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心向外看,火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火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火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27的09:57火星合月,地心所見的火星位在月球以北約5.35度的地方。但時值白晝,無法觀察。可在5/27傍晚日落後到19:30以前,朝西方低空觀看,就可以看到火星與月球接近的景象。其中,火星亮度約+1.7等,月球則是月齡2的超細眉月,因仰角低,受到大氣消光的影響,都不是非常明顯,因此建議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而本日為農曆初二,也順便挑戰新月初見吧!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水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水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24的09:19水星合月,從地心所見的水星位在月球以北約1.6度的地方。可在5/24清晨約4:30左右,朝東方仰角10度以下的低空觀看,此時的月亮是朔前2天的極細殘月,水星也只有+1.0等,兩者相距約3~4度,但在晨曦輝光中都不是很明顯,建議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順便挑戰一下這個超細的殘月。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又因金星非常明亮,每當金星與月亮接近時,都很容易觀察且受人矚目。

2017/5/22的20:31金星合月,地心所見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約2.4度的地方,可惜此時的金星和月球都在地平面下而不得見。可在5/22或5/23的凌晨3時以後至天亮前這段時間朝東方低空觀看,其中5/22凌晨的月亮位在金星右上方約10度之處(約手臂打直後,一個拳頭的寬度),5/23凌晨的月亮則在金星的下方約5度遠之處。由於此時的金星和月球位在雙魚座中,所以附近沒有什麼亮星。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更多資料: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

水星和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地球內側,故有內行星之稱。從地球觀察這兩顆內行星,常在太陽左右,僅能在清晨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後的短暫時間看到它們,故這兩顆行星又有「晨星」或「昏星」之稱。

而當水星或金星來到「大距」位置時,也就是太陽-水星或金星-地球成直角三角形,且水星或金星位於直角位置時,在地球所見的水星或金星離太陽的角距離也是最遠、最適合觀察它們的時候。當內行星在太陽以東的大距位置時稱為「東大距」,可見於傍晚的西方低空;當在太陽以西的大距位置時稱為「西大距」,可見於日出前的東方低空。且當水星或金星位在大距位置時,望遠鏡下所見的水星或金星,大約是半圓形的弦月狀。

內行星軌道位置示意圖

2017/5/18的07:24水星達西大距位置,即水星太陽以西,太陽-水星-地球成直角三角形(水星在直角上),這是從地球觀察,水星離太陽的離角最遠的位置,也是觀察這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的最佳時機之一。此時的水星離太陽25.8度,日出前的仰角達15度左右,亮度+0.4等,建議可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

2017-mercury-sunrise.jpg

2017年日出時所見水星方位仰角圖。取自2017天文年鑑。

可在5/18前後幾日的凌晨4:30至4:40的短短時間內朝東方低空觀看。但受到晨曦影響,水星仍不夠明顯,建議使用雙筒望遠鏡來協助觀賞。除了水星之外,在它上方還有天王星和金星,前者亮度僅+5.9,很難觀察,但金星亮達-4.6等,很容易找到,所以可以利用金星作為尋找水星的輔助參考指標。

和金星幾乎接近圓形的公轉軌道不同,由於水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較橢圓,因此即使到西大距位置時,望遠鏡下所見的水星不見得是呈現半圓的弦月形,甚至,絕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弦月形。

本次西大距時,水星的亮面比例為39.9%(或說相位為0.40),所以比半圓還要凹一些的眉月狀。但是由於其視直徑只有8角秒,所以要看出它的形狀,必須使用口徑10-15公分以上的望遠鏡才能分辨得出來。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整理上网:高良超
所有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台北时间),精度为1秒钟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等诸多天文事件。
6月21日12时24分“夏至”,这天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年度中白昼最长的1天。

