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安特克拉(Antequera)以其拉佩尼亚(La Peña)等地的天然岩层和巨石建筑闻名。研究团队在恋人之石(La Peña de los Enamorados)山腰进行的挖掘工作,该山也很有名,看起来像是一个沉睡巨人的侧脸。研究团队发现5400年前的古墓将夏至初升的太阳光汇集到内部深处的一个墓室里,这表明这座山可能对那里的史前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ntiquity》期刊。

这座古墓靠近马塔卡布拉斯岩石庇护所(Matacabras rock shelter),装饰象形文字,研究团队认为大约5800年前绘制的,墓室是在岩石壁画完成后的几百年才开始建造,用于墓葬1000多年。该地点的岩床倾斜,远离夏至日出的位置,因此建造者巧妙地布置石头,特意建造了一个通道,以便让夏至日出阳光可以直接进入内部的墓室一块表面有波纹痕迹的独特石头,这块石头取自海岸边。

安特克拉地区最著名的门加石墓(Dolmen of Menga)是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巨石建筑之一,建造于西元前3800年至3600年之间。但是门加石墓的通道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与夏至或冬至日出或日落对齐,相反,门加石墓指向东北约6.5公里处的恋人之石,如此的排列表明拉佩尼亚是当地史前人类的重要地点,并解开了门加古墓指向何处的谜团。(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古墓中有一条通道与夏至日出对齐,将光线投射到内室墙壁上的装饰性岩石上。A passage in the tomb is aligned to the rising sun on the day of the summer solstice. Similar alignments have been seen at megalithic tombs elsewhere in Europe. (Image credit: Courtesy of ATLAS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of Seville)
图说:古墓中有一条通道与夏至日出对齐,将光线投射到内室墙壁上的装饰性岩石上。

资料来源:Live Science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09年,天文学家第一次「看见」WASP-18b时,当时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最不寻常的行星,它拥有的质量是木星的十倍,而且被潮汐锁定永远对着它的母恒星,绕恒星一圈仅仅只要23小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类行星越来越多,于是这个分类被称为「热木星」。

它的表面超级热,白昼面的温度超过2750℃,在未来的百万年里,由于它的轨道过于接近恒星,它将不可避免地与它的母恒星相撞与其融合。由于这些特性,天文学家对这类行星做了大量的大气层观测,哈勃及史匹哲太空望远镜已经都看过一轮了,但仍然有所不足,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升空让科学家又燃起更强的动力。

艺术家的插图展示了WASP 18 b,这是一颗炽热的超级木星,绕其恒星运行不到一天。This artist's illustration shows WASP 18 b, a hot Super-Jupiter that orbits its star in less than one day. Image Credit: NASA, ESA, and G. Bacon (STScI).
图说:艺术家的插图展示了WASP 18 b,这是一颗炽热的超级木星,绕其恒星运行不到一天。Credit: NASA, ESA, and G. Bacon (STScI).

在一篇新的论文研究中,由蒙特娄大学博士生所领导的团队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六小时观测资料,做了WASP-18b的各种大气层分析,命题为「极热木星WASP-18b的宽频热辐射光谱」。在近红外成像仪和无缝隙光谱仪(NIRISS)的帮助下,研究人员绘制了该行星的白天温度梯度图,他们发现在行星的昼夜交界线上的温度要低得多,比最热的地方差了近1000度,这意味着风无法有效地将热量传播到行星的夜晚侧,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该行星的观测资料显示缺乏了东西风的存在,而这与地球上的大气阻力模型相似,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该行星有强烈的磁场,既然它的质量是木星的十倍,基于木星、土星拥有的强烈磁场,我们也可以合理的推测它可能也有强烈的磁场来主导风向,并迫使风朝北极或南极移动。

研究人员还测量出不同深度的大气温度并且发现了水蒸气的讯号,在表面的2700℃高温下,大部分水分子会被撕裂,但借由JWST的强大观测能力还是看见了,大气中还含有氧化钒、氧化钛及一些氢化物,这些物质都会使大气变得不透明。

恒星与行星的金属丰度及行星的成分可以协助解释行星的形成历史,科学家认为WASP-18b是不可能在目前的位置形成,它必定是透过某种方式迁移至此,虽然并非本篇研究的最后答桉,但借由分析它的行星光谱,我们不仅知道了它的大气分子种类及形成方式,也可以知道为何这类行星在太阳系不存在,该文发表于《自然》期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项新研究宣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个在宇宙大霹雳后仅3.2亿年就形成,当时宇宙还处于婴儿时期。

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Robertson等人,Nature Astronomy,2023年)。The four most distant galaxies ever observed (Robertson et al., Nature Astronomy, 2023).
图说: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四个最遥远的星系(Robertson等人,Nature Astronomy,2023年)。

自从去年投入使用以来,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带来了大量的科学发现,由于可以更深入观察宇宙的遥远区域。当来自最遥远星系的光到达地球时,它的波长已经被宇宙的膨胀拉伸,并转移到光谱的红外光区域。韦伯太空望远镜的NIRCam仪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探测红外光的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发现从未见过的星系,其中一些可能会重塑天文学家对早期宇宙的理解。

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两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已经明确探测到有史以来最遥远的四个星系。这些星系可以追溯到130亿年前宇宙大霹雳后的3亿到5亿年之间,当时宇宙的年龄仅为目前年龄的2%。意味着这些星系来自所谓的「再电离时期」(the epoch of reionization),据信这是第一批恒星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紧接在宇宙大霹雳后的宇宙黑暗时期。

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这两项新研究的共同作者Stephane Charlot指出,最遥远的星系(jade-gs-z13-0)在宇宙大霹雳后3.2亿年形成,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远距离。此外,还证实了jade-gs-z10-0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宇宙大霹雳后的4.5亿年,此星系之前也曾被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这四个星系的质量都非常低,大约只有1亿个太阳质量。相较之下,银河系的质量约是太阳的1.5兆倍。他补充说,这些星系金属含量非常低。这和宇宙学的标准模型是一致的,该模型认为离宇宙大霹雳越近,金属所能形成的时间就越短。(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3年4月14日欧洲太空总署(ESA)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Juice,之前称为JUICE)成功发射,目标前往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现在Juice任务已全面完成部署,处于最终型态,准备于2031年迎接木星的卫星。

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 (Juice). Credit: ESA
图说: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Juice)。图片来源:ESA

然而,Juice在太空中的前六周并不顺利,它的冰月探测雷达(RIME)天线被卡住而无法展开,幸好一个多月后工程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RIME装置是关键任务,它可以为木星3个冰冷卫星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和木卫四(Callisto)的冰壳绘制地图。Juice天线和吊杆的展开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承载了Juice的10种仪器,需要与太空船本身的电场及磁场保持一定距离。Juice还将进行一项名为Planetary Radio Interferometer & Doppler Experiment(PRIDE)的实验,其目标是使用特长基线和地面干涉法来精确测量Juice在太空中的速度和位置。

Juice的科学仪器。juice's science instruments. Credit: ESA
图说:Juice的科学仪器。图片来源:ESA

这些仪器将负责探索木星,同时对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进行35次飞越,据推测它们的冰壳下都含有液态水。此外,Juice还将对整个木星系统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这可能有助于更清晰地描绘出整个银河系中不断发现的系外气态巨行星,以及可能尚未被发现的系外卫星。

