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Probe)揭露双子座流星雨母体的行经路径,每年到12月13日或14日,双子座流星雨在夜空中留下璀璨的痕迹,根据过去的研究,它是唯二非彗星引起的流星雨之一(另一个是象限仪座流星雨),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Phaethon)是天文学家认定的母体,但是仅以轨道计算而得,从来没有真实见过其碎屑,这次帕克太阳探测器在意外中拍摄到一段尘尾迹,确认其关系。

红色箭头所指,是一条极为黯淡的虚线,实际上那段虚线是小行星法厄同的碎屑尾,长度达1250万英哩,由帕克太阳探测器经过其近日轨道点拍下的。

  图说:红色箭头所指,是一条极为黯淡的虚线,实际上那段虚线是小行星法厄同的碎屑尾,长度达1250万英哩,由帕克太阳探测器经过其近日轨道点拍下的。

  身为一个小行星,法厄同不该像这样子产生流星雨的,研究人员想了解过去是否产生了一些剧烈撞击,导致了双子座流星雨。在2018年11月,帕克太阳探测器恰巧经过法厄同的轨道,这些亮度微弱的太空尘埃,宽度约6.2万英哩,长度约1250万英哩,这条尘埃线在双子座流星雨的轨道上,也是第一次在太空中观测到。

  帕克太阳探测器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太阳,但是自从2018年8月以来,探测器除了针对太阳进行研究,也可以利用其上的多种仪器观察不同天文现象。(编译/台北天文馆许晋翊)

资料来源:Astronom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一颗流星体以每小时5.6万公里的速度飞掠地球大气层,然后飞回太空,这是一个罕见的擦身而过的火球(grazing fireball)。

  2017年7月,在澳大利亚上空发现了这条长1,300公里的炽热踪迹,是由太空岩石在大气中燃烧时形成的。然而科学观测到的此类事件数量有限。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的太空科学家Patrick Shober于2017年7月利用所谓的沙漠火球网络(Desert Fireball Network)观测到了这个火球。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星体跟踪网络,覆盖了250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天空的三分之一,拥有50个自主摄像头。

从四个角度拍摄的流星体,以每小时5.6万公里的速度掠过地球大气层,是放牧火球的罕见例子。

  图说1 从四个角度拍摄的流星体,以每小时5.6万公里的速度掠过地球大气层,是放牧火球的罕见例子。

  研究人员写道:流星体在大气层中飞行了90多秒,在返回行星际空间之前达到了58.5公里的最低高度。

  根据它掠过大气层的轨迹,研究小组估计,这块岩石的直径约为30公分,可能至少重60公斤。

  这块流星体在划过天空时形成碎片,在大气层中以每秒约1.5公里的速度减速,然后受到引力抛射(gravitational slingshot)的助推离开地球。由于这种加速作用,现在将向远处移动(虽然据信起源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2017年7月,在澳大利亚上空发现了由太空岩石在大气中燃烧而形成1,300公里长的踪迹。在穿越过程中,燃烧破裂成碎片并呈现出不同的轨迹。

  图说2 2017年7月,在澳大利亚上空发现了由太空岩石在大气中燃烧而形成1,300公里长的踪迹。在穿越过程中,燃烧破裂成碎片并呈现出不同的轨迹。

  科学家说,流星体在大气中燃烧前后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它们的强度。(台北天文馆吴典谚/编译)

资料来源:Mail Online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虽然对于业余望远镜来说,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一直是令人沮丧的目标,因为它的亮度从未超过19等。尽管如此,这颗首次记录到的星际彗星已经足以使用世界一流的望远镜进行研究,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

  下图左边是来自哈勃望远镜在2019年11月16日拍摄的图像,当时彗星恰好从遥远的背景星系旁通过,右边则是在2019年12月9日拍摄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通过近日点附近,位于小行星带的内缘时的照片。彗星经图像处理成蓝色(实际上是灰阶图像),以利天文学家区分细节。

左:彗星出现在遥远的背景螺旋星系(2MASX J10500165-0152029)的前面。在这次曝光中,鲍里索夫彗星距地球约18光分,而来自星系的光则已向地球行进了十亿光年。右图:哈勃在彗星距太阳最近的距离后不久重新访问了彗星,当时彗星距离地球3亿公里(16.7光分)。美国宇航局/欧空局/杰维特(UCLA)