太阳:由金牛座运行到双子座。
水星:21日上合日,后由晨星变为昏星。距太阳较近,不易观测。
金星:晨晨。由双鱼座经白羊座入金牛座。日出前位于东南方天空,日出时的地平高度由29度逐渐增至约33度,亮度由月初的-4.5降至月末的-4.2等,有利观测。3日西大距,日出时的地平高度约30度,亮度约-4.4等。
火星:在双子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北方低空,不久即落下,可观测时间越来越少。
木星:在室女座,10日留后由逆行变为顺行。日没时于中旬由东南方高空转入西南方高空可见,亮度约-2.1等,次日凌晨1时左右落下。
土星:6月15日土星冲日,日没时见于东南东方地平附近,视星等0等左右。

2017/06/03 金星西大距
金星西大距的时间为6月3日20时17分,最大离角45.9度,日出前位于东南方天空,在双鱼座内,视星等-4.4等。

2017/06/15 土星冲
6月15日18时18分土星冲,土星位于蛇夫座内 ,日没时自东南方升起,子夜时分过中天,位于正南方仰角约37度处。视星等+0.0、视直径18.4角秒,环宽42.8角秒。土星的观看时机并不限于15日冲的当天,在前后1个月内观看效果差异不大,公众可利用居住当地有开放的天文台,或天文相关协会活动时开放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天文事件(地心视象)
 日期 星期 时刻 天文现象
6/01 四 00时32.8分 月掩轩辕十四,这次掩星在非洲南部、印度洋可见
6/01 四 20时42.1分 上弦月
6/02 五 22时43分 金星合天王星,金星位于天王星之南1.8度
6/03 六 20时16.7分 金星西大距(45.9度),可与天亮前观测
6/04 日 07时58.6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2.3度
6/04 日 03时35.7分 月掩东上相,这次掩星在非洲的东北部,欧洲大部等地可见
6/05 一 02时10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亮之南6.6度
6/05 一 19时36.6分 芒种
6/05 一 23时11分 谷神星合日
6/07 三 11时19分 水星合昴宿星团,水星位于昴宿星团以南5.3度
6/09 五 00时16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亮之南9.6度
6/09 五 06时21.0分 月球过远地点:406400.97公里
6/09 五 21时09.6分 满月(年度最小满月)
6/10 六 09时04.5分 土星合月,土星位于月球以南3.1度
6/10 六 12时57.9分 木星留
6/11 日 11时35分 月亮过赤纬南点(-19.4度)
6/12 一 04时49分 上海年内最早日出
6/12 一 10时01分 冥王星合月,冥王星在月亮之南2.3度
6/12 一 18时42分 水星合毕宿五,水星在毕宿五之北5.1度
6/13 二 05时12分 金星过远日点
6/15 四 10时39.8分 月球过降交点
6/15 四 18时17.9分 土星冲
6/15 四 22时06分 土星最近地球(9.042676723AU),视直径18.4角秒
6/16 五 20时38.9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之北0.7度,同时发生月掩海王星,这次掩星仅南极洲可见
6/17 六 07时13.5分 海王星留
6/17 六 19时32.7分 下弦月
6/19 一 21时12分 水星过近日点
6/19 一 23时35.3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亮之北4.1度
6/21 三 05时11.7分 金星合月,金星位于月球以北2.4度
6/21 三 12时24.2分 夏至,太阳到达其最高赤纬,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6/21 三 22时14.1分 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6/22 四 22时45.2分 月掩毕宿五,时值白天不可见
6/23 五 18时09分 谷神星合月,谷神星在月亮
6/23 五 18时51.8分 月球过近地点:357937.07公里
6/24 六 10时30.7分 新月
6/24 六 16时41.7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北5.3度
6/24 六 19时12分 月亮过赤纬北点(+19.4度)
6/25 日 03时53.3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之北4.4度
6/26 一 19时18分 蜂巢星团合月,蜂巢星团位于月球以北3.2度
6/28 三 00时26.9分 月球过升交点
6/28 三 08时49.4分 月掩轩辕十四,这次掩星在南美洲的秘鲁可见
6/29 四 02时17分 水星合火星,水星在火星之北0.8度
6/30 五 09时46分 织女星冲日
6/30 五 16时20.7分 火星留
6/30 五 19时03分 上海出现一年中最晚日落

