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0年11月19日早晨IAUC 9186发布了一则讣告:国际天文中央电报局前主席、国际小行星中心前主席、著名天文学家布莱恩·马斯登博士因病于2010年11月19日早晨去世,享年73岁。马斯登博士生于1937年,1965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为太阳系小天体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天文普及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执掌国际天文中央电报局和国际小行星中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去世前还一直担任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秘书长。他的去世是行星科学界的巨大损失。小行星中心的2010-W10公报刊登了马斯登博士的生平(http://www.minorplanetcenter.org/mpec/K10/K10W10.html)。

作者:叶泉志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6月2.50日UT,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在12 micron及22 micron图片中摄得一直径约20″、彗尾在p.a.180°长约100″的彗星。其亮度较先前发现的P/2010 K2要暗。报告放置到NEOCP后,J. V. Scotti (在2010年6月6.5日UT,Spacewatch 1.8m f/2.7 反射望远镜 + CCD于黎明拍摄,彗星亮度21.6等,有些微扩散)等观测者确认了该彗星发现。彗星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2010 UT R.A. (2000) Decl. Observer June 2.50126 22 58 39.88 – 7 03 14.4 WISE 彗星暂定按椭圆轨道绕日运动。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5月12.7日UT,R. H. McNaught在由塞丁泉巡天系统0.5m Uppsala Schmidt望远镜所摄CCD图片中发现一颗有微量扩散的彗星。在2010年5月13.63-13.69日及14.52-14.60日UT用相同望远镜在更佳的宁静度下所拍摄的图片中显示彗星彗发在西北有约0’.3、在西有约0’.2的微弱彗尾。报告放置到NEOCP后,佐藤英贵(东京都大田区,RAS Observatory,Moorook,澳洲,0.40m f/9.1反射镜,远程操作)等观测者确认了该发现。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Mag. Observer
May 12.69553 16 18 00.54 -20 47 47.6 19.1 McNaught
彗星暂定按抛物线轨道绕日运动,轨道根数如下:
Orbital elements:
C/2010 J5 (McNaught)
T 2011 June 20.010 TT MPC
q 1.35641 (2000.0) P Q
Peri. 295.683 +0.963096 +0.008985
Node 64.818 +0.130487 +0.858554
e 1.0 Incl. 17.293 -0.235415 +0.512644
From 19 observations 2010 May 12-14.
这是塞丁泉巡天系统所发现的第72颗彗星,亦是McNaught本人的第56颗彗星。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5月27.18日UT,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发现一颗彗星。报告放置到NEOCP后,JV Scotti(LPL:月球行星研究所,Spacewatch 1.8m f/2.7 反射望远镜)于2010年6月3.15日测得彗星亮度在20.2-20.4等,7″扩散,在pa 110°有约0′.25的尾巴可见;于2010年6月4.2日测得彗星在20.2-20.4等,5″扩散,在pa 113°有约0′.25的尾巴。其他亦有数位地面观测者观测到并确认了该彗星发现。发现位置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Observer
May 27.18060 10 21 26.29 – 8 53 39.6 WISE
彗星暂定按椭圆轨道绕日运动,轨道根数如下:
Orbital elements:
P/2010 K2 = 2015 B3 (WISE)
T 2010 July 7.525 TT MPC
q 1.19949 (2000.0) P Q
n 0.195281 Peri. 328.473 -0.340668 +0.922477
a 2.94236 Node 281.068 -0.819531 -0.386025
e 0.59234 Incl. 10.664 -0.460775 +0.004559
P 5.05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5月20.44日UT,JV Scotti(月球行星研究所:LPL)用基特峰(Kitt Peak)Spacewatch 1.8m f/2.7反射镜所得图片中检出21.5等的P/2003 UY275 = 2010 K1 (LINEAR)。2010年5月20日该彗星彗发约6″,在pa 256°有0′.14的尾巴延伸;2010年5月21日因与一亮星挨得近而显得较为弥散。
正式名称:236P/LINEAR林尼尔39号彗星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RS McMillan(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由基特峰(Kitt Peak)的0.9m f/3 反射镜于2010年5月12.21日UT所摄CCD图片中发现一颗在pa 260°有短小尾巴的17.8等彗星。 McMillan后续用Spacewatch 1.8m f/2.7反射于2010年5月12.29日UT所摄图片中测量得彗星在pa 265°尾长约30″。TH Bress用同前设备于2010年5月13.3日UT测得彗星在pa 265°尾长50″。报告放置到NEOCP后,G. Sostero、E. Guido、L. Donato以及V. Gonano(Tzec Maun Observatory,Mayhill近郊,新墨西哥州,0.18m f/2.8 反射镜,远程操作;彗星高凝结度,并有一宽广彗尾延伸出来),佐藤英贵(东京都大田区,RAS Observatory,Mayhill,新墨西哥州,25cm反射镜,远程操作)以及游佐彻氏(宫城县大崎市,同前)等数位观测者确认了该发现。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Mag. Observer
