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月球將在2017/5/26凌晨3:44通過「朔」的位置,即月球和太陽的黃經經度相同時的時刻,農曆上訂定本日為「初一」。農曆初一時,通常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是它無法被太陽照亮的暗面,所以通常見不到月球,但只要稍微從「朔」的位置錯開後,或許有機會瞥見從月球邊緣透出的些微亮光,是謂「新月初見」。所以在5/26的傍晚約18:40日落後到約19:00之前這段短短的時間,在西方105度以下低空尋找月齡僅約0.6、相位僅約0.008的極細月亮,挑戰新月初見!

除了本日為農曆初一之外,月球又在同日上午9:21通過軌道近地點。這表示,如果您真的挑戰成功了,真的看到那抹極細極細的新月的同時,這抹新月因為月球比較接近地球的關係而會顯得比較大,達33.5角分;此外又因月球比較接近地平面,受到「月亮錯覺」和大氣散射的影響,感覺上會比應有的月亮還要大!不過變大了的新月,感受上應該沒有滿月那麼強烈就是了。

初二眉月

新月在暮暉中也不明顯,即使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察,觀察難度也很高,觀察地點需挑選西方地平完全無遮檔之處才行。不過因為它們的仰角不高,離太陽不遠,所以觀賞時一定要避開太陽,以免眼睛損傷。

我們熟知的農曆月是從月球運動而來,從朔到下一次朔,或是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謂之一個「朔望月(synodic month)」,約為29.53天。不過,由於月球跟著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朔望月比月球真正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恆星月(sidereal month)」27.322天還長一些。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離地球最近的位置為近地點,反之最遠時為遠地點,和地球的距離在約363000公里至405000公里之間變化,差異達10%左右。當月球過近地點時,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視直徑會比較大,反之遠時會比較小。有趣的是,由於月球軌道面也會緩緩進動的關係,從月球過近地點到下一次過近地點的時間,和恆星月及朔望月都不相同,約27.555天,稱為「近點月(anomalistic month)」。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行星相对于太阳的某一个特殊位置重复的周期,如地内行星由上合到下一次上合,地外行星由衝到下一次衝的时间间隔,称为会合周期。

  会合周期的计算公式称为会合运动方程式: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其中 S 是会合周期,**T** 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E** 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该公式的推导可以这样来考虑:

  设地球与地内行星从下合的位置出发,各自作公转运动。以日作为周期的单位,**T** 是行星转一圈所需要的日数,那么行星每天转过圈;同理,**E** 是地球转一圈所需要的日数,地球每天转过圈。一天之中行星超前地球()圈,等行星的超前量累积到整整一圈的时候,行星又来到与地球会合的位置,所需要的日数 S 当然 等于日,这就得出了地内行星的会合运动方程式。其实,该计算公式也可以从图中的三个角度关系直接看出来。将行星与地球调换一下位置,便得出地外行星的会合运动方程式。各大行星会和周期的数据见下表。

行星的会合周期

会合周期

水星

115.93天

金星

583.92天

火星

779.93天

木星

398.88天

土星

378.09天

天王星

369.66天

海王星

367.49天

冥王星

366.7天

资料来源:

苏宜编著《天文学新概论(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ISBN 7-5609-2241-4/P.8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C/2015 V2 (Johnson)彗星衝,預測亮度可達7-8等,在牧夫座腰部,整夜可見,觀察條件良好,此時的彗星距離地球約0.821AU。建議利用口徑5-8公分以上的望遠鏡觀察或天文攝影方式記錄這顆彗星。

C/2015 V2將在6/5最接近地球(地距0.811AU),6/12通過近日點(日距1.64AU),這段期間是它最亮的時候,亮度預期可增至約7等。此時的彗星在室女座腳部,幾乎整夜可見,但上半夜觀察條件佳。在此同時,在武仙座與蛇夫座間還有亮度與2015 V2彗星差不多的41P彗星,兩者相距約50度,可利用鏡頭稍廣一些的鏡頭一併捕捉。