  左:彗星出现在遥远的背景螺旋星系(2MASX J10500165-0152029)的前面。在这次曝光中,鲍里索夫彗星距地球约18光分,而来自星系的光则已向地球行进了十亿光年。右图:哈勃在彗星距太阳最近的距离后不久重新访问了彗星,当时彗星距离地球3亿公里(16.7光分)。美国宇航局/欧空局/杰维特(UCLA)

  彗星核心附近的光晕被称为彗发,是核心喷出的尘埃形成的构造。虽然哈勃望远镜仍然无法分辨出彗核的所在位置,但是最新的观测结果修改了先前对彗核大小的估计:核的直径小于一公里。

  「令人惊讶的是,哈伯的图像显示它的核比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可能还小15倍以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的David Jewitt说。

  目前这颗彗星正在快速移动,在近日点时的最高速度达到45,000km/s。预计在2020年中,2I/Borisov鲍里索夫彗星将会越过木星的轨道并离开太阳系。(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Sky & Telescope

原创:金龙鱼 天文在线

临近年末,2019年的最后一次日环食即将登场!

日环食不同于日全食,因为月球并没有完全遮住太阳,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美丽光环。今年全球范围内有三次日食,这最后一次的日环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6日。

这次日食,环食带从沙特阿拉伯开始,经过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海、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苏拉威西海,在太平洋西部结束。在非洲东北部、亚洲(除北部)、印度洋北部、大洋洲西北部、太平洋西部可以看到偏食。中国全境可见偏食。

2019年12月26日,日环食地图。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日食地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要学会阅读它。中央窄窄的环食带从沙特阿拉伯开始,经过阿拉伯海、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亚、最终在太平洋西部结束,带内居民可看到日环食。但在左边“日出时初亏“与“日出时食甚”范围内看不到开始日食发生的前一段,因为日出时日食已经发生了。同样,在右边“日没时复圆”与“日没时食甚”范围内看不到最后阶段的日食,因为太阳带着食就落山了。在整个元宝形的范围内,可以看到日偏食,包括亚洲大部、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以及澳大利亚部分地区。

1576255472998589.png

2019年12月26日,日环食地图。由哈尔滨天文爱好者金龙鱼制作。

在本次环食发生期间,中国全境都可以观测到日偏食,且越往南食分越大(被遮掩的地方越多)。比如哈尔滨食分0.120,再往南的海口食分则达0.499(如图)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1576256620983028.png

2019年12月26日日食,哈尔滨、海口见食情况对比,时间为北京时间。

日食的时间在不同地方略有差异,大部分会在12月26日12点30分~13点之间发生初亏。具体时间如下: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更详细的县市见食情况,可参见紫金山天文台网站:http://almanac.pmo.ac.cn/20191226rhs.htm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学新概论》苏宜
有趣天文奇观网站

应原作者要求,这一篇声明有原创版权的文章必须取得天文在线微信公众号授权,才可转载。授权方式是在手机/电脑版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由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您可以转载“有趣天文奇观”网站内的其他天象资料,本网站资料开放,无需授权,欢迎多加利用。)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太阳滤光镜观测 可拍照 ★★★★★

  本次日食,沙罗周期编号第132号,东西横跨经度约60-90度,西望中亚、东眺西太平洋、南达澳洲、北抵俄罗斯,整个亚洲几乎都在可见食的范围。我国则位于偏食带上,台湾地区可见遮蔽日面都在30%以上,世界各地的人在不同地区同时观测,实际测量日食的各项数据,对于预报日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醒:日食或一般太阳的观测,须非常注意安全。绝对不可在毫无任何保护装置之下,用肉眼直视太阳,因为可能会造成眼睛的永久损伤!必须使用适当减光设备,如日食专用墨镜,或投影方式观察,以保安全。日食时间各地略微不同,以下为台湾各县市日食发生及结束时间:

