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东时间2019年2月1日下午1点16分,一颗小行星在古巴西部比那尔德里奥省的一个名为维尼亚莱斯的小镇上空瓦解。这起陨石撞击事件造成数户房屋玻璃被震碎,幸运的是目前并没有传出人员伤亡,而这也是自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事件相隔六年以来再度被广泛纪录的天体撞击事件。


(图说)2月1日的小行星划过天际后所产生的烟尾。摄影/Hatzel Vela

当地居民表示看到天空出现亮黄橙色的闪光持续了约四秒钟,空中随即出现烟尾,持续一分钟多钟才消散。同时,当地陆续发现数块黑色的球粒陨石。从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一直到佛罗里达礁岛群也都有人目击这颗小行星撞击前在空中划过的闪光。天文学家估计这颗小行星的原始大小约相当于一辆厢型车,亮黄橙色的闪光可能和车里雅宾斯克事件一样来自于陨石内部的钠燃烧。


(图说)在天体划过天际后,数块黑色的陨石陆续被发现。摄影/Hatzel Vela

除了一般民众所拍摄到的影片之外,美国大气海洋总署(NOAA)的GOES-16气象卫星上的闪电侦测器(GLM)也拍摄到了陨石撞击所产生的闪光。


(图说)美东时间13:02~13:30之间的可见光云图和GLM的合成影像,墨西哥湾上空的讯号来自于大片的积雨云中闪电。资料来源/NOAA


(图说)从目击报告推估的小行星路径。绘制/Google Earth / Eddie Irizarry

小天体接近或进入地球的事件并不算罕见,近日也才刚有一颗7公尺大小的近地小行星2019 BZ3以不到4万公里的距离通过地球附近。幸运的是我们有大气层的保护,绝大部分的小天体都会在进入地球大气时因摩擦生热而燃烧殆尽。

资料来源:EarthSk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冥王星和金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冥王星合金星」,通常是这两颗天体比较接近的时候。又由于冥王星很暗,仅14.7等,而金星却很明亮,达-4.1,足足比冥王星亮了3,300多万倍,比之太阳相对于满月还亮很多,所以趁着它们接近的机会,透过金星来寻找平时不易见的冥王星,是很好的冥王星观察机会。

2019/2/23的17时冥王星合金星,地心所见的冥王星位在金星以南约1.4度的地方。可在2/23-2/24的凌晨3:30以后到天亮之前,透过15-2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朝东方低空观察,金星很容易找到,配合星图,在它附近就可找到冥王星,或是每过一段时间观察或拍摄这个天区一次,其中位置会缓缓移动的星体就是冥王星了。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19/2/19 今年最大满月,百年难遇的元宵满月

2019/2/19由于月球在17:03通过今年离地球最近的近地点,地心至月心距离356760.688公里,使2/19午夜23:54的满月成为今年最大满月,地心所见的视直径仅33角分28.5角秒,比9/14的12:33今年最小满月视直径29角分24.3角秒,大了约13.9%(大约相当于新台币1元和5元硬币的大小差异),亮度更比最小满月亮了30%左右。不过时值台湾地区几乎在午夜时分,月亮几乎要跨越中天子午线、仰角最高之时,所以加上地球半径之后,在地球表面的台北地区更靠近月球,台北地区至月心仅有350605.288公里,使台北地区所见之满月视直径更大,达34角分4.3角秒。

这日恰好逢农历元月十五元宵节,对台湾地区而言,自20世纪起,就没发生过元宵恰逢当年最大的满月,下一次则将发生在2081年2月23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元宵节从傍晚至隔日清晨,整晚均可观赏月亮,不过今年真正的满月时刻是在23:54,所以愈接近午夜时分,月亮愈圆且愈大,满月时刻过后的月亮开始变小也愈渐不圆。不过,其实以人眼是无法区别出这些微的差别的。不过满月时刻发生时,对台北地区而言,月球并不真的在正天顶,而是在天顶偏南约2度的位置,所以看到的满月并不是真正「满」的,相位只有0.999,在月亮边缘有0.1%是没有反射到阳光的暗影处;不过当然,以人的眼睛而言,还是分辨不出来这0.1%的差异的。所以,别计较太多,专心赏月就好!

欣赏最大满月无须任何工具,只需找个看得到月亮的地方,以肉眼欣赏月亮就好。拍摄月亮也很简单,将相机以三脚架固定后,建议开启「自拍」功能,按下拍摄钮即可。拥有望远镜设备者,可透过望远镜放大拍摄,效果更赞。

1548931918691183.jpg

图说:2019年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比较示意图。

为何满月有大有小?

