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分析了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2月带回地球的月球土壤,发现了磁铁矿(magnetite)的矿物颗粒,这种矿物在月球泥土样本中很少见。虽然阿波罗登月任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仍有未解之谜,例如其表面异常的磁场分布。因此,深入了解月球磁铁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可以为解释月球异常强磁场的成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磁铁矿是一种强磁性铁矿石,存在于类似熔滴的微小球形硫化铁颗粒中,进一步的热力学模型表示,这些磁铁矿是月球表面受到巨大撞击的结果。对于行星科学家来说,磁铁矿的存在至关重要,它可追朔磁场历史,以及发现潜在的生命迹象,这是对任何行星或月球来说两个最重要的研究议题。与地球土壤不同,月球风化层极少,在来自于太阳的质子不断轰击之下,月球土壤拥有过量的电子,这使得铁更难与氧气配对形成矿石。但并不表示它一定不会发生,以前就曾在月球尘埃中发现微小的磁铁矿颗粒,但先前研究认为磁铁矿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而非像此次新研究认为是天体撞击月球表面所产生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研究人员表示硫化铁颗粒的形态特征和氧的分布,说明了是在大型撞击事件中所发生的气熔相(gas–melt phase)反应。
先前的研究,认为陨石可能在撞击时将铁磁材料注入月球表面,这些抛射物至少可以解释撞击地点附近的一些磁场异常现象。而新研究更进了一步,发现这些撞击的勐烈程度也可能将物质转化为微小的磁铁矿,使它们成为「月球表面铁磁物质的重要来源」。换句话说,这些发现显示这种矿物在月球表面的分布更为广泛,而这增强了我们对月球演化的理解。研究该团队认为,以月球表面当前的磁化强度,再加上这些矿物的存在,将有助于解释大型天体的撞击如何导致月球磁场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编译/台北天文馆赵瑞青)
图说:月球表面。图片来源:Stocktrek/Getty Images
资料来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