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土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这次的土星合月发生于2019/4/25晚上10:27,土星会位在月球北方约0.37度的地方。

  不过在土星合月发生时刚好两者都尚未升起,台湾地区可见到月球和土星的时间约在午夜月球升起之后。两者位于东南东方、人马座天区内,土星亮度约0.5等,月相接近下弦月。土星合月发生时十分接近银河系中心,而木星位于蛇夫座,也可以一同欣赏!(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辑)

1555769075435678.png

2019/4/26凌晨2:00土星和月球接近景象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在2019年1月至2月的两个月期间,发现了14颗新彗星。

2019年1月02日发现 P/2018 Y2 (AFRICANO) (CBET 4590)
2019年1月07日发现 P/2019 A1 (PANSTARRS) (CBET 4591)
2019年1月08日发现 P/2019 A2 (ATLAS) (CBET 4595)
2019年1月10日发现 P/2019 A3 (PANSTARRS) (CBET 4598)
2019年1月17日发现 P/2019 A4 (PANSTARRS) (CBET 4600)
2019年1月17日发现 C/2019 A5 (PANSTARRS) (CBET 4601)
2019年1月17日发现 P/2019 A6 (LEMMON-PANSTARRS) (CBET 4602)
2019年1月23日发现 C/2019 B1 (AFRICANO) (CBET 4604)
2019年1月23日发现 P/2019 A7 (PANSTARRS) (CBET 4605)
2019年2月04日发现 P/2018 V5 (TRUJILLO-SHEPPARD) (CBET 4607)
2019年2月04日发现 P/2019 A8 (PANSTARRS) (CBET 4608)
2019年2月04日发现 P/2019 B2 (GROELLER) (CBET 4609)
2019年2月07日发现 C/2019 A9 (PANSTARRS) (CBET 4610)
2019年2月27日发现 C/2019 B3 (PANSTARRS) (CBET 4611)

数据源:https://cobs.si/show?id=596

参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如何为彗星命名?发现新彗星如何报告?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近年来,天文学家发现了成千上万的行星和行星系统绕着附近的恒星运转。现在人们相信,宇宙中的所有恒星实际上都可能有行星围绕它们运行,其中一些甚至可能具有类似于地球的物理特征。宇宙中恒星的数量庞大,每个星球都有可能有行星环绕轨道运行,这意味着那里有某种生命的可能性非常高。考虑到这一点,地球人开始将自己视为宇宙公民,并深刻反思他们如何向假想的,更大的宇宙社区呈现人性,为我们宇宙中的宇宙邻居提供全球和平的人性观。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19年4月10日公布第二批系外世界命名(Name ExoWorld II)计划的118颗系外行星,提供世界上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当地推广组织命名一颗系外行星的机会。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当地推广组织(national outreach coordinator)分配得到的系外行星分别是:

  大陆地区:HD 173416 b,位于天琴座,它的母星HD 173416是「织女增五」
  香港地区:HD 212771 b,位于宝瓶座,它的母星HD 212771是「羽林军增一」
  台湾地区:HD 206610 b ,位于宝瓶座,它的母星HD 206610是「天垒城增三」

  名称的选择需要附上简短的解释,并且应该明确地或隐含地表达各个地区在同一天空下成为同一世界的一部分的愿望。最后获选的系外行星名称及其说明将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特刊中公布。

  大陆地区的朋友可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系外行星命名活动主页http://nameexoworlds.china-vo.org/参与此项活动。

  香港地区的朋友可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香港推广组参与此项活动。该活动的国际官方网站请见:http://nameexoworlds.iau.org/

【香港天文学会 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球状星团是由数万到数十万颗恒星聚集而成,整体外观呈现球状的恒星集合体,成员星大都是年龄比较老的恒星,因此整体颜色偏红。但下方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的M3球状星团影像,却可见其中星星点点的散布着许多蓝色星球,与一般对球状星团偏红的印象不同,如同这个星团曾饮下青春之泉,有返老还童之象。 

1555229291682773.jpg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M3球状星团。Image credit: ESA/Hubble & NASA, G. Piotto et al.