日偏食预报
地点        初亏        食甚         复圆       最大食分  最大遮蔽面积(%)
台北市     12:44:48  14:14:56  15:32:26  0.4482  33.12%
新北市     12:44:28  14:14:42  15:32:18  0.4480  33.10%
桃园市     12:43:58  14:14:18  15:32:01  0.4471  33.01%
新竹竹北  12:42:54  14:13:41  15:31:48  0.4486  33.16%
苗栗头份  12:42:24  14:13:31  15:31:53  0.4510  33.42%
台中市     12:40:57  14:13:12  15:32:25  0.4603  34.41%
彰化员林  12:40:31  14:13:11  15:32:42  0.4643  34.83%
云林斗六  12:40:05  14:13:14  15:33:06  0.4694  35.37%
嘉义民雄  12:39:32  14:13:06  15:33:17  0.4729  35.74%
台南市     12:38:13  14:12:52  15:33:52  0.4829  36.81%
高雄市     12:38:00  14:13:19  15:34:42  0.4917  37.77%
屏东恒春  12:38:40  14:14:55  15:36:44  0.5097  39.73%
宜兰罗东  12:44:57  14:15:43  15:33:33  0.4577  34.12%
花莲市     12:43:42  14:15:49  15:34:36  0.4714  35.58%
台东市     12:40:44  14:15:23  15:36:01  0.4950  38.12%
澎湖马公  12:37:00  14:10:52  15:31:35  0.4661  35.02%
金门金城  12:38:04  14:12:45  15:33:47  0.4827  36.79%
连江南竿  12:41:21  14:09:50  15:26:48  0.4127  29.45%
玉山主峰  12:41:05  14:14:30  15:34:22  0.4779  36.27%

日环食

可透过 xjubier.free.fr 网站查阅日食通过之详细路径

日食观测方式:

  日食的观测方法其实与日常的太阳观测相同,由于阳光非常强烈,稍有不慎便会对眼睛造成永久的伤害,因此强烈提醒:必须特别注意观测时的安全措施与减光设备的安全性,绝对不可在毫无任何保护装置之下,用肉眼直视太阳。

1546533068306302.jpg

※一般观赏

1. 目视
  用目视的方法观赏太阳之前,必须先确定:您拿来减光用的器材绝对是有效且安全的!这里所谓的减光器具,可以用身边随手可得的东西,例如1~2层曝光且冲洗过的「黑白底片」(别用彩色底片,效果不佳)、系数11以上的电焊玻璃、专用日食眼镜(非一般太阳眼镜)等,但即使这些物品有减光效果,每次观看太阳的时间也最好别超过10-20秒,以免太阳光中的红外光或紫外光损害您的眼睛。此外,千万别以为一般的太阳眼镜也同样的效果,那只会使你的眼睛瞎得更快,而前人使用的以脸盆装水,看水中太阳倒影的方法也不可靠。

2. 针孔成像:
  如果没有望远镜,可利用针尖在纸盒上方钻一小孔(约铅笔直径大小),纸盒底端铺一块白色纸板。观测时将小孔对准太阳,使太阳影像经由「针孔成像」原理投影在纸盒底端来观察。若能在小孔前方加一片透镜来放大影像,效果会更好。这种观测方法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

3. 减光:
  现在市面上有贩售太阳观测专用减光滤纸,或是可买来裁切至适当大小,做成眼镜状以便配戴观赏。不过一张滤纸的减光效果可能不够,在正式观看太阳前,最好事先测试一下几张滤纸迭加起来的减光效果最好、最不伤眼睛。这种观测方法每次观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

4. 投影:
  有望远镜者(双筒或单筒望远镜均可),可以透过望远镜将太阳投影在望远镜后方所摆放的白色萤幕或白纸上,萤幕或白纸的位置绝不可太接近望远镜的焦点,观测者也不可以太靠近萤幕或望远镜镜筒,以免因望远镜聚光而使萤幕或白纸烧起来,造成观测者严重灼伤;萤幕或白纸的位置最好离焦点一段距离,观测者则最好站在望远镜侧边。不过千万别直接用肉眼透过望远镜的目镜或寻星镜来看太阳,且不用时,记得随手将镜筒前方的盖子盖上,以维安全。此外,如果目镜中的複合镜片是用胶合方式组装,则望远镜物镜前方最好做适当减光,或每观看一段时间就将镜筒盖上,以免胶合式目镜中的胶受热融化而损坏。

5. 以肉眼透过望远镜观察:
  若要直接以肉眼透过望远镜来观看日食现象,如同「减光」该条所列,必须要将望远镜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最好装在物镜前方),如前所述的太阳观测减光滤纸,或是望远镜专用的太阳滤镜等,否则将会严重损害眼睛!

