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舱,我们再一次见到了科技与自然的交织之美。在这个我们连边界都未曾触碰到的浩瀚宇宙,一切美好都如同定格一般,甩开重力的束缚,迈向宇宙的无垠,这浩渺的宇宙不会辜负每一个志在探索未知的逐梦人。(部分画面进行加速处理)
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出品
编辑/刘泽康
背景音乐/《Further Up, Further In》-Tony Anderson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http://www.cmse.gov.cn/dmt/tgtv/
再次出舱,我们再一次见到了科技与自然的交织之美。在这个我们连边界都未曾触碰到的浩瀚宇宙,一切美好都如同定格一般,甩开重力的束缚,迈向宇宙的无垠,这浩渺的宇宙不会辜负每一个志在探索未知的逐梦人。(部分画面进行加速处理)
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出品
编辑/刘泽康
背景音乐/《Further Up, Further In》-Tony Anderson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http://www.cmse.gov.cn/dmt/tgtv/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
![]()
★★★★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约一个足球场大小),且以离地约400公里的低轨道绕行地球,是地面可观察到可见尺寸最大的人造卫星。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日面或月面的衬托下,便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
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观测区域仅在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带状区域,下方预报图中的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所见的ISS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拍摄、观赏,以免造成眼睛受损,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凌月则仅需注意曝光时间不要太长即可。
以下为透过TRANSIT FINDER网站所获得之ISS凌日预报:
凌日发生时间:2023-02-17 14:41:4714:42:08(自台中的起始时间至台东的结束时间)42.6″
凌日发生时ISS仰角:约38.5度
ISS视直径:
可见ISS凌日时间:中心带约0.83秒
主要可见地区所经县市:台中、南投、花莲、台东等地。
不同地区观测条件相差大,太空站轨道也可能会再改变,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请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若想更进一步了解如何拍摄国际太空站凌日、月,请参考《台北星空》第107期、108期介绍国际太空站凌日月拍摄文章。(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Quaoar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或简称海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s, TNOs),也称为2002 LM60,在2002年6月4日由帕洛马山天文台所发现。其直径约1,100公里,位于柯伊伯带,这是一个由类似彗星状天体组成的冰冷碎片带,轨道距离太阳45.1~45.6个天文单位,周期为284.5年。它有一颗已知的卫星Weywot,于2007年2月22日发现,直径约为80公里,运行在Quaoar的24个半径外。此次新发现的环在距离Quaoar7.4个半径处运行,这比土星环到土星的距离要远得多。
图说:矮行星Quaoar及其环的示意图,Quaoar的卫星Weywot在其左侧。图片来源:ESA / CC BY-SA 3.0 IGO
研究团队表示不仅在巨行星周围观察到行星环,在10199女凯龙星(Chariklo)和矮行星Haumea等小天体周围也观察到行星环,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知的致密环都位于其母行星足够近的地方。而Quaoar的环系统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位于超过7个行星半径的距离,是以往根据洛希极限环形系统被认为能够存在最大半径的两倍。相较之下,土星周围的主环位于3个行星半径内,因此这个发现,迫使科学家重新思考环的形成理论。
这次的发现是使用ESA的CHEOPS太空望远镜和一系列地面仪器完成的,但由于环太小太暗,无法直接在影像中看到,因此天文学家借由观察到掩星的现象而发现环的存在,当时来自背景恒星的光被Quaoar挡住了,虽然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但出乎意料的是之前和之后都有两次光线下降,这表示Quaoar周围有一个环形系统。研究人员表示在太阳系中发现这个新的环形系统是出乎意料的,而且在离Quaoar如此遥远的地方发现这些环更加出乎意料,它更是挑战了我们之前对于此类环是如何形成的观念。
这是一个谜,因为根据传统思维,超过洛希极限的光环将会在几十年内合并成一颗小卫星。致密环仅在行星洛希极限内存在的观念可能需要修正,早期结果表明Quaoar的寒冷温度可能在防止冰颗粒黏在一起方面发挥了作用,但还需要进行更多调查,也希望这一新发现能够进一步了解土星环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Nature(自然)》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图说:这张是由NASA新视野号于2016年7月14日拍摄到Quaoar的假色影像。此合成图像除了背景恒星外,还包括24个单独的LORRI图像,及两个星系(IC 1048和UGC 09485)。图片来源:NASA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 西南研究所。
