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对于太空探索来说,2022年成功的项目包括:美国NASA阿提米丝1号任务的完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启用,以及中国天宫太空站的建成。2023年有五个值得关注的任务:

1、木星冰月探测器

2023年4月,欧洲太空总署将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这将是欧洲首次专门用于木星的探测任务。该探测器将于2031年7月抵达木星,在此之前将完成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穿越太阳系的飞行路线。进入木星轨道后,将多次飞越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它配备包括探冰雷达在内的十种科学仪器,以研究卫星内部海洋。

在经过四年的卫星飞越后,将进入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绕行轨道,成为第一艘抵达其他行星卫星轨道的探测器。人们认为木星卫星的冰冻表面下存有液态水海洋,尤其是木卫二,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之一。

木星冰月探测器想象图。
图说:木星冰月探测器想象图。

2、SpaceX星舰

虽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尚未宣布试飞日期,但预计这艘超重型的太空载具(SpaceX星舰)首次轨道试飞将在2023年初进行。SpaceX星舰将是能够把人类从地球运送到太空的最大发射载具以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100公吨货物送入近地轨道。

SpaceX星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系统,包括太空船(携带人员和货物)和超重型火箭。火箭组件将把太空船提升到大约65公里的高度,然后分离并在控制下返回地球。然后,太空船的上部组件将使用自身引擎将自己推到预定轨道上。首次轨道飞行原订于2022年9月发射,但已多次推迟。

3、亲爱的月球旅游任务

亲爱的月球任务(dearMoon project)将带一般民众进行为期六天的绕月旅行,该项目定于2023年由SpaceX星舰发射,确切的日期将取决于SpaceX星舰的成功与否,这将是第一次真正有意义的深空旅游。

在企业家Yusaku Maezawa的资助下,发起了一场比赛,从公众中选出八名成员加入Yusaku Maezawa的旅程,所有费用全部由其支付。这次任务将改变我们对太空飞行的看法,因为以前只有用极其严格的标准挑选出的太空人才能进入太空(不包括100公里内10分钟短暂的飞行)。此任务的成功与否可能会影响到深空旅游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重大事件,还是只是一个白日梦。

4、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太阳系起源、光谱解析、资源识别、安全保障、小行星风化层探索者(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OSIRIS-REx)是美国NASA对近地小行星贝努(Bennu)的任务,目标是获取贝努的样本,并将其送回地球进行分析。

OSIRIS-REx现正带着一公斤珍贵的小行星样本快速返回地球,并于2023年9月24日在犹他州的沙漠中跳伞方式软着陆。小行星样本返回以前只实现过一次,即2020年日本的隼鸟2号任务。

近地小行星贝努。
图说:近地小行星贝努。

5、印度的私人太空发射

虽然SpaceX是最著名的民营航太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但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其他公司在开发自己的火箭发射器。Skyroot Aerospace于2022年11月成功发射了Vikram-S火箭,很快将成为第一家发射卫星的印度私营公司。

Skyroot公司计划在2023年发射首颗卫星,目标是在几天内生产出3D列印火箭,从而降低成本。如果成功,这也可以为更低成本的科学任务发射提供一条途径,从而加快研究速度。(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科学家持续分析嫦娥五号带回地球的月岩、泥土样本,最新的研究结果指出月球上可能有尚未发现的新地质类型。

Moon

在这些1.731公斤的风化层样本中,科学家发现了七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其中一种是全新的月球玄武岩,也许形成于月球火山活动时期,这使得科学家能研究月球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份研究中所列出的七种岩石都被认定是「外来的」,但这所谓的「外来」还是来自于月球,只不过是经由月球上的内营力或外在撞击活动带来此处的,研究人员筛选了3000个直径小于2毫米的颗粒,以寻找过去撞击坑或火山活动的证据,其中三个碎屑的高钛含量显示出过往在月球上未曾见过的矿物学特征,这可能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月球岩石。根据研究论文的描述,这些岩石颗粒可能与离它们所在位置不远的撞击坑有关,但是从地质的角度来看,也许还有一些我们不了解的月球机制,甚至可能有科学家不知道的火山爆发现象。

整体样本中只有大约0.2%被归类为外来物质,而非原先预期的10%~20%,这显示科学家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撞击物体在月球表面的传播方式,至少在该地区是这样。

嫦娥五号在月球的风暴洋北部收集样本,这些样本可以协助科学家推测月球的演化史,并用于规划未来的月球任务着陆点或基地预订地,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2022年6月30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8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保护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建设冷湖赛什腾山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及其管理活动,适用于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是指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及周边的光学天文观测夜间光环境。

第四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是指为保障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所划定的区域,划分为暗夜保护核心区和暗夜保护缓冲区。

暗夜保护核心区是指以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总体发展规划选址用地几何闭合区域边界向外50公里内的区域。

暗夜保护缓冲区是指以暗夜保护核心区边界向外50公里的区域。

第五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相关保障机制。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发展与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天文观测基地相关专项规划应当符合所在地政府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保持一致或相衔接。