※摄影记录

1. 强烈提醒:
  除非是间接拍摄太阳投影板上的日食影像,否则若要利用摄影设备拍摄日食过程,必须要将望远镜或相机前方加装适当的减光设备,如前所述的太阳观测减光滤纸,或是望远镜专用的太阳滤镜等,以免损坏摄影设备。

2. 专业的观测方式:
  可使用特殊的太阳滤镜接在望远镜前方(尽量不要使用锁在目镜上的那种太阳滤镜,因为位置接近焦点,容易破裂而发生危险),可至少将太阳光减少99%以上,以方便肉眼观察。这种减光滤镜可用一般摄影用的ND4~ND400滤镜加以组合,然其安全性不如天文专用的太阳滤镜ND4或ND5以上、或前述的太阳减光滤纸。不过无论哪一种,滤镜使用前必须先仔细检查有无镀膜脱落或凹凸不平的现象,如有此现象,最好不要使用。

  • 日食摄影所需的摄影机或相机不需要可长时间曝光的功能,甚至需要缩减曝光时间,且最好可以在影像中记录拍摄资料,以作为正式的摄影记录。曝光时间需在日食前先多做几次测试,至真正拍摄时也最好多拍几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或利用包围曝光的方式,选取最佳的一幅影像;但提醒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时,需先算好记忆卡容量,并使用已充满电的电池,以免在日食的紧要关头出错而遗憾。

  • 扩大摄影:拍摄日食各过程的特写镜头,必须使用焦长400~1000mm以上的镜头或望远镜,或是利用焦长200~300mm镜头加2X或3X加倍镜的方式。相机或摄影机必须固定在三脚架上,可用直焦摄影或放大摄影均可。若使用ND5(将太阳光减低至原来的1/100000)的太阳滤镜,相机调至f16的光圈及感光度100的模式,则曝光时间约在1/15~1/60秒上下;如使用无法调整光圈或快门速度的数位相机,则最好多准备几片相机前方使用的减光镜,以备减光用。不过因各相机性能不同,摄影者还是需要自行注意画面的品质,视情况随时调整。下方图片为各镜头可见之太阳影像大小参考图,取自http://eclipse.gsfc.nasa.gov/网站。

  • 间歇摄影:需事先了解日食全程所需时间与太阳在天空的路径,选择适当的镜头,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如右图,快门每隔10-15分钟固定开启一次,将太阳影像曝光在同一张底片上,所以相机必须具有重复曝光的功能,且需随太阳被食的程度调整光圈大小与曝光时间。曝光时间同上。如使用数位相机,同样须固定相机视野,待日偏食结束之后,利用电脑影像处理软件,将所有过程合成在一张影像中。

2017/7/22美国日全食。版权:吴昆臻。

※其他观察记录方式

  1. 由于日食前后的环境气温、天光亮度等会有变化,可利用相关设备记录。但本次食分极小,这样的变化可能不明显。
  2. 本次日食发生时逢太阳活动极小期,太阳黑子和日珥等现象可遇不可求,不过因太阳活动无法事先预测,或许仍有机会可见到;其中后者必须利用特殊仪器才可见。

日食的成因:

  日食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亮恰好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遮蔽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因而发生日食。

日食的成因。

  因此,日食发生时间必定在农历初一(朔)前后;但因白道(月球绕地球的公转面)与黄道(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面)之间,平均有5°9'的夹角,故并非每逢朔都会发生日食,必须要朔时、且月亮离黄道与白道交点在15.4~18.5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这个范围称为「日食限」。

日食限的概念。

  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距离会有远近分别,会因月球远近引起的大小变化,以及在地球上的观测者所在位置不同,使得看到的日食现象不同。日食种类可分为
日全食(Total):月球离地球较近,完全遮掩太阳,月球本影内可见日全食。
日环食(Annular):月球离地球较远,无法完全遮掩太阳,本影内可见日环食。
日偏食(Partial):无论月亮远近,在月球半影中者均可见月亮遮掩部分日面。
复合日食(Hybrid)或全环食(Annular-Total):月亮位置恰介在全食与环食间,使地球上部分地区见全食,部分地区见环食。这种日食发生比例极低。