资料来源:SCI-NEW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目前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有5,200多颗,其中许多行星的轨道非常靠近它们的母恒星,因此周期也只有几天,但在多年的观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半径在地球1.4至2.4倍之间的行星很少,天文学家又将其称为「半径谷」,尽管该现象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关于行星的本质、形成或演变的必然结果,但科学家目前还无法知道其确切的成因。
现在,有一批科学团队针对半径谷进行了新的研究,在比地球大2.4倍以上的星球上,大气中氦气的含量正在增加,这种规模行星通常被称为「迷你海王星」,如果它们有一个岩石内核,它就在厚厚的大气层下面。
在它们生命的早期,虽然仍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原行星盘中形成,但在离恒星较远处形成的行星可以向内迁移。它们离恒星越近,受到恒星热量和辐射的影响就越大,恒星风及闪焰可以逐渐将行星大气层移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行星甚至会长出类似彗星状的尾巴,而在气体被剥离后仅留下一个裸露的岩石内核。
图说:艺术家描绘一个太过于靠近其母恒星的行星,大气层逐渐被吹散的样子。
这一类星球的原始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太阳系中的木星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它含有90%的氢及10%的氦。然而,氢比氦轻,因此更容易逃逸到太空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模型,模拟七万颗大小不同及围绕不同恒星运行、温度不同的系外行星,以观察来自母恒星的热量会对它们的大气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发现,氢气确实比氦更快消散,导致氢气的丰度相对于氦的数量下降。
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模拟的一些行星大气中氦质量超过了40%,这些「氦世界」行星占据半径谷的2.4倍地球半径侧,无论写的大气中富含氢或氦,这些行星中的大气膨胀会增加行星半径,使得那些行星难以小于2.4倍地球半径。而在半径谷的另一侧,将失去所有的氢和氦,甚至没有重要的大气层,它们的半径将限制在岩石内核的半径。
有时候有些行星在失去了原始大气层后会释放出一种类似于地球的稀薄新大气层,但若是离它们的母恒星太近,那大气层是否留下也是一场拉据战。这一研究更好地解释了有关行星大小的起源和演化,是形成过程的共同结果。随着JWST的升空,研究团队希望在未来能够使用JWST的新仪器来探测系外行星上的大气层气体,对这些半径较大的热行星进行光谱观测来提供证据,以确定氦丰度的测定,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pace.co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欧洲天文国际研究团队使用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以前不为人知100-200公尺的小行星。他们使用中红外仪器(MIRI)校准的数据,偶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该天体可能是迄今为止韦伯观测到的最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和小型岩石天体,天文学家目前知道的太阳系早期这些岩石遗迹超过110万个。韦伯太空望远镜在红外波长下探索这些天体的能力有望带来开创性的新科学,一组研究团队表明:韦伯还具有意外发现以前未知的小天体之能力。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Thomas Müller表示:我们完全出乎意料地在公开的MIRI校准观测中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些观测是针对黄道面的首批MIRI观测中的一些,我们的研究表明,许多新天体将被MIRI探测到。
揭示这颗小行星的韦伯观测最初并不是为了寻找新的小行星而设计的,事实上它们是天文学家在1998年发现的主小行星带(10920) 1998 BC1的校准图像,但校准团队认为它们由于目标的亮度和偏移的望远镜指向之技术原因而失败。尽管如此,该研究团队还是使用小行星10920上的数据来建立和测试一种限制天体轨道并估计其大小的新技术。使用MIRI观测结合地面望远镜和欧洲太空总署盖亚任务的数据,证明了该方法对小行星10920的有效性。
在分析MIRI数据的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在同一视野中发现了较小且以前不为人知的天体。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该天体的尺寸为100-200公尺,轨道倾角非常低,并且在韦伯观测时位于主带区域的内部。
Müller表示:我们的结果表明,如果你有正确的心态和一点点运气,即使是‘失败的韦伯观察数据也可以在科学上有用。我们的探测位于主小行星带,韦伯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敏度使我们有可能在超过1亿公里的距离看到这个大约100公尺的物体。
这颗小行星的探测,如果被确认为是新的小行星,将对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模型预测小行星非常小,但是由于难以观察这些天体,因此对小的小行星研究不如对大的小行星的详细研究。未来韦伯观测将使天文学家能够研究小于1公里的小行星,提供必要的数据来完善我们的太阳系形成模型。
更重要的是,这一结果表明,韦伯也将能够为新小行星的探测做出贡献。该研究团队怀疑即使是靠近太阳系平面的短期MIRI观测也总是会包括一些小行星,其中大部分是未知天体。
