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这张沿着火星耶泽罗陨石坑陡坡拍摄的图像是由毅力号探测器的Mastcam-Z仪器所产生。顶部的插图是由远程显微成像仪提供的特写图像。
图说:这张沿着火星耶泽罗陨石坑陡坡拍摄的图像是由毅力号探测器的Mastcam-Z仪器所产生。顶部的插图是由远程显微成像仪提供的特写图像。Credit: RMI: NASA/JPL-Caltech/LANL/CNES/CNRS/ASU/MSSSMastcam-Z: NASA/JPL-Caltech/ASU/MSSS

对美国NASA毅力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进行的科学分析已证实,火星上的耶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现在是一个干燥、被风侵蚀的洼地,然而过去曾经是一个平静的湖泊,大约37亿年前由一条小河稳定地供水。

这些图像还显示了陨石坑遭受过山洪爆发的证据。这次洪水的威力足以将数十公里上游的巨石冲走,并将它们堆积在这些巨石所在地方的湖床上。

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分析资料是位于陨石坑西部露出地表的岩石的图像。之前的卫星显示,从上面看,这片露头很像地球上的河流三角洲,当河流流入湖泊时,沉积层以扇形沉积。

毅力号从陨石坑内部拍摄的新图像,证实了这片露头确实是一个河流三角洲。从露头处的沉积层来看,这条河流三角洲似乎流入了一个湖泊,这个湖泊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平静的,直到湖泊历史的末期,由于气候的急剧变化引发了偶发性洪水。

研究团队成员、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生物学副教授Tanja Bosak说,现在可以寻找化石了,然而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达我们真正希望对生命迹象进行采样的岩石。(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Meteor of Ruth BC

一名加拿大妇女在她睡觉时,一颗陨石从她的屋顶坠落并跌在她旁边的枕头,险些造成灾难。

10月4日晚上,加拿大卑诗省弋登市(Golden)的露芙·咸美顿(Ruth Hamilton)被撞击声和脸上的灰尘吵醒。她说:「我只是跳起来打开灯,无法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天晚上早些时候,市民在路易斯湖(lake Louise)以东约84公里处看到火流星。

露芙·咸美顿没有受伤,她看到枕头上有一块石头,就在她头部通常所在的位置旁边。她打911报警,一名警官打电话确认这不是附近建筑工地的石屎碎片。他们又打电话给工地项目负责人,看看他们是否在进行任何爆破工作。工地员工表示没有,不过他们看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发生爆炸并引起了一些轰鸣。

露芙·咸美顿和警方最终确定是陨石坠落。她表示,当这件事发生时,她浑身颤抖和害怕,以为有人破门入屋,并且是开枪之类。后来意识到它只是从天而降时,陨石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露芙·咸美顿没有受伤,她决定保留这块陨石作为她子孙后代的纪念品。

【图:露芙·咸美顿;文:节译自2021年10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新闻资讯由杨光宇提供】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猎户座流星雨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小型流星雨,活跃期约在10月2日至11月7日之间,国际流星组织预测极大期为10月21日,ZHR约20。

猎户座流星雨和5月的宝瓶座η流星雨一样,同为著名的哈雷彗星遗留在轨道上的物质形成的流星雨。特色是流星速度极快,平均速度每秒66公里,有时会出现火流星。在20世纪初发现有12年周期的数量变化,如2008~2010年期间猎户座流星雨ZHR曾达40-70。2020到2022年预期也是可能比较活跃的年份。今年极大期接近满月,受光害影响条件较差,数量会大幅减少。辐射点约22时30分升起,在此之后数小时观测条件较佳。观测流星雨不需要使用望远镜,只要选择光害较少、视野辽阔的地方观看即可,若使用高感度相机或许还能捕捉到流星瞬间的美丽身影。(编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以肉眼观赏即可 可拍照 ★★

10月16日,金星与心宿二将达到合的位置,两者间隔不超过1.5度,想要看见两颗星同时出现必须等到太阳西沉后,心宿二随着西方天空的亮度降低而渐渐出现在金星旁边,最佳的观赏时机应为10月15日至17日的傍晚,并选择西南方较为宽阔并受建筑或树木遮蔽的环境。

2021/10/16 18:20西南方低仰角模拟画面。
2021/10/16 18:20西南方低仰角模拟画面。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上一次这两颗星这么近已经是一百年前,即1922年的11月12日,当时的金星合心宿二两者间隔不到0.3度,看起来几乎是重叠的,而金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每隔8年会是一轮周期,故在接下来的每隔8年,金星及心宿二也会越来越接近,最终大约在2125年会再一次接近重叠(0.25度),不过除了现在的新生儿之外,我想能看懂本篇文章的人应该很难撑到那个时候了。(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WASP-76b是一颗在2016年发现的系外行星,硕大的体积及表面温度使得它被归类为热木星,该星环绕其母恒星仅需1.8个地球日,距离我们约640光年,从早先的研究我们知道,它的表面温度高达4400℉(约2246℃),这样的温度足以使铁汽化,在稍微「凉爽」的夜晚会以铁雨的形式落下。