第七条  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

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应急管理、交通运输、文体旅游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八条  自治州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创园管委会)在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日常工作。

第九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暗夜保护核心区内,严格控制光源种类和亮度,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应当低于水平线向下30度。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暗夜保护缓冲区内,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应当控制在水平线以下。

第十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暗夜保护核心区内拟规划建设项目应当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开展天文观测环境影响专项评价,评价报告应当经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审批;暗夜保护缓冲区内拟规划建设项目,应当向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备案。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禁止规划建设对当地天文观测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禁止开展影响天文观测环境的活动。

第十一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内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活动的,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据天文观测环境的相关保护要求做好统筹协调保障工作。

第十二条  在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内实施下列活动,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备案。活动结束后,应当立即关闭、移除相关设备:

(一)临时使用强光源、激光等光源的;

(二)临时使用无人机、直升机等空中设备的;

(三)需要使用信号弹、烟雾弹等指示物的;

(四)其他影响天文观测环境的。

第十三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内已建成的建筑和设备的户外照明设施,影响天文观测环境的,应当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解决方案,由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四条  科创园管委会应当根据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需要,组织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内的天文观测机构开展天文观测设施与观测环境质量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天文观测环境保护评价依据。

科创园管委会应当在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内显著位置设立警示、指引等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五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科创园管委会应当加强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意识。

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开展地质勘查、考察、参观、旅游等活动,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科创园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开展。

第十六条  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基地内的天文观测机构应当支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协助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开展科研科普、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参观考察等活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冷湖天文观测环境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劝阻和举报。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对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单位处人民币二万元以上四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人民币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单位处人民币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人民币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在暗夜保护核心区内建设对当地天文观测环境产生改变项目的,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人民币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拆除的,由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人民币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在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组织开展影响天文观测环境活动的,由自治州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http://www.hxrd.gov.cn/zyfb/flfg/202210/t20221031_207299.html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根据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收集的大量观测数据,木星对流层上层的温度呈现出规律的波动,似乎与季节变化无关。这一令人惊讶和有趣的发现可能有助于了解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奇怪天气。

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木星红外图像,较亮的区域较温暖且云层较薄,较暗的区域则相反。图片来源:ESO / L.N. Fletcher
图说: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木星红外图像,较亮的区域较温暖且云层较薄,较暗的区域则相反。图片来源:ESO / L.N. Fletcher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行星科学家Leigh Fletcher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难题的一部分,即木星大气显示出这些自然循环。要了解是什么驱动了这些循环以及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周期,我们需要探索云层的上层和下层。

毫无疑问,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与我们居住的地球截然不同。它被狂风吹拂,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中,有着比地球还大的风暴。

木星最明显的特征为深浅交替平行于赤道的云带,浅色称区,深色称为带,其喷流气流以相反的方向快速运动。从红外图像中得知,较暗的带较暖,部分是因为云层较薄,允许更多的热量从行星内部逸出。

木星的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它的自转轴没有太大的倾角。木星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仅倾斜3度。在地球以及火星和土星等其他行星上,自转轴的倾斜(地球为23.4度)使两极朝向或远离太阳,导致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变化。因此科学家们从未预料到木星会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周期。

来自航海家号和卡西尼号上仪器的数据,以及来自甚大望远镜、Subaru望远镜和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的数据,为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行星科学家Glenn Orton领导的团队提供了数十年的热数据。

令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木星温度波动的周期为4年、7年至9年,以及10年至14年,涉及不同的纬度。他们发现,这些似乎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无关。

然而,存在一些内部一致性:随着北半球特定纬度的温度升高,南半球相应纬度的温度会下降,特别是在纬度16、22和30度。就好像木星是它自己的镜子,被赤道一分为二,保持着热平衡。

Orton表示:这是最令人惊讶的,我们发现了距离非常遥远的纬度之间温度变化的关系。这类似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一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模式会对其他地方的天气产生显著影响。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驱动或连结这些温度波动,但是可以在木星大气更高处找到线索,即位于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在木星赤道,对流层的温度变化与平流层的变化相反。这表明在高海拔地区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下方发生的事情,反之亦然。

不管如何,这项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拼图,有朝一日,它可能会帮助科学家们准确地理解和预测木星的天气。

Fletcher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将木星大气中的因果连结起来,测量这些温度变化和周期将是朝着全面地获得木星天气预报的里程碑。而更大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在未来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巨行星,看看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模式。

该研究已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施欣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最近发布一张图像,以庆祝天文台成立60周年。这张图像来自ESO的甚大望远镜,图像中令人毛骨悚然的主角是锥状星云,位于麒麟座内且距离我们2,500光年的一个更大的NGC 2264星云星团的一部分,应景的圣诞树星团也位于其中。

ESO甚大望远镜拍摄的锥状星云全貌。
图说:ESO甚大望远镜拍摄的锥状星云全貌。

此锥状星云看起来黑暗的,布满了能吸收可见光的厚厚尘埃,只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肉眼不可见波长的光才能穿透它们。这种类型的不透明星云被称为分子云,是恒星诞生之处,如同鹰状星云内著名的创世之柱结构。

