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2021年6月3日,银河系盘面附近的一次短暂X射线爆发,引起雨燕爆发警报望远镜(Swift Burst Alert Telescope)的注意。后续的观察和分析似乎证实它的来源是由一颗前所未知的磁星发射,磁星编号Swift J1555.2-5402。

由于目前在银河系中发现的磁星太少,任何新发现都有可能大大增加对这些神秘天体的了解。磁星最近在宇宙中颇受关注,它们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中子星,是恒星坍缩后的核心,最初质量是太阳的八到三十倍。

当这些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并吹散它们的外部物质时,它们的核心坍塌成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大约是太阳质量的两倍,压缩成一颗直径仅为二十公里的球体)。另外,顾名思义,它们有一个异常强大的磁场,大约是普通中子星的一千倍,比地球磁场强一千兆(1015)倍。

这些磁星很难探测到,以致于很难理解它们,包括如何形成如此强大的磁场等现象。到目前为止,只确认了二十四颗磁星,另外还有六颗候选星。

一项新的发现可能将已确认的磁星总数提高到25颗。
一项新的发现可能将已确认的磁星总数提高到25颗。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

Swift = Neil Gehrels Swift Observatory gamma-ray bursts = 雨燕伽马射线暴星表
「雨燕」这个名称不是与任务相关的首字母缩写,而是引用对仪器快速回转能力的同名敏捷鸟「雨燕」。

【图:欧洲太空总署,文:节录自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网页】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不易看见

2021年6月4日18时48分0.0秒,金星、M35疏散星团最小角距(0.098252度)。
  2021年6月4日18时49分49.0秒,金星、M35疏散星团同时在赤经6时10分10.39秒位置相合,金星在M35疏散星团北面0.098286度。

金星合M35疏散星团时:金星光度-3.9等,视直径10.4角秒,光照面94.8%;M35疏散星团+5.09等,视直径40.0角分,距离地球大约3,000光年。

2021年6月4日18时48分,金星合M35疏散星团
2021年6月4日18时48分,金星合M35疏散星团。Credit: SkySafari

M35(NGC 2168)是位于双子座的疏散星团,在1745年或1746年由瑞士天文学家菲利普·洛伊斯·德·谢索(Philippe Loys de Chéseaux)发现。1764年8月30日梅西耳(Charles Messier)将它编为35号,放在他的《梅西耳星团星云表》。

这个疏散星团大约有120颗亮于13等的恒星散布在视直径约为40′(比满月还大)的区域内。(香港天文学会余惠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2021年6月2日NASA局长Bill Nelson在直播演讲中发布,NASA将在2030年前向地球的邪恶双胞胎——金星发射两个名为DAVINCI+和VERITAS的新任务,以了解金星的大气环境为何如此恶劣。

DAVINCI+的任务是将借由深入金星深厚的大气层中,测量气体和组成元素,以了解其大气随时间的演变情形。而VERITAS则将使用雷达,从轨道上绘制金星表面。

希望透过这些任务进而了解地球是如何演化,以及为什么地球适合生命发展,但其它行星却不适合。行星科学对于解答为什么我们可以成为人类?以及我们是孤独的吗?这类的问题至关重要。

不包含运载火箭和任务操作的费用,这两项任务的经费各为5亿美金,两项任务都将在2028年~2030年期间发射。VERITAS将承载深空原子钟-2,它是用于深空导航的原子钟,可以让太空飞行器自行计算自己的轨迹,并透过接收地球上的无线电波望远镜,快速测量自己的速度及位置,因此可以更准确的导航目的地或到达更远的地方。

DAVINCI+将配备紫外光到可见光波段的光谱仪(CUVIS),它可以对紫外光进行较高的分辨率测量,这些观测可用来确定金星大气层中,吸收高于一半以上太阳能量的未知紫外线吸收剂的性质。

新的任务管理员并且向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任务表达了敬意,该任务于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上,独创号(Ingenuity)无人机也成功完成了在火星上的飞行的任务,从此刻起,我们在火星上创造了氧气。独创号直升机不仅一一战胜了困难,并且还超越了它的计划寿命。(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资料来源:Space.co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20公分(8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2021年6月7日13时44分,171381号小行星「台北」(Taipei, 2006 OG17)近地,距离地球约为1.942AU,是在15年前由现任鹿林天文台台长林宏钦及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叶泉志所发现,是一颗位于小行星主带的小行星,当时的临时编号为2006 OG17,由于发现者有命名建议权,商量后以台湾的台北市命名并提交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014年通过审核正式定名为171381 Taipei。