木卫食预报,仅列出我国可见事件

日期 星期 时刻 现象
6/02 五 20时39.2分 木卫一离开木星阴影
6/07 三 00时44.5分 木星掩一开始
6/07 三 19时48.6分 木星掩三开始
6/07 三 21时11.6分 木星掩二开始
6/07 三 22时00.5分 一凌木星开始
6/07 三 22时19.2分 木星掩三结束
6/07 三 23时07.5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08 四 00时11.7分 一凌木星结束
6/08 四 00时31.3分 三进入木星的阴影
6/08 四 01时18.0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08 四 22时34.4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08 四 22时40分 四颗伽利略卫星都在木星西边
6/09 五 19时46.6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09 五 20时33.1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4 三 23时32.6分 木星掩三开始
6/14 三 23时38.7分 木星掩二开始
6/14 三 23时51.5分 一凌木星开始
6/15 四 21时03.9分 木星掩一开始
6/16 五 00时29.6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16 五 19时30.7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16 五 20时30.7分 一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0时45.8分 二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0时45.9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16 五 21时41.1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3时10.2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8 日 20时33.8分 三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22 四 22时56.7分 木星掩一开始
6/23 五 20时11.8分 一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0时49.2分 二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1时25.3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2时23.1分 一凌木星结束
6/23 五 23时18.8分 二凌木星结束
6/23 五 23时23.5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3时35.6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24 六 20时53.6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25 日 19时39.9分 三凌木星结束
6/25 日 20时18.4分 二离开木星的阴影
6/25 日 22时18.4分 三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30 五 22时05.2分 一凌木星开始
6/30 五 23时19.9分 一的卫影凌晨星开始
6/30 五 23时24.0分 二凌木星开始

“食”是太阳、木星、木卫成一直线,木卫在木影里的现象;
“影”是太阳、木卫、木星成一直线,木卫影子投影在木星表面的现象;
“凌”是地球、木卫、木星成一直线,木卫在木星视面经过的现象;
“掩”是地球、木星、木卫成一直线,木卫被木星遮挡的现象。

并非所有木星卫星都可以从地球上观测到这四种现象;木卫四有三年的现象发生周期,
 即一个三年内有现象发生,第二个三年则不会发生。

参考文献:李广宇、张培瑜原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部分资料取自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少数经由本人编算上网,综合列出。

如需转载,请遵守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
版权所有:有趣天文奇观


更多天象预报资料: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土星和月亮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14的6:47土星合月,地心所見的土星位在月球以南約3.1度的地方。幾乎整晚可見,在5/13傍晚約21:30兩者由東方升起,而後隨時間逐漸西移,日出前在西南方天空,且愈接近日出時分,兩者愈接近,日出前的距離約在2~3度左右,在雙筒望遠鏡中,這兩者可出現在同一視野中。土星亮度+0.2等,月亮則是月齡約17.5、滿月後2-3天的虧凸月。

由於月亮恰好在5/13的3:51過遠地點,所以本次土星合月之時的月亮看起來會比較小一點喔!此外,此時的土星和月亮恰好位在蛇夫座與人馬座之間,這裡接近銀河中心,是銀河最密集、最亮的其中一段,雖然月光明亮,但若天氣晴朗,大氣乾淨的狀況下,還是可以順帶欣賞月亮和土星背後的銀河喔!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不推薦

Eta-Lyrids-radiant.jpg  天琴座Eta流星雨(η–Lyrids,145 ELY)是每年固定發生的小流星群之一,發生時間一般在5/3~5/14之間,今年極大期預測落在5/9。不過由於平均ZHR僅有3顆,流星昏暗,速度中等(每秒43公里),比之偶發流星還不如,狀況不甚討喜,且今年適逢接近滿月,觀察條件並不好,因此不推薦觀賞。(註:η為希臘字母,讀為「Eta,伊塔」)

這群流星雨發現的時間相當晚,近幾年才正式列入國際流星組織(IMO)的預報項目中。根據往年觀測資料,流星雨專家推測這群流星雨的母彗星可能是C/1983 H1 (IRAS-Araki-Alcock)。