由于红外线可以穿透这些致密的云层,未来天文学家可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红外线波段观测及了解内部恒星形成过程的细节。(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2年12月27日,科学家进行一颗小行星反射无线电信号的实验测试,预备用于2029年一颗大的小行星接近地球,到时候它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还更靠近我们。

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加科纳的高频活跃极光研究计划研究站(High-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 research program, 缩写HAARP。)将对一颗直径约152公尺的小行星2010 XC15发送无线电信号,并让新墨西哥州索科罗附近的新墨西哥大学长波阵列(Long Wavelength Array)、和加州毕晓普附近的欧文斯谷无线电波天文台天线阵列(Owens Valley Radio Observatory Long Wavelength Array)接收信号回来。

这将是第一次借由HAARP来探测小行星。实验计划首席研究员兼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雷达系统工程师Mark Haynes说:「这次的新尝试,我们要用长波的雷达和无线电波望远镜从地面探测小行星内部。使用比通讯的无线电波更长的波长穿透物体的内部。」

对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更需要先了解小行星的内部,尤其是直径大到对地球具有杀伤力的小行星。

Haynes说:「如果你知道质量分布,就能更有效地使用撞击器,因为你会知道小行星的何处是最佳撞击点。」

现在有许多方式可以快速探测小行星,例如确定它们的轨道和形状,获得地表样貌的模拟图。无论是使用光学望远镜,还是深空网路Deep Space Network(DSN)的行星雷达。深空网路是NASA在美国加州、西班牙和澳洲的跨国巨型无线电天线阵列。(编按:另见本馆天文新知介绍,太阳系探测任务的通讯支柱:NASA的深空网路)以往雷达成像研究计划使用的是短波长讯号,这些讯号会被物体反射,提供高品量的地表样貌,但不会穿透物体。

HAARP将以略高和略低于9.6兆赫兹(每秒960万次)的频率向小行星2010 XC15,以两秒为间隔持续发送重複的讯号。Haynes说:「距离将是一个挑战,因为这颗小行星与地球届时的距离将是月球的两倍。」(编按:另见本馆天象预报,2022/12/28 2010 XC15小行星近地 (近地指数2)

小行星2010 XC15的测试实验是为了2029年小行星(99942) Apophis将接近地球之故。小行星(99942) Apophis于2004年发现,预计2029年4月13日最接近地球,距离地球约32,186.9公里以内,比人造卫星更靠近地球(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大约在37,014.9公里)。NASA估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335公尺,原本以为它会在2068年近地,但经过研究人员更精准地预测它的轨道,后来修正为2029年。

小行星2010 XC15的测试和 (99942) Apophis在2029年的接近,是科学家研究近地天体的好机会,再加上行星防御也让这项科学研究成为显学。

Haynes说:「在影响发生之前的时间越长,尝试偏转它的选择就越多。」NASA表示,大约每年会有一颗汽车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被大气层燃成火球烧成灰烬。而大约每2,000年就有一颗足球场大小的流星撞击地球,这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至于大到足以毁灭文明的小行星,每隔几百万年就会撞击地球一次。

NASA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计划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mission,DART于2022年9月26日撞击成功,将小卫星Dimorphos的轨道时间改变了32分钟。

2022年12月27日的实验可以测试借由长波的无线电讯号探测小行星的可行性,以增进我们对近地天体的了解。Haynes表示:「如果我们能启动地面系统的运作,那么我们就有很多机会了解对这些物体内部的结构。」(编译/台北天文馆潘康娴)

这张示意图显示小行星2010 XC15在2022年12月27日经过地球时的投影路径。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图说:这张示意图显示小行星2010 XC15在2022年12月27日经过地球时的投影路径。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50多年前,NASA阿波罗11号的登月激荡了全世界的想象力,并启发后人持续往太空探索。当时的深空网路Deep Space Network(DSN) 才刚开始发展,对于太空任务的追踪与通讯却是十分重要。NASA接下来的登月计划阿提米斯Artemis(阿提米丝1号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6日14时47分顺利升空),也少不了它的参与。在相隔将近一甲子的两次登月任务,深空网路同时也支援其他数十个探测太阳系任务。

深空网路由美国南加州的喷射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负责执行,监督单位为NASA的太空通讯导航计划Space Communications and Navigation(SCaN)Program。阿提米丝1号发射之后,深空网路将支援无人驾驶的猎户座太空船,在近地轨道附近的通讯,包括任务的出发、返航、和飞行期间的机动需求,确保指令可以顺利送达、数据可以回传地球。

深空网路将搭配NASA的Near Space Network(由美国马里兰州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也受SCaN的监督),一同合作建立网路的基础所需,给未来到月球表面的载人阿提米丝计划。