2017-mercury-sunrise.jpg

2017/05/29凌晨0時,41P彗星和C/2015 V2彗星所在位置示意圖。
以上示意圖由Stellarium軟體產生。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心向外看,火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火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火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27的09:57火星合月,地心所見的火星位在月球以北約5.35度的地方。但時值白晝,無法觀察。可在5/27傍晚日落後到19:30以前,朝西方低空觀看,就可以看到火星與月球接近的景象。其中,火星亮度約+1.7等,月球則是月齡2的超細眉月,因仰角低,受到大氣消光的影響,都不是非常明顯,因此建議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而本日為農曆初二,也順便挑戰新月初見吧!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水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水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24的09:19水星合月,從地心所見的水星位在月球以北約1.6度的地方。可在5/24清晨約4:30左右,朝東方仰角10度以下的低空觀看,此時的月亮是朔前2天的極細殘月,水星也只有+1.0等,兩者相距約3~4度,但在晨曦輝光中都不是很明顯,建議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順便挑戰一下這個超細的殘月。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較接近的時候;又因金星非常明亮,每當金星與月亮接近時,都很容易觀察且受人矚目。

2017/5/22的20:31金星合月,地心所見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約2.4度的地方,可惜此時的金星和月球都在地平面下而不得見。可在5/22或5/23的凌晨3時以後至天亮前這段時間朝東方低空觀看,其中5/22凌晨的月亮位在金星右上方約10度之處(約手臂打直後,一個拳頭的寬度),5/23凌晨的月亮則在金星的下方約5度遠之處。由於此時的金星和月球位在雙魚座中,所以附近沒有什麼亮星。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更多資料: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

水星和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地球內側,故有內行星之稱。從地球觀察這兩顆內行星,常在太陽左右,僅能在清晨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後的短暫時間看到它們,故這兩顆行星又有「晨星」或「昏星」之稱。

而當水星或金星來到「大距」位置時,也就是太陽-水星或金星-地球成直角三角形,且水星或金星位於直角位置時,在地球所見的水星或金星離太陽的角距離也是最遠、最適合觀察它們的時候。當內行星在太陽以東的大距位置時稱為「東大距」,可見於傍晚的西方低空;當在太陽以西的大距位置時稱為「西大距」,可見於日出前的東方低空。且當水星或金星位在大距位置時,望遠鏡下所見的水星或金星,大約是半圓形的弦月狀。

內行星軌道位置示意圖

2017/5/18的07:24水星達西大距位置,即水星太陽以西,太陽-水星-地球成直角三角形(水星在直角上),這是從地球觀察,水星離太陽的離角最遠的位置,也是觀察這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的最佳時機之一。此時的水星離太陽25.8度,日出前的仰角達15度左右,亮度+0.4等,建議可用雙筒望遠鏡協助觀賞。

2017-mercury-sunrise.jpg

2017年日出時所見水星方位仰角圖。取自2017天文年鑑。

可在5/18前後幾日的凌晨4:30至4:40的短短時間內朝東方低空觀看。但受到晨曦影響,水星仍不夠明顯,建議使用雙筒望遠鏡來協助觀賞。除了水星之外,在它上方還有天王星和金星,前者亮度僅+5.9,很難觀察,但金星亮達-4.6等,很容易找到,所以可以利用金星作為尋找水星的輔助參考指標。

和金星幾乎接近圓形的公轉軌道不同,由於水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較橢圓,因此即使到西大距位置時,望遠鏡下所見的水星不見得是呈現半圓的弦月形,甚至,絕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弦月形。

本次西大距時,水星的亮面比例為39.9%(或說相位為0.40),所以比半圓還要凹一些的眉月狀。但是由於其視直徑只有8角秒,所以要看出它的形狀,必須使用口徑10-15公分以上的望遠鏡才能分辨得出來。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整理上网:高良超
所有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台北时间),精度为1秒钟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等诸多天文事件。
6月21日12时24分“夏至”,这天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年度中白昼最长的1天。

太阳:由金牛座运行到双子座。
水星:21日上合日,后由晨星变为昏星。距太阳较近,不易观测。
金星:晨晨。由双鱼座经白羊座入金牛座。日出前位于东南方天空,日出时的地平高度由29度逐渐增至约33度,亮度由月初的-4.5降至月末的-4.2等,有利观测。3日西大距,日出时的地平高度约30度,亮度约-4.4等。
火星:在双子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北方低空,不久即落下,可观测时间越来越少。
木星:在室女座,10日留后由逆行变为顺行。日没时于中旬由东南方高空转入西南方高空可见,亮度约-2.1等,次日凌晨1时左右落下。
土星:6月15日土星冲日,日没时见于东南东方地平附近,视星等0等左右。

