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击鼠标以跟踪链接

1月3日(二) 象限仪座流星群极大 象限仪座流星群极大 ★★★)

1月12日(四) 金星东大距 金星东大距 与2月3日(五)~3月4日(六) 金星最大亮度 ★★★)

4月8日(六) 木星冲 木星冲 ★★★)

6月3日(六) 金星西大距 金星西大距 ★★★)

8月12日(六) 英仙座流星群极大 英仙座流星群极大 ★★★)

12月3日(日) 今年最大满月 ★★★ 今年最大满月 ★★★)


概述

1. 食象

今年全球发生日食与月食各2次。其中2月26日的日环食、8月21日的日全食与2月11日的半影月食,我国皆不可见。仅8月7日的月偏食我国全程可见,非常值得观赏。8月21日的日全食发生在旅游便利的美国,又恰好是放暑假的时候,安排一趟日食奇观之旅也不错!

2. 流星群

今年流星群预测平均每小时天顶出现数量(ZHR)超过20者计有4个,分别为:

1月3日(二)象限仪座流星群,ZHR~120,农历初六,近上弦,观察条件佳。

5月5日(五)宝瓶座η流星群,ZHR~50,农历十一,下半夜观察条件较佳。

8月12日(六)英仙座流星群,ZHR~150,农历二十一,近下弦,上半夜观察条件较佳。

12月14日(四)双子座流星群,ZHR~120,农历二十七,近朔,观察条件极佳。

3. 行星动态

观察内侧行星的最佳时机是「东、西大距」,外侧行星是「冲」。发生日期如下:

内侧行星部分:水星东大距发生于4月1日、7月30日与11月24日,西大距发生于1月19日、5月18日与9月12日。金星东大距发生于1月12日,西大距发生于6月3日。

外侧行星部分:木星冲在4月8日;土星冲在6月15日;天王星冲在10月20日;海王星冲在9月5日。

天象说明

1月3日(二) 象限仪座流星群极大 ★★★

象限仪座流星群的流星明亮,速度中等,是年度相当显著的流星群之一,活跃期间从12月28日持续至1月12日。预测今年的极大期发生在1月3日22时前后,预计ZHR值可达约120颗。象限仪座流星群的辐射点在牧夫座头部,0时左右自东北方升起,时为农历初六,月相接近上弦,观察条件佳。

1月4日(三) 地球过近日点 与7月4日(二) 地球过远日点 ★

地球以椭圆轨道绕日公转,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1月4日22时18分,地球通过近日点,为一年中最接近太阳的时刻,此时日地距离约0.98331 AU,约相当于147,101,082公里,太阳视直径最大,地球绕行太阳的公转速度最快。相对地,地球将于7月4日4时11分通过远日点,届时日地距离约为1.01668 AU,约相当于152,092,414公里,太阳此时看起来视直径最小,而地球绕行太阳的公转速度最慢。(AU表天文单位,为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1 AU=149,597,870公里)。

1月12日(四) 金星东大距 与2月3日(五)~3月4日(六) 金星最大亮度 ★★★

金星于1月12日21时18分行到东大距位置,此时金星在太阳东方约47.1度,亮度达-4.6等,日落后可见于西方。

今年金星最亮的时段在2月3日至3月4日,在这段时间里,金星出现在日落后的西方,亮度约-4.8等。金星最亮的时刻并非发生在最接近地球时,因为当金星最接近地球时(内合),是以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在相同方向,根本无法看见;而金星呈满月形状时(外合),不仅视直径很小,而且也与太阳同方向,所以也看不见。因此,在距离远近以及可见到的受光面积两项因素影响下,金星最大亮度多半发生在内合前、后第36天的位置,也就是内合至东或西大距一半的位置。因此,2月3日至3月4日是金星最大亮度。

1月19日(四)、5月18日(四)、9月12日(二) 水星西大距 与4月1日(六)、7月30日(日)、11月24(五)日 水星东大距 ★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内行星,较难观测;当其位在东大距与西大距位置时,离太阳视角最大,因此是观赏水星的最佳时机。东大距时水星位在太阳东方,黄昏时出现在西方低空处;西大距时位于太阳西方,黎明时出现在东方低空处。