  M3球状星团位在春季北天的猎犬座方向,拥有约50万颗成员星,距离地球约33,900光年,星团年龄高达80亿岁,总视星等约6.2等,以双筒望远镜便可观察,是全天最亮且最大的球状星团之一,在1764年时便被法国天文学家梅西叶(Charles Messier,又译为梅西尔、梅西耶,1730年6月26日出生-1817年4月12日逝世)发现,并列为他星表中的第3个天体,故标记为Messier 3或M3。但是,令M3被天文学家注意的却是其中含有大量变星,已知M3含有的变星数达274颗,是迄今已知的所有球状星团中最多的。而这些变星中,至少有170是所谓的天琴座RR型变星(RR Lyrae),这种变星的光变周期和它的绝对亮度成正比,因此可以由这种光周关系得出所在距离,是天文学家用来丈天的「标准烛光」之一。 

  M3含有大量所谓的「蓝脱序星(blue straggler)」,即哈勃影像中的那些蓝色星点。这些看起来像是年轻蓝色主序星(main sequence star)的恒星们,比星团中的其他成员还蓝且亮。但实际上,星团中的成员几乎同一时间在同一团云气中诞生,所以年龄应该差不多,只会因质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使呈现不同颜色;像这样的蓝色恒星应该是质量比较大、表面温度比较高的,在漫漫80亿年间,早就该演化到末期进入红巨星阶段,甚至已经发生超新星爆炸而灭亡。那么,本应该是红色的老星星要变成这般年轻的蓝色外貌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是:从邻近恒星处攫取更多的质量给自身用!换言之,这些多余的质量就如同青春之泉,让恒星变得蓝一些,看起来就年轻一些,脱离了正常的主序星演化程序,因而才有「蓝脱序星」之名。

  其他哈勃拍摄的梅西叶天体,可见于:Hubble's Messier Catalog。(编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大约两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创世号(Beresheet)月球登陆探测器在4月11日进行登陆时,在月球表面上方10公里处主引擎发生异常。尽管团队在距离月球表面150公尺时重新启动引擎,但为时已晚,创世号(Beresheet)在国际标准时间19时23分以大约时速480公里的速率坠毁在预定登陆的宁静海上。

(图1)Beresheet在月球表面上空22公里处拍摄的自拍照。SpaceIL

  创世号(Beresheet)是由以色列民间组织SpaceIL研发的月球登陆器,SpaceIL也是目前第一个尝试登月的民间组织。这项计划是为了参加Google月球X大奖比赛所提出,尽管在最后期限之前没有团队完成登月计划,SpaceIL依然继续进行登月任务的准备。终于在2019年2月21日,创世号(Beresheet)透过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并花费了53天抵达月球。在前往月球途中,创世号(Beresheet)也传回了一连串地球与月球,以及月球表面的照片。

(图2)从Beresheet发回的最终图像,图中的大型火山口名为Hypatia。 SpaceIL

  这项计划总共耗资一亿美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透过私人捐助。虽然任务以失败告终,但X大奖基金会主席Peter Diamandis 宣布,SpaceIL将获得该基金会100万美元的赞助,用于开发「Beresheet 2.0」。

  2019年是人类登陆月球50周年。在以色列之后,印度与中国在2019年也有登月的计划,其中印度的月船2号预定在2019年7月发射升空,争取第四个成功登月的国家宝座,后续发展亦相当令人期待!(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Sky & Telescope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19年4月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9颗中文小行星名称。

其中三颗是中国人物,他们分别是:

  编号 8412 Zhaozhongxian,赵忠贤星,由兴隆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在1966年10月7日发现,临时编号为1966 TM6。赵忠贤(生于1941年)是中国科学院一位领先的物理学家和学者。他为高温超导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赢得了许多著名奖项,包括2016年中国国家卓越科技奖。

  编号 216331 Panjunhua,潘君骅星,由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小行星巡天计划在2007年11月5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7 VG125。潘君骅(生于1930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光学测试设备和光学制造技术的创始人,也是中国非球面光学应用的先驱。

  编号 273936 Tangjingchuan,唐荆川星,由鹿林天文台在2007年5月9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7 JC16。唐荆川(1507-1560),又名唐顺之,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作家、诗人和政治家。江苏常州人, 他的实学论证使他成为常州知识框架中的重要人物。