在这10种Juice仪器中,其中3种在任务中最为重要,其一为之前讨论过的RIME天线,它负责绘制冰冷世界的内部环境;其二是JANUS光学相机系统,它能够捕捉从紫光到近红外线范围中13种不同颜色的影像,并对木卫一Io进行拍摄;其三为Radio & Plasma Wave Investigation(RPWI),将制作有史以来第一张木星周围电场的3D图,它将提供关于能量如何在木星巨大的旋转磁层与冰卫星间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间相互作用的讯息。例如,这种能量转移驱动了木卫三和木星高层大气中的极光。研究人员表示此3D设计策略使得测量真实的物理数据如能量和动量成为可能,而无需借助理论或模拟来解释。作为Juice前往木星期间对所有仪器进行持续测试的一部分,该团队上週在距地球约800万公里处启动了JANUS,并大量拍摄了时间介于2~0.002秒天鹅座η星的影像。

JANUS的第一张影像,天鹅座η星。Credit: ESA/Juice/JANUS consortium
图说:JANUS的第一张影像,天鹅座η星。图片来源:ESA/Juice/JANUS consortium

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Juice将借助多次重力助推,首先是2024年8月飞越地月系统、2025年8月飞越金星、2026年9月第1次飞越地球、2029年1月第2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越地球,然后于2031年7月抵达木星。Juice的主要任务计划只持续4年,但加上对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35次飞越,应该能完成大量科学工作,并在此期间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木星及其众多卫星。在执行任务期间,Juice将会告诉我们关于木星及其冰冷卫星的新发现,而这些发现将如何影响我们对冰冷世界及其潜在适居性的理解?时间将会证明一切。(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Juice的木星之旅。journey to jupiter. Credit: ESA
图说:Juice的木星之旅。图片来源:ESA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王星绕日公转一圈需要84年,上一次天王星的北极指向地球的时代,电波望远镜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则完全不同,在这几年里,科学家一直在使用像特大天线阵(Very large array,缩写为VLA)这样子的电波望远镜看着它,这是因为天王星将逐渐地显露出它的北极点。

微波观测下的天王星,每张天王星照片中,中间偏右的一个浅色点就是气旋及极点所在位置,波段分别为K、Ka和Q,为了突出气旋的特征,每个图层均用了假色表示。(取自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NASA scientists used microwave observations to spot the first polar cyclone on Uranus, seen here as a light-colored dot to the right of center in each image of the planet. The images use wavelength bands K, Ka, and Q, from left. To highlight cyclone features, a different color map was used for each. Credit: NASA/JPL-Caltech/VLA.
图说:微波观测下的天王星,每张天王星照片中,中间偏右的一个浅色点就是气旋及极点所在位置,波段分别为K、Ka和Q,为了突出气旋的特征,每个图层均用了假色表示。(取自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实验室)

2021年和2022年的VLA微波观测显示,天王星的极点中心有一个明亮、紧凑的斑点,其中的温度变化、纬向风速等数据资料与极地气旋的形式一致,科学家在过往已经知道天王星的南极区也有一个气旋,1986年的航海家二号在飞掠天王星时就探测到了极高的风速。然而,行星的倾角及航海家的飞行轨道限制了它的视角,因此看不见天王星的北极。

在VLA的热源观测数据显示,北极的循环大气似乎更温暖且干燥,这是强气旋的特征,这些观测结果将告诉科学家更多关于天王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蓝色星球。现在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有着巨量大气的行星在两极均有涡漩的存在,目前天王星的北极是春天,随着它进入夏季(再15年),天文学家期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大气变化,相关的论文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Universe Toda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日本东京大学Yasuto Watanabe领导的研究小组改进数值模型重现了160万至120万年前的冰河周期(glacial periods)。研究结果指出,冰河周期的循环主要是由天文作用力所驱动,其作用方式与现代完全不同。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冰盖(ice sheets)和地球气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由于太阳、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使得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及其自转轴方向会随时间缓慢变化。由于阳光分布的变化和季节之间的对比,这些天文作用力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冰盖对这些外力很敏感,导致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的循环。

天文作用力对地球的运动、气候和冰盖影响的示意图。Artist’s impression of how astronomical forces affect the Earth's motion, climate, and ice sheets. (Credit: NAOJ)
图说:天文作用力对地球的运动、气候和冰盖影响的示意图。(Credit: NAOJ)

现今冰期和间冰期的周期约为10万年。然而,更新世早期(约80万年前)的冰期周期转换得更快,约为4万年。人们一直认为,天文上的外力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但其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近年来,由于地质资料的改进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更详细研究天文力的作用。

透过对这些模拟的分析结果,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三个关于天文作用力导致当时气候变化的机制。(1)冰川循环是由自转轴方向变化幅度和地球轨道变化幅度的微小差异决定的。(2)冰川退缩(deglaciation)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夏至在其轨道上的近日点位置,而不仅受地轴倾角周期性变化的影响。(3)自转轴方向变化的时间和夏至在其轨道上的位置决定了间冰期的持续时间。

研究小组成员中的日本国立天文台的Takashi Ito指出,随着更古老年代的地质证据出现,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早期的气候状况与现今不同。我们必须对遥远过去的天文作用力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项研究中进行的数值模拟不仅很好地再现了更新世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而且还成功解释了当时天文作用力如何驱动循环的複杂影响。本研究发表在地球与环境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日本国立天文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迷你海王星质量比海王星小,其岩石核心被厚厚的气体层所包围,是银河系中常见的一类行星,但我们对其所知甚少。韦伯太空望远镜观测了太阳系外一颗遥远行星Gliese 1214b,这颗行星与太阳系内的行星都不一样,很可能是一个具有潮湿大气层的高反光世界。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个神秘世界最接近的观察,它是一颗在以往的观测中无法穿透的迷你海王星。

Gliese 1214b的温度太高,不太可能有液态水海洋,但汽化形式的水仍可能是其大气层的主要部分。研究团队表示这个星球完全被某种雾霾或云层所覆盖,在这次观察之前,大气层对我们来说完全是隐藏的。如果这颗行星确实富含水,那么它可能是一个「水世界」,在其形成时有大量的水和冰。为了穿透如此厚的屏障,除了捕捉母恒星穿过其大气层的光线外,研究团队还尝试了一种新方法,使用韦伯的中红外成像-光谱仪(MIRI)观测GJ 1214 b完整绕行母恒星的运行轨道,如此得以创建行星热图,热图可以告诉我们Gliese 1214b白天和夜晚的大气成分细节。

艺术家对迷你海王星Gliese 1214b的想像。This artist’s concept depicts the planet GJ 1214 b, a “mini-Neptune” with what is likely a steamy, hazy atmosphere. A new study based on observations by NASA’s Webb telescop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is type of planet, the most common in the galaxy. Credits: NASA/JPL-Caltech/R. Hurt (IPAC)
图说:艺术家对迷你海王星Gliese 1214b的想像。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R. Hurt (IPAC)