水星今年有3次到达西大距的位置,分别在1月19日17时43分,与太阳角距离约24.1度,5月18日7时24分,与太阳角距离约25.8度;9月12日18时17分,与太阳角距离约17.9度,均出现于日出前的东方低空。

水星今年也有3次东大距,分别在4月1日18时18分,与太阳角距离约19.0度;7月30日12时39分,与太阳角距离约27.2度;11月24日8时27分,与太阳角距离约22.0度,均出现于日落前的西方低空。

3月20日(一) 春分及黄道光 与9月23日(六) 秋分及黄道光 ★

3月20日18时29分为今年春分的时刻,此时太阳位在黄经与赤经的升交点上,也是赤经0时、黄经0度的位置。此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将偏向北半球,所以春分标志着北半球春季的开始。

9月23日4时2分为秋分时刻,此时太阳位在黄经与赤经的降交点上,即赤经12时、黄经180度的位置,同样是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的一日,但秋分后的阳光直射位置将偏向南半球,故秋分标志着北半球秋季的开始。

春分前后(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及秋分前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欣赏黄道光的最佳时机。

黄道光为积聚在黄道面附近的微尘粒子反射太阳光所造成的景象,最亮的区域几乎与银河一样亮,只是因接近地平线,受到大气消光效应及光害等影响,较不容易看见。在赤道区域比较容易观察黄道光,纬度愈高观察的难度也越高。以我国的位置而言,在春分前后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日落后2~3小时内有机会在西方天空看到如三角锥状的黄道光,底部最宽时约有40度,高度最高可接近70度。在秋分前后则可于日出前在东方天空看到黄道光。

4月1日(六)、7月20日(四) 月掩毕宿五 ★★

4月1日18时与7月20日7时,我国北部可见月掩毕宿五。由于月球在天空中沿着白道移动,常会掩蔽后方的天体,称为「月掩星」;当被掩的天体较明亮,如金牛座亮星毕宿五时,因以肉眼即可看见,因此较受瞩目,但仍建议以双筒望远镜观测为佳。

由于月球距离地球较近,视差会造成各地的观测条件与发生时间不同。本项预报是以台北天文馆所在位置为计算基准。

4月8日(六) 木星冲 ★★★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将在4月8日5时39分到达冲的位置。此时木星位在室女座,亮度约-2.5等,离地球约4.455 AU,是一年中木星离地球最近、视直径最大、亮度最亮之时,且整夜均适合观测。行星冲的前后数十日都是适合的观察期。

5月6日(六) 宝瓶座η流星群极大 ★

宝瓶座η流星群属于中型流星群,活动日期一般在4月19日至5月28日间,流星速度极快且大多很明亮,多数流星会留下余痕。预测今年的极大期将在5月6日10时前后,ZHR值约50颗,时值农历十一,月相近上弦,下半夜观测条件极佳。辐射点约在凌晨1时30分左右升起,天亮前在天顶偏南。流星群的母彗星与10月22日的猎户座流星群同为哈雷彗星。这两个流星群可能在木星重力扰动下而有12年的周期性。

15675828_773691172782570_4126715979331273313_o.jpg

6月3日(六) 金星西大距 ★★★

金星于6月3日20时30分到达西大距位置,此时金星位于太阳西方角距离约45.9度处,亮度达-4.4等,日出前见于东方天空。如果透过望远镜观察,会发现此时的金星呈现半圆形的「弦月状」。

6月9日(五) 今年最小满月 ★

6月9日21时10分是今年的最小满月。月球于6时21分过远地点,15小时后满月,视直径仅29角分38角秒。

6月15日(四) 土星冲 ★★

6月15日18时18分土星到达冲的位置,位在蛇夫座,亮度约0等,距离地球约9.043 AU,视直径约18.4角秒

土星冲时土星与太阳分别位在地球两侧,两者赤经相隔180度的位置。土星冲的前后数周都是观察土星的好时段,是一年中土星最亮、视直径最大、最接近地球且整夜均可观测的时段。

6月21日(三) 夏至 与12月22日(五) 冬至 ★

6月21日12时24分为今年夏至的时刻,此时太阳到达黄经90度、黄纬最北的位置。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于正午时可见太阳在头顶,标志着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之始,是北半球白日长度最长、夜晚最短,且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仰角最高、竿影最短的一日。夏至之后,太阳直射区域将南移,北半球的白天将愈来愈短、夜晚愈来愈长,直到冬至为止。