其中三颗由香港天文学家提名,他们分别是:

  编号 26743 Laichinglung,黎青龙小行星,由杨光宇先生在2001年4月30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1 HE38。黎青龙(生于1948年)是香港的医生和肝脏专家。自2003年以来,他一直担任香港大学医学和肝脏病学教授,在那里他培养了许多医生。

  编号 28966 Yuyingshih,余英时小行星,由杨光宇先生在2001年4月26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1 HS24。余英时(生于1930年)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他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他获得了唐奖中的「汉学奖」,并用一千万新台币的奖金建立了余英士人文学院奖学金。

  编号 34636 Lauwingkai,刘永佳小行星,由杨光宇先生在2000年11月1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0 VC39。刘永佳(1965-2003)是香港屯门医院的一名护士。在2003年沙士流行期间,他无私地履行职责,不幸死于这种传染疾病。

其中三颗与台湾的机构、地点有关,他们分别是:

  编号 207655 Kerboguan,科博馆星(=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由鹿林天文台林启生和叶泉志在2007年7月25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7 OE8。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台中科博馆),是一所综合科学中心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台湾首个和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它每年招待三百多万游客,自1986年开业以来,已成为自然科学的重要教育基地。

  编号 207661 Hehuanshan,合欢山小行星,由鹿林天文台林启生和叶泉志在2007年8月6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7 PR5。合欢山是台湾中部一座3,416米的高山。最高峰在于南投县和花莲县的边界,位于太鲁阁峡谷国家公园内。台湾每年的「星空飨宴」大型观星活动都在合欢山举行。

  编号 281569 TAEA = Tainan Astronomical Education Area,南瀛天文馆星,由鹿林天文台在2008年10月23日发现,临时编号为2008 UV94。南灜天文馆是位于台南市大内区溪公山的一个天文教育馆,自2007年成立以来,南瀛天文馆一直致力于基础天文教育。

【文:余惠俊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告;新闻讯息由林景明提示】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19年3月,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拍摄到了火星卫星福波斯(Phobos)和得摩斯(Deimos)的“日食”。

  这两次“日食”分别发生于2019年3月26日(福波斯)和3月17日(得摩斯),由于好奇号的Mastcam相机有装置太阳滤镜,因此可以直接盯着太阳观察。因为火星的两个卫星都很小,其中火卫一福波斯半径大约11.3公里、火卫二得摩斯只有6.2公里。因此正如两段动画中看到的那样,火星的卫星都不能完全遮住太阳。 

好奇号在2019年3月26日拍摄到的火卫一福波斯“日食”动画。

好奇号在2019年3月17日拍摄到的火卫二得摩斯凌日动画。

  除了火星上的日食之外,好奇号也在2019年3月25日日落之后观察到火卫一福波斯的阴影。由于火星大气中充满着尘埃粒子,因此即使日落了,“日食”的阴影依然被灰茫茫的天空衬托出来。

  除了好奇号之外,包括勇气号与机遇号在内,火星探测车已经成功观测到了8次火星上的“日食”。火星上的“日食”不但是一件天文奇观,这些事件还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火星的卫星轨道。美国德州A&M大学的Mark Lemmon表示,在勇气号和机遇号抵达火星之前,两个卫星轨道的不确定性都很高,以第一次的“日食”观测为例,科学家们才发现福波斯当时与火星的距离和他们所预测的相差了40公里。由于火星卫星的轨道也受到木星等太阳系天体的影响,因此透过多次的“日食”观测,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火星卫星轨道变动的细节。(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EarthSk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于地球自转之故,在北半球可见到众星拱辰,即星星似乎都绕着天北极打转。目前恰好有颗星在天北极附近,肉眼看起来,位置几乎不随地球自转而移动,故而名为「北极星(Polaris或North Star)」,航海或野外活动时大都以北极星做为寻找方向的指引星。那么,邻近地球的火星,是不是跟地球一样也有北极星呢?