获得完整轨道的能力,对于了解行星如何将热量从白天分布到夜晚非常重要。Gliese 1214b白天和黑夜之间有很大的反差,温度从摄氏279度转变至165度。如此大的转变只有在由较重的分子(如水或甲烷)组成的大气中才有可能发生,这与MIRI观测的结果相似。意味着Gliese 1214b的大气层主要不是由较轻的氢分子组成,这可能是了解该行星历史和形成的重要线索。但这并非原始的大气层,它可能失去大量氢,如果它是从富含氢的大气层开始;或者它一开始就是由更重的元素形成,像是更冰冷、富含水的物质。

虽然按照人类的标准这颗行星很热,但实际上它却比预期的要凉爽得多。因为它异常闪亮的大气层反射了大部分来自其母恒星的光,而非吸收并变得更热,这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而新的观察结果为深入了解迷你海王星打开大门,过去我们对Gliese 1214b真正的了解是大气层是多云或朦胧的,新的研究发现Gliese 1214b可能形成于离其母恒星更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向内盘旋至现在的近距离轨道上。研究人员表示若发现一颗富含水的行星,那麽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它形成于离母恒星更远的地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NASA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ZY-LunarCrater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小角距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2023年6月21日22时58分夏至,这天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地球的纬度回转往南,对北半球而言,是年度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6月份晚间约20时过后,在东方视野佳且光害少的地方,就能见到美丽的银河自东南方至东北方地平线上随着时间冉冉升起!其中东南方人马座内的银河,因为是本银河系的中心所在,是视觉中银河最明亮的,宛如在夜空中一朵淡淡的薄云;而在东方至东北方的银河上,则可见明亮的“夏季大三角”伴随闪烁在地平上空。在整个夏季银河中,有许多明亮的星云与星团夹杂其中,借助简易的双筒望远镜,透过星图APP,即可在银河里面看到这些白雾状的小天体。

太阳系天体动态
太阳:由金牛座运行至双子座。6日6时18分芒种,21日22时58分夏至,7日入梅。太阳活动第25周期将在2024年11月至2026年3月间来到极大期。
水星:由白羊座经金牛座移至双子座,顺行。上半月日出前可见于东偏北方附近低空,下半月接近太阳不易看见。视星等+0.3→-2.3等,视直径7.7”→5.0”。
金星:昏星。由双子座经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附近天空,约于夜晚21-22时没入西偏北方地平,视星等-4.4→-4.7等,视直径22.6”→32.9”。
火星:由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附近天空,上、下半月分别于夜晚22-23、21-22时没入西偏北方地平。视星等+1.6→+1.7等,视直径4.6”→4.2”。
木星:在白羊座,顺行。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凌晨2-3、1-2时由东偏北方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东方附近天空。视星等-2.1→-2.2等,视直径34.4”→36.4”。
土星:在宝瓶座,顺行,18日留后转为逆行。上、下半月分别约于夜晚23-24时、22-23时由东偏南方地平升起,日出前可见于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0→+0.8等,视直径17.1”→18.0”。
天王星:在白羊座顺行。4日天王星合水星,天王星在水星以北2.90度,日出前位于东方附近天空。视星等+5.8等,视直径3.4”。
海王星:在双鱼座顺行。19日11:54海王星西方照,日出前位于东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7.9等,视直径2.2”→2.3”。

小行星带
(1)谷神星:在室女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8.2→8.5等,视直径0.6”→0.5”。
(2)智神星:由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方附近天空。视星等9.0→9.1等,视直径0.3”。
(3)婚神星:在猎户座顺行。20日婚神星合日,接近太阳不可见。视星等9.6等,视直径0.1”。
(4)灶神星:由白羊座移至金牛座,顺行。7日18时灶神星合水星,接近太阳不可见。视星等8.4→8.5等,视直径0.2”。
(5)义神星:由白羊座移至金牛座,顺行。接近太阳不可见。
(6)韶神星:由巨蟹座移至狮子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方附近天空。
(7)虹神星:在室女座逆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
(8)花神星:在宝瓶座顺行。17日22:05花神星合土星,日出前位于南方附近天空。
(9)颖神星:在白羊座顺行。29日06:25颖神星合天王星,日出前位于东方附近天空。
(10)健神星:在摩羯座,顺行,20日留,之后逆行。日出前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

柯伊伯带
(134340)冥王星:在摩羯座逆行。日出前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4.4等,视直径0.1”。
(136108)妊神星:在牧夫座逆行。日没后位于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7.3等,视直径0.2”。
(136472)鸟神星:在后发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7.3等,视直径0.07”。
(50000)创神星:在盾牌座逆行。近全夜可观测。视星等18.8→18.7等,视直径0.07”。

离散盘
(136199)阋神星:在鲸鱼座顺行。日出前位于东方附近天空。视星等18.8等,视直径0.04”。
(225088)共工星:在宝瓶座逆行。6月1日接近垒壁阵六,日出前位于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21.4等,视直径0.04”。

彗星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室女座运行,日落后位于南方。2024年9月末接近太阳0.4天文单位,有望增亮到0等。最盛期,北半球可在彗星通过近日点后观测,条件良好。在南半球,近日点通过前后可以在低空观测到。(紫金山,威妥玛拼音Tsuchinshan,英文Purple Mountain)
C/2021 S4 (Tsuchinshan)紫金山彗星:在英仙座运行,日出前位于东北方低空。从2023年到2024年,长期保持17等。北半球观测条件良好。在南半球稍低。(Tsuchinshan是威妥玛拼音)
C/2022 E2 (ATLAS)阿特拉斯彗星:在长蛇座运行,日落后位于西方。从2024年到2025年,被期待亮到12~13等。

彗星亮度
Magnitude au: 2023/6/15
C/2017 K2 PANSTARRS     8.8
C/2020 K1 PANSTARRS   12.4
C/2020 V2 ZTF                  10.9
C/2021 Y1 ATLAS             12.2
C/2023 F2 SOHO               11.4

2023年可见行星一览表

2023年6月行星视直径对比

日月及大行星的位置(2023-06-15)

2023/6/2 火星合蜂巢星团 ★★
  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左右,火星与银河星团M44蜂巢星团将在傍晚西方低空接近。最接近是6月2日3时左右。前后几天都可以在双筒望远镜的同一视野内看到。虽然肉眼也能看到,但是使用双筒望远镜的话星星的数量会增加,会更加美丽。也挑战一下拍摄吧。火星和M44蜂巢星团的右下方闪耀着夜晚的明星——金星,6月中旬金星和蜂巢星团接近,7月上旬金星和火星接近。

2023年6月2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正像望远镜所见示意图。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2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正像望远镜所见示意图。Stellarium 23.1

2023/6/2~3 月掩氐宿二
  2023年6月2日21时前后,月掩氐宿二(天秤座ι星,4.5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月龄13.0(盈凸月)。氐宿二,即天秤座ι星(Iota Librae),其恒星光谱为B9IVpSi,视星等+4.54等。它是一对由B9型亚巨星和一颗矮星组成的恒星系统,距离地球约377光年。可用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  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  始    19:56:46       81.03°    30.95°
掩  甚    22:02:53     132.47°    -4.58°
掩  终    00:09:03    -172.14°    -7.14°
掩星时长:92分38秒  掩带宽3611公里