12月22日0时28分则为今年冬至的时刻,此时太阳的位置在黄经270度、黄纬最南之处。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标志着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之始,北半球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北半球正午太阳仰角最低、竿影最长的一日。与夏至相反,过了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的区域将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将愈来愈长、夜晚愈来愈短,直到夏至为止。

8月7日(一) 月偏食(我国可见) ★★★

亚洲、非洲东部、澳洲中部与西部、印度洋全程可见。我国地区全程可见,在半影区内时间约5时4.8分,本影区内时间约1时56.4分,食分0.251。7日23时48分半影食始、8日1时22分初亏、2时21分食甚、3时19分复圆、半影食终4时53分。当天月球在摩羯座。

8月12日(六) 英仙座流星群极大 ★★★

英仙座流星群是年度主要流星群之一,活跃日期为7月17日至8月24日,今年极大期预估发生在8月12日,ZHR值可达150颗左右。辐射点约在晚上22时东升,但当日农历二十一,月相接近下弦,故上半夜观测条件较佳。

英仙座流星群曾在1991~1992年爆发出每小时400颗以上的数量;1990年代末已降为100左右。母彗星109P/Swift- Tuttle(史威福-塔托彗星)周期约130年,上次回归是1992年,应是造成1990年代数量增多的主因。目前彗星正远离中,流星数量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9月5日(二) 海王星冲 ★

9月5日13时27分,海王星到达冲的位置,位在宝瓶座,亮度7.8等,距离地球约28.939 AU;日落时由东偏南方升起,天亮时西沈,整夜可见。利用小型望远镜或天文摄影比对星图即可找到这颗带着蓝色色调的行星。这也是一年当中以小望远镜挑战搜寻这颗行星的最好时机。

10月20日(五) 天王星冲 ★★

10月20日1时35分,天王星到达冲的位置,位在双鱼座,亮度5.7等,距离地球约18.917 AU;日落后由东偏南方升起,整夜可见,为一年中最适合观测的时候。建议可用双筒望远镜搜寻或利用摄影的方式,配合星图比对,即可辨认出这颗带点青绿色色调的行星。

10月21日(六) 猎户座流星群 ★★

猎户座流星群与5月初的宝瓶座η流星群同样源自哈雷彗星,活跃期间为10月2日至11月7日,今年的预测极大期为10月21日19时左右。往年记录显示流星的数量都相当稳定。20062008年出现数量高于平均值23倍(~50以上)的高峰期,不过现在已经回归常年的状态,今年极大期发生时,预测流星数量回复为每小时约15颗左右。

猎户座流星群流星速度相当快,达每小时66公里,且约有1/3至1/2左右的流星有至少持续1秒以上的余迹。流星亮度平均在2等至3等左右(相当于猎户座腰带三颗星的亮度)。辐射点约于晚间22时升起;今年极大期为农历初二,近朔,观测条件极佳。

11月13日(一) 金星合木星 ★

「合」是指天体具有相同的经度,太阳系的行星均在黄道面附近公转,因此行星相合时,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就相当接近。11月13日14时14分,非常明亮的金星与木星相合,金星-3.9等,木星-1.7等,两者相距仅0.28度,大约相当于半个满月的视距离。两颗行星出现于日出前的东方低空,以肉眼即可看见,但因仰角很低,故需选择视野开阔处,较易观察。

12月3日(日) 今年最大满月 ★★★

12月3日23时47分是今年最大满月,月球视直径达33角分15角秒,也是今年唯一的超级满月。由于月球在不到一天后的4日16时44分过近地点,距离357,599.809公里,使得12月3日的满月与地球的距离为全年各满月中最近的,是今年的最大满月。当日21时24分还有金牛座亮星毕宿五合月的现象。

12月9日(六) 月掩轩辕十四 ★★

12月9日8时,我国北部可见月掩轩辕十四。由于月球在天空中沿着白道移动,常会掩蔽后方的天体,称为「月掩星」;当被掩的天体较明亮,如狮子座亮星轩辕十四时,以肉眼即可看见,故较受瞩目,但仍建议以双筒望远镜观测为佳。

