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卫星(Iridium)是由围绕地球一共66个运作中的通信卫星组成。这个系统原先是为了允许人们使用手持型电子仪器做全球性的语音及数据通讯而规划77个通信卫星,所以用原子序为77的铱来命名。人类经常可在夜空中看到铱卫星短暂的闪光,称之为铱闪光。铱闪光是否可见与其亮度都是地区限定的天象,大家可以到 Heavens Above 网站查看当地预报!本预报是以观测者位于台北天文馆为准。
参考网址:https://www.heavens-above.com/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的身世之谜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十八世纪末,一位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德,认为自己一定会因为发现一颗新的行星而名留青史,因为他身处行星科学在欧洲蔚为风潮的时代,科学家开始能推算出行星环绕太阳运转的轨迹,并计算出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当时已经发现的行星,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单位,也就是所谓的天文单位(AU)。
水星0.39
金星0.72
地球1.0
火星1.5
木星5.2
土星9.5
有找到其中的规律吗?来看看下方图表,除了火星和木星之间好像少了什么,行星看起来几乎是均匀分布于图中。
这个现象对波德来说意义甚巨,他是虔诚的教徒,认为神一定有特别安排行星的分布,而这些数据上的规律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科学界一致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一定还有其他行星,只是还有没被找到而已。
波德以这样的规律为基础,预言比土星更远处还有一颗行星,他更算出了这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1781年,一位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应验了波德的预言,令人为之震惊。
发现谷神星
1800年9月,匈牙利天文学家弗朗兹.冯.扎克男爵率领另外二十三位天文学家组成「天警队」,也展开了相同的探索行动。
有一位没有收到邀请的天文学家朱塞普.皮亚齐,他在1801年元旦那天,像平常一样观察星星,隔天,他发现有颗星星稍稍移动了一丁点,再隔一天,这颗星星又移动了,因此他有了新的发现。
皮亚齐似乎确信自己发现了波德一直以来在寻找的那颗行星。尽管皮亚齐忍不住向他人透露他的发现,但他深怕这个消息有任何闪失,提早走漏风声,他语带保留:
「我目前的发现是颗彗星,但由于它没有星云、移动缓慢,相较于一般彗星,这颗星的运行更加规律,所以我推测可能更为惊人。不过我绝不会提前公开我的推测,待我累积更多观察数据后,我便会开始计算它的轨道。」
我们现在都知道皮亚齐看到的并非是天文学家引颈期盼的新星球。但这个发现的确比找到彗星来得更惊人,因为皮亚齐发现的是人类史上的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
消失的新星
顿时天文界掀起一股热潮,每个人都想要一份皮亚齐的观察报告,以便自己加入观察谷神星的行列。一晚又一晚过去,这颗星观察起来倒也容易,每天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移动的幅度也不大。 但在几周之间,谷神星与地球虽然绕行太阳,却也愈靠愈近,天空太亮使得黯淡的谷神星难以观察。
谷神星没入夕阳好几个月都没有再出现,而当时现有的策略,都不足以预测谷神星的走向。一位数学天才对这个谜团很有兴趣,当时二十四岁的卡尔. 弗里德里希. 高斯即着手预测谷神星下次出现的位置。
高斯想出了一个很复杂的方程式,并以多种估算法试图找出答案,以这些新的数学公式以及皮亚齐的观察数据为基础,高斯预测出谷神星的位置。
小行星的贡献
就如同其他的小行星一样,透过望远镜,谷神星看起来和一般的恒星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这颗新发现的「行星」似乎有些不对劲,它的亮度不如从前,看起来比其他行星小得许多。找到谷神星的三个月后,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又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了另一颗「行星」,名为智神星。
威廉.赫雪尔(天王星的发现者)开始怀疑谷神星和智神星并非行星或彗星,而是某种新的星体,他提议将这类星体称asteroid(小行星),这个名字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像恒星的」,因为小行星除了运行的方式与恒星不同之外,从望远镜上看来其他特征都极为相像。 随着发现愈多的小行星,愈是让人觉得这些星体自成一个范畴,更加确立了赫雪尔的理论。
而后也证明谷神星其实非常特别,它是内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编注:谷神星升级为矮行星后,灶神星成为最大的小行星),直经约达900公里。
将谷神星称为小行星而非行星,会让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它好像不太重要,但谷神星无庸置疑是个大发现,它是人类史上第一颗小行星,也是第一个迹象显示太阳系不仅有行星、卫星及彗星的存在。
资料来源:小行星猎人(TED Books系列)