2023/6/2~3 月掩氐宿二见掩范围
R2172 = iota Librae = 氐宿二

2023年6月2日月掩氐宿二世界见掩

2023年6月2日月掩氐宿二中国见掩

2023/6/4 心宿二合月 ★
  2023年6月4日05:53心宿二合月(视赤经16h30m50s),地心所见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53度的地方,不过天亮前已没入地平线下而不得见。可在6月3日入夜后至4日凌晨,朝南方附近观看,一轮圆月(6月4日11:42满月)如一个白玉盘照亮在夜空。月亮的左边有三颗星相连,其中一颗明亮的红色恒星,是中国二十八宿之心宿的第二颗星心宿二,古称“商”,又叫大辰、大火星。它既是东方苍龙的心脏,也是天蝎的心脏。我国古代以这颗红色亮星作为四季交替的观测标志之一。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星。在七八月份入夜后,心宿二恰好出现在最高点的位置,是观测心宿二最好的时间。下一次心宿二合月在7月1日。

2023年6月5日0时,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5日0时,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4 金星东大距 ★★★
  2023年6月4日傍晚,西边天空中闪耀的“太白金星”离太阳最远,成为金星东大距。金星与太阳相距45.4°,位于巨蟹座,视星等-4.3等,视直径23.5”。日落时的高度接近40度,很容易看到,美丽的光辉在暮色中引人注目。金星从年初到7月下旬左右都能在傍晚看到。金星于5月31日接近北河三、本月13日左右接近蜂巢星团、7月上旬接近火星等,享受天体之间的接近景象。金星将于8月12日迎来下合,从8月下旬开始作为“启明星”出现在黎明的东方低空。与此同时,金星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以7天为间隔表示其变化。观测金星很有趣,即使只有一周金星相位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天文望远镜的爱好者不妨观测一下。

2023年傍晚金星位置

2023年金星大小和相位

金星之最

  • 最亮行星:金星是全天中最亮的行星,亮度约-3.3至-4.4等,比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

  • 最长一日:金星的自转周期是243个地球日,是主要行星中自转最慢的。金星的“一天”比金星上的“一年”还要长。

  • 最多火山:金星上是太阳系中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行星。已发现的大型火山有1600多处,而大火山加上小火山的总数估计超过10万,甚至100万。

  • 最高温度:由于金星大气浓厚且二氧化碳含量多(占97%以上),强烈的温室效应致使其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62℃,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热。

  • 最圆轨道: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0.006811。

2023/6/5 世界环境日
  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口号是“减塑捡塑”(BeatPlasticPollution)。制造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两者都是化石燃料。制造的塑料越多,需要化石燃料就越多,气候危机就越严重。此外,塑料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我国是世界面对塑料垃圾难题的十大国家之一。

2023/6/6 全国爱眼日
  眼睛是心灵之窗,戴上眼镜的双眼,就像是给窗户蒙了一层纱。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几乎一半的人都近视!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学生总体近视率将纳入绩效考核。

2023/6/6 芒种 ★
  2023年6月6日6时18分芒种,太阳到达视黄经75度。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通纬·孝经援神契》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

物候(ΔT取70.0秒)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日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3/06/06 06:18:19 芒种 初候 25候  乙未     75°    22°35′71″ 一候 螳螂生
2023/06/11 11:45:38 芒种 次候 26候  庚子     80°    23°03′83″ 二候 鵙始鸣
2023/06/16 17:18:52 芒种 末候 27候  乙巳     85°    23°20′92″ 三候 反舌无声

2023/6/7 白昼白羊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0,Activity Level = 0.9,仅限无线电监测)
  白昼白羊座流星雨(Daytime Arietids,00171 ARI)出现日期介在5月14日至6月24日之间,今年极大期落在6月7日8时,ZHR~30,2颗/时。它是一年之中最活跃的白昼流星雨,有许多记录和论文。这个流星雨是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在1947年夏天用无线电设备发现的。辐射点位于太阳以西约30度(赤经(α):44°,赤纬(δ):+24°),观测者们可通过前向散射无线电、雷达和光学三种方法观测到。和九月末的白昼六分仪座流星雨(Daytime Sextantids,00221 DSX)一样,随着黎明的到来,辐射点的高度以及观测环境都会迅速变化,因此观测者们的观测时间不宜超过15-20分钟。
  白昼白羊座流星雨的名称来源是因为辐射点接近太阳而得名,不代表白昼流星雨只出现在白天。由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已经没有纯粹“白羊座流星雨”这个天文名词,香港天文学会于2022年5月16日统一更正中文维基百科为白昼白羊座流星雨,删除“白羊座流星雨”词条。

2023/6/8 世界海洋日
  2023年6月8日是第15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6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唤起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海平面上升问题的关注。

2023/6/8~9 月掩代二
  2023年6月9日0时前后,月掩代二(摩羯座38,6.7等),恒星由月球暗缘复出,月龄19.8(亏凸月)。可用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  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  始       23:23:01     109.83°      8.86°
掩  甚       01:12:49     155.76°    16.90°
掩  终       03:02:30    -151.01°    46.26°
掩星时长:87分26秒   掩带宽4440公里

2023/6/8~9 月掩代二见掩范围
R3160 = 38 Capricorni = 代二

2023年6月9日月掩代二世界见掩

2023年6月9日月掩代二中国见掩

2023/6/9 白昼英仙座ζ流星雨极大期(ZHR~20,Activity Level = 0.4,仅限无线电监测)
  白昼英仙座ζ流星雨(Daytime zeta Perseids,00172 ZPE)出现日期介在5月20日至7月5日之间,今年极大期落在6月9日。流星雨的来源是2P/Encke恩克彗星。这个流星雨是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在1947年用无线电设备发现的。辐射点距离太阳只有16度(赤经(α):62°,赤纬(δ):+23°),肉眼不能看见。仅限无线电爱好者参加。同时期活动的还有白昼白羊座流星雨。在这个项目中,无线电观测的缺点是无法判断来自哪一群。预报尚处于验证阶段,只作为参考值。

2023/6/10 土星合月 ★★
  6月10日04:23土星合月(视赤经22h37m50s),地心所见土星在月球以北2.98度的地方。6月10日凌晨到黎明,在东南天空中,月龄21、下弦前1天的亏凸月和土星接近。土星在月球的左上角。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会发现土星环相当细。下一次土星合月在7月7日。

2023年6月10日凌晨,东至东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10日凌晨,东至东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11 天鹅座χ星极大(米拉变星,3.3~14.2等,周期408日) ★
  2023年6月中旬左右,从夜晚到深夜,长周期脉动变星天鹅座χ星被认为是极大亮度。它位于东方天空中的天鹅座的长脖子中间(J2000.0坐标:赤经α19h50m33.92439s,赤纬δ+32°54′50.6097″),距离我们大约553光年(约169秒差距)。约408天的周期内,从3等到14等的亮度有很大变化的变星,但周期和极大时的亮度都有偏差。近年来多为5等左右的极大,需实际观察确认在哪个时期会变亮到什么程度。建议在极大前后1个月左右持续观测,记录这颗红巨星的亮度变化。可一边与星图比较,一边依靠特征性的颜色红色,试着用双筒望远镜寻找吧。