台北小行星轨道示意
台北小行星轨道示意

与前次相比,上一次的台北小行星近地发生于去年三月,距离为2.29AU,这次更加接近,故其亮度会比前次稍亮,但即使在最亮的状况下也必须使用15公分以上望远镜并辅以观测轨道及长时间曝光取得影像,考验业余天文观测者的能力及耐心,利用喷射推进实验室所提供的台北小行星轨道参数资料,可以在图中看见轨道的模拟状况。(编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小行星婚神星(3 Juno)于6月7日5时53分到达「冲」的位置,也就是地球位于中心,而太阳和婚神星位在地球两侧、相差180度的位置。此时婚神星位于蛇夫座,由于整晚可见因此正是观测婚神星的最佳时机,但因亮度低仅10.1星等,无法用肉眼观测,必须使用口径8-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或是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影像,并且加以比对找出移动的天体才容易观察到。

婚神星于1804年由德国天文学家Karl Ludwig Harding所发现,是第3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又称3号小行星。其质量占整个小行星带的1%左右,是第一个被观测到掩星的小行星。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婚神星,除了因它表面反射太阳光之外,它本身也发出肉眼不可见的辐射,当其表面受太阳加热后,会在毫米波段发光,因此可以借由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来进一步研究婚神星的组成成分或表面性质。(编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2021/6/7/05:53 婚神星黄经冲
2021/6/8/17:38 婚神星赤经冲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望: 1月7日     07:08
下弦:1月15日   10:10
朔: 1月22日   04:53
上弦:1月28日   23:19
望: 2月6日     02:29
下弦:2月14日   00:01
朔: 2月20日   15:06
上弦:2月27日   16:06
望: 3月7日     20:40
下弦:3月15日   10:08
朔: 3月22日   01:23
上弦:3月29日   10:32
望: 4月6日     12:34
下弦:4月13日   17:11
朔: 4月20日   12:12 全环食
上弦:4月28日   05:20
望: 5月6日     01:34 半影月食
下弦:5月12日   22:28
朔: 5月19日   23:53
上弦:5月27日   23:22
望: 6月4日     11:42
下弦:6月11日   03:31
朔: 6月18日   12:37
上弦:6月26日   15:50
望: 7月3日     19:39
下弦:7月10日   09:48
朔: 7月18日   02:32
上弦:7月26日   06:07
望: 8月2日     02:32
下弦:8月8日     18:28
朔: 8月16日   17:38
上弦:8月24日   17:57
望: 8月31日   09:36
下弦:9月7日     06:21
朔: 9月15日   09:40
上弦:9月23日   03:32
望: 9月29日   17:57
下弦:10月6日   21:48
朔: 10月15日 01:55 日环食
上弦:10月22日 11:29
望: 10月29日 04:24 月偏食
下弦:11月5日   16:37
朔: 11月13日 17:27
上弦:11月20日 18:50
望: 11月27日 17:16
下弦:12月5日   13:49
朔: 12月13日 07:32
上弦:12月20日 02:39
望: 12月27日 08:33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台

朔: 1月3日    02:33
上弦:1月10日  02:11
望: 1月18日  07:48
下弦:1月25日  21:41
朔: 2月1日    13:46
上弦:2月8日    21:50
望: 2月17日  00:56
下弦:2月24日  06:32
朔: 3月3日    01:35
上弦:3月10日  18:45
望: 3月18日  15:18
下弦:3月25日  13:37
朔: 4月1日    14:24
上弦:4月9日    14:48
望: 4月17日  02:55
下弦:4月23日  19:56
朔: 5月1日    04:28 日偏食
上弦:5月9日    08:21
望: 5月16日  12:14 月全食
下弦:5月23日  02:43
朔: 5月30日  19:30
上弦:6月7日    22:48
望: 6月14日  19:52
下弦:6月21日  11:11
朔: 6月29日  10:52
上弦:7月7日    10:14
望: 7月14日   02:38
下弦:7月20日   22:19
朔: 7月29日   01:55
上弦:8月5日     19:07
望: 8月12日   09:36
下弦:8月19日   12:36
朔: 8月27日   16:17
上弦:9月4日     02:08
望: 9月10日   17:59
下弦:9月18日   05:52
朔: 9月26日   05:55
上弦:10月3日   08:14
望: 10月10日 04:55
下弦:10月18日 01:15
朔: 10月25日 18:49 日偏食
上弦:11月1日   14:37
望: 11月8日   19:02 月全食
下弦:11月16日 21:27
朔: 11月24日 06:57
上弦:11月30日 22:37
望: 12月8日   12:08
下弦:12月16日 16:56
朔: 12月23日 18:17
上弦:12月30日 09:21