影响地球上所见月球视直径大小的原因主要有四项,分别为:(1)月球远近、(2)满月时刻相对于观测地的时间、(3)大气效应与(4)月亮错觉。前三项基本上是真实的影响,最后一项顾名思义则非。对台湾地区而言,今年的最大满月的主要原因是第(1)项和第(2)项:

(1)月球远近

1548931918386315.jpg

图说:椭圆形的月球轨道,使地球上所见的月球大小不一样。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平均大约每27.3日绕地球一周,地球在其中一个焦点上。在每一圈的轨道绕行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时刻最接近地球,称为「近地点」;此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在35~36万公里上下,这个距离每次并不相同,或多或少,这是因为月球受到地球与太阳及其他行星等天体引力的扰动效应的结果。同理在轨道上,最远离地球的位置则称为「远地点」;远地点的距离约在40~41万公里左右。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月之间的距离并不维持一定;每次满月时的月球可能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所以每次满月的距离和大小会不一样。月球近时所见视直径较大,远时较小。由于每14个满月的天数差不多与每15次月过近地点相当,正确来说是每1年1个月又18天会重逢一次,所以约每13-14个月会碰到一次近地点满月,此时通常是当年视直径最大的满月,有时被戏称为「超级满月(supermoon)」;常最大满月前后一个满月的视直径仅比最大满月小一点,所以超级满月大致是连三个满月;最小满月亦然。不过由于每次近地点距离不一,因此这样的近地点满月的视直径也不相同,所以每年的最大满月其实也不一样大。

(2)满月时刻相对于观测地的时间

1548931918699864.jpg

图说:地球上不同地点与月球的距离差异。

「望」或「满月」时刻乃是以地心、月心与太阳中心三者的位置来计算的,以地球中心为中心,月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经度相差180度的瞬间。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半径约6400公里,如上图,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与月球的距离其实不尽相同,A点与C的差异就达地球直径(约12800公里),相当于平均地月距离(地心到月心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的3.3%之多呢!

因此,如果满月时刻发生时,观测地点恰在背对太阳、面对月亮的「夜晚侧」,那么观测地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会小于月心到地心的距离;距离缩小,意味着所见的满月视直径变大,如同轨道位置远近造成的效果一样。

(3)大气效应

地球大气层并不是均匀分布,总体来说,大气密度由地面向上空递减。而光线穿过密度不同的大气时,会被偏折,即所谓的「折射」,密度差异愈大者,被偏折的角度愈大。因此,当天体接近地平面时,天体所发出的光被偏折的程度,会比天体接近天顶时还要多。

除了密度之外,其实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也都会影响大气折射效应的程度。因此在某些大气状况下,大气会类似放大镜一样,使所见的月球盘面会比真正的还大一些;尤其是愈接近地平面的时候,这种效应会愈大。

(4)月亮错觉

月亮错觉是个「虚假」的效应,纯粹是心理作用问题,会觉得靠近地平面附近的月亮,看起来比天顶附近的月亮还大。这种错觉,其实对于太阳也适用。

目前较为人接受的一种解释,认为是因为靠近地平面附近时,因有地面有距离比较近的景物或建筑等,可供与距离比较远的月球作为比较,而天顶附近则没有,人类大脑企图修正这种距离产生的影响,反倒修正错了,成为一种错觉。其实不妨拿一个10元硬币(新台币),在月亮刚升起不久,以及月亮比较接近天顶时来比较,将会发现其实月亮几乎是一样大的,不若眼睛所见似有差异。

十五月亮十六圆

今年的最大满月恰恰发生在农历十五。理论上,满月可能发生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与十七日。统计后发现以农历十六日所占比例最高,达50%;十五日的40%次之,十七日则约10%,十四日者很罕见。所以古人说的「十五月亮十六圆」并非空话,可是有科学数据支持的呢!

2019/2/19 海王星合水星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海王星和水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海王星合水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比较接近的时候。而海王星很暗,亮度只有+8.0等,通常要利用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才能观察,所以当它在比较明亮的行星或恒星旁的时候,就可以借机寻找观察它。

2019/2/19的19时海王星合水星,地心所见的海王星位在水星以南仅0.77度的地方。本来两星这么近的距离,是非常好观察海王星的机会,但是因为水星和海王星的仰角很低,日落后的仰角在10度以下,受到夕阳暮辉的影响,即便水星亮度是-1.0等,也很难观察到,遑论是+8.0等的海王星,所以不建议观赏。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可拍照

2019/2/18的11:32月球接近巨蟹座的M44,两者相距仅44角分,但时值白天,无法观察。得等到天黑后方可见于东方天空,然而此时的月球已经渐渐远离M44,两者相距5~6度远了,而且随时间西移,两者的距离也会愈拉愈远。此时的月亮是恰逢满月前一天的盈凸月,达-12.8等,而M44的总视星等只有+3.1等,比月亮暗很多,并不建议观赏本次的月近M44。