2023/6/11 海王星合月 ★
  6月11日03:31下弦;15:46海王星合月(视赤经23h53m04s),地心所见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00度的地方。只能在天亮前朝东南方附近寻找。海王星视直径2.2角秒,视星等只有+7.9等,肉眼不可见,需用口径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才有机会见到。下一次海王星合月在7月8日。

2023/6/11 (393)Lampetia掩TYC 0467-01596-1(绝好)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6月11日(星期日)22时13分,推定直径约106公里、视星等10.81等小行星(393)Lampetia遮掩天鹰座8.12等恒星TYC 0467-01596-1(J2000.0坐标:赤经α19h10m56.295s,赤纬δ+03°14’31.24”),最长见掩时长15.0秒,减光(亮度下降)2.8等,距离月球73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掩星详情: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6/0611_393_81006.htm

小行星掩星
小行星掩星

2023/6/13 月掩外屏增五
  2023年6月13日凌晨3时前后,月掩外屏增五(双鱼座77,6.4等),恒星由月球亮缘掩入、暗缘复出,月龄24.2(残月)。外屏增五是双星系统。可用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  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  始        01:49:48    118.63°    -1.40°
掩  甚        03:47:14    160.95°    34.67°
掩  终        05:14:31   -113.56°   53.25°
掩星时长:78分22秒   掩带宽4134公里

2023/6/13 月掩外屏增五见掩范围
R155 = 77 Piscium = 外屏增五

2023年6月13日月掩外屏增五世界见掩

2023年6月13日月掩外屏增五中国见掩

2023/6/13 金星接近蜂巢星团 ★★
  2023年6月上旬至中旬左右,金星与银河M44蜂巢星团将在傍晚西方低空接近。最接近是6月13日5时左右。不到1度的接近。前后几天都可以在双筒望远镜的同一视野内看到。金星用肉眼看起来很轻松,而蜂巢星团用双筒望远镜也很容易看到。挑战一下拍摄吧。金星和蜂巢星团的左上方是火星,7月上旬金星将和火星接近。

2023/6/13 金星接近蜂巢星团。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13日20时,西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13 (150)Nuwa掩UCAC4 367-068012(低空)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23时45分,推定直径约137.2公里、视星等13.02等小行星女娲星(150)Nuwa遮掩天秤座11.93等恒星UCAC4 367-068012(J2000.0坐标:赤经α15h24m25.833s,赤纬δ-16°44’46.05”),最长见掩时长15.9秒,减光(亮度下降)1.4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掩星详情: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6/0613_150_81026.htm
  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华生于1875年10月18日发现了第150号小行星,华生不忘中国之行,将其命名为“女娲星”。女娲星的直径约151.1公里,公转周期5.15年,自转周期8.14小时,轨道倾角2.19°。

小行星掩星
小行星掩星

2023/6/14 木星合月 ★★
  6月14日14:35木星合月(视赤经2h16m50s),地心所见木星在月球以南1.51度的地方。14日凌晨4点左右,朝正东看,木星在残月的左下角,距离约5度。在黎明中看到的木星和残月的是特别的美。虽然间隔有点宽,但也是久违的接近。下一次木星合月在7月12日。

2023年6月14日清晨东方附近天空示意图。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14日清晨东方附近天空示意图。Stellarium 23.1

2023/6/15 天王星合月
  6月15日17:54天王星合月(视赤经3h14m29s),地心所见天王星在月球以南2.00度的地方。日出时,月球和天王星都接近太阳,故不推荐观赏。

2023/6/15 (489)Comacina掩UCAC4 499-055777(低空)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21时52分,推定直径约136.5公里、视星等14.07等小行星(489)Comacina遮掩狮子座11.48等恒星UCAC4 499-055777(J2000.0坐标:赤经α11h08m37.989s,赤纬δ+09°45’11.84”),最长见掩时长6.9秒,减光(亮度下降)2.7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掩星详情: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6/0615_489_81044.htm
  小行星489(489 Comacina),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吉·卡内拉于1902年9月2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小行星489以意大利伦巴第科莫湖上的Comacina岛命名。

小行星掩星
小行星掩星

2023/6/16 六月天琴座流星雨极大期(ZHR~5)
  六月天琴座流星雨(June Lyrids,00166 JLY)是小流星雨之一,是以月份命名的流星雨。出现日期介在6月11日至21日之间,天顶每时出现率ZHR约5左右,其辐射点位于赤经277度,赤纬35度。辐射点约在1时左右到达天顶位置,不过这个流星雨很微弱,它不在现在的国际流星组织(IMO)工作目录中,流星速度慢(每秒31公里),偶尔能产生蓝色或白色的流星。不推荐普通公众观赏。

2023/6/17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023年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宣布6月17日为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第49/115号决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荒漠化是指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狭义的荒漠化是指沙漠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和红色荒漠化。

2023/6/18 土星留(视赤经22.63h),转为逆行
  人们把天空中位置恒定不变的星星称为恒星,而在恒星间游走的星星称为行星。大部分的时候,行星在天球上由西向东运行,称为“顺行”;但有的时候,它却往相反方向,也就是由东向西运行,这时候人们就称行星正在“逆行”。在顺、逆行转变之际,行星在天球上会看似静止不动,称为“留”(stationary)。2023年6月18日23时13分土星留(视赤经22.63h),位于宝瓶座,之后转为逆行。
  为什么行星会有顺行和逆行现象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先了解太阳系行星系统的公转模式。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如果从地球北极俯瞰太阳系,八大行星同为逆时针方向公转。但每个行星的公转速率却不一样,依据角动量守恒原理,越接近太阳的行星,公转速率越快;相对地,越远离太阳的行星,公转速率越慢。意即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公转速率最快,仅需88地球日就绕太阳一圈,而海王星公转速率最慢,须长达165个地球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在土星内侧,故地球的公转速率较外行星快,因此对地球的观察者来说,土星在背景恒星中看起来好像会倒退着走,实际上并非如此,只是因为外行星的公转速率慢,被地球追上而已。这就好比两个人在赛跑,位于内侧跑道的人跑得较快,当他超前时,会觉得另一个人落后他越来越远,好像在向后跑一样,事实上,另一个人还是很努力地向前跑呢!