为了确保深空网路符合使用需求,现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升级以增加容量。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一个强大的调度与规划系统,确保深空网路能够涵盖这么多任务之间的讯号收发。因此每个任务的调度员之间的协商和团队合作,对深空网路的运作也很关键。

JPL的深空网路负责经理Michael Levesque表示:「不同的探测任务,有不同的使用需求,这取决于任务的各个阶段。像是任务的发射、着陆和飞行期间,需借由深空网路保持联系,因此通常要提早12到15个星期,规划网路的使用时间表。」例如,NASA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任务(DART),撞击小行星Dimorphos于9月期间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DART需要连续24小时全记录整个小行星的撞击过程,透过深空网路从地球向飞行器发送指令、飞行器将数据回传到地球、了解飞行器的运作状态、和后续撞击的影响。Levesque说:「这段期间会佔用深空网路的资源,在撞击的几个月前,就要开始规划时间表,不影响其他任务的进行。」

如遇紧急状况,无法依原订计划执行,负责任务的调度员之间会即时讨论作出调整。依照使用网路的需求强度,也有其他方式可减少安排时间的复杂度。如果同时有任务的关键时刻重叠,飞行器可先启动身上的储存设备处理,等之后通讯需求较低的时候,再将科学数据回传。

深空网路的硬体设备分布在全球三处:美国加州金石Goldstone、西班牙马德里Madrid、澳洲坎培拉Canberra,经度相隔120度的跨国巨型无线电天线阵列,让网路覆盖全球,确保地面能够跟飞行器进行通讯,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中断。即时深空网路,可查询当下无线电天线正在跟哪个任务的飞行器进行通讯。 (编译/台北天文馆潘康娴)

(左)阿提米斯1号任务期间主要透过深空网路进行通讯。(中)深空网路的位于美国加州Goldstone的无线电天线。(右)深空网路也负责DART任务的通讯。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Johns Hopkins APL
图说:(左)阿提米斯1号任务期间主要透过深空网路进行通讯。(中)深空网路的位于美国加州Goldstone的无线电天线。(右)深空网路也负责DART任务的通讯。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Johns Hopkins APL

资料来源:JPL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杨旸、高良超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球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变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月闪等诸多天文事件。

  2023年1月5日0时17分,地球通过近日点,距离太阳为1亿4709万9000公里,这天所见到的日面,是本年度中最大的一天,会比7月7日地球通过远日点时所见的日面视直径大约3.4%。1月22日为农历癸卯年春节,这次癸卯年自2023年1月22日起至2024年2月9日,因其中有闰二月,所以有384天。

  在行星现象部分,水星月初于日没后位于西方低空, 之后接近太阳不易见,中旬起改成日出前现于东南东方低空,于30日水星西大距。其他行星于日没后均可见,金星位于西南西方低空;火星位于东方天空;木星位于天顶至西南方天空;土星在月初位于西南方仰角约45度处,之后高度逐日下降,特别于22日会与金星近距离并列。2023年1月份较特别的是C/2022 E3 (ZTF) 彗星,该彗星的出现可说是2023年的新春天文献礼,1月初的亮度约在8等,至月底可能会升至5等,全月份在天亮前的几个小时均可用双筒望远镜观看。至于每年均会出现的象限仪座流星雨,今年因极大期预估是在中午,所以观测条件不佳。

太阳系行星动态
太阳:由人马座运行至摩羯座。
水星:在人马座逆行,7日下合,18日留后转为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1.2→4.7→-1.0等,视直径8.9”→10.0”→6.6”。
金星:由人马座经摩羯座移至宝瓶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3.9等,视直径10.3”→11.0”。
火星:在金牛座逆行,13日留后转为顺行,日没后可见于东方。视星等-1.2→-0.3等,视直径14.6”→10.8”。
木星:在双鱼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南方。视星等-2.4→-2.2等,视直径39.3”→36.1”。
土星:在摩羯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0.8等,视直径15.7”→15.4”。
天王星:在白羊座逆行,23日留后转为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5.7等,视直径3.6”。
海王星:在宝瓶座顺行,日没后可见于西方。视星等7.9等,视直径2.2”。

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与较大小行星
冥王星:在人马座顺行,18日冥王星合日,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14.5等,视直径0.1”。
谷神星:在室女座顺行。日出前位于西南方附近天空。视星等8.3→7.8等,视直径0.6→0.7”。
智神星:在大犬座逆行,9日智神星冲日,整夜可见。视星等7.7等,视直径0.5”。
婚神星:由宝瓶座移至鲸鱼座,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9.5→9.6等,视直径0.1”。
灶神星:在宝瓶座顺行。近太阳不易见。视星等8.1→8.2等,视直径0.3”→0.2”。

可能的明亮彗星
C/2022 E3 (ZTF)彗星:由北冕座经牧夫座、天龙座、小熊座移至鹿豹座,顺行。12日彗星通过近日点。日出前可见。视星等8.1→5.4等。将于2023年2月2日凌晨2时最接近地球(0.283897天文单位)。

C/2022 E3 (ZTF)彗星

2023年可见行星一览表

2023年1月行星视直径对比

日月及大行星的位置(2023.01.15)

2023/1/1 水星、金星、土星、木星、月球、火星同现天空 ★★★
  2023年元旦傍晚,5大行星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真是幸运啊!