2017/06/03 金星西大距
金星西大距的时间为6月3日20时17分,最大离角45.9度,日出前位于东南方天空,在双鱼座内,视星等-4.4等。

2017/06/15 土星冲
6月15日18时18分土星冲,土星位于蛇夫座内 ,日没时自东南方升起,子夜时分过中天,位于正南方仰角约37度处。视星等+0.0、视直径18.4角秒,环宽42.8角秒。土星的观看时机并不限于15日冲的当天,在前后1个月内观看效果差异不大,公众可利用居住当地有开放的天文台,或天文相关协会活动时开放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天文事件(地心视象)
 日期 星期 时刻 天文现象
6/01 四 00时32.8分 月掩轩辕十四,这次掩星在非洲南部、印度洋可见
6/01 四 20时42.1分 上弦月
6/02 五 22时43分 金星合天王星,金星位于天王星之南1.8度
6/03 六 20时16.7分 金星西大距(45.9度),可与天亮前观测
6/04 日 07时58.6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2.3度
6/04 日 03时35.7分 月掩东上相,这次掩星在非洲的东北部,欧洲大部等地可见
6/05 一 02时10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亮之南6.6度
6/05 一 19时36.6分 芒种
6/05 一 23时11分 谷神星合日
6/07 三 11时19分 水星合昴宿星团,水星位于昴宿星团以南5.3度
6/09 五 00时16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亮之南9.6度
6/09 五 06时21.0分 月球过远地点:406400.97公里
6/09 五 21时09.6分 满月(年度最小满月)
6/10 六 09时04.5分 土星合月,土星位于月球以南3.1度
6/10 六 12时57.9分 木星留
6/11 日 11时35分 月亮过赤纬南点(-19.4度)
6/12 一 04时49分 上海年内最早日出
6/12 一 10时01分 冥王星合月,冥王星在月亮之南2.3度
6/12 一 18时42分 水星合毕宿五,水星在毕宿五之北5.1度
6/13 二 05时12分 金星过远日点
6/15 四 10时39.8分 月球过降交点
6/15 四 18时17.9分 土星冲
6/15 四 22时06分 土星最近地球(9.042676723AU),视直径18.4角秒
6/16 五 20时38.9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之北0.7度,同时发生月掩海王星,这次掩星仅南极洲可见
6/17 六 07时13.5分 海王星留
6/17 六 19时32.7分 下弦月
6/19 一 21时12分 水星过近日点
6/19 一 23时35.3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亮之北4.1度
6/21 三 05时11.7分 金星合月,金星位于月球以北2.4度
6/21 三 12时24.2分 夏至,太阳到达其最高赤纬,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6/21 三 22时14.1分 水星上合日,不可见
6/22 四 22时45.2分 月掩毕宿五,时值白天不可见
6/23 五 18时09分 谷神星合月,谷神星在月亮
6/23 五 18时51.8分 月球过近地点:357937.07公里
6/24 六 10时30.7分 新月
6/24 六 16时41.7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北5.3度
6/24 六 19时12分 月亮过赤纬北点(+19.4度)
6/25 日 03时53.3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之北4.4度
6/26 一 19时18分 蜂巢星团合月,蜂巢星团位于月球以北3.2度
6/28 三 00时26.9分 月球过升交点
6/28 三 08时49.4分 月掩轩辕十四,这次掩星在南美洲的秘鲁可见
6/29 四 02时17分 水星合火星,水星在火星之北0.8度
6/30 五 09时46分 织女星冲日
6/30 五 16时20.7分 火星留
6/30 五 19时03分 上海出现一年中最晚日落