2023/6/19 海王星西方照 ★
  西方照表示该行星位于太阳以西90度的位置。这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外行星的观测条件将越来越好。2023年6月19日11时54分海王星西方照,日出前位于东南方,双鱼座,7.9等,视直径2.3″。必须使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它。海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体积是太阳系第四大,质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是一颗冰巨行星,外观为蓝色,原因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海王星也有光环,不过用小型天文望远镜看不到光环。

2023/6/20 北河三合月
  6月20日17:47北河三合月(视赤经7h46m43s),地心所见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70度的地方。傍晚几乎贴近西方地平,条件不好。

2023/6/21 夏至 ★
  2023年6月21日22时58分夏至,太阳视黄经90°,太阳视赤纬最北+23°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一年中白昼最长之日。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恪遵宪度》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在北回归线(北纬23°26’)的地区会看到“立竿无影”奇景,太阳垂直射向地面。谚语:夏至连端阳,田里不打粮。

物候(ΔT取70.0秒)

公历日期     时刻    节气 候次 年候次 日干支 太阳视黄经 太阳视赤纬     候应
2023/06/21 22:57:48 夏至 初候 28候  庚戌     90°    23°26′21″ 一候 鹿角解
2023/06/27 04:43:59 夏至 次候 29候  丙辰     95°    23°20′19″ 二候 蜩始鸣
2023/07/02 10:36:14 夏至 末候 30候  辛酉    100°    23°03′51″ 三候 半夏生

2023/6/22 端午 ★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人们称之为“飞龙在天”。西晋《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2023/6/22 金星、火星与年度最小蛾眉月排成“等腰三角形” ★★★★
  6月22日13:23蛾眉月,为年度最小的蛾眉月;当日08:48金星合月(视赤经9h09m10s),地心所见金星在月球以南3.69度的地方;当日18:09火星合月(视赤经9h27m52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南3.80度的地方。在20时左右朝西边低空,弯弯的眉月、金星和火星三个天体聚集在一起。最接近的是火星和月球,正好3度。火星和金星是4.4度,金星和月球是4.5度,呈细长的等腰三角形,相当特别!

2023年6月22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22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23 轩辕十四合月 ★★★
  6月23日15:46轩辕十四合月(视赤经10h09m36s),地心所见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35度的地方。20时左右朝西边低空,弯弯的眉月与狮子座最明亮的恒星轩辕十四接近。下方还有火星和金星连成一线,天象同样精彩,可一并观赏。

2023年6月23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23日傍晚,西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26 (495)Eulalia掩TYC 5769-01261-1(好条件)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6月26日(星期一)23时48分,推定直径约38.7公里、视星等14.59等小行星(495)Eulalia遮掩宝瓶座9.72等恒星TYC 5769-01261-1(J2000.0坐标:赤经α20h53m39.055s,赤纬δ-14°02’58.31”),最长见掩时长9.3秒,减光(亮度下降)4.9等,距离月球123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掩星详情:https://www.asteroidoccultation.com/2023_06/0626_495_81158.htm
  小行星495(495 Eulali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2年10月25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掩星
小行星掩星

2023/6/27 角宿一近月 ★
  6月28日03:47角宿一合月(视赤经13h26m26s),地心所见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05度的地方。可于6月27日入夜后观看,明亮的亏凸月挂于西南方,左侧有颗蓝白的、如同宝石一般的恒星,这就是室女座最亮星角宿一。距离月球约5度,相当于手臂打直后,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三指合并顶端的宽度。下一次角宿一合月在7月25日。

2023年6月27日傍晚,西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2023年6月27日傍晚,西南方附近天空。Stellarium 23.1

2023/6/28 六月牧夫座流星雨极大期(ZHR~Var,2颗/时)
  六月牧夫座流星雨(June Bootids,00170 JBO)是以月份命名的流星雨,出现日期介在6月22日至7月2日之间,预期今年的极大期在北京时间6月28日早上6时,天顶每时出现率ZHR不定,从0到超过100都有可能,但通常仅有1~2左右,今年没有爆发的预测。辐射点位于赤经224度,赤纬+48度。虽然流星速度极慢(每秒18公里),但平均亮度高,亮度指标r=2.2(明亮)。牧夫座为春季星座,傍晚入夜位于天顶偏东之处,直到次日凌晨约3时左右西沉,中北纬地区的人们几乎整夜都可以观测。今年受月光(6月26日上弦月)影响而减少。

2023/6/28 白昼金牛座β流星雨极大期(ZHR~10,微弱,仅限无线电监测)
  白昼金牛座β流星雨(Daytime beta Taurids,00173 BTA)出现日期介在6月5日至7月17日之间,今年极大期落在6月28日。由于辐射点接近太阳(赤经(α):86°,赤纬(δ):+19°),肉眼很难看到。金牛座β星(五车五)大约在凌晨4点出现在地平线上,正好在太阳升起之前,幸运的话,或许能在黎明时看到流星。

2023/6/28 宝瓶座τ流星雨极大期(ZHR~7,微弱)
  宝瓶座τ流星雨(tau Aquariids,00159 TAQ)是每年发生的小流星雨之一,出现日期介在6月27日至7月6日之间,极大期在6月28日。不过这个流星雨很微弱,流星昏暗,比偶发流星还不如。今年受月光影响,因此不推荐一般业余欣赏。

2023/6/29 全国科普行动日
  6月29日是全国科普行动日。2002年的这一天,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颁布实施,成为提高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法律保障。为了纪念科普领域这一里程碑性的日子,中国科协将每年的6月29日确定为全国科普行动日,带动中国经常性、大众性科普活动的开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素质。我国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列为“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之一。

2023/6/29~30 月掩氐宿增八
  2023年6月29日深夜23时前后,月掩氐宿增八(天秤座10,6.3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月龄10.6(盈凸月)。可用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29日20:57:29      41.18°    45.16°
掩甚 29日22:54:56      94.61°    13.83°
掩终 30日00:52:29    141.19°      4.41°
掩星时长:92分40秒   掩带宽4171公里

2023/6/29~30 月掩氐宿增八见掩范围
R2120 = 10 Librae = 氐宿增八

2023年6月29日月掩氐宿增八世界见掩

2023年6月29日月掩氐宿增八中国见掩

2023/6/30 国际小行星日
  2023年6月30日是第七个国际小行星日。国际小行星日(International Asteroid Day)是联合国以“每年在国际层面纪念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大撞击事件,并提高公众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认识”为主旨,确定每年的6月30日为宣传小行星纪念日。

小行星的特点有:
1.形状不规则。
2.表面特征复杂。
3.体积小、质量小。
4.引力弱(10-4m/s2 ~ 10-1m/s2)。
5.公转轨道演化规律复杂。
6.自旋状态复杂。

6月各地见月掩星时间表
  本表根据ELP2000-82/恒星视位置(Fk5)历表预报2023年6月月掩星情况。主要包括掩始、掩终的东八区时(北京时)时刻,掩始掩终时刻的位置角(P,V分别由月面北点和最高点向东计量)和行星中心高度h及日出日落等。