2023/1/1 水星、金星、土星、木星、月球、火星同现天空

2023/1/2 天王星合月 ★
  1月2日06:16天王星合月(视赤经2h51m06s),地心所见天王星在月球以南0.71度的地方,中北美洲、北欧发生月掩天王星。

2023/1/2 月掩天王星见掩范围

2023/1/4 火星合月 ★★
  1月4日03:37火星合月(视赤经4h25m51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北0.54度的地方,非洲、印度洋发生月掩火星。1月3日21时左右请仰望南天的头顶,月龄11.7的盈凸月和-1.1等的红色火星在天顶附近排列着。

2023/1/4 月掩火星见掩范围

2023/1/4 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ZHR~11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2009年8月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大会中,投票一致通过64个流星雨的正式名称, 其中包括采用在1922年议决废弃的象限仪座,作为一月天龙座流星雨的替代名称。象限仪座流星雨(00010 QUA Quadrantids)成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官方唯一的一个用废弃的星座来名命的流星雨被保留下来,而不是省略的“象限仪(座)流星雨”。
  2023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观察时间是1月4日黎明前。流星从东北的天空中间向四面八方流动。虽说如此,也不是一次能看到这么多流星。那么,我们来详细看看2023年的条件吧。
  正因为象限仪座流星雨是高峰时间短的流星雨,所以极大时间非常重要。在辐射点位置变高的黎明前,如果极大时刻一致的话,可以期待与3大流星雨之一相称的活跃活动。但是,如果偏离了极大的时间段,就会以期待落空而结束。预计2023年的极大时刻为1月4日11时40分左右。因为临近正午,所以极大的时间不好。而月光会让你看不到黑暗的流星,所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月亮落下后天空开始变亮。
  总之,2023年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观测条件不好。从天空暗的理想地方观测的话,每小时最多会出现15到20颗左右。

主要流星雨

2023/1/5 小寒 ★
  1月5日23时05分小寒,太阳视黄经285°,太阳视赤纬-22°36′。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2023/1/7~8 月掩积薪增一
  1月7日21时前后,月掩积薪增一(双子座76,5.3等),恒星从月球暗缘出现。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19:40:04     91.89°     24.52°
掩甚  21:51:53    166.95°     49.54°
掩终  00:03:44   -137.17°      8.94°
掩星时长:85分20秒  掩带宽:3798公里

2023/1/7~8 月掩积薪增一见掩范围
R1169 = 76 Geminorum = 积薪增一

2023年1月7日月掩积薪增一世界见掩

2023年1月7日月掩积薪增一中国见掩

2023/1/13 奥特希尔小行星掩轩辕三(恒星3.8等,减光10.5等,绝好)★★★★★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凌晨4时09分左右,推定直径约24公里、视星等14.3等小行星奥特希尔(994)Otthild遮掩天猫座3.8等恒星HIP 45688=38Lyn=轩辕三(J2000.0坐标:赤经α09h18m50.581s,赤纬δ+36°48’06.43”),最长见掩时长2.1秒,减光(亮度下降)10.5等,距离月球48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2023/1/13 奥特希尔小行星掩轩辕三

小行星掩星

2023/1/14 卡瓦小行星掩星(好条件)
  小行星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有时会遮掩远方的恒星,这种现象就是小行星掩星。北京时间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凌晨2时10分左右,推定直径约79.1公里、视星等11.02等小行星卡瓦(505)Cava遮掩双子座10.17等恒星TYC 1924-00126-1(J2000.0坐标:赤经α07h43m58.818s,赤纬δ+28°14’36.52”),最长见掩时长12.5秒,减光(亮度下降)1.4等,距离月球75度。须提前熟悉观测目标,使用指向定位良好的赤道仪,并配合口径20公分以上天文望远镜计时观测,误差勿超过1秒钟。

2023/1/14 卡瓦小行星掩星

2023/1/14 卡瓦小行星掩星

2023/1/20 大寒 ★
  1月20日16时30分大寒,太阳视黄经300°,太阳视赤纬-20°09′。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时。

2023/1/23 金星合土星 ★★★
  1月23日03:36金星合土星(视赤经21h49m59s),地心所见金星在土星以南0.37度的地方。1月23日傍晚,金星和土星接近0.6度。而且这一天,非常细的月亮接近2行星。18点左右看西南方向的低空。你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金星。金星的右下角,0.6度远的地方是土星。最难看的是月亮。因为亮面比为0.04非常少,所以最好准备双筒望远镜。金星和土星接近的时候,月亮也加入了,值得一看。下次这3个天体接近是在2025年4月25日黎明前。