各种日食的成因。


2019年12月26日日环食中国各县市见食情况,详见紫金山天文台天象适时预报:
http://almanac.pmo.ac.cn/txssyb2019.htm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s,004 GEM)是年度三大流星群的最后一群,活跃日期在12/4-12/17期间。预测今年极大期发生在12月14日夜晚,预估ZHR可达每小时约140颗,整夜可见。不过月相逢月龄17.9的亏凸月,因月亮整晚可见,在月光影响下能看见的流星数量将大幅减少,可能只剩20来颗而已。

岁末压轴双子座流星雨,12月14日在月光中上演!

岁末压轴双子座流星雨,12月14日在月光中上演!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欣赏流星雨并不需望远镜等特殊器材,也不限于特定的景点,只要挑选视野开阔、光害与空气污染较少的地方以肉眼观赏即可,不过要注意避开月光的方向,才能降低其影响。适合赏星的地点通常以两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最佳,乡村地区次之,而城市周边的光害与空气污染严重,并不适合。

  双子座流星雨不但流星数多而稳定,所以名列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流星雨的来源一般是彗星残留在轨道上的残渣,但这群却是第一群被确认流星体来源为小行星的流星雨。天文学家认为这群流星雨来自第3200号小行星(3200 Phaethon),辐射点位在双子座头部的北河二附近,其流星特色是速度中等偏慢(约每秒35公里),亮度中等偏亮,偶尔会出现较明亮的火流星,且流星多半呈现彩色;不过流星划过后少留有余痕,这点和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不一样。

双子座流星雨是第一群被确认流星体来源为小行星的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是第一群被确认流星体来源为小行星的流星雨。

  一般流星雨通常都是某颗彗星因接近太阳使其表面物质蒸发、留在轨道上而引起的;但双子座流星群的来源却是第3200号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又译菲以颂)受到撞击或潮汐作用而产生的大量碎片,这是天文界第一次确认小行星与流星雨有关的事件。

  法厄同直径约5.1公里,属「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即轨道会穿越地球轨道、有时会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故目前也被归类为「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PHA)」之一。它绕太阳公转一圈约需1.4年,轨道极为椭圆,远日点在2.4天文单位附近(火星与木星之间),但近日点最接近太阳时仅约0.14天文单位,比水星的0.4天文单位还近得多,是目前已知近日点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故其名Phaethon来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硬要驾驶太阳马车而失事死亡的太阳神阿波罗之子Phaëton。


双子座流星雨网上直播:

斗鱼直播
https://m.douyu.com/2181701

bilibili直播
https://live.bilibili.com/14047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自从2018年8月升空之后,帕克太阳探测器很轻易的成为了「距太阳最近」的太空船,一直以来,天文学家对于太阳的日冕以及太阳风机制并不是非常了解,帕克就是为了解决此项问题而前往太阳,天文学家也在12月4日于自然期刊上发表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成果,其中包含了五项新的发现。

  第一项是零黄道尘区,在地球上经常可以看到黄道光,那其实是太阳系生成时所留下的星际尘埃,以往认为其遍布太阳周围,但这次的观测显示大约在350万英哩以内,受到太阳的影响,该区域是完全没有黄道尘的。

  第二项是地球附近所观测到的太阳风,是相对均匀的等离子态流,偶尔才会出现一些分歧,称为湍流,但若是帕克所在的近距离,它所见到的是更复杂且活跃的系统,湍流多到不可思议,甚至也有往回跑的等离子物质。透过测量及分析太空船周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附近等离子物质的特性,可以得出第三项,其显示太阳磁场的快速逆转,这种现象就像是磁场从太阳中喷出,但却又突然改变方向往回向太阳冲,这过程可能从数秒到几分钟,在这种「转换」的过程后,磁力线就像是被拉回太阳一样。目前虽然仍不清楚这种磁场逆转的能量来源,但借由帕克太阳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科学家可以将可能的范围再次缩小。

第二项及第三项的观测显示太阳风的轨迹

图说:第二项及第三项的观测显示太阳风的轨迹

  第四项的解释让几十年前的问题的又更加接近真相,「太阳风究竟是如何从太阳中吹出的?」太阳风从太阳吹出时几乎是呈放射状流动的,但太阳在释出太阳风的同时也在自转,就像花园中的洒水器那样,但是从地球上见到的太阳风基本都是呈现水平吹送的,现在帕克足够接近,能够看到尚在旋转的,不同轨迹的太阳风,这比原先科学家所预测的流动速度要快将近十倍速,对天文学家来说是一个既喜又忧的现象,喜的是发现了新玩意儿,忧的是旧理论是否应打掉重来?又或是修正系数可以处理的?