由于月球距离地球较近,视差会造成各地的观测条件与发生时间不同。本项预报是以台北天文馆所在位置为计算基准。

12月14日(四) 双子座流星群极大 ★★

双子座流星群是年度显著的大流星群之一,活跃日期在12月4日至12月17日间。今年双子座流星群预测极大期发生在12月14日14时30分,ZHR流星数量预测可达约120颗。

双子座为冬季黄道星座,入夜后即已在东方天空,天亮前西沈,整夜可见。极大期当天为农历二十七,接近下弦,观测条件佳。

双子座流星群辐射点示意图.jpg

编辑时段:2017年1月1日-2日

编辑作者:@南充天文在线 ;原创作者:台北天文馆

在这里与天空星象约会、揭开宇宙天文奥秘的最好地点;不论是千载难逢的宇宙奇景,或是稍纵即逝的惊艳世纪秀,皆可躬逢盛会,一览无遗。

——《有趣天文奇观

【我的星空周记】新年快乐!送走2016年,迎接新的2017年,不妨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来天文馆,见证火星和海王星的相聚。新年的第一天,天上就出现的可爱笑脸,金星和弯弯的眉月在天上相互辉映。重头戏当然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千万不要错过!另外也别忘了看看星空王者猎户座和灿烂的冬季星空喔!

20161230_01.JPG

阅读全文 »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010 QU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三大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就在元旦假期后,且流星明亮。但因极大期时间短暂,再加上落在天气往往不太好的北半球冬季时分,因此观测资料不若其他两群流星雨多。

20170103QUA -1.jpg

象限仪座流星雨活动时间一般在12/28至隔年1/12期间,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IMO)预测2017年的极大期落在北京时间1月3日(星期二)22时,每小时流星数量可能在60200颗之间,平均约为120颗,流星速度中等(约每秒41公里),平均亮度偏亮(12 等以上)。今年极大期逢月龄5的眉月,月亮约于晚间22时西沉,但此时辐射点尚未升起。所以台湾地区的最佳观赏时间在3日午夜24时(4日凌晨0时)到4日天亮前,完全不受月光影响,观测条件不错!但前述数量仅是「完全无光害,肉眼可见最按星等达6.5等,且辐射点在天顶(大气减光效应最小)」的最佳状态下的每小时预测数量,但通常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一般无光害情况下真正能看到的可见流星数量会是ZHR的60%左右,所以IMO指出极大期时,无光害处能预期的数量大概是每小时25颗左右。

各流星雨专家预测结果指出今年并没有让人惊喜的流星数量增加的状况,流星雨专家Jérémie Vaubaillon所做的模拟预测甚至指出今年的象限仪座流星雨密度低于平均。再加上象限仪座流星雨有个最不讨喜之处:它的极大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几小时(极大期±3小时),和其他流星雨可以绵延数天的状况不同,所以有时错过极大期之后,就很难看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踪迹了。所以按此「习性」,大约在1/4凌晨1~2时以后,这群流星雨的数量就已经大减,又因为此时的辐射点仰角很低,受大气减光效应影响,可能流星数量会少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QUA-radiant_drift.jpg

除了上述的主极大(传统极大期)之外,流星雨专家计算与96P/Machholz彗星和2003 EH1小行星轨道有关的流星体物质分布的状况,认为地球会在主极大之前约14小时先遭遇由质量较小的流星体组成的流星体团块,不过引起的流星比较暗,肉眼与摄影观测不可行,只能透过电波观测或望远镜观测方式进行观察。

如何观赏流星雨?

欣赏流星雨并不需要望远镜等特殊器材,也不限于特定的景点,只要挑选视野开阔,光害与空气污染较少的地方以肉眼观赏即可。适合赏星的地点通常以两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最佳,乡村地区次之,而城市周边的光害与空气污染严重,并不适合。除了目视观赏外,也可利用相机或录影机进行长时间曝光以捕捉流星的身影。

由于适逢冬季,气温寒冷,外出观赏流星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高山路面易结冰,行车要小心。手电筒请以红色玻璃纸包覆,以免产生光害,也尽量不要使用绿光雷射笔扫向天空,以免影响他人摄影观测。

流星雨来源是小行星还是彗星?