  地球自转一圈平均24小时,自转轴相对于公转面法线倾斜约23.5度;火星的状态与地球类似,自转一圈平均24.6小时,目前的自转轴倾角约25度,所以火星除了比地球小很多之外,自转周期和自转轴倾角都与地球相差无几,而且自转轴的朝向也几乎与地球相同。

  有自转,自转轴向北与南延伸就有天北极与天南极。而火星的天北极大约位在天鹅座天津四(天鹅α,Deneb)和仙王座天钩五(仙王α,Alderamin)连线的中间点附近,在火星天北极附近的确有颗星可以做为它的北极星,可惜的是,这颗火星北极星比地球北极星暗很多。地球北极星是颗2等星,也是地球全天第50亮星,而火星北极星暗于肉眼极限的6等,很难用肉眼观察。不过,地球北极星离真正的地球天北极还差了接近1度左右,而火星北极星离火星天北极仅约0.5度远,比地球北极星还接近天北极。

  不过,地球天南极附近没有「南极星」,离地球天南极最近的肉眼可见星约9度远,无法承担南极星的身份。而火星天南极附近倒是有颗亮度约2.5等、肉眼可见程度的南极星—船帆座Kappa星(Kappa Velorum或κ Vel),中名「天社五」,离火星天南极约3度左右,虽不若北极星那样靠近地球天北极,也不若地球北极星那样亮,但至少比火星天北极那颗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火星北极星亮多而易见。

  有趣的是,由于岁差的关系,约在西元9000年后,天社五将接近地球天南极,到时地球就有南极星啦!(编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资料来源:EarthSk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经历多年的努力,天文物理学界2019年4月10日发布重大发现:人类史上第一张超大质量黑洞的影像!这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于2017年4月观测到的活跃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影像,其中影像中间暗影的部分,就是超大质量黑洞所在之处!

1555085023595912.jpg

继续阅读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April Lyrids,006 LYR)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小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4/16~4/28之间,国际流星组织(IMO)预测今年极大期会落在北京时间4/23上午8时前后,但这个时间点会变化,按往年观测资料,极大期落在4/22到4/24期间都有可能。流星数量约在每小时14~23颗之间,平均ZHR~18。

1554652710667897.jpg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速度中等(每秒49公里),平均亮度偏高,再加上天琴座属北天夏季星座之一,日出前的仰角高而颇容易观察。此外,这群流星雨极大发生时间平均长达14.8~61.7小时,所以可观察期长达3个晚上。但今年适逢满月过后4天的亏凸月,月球约于4/22晚间21:10东升,在四月天琴座流星雨辐射点于4/22的22:30升起时,月亮早已高挂天空,受月光影响严重,每小时可见到的流星数量可能只剩零星几颗,甚至完全没有,观测条件不佳。

  虽然数量不及英仙座、双子座等大型流星雨,但根据以往经验,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出现比金星还亮的火流星比例相当高,所以在明亮月光的影响下,仍有机会看到少数火流星划过天际。流星迷可前往无光害且视野开阔的郊区观赏,其中在天亮前的辐射点因为仰角比较高、大气影响较小,虽然还是有月光影响,但观测条件相较之下比较好一些。而近年观测显示:四月天琴座流星雨的流星偶尔会突然有昏暗小流星大量增多的现象,不过这类昏暗小流星不易用肉眼观察到,利用电波观测流星者倒是可以注意看看。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是人类最早记录的流星雨之一!《春秋左传·庄公七年》中即有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现的四月天琴座流星雨,距今已超过2,700年。它的母体源在1867年被确认为C/Thatcher (1861 G1)佘契尔彗星,成为最早被确认母体源的流星雨。

   C/Thatcher (1861 G1)佘契尔彗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长达415.5年,属于所谓的「长周期彗星」,所以名称前方才会冠以「C/」代号。它是佘契尔(A. E. Thatcher)于上一次回归时的1861年4月5日发现的,所以名称中1861年为发现年,G1代表4月上半月发现的第一颗新彗星。下一次回归时间将在西元2276年。

  除了四月天琴座流星雨之外,凌晨天亮前的南方天空中还可欣赏土星和木星,在天顶偏东一带是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河鼓二)和天鹅座天津四组成的夏季大三角,偏西处两颗亮星分别是春季大三角中的牧夫座大角星和室女座角宿一,西南方低空则有着天蝎座心宿二等亮星,都可一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