艺术家对于该星的想象图,这些雨的成分是铁。
▲艺术家对于该星的想象图,这些雨的成分是铁。

近期科学家再一次观察了WASP-76b并得出了新的结论,它实际上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热,研究团队使用了夏威夷的双子座北望远镜观察该行星的日夜交界处,并透过凌日光谱法分析其大气成分,光谱的组成使我们能够计算不同深度及高度的大气成分。而在这样子的条件下,科学家识别出了罕见的三条光谱线,这些读数显示在这颗行星上发现了钙离子,钙离子的光谱特征说明了这颗系外行星有非常强劲的上升风或是大气温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

不过,该研究并没有特别说明温度应该提高多少,这只是双子座系外行星光谱学计划(ExoGemS)的一部分,该项目将研究至少30颗系外行星,专家们分析及观察这些行星的质量、温度、成分,借由更新的仪器及分析方法,科学家可以了解行星旋转的细节到表面的行星风系运作模式,借此了解外星世界的多样性,该研究发表于《天文物理学期刊通讯》上。(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当月球在背景星空中移动时,不时会通过远方星体的前方,这种现象称作月掩星。10月12日入夜后不久,月球将会遮掩位于人马座中的恒星斗宿一,届时月龄6.7的眉月边缘处附近可见亮度约3.2等的斗宿一。

以台北地区的发生时间为例,10月12日晚间19:33,斗宿一将从月球暗缘掩入,20:42从亮缘复出。掩入时的仰角约29度,可以挑选东方低空无遮蔽处以观察,欲欣赏的民众可以提早五至十分钟开始准备。

不同地区月掩斗宿一的时间,可参考国际掩星组织The International Occultation Timing Association预报。(编辑/台北天文馆虞景翔)

2021年10月12日月掩斗宿一(人马座φ星)示意图。
2021年10月12日月掩斗宿一(人马座φ星)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妮可·奥利维拉 (Nicole Oliveira)

当妮可·奥利维拉(Nicole Oliveira)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她已经会举起双臂指向星星。现在这名年仅8岁的巴西女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天文学家,她参与了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一个小行星搜寻项目,加入国际研讨会,与世界顶尖的太空和科学界成员会面。

这个名为小行星猎人的科学项目,旨在让年轻人有机会进行自己的太空探索,从而让它们了解科学,在妮可的房间里贴满了太阳系的海报、小火箭和星际大战的人物模型,她在电脑前看着两个大屏幕工作,并且在这期间已经发现了18颗小行星。

妮可正在使用专业的天文软体分析影像的画面。
▲妮可正在使用专业的天文软体分析影像的画面。

如果她的发现得到证实(这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妮可将打破18岁意大利人路易吉·桑尼诺(Luigi Sannino)的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正式发现小行星的人。在巴西著名的私立学校任职,同时也是妮可的天文学老师说:「她真的很有眼光,她一看到图像就立刻指出先前同学们甚至是老师怀疑是小行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她与其它孩子们分享她的知识,为科学传播做出贡献。」而在2021年年初,妮可拿到了该校的奖学金并举家搬迁到距离她们原住处1000公里的地方。

妮可的母亲在妮可两岁的时候就听到她向天空举起双臂要求:「麻麻,给我一颗星星。」当时她还在做家庭手工,接着在她四岁生日的时候向家人要一台望远镜作为生日礼物时,母亲明白她对天文学的热情是认真的,尽管当时她的母亲并不晓得什么是「望远镜」。

妮可非常想要一台望远镜,她甚至告诉她的父母她愿意用往后一生的所有生日派对来交换这一请求,然而这对一个一般的巴西家庭来说,这礼物还是太贵了,最终在妮可七岁的时候,才跟家中的所有亲友一起凑钱买给她。

在一般小孩还在上小学的年纪,妮可报名参加了一门天文学课程,该课程原先的年龄限制为12岁,为此,学校破例让她参加,在她的youtube频道上,妮可采访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譬如巴西天文学家迪利亚·德梅洛(Duilia de Mello),该科学家曾参与过超新星SN 1997D的发现,全程均为巴西官方语言,葡萄牙文。

关于妮可自己的抱负,她希望能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去那里建造火箭,到佛罗里达州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看看他们的火箭。(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学家对富含金属的近地小行星(NEA)非常有兴趣,因为非常少见,若存在这种小行星,未来或许能开采上面的铁、钴、镍等金属。亚利桑那大学团队研究近地小行星1986 DA和2016 ED85富含金属,因为它们的光谱特征与太阳系中最大的富含金属小行星灵神星(16 Psyche)非常相似。灵神星位于主小行星带,可能是最大的M型小行星,它也是NASA在2022年8月发射太空船研究的目标。