为了确认探测到的天体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后续研究需要更多相对于背景恒星的位置数据来限制天体的轨道。
该研究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研究发现了一颗与地球大小几乎完全相同的系外行星,它围绕着一颗离我们不远的恒星K2-415b运行,可能会让我们了解类地行星如何在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系统中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和演化。
图说: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岩石系外行星(左上方之黑圆圈)的示意图。(ESO/L. Calçada)
日本天体生物学中心的Teruyuki Hirano领导的国际天文团队写道:「围绕M型矮星的较小行星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室,可以探索岩石行星的大气多样性,以及宜居类地行星可能存在的条件。」这项研究已被《天文期刊》接受发表。
由于小型系外行星比大型系外行星更难发现,在距离太阳系100光年的范围内,只有14颗半径小于1.25倍地球半径的系外行星被发现围绕红矮星运行,包括TRAPPIST-1系统中的所有7颗行星。系外行星K2-415b的半径是地球的1.015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倍,意味着密度比地球大。绕着地球大小般的红矮星运行,这颗恒星K2-415的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16%。
2017年,这颗系外行星首次在现已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被发现,也出现在克卜勒的继任者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的观测数据中。
研究人员进行了红外观测,看看是否能探测到恒星受到系外行星引力的轻微牵引所造成的“摆动”现象。系外行星凌日时遮挡的星光量可用来计算行星半径,摆动的大小给出了它的质量。这两个参数结合起来可计算系外行星的密度,此外,凌日的周期也揭示了系外行星的轨道周期。
由于它离母恒星非常得近,轨道周期只有四天,所以不太可能在K2-415b上发现生命迹象。但该系统代表了系外行星大气特征的极好目标,以及寻找隐藏的、可能孕育生命世界的后续调查。(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以往白矮星质量的测量是透过观察双星系统中白矮星与其伴星的轨道运动,用牛顿物理学来测量质量。但若白矮星的伴星处于数百年或数千年的长周期轨道上,望远镜仅能测得其轨道运动的一小部分,将使得测量的结果有所误差。
此次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直接测量了一颗孤立白矮星的质量,利用重力微透镜看到了来自背景恆星发出的光,因前景白矮星的引力扭曲而略微偏转,导致恒星看起来暂时偏离了它在天空中的实际位置。研究人员发现这颗白矮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56%,这与早期对其质量的理论预测一致,并证实了目前关于白矮星如何作为恒星演化最终状态的理论,此观测结果将让我们对白矮星的结构和组成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图说:显示前景白矮星的引力如何扭曲空间并弯曲来自其后方遥远恒星的光线。图片来源:NASA、ESA、A. Feild
这颗白矮星名为LAWD 37,位于苍蝇座,是一颗10亿年前燃烧殆尽的恒星坍塌残骸,因其距离地球仅15光年,离我们比较近因此被广泛研究,我们有很多关于它的数据和光谱讯息,但缺少的部分正是它的质量测量。而研究团队之所以能够锁定这颗白矮星,归功于ESA的盖亚任务,该任务对近20亿颗恒星的位置进行了极其精确的测量。根据多次盖亚观测追踪此恒星的运动,使得天文学家得以预测LAWD 37在2019年11月将短暂地从一颗背景恒星前经过。一旦知道这点,哈伯便可在这几年内精确测量当白矮星经过的这段期间,背景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暂时偏转的。而这个偏移量相当的小,其大小就如同我们从地球看月球上汽车的长度般。
由于背景恒星发出的光非常微弱,而白矮星比背景恒星亮400倍,只有哈勃望远镜才能在可见光下进行这种高对比度的观测。但实际上要进行这些测量仍然非常困难,白矮星的强光会导致不可预测方向的条纹,这表示必须非常仔细地分析哈勃的每一个观测结果及其局限性。研究人员表示LAWD 37质量测量的精确度使我们能够测试白矮星的质量——半径关系,而这意味着能在这颗死星内部的极端条件下测试简并物质(一种在引力作用下超级压缩的气体,但它的行为更像固体物质)理论。接下来还可以使用韦伯望远镜来检测,在韦伯红外波长下前景白矮星的蓝色光芒看起来将更暗淡,而背景恒星看起来则更明亮。
图说:白矮星在2019年从背景恒星前经过。蓝色波浪:从地球上看白矮星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虽然白矮星沿直线轨迹运动,但由于视差,地球绕太阳运行时会产生明显的正弦偏移。图片来源:NASA, ESA, P. McGill (Univ.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and Univ. of Cambridge), K. Sahu (STScI), J. Depasquale (STScI)
盖亚任务改变了游戏规则,这次的结果为盖亚数据预测未来事件打开了大门,使用盖亚数据预测事件何时发生,然后观察它们的发生。希望继续测量重力微透镜效应,并获得更多类型恒星的质量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E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木星在环绕太阳公转时并不孤单,两大群小行星被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所困,一前一后前导和尾随着木星。