由於這群流星雨很微弱,近年的觀測資料幾乎全部是錄影觀測的結果;所以有興趣對這群流星雨進行觀測的人,或許也準備做錄影觀測為佳,不過IMO建議利用望遠鏡在輻射點附近做窄視野的觀察也不錯,只是要小心分辨天琴座Eta流星群和偶發流星之間的差異。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當從地心向外看,木星和角宿一的赤經經度和月球相同時,稱為「木星合月」或「角宿一合月」,通常是這些天體與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8凌晨5:02木星合月,地心所見的木星位在月球以南約2.2度之處;之後於20:37角宿一合月,地心所見的角宿一位在月球以南約6.4度的地方。

可在5/8的傍晚入夜後朝東方天空觀看,木星亮度約-2.4等,角角宿一亮度約+0.95等,而此時月齡12的盈凸月在木星和角宿一中間偏左之處,三者構成一個三角形。這三者接近的景象可一直觀察到5/9凌晨3:00西沈。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天王星和水星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天王星合水星」,通常是這兩顆行星比較接近的時候。

由於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動很快,所以在2017/4/29天王星合水星之後,2017/5/8的07:01再度發生天王星合水星事件,地心所見的天王星位在水星以北2.2度的地方。與4/29狀況類似,雖然比4/29日出前的仰角稍高一些,但還是很靠近太陽,被太陽的晨曦掩蔽,根本看不到這兩顆行星,因此不推薦觀賞。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兩顆天體的赤經經度相同時,謂之「合」,通常是這兩顆天體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7的15:04畢宿五合火星,地心所見的畢宿五位在火星以南約6.4度的地方。但此時是白晝,無法看見。需等到約18:40背景天光逐漸變暗之後,朝西方天空便可見到火星和畢宿五接近的景象。不過,這段期間的火星都位在金牛座中,因此火星和畢宿五還會接近一陣子,只是不是在同一赤經經度上而已。

畢宿五是金牛座主星,是個K5型巨星,顏色因表面溫度僅約4000度左右而呈現橘紅色。火星是行星,顏色因表面土壤富含氧化鐵而偏紅色,顏色比畢宿五更紅一些。觀察畢宿五合火星時,可以順便觀察比較一下它們的顏色,不過要注意:兩者呈現紅色調的原因並不相同喔!


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從地球表面觀察月亮,月亮在天空中的移動速度很快,常會從各恆星前方通過,形成所謂的「月掩星」現象。透過月掩星觀測與研究,天文學家可以確知月球在天空中的運行狀況,但因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故與日食相同,具有區域性的限制,且各地看到的狀況有些微差異。

撇開科學意義不講的話,看著一顆星點,從月球邊緣突然消失,過一段時間之後,又從月球的另一側邊緣突然出現,一般人平常不太會注意這個現象,但其實挺有趣的;若被掩恆星是比較明亮的恆星,很容易便可用肉眼或雙筒望遠鏡觀察。

2017/5/7的傍晚,月球從3.5等室女座γ星(Gamma Vir,Porrima)前方通過而構成月掩星事件。其中21:43暗緣掩入,23:16亮緣復出本,全程可見。可用肉眼觀察,但建議用雙筒望遠鏡或使用錄影設備來觀察會更優。掩星發生時,月亮和室女γ位在南偏西方位角約185度(掩入)與西南方227度(復出)之處,仰角高度則分別為有63度(掩入)與54度(復出),月亮是相位90%的盈凸月,觀測條件算非常良好,只是月光比較亮,會影響到掩入和復出的時間判斷。

室女γ中名「太微右垣二」或「東上相」,亮度+3.5等,在光害稀少的地方,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不過,室女γ其實是一對是個由+3.65和+3.56等、且光譜型均為F0V的恆星組成的雙星,兩者互繞一週約169年。可惜,這兩顆星因為互繞的關係,在天空中的視距離(apparent distance)愈來愈小,目前以一般業餘望遠鏡無法將兩顆星分辨開來。天文學家估計大約在2020年以後,兩顆星之間的距離才拉遠到能用業餘天文望遠鏡分辨開來的程度。