1月20日傍晚,2.9度
1月21日傍晚,1.8度
1月22日傍晚,0.7度
1月23日傍晚,0.6度
1月24日傍晚,1.7度
1月25日傍晚,2.8度

2023/1/23 金星合土星

2023/1/26 木星合月 ★★
  1月26日10:03木星合月(视赤经0h20m09s),地心所见木星在月球以北1.81度的地方。晚上20点左右,请看西边天空。有稍微胖一点的月亮。在月球右下方,有一颗金光闪闪的木星。虽然比上个月有点间隔,但条件还算好。下个月间隔会比这个月大,但是加上金星,也会变得热闹起来。

2023/1/26 木星合月

2023/1/29 天王星合月
  1月29日12:09天王星合月(视赤经2h50m24s),地心所见天王星在月球以南0.95度的地方,北冰洋发生月掩天王星。

2023/1/29 月掩天王星见掩范围

2023/1/30 水星西大距 ★
  1月30日13时54分水星西大距:25.0°,-0.1等,视直径6.7″。大距顾名思义就是内行星离太阳最远。因为这次是西大距,所以在太阳的西侧,在黎明前看到。水星总是在太阳附近很难看到,当离太阳的距角达到最大的时候,才会比平时更容易找到。

2023/1/30 水星西大距

2023/1/30 月掩昴宿增五
  1月30日21时前后,月掩昴宿增五(金牛座32,5.6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可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追踪观测。

现象  北京时间   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掩始  18:21:35     51.54°   -15.87°
掩甚  20:38:48    100.70°   21.61°
掩终  22:56:00    162.03°   14.26°
掩星时长:99分23秒  掩带宽:3474公里

2023/1/30 月掩昴宿增五见掩范围
R582 = 32 Tauri = 昴宿增五

2023年1月30日月掩昴宿增五世界见掩

2023年1月30日月掩昴宿增五中国见掩

2023/1/31 火星合月 ★★
  1月31日12:25火星合月(视赤经4h32m10s),地心所见火星在月球以北0.11度的地方,太平洋、中美洲发生月掩火星。傍晚19时左右,两个天体之间的间距拉开到约2.9度。盈凸月的右上角是火星。火星的亮度为-0.3等,亮度稍微下降了。