这两群小行星统称为特洛伊小行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确认了超过12,000颗特洛伊小行星,但有一个奇怪的谜团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位于木星L4前导的希腊营(Greek camp),比L5尾随的特洛伊营(Trojan camp)拥有更多的小行星,即使这两群小行星看起来同样地稳定。
一组科学团队找到了答案:在太阳系早期,木星快速迁移会扭曲特洛伊小行星的配置,导致L4比L5更稳定。这种机制让L4与L5的小行星群发展出不同演化路径,L4比L5的小行星多约1.6倍。
L4和L5指的是拉格朗日点,即在2个天体重力交互作用的稳定点。每个双天体系统都有5个拉格朗日点。其中3个拉格朗日点位于2个天体的连线上。剩下的2个,L4和L5,位于双天体中较小的天体之轨道路径,L4前导和L5尾随。
根据数十年的研究,木星的希腊营和特洛伊营的小行星应该同样多,这2个群的稳定性几乎相同,但希腊营的小行星数量远远超过特洛伊营。为了找出原因,该科学团队根据「早期巨行星不稳定性」的理论来模拟木星的早期演化。
大航向假说(Grand Tack hypothesis)可以解决太阳系的几个问题,它表明木星先朝向太阳移动,然后再向外移动到当前距离。
根据该研究团队的模型,特洛伊小行星的不对称性在木星快速迁移期间形成,木星向外移动时,特洛伊营会丢失;另一方面,希腊营在木星向内迁移的过程中丢失。该团队的模型更表明,木星向外迁移的次数多于向内迁移的次数,导致希腊营的数量较多。
这与2019年的一项研究不同,该研究发现不对称性仅仅是木星向内迁移的结果,但是它更符合大航向假说。
就目前而言,该模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起点,但研究人员指出它相对粗糙。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致力于建立更精细的模型,以发现木星迁移的数量、顺序或长度是否与特洛伊小行星的数量相关。
目前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土星、天王星或海王星的潜在影响。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包括这些天体的影响。
另外,确认更多的特洛伊小行星将能更准确地描述这些对象的数量,这也将有助于完善未来的分析。
该研究已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木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在2019年10月8日,土星确认轨道的卫星数量首次超过木星,达到82颗,虽然在不久后,有一位业余天文学家确认了第80颗木星卫星的轨道,缩短了与土星卫星数量的差距,仍无法撼动土星的卫星数量冠军宝座。
2022年12月,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Scott S. Sheppard在个人网页上将木星卫星数量更新为83颗,却没有任何相关内容或研究资料佐证,我们当时推测他本人正在撰写相关文章提交研究单位,不过这一揭露就是12颗,使木星的卫星一次增加到92颗,重新夺回卫星数量冠军的宝座。
图说:紫色轨道为伽利略四大卫星、蓝色轨道为希马利亚群的新卫星、绿色轨道则卡尔波群新卫星,红色轨道则为外围的九颗新卫星。
之所以会延迟一段时间才发表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的卫星环绕木星的时间较长,天文学家必须跟踪一圈完整轨道,以确保它们实际上是绕木星运行。新发现的12颗卫星中,有9颗特别遥远,根据Sheppard提交给小行星中心的观测资料显示,这9颗卫星的轨道周期都超过550天并且相对较小,除此之外还处于逆行轨道,意即这些新卫星可能是中途被木星的引力拦截的小行星,又或者是稍大的天体互撞的破碎残骸。
除了几个较大的伽利略卫星外,那些较小的顺行卫星都比逆行卫星更难发现,因为它们离木星较近,来自木星的散射光极其强烈,即使到现今也才发现了13个顺行小卫星。这些顺行小卫星又分成两群,希马利亚群及卡尔波群,前者以木星的第五大卫星命名,这群卫星距离木星约1100万至1200万公里,共有9颗,本次又发现了2颗;卡尔波群则以2005年确认的卫星卡尔波命名,所谓的「群」其实也只有这么一颗,它离木星更远,到达了1700万公里,而本次新增的卫星中有一颗就跟卡尔波的轨道类似,因此说它们成「群」也许不再奇怪了。
新发现的木星卫星可以成为未来木星飞掠任务的绝佳目标,这包含欧洲太空总署即将于2023年4月发射的JUICE任务和美国太空总署的欧罗巴快艇任务。(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2月5日为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五,是习俗上的元宵节。今年元宵节正逢周日假期,是阖家出游踏青的好日子。元宵节节庆中,包括台湾灯会、平溪天灯、台东炸寒单、台南盐水蜂炮及各地庙宇传统庆祝仪式等系列活动在各地举办着。民间歌谣《元宵月正圆》唱道:“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C/2022 E3 (ZTF) 彗星今年2月份夜空观看重点,在入夜后即出现于夜空中。最大亮度预估出现于2月初最接近地球前后,惜受月光影响,只能于清晨3-4点之后月亮西没后才较适合观测,亮度将随着彗星逐渐远离持续递减。2月11日晚间本彗星在视线上将与火星相当接近。2月份日夜后,土星、金星及木星位于西方天空,土星仰角最低,仅上旬能见;火星位于天顶偏东方附近;水星则于日出前见于东南方低空,之后接近太阳不易见。
晚间21时过后,东北方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完全升起,与西北方的仙后座“W”5星,对映着正北方的北极星。详看北极星的右下侧,可见到与其一起计有7颗星星排列成小北斗的型态,这就是小熊座。小熊座中第2亮的β星,中国古代称为帝星,现今称为北极二,因岁差之故,在两三千年前较为接近天北极,所以是当时的北极星。冬夜星座的明暗分布及排列形状是较容易辨识的,公众夜间若见到户外的夜空晴朗,不妨出门至视野好且安全的地方,利用手机中下载的电子星图,抬头试着辨认星空。其中最为容易辨识的就是猎户座,还有环绕其周边的冬季亮星及星座。
太阳系行星动态
太阳:由摩羯座运行至宝瓶座。视半径16.23′→16.15′。
水星:由人马座移至摩羯座,顺行。日出前可见于东方。视星等-1.0→-0.5等,视直径6.5”→5.0”。
金星:由宝瓶座移至双鱼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3.9等,视直径11.1”→12.1”。