2018年7月,泛星彗星 C/2017 S3 PanSTARRS 星历表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测方式:
![]()
![]()
根据2018年7月5日的天文测量数据
T 2018 Aug 15.9447 TT
q 0.208453 Peri. 255.8899
z -0.000417 Node 171.0404
e 1.000087 Incl. 99.0385
Ref: MPEC 110495
年 月 日 h m s o ‘ “ delta RSun Elong Phase 光度 “/min PA
2018 Jul 1 3 4 14.6 59 23 57 1.549 1.227 52.3 40.9 12.8 1.63 92.1
2018 Jul 2 3 9 25.2 59 22 10 1.524 1.207 52.2 41.7 12.7 1.67 93.1
2018 Jul 3 3 14 44.0 59 19 34 1.499 1.187 52.1 42.5 12.6 1.72 94.2
2018 Jul 4 3 20 11.3 59 16 7 1.474 1.166 52.0 43.4 12.5 1.77 95.3
2018 Jul 5 3 25 47.4 59 11 43 1.449 1.146 51.9 44.3 12.4 1.83 96.4
2018 Jul 6 3 31 32.6 59 6 16 1.423 1.125 51.7 45.2 12.3 1.89 97.6
2018 Jul 7 3 37 27.3 58 59 41 1.398 1.104 51.5 46.1 12.2 1.95 98.8
2018 Jul 8 3 43 31.8 58 51 51 1.372 1.083 51.3 47.1 12.0 2.02 100.1
2018 Jul 9 3 49 46.4 58 42 37 1.346 1.062 51.1 48.2 11.9 2.10 101.4
2018 Jul 10 3 56 11.4 58 31 53 1.321 1.041 50.9 49.3 11.8 2.18 102.8
2018 Jul 11 4 2 47.1 58 19 29 1.295 1.020 50.6 50.4 11.6 2.26 104.2
2018 Jul 12 4 9 33.6 58 5 16 1.269 0.998 50.3 51.6 11.5 2.36 105.6
2018 Jul 13 4 16 31.4 57 49 0 1.243 0.976 50.0 52.9 11.4 2.46 107.1
2018 Jul 14 4 23 40.4 57 30 32 1.217 0.954 49.6 54.2 11.2 2.57 108.6
2018 Jul 15 4 31 1.0 57 9 36 1.191 0.932 49.2 55.6 11.1 2.69 110.2
2018 Jul 16 4 38 33.1 56 45 59 1.166 0.910 48.7 57.1 10.9 2.82 111.8
2018 Jul 17 4 46 16.9 56 19 23 1.140 0.887 48.2 58.6 10.8 2.96 113.4
2018 Jul 18 4 54 12.4 55 49 30 1.114 0.865 47.6 60.2 10.6 3.11 115.1
2018 Jul 19 5 2 19.4 55 16 1 1.089 0.842 47.0 62.0 10.4 3.28 116.8
2018 Jul 20 5 10 37.9 54 38 34 1.063 0.819 46.3 63.8 10.3 3.46 118.5
2018 Jul 21 5 19 7.5 53 56 44 1.038 0.795 45.5 65.8 10.1 3.66 120.2
2018 Jul 22 5 27 48.1 53 10 6 1.013 0.772 44.7 67.8 9.9 3.87 122.0
2018 Jul 23 5 36 39.0 52 18 11 0.989 0.748 43.8 70.0 9.7 4.11 123.7
2018 Jul 24 5 45 39.9 51 20 30 0.965 0.724 42.8 72.4 9.5 4.36 125.5
2018 Jul 25 5 54 50.2 50 16 30 0.941 0.700 41.7 74.9 9.3 4.64 127.2
2018 Jul 26 6 4 9.1 49 5 37 0.918 0.675 40.5 77.5 9.1 4.94 129.0
2018 Jul 27 6 13 35.9 47 47 15 0.896 0.651 39.2 80.4 8.9 5.26 130.7
2018 Jul 28 6 23 9.9 46 20 50 0.875 0.626 37.7 83.4 8.7 5.61 132.3
2018 Jul 29 6 32 50.0 44 45 44 0.855 0.600 36.2 86.6 8.4 5.99 133.9
2018 Jul 30 6 42 35.4 43 1 26 0.836 0.575 34.5 90.1 8.2 6.38 135.4
2018 Jul 31 6 52 25.2 41 7 26 0.818 0.549 32.7 93.8 8.0 6.79 136.9
2018 Aug 1 7 2 18.5 39 3 20 0.802 0.523 30.7 97.8 7.7 7.22 138.2
2018 Aug 2 7 12 14.4 36 48 56 0.788 0.497 28.6 101.9 7.4 7.66 139.4
2018 Aug 3 7 22 12.2 34 24 16 0.776 0.471 26.4 106.4 7.2 8.09 140.5
2018 Aug 4 7 32 11.1 31 49 41 0.767 0.444 24.1 111.0 6.9 8.50 141.4