M44又编号为NGC 2632,中名鬼宿星团,或称蜂巢星团(Beehive Cluster)或马槽星团(Praesepe),是个疏散星团,距离地球约577光年,在古希腊时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西元100年~170年)就已经观察到的明亮星团之一。3.1等的亮度,在光害稀少的地方,用肉眼就隐隐可见其暗淡的光芒,故古有「积尸气」的诡异称呼。

1548850481188387.png

2019/2/18傍晚19:00,月球与M44接近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vtype_1.jpg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土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金星合土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2/18的22时金星合土星,地心所见的金星位于土星以北约1.1度的地方,不过此时金星和土星都在地平线下而不得见。可在2/19的凌晨4:00以后一直到6:00天亮前,朝东南方低空观看,金星和土星相距约1.1度,金星亮度-4.1等,土星+0.4等,位于人马座方向。金星视直径约16.7角秒,土星本体15.4角秒,两者相差不多,但加上土星环后就比金星还要宽约2倍。可尝试用相同的望远镜和相机,将金星和土星拍摄下来后做比较,有挺有趣的。

除了金星和土星之外,在它们的右上方还有木星和天蝎座心宿二两颗亮星,左方则有天鹰座牛郎这颗一等星。而金星和土星的右方、木星的下方,天蝎座尾巴到人马座茶壶之间的位置就是银河中心所在之处。这一带也是银河最浓密、最明亮的区域之一,可一并欣赏喔!

1548756180234152.jpg
2019/2/19凌晨5时,土星和金星接近景象示意图。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1548754365294025.jpg 日本山形县的板垣公一于2019年1月22日19:11(北京时)发现鲸鱼座河外星系NGC 201出现一颗16.7等的超新星待认体。该天体位置(春分点2000.0)位置如下:

赤经 00时39分35.000秒
赤纬 +00度52分04.70秒

该天体获得正式编号SN 2019yc后,加纳利群岛拉帕尔玛天文台的北欧光学望远镜进行分光观测,确认其前身星为II型超新星。

这是板垣公一2019年以来发现的第3颗超新星。到今天为止他总共发现了142颗超新星。

【图:板垣公一;文:林景明节译自日本天文艺术网页】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19年2月10日(星期日)凌晨4时28分,直径144.17公里,光度13.3等388号小行星 Charybdis 掩狮子座14.2等恒星UCAC4-510-052274,历时9.5秒,减光0.4等。

掩星时恒星仰角51度,地平方位260度。
香港除了新界东北部外和整个澳门在见掩范围。

掩星带移动方向:由东向西
绿线是见掩中心线,
蓝线是见掩南、北界限线
红线是1σ误差南、北界限线
红色细线是2至3σ误差南、北界限线

  小行星388(388 Charybdis),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4年3月7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88以希腊神话中座落在女妖斯库拉隔壁的大漩涡卡律布狄斯命名。

  奥古斯特·奥诺雷·沙卢瓦(法语:Auguste Honoré Charlois,1864年11月26日-1910年3月26日),法国天文学家,发现了99颗小行星,奥古斯特前舅子对他再婚怀恨而把奥古斯特谋杀身亡。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根据掩星专家Steve Preston的预测:2019/2/11凌晨0:53,71号小行星司石星(71 Niobe)将从御夫座11.8恒星UCAC4-660-030212前方通过而形成小行星掩星现象。台湾地区除了最南端的屏东与台东的部分地区,其他地区均可见(蓝线之间),离岛的澎湖地区也在可见区域内。

1548594600349752.jpg
2019/2/11凌晨0:53司石星掩星可见区域示意图。

由于掩星时间非常短,建议最好使用校过时的录影设备,加在望远镜后方进行观测,录影设备的时间误差勿超过1秒钟。观测结果,连同观测者姓名、观测地点(经纬度与海拔高度)、仪器等,可寄至tam001@tam.gov.tw,将协助转寄给Steve Preston博士以提供科学分析。

UCAC4-660-030212位在赤道座标(J2000.0)RA: 05h03m04.8816s  DEC: +41°52’02.435”,这颗恒星属于御夫座,掩星发生当时,恒星在西北方仰角约24度的地方。由于司石星本身的亮度只有12.3等,比UCAC4-660-030212暗一些,利用口径15-2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可同时观察到小行星和恒星。恒星被掩住的时间只有6.9秒,恒星亮度估计会减少1.0等个星等。其他详细预报资料与星图请参见Steve Preston掩星预报网

司石星是第71颗发现的小行星,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的中间区域,属于S型石质的高卢星族小行星(Gallia family),这个小行星家族属于中等家族,仅有约182个成员,特征是自转速度与其他小行星相较之下偏慢,例如:高卢星本身自转周期长达20.7小时;而2006年以阿雷西波天文台雷达侦测的司石星光变曲线估计的自转周期更长达35.6小时之多,与先前其他方式侦测到的14.3小时差异很大,2010年再度侦测得出35.86小时。