2023/1/31 月掩火星见掩范围

1月各地见月掩星时间表

2023年1月月掩星

月掩星

详细天象
01日                   元旦
02日                   人马座RT星极大(米拉变星,6.014.1等,周期306日)
02日 06时          矮行星谷神星与室女座椭圆星系M87最小角距(2°37′)
02日 06时16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0.71度(中北美洲、北欧发生月掩天王星)(瞬时中天经度:-32.56度)
02日 19时5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3日 04时16分 水星过近日点:距离太阳0.308天文单位
04日 00时33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4日 03时37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北0.54度(非洲、印度洋发生月掩火星)(瞬时中天经度:28.99度)
04日 11时40分 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ZHR
110),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00010 QUA)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出现日期介在12月28日至1月12日之间,亮度指标r=2.1(明亮),速度41km/s(中速),母天体2003 EH1阿莫尔型近地小行星
05日                   武仙座T星极大(6.8
13.7等,周期165日)
05日 00时17分 地球过近日点:0.983296天文单位、1亿4709万8924公里,太阳视直径32′32″,太阳视星等-26.7等
05日 05时1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5日 12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ε星弧矢七最小角距(3°05′)
05日 15时          小行星智神星与大犬座κ星弧矢八最小角距(0°56′)
05日 23时05分 小寒,太阳视黄经285°,太阳视赤纬-22°36′
06日 03时30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06日 11时10分 月球视赤纬最北+27°24.7′
06日 15时          P/2013 YG46 (Spacewatch)太空监视7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9年,木星族)
07日 07时08分 望
07日 10时          P/2022 O2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5.9年,木星族)
07日 15时49分 天琴座β星渐台二极小(渐台二型食变星原型)
07日 20时57分 水星下合日,水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不可见,视星等4.7等、视直径10.0″
07日 21时          月掩积薪增一(双子座76,5.3等),恒星由月球暗缘出现
07日 22时18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1.91度
08日 17时19分 月球过远地点:40万6458公里,视直径29.4′
08日 19时1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9日 01时18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09日 22时          水星视赤纬最北+19°25′
09日 23时5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0日 20时17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球以南4.61度
11日                   武仙座U星极大(米拉变星,6.4
13.4等,周期404日)
11日 01时25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3.4等,光变周期2.87日)
11日 04时4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2日 15时          285P/LINEAR林尼尔36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9.6年,木星族)
13日                   仙后座V星极大(米拉变星,6.9
13.4等,周期229日)
13日 00时11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3日 03时          C/2022 E3 (ZTF)彗星通过近日点,6等
13日 03时03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13日 04时12分 火星留(视赤经04.39h),转为顺行
13日 09时          水星日心黄纬最北,黄纬+7.0°
13日 14时          木星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13日 22时15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光变周期2.87日)
13日 23时33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南半球
14日                   牧夫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213.1等,周期223日)
14日 01时          土星与摩羯座δ星垒壁阵四最小角距(1°22′)
14日 13时          C/2022 U2 (ATLAS)阿特拉斯彗星通过近日点
14日 18时4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4日 19时          火星视赤纬最南-24°27′
15日                   大熊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6.6
13.5等,周期257日)
15日                   乌鸦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714.4等,周期317日)
15日 06时37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球以南2.84度
15日 10时10分 下弦
15日 23时25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6日 19时04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光变周期2.87日)
16日 23时04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7日 04时0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17日 19时          金星日心黄纬最南,黄纬-3.4°
18日                   小熊座γ流星雨极大期(ZHR3),小熊座γ流星雨(gamma Ursae Minorids,00404 GUM)活动日期介在1月10日至1月22日之间,亮度指标r=3.0(暗淡),速度31km/s(慢速)
18日 18时04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球以北2.10度
18日 19时49分 水星留(视赤经18.58h),转为顺行
18日 22时44分 冥王星合日,冥王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19日                   天鹰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5.512.0等,周期270日)
19日 15时53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原型,2.1
3.4等,光变周期2.87日)
20日 02时36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20日 13时05分 月球视赤纬最南-27°27.8′
20日 15时49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以北6.94度(瞬时中天经度:42.18度)
20日 16时30分 大寒,太阳视黄经300°,太阳视赤纬-20°09′
20日 18时1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0日 19时41分 木星过近日点:距离太阳4.95天文单位
20日 21时56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1日                   船尾座W星极大(米拉变星,7.1
13.6等,周期120日)
21日 17时          天王星视赤纬最南-15°59′
21日 18时          P/2021 V2 (Fuls)富尔斯3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27.3年,木星族)
21日 22时5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2日                   春节,农历癸卯年(兔年)正月初一
22日                   仙女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5.815.2等,周期409日)
22日 00时          C/2022 S3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22日 00时58分 小行星智神星最接近地球:1.413397天文单位,7.6等
22日 04时53分 朔
22日 04时57分 月球过近地点:35万6569公里,视直径33.5′,本年最近
22日 12时          金星与摩羯座δ星垒壁阵四最小角距(01°01′)
23日 00时          C/2021 P2 (PanSTARRS)泛星彗星通过近日点
23日 03时          71P/Clark克拉克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6年,木星族)
23日 03时32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3日 03时36分 金星合土星,金星在土星以南0.37度
23日 10时52分 天王星留(视赤经02.84h),转为顺行
23日 15时21分 土星合月,土星在月球以北3.83度(瞬时中天经度:94.86度)
23日 16时18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北3.45度(瞬时中天经度:81.21度)
24日 05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天龙座ι星左枢(紫微左垣一)最小角距(01°01′)
24日 18时          小行星灶神星与海王星最小角距(04°43′)
24日 20时49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5日                   鲸鱼座U星极大(米拉变星,6.7
13.8等,周期235日)
25日 13时55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球以北2.69度(瞬时中天经度:141.32度)
26日 10时03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北1.81度(瞬时中天经度:-150.84度)
26日 13时31分 月球过天赤道,进入北半球
26日 17时3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7日 02时09分 天秤座δ星氐宿增一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4.8~5.9等,光变周期2.3日)
27日 22时1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8日 00时          C/2022 E3 (ZTF)彗星与小熊座β星北极二最小角距(03°11′)
28日 19时42分 金牛座λ星毕宿八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8日 23时19分 上弦
29日 02时59分 仙后座RZ星极小(大陵五型食变星)
29日 12时09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以南0.95度(北冰洋发生月掩天王星)(瞬时中天经度:-147.69度)
30日 13时54分 水星西大距:25.0°,-0.1等,视直径6.7″
30日 21时          月掩昴宿增五(金牛座32,5.6等),恒星由月球暗缘掩入
30日 22时          263P/Gibbs吉布斯3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3年,木星族)
31日 10时          96P/Machholz梅克贺兹1号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5.3年,木星族)
31日 12时25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北0.11度(太平洋、中美洲发生月掩火星)(瞬时中天经度:-128.32度)
31日 21时          水星与人马座π星建三最小角距(0°40′)
31日 22时          C/2022 Q2 (ATLAS)阿特拉斯彗星通过近日点(周期186年,经典哈雷型)

  *注1:凡称行星合月、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行星合行星,皆指地心视赤经相同;惟合日、冲日则用地心视黄经。
  *注2:瞬时中天经度是指行星合月与恒星合月、行星合恒星与行星合行星时,由北极向南极的同一地理经度的人们都能同时看到它们相合时的瞬时中天(纬度不必考虑)。例如2023/1/25/13:55海王星合月(视赤经合),地处东经141.32度经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它们同时到达中天。中天即是当地的视子午线。
  *注3:部分天象(彗星、流星雨、变星等)由于误差原因,无法(也不可能)精确到分钟(min)。