2018 Aug 5 7 42 10.6 29 5 56 0.761 0.417 21.7 115.8 6.6 8.88 142.0
2018 Aug 6 7 52 10.3 26 14 15 0.758 0.391 19.4 120.6 6.3 9.20 142.5
2018 Aug 7 8 2 10.2 23 16 29 0.759 0.364 17.0 125.3 6.0 9.45 142.6
2018 Aug 8 8 12 10.2 20 15 6 0.764 0.338 14.9 129.6 5.7 9.59 142.3
2018 Aug 9 8 22 10.4 17 13 17 0.775 0.313 13.0 133.0 5.4 9.61 141.6
2018 Aug 10 8 32 11.2 14 14 56 0.790 0.288 11.6 134.8 5.1 9.49 140.2
2018 Aug 11 8 42 12.7 11 24 39 0.811 0.265 10.8 134.1 4.8 9.21 138.1
2018 Aug 12 8 52 14.4 8 47 36 0.838 0.245 10.6 130.2 4.5 8.75 135.0
2018 Aug 13 9 2 14.4 6 29 16 0.871 0.228 10.9 122.9 4.3 8.15 130.6
2018 Aug 14 9 12 8.5 4 34 47 0.910 0.215 11.3 112.8 4.1 7.42 124.5
2018 Aug 15 9 21 50.1 3 7 49 0.953 0.209 11.7 100.7 4.1 6.67 116.9
2018 Aug 16 9 31 10.0 2 9 19 0.999 0.209 11.9 87.7 4.2 5.98 108.1
2018 Aug 17 9 39 59.7 1 36 56 1.047 0.216 11.9 75.0 4.5 5.40 99.2
2018 Aug 18 9 48 13.5 1 25 54 1.094 0.229 11.7 63.4 4.8 4.95 91.1
2018 Aug 19 9 55 49.7 1 30 38 1.139 0.247 11.3 53.4 5.2 4.58 84.3
2018 Aug 20 10 2 49.7 1 46 9 1.183 0.267 10.8 45.0 5.6 4.27 79.0
预报:香港天文学会掩星组组长、香港观天会顾问余惠俊(Yue Wai Chun,小行星编号32622)。
2018/06/30(六)-2018/07/06(五)我的星空周记
2018/7/3凌晨,月掩宝瓶座39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测方式:
![]()
![]()
月亮的赤纬变化在+28.5~-28.5度。只要在离黄道不远的二十八星宿中,月亮每18.6年交点周期内就有机会掩蔽它们。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凌晨,月掩宝瓶座6.1等三十九号恒星,月龄二十。
掩终现象:3时12分,恒星由月球暗面出现。香港掩终时月球仰角45度,地平方位141度。
宝瓶座第三十九号恒星是颗双星,伴星B光度9.3等,伴星出现掩星现象时间:掩终早0.18秒
宝瓶座39(39 Aquarii,缩写39 Aqr),又名BD-14 6229,HD 210705、SAO 164923、HR 8462,是宝瓶座的一颗恒星,视星等为6.03,位于银经44.03,银纬-50.82,其B1900.0坐标为赤经22h 7m 2.2s,赤纬-14° -50.82′ 11″。
预报:香港天文学会掩星组组长、香港观天会顾问余惠俊。
2017年10月5日,编号32622小行星被命名为“余惠俊”(Yue Wai Chun)。
2018年6月21日拍摄到俄罗斯上空发生流星爆炸现象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18年6月21日,在俄罗斯几个城市,包括位于莫斯科东南部的利佩茨克(Lipetsk),一颗明亮的流星被发现。它发出的光持续了1秒钟时间,爆炸产生的烟雾数分钟后才消散。美国NASA的火球记录显示,该事件发生在6月21日01:16:20 UTC。这次流星闯入大气层事件被美国用来探测核爆炸的传感器探测到。估计这次流星爆炸威力相当于2.8 千吨的黄色炸药,流星体的直径约13英尺(4米)。然而2013年2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上空爆炸的流星体直径估计约65英尺(20米),爆炸威力更大,相当于440千吨的黄色炸药。
为什么在俄罗斯有这么多的流星事件?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范围最大的国家,因此除了大多数陨石都落入海中之外,最有可能被陨石命中的区域之一。
资料来源:http://earthsky.org/space/asteroid-exploded-disintegrated-over-russia-june-21-2018
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2018/06/23(六)-2018/06/29(五)我的星空周记
中科院授予云南首个北回归线坐标点
2018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机构在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碧色寨,测量并认定我国首个北回归线坐标点。在我国,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地。夏至这天正午,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