火星:在金牛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东方。视星等-0.3→0.4等,视直径10.6”→8.2”。
木星:在双鱼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2.2→-2.1等,视直径36.1”→34.2”。
土星:由摩羯座移至宝瓶座,顺行。17日合日,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0.8等,视直径15.4”→15.3”→15.4”。
天王星:在白羊座顺行。4日东方照,日没后位于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5.7→5.8等,视直径3.6”→3.5”。
海王星:在宝瓶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7.9→8.0等,视直径2.2”。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与较大小行星
冥王星:在人马座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14.5等,视直径0.1”。
谷神星:由室女座移至后发座,顺行,9日留,之后转为逆行。日出前位于西方附近天空。视星等7.7→7.3等,视直径0.7→0.8”。
智神星:在大犬座逆行,13日留,转为顺行。日没后位于东南方。视星等7.7→7.8等,视直径0.5”。
婚神星:在鲸鱼座顺行。日没后位于西方低空。视星等9.6→9.7等,视直径0.1”。
灶神星:由鲸鱼座经双鱼座再次进入鲸鱼座,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8.3等,视直径0.2”。
今年的明亮彗星
C/2022 E3 (ZTF)彗星:由鹿豹座经御夫座移至金牛座,顺行,将一个接一个地接近明亮天体。2023年2月2日凌晨2时最接近地球(0.283897天文单位),6日接近五车二(逢最小满月,有月光影响),11日接近火星,15日接近毕宿五,约22:00上中天。视星等4.9→7.4等。
2023/2/2 C/2022 E3 (ZTF)彗星最接近地球 ★★★★
C/2022 E3 (ZTF) 彗星,已于2023年1月12日通过近日点,并将于北京时间2月2日1时56分最接近地球,距离为0.28393天文单位(约4247万5323公里)。2月初C/2022 E3 (ZTF)彗星位于鹿豹座内,2月4日移经御夫座,于2月10日移入金牛座。2月1日入夜后,本彗星即已在北极星右上方约16度视角处,随着时间环绕北极星,夜间跨日于2月2日1时56分最接近地球时,位于北极星左偏上方约18度处(鹿豹座)。依国外观测于1月底的评估,在1月底本彗星亮度已增亮至+4.6等,在天晴无光害的环境下,勉强用肉眼裸视可见。不过在因月光及城市光害的关系,公众想看还是要利用双筒望远镜等天文仪器才观看的到,望远镜下的彗星是白濛濛的小团云气状。
2023/2/4 北河三合月 ★
北河三是双子座中的一等星,亮度约+1.15等,距离约33.78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橙巨星之一。2月4日凌晨04:25北河三合月(视赤经7h46m44s),地心所见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88度的地方,大约为手臂打直后的大拇指顶端的宽度。月相为满月前2天的盈凸月。双子座的头部各有一颗亮星,北河三是其中弟弟波利克斯(Pollux)的头部,而哥哥卡斯特(Castor)的头部则是+1.90等的北河二。3日傍晚至4日凌晨适合观看。下一次北河三合月在3月3日。
2023/2/4 立春 ★
2023年2月4日10时43分立春,太阳视黄经315°,太阳视赤纬-16°2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此时的星空常是一年中最璀璨的。晚上八九点左右,抬头望向星空,在正南方,有三颗星非常容易辨认。它们距离相近,连成一条直线,好像一条闪亮的腰带。那就是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中国民间将这三颗星称为“禄、福、寿”,又称“福禄寿三星”。“三星高照,新春来到”,当夜晚看见三星高挂南天,正是立春节之时。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的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中国传统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趋于增多。
2023/2/4 天王星东方照 ★
东方照是指行星来到距离太阳以东90度的位置,是观测良机结束的一个标志。不仅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日落后的高度也越来越低,容易受到大气的影响。2023年2月4日10时50分天王星东方照,日落时位于南方附近天空。
2023/2/5 火星合毕宿五 ★★★
2月5日14:49火星合毕宿五(视赤经4h37m15s),地心所见火星在毕宿五以北8.22度的地方,不过此时为白昼无法观看。待晚上20时,抬头仰望,就会看到一对明亮的“红眼睛”在南方附近天空炯炯“凝视”。那就是火星合毕宿五的美丽天象。本次的火星合毕宿五天象发生时,火星视直径10.2角秒,视星等-0.2等,相位0.92,距离地球约0.92天文单位。本月的火星在金牛座顺行“路过”,未发生留,只能称为“火星合毕宿五”,不称为“荧惑守眼”(火星在金牛座附近发生停留现象)。下一次火星合毕宿五发生在2024年8月6日。
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体积只有地球的1/7,属于类地行星,呈红色,在欧洲被称为战神玛尔斯(Mars)。由于它在天空中荧荧如火,运动轨迹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亮度时有变化,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而金牛座的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距离地球65光年,是全天第13亮星,视星等0.85等(不规则变星,变化于0.75~0.95等之间),绝对星等-0.6等,颜色呈橙红色,被称为“公牛之眼”。它是一颗典型的红巨星,直径约为太阳的38倍,正步入晚年。