May 12.20581 15 35 21.16 – 1 11 08.9 17.8 McMillan
彗星原本暂定沿放物线轨道绕日运动,后随着观测数据增多,修正为沿椭圆轨道绕日运动。其过近日点日期约为2009年12月22日,近日距约3.7AU,周期约8.3年,离心率仅约0.087。
这系塞丁泉巡天系统所发现的第72颗彗星,亦是McNaught本人的第56颗彗星。
(IAUC 9146、MPEC 2010-J80)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塞丁泉巡天系统的RH McNaught用系统0.5m Uppsala Schmidt望远镜所得CCD图片中发现一彗发呈圆形、扩散约10″、无有彗尾的彗星。报告放置到NEOCP后,R. Holmes(Astronomical Research Observatory,0.61m反射镜,由S. Foglia测量)以及佐藤英贵(东京都大田区,RAS Observatory,Mayhill,新墨西哥州,25cm反射镜,远程遥控)等多观测者确认了该发现。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Mag. Observer
May 8.75196 22 07 37.15 -12 34 34.4 17.5 McNaught
彗星暂定沿放物线轨道绕日运动,轨道根数如下:
Orbital elements:
C/2010 J2 (McNaught)
T 2010 Apr. 6.273 TT MPC
q 3.42754 (2000.0) P Q
Peri. 351.698 +0.723010 -0.314366
Node 312.070 -0.576653 -0.764988
e 1.0 Incl. 124.034 -0.380430 +0.562109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2010年5月12.24日UT,WISE(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四个波段(3.4、4.6、12以及22 micron)的图片中均摄得一尾长约400″、在pa 141°的彗星。报告放置到NEOCP后,D. Balam(NRC. 加拿大国立研究所,1.82m Plaskett望远镜)等数位观测者皆确认了该彗星发现。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Observer
May 12.24491 13 00 45.84 +65 19 03.2 WISE
彗星暂定沿放物线轨道绕日运动,轨道根数如下:
Orbital elements:
C/2010 J4 (WISE)
T 2010 May 3.289 TT MPC
q 1.08599 (2000.0) P Q
Peri. 84.477 -0.576192 -0.790454
Node 316.997 -0.816973 +0.549667
e 1.0 Incl. 162.260 -0.023641 +0.270275
From 12 observations 2010 May 12-13.
这是WISE所发现的第10颗彗星。
(IAUC 9147、MPEC 2010-J91)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A. Boattini在卡塔琳娜巡天系统的0.68m Schmidt望远镜于2010年5月6.38日UT拍摄的CCD图像中发现一颗具有中心高度集光、彗发约20″、pa 155°处有60″-80″少量彗尾的15.8等的彗星。报告放置到NEOCP后,E. Guido和G. Sostero(Mayhill近郊,新墨西哥,25cm反射镜远程遥控)、佐藤英贵(东京都大田区,同前)以及游佐彻氏(宫城县大崎市,同前)等CCD观测者确认了该发现。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10 UT R.A. (2000) Decl. Mag. Observer
May 6.38093 16 54 51.30 + 6 48 31.7 15.8 Boattini
彗星暂定按抛物线轨道绕日运动,轨道根数如下:
Orbital elements:
C/2010 J1 (Boattini)
T 2010 Jan. 31.598 TT MPC
q 1.60295 (2000.0) P Q
Peri. 327.002 +0.123216 -0.700108
Node 253.863 -0.675147 -0.578568
e 1.0 Incl. 132.931 -0.727320 +0.418459
From 89 observations 2010 May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

莱蒙山巡天于2009年10月22.10日UT发现一小行星状天体,其后该天体获得2009 UG89的编号(MPEC 2009-U123,MPS 300946)。佐藤英贵(东京都大田区,RAS天文台,Mayhill,新墨西哥州,25cm反射远程操作)于2010年4月21.4日UT观测到该目标有8″彗发,18.5等,于2010年4月23.4日UT观测到彗发直径9″,2010年4月25.4日UT观测到彗发直径12″。J. Scotti(LPL:月球行星研究所)和R. McMillan在Spacewatch 1.8m反射镜于2010年4月25.5日UT所摄的图片中观测到该目标有0′.11长的尾巴,pa 188°。发现位置及亮度信息如下:
2009 UT R.A. (2000) Decl. Mag. Observer
Oct. 22.10245 20 52 35.50 -17 48 46.2 20.2 A. D. Grauer

作者:许文韬博士 资料存档:中国彗星与流星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