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或小行星遗留在轨道上的尘埃或冰粒等物质,在坠落地球大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并不是真正的天体;绝大多数的流星雨来源是彗星,目前仅有双子座流星雨的来源确认是小行星。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可能是小行星2003 EH1,然而2003 EH1的轨道又与短周期彗星梅克贺兹1号彗星(96P/Machholz)非常近似。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2003 EH1很可能是梅克贺兹1号彗星的彗核分裂后残留的碎片。而这项发现也再度引起了小行星与彗星是否为同类天体的争议。

关于「消失的星座」—象限仪座

象限仪座(Quandrans Muralis)位在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间。公元1795年,前苏联的La Lande和他姪子Michel Le Francais使用「象限仪」这种仪器进行一系列恒星位置观测时,自创了这个星座名词,不过后来并不被现代天文学承认,故不在正式的88星座之列,只能拿来当作「俗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置是在靠近牧夫座头部之处。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海王星与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海王星合月;同理,为「火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这些行星与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不过因为海王星和月球的亮度相差太多,通常海王星合月之时,无法以肉眼观察。

最近的火星和海王星位置很接近,当月球接近火星时,也会与海王星接近。其中,2017/1/3的12:13海王星合月,地心所见的海王星位在月球以南仅0.39度的地方;事实上,此时将发生月掩海王星的事件,可惜在白天,而且台湾地区恰在月掩海王星可观察带以外之处,所以看不到月掩海王星的景象。

紧接着在2017/1/3的14:46火星合月,地心所见的火星位在月球以南约0.24度的地方,也会发生月掩火星的天象,可惜台湾地区一样位在月掩火星可观察带的外面,看不到月掩火星的景象。

见不到月掩海王星和火星,只能在1/3傍晚入夜后看到月球和火星接近的景象;至于要看海王星接近月球,得动用望远镜帮忙。其中,月亮是月龄5的眉月,在眉月右下角约1.5度的地方是0.9等的橘红色火星;火星右下角约1.5度远的地方是海王星,但海王星亮度只有+7.9等,肉眼不可见,需用口径5-8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才有机会见到。

201701031830-moon_mars_nep-1.png

201701031830-moon_mars_nep-2.png

2017/1/13傍晚18:30,月球与火星接近示意图;右为视野扩大至约3.5度的状况。仅7.9等的海王星位在火星右下角约1.5度远之处,肉眼不可见。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金星的赤经经度和月球相同时,称为「金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金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且因金星非常明亮,每当金星与月球接近时,往往很吸人眼球。

2017/1/2的17:19金星合月,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南约1.9度的地方。此时朝西方天空仰角约45度的地方观看,就可以见到-4.5等的金星依偎在月龄4的眉月旁边,两者相距仅约1.5度左右,约相当于三个满月直径。由于金星和月亮都很亮,建议可以找个地景漂亮的地方,将金星合月的景象一起捕捉下来。拍摄时,记得将相机或手机用脚架或其他方式固定好,以免因镜头晃动而使得影像模煳。

201701021800-ven_mmon-1.png

2017/1/2傍晚18:00,西方天空所见金星和月亮相对位置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201701021800-ven_mmon-2.png

2017/1/2傍晚18:00,金星和月亮接近示意图。地平座标,视野约2.5度。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更多资料:

hawaii-sunset-KLChang-3.jpg

2017年台湾地区元旦日出与曙光

台北天文馆参考内政部「台湾地区具有地标意义公共设施类」资料库,计算出遍及台湾地区36,000多处,各地2016年最后一缕阳光与2017年第一道阳光出现的精确时刻,让台湾地区民众皆能准时迎接新年的朝阳!

2017年台湾地区最早日出、2016年最晚日落地点

根据台北天文馆的精算,2017年台湾地区最早可看到日出的地点是位在花莲县内海拔3,324公尺的新康山,清晨6点28分8秒便可见到台湾地区第一道阳光!而玉山在6点28分19秒日出。除了人迹罕至的高山外,平地则属兰屿象鼻岩海岸区的6点32分31秒日出为最早,台湾本岛平地以鹅銮鼻最南点停车场为最早见到日出的地点,日出时间为6点35分16秒。台北地区最高峰的七星山在6点33分51秒可见到朝阳初昇。

2016年台湾地区最后一道阳光消失于18点11分41秒的南沙太平岛,高雄旗后砲台则是台湾本岛最晚看见日落的地点,日落时间为17点25分20秒。屏东的北大武山是台湾本岛最晚可以看见日落的高山,日落时间为17点31分49秒。