2023/2/5 元宵 ★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制作兔灯、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胜融。
2023/2/6 年度最小满月 ★★★★★
今年最小满月发生在2月6日2时29分,视直径为29.83’,距离地球约40万5829公里。由于月球在2月4日16时55分通过远地点,使其成为年度最小满月。
今年最大满月发生在8月31日9时36分,视直径为32.95’,距离地球约35万7341公里。由于月球在8月30日23时54分通过近地点,使其成为年度最大满月。
若将相机连接到长焦镜头或望远镜,并在相同条件下拍摄满月,便可观察它的大小差异。
2023/2/7 轩辕十四合月 ★
2月7日02:22轩辕十四合月(视赤经10h09m36s),地心所见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48度的地方。合月时可见一轮满月后1天的亏凸月高挂于西南方天空。下方有一颗亮星,那就是狮子座中最亮的恒星轩辕十四。轩辕十四亦称狮子座α星,是一颗蓝白色主序星,象征着狮子的心脏,距离地球约77.5光年。它和同样处在黄道附近的金牛座的毕宿五、天蝎座的心宿二和南鱼座的北落师门被称为黄道带的“四大王星”。下一次轩辕十四合月在3月6日。
2023/2/8 半人马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6)
半人马座α流星雨(alpha Centaurids,00102 ACE)是一场小型流星雨。半人马座,是天空中第九大星座,以包含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而闻名。辐射点在马腹一(半人马座β星)西北4度。流星雨最好在南半球观测,在北纬32°以内可见。
这群流星雨的辐射点约在凌晨3时前后升起,可一直观测到天亮前。此群流星速度中等(56km/s),然而都非常明亮,甚至常达火流星的程度(亮度-3等以上),而且大都带有持续数秒的余痕。这群流星雨在19882007年期间的观测结果平均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Rate:率)约为ZHR6,1974年和1980年则曾出现ZHR约20~30的纪录,不过持续时间只有短短数小时。
今年,半人马座α流星雨将在满月之后不久出现,月光将掩盖大多数流星,月光干扰严重,再加上流星数量偏少且不固定,对国内而言仰角非常低,受大气影响严重,因此并不推荐普通业余爱好者观赏。
2023/2/11 角宿一合月 ★
2月11日13:02角宿一合月(视赤经13h26m25s),地心所见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54度的地方,不过此时在地平面以下而不得见。可在11日黎明前观看。下弦前2天、月龄19.5的亏凸月位于西南方天空,下方有一颗青白色亮星,那就是角宿一。从北斗七星的斗柄到角宿一的这条曲线就叫做“春季大曲线”。角宿一是温度最高的一等星之一,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质量双星系统之一,所以天文学家经常对它进行大量研究。下一次角宿一合月在3月10日。
2023/2/11 C/2022 E3 (ZTF)彗星与火星最接近 ★★★
本现象并非两个天体真正距离上的接近,而是从地面上观看,两者在视线上的接近。在11日晚间约20时前后,C/2022 E3 (ZTF) 彗星移经目前位于金牛座的火星旁边,两者相距不到视角1度。该时火星的视星等约0等,与预估约5至6等的彗星亮度相差近100倍,反差甚大。这颗彗星的观测还是需要利用双筒望远镜等天文仪器才观看的到。
2023/2/15 月掩心宿增五
2月15日凌晨2时前后,月掩心宿增五(天蝎座22,4.8等)。掩终现象,恒星从月球暗缘复出。下弦后一天、月龄23.3的残月位于东南方地平。心宿增五位于赤道之下,是南半球的一颗蓝色B型主序星。掩终时高度很低,建议提前熟悉观测目标,再用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心宿增五距离心宿二大约1度。肉眼隐约可见,视星等为4.78等。这颗恒星周围环绕着IC4605反射星云。心宿增五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倍,在有效温度为19600K时,它从光球层辐射的亮度是太阳的335倍,估计年龄大约为1000万岁。然而恒星的径向速度尚未确定。心宿增五距离太阳估计约为410光年。
现 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 始 01:13:56 131.80° 31.67°
掩 甚 03:13:21 -178.77° 3.25°
掩 终 05:12:51 -129.05° 8.67°
掩星时长:96分51秒 掩带宽:3963公里
2023/2/15 心宿二合月 ★
2月15日02:42心宿二合月(视赤经16h30m47s),地心所见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84度的地方,合月时可见于东南方低空。黎明前可以看到,是个早起的好理由!天蝎座是一个接近银河中心的星座,拥有不少亮星,其中心宿二(天蝎座α星)是全天第十五亮星,属于夏季星座。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蝎座身体部位的三颗星称为商星,猎户座腰带处的三颗星称为参星。天蝎和猎户分别是夏天和冬天最显著的星座,刚好一升一落,永不相见,因此唐代诗人杜甫有《赠卫八处士》诗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下一次心宿二合月在3月14日。
2023/2/15 金星合海王星 ★★★
2023年2月中旬左右,从傍晚开始在夜晚以西的低空,可以看到金星和海王星非常接近。2月15日晚20:18金星合海王星(视赤经23h40m05s),地心所见金星在海王星以南0.01度的地方接近。前后几天可以用双筒望远镜在同一视野中看到。虽然这是以金星为目标找到海王星的机会,但由于视星等差约为12等(光度差约6万倍以上),金星更明亮,加上日落1小时后的高度约为15度,用双筒望远镜观察8等的海王星似乎有些难度。14日和16日的间隔也只有1度左右,很狭窄,但实际上接近到什么程度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西边天空开阔处,天黑前就尽快寻找吧!