月相的天文资料是根据英国皇家航海历书局及美国海军天文台提供的天文数据计算。
以上的时间是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即协调世界时加8小时。

  2022年的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
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22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小块太空垃圾撞到了国际太空站上的机械手臂-Canadarm2,但近期的操作显示其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加拿大太空局在5月28日的部落格文章中说明经过,太空人在操作Canadarm2时发现了一个相对小洞,从照片中看不出洞的大小,也看不出碎片是否穿过了整支机械臂,但他们到现在才发现它显示这对太空站的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太空垃圾
▲撞击处及特写

随着大量的方块卫星被发射到近地轨道,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与国际太空站都在差不多的高度(约450公里)运行,虽然其倾角相差了52度,自然的太空尘埃或岩粒也是威胁之一,这些微小物体难以监测,但万一遭受了撞击,就像是承受了一发子弹,这些「弹孔」在太空站中的太阳能板极为常见,就如同加拿大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尔德介绍的那样。

美国太空监视网路密切追踪轨道上至少23,000个已知垒球大小或更大的太空碎片,如果有任何状况,国际太空站在提前接受到讯息的情形下可以稍微改变其位置或指示机组人员避难,这种情况上次发生在9月份。

Canadarm系列机械手臂在加拿大有着重要地位,不仅仅是掌握着重要技术,在加币5元钞票的背面,Canadarm就印制其上,旁边还有德克斯特机器人和一名太空人。

加币5元
▲加币5元

最近加拿大政府在2019年推出Canadarm3并运用于将来的NASA计划中,并以此为筹码得到了NASA的承诺,将一名加拿大人送上阿缇米斯2计划中。(编译/台北天文馆技佐许晋翊)

资料来源:Space.com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2021年6月1日(星期二)2时43分59.35秒,土星和木星两颗明亮的行星在视觉上以相等距离伴月。当天是农历四月廿一,虽然未能形成哈哈笑脸的形状,但也可以看到土、木两星平均地陪伴明月。是一幅对称、端庄、美丽的构图。

伴月时:土星距离月球10.3164785度,视直径17.6角秒,光度+0.6等,光照面99.8%;木星距离月球10.3164785度,视直径41.2角秒,光度-2.4等,光照面99.0%;土星和木星相距18.098408度;月球视直径31.6角分,光度-10.4等,光照面65.6%。

2021年6月1日2时44分土星木星伴月时景像

20°视场双筒望远镜见土木伴月情况
2021年6月1日2时44分土星木星伴月时景像。Credit: SkySafari


视觉上的有趣天文构图现象

有些天文现象只是视觉效果,没有严紧的天文定义,而是基于构图而成为独特的天文现象。

其中较有名的构图现象就是「哈哈笑脸」,是金星和木星两颗光亮行星互相接近,两颗行星要在太阳东面而且离角超过30度,月球是在农历初三至初四之间,同时要符合笑脸比例,才构成一幅特殊的天文现象构图。下次符合上述要求要到2077年9月20日,不过香港地区傍晚所见的月球距离金木两星较远,形成一个长脸哈哈笑;海外美洲地区傍晚可见到月球距离较近的金木两星,哈哈笑脸的比例较佳。(香港天文学会余惠俊)

发布单位:香港天文学会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1年5月24日公布,批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八个月球地貌命名申请。

八个地貌分别是:

华山(Mons Hua),以中国陕西华山命名。

衡山(Mons Heng),以中国湖南衡山命名。

裴秀(Pei Xiu),中国地理学家,西晋时期(224-271)的地图师。

沉括(Shen Kuo),中国天文学家,宋代(1031-1095)的数学家。

刘徽(Liu Hui),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约225-295)。

宋应星(Song Yingxing),明末(1587-1666)的中国科学家。欧洲学者称他为「技术百科全书」。

天船基地(Statio Tianchuan),表示在银河中航行的船舶。

徐光启(Xu Guanqui),明代(1562-1633)的中国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

月面新增八个中文地名

【图:美国地质调查局;文:节译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1年5月24日新闻公布;新闻资讯由林景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