最早曙光和最晚暮光

曙光是太阳扩散在大气中的光线,通常在日出前的1个半小时到半小时开始出现,同时夜空中的星光也逐渐澹去。曙光又可分为

天文曙光:太阳在地平线下18度时。

航海曙光:太阳在地平线下12度时。

民用曙光:太阳在地平线下6度时。

影响日出时间的因素

1. 地理经纬度:越向东、向南越早。

2. 高度:越高越早。

日出时间除了因观察地点的经纬度而异外,还会受到地理高度的影响。以台湾地区来说,在高度100公尺处所看到的日出时间会比同经纬度的平地早大约1分半钟,1,000公尺则提早约5-6分半钟,到了接近4,000公尺的高山峰顶时则足足比平地早9-11分钟。

在小区域内,每向东1公里,日出时间就提早约2.4秒,每向南1公里则大约提早1.1秒。

想要准时见到第一道阳光,日出的方向不能有遮蔽物,曙光地图日出时间后的括号内即为日出方位。正北为0度、正东为90度、正南为180度、正西为270度。

各地精确日落、日出与各地曙暮光精确时间表

pdf.gif2016年台湾地区最晚日落与暮光时间(档案格式PDF,3214 KB)

2017年台湾地区最早日出与曙光时间(档案格式PDF,3219 KB)

元旦曙光地图

请点选所在县市,进入互动式地图查询各地日出时间。

(建议使用最新版本浏览器以免功能受限或无法显示)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 vtype_3.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海王星的赤经经度和火星相同时,称为「海王星合火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比较接近的时候。由于海王星则仅有7.9-8.0等,视直径也只有几角秒,几乎与一般星点无异,所以在茫茫星海中并不起眼,平时并不容易观察到;所以在海王星邻近其他明亮行星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明亮行星作为指标来寻找海王星。

2017/1/1的15:22海王星合火星,从地心所见的海王星位在火星以北仅0.02056度的地方。这是1800/1/1到2050/12/31共251年间,火星和海王星最接近的时候;下一次火星和海王星合将发生在北京时间2018/12/7的23时,届时地心所见的海王星与火星相距约0.04度,比这次所见的宽一倍。

不过本次火星合海王星时值白昼,无法观看。可在1/1傍晚约18:30天暗下之后朝西边天空仰角约30-40度高的地方观看,海王星位在火星右下方约6.5角分的地方,约相当于满月直径的1/5左右。火星亮度+0.9等,海王星亮度+7.9等,建议可利用低倍率的望远镜协助观察。火星呈现橘红色,海王星则呈现青蓝色,两者颜色对比明显,在望远镜中看起来也有一番风情。

事实上,在2016/12/25~2017/1/8期间,火星和海王星的距离都在5度以内;2016/12/28~2017/1/5期间在3度以内;2016/12/31~2017/1/2期间在1度以内。都适合观察喔!

201701011830-mars_nep-1.png

2017/1/1傍晚18:30,火星与海王星所在位置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201701011830-mars_nep-2.png

2017/1/1傍晚18:30,火星与海王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地平座标,视野约1.5度)。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第45号周期彗星45P/Honda–Mrkos–Pajdušáková预计将于2016/12/31通过其轨道近日点,彼时彗星距离太阳约0.5326AU,大约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一半多。

根据全球观测报告,这颗彗星在12月初至12月中旬时,亮度还在10.5等左右;但进入12月下旬之后,才短短几天时间,观测者报告的观测亮度就已经跳至+7.8~+8.5等,增亮速度非常快,不过,这个增亮趋势还在彗星专家的预期程度内,并未有突然暴增的现象。目前(2016/12/27)这颗彗星的彗发直径约2.54角分,彗尾长约0.10.2度,天文摄影影像中的彗尾长度更长;位在摩羯座,傍晚时可见于西偏南方仰角仅10度左右的低空,呈现绿色调,观测报告指出亮度很集中,很容易找到这颗彗星。彗星摄影专家Michael Jäger的最新影像(2016/12/26)可见于http://spaceweathergallery.com/f ... ie_4_1482784869.jpg

michael-jAcger-45P20161226ut1633-47-Kopie_4_1482784869.jpg

不过,这颗彗星现在并不是最亮之时。它还在持续增亮中,预计在北京时间2017年2月11日16:27最接近地球,与地心距离仅有0.08315AU,预期最亮亮度可达6~7等,在无光害环境中,用10×50以上的双筒望远镜可以轻易观察到,但用天文望远镜或天文摄影方式观察会更好。