2023年6月月掩星

月掩星

详细天象
01日 18时13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变光周期2.3日)
02日 21时          月掩氐宿二(天秤座ι星,4.5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
03日                   武仙座τ流星雨极大期(ZHR
Var,1-72),武仙座τ流星雨(tau Herculids,00061 TAH)出现日期介在5月19日至6月14日之间,速度15km/s(慢速),亮度指标r=2.2(明亮),母天体73P/Schwassmann-Wachmann 3施瓦斯曼-瓦赫曼3号彗星
03日 03时          火星与蜂巢星团最接近(0°01′)
04日                   天龙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7
13.2等,变光周期246日)
04日 02时05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变光周期2.3日)
04日 05时53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53度
04日 09时          水星日心黄纬最南,日心黄纬-7.0度
04日 11时42分 望,草莓月亮(Strawberry Moon)
04日 12时40分 水星合天王星,水星在天王星以南2.90度
04日 19时01分 金星东大距:日距角45.4°,-4.3等,视直径23.5″
04日 19时5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5日                   牧夫座S星极大(7.8
13.8等,变光周期271日)
05日                   鹿豹座R星极大(7.014.4等,变光周期270日)
06日                   三角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5.4
12.6等,变光周期267日)
06日 00时22分 月球视赤纬最南δ-27°52.4′
06日 00时3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6日 06时18分 芒种,太阳视黄经75°,太阳视赤纬+22°36′
07日                   月掩司法星(Eunomia,9.5等),南极可见
07日 07时06分 月球过近地点:36万4861公里,视直径32.7′
07日 08时          白昼白羊座流星雨极大期(ZHR30,2颗/时),白昼白羊座流星雨(Daytime Arietids,00171 ARI)出现日期介在5月14日至6月24日之间,速度38km/s(慢速),亮度指标r=2.8(暗淡)
07日 18时00分 灶神星合水星,灶神星在水星以南1.88度
07日 19时06分 亏凸月
08日                   蛇夫座R星极大(7.013.8等,变光周期302日)
09日 00时          月掩代二(摩羯座38,6.7等),恒星由月球暗缘复出
10日 04时23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2.98度(瞬时中天经度:135.80度)
10日 19时1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1日                   天鹅座χ星极大(米拉变星,3.3
14.2等,变光周期408日)
11日 00时          C/2021 Q4 (Fuls)富尔斯彗星通过近日点
11日 01时39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变光周期2.3日)
11日 03时31分 下弦
11日 15时46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00度(瞬时中天经度:-17.73度)
11日 23时03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11日 23时5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2日 00时50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变光周期2.87日)
12日 06时57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12日 10时          土星视赤纬最北δ+10°19′
12日 15时          月掩司曲星(Melpomene,10.5等),小行星由月球亮缘掩入、暗缘复出,南印度洋可见
13日 03时          月掩外屏增五(双鱼座77,6.4等),恒星由月球亮缘掩入、暗缘复出
14日                   六月天鹅座ε流星雨极大期(ZHR<2),六月天鹅座ε流星雨(June epsilon Cygnids,00458 JEC)出现日期在6月14日,速度53km/s(中速),母天体2013 KB小行星或2005 ED 318小行星
14日 14时35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1.51度(瞬时中天经度:33.04度)
14日 17时13分 残月
15日 17时54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2.00度(瞬时中天经度:-33.92度)
16日                   水星接近欣德变光星云NGC1555
16日                   六月天琴座流星雨极大期(ZHR
5),六月天琴座流星雨(June Lyrids,00166 JLY)出现日期介在6月11日至6月21日之间,速度31km/s(慢速),亮度指标r=3.0(暗淡)
16日                   六月天鹰座南流星雨极大期(ZHR
3),六月天鹰座南流星雨(Southern June Aquilids,00165 SZC)出现日期介在6月9日至7月2日之间,速度39km/s(中速)
16日                   六月天鹰座北流星雨极大期(ZHR<2),六月天鹰座北流星雨(Northern June Aquilids,00164 NZC)出现日期介在6月10日至6月26日之间,速度
41km/s(中速)
16日 05时          72P/Denning-Fujikawa丹宁-藤川彗星通过近日点(轨道周期8.9年,木星族)
16日 18时4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7日                   白昼金牛座λ流星雨极大期(不明),白昼金牛座λ流星雨(Daytime lambda Taurids,00325 DLT)出现日期在6月17日,速度36km/s(慢速)
17日 04时38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南4.31度(瞬时中天经度:-146.52度)
17日 22时18分 水星合毕宿五,水星在毕宿五以北4.47度
17日 23时12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8日                   天鸽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6.6
12.7等,变光周期229日)
18日 01时14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变光周期2.3日)
18日 12时37分 朔
18日 23时13分 土星留(视赤经22.63h),转为逆行
19日 05时05分 月球视赤纬最北δ+27°50.5′
19日 11时54分 海王星西方照:双鱼座,7.9等,视直径2.3″
20日 03时13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日 15时37分 婚神星合日,婚神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20日 17时47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70度
21日 22时58分 夏至,太阳视黄经90°,太阳视赤纬最北+23°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一年中白昼最长之日
22日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
22日 08时48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南3.69度(瞬时中天经度:-144.59度)
22日 13时23分 蛾眉月,年度最小蛾眉月
22日 18时09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3.80度(瞬时中天经度:79.39度)
23日                   双鱼座δ流星雨极大期(ZHR<2),双鱼座δ流星雨(delta Piscids,00410 DPI)活动日期介在6月20日至6月26日之间,速度
69km/s(快速)
23日 01时          月掩韶神星(Hebe,11.3等),东欧可见
23日 02时30分 月球过远地点:40万5385公里,视直径29.5′
23日 03时          C/2022 W3 (Leonard)伦纳德彗星通过近日点
23日 11时          水星过升交点,日心黄纬0度
23日 15时46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35度
23日 22时48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4日                   武仙座T星极大(6.813.7等,变光周期165日)
24日 02时05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4日 21时40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25日                   六月飞马座ι流星雨极大期(ZHR<2),六月飞马座ι流星雨(June iota Pegasids,00431 JIP)出现日期介在6月25日至6月27日之间,速度
59km/s(中速)
25日 00时49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变光周期2.3日)
25日 03时2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6日                   鲸鱼座π流星雨极大期(ZHR
4),鲸鱼座π流星雨(pi Cetids,00158 CET)出现日期介在6月16日至7月4日之间,速度67km/s(快速),母天体C/1874 G1 (Winnecke)温尼克彗星?
26日 15时50分 上弦
26日 17时22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27日                   飞马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9
13.8等,变光周期378日)
27日 15时          海王星视赤纬最北δ+2°03′
28日                   宝瓶座τ流星雨极大期(ZHR7),宝瓶座τ流星雨(tau Aquariids,00159 TAQ)出现日期介在6月27日至7月6日之间,速度64km/s(中速)
28日                   白昼金牛座β流星雨极大期(ZHR10),白昼金牛座β流星雨(Daytime beta Taurids,00173 BTA)出现日期介在6月5日至7月17日之间,速度27km/s(慢速),母天体2P/Encke恩克彗星
28日 02时47分 水星过近日点,距离太阳0.307天文单位
28日 03时47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05度
28日 06时          六月牧夫座流星雨极大期(ZHRVar,2颗/时),六月牧夫座流星雨(June Bootids,00170 JBO)出现日期介在6月22日至7月2日之间,速度18km/s(慢速),亮度指标r=2.2(明亮),母天体7P/Pons-Winnecke庞士-温尼克彗星
28日 16时          C/2023 F1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29日                   室女座S星极大(米拉变星,6.3~13.2等,变光周期375日)
29日 02时          121P/Shoemaker-Holt舒梅克-霍尔特2号彗星通过近日点(轨道周期9.8年,木星族)
29日 23时          月掩氐宿增八(天秤座10,6.3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
30日 10时56分 盈凸月
30日 20时          水星视赤纬最北δ+24°24′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3/6/10/04:23土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135.8度经线上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详见紫金山天文台微信说明。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掩星和合月如果距离合朔24h之内,即不列出,行星之间相合或行星与恒星相合如果距离太阳10°以内,也不列出。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Rate:率,简称ZHR),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Zenith Hourly flow quantity(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23.1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预报当地可见的流星数(Number),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可见流星数量公式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台湾名: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中国天文年历》