  第五项则是一些太阳上的小型扰动以往在地球上遥不可及,如今因距离接近变得可观测,至于太阳外层大气的日冕加温机制,天文学家推测可能与磁力线的突然「转换」有关,同时天文学家也找到日冕与太阳风直线吹送的断点,帕克每次接近太阳,就会更加地靠近太阳,总共可靠近24次,每一次接近太阳就有可能带来新的信息,也可能刷新我们对恒星的认知,研究人员认为下一次2020年的靠近,能够将答案更接近真相。

资料来源:NASA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天文迷一定都还记得的维尔塔宁彗星(46P/Wirtanen),是近年比较壮观的彗星,在2018年12月16日离地球最近,约0.0781AU,仅30倍地月距离左右,视星等达到肉眼可见的3.9等。当时NASA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将刚送上轨道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对准维尔塔宁进行研究,TESS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高感光CCD完整记录了这颗彗星的亮度变化。

  马里兰大学在2019年11月22日发表了TESS对维尔塔宁的亮度变化分析,发现它在接近地球前抛散出了大量物质,质量约一百万公斤,可能在彗星表面留下宽二十公尺左右的喷发口。整个亮度变化从2018年9月26日开始,最初分为两个阶段:先出现了持续一小时的闪光,在接下来的八小时亮度又缓缓增加。第一阶段由喷发直接造成,第二阶段的亮度渐增则由喷发物质逐渐扩散,增加了反照区域所产生,闪光在过了20天后才逐渐消失。

TESS捕捉到的46P/Wirtanen彗星物质大量喷发

TESS捕捉到的46P/Wirtanen彗星物质大量喷发

  一般彗星的物质抛散,是彗星在接近太阳时被辐射及太阳风的吹袭形成尘埃尾,像维尔塔宁这样大量喷发的机制则还不了解,可能跟彗星的表面性质有关,如山崩等地质活动,或是其他热效应所产生。彗星的大爆发无法预测,过去几乎没有理想的观测数据,TESS用来寻找系外行星的广大视野﹑高感光度等优势意外地非常适合拿来观测彗星的活动。TESS的项目科学家PadiBoyd也表示很乐意看到科学家用TESS进行其他非系外行星的研究,发挥它所有价值。预计TESS头两年可以观测到50颗彗星,帮助科学家了解彗星大爆发的成因。(台北天文馆虞景翔/编译)

资料来源:NASA

数据来源:IOTA(国际掩星计时协会)
资料整理:杨旸
预报误差:±5秒
仅限口径25cm以上天文望远镜参加

Asteroid  小行星掩星相当于观测一次迷你日食。当一颗小行星在背景恒星前方通过,就会形成小行星掩星事件。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4日(星期六)凌晨,直径约114.0km,光度12.65等140号小行星西瓦星(140 Siwa)掩金牛座11.93等恒星UCAC4-548-010051,历时8.4秒,减光(星等下降)1.2等,距离月球31度。经过台湾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须用一架口径25cm以上天文望远镜和校过时的录影设备(帧频至少精确到10帧/秒)观测记录。建议尽量在视场中包含至少一颗参考星,记录时间误差勿超过1秒钟。对小行星掩星现象准确计时,精度达至几分之一秒的观测较有科学价值。
  西瓦星(140 Siwa)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中的相对较大和较暗的小行星之一。分类为P型小行星(或C型小行星)。光度曲线是平坦的并且具有接近球形的形状。它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Johann Palisa)于1874年10月13日发现,并以斯拉夫神话中主掌爱情、美丽、繁衍的西瓦命名。

本次小行星掩星:
掩星文件:Goffin文件
改良预报:Steve Preston掩星预报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