不过在2017年1月上旬至下旬时,这颗彗星由摩羯进入宝瓶,此时几乎与太阳同升落,不易观察。1月下旬之后,因为接近地球之故,快速地由宝瓶进入天鹰,2月上旬至中旬在蛇夫头部至牧夫头部,2月中进入北冕,经武仙至后发与猎犬之间,其中最接地球、最亮的时候,这颗彗星位在U字形的北冕里;2月下旬进入后发、大熊脚步与狮子尾部之间的区域,此时因为彗星逐渐远离地球中,它在天空中的移动速度慢了下来,3月以后一直到6月底这段期间,彗星由狮子背部经狮子身躯到狮子后腿。

彗星专家的预测中,这颗彗星在将要过近日点前到2月中旬的亮度变化不大,大致都在7等以内;2月下旬之后,亮度快速降低,3月初时已经降到10等左右,3月底就已经降至14等以下,不适合一般业余观赏了。

关于45P彗星的移动轨迹与亮度预报等相关资料,可参考吉田诚一的彗星网。

45P/Honda–Mrkos–Pajdušáková是一颗短周期彗星,绕日周期仅约5.26年而已。它的轨道椭圆率约0.82,使其远日点距离约5.5AU,大约在木星轨道以外一点;近日点距离约0.53AU,在金星轨道以内。轨道倾角仅约4.3度,几乎贴平黄道面。

它发现于1948年12月3日,当时几乎同时发现的前三者分别为日本的本田实(Minoru Honda,男)、捷克的Antonín Mrkos(男)和斯洛伐克的Ľudmila Pajdušáková(女)三人,因此彗星名称将此三人按通报的顺序并列挂名。

不过,它很引人注意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每次回归,彗星距离地球都很近,其中在2011年8月15日时,距离地球仅有0.06AU,相当于8980000公里,大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3~24倍而已。天文学家趁此机会,利用金石深空网对这颗彗星的彗核和彗发进行雷达探测,据此估计这颗彗星的彗核仅有500公尺至1.6公里左右,大约是一个大型商场到台北市一个区的大小而已,在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中,不算是大型的。而这颗彗星即将在2017年2月11日以0.08AU的距离近掠地球,这些彗星专家们当然也不会放弃能再度使用雷达探测的机会。

其他有关45P的讯息,请参考天象预报 > 2017/2/11 半影月食 + 轩辕十四合月 + 45P彗星最接近地球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的赤经经度和月球相同时,称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土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土星在12/10合日(与太阳同赤经经度)之后,出现的时间便从之前的黄昏西方低空,转变成日出前的东方低空。2016/12/28的凌晨4:42土星合月,地心所见之土星位于月球以南约3.6度的地方,不过此时月球和土星都尚未升起而不得见。需等到5:40以后,两者才出现在东方地平5度左右低空,然而此时背景天空已经开始变亮,以月龄28.5、朔前一天的残月,还有亮度仅有+0.5等的土星,两者在晨光中都不够显著,观察困难度高,不推荐观赏。如果有想挑战者,建议使用双筒望远镜协助观赏,但一定要避开太阳,以免眼睛受损。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木星与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木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木星和月亮比较接近的时候。同理为「角宿一合月」。

近期的木星位于室女座中,因此2016/12/23的凌晨0:40木星合月,地心所见之木星位于月球以南约2.4度的地方,可惜此时月亮和木星尚未升起;紧接着在5:59角宿一合月,地心所见的角宿一位于月球以南约6.1度的地方。可在12/23凌晨1:30以后朝东方低空观看,-1.8等的木星位于月龄23.5的残月右方约23度远之处,在它们的右下角4点钟方向约56远之处则是+0.95等的室女座主星角宿一。

201612230300-jup_moon.png

2016/12/23凌晨3时,木星、角宿一与残月接近景象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以上内容由台北天文馆提供,『有趣天文奇观』网站收录,欢迎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