司石星直径约94公里,1861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路德(Karl Theodor Robert Luther)在德国的Düsseldorf-Bilk天文台发现的。Niobe之名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女性人物,为底比斯王后,因过于自大骄横,得罪太阳神阿波罗和月神阿蒂蜜丝的母亲勒托(Leto),7子7女均被阿波罗和阿蒂蜜丝杀死做为惩罚,而Niobe被宙斯化为石头,搁在一座荒山的悬崖边,以此警告世人。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在土星卫星泰坦(土卫六,Tiatn)的北极找到降雨证据,意味北半球夏季来临了!卡西尼号(Cassini)太空船已经环绕土星探测13年。在探测期间,发现泰坦上拥有明亮的斑块,认为是液态碳氢化合物的湖泊,这些湖泊面积为共120,000平方公里,大约是北美五大湖总面积的一半。虽然卡西尼号太空船已于2017年9月15日撞毁于土星大气层,但资料持续分析中。近期科学家在2016年6月的影像中,发现泰坦北极附近有巨大的反射特征,而且没多久后特征就消失,表明它是一大片甲烷雨水蒸发的现象。研究人员说,这类似潮湿人行道的阳光反射比较强,也代表泰坦北半球开始夏季,但是此现象比气候模拟所预测时间要晚一些,因此天文学家还得了解它延迟的原因。

泰坦是地球之外唯一看到表面具有稳定液体的星球,但这里的天气系统与地球完全不同:不但温度极低,它的雨水、河流和海洋都是由液态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由于土星绕太阳公转需要29.5年,因此土星系统的天体,每一季节持续约7.5年。当卡西尼号于2004年中期抵达土星时,在泰坦南半球看到云层和降雨,表示此地为夏季。而这次发表的研究,显示泰坦的季节交替,北半球开始夏天了。这项新研究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

1548505386469643.jpg
泰坦的北极降雨

资料来源:space.com

发布单位:上海科技馆

天文爱好者们看过来!世界瞩目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已完成了主建筑及附属建筑的结构验收、钢结构大悬挑卸载等重要关键节点,正在全面推进外幕墙工程和内部精装修工程,预计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2021年择期开馆。

1548429501850302.jpg

上海天文馆位于浦东新区临港地区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以及一米望远镜、太阳塔、青少年探索营等附属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截至2018年12月25日,土建工程完成约91%、机电工程完成约75%,钢结构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总体施工安全质量可控,验收合格率100%。

1548429501111624.jpg

该馆建筑形态优美、构造复杂,建设过程中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其中,大悬挑钢结构很罕见,由二层双向桁架结构组成,跨度约61米,平面悬挑最大约有36米,是全国最大的悬挑钢结构。其两侧与钢骨剪力墙结构体系相连,外侧为单排四层桁架立柱和外弧桁架结构,内侧与相邻结构的混凝土梁、柱通过预埋件相连,钢骨剪力墙核心筒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承结构,支托起2000吨左右的主体钢结构。球幕影院为直径约27米的钢结构网壳桁架,主管的管径和曲率半径不一,加工时需要对球体网壳进行预拼装,再拆成单元桁架进行现场的分段吊装。中庭区域的倒穹顶通过72个短柱支座,与三角架支托的十字型钢砼梁连接,每组斜柱的角度不一,用以固定总长度约为200米的螺旋上升旋转步道。

1548429501652480.jpg

上海天文馆建筑设计体现了“天体”和“轨道运动”概念。在工地现场,可以看到建筑体以弧线始发,一系列螺旋带状物围绕着整个建筑,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体作为建筑内的三个“天体”,处于动态轨道关系之中,使建筑通过太阳光影的变幻成为一台可以展示时间的天文仪器。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设计了4条螺旋形的步道,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旋臂,并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自然融合。

目前,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整体规划设计,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紧密相联的部分。
“家园”展区从星空开始,以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光学天象仪带观众步入璀璨的星空;
“宇宙”展区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角度全景式解析宇宙运行的规律;
“征程”展区以史诗般手笔,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
此外有“中华问天”、“行星乐园”、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航向火星”特展区和临展厅等。太阳塔可在白天实现太阳的多波段观测,通过专业级光学设备展现高清晰度的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影像。一米望远镜可在夜间让观众欣赏极高清晰度的月面、行星和难得一见的深空天体。

1548429501750846.jpg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忻歌表示,上海天文馆以“塑造全面的宇宙观”为愿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将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的展示技术,结合丰富的陨石、文物、航天实物等,引导观众建立完整的宇宙观,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