木卫食预报,仅列出我国可见事件

日期 星期 时刻 现象
6/02 五 20时39.2分 木卫一离开木星阴影
6/07 三 00时44.5分 木星掩一开始
6/07 三 19时48.6分 木星掩三开始
6/07 三 21时11.6分 木星掩二开始
6/07 三 22时00.5分 一凌木星开始
6/07 三 22时19.2分 木星掩三结束
6/07 三 23时07.5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08 四 00时11.7分 一凌木星结束
6/08 四 00时31.3分 三进入木星的阴影
6/08 四 01时18.0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08 四 22时34.4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08 四 22时40分 四颗伽利略卫星都在木星西边
6/09 五 19时46.6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09 五 20时33.1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4 三 23时32.6分 木星掩三开始
6/14 三 23时38.7分 木星掩二开始
6/14 三 23时51.5分 一凌木星开始
6/15 四 21时03.9分 木星掩一开始
6/16 五 00时29.6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16 五 19时30.7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16 五 20时30.7分 一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0时45.8分 二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0时45.9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16 五 21时41.1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6 五 23时10.2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18 日 20时33.8分 三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22 四 22时56.7分 木星掩一开始
6/23 五 20时11.8分 一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0时49.2分 二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1时25.3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2时23.1分 一凌木星结束
6/23 五 23时18.8分 二凌木星结束
6/23 五 23时23.5分 二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23 五 23时35.6分 一的卫影凌木星结束
6/24 六 20时53.6分 一离开木星的阴影
6/25 日 19时39.9分 三凌木星结束
6/25 日 20时18.4分 二离开木星的阴影
6/25 日 22时18.4分 三的卫影凌木星开始
6/30 五 22时05.2分 一凌木星开始
6/30 五 23时19.9分 一的卫影凌晨星开始
6/30 五 23时24.0分 二凌木星开始

“食”是太阳、木星、木卫成一直线,木卫在木影里的现象;
“影”是太阳、木卫、木星成一直线,木卫影子投影在木星表面的现象;
“凌”是地球、木卫、木星成一直线,木卫在木星视面经过的现象;
“掩”是地球、木星、木卫成一直线,木卫被木星遮挡的现象。

并非所有木星卫星都可以从地球上观测到这四种现象;木卫四有三年的现象发生周期,
 即一个三年内有现象发生,第二个三年则不会发生。

参考文献:李广宇、张培瑜原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部分资料取自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少数经由本人编算上网,综合列出。

如需转载,请遵守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
版权所有:有趣天文奇观


更多天象预报资料: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4.jpg

當從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經經度相同時,稱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個農曆月之中,土星和月亮比較接近的時候。

2017/5/14的6:47土星合月,地心所見的土星位在月球以南約3.1度的地方。幾乎整晚可見,在5/13傍晚約21:30兩者由東方升起,而後隨時間逐漸西移,日出前在西南方天空,且愈接近日出時分,兩者愈接近,日出前的距離約在2~3度左右,在雙筒望遠鏡中,這兩者可出現在同一視野中。土星亮度+0.2等,月亮則是月齡約17.5、滿月後2-3天的虧凸月。

由於月亮恰好在5/13的3:51過遠地點,所以本次土星合月之時的月亮看起來會比較小一點喔!此外,此時的土星和月亮恰好位在蛇夫座與人馬座之間,這裡接近銀河中心,是銀河最密集、最亮的其中一段,雖然月光明亮,但若天氣晴朗,大氣乾淨的狀況下,還是可以順帶欣賞月亮和土星背後的銀河喔!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不推薦

Eta-Lyrids-radiant.jpg  天琴座Eta流星雨(η–Lyrids,145 ELY)是每年固定發生的小流星群之一,發生時間一般在5/3~5/14之間,今年極大期預測落在5/9。不過由於平均ZHR僅有3顆,流星昏暗,速度中等(每秒43公里),比之偶發流星還不如,狀況不甚討喜,且今年適逢接近滿月,觀察條件並不好,因此不推薦觀賞。(註:η為希臘字母,讀為「Eta,伊塔」)

這群流星雨發現的時間相當晚,近幾年才正式列入國際流星組織(IMO)的預報項目中。根據往年觀測資料,流星雨專家推測這群流星雨的母彗星可能是C/1983 H1 (IRAS-Araki-Alcock)。

由於這群流星雨很微弱,近年的觀測資料幾乎全部是錄影觀測的結果;所以有興趣對這群流星雨進行觀測的人,或許也準備做錄影觀測為佳,不過IMO建議利用望遠鏡在輻射點附近做窄視野的觀察也不錯,只是要小心分辨天琴座Eta流星群和偶發流星之間的差異。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