团队表示:他们使用位于夏威夷NASA红外望远镜(IRTF)观测,分析表明这两颗NEA的表面都含有85%的金属,如铁和镍,另外15%是硅酸盐,类似于石铁陨石。这两颗小行星大小约50米,根据成分和轨道推论,起源可能在主小行星带的4个小行星家族,恰好是已知几个最大金属小行星(包括灵神星)所在区域。团队在论文中不但讨论这两颗近地小行星的起源与成分,还探讨1986 DA的采矿潜力,发现小行星上可能存在的铁、镍和钴的数量将超地球可开采的储量。(编译/台北天文馆研究员李瑾)

预定2022年8月发射的灵神星任务。图片来源:NASA
预定2022年8月发射的灵神星任务。图片来源:NASA

资料来源:Science Dail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UNLV(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确定了第一颗环绕三颗恒星运行的行星。

GW Orionis的图像,这是一个三星系统,其周围的尘埃环上有一个神秘的缺口。天文学家假设,在这个缺口中存在一颗巨大的行星,这将是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三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左图由ALMA望远镜提供,显示了圆盘的环状结构,最内环与圆盘的其余部分分离。右图的观测结果显示了在圆盘其余部分的最内环的阴影。
图说:GW Orionis的图像,这是一个三星系统,其周围的尘埃环上有一个神秘的缺口。天文学家假设,在这个缺口中存在一颗巨大的行星,这将是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三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左图由ALMA望远镜提供,显示了圆盘的环状结构,最内环与圆盘的其余部分分离。右图的观测结果显示了在圆盘其余部分的最内环的阴影。

不像我们的太阳系,是由一颗孤立的恒星所组成的系统。一般认为,宇宙中一半以上的恒星系统,例如天文学家观察到的这一新奇现象的GW Ori(金牛T型前主序分级三星系统),是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恒星因相互引力作用所组成。但是还没有发现绕三颗恒星(环绕三重轨道)运行的行星。

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阵列(ALMA)望远镜的观测,UNLV的天文学家分析了在这三颗恒星周围观测到的三个尘埃环,这些尘埃环对形成行星至关重要。

然而,他们在环盘上发现了一个巨大且令人费解的缺口。

研究小组调查了不同的起源,包括间隙是由三颗恒星的引力扭矩造成的可能性。但在构建了GW Ori的综合模型后,他们发现更有可能、更吸引人的解释是,有一颗或多颗大质量行星的存在(本质上与木星类似)。该论文的第一作者Jeremy Smallwood说,气体巨行星通常是恒星系统内形成的第一颗行星,紧随其后的是像地球和火星这样的类地行星。

这颗行星本身是看不见的,但是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九月份的一项研究强调了这一发现。ALMA望远镜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将为这一现象提供直接证据。(编译/台北天文馆吴典谚)

资料来源:Phy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由欧洲和日本合作的水星探测太空船「贝皮可伦坡号」(BepiColombo)传回第一张水星北半球的图像,包括大型陨石坑和数十亿年前被熔岩淹没的区域,这是人类第3度探索水星。

水星北半球的部分影像
影像为水星北半球的一部分,包括被熔岩淹没的Sihtu Planitia。比周围环境更光滑、更明亮的圆形区域是Calvino陨石坑周围平原的特征,这些平原被称为Rudaki平原。此外,还可以看到166公里宽的Lemontov陨石坑,它看起来很亮,因为它包含称为「hollows」的水星独有的特征,挥发性元素在此处逃逸到太空。(Image credit: ESA/BepiColombo/MTM, CC BY-SA 3.0 IGO)

这个欧洲和日本合作的水星探测太空船,2018年10月20日由亚利安5型火箭(Ariane 5)搭载发射升空,展开为期7年、长达90亿公里的漫长航程。贝皮可伦坡号1日于美东时间晚上7点44分进行6次飞越水星中的第一次飞越,在距离水星约1,502英里(2,418公里)时,使用黑白导航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水星照片。据欧洲太空总署(ESA)表示:就在10分钟前,美东时间晚上7点34分,BepiColombo最接近水星,距离124英里(200公里)的范围内经过,可惜是背光面,不适合拍摄。

因为水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的行星,为避免被太阳强大的引力卷入,贝皮可伦坡号采用椭圆形、复杂的航行路径,预计将会有6次飞越水星,并于2025年12月5日飞抵水星轨道,届时将会释出两具探测器,进行水星的表面与磁场探测。

水星是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拥有磁场绕太阳运行的岩石行星,磁场是由液体核心产生,由于水星体积较小,水星的核心应该已经冷却和固化。水星表面呈现极端现象,白天温度高达摄氏约430度,夜间则为超冰冻的摄氏零下180度。

欧洲太空总署表示,贝皮可伦坡号的探测任务将研究水星的所有层面奥秘,从水星核心至其表面、磁场以及外逸层,以深入了解这颗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起源和演化。

这项耗资7.5亿美元的BepiColombo任务将从核心到表面,研究水星的各个层面,包括两个不同的轨道飞行器。欧洲太空总署的贡献是水星行星轨道器从上方研究行星,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建造的水星磁层轨道器将研究行星的磁场、等离子体环境和尘埃。(编译/台北天文馆刘恺俐)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