  天象载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球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即双子座β星)之间相合。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简称ZHR),是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统称“天文名词委”)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翻译成“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没有“ZHN = Zenith Hourly Number(天顶每小时流星数)”、“ZHF = Zenith Hourly Flow(每小时天顶流量)”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根据国际流星组织2017年12月21日上架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亦在最新的1.2版本中更新了zh_CN和zh_HK的翻译。
  流星数(Number),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可见流星数量公式

  其中,N为可见流星数目(颗);Teff为观测时长;K为云量遮盖率(百分比);lm为可见最暗星星的亮度(最佳条件为6.5等,实际需考虑当地光污染因素);hR为流星雨辐射点距地平线的仰角(地平高度);r为亮度指标,r值通常介于2.0(明亮)到3.5(暗淡)之间。

  晨昏蒙影(台湾名:曙暮光):日出前和日没后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在日出前的叫做晨光,在日没后的叫做昏影。太阳中心在地平下6°时称为民用晨光始或民用昏影终,这时光线暗淡,需要人工照明。太阳中心在地平下18°时称为天文晨光始或天文昏影终,这时天空完全黑暗,可以看到目视最暗的星。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球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龄是指从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球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行星与恒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球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中国天文年历》

  月掩星:月球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球的视角直径。月球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球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专业天文学家亦需要仰赖月掩射电源来求出射电源的准确位置。

  合日和冲日:外行星或小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行星相邻两次合日(或冲日)的平均间隔称为会和周期,根据行星的平均运动得出行星的会和周期如下:

水星 115.88日 土 星 378.09日
金星 583.92日 天王星 369.66日
火星 779.94日 海王星 367.48日
木星 398.88日 冥王星 366.72日

  由于轨道偏心率和摄动的影响,实际间隔与会和周期有一定的差异。

  金星最亮:从地球看金星,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晦明现象。金星约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东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为最亮。金星的会合周期约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时全年都没有,有时一年有两次。
  关于金星的亮度计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m=-4.47+5lgrΔ+0.0103i+0.000057i²+0.00000013i³,2.2<i<163.6;
  0.98+5lgrΔ-0.0102i,163.6<i<170.2。
  i以“度”为单位,r、Δ以“天文单位”为单位。
  位相角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设L与B表示其日心的、l与b表示其地心的黄经与黄纬,θ表示太阳的黄经,且将其黄纬略而不计。设在太阳一地球一行星三点所组成的平面三角形内,以σ表示地球所在的角,σ’表示太阳所在的角,则
  cosσ=cos(θ-l)cosb
  cosσ’=-cos(θ-L)cosB
  i=180-(σ-σ’)
  σ角是地面观测者所看的行星对于太阳的距角,常小于直角;σ’角在一或二象限内,按其余弦的符号而决定。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逆行而留,留后顺行叫做逆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行星纬度最南最北:是日心黄纬最南、最北的时刻,最北时黄纬为正,最南时黄纬为负。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C+08:00)的地方,包括:中国、蒙古、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文莱。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观

  2023年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3astronomical_events/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从地球中心向外看,行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行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该行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若是明亮的行星可以成为有趣的影像。

2023年1月4日3时37分火星合月,地心所见的火星位于月球以北约0.54度的位置,事实上自1月3日的晚间起便已能够看见火星与月亮同升同降,随着时间越接近天亮,火星与月亮也会愈发接近,从台北的方向看去,两者最接近的时间点约为隔日5时,仅剩下0.84度,与地球中心的火星合月时间略有不同。

月球随着夜晚降临会逐渐接近火星,直至隔日5时最接近。
月球随着夜晚降临会逐渐接近火星,直至隔日5时最接近。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当晚同时也是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若是有兴致守候整个夜晚,相信在月光的筛选下,也能看到几颗明亮的火流星。(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年度三大流星雨之首的象限仪座流星雨(Quadrantids,010 QUA)即将登场,活跃期间从12月28日持续至1月12日,根据国际流星组织(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预测今年极大期发生在1月4日中午12时左右,ZHR约110。由于极大期预测时间落在上午,再加上当晚月相近满月,几乎整晚都会受到月光影响,观察条件不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头部附近,约午夜0时自东北方升起,其特色是流星明亮且速度中等,常有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数量有集中于极大期前后数小时内的现象。流星雨大多是由彗星造成,但研究发现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来源可能来自小行星2003 EH1,因为其轨道和象限仪座流星体轨道非常近似。这颗小行星在2003年被发现,属于阿莫尔型,近日点在地球轨道以外。

象限仪是古代用以测量星体位置的仪器,在1795年加入了星座之列,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1922年重新制订现行星座时,将象限仪座除名,而其原星座范围位于现在的武仙座、牧夫座和天龙座之间。

流星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也无法预测,尽可能选择无光害且视野辽阔处,躺下后轻松扫瞄全天空,用肉眼就能尽情观赏这场流星雨,若使用高感度数位相机摄影,还能留下精彩美景。台北天文馆也将在流星雨极大期晚间以高画质摄影机进行星空直播,让民众透过网路也能即时欣赏到这次难得的流星雨美景。(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象限仪座流星雨辐射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