方还有全天最红的1等星——天蝎座心宿二,两者的左侧的南偏东方则是另一颗目前适合在傍晚观察的行星——土星。都可一并欣赏。(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2019/9/6傍晚19:00,木星与月球接近示意图。

2019/9/6傍晚19:00,木星与月球接近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9/9/5晚上,月亮行经天蝎座头部附近,将从两颗6等星前方通过而形成月掩星现象。由于6等星是肉眼观察的极限,因此建议利用双筒望远镜或口径5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透过相机或录像机的数位放大方式,以摄影或录像方式观测,观测前请先校正相机或录像机的时间,尽量让时间误差在1秒以内。

第一次的掩星,被掩星体为HD 79203(SAO 159745),亮度+6.4,18:38由月球暗缘掩入,被掩时的仰角约41度,方位208.9度;20:03由月球亮缘复出,复出时的仰角约29度,方位角228.9度。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从暗缘掩入时会感觉星星突然消失,从亮缘复出时则似乎和月球黏了一会才脱离月球边缘,感觉很有趣。

第二个掩星事件,被掩星体是HD 79605(SAO 159807),亮度+6.3等,21:32由月球暗缘掩入,被掩时的仰角13.5度,方位角241.7度,可惜在复出之前月亮便已西沈。(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2019/9/5晚,月掩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2019/9/5晚,月掩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19年9月5日(星期四)香港时间22时56分10秒(±8秒),直径2,440公里,光度14.6等冥王星掩人马座13.0等恒星GAIA DR2 6771712487062767488,历时181.3秒,减光1.5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都在见掩星范围。

恒星坐标(历元2000.0)
赤经19时29分11.1996秒
赤纬-22度21分39.880秒

见掩地区详情
蓝色粗线是见掩中心线
蓝色细线是见掩南、北界限线
红色虚线是1σ误差南、北界限线
紫色线是2至3σ误差南、北界限线

见掩地区详情
蓝色粗线是见掩中心线
蓝色细线是见掩南、北界限线
红色虚线是1σ误差南、北界限线
紫色线是2至3σ误差南、北界限线
Credit:Lucky Star

澳门和台湾的掩星时间预报

澳门见掩中心时间:22时56分14秒(±8秒)

台北见掩中心时间:22时55分27秒(±8秒)
台中见掩中心时间:22时55分32秒(±8秒)
高雄见掩中心时间:22时55分33秒(±8秒)

掩星详情

1567330394439295.jpg

掩星时冥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掩星时冥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Credit:SkySafari Pro

冥王星和GAIA 6771712487062767488

冥王星和GAIA 6771712487062767488恒星。Credit:SkySafari Pro

本次冥王星掩13等星的重要科学意义

虽然新视野号2015年7月14日飞掠冥王星,之后冥王星的变化就要靠掩星观测来印证。

对于科学家来说,掩星事件使遥远的恒星变成了手电,科学家得以趁机发现一个天体的大气结构和构成的化学成分,它目前的大气情况以及这段期间冥王星系统是否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化。

从掩星观测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信息,本次持续时间达到181.3秒,我们终于有机会通过掩星事件观测冥王星。观测结果与预期的一样意义深远:冥王星有大气层,尽管很稀薄,科学家认为现时冥王星正在远离太阳,不断下降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其大气层塌陷。换句话说,整个大气层有机会结成冰,然后落到冥王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