  视赤经视赤纬系以当天真春分点和真赤道为准,章动长周期项和短周期项以及行星光行差都以包括在内,但没有包括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偏转的影响。视位置由真位置加行星光行差改正得出,其关系式为

α视=α真-0.00577552×Δ×δα
δ视=δ真-0.00577552×Δ×δδ

  其中Δ为行星的地心距,δα和δδ分别为赤经和赤纬的每日变化。

  地心距为行星中心至地心的真距离,不包括光行差的影响。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火星最近地球:火星在一回合周期里,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发生在冲日附近。今年没有火星最近地球。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仙后座RZ星(HIP 13133)是仙后座中的一颗恒星,以食变星闻名。学名为RZ Cassiopeiae(缩写为RZ Cas)。1906年被发现。它的变化周期仅为1.1953天。亮度在6.18等至7.72等之间变化。由于它的快速变暗和变亮变化以及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轻松观察到其亮度,因此它在天文爱好者中很受欢迎!
  仙后座RZ星在阁道一(仙后座ι星)附近。通过连接阁道三(仙后座δ星)和阁道二(仙后座ε星,是“W”最左边的恒星)而在仙后座ε星方向上以相同的长度寻找4.5等星就是仙后座ι星。一旦找到了仙后座ι,您就可以使用外部链接星图轻松找到仙后座RZ。它位于银经132.89、银纬9.07,其B1900.0坐标为赤经2h39m54.1s、赤纬+69°9.07′49″。

仙后座RZ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大众万年历(1901-2050年)》1994年10月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有趣天文奇观

  2023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3astronomical_events/

阅读全文 »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3年5月29日13时34分,水星达到今年第2次西大距的位置。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平时经常被阳光遮掩而不易看见,而在日出前的西大距、以及日落后的东大距这些日期的前后一段时间才比较容易看到。

水星东、西大距与上、下合之位置示意图。
图说:水星东、西大距与上、下合之位置示意图。

「大距」是指太阳、水星和地球三者排成一直角三角形。当水星位于直角顶点位置时,从地球上所见的水星离太阳最远,较容易观看。当水星位于太阳以西时称为「西大距」,日出前早于太阳升起;在太阳以东时为「东大距」,日落后晚于太阳落下,其大距时的距角大约在18至28度之间变化。

2023年5月29日凌晨可见水星与木星、土星排列成一直线。
2023年5月29日凌晨可见水星与木星、土星排列成一直线。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本次水星与太阳距角达24.9度,视亮度0.5等,在日出前朝向东偏北方的低空中可以发现水星的踪影。东方天空中可同时看到亮度达-2等的木星,以及0.8等的土星,三者几乎呈现一直线,早起的朋友们不妨抬头往东方寻找这三颗日出前一同出现的行星,欣赏我们地球的太阳系伙伴的美丽身影。(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来自日本的业余天文同好板垣公一(Koichi Itagaki)于2023年5月19日晚间在俗称风车星系的M101星系中发现了一颗超新星,通报IAU后依超新星命名规则命名为SN 2023ixf,发现时亮度约14.9等,并逐渐增加到11等左右。

SN 2023ixf爆发的过程,可以见到其自5月19日爆发后3日随时间明显增亮。A collage showing the appearance of supernova SN 2023ixf in galaxy M101, captured by Martin Bracken, Essex, UK, 16 - 22 May 2023. Equipment: ZWO ASI585MC camera, Sky-Watcher Esprit 100 ED triplet, Sky-Watcher HEQ5 Pro mount.
SN 2023ixf爆发的过程,可以见到其自5月19日爆发后3日随时间明显增亮。来源:Sky at Night

M101星系位于大熊座,由于其盘面与我们的视线方向几乎垂直,可以看到壮观的星系全貌,一直以来都是业余天文爱好者喜欢拍摄的目标。在接到SN 2023ixf爆发的讯息后,本馆也于20日晚间使用装设在鹿林天文台的5公分小望远镜曝光2分钟,可清楚拍到此颗超新星的影像,推荐给有兴趣的同好使用自己的设备追踪其后续变化。

本馆于2023年5月20日拍摄之SN 2023ixf影像,右上方为M101星系放大图,为求清楚看见超新星SN 2023ixf的位置,放大画面以黑白处理。
本馆于2023年5月20日拍摄之SN 2023ixf影像,右上方为M101星系放大图,为求清楚看见超新星SN 2023ixf的位置,放大画面以黑白处理。

在5月19日通报发现SN 2023ixf后,位于西班牙的利物浦望远镜(Liverpool Telescope,LT)随即使用其SPRAT光谱仪测量了其光谱,报告发现光谱具有蓝色连续谱,且有许多强的发射线,例如H、He II等,符合II型超新星的早期光谱特征。测量同时得出SN 2023ixf的z值约为0.000804,距离约6.4Mpc,也就是约2,090万光年远,符合过去对M101星系的距离测量结果,可以确定这颗超新星确实位于M101星系之中。相较于2011年的SN 2011dh(约8.4Mpc)、2017年的SN 2017eaw(约7.7Mpc),SN 2023ixf仅有6.4Mpc的近距离也是近十几年中最接近的II型超新星之一,也因此有着约11等的亮度,值得业余同好一同来投入观测行列!

SN 2023ixf于2023/05/19 22UT时之光谱,可以见到相当强的氢原子发射谱线(谱线之尖峰)。来源:TNS
SN 2023ixf于2023/05/19 22UT时之光谱,可以见到相当强的氢原子发射谱线(谱线之尖峰)。来源:TNS

II型超新星来自于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期终点的核心塌缩,与一般超新星类似,在爆发后亮度会明显提升后亮度会逐渐下降,但又会因恒星死亡前喷出的外壳与超新星爆炸时的交互作用,而产生II-L和II-P,以及IIn等不同的类型,有赖后续持续的观测追踪才能分辨其不同。根据AAVSO的观测通报,SN 2023ixf的亮度似乎仍处在高峰期,未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其11等左右的星等也在小望远镜可以拍摄到的范围之内,相当多各地的天文同好皆有拍摄到SN 2023ixf的身影!

SN 2023ixf在各个观测者回报之亮度与时间分布,可见其亮度仍在高峰阶段。来源:AAVSO
SN 2023ixf在各个观测者回报之亮度与时间分布,可见其亮度仍在高峰阶段。来源:AAVSO

有关SN 2023ixf的观测仍在持续进行中,欢迎有适合能拍摄到11等至14等的望远镜设备的同好一同加入观测行列。更多即时观测资讯及回报可参考AAVSO网页。(编辑/台北天文馆谢翔宇)

SN 2023ixf于M101星系中之位置及参考星。来源:AAVSO星图
SN 2023ixf于M101星系中之位置及参考星。来源:AAVSO星图

资料来源:Sky & Telescope
相关报导:BBC Sky at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