2018/06/21 夏至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
![]()
![]()
夏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是24节气中第一个被确认的。 它也是天文学上一个重要的时间与位置。
太阳将在2018/6/21的18:07达夏至时刻,也就是太阳位在黄经90度而且赤纬最北的时候,此时太阳位置金牛座中,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换言之,在北回归线上的人,于正午时可见到太阳在头顶的正上方,几乎没有影子。而在北纬66.5度至北纬90度的北极圈以内区域,太阳则形成「日不落」的现象,太阳在一天24小时期间,都在地平线以上,环绕地平一周而运动,即所谓的「永昼」;相反地,在南纬66.5度到南纬90度的南极圈以内区域,太阳都在地平面以下不升起,即所谓的「永夜」。
夏至标志着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之开始,这一天北半球白昼的时间最长而夜晚的时间最短。对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而言,是正午时太阳的仰角最高、阳光所形成的竿影最短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的地区域将日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的时间将一天比一天短、而夜晚的时间则愈来愈长,直到冬至为止。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不过,夏至这天虽然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日子,但因为均时差的关系,夏至日不是一年中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之日。事实上,以台北地区而言,一年中日出时间最早的时间是在夏至之前的6/66/12期间(5:03),日落最晚则是在夏至之后的6/277/9(18:48)。(此处所指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乃是太阳上边缘与地平面切齐的时间,此时因地球大气散射之故,天空看起来是很明亮的。)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的嘉义县和花莲县,在嘉义县水上乡立有「北回归线标」,目前该地已设立为北回归线太阳馆。台湾地区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是于本省嘉义县水上乡的「北回归线标」,这也是全球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但由于地球自转轴倾角变动致使北极点漂移以及天球岁差等效应,造成北回归线会缓慢移动,所以现在矗立的北回归线标是第六代,与第一代标示的位置已经有些偏移。
西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Eratosthenes利用夏至当天正午,太阳照射亚历山卓(Alexandria)与亚斯文(Aswan,埃及古称Swenet,希腊古称Syene)两地的角度有些微差异,由此计算出地球通过南北极的圆周长相当于39,690公里,与现代的结果仅相差了1%,相去不远。有兴趣者,不妨利用每年夏至重现这个实验,但得找2个距离比较远的城市同步进行实验,看看您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
2018/6/20 灶神星冲 + 国际太空站凌日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
![]()
![]()
![]()
![]()
2018/6/20,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4 Vesta)到达冲的位置。灶神星是所有小行星中最亮的,本次冲时的亮度达+5.7度,几乎是它最亮的时候,用双筒望远镜或简单的天文摄影就可以观察。位于人马座,邻近土星之处,整晚可见,较佳观察时间为20:10~3:30之间,距离则约1.148AU左右。海后星、颖神星也在恰在近期到达冲时刻,位置与灶神星相去不远,可尝试一并观测。
2018/5/1-7/31的灶神星轨迹示意图。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以免造成眼睛受损。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 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6/20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6/20 07:17-07:18
星数:本次的ISS凌日发生时,ISS轨道高度偏高,ISS视直径偏小,发生时间在清晨日出后不久,仰角仅有20度左右,且只有台湾本岛最南端可见。故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29″;
ISS距离:~938 km
凌日带宽度:~10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 1.3 sec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屏东恒春(垦丁-鹿寮溪口)。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