201705072143-GammaVir_occult.png

因室女γ與月球亮度相差甚多,因此建議利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來進行觀測,目視、拍攝或錄影皆可;觀測前最好進行儀器校時工作,時間誤差需控制在1秒以下,所得資料才有科學意義。不過若僅是純欣賞,就無須介意時間校正問題。

由於月掩星有地區性限制,各地所見稍有不同,每相距500公尺,掩星時間就有約1秒的誤差。前述掩入和復出時間為以臺北天文館所在地所做的之預報,天文館以外地區必須根據所在經緯度加以修正。如果不知如何修正者,可大致參考上述臺北天文館的預報時間,在上述預報掩入時間前10分鐘開始觀測,預報的復出時間後10分鐘再結束觀測。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

大型的流星雨多分佈在夏、秋、冬三季,而春季唯一流星數量較多的寶瓶座η(Eta)流星雨將在5月6日達到高峰,極大時每小時可達50顆左右,不過因為輻射點在凌晨2時左右才升起,月亮約於2:30西沈,所以在月亮下山之後到天亮前的這段時間都沒有月光的影響。適逢週末假期,想利用假期飽覽流星美景的朋友們,得選擇午夜過後沒有光害且視野遼闊的郊區,才能欣賞到這場精彩的流星秀。

寶瓶座η流星雨(η-Aquariids,ETA)是每年固定發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國際流星組織(IMO)預測2017年極大期預計發生在北京時間5月6日上午10時,在無光害、天氣晴朗、大氣透明且輻射點在頭頂的「最佳狀態」下,流星數量約在每小時40~85顆左右,ZHR平均每小時約50。月齡約9.5的盈凸月,月亮約於凌晨2:30西沈,在此之後的觀察條件非常良好。(註:η為希臘字母,讀為「Eta,伊塔」)

這群流星雨的活動日期一般介在4月19日至5月28日,流星速度極快(每秒66公里),亮度平均約2等,約1/3的流星有持續1秒以上的餘痕,偶爾會出現亮度較亮的流星,甚至是亮度超過-3等的火流星。

我國境內最佳觀賞時間是在5/6凌晨1:30~2:00輻射點升起後,到凌晨4:30航海曙光(開始感覺到天亮)的這段時間,在完全無光害且視野開闊之處,估計每小時大約可見20-30顆流星;在鄉村稍有光害的地方,每小時可見的流星數量可能就會降到10顆以下。

所以想要觀賞流星雨,僅需挑選無光害且視野遼闊之處,用雙眼欣賞整個天空即可。一般而言,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因光害稀少且空氣乾燥而乾淨,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流星;鄉下或僻靜無燈光影響的地方次之,城市內與周圍則是非常不適合的觀星地點。另外,可利用三腳架固定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對準天空、按下快門後做長時間曝光攝影(至少10秒以上)即可拍攝流星雨;或是可利用手機或一般商業型數位相機,用腳架或其他方式固定後,採用2秒自拍模式避免鏡頭震動,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或許也有機會捕捉到流星的身影。

1470149436144410.jpg 流星雨專家預測:寶瓶座Eta流星雨可能在5/5有個時間長一點的次極大期。此外,IMO分析1941-2001年之間的觀測資料,顯示這群流星雨的ZHR在5/3-5/10之間都在30顆以上。

寶瓶座Eta流星雨和10/20前後的獵戶座流星雨都是天字第一號週期彗星—哈雷彗星(1P/Halley)遺留在軌道上的彗星殘渣形成的流星雨。受到木星重力擾動之故,可能具有12年週期性。最近一次週期高峰落在2008~2009年的ZHR分別達85和65左右。而2013年時則記錄到ZHR~70的狀況。而今年可能就是這12年週期中的低谷附近,所以應該沒有特別亮麗的表現,但幸好今年沒有月光影響,對初入門的流星觀測者而言,不失是個好目標。

寶瓶座Eta流星雨的流星有個特色,就是當輻射點仰角低時,其流星劃過的軌跡路徑愈長,觀測者可藉此瞭解流星的角速度概念,所以IMO建議可多留意這方面的流星,並詳細記錄它的軌跡,以及開始與結束的時間。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