日期和间隔
2月13日傍晚 2.5度
2月14日傍晚 1.3度
2月15日傍晚 0.1度
2月16日傍晚 1.1度
2月17日傍晚 2.3度
2023/2/19 水星合月
2月19日04:52水星合月(视赤经20h54m13s),地心所见水星在月球以北3.60度的地方,可惜此时月亮和水星都尚未升起,无法观看。可在日出前的半小时以内朝东偏南方接近地平面的低空观看。不过月球是朔前一天的晦月,水星亮度-0.2等,在晨曦辉光之中并不明显,故不推荐观赏。如过真的要尝试的话,那么必须寻找东方地平无障碍物的地方利用双筒或小型天文望远镜协助挑战观测,且观测时一定要小心避开太阳,以免眼睛损伤。
2023/2/19 雨水 ★
2023年2月19日06时34分雨水,太阳视黄经330°,太阳视赤纬-11°28′。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历书》曰:“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侯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十四番花信风:《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花开准时为三候报信。菜花也就是油菜花,在我国种植非常广泛,每年从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壮丽景象。而传统文化中以油菜花作为花信的时间点,则是根据中原地区的物候特点来确定的。
2023/2/20 阿伽梅农小行星掩星(好条件,木星特洛伊群)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傍晚19时49分,推定直径约175公里、视星等15.41等木星特洛伊群小行星阿伽梅农(911)Agamemnon遮掩英仙座9.53等恒星TYC 2892-00363-1(J2000.0坐标:赤经α04h32m28.575s,赤纬δ+44°23’09.38”),最长见掩时长13秒,减光(亮度下降)6.0等,月球在地平线下。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2023/2/21 中国藏历新年 ★
根据《西藏天文气象历书》བོད་ལྗོངས་སྨན་རྩིས་ཁང་གི་ལོ་ཐོ། 推算,2023年2月21日为中国藏历新年,藏历水兔年元月初一。藏历新年是西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时间间隔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但这三种情况并不是轮替出现。2023年春节是公历1月22日,此时为藏历时间的十二月初一;而藏历元月初一是公历2月21日。由此可以看出,2023年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相差一个月。而2022年农历新年是2月1日,藏历新年是3月3日,也是相差一个月。像这种连续两年时间间隔相同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很多年才会出现一次,主要是闰月的原因。当农历与藏历在同一个周期内出现闰月时,就有可能出现春节和藏历新年同一天或者是相差一天的情况;如果藏历或农历单独出现闰月,就可能出现相差一个月的情况。根据藏历历法推算,每两年八个月十五天就会出现一次闰月。
2023/2/22 金星合月 ★★★
2月22日02:16海王星合月(视赤经23h40m53s),地心所见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47度的地方。但是亮度仅为8等的海王星太靠近太阳,淹没在暮光中无法看见。之后15:55金星合月(视赤经0h10m31s),地心所见金星在月球以北2.09度的地方。傍晚日落后,-3.9等的金星,与月龄2.5的蛾眉月倾斜排列。间隔很窄,只有2度,非常推荐。而且,在金星上方约7.8度远的地方,还有一颗亮度-2.1等闪耀的木星。在黄昏美丽的傍晚,可将3个天体一并观赏。
2023/2/23 蛾眉月、木星、金星排列成一条直线 ★★★
2月23日06:00木星合月(视赤经0h40m27s),地心所见木星在月球以北1.19度的地方,如此近的距离,在南美洲还发生月掩木星。日落后看见3个天体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样子,一定很美。月龄3.6的蛾眉月与木星的距离约为6.2度,相当于手臂打直后,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三指合并顶端的宽度。木星与金星的距离约为6.7度,相当于手臂打直后,四指合并顶端的宽度。下个月23日的木星合月,完全是在黄昏中看到的。间隔也会拉大,请一定要在这个月观赏。
2023/2/25 天王星合月 ★
2月25日21:05天王星合月(视赤经2h52m15s),地心所见天王星在月球以南1.27度的地方。合月时位于西方低空,二者皆位于白羊座。此时月龄为5.7的蛾眉月,天王星视星等为5.8等,也可用口径10公分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看这颗躺着自转的天王星。
2023/2/28 火星合月 ★
2月28日12:32火星合月(视赤经5h10m21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南1.07度的地方,北冰洋发生月掩火星。日落后可见金牛座β星五车五、盈凸月和火星纵向排列。去年12月1日最接近地球的火星,已经过了将近3个月,亮度降到了0.4等。视直径也大幅减小至8.2角秒,小型望远镜的观赏期已经结束。
详细天象
01日 17时03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1日 18时35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1日 22时 281P/MOSS莫斯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0.8年,木星族)
01日 23时07分 盈凸月
02日 唧筒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2),唧筒座α流星雨(alpha Antliids,00110 AAN)出现日期介在1月22日至2月6日之间,速度44km/s(中速)3.4等,光变周期2.87日)
02日 02时 C/2022 E3 (ZTF)彗星最接近地球:0.283919天文单位
02日 16时17分 月球视赤纬最北+27°31.0′
02日 21时 水星视赤纬最南-21°42′
02日 21时4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3日 00时00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03日 01时42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15.8等,周期371日)
04日 白羊座U星极大(米拉变星,7.2
04日 天蝎座RR星极大(米拉变星,5.012.4等,周期281日)60km/s(中速)
04日 半人马座第二组复合流星群极大期(ZHR<2),半人马座第二组复合流星群(Centaurid II Complex,00103 TCE)原名半人马座θ复合流星群(theta Centaurid Complex,TCE),出现日期介在2月2日至2月6日之间,速度
04日 02时25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4日 04时25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88度
04日 10时43分 立春,太阳视黄经315°,太阳视赤纬-16°20′
04日 10时50分 天王星东方照
04日 16时55分 月球过远地点:40万6476公里,视直径29.4′
05日 元宵
05日 14时49分 火星合毕宿五,火星在毕宿五以北8.22度
05日 17时27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5日 19时 水星过降交点,日心黄纬0度
05日 20时49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光变周期2.87日)55km/s(中速)
06日 长蛇座π流星雨极大期(ZHR<2),长蛇座π流星雨(pi Hydrids,00101 PIH)出现日期介在2月3日至2月9日之间,速度
06日 02时29分 望,年度最小满月
06日 09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御夫座α星五车二最小角距(4°20′)
06日 21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御夫座ε星柱一最小角距(0°31′)
07日 02时22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48度
07日 16时2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8日 半人马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6),半人马座α流星雨(alpha Centaurids,00102 ACE)出现日期介在1月31日至2月20日之间,速度58km/s(中速),亮度指标r=2.0(明亮)
08日 17时38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光变周期2.87日)5.9等,光变周期2.3日)
08日 19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御夫座发射星云IC 405火焰星云最小角距(4°20′)
08日 21时1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9日 04时 谷神星留,转为逆行
09日 06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御夫座ι星五车一最小角距(0°40′)
09日 14时 C/2020 S4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10日 01时15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10日 01时5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0日 04时07分 亏凸月
10日 04时31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11日 10时 C/2021 C5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11日 13时02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3.54度
11日 20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火星最小角距(0°53′)
12日 天鹅座RT星极大(米拉变星,6.013.1等,周期190日)8.4等,周期181日)
13日 半人马座T星极大(半规则变星,5.6
13日 06时 智神星留,转为顺行
14日 南十字座γ流星雨极大期(ZHR<2),南十字座γ流星雨(gamma Crucids,GCR)出现日期介在2月11日至2月15日之间,速度56km/s(中速),南半球可见14.5等,周期327日)
14日 00时01分 下弦
14日 20时3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5日 天鹰座RT星极大(7.6
15日 02时 月掩心宿增五(天蝎座22,4.8等),恒星从月球暗缘出现
15日 02时42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南1.84度
15日 09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金牛座α星毕宿五最小角距(1°29′)
15日 20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疏散星团M41小蜂巢星团最小角距(3°30′)
15日 20时18分 金星合海王星,金星在海王星以南0.01度
15日 21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金牛座疏散星团Mel 25毕宿星团最小角距(3°34′)
16日 01时18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6日 03时54分 水星过远日点,距离太阳0.467天文单位
16日 22时33分 月球视赤纬最南-27°38.0′
17日 天鹅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114.4等,周期426日)5.9等,光变周期2.3日)
17日 00时48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17日 00时48分 土星合日,土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17日 10时34分 残月,年度最大残月
18日 14时 C/2022 A2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19日 04时52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北3.60度(瞬时中天经度:-147.9度)
19日 06时34分 雨水,太阳视黄经330°,太阳视赤纬-11°28′
19日 17时06分 月球过近地点:35万8267公里,视直径33.3′
19日 21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金牛座ν2星最小角距(1°11′)
20日 07时58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3.69度(瞬时中天经度:-178.32度)
20日 15时06分 朔
20日 20时03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1日 中国藏历新年,藏历水兔年元月初一(注:藏历无“正月”一说);头牙,农历二月初二,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角宿一和角宿二),称为“龙抬头”
21日 22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金牛座β星五车五最小角距(2°18′)
22日 00时4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2日 02时16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47度(瞬时中天经度:-70.15度)
22日 15时55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北2.09度(瞬时中天经度:91.81度)
22日 22时59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23日 06时00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北1.19度(南美洲发生月掩木星)(瞬时中天经度:-112.52度)
23日 22时27分 蛾眉月
24日 人马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713.0等,周期268日)5.9等,光变周期2.3日)
24日 00时21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
25日 白羊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7.114.3等,周期186日)3.4等,光变周期2.87日)
25日 19时 P/2017 S9 (PanSTARRS)泛星7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6年,主带彗星族)
25日 21时05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1.27度(瞬时中天经度:51.57度)
25日 22时34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26日 室女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112.1等,周期146日)3.4等,光变周期2.87日)
26日 19时2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7日 16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α星天狼星最小角距(2°39′)
27日 16时06分 上弦
28日 00时1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8日 12时32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南1.07度(北冰洋发生月掩火星)(瞬时中天经度:-148.1度)
28日 19时23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的人们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3/2/25/21:05天王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51.57度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仙后座RZ星(HIP 13133)是仙后座中的一颗恒星,以食变星闻名。学名为RZ Cassiopeiae(缩写为RZ Cas)。1906年被发现。它的变化周期仅为1.1953天。亮度在6.18等至7.72等之间变化。由于它的快速变暗和变亮变化以及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轻松观察到其亮度,因此它在天文爱好者中很受欢迎!
仙后座RZ星在阁道一(仙后座ι星)附近。通过连接阁道三(仙后座δ星)和阁道二(仙后座ε星,是“W”最左边的恒星)而在仙后座ε星方向上以相同的长度寻找4.5等星就是仙后座ι星。一旦找到了仙后座ι,您就可以使用外部链接星图轻松找到仙后座RZ。它位于银经132.89、银纬9.07,其B1900.0坐标为赤经2h39m54.1s、赤纬+69°9.07′49″。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Rate:率,简称ZHR),是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统称“天文名词委”)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 = 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 = Zenith Hourly Flow(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1.2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流星数(Number),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台湾名: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观
2023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3astronomical_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