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资料整理:高良超、杨旸
时刻系东经120度标准时(北京时间)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冲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过远近日点,升降交点,纬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过远近地点,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目视流星、彗星过近日点、变星等诸多天文事件。

太阳系大行星动态
太阳:由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
水星:晨星。10日西大距,日出前出现在东北方天空,地平高度约16度,亮度约-0.1等,有利观测。
金星:由晨星转为昏星。8月金星距太阳较近,不易观测。14日金星上合日,完全被太阳的光辉所淹没。上合日之后,金星转到太阳东侧成为昏星,并缓慢拉开与太阳的角距离。
火星:在狮子座顺行。日没后见于西南方,几乎与太阳同升落,不易观测。
木星:在蛇夫座,12日留后由逆行变为顺行。日落时于中旬由东南方天空转入西南方天空可见,亮度约-2.3等,约于次日0时40分落下。
土星: 在蛇夫座逆行。日没后位于东南方,视亮度约0.2 等,约于次日2时50分落下,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天王星:在白羊座顺行,12日留后逆行。约于夜晚22时许升起,观测条件越来越好,视亮度约5.8等。
海王星:在宝瓶座逆行,约于夜晚19时50分升起,几乎整夜可见,视亮度约7.8等。

2019/8/10 水星西大距
  8月10日的水星西大距,最大距角19度,视亮度-0.1等,将给公众带来一次目睹水星的机遇。届时,如果天气晴朗,我国各地的公众可以在日出前50分钟至30分钟时间里,在东北方天空里,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赏到这颗距太阳最近的大行星!
  早起的观星爱好者可于日出前45分钟朝东北方低空找寻,此时水星的地平高度约为8度,比较低,但也容易观看到,因为双子座的北河三和北河二会比水星提前一个小时出现,所以很容易找出这个位置。仔细检查方向和高度,并在东北偏东的空旷地方用双筒望远镜寻找它。

2019/8/13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差)
  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将达到极大。由于预测的极大时间大约是下午3点,因此从13日的前一天晚上,以及从13日晚上到午夜和14日黎明的时间将是最明显的。
  此次流星雨的极大时间是白天,加之满月之前的大月亮几乎整晚照亮了夜空,因此观测条件并不好。预计在视野开阔且天空晴朗的情况下,ZHR~20颗,看不到预报的110颗,反之出现次数约为一半到三分之一。由于流星在天空中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最好尽可能远离月亮。英仙座流星雨明亮流星的比例很高,因此是令人印象很深刻的流雨群之一。

2019/8/13 土星合月
  8月12日晚到次日13日的黎明,月龄十一的盈凸月和土星慢慢接近。让我们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观察它们接近的情况。
  土星在上月10号冲日,本月依然是观测有利时机。让我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誉为“指环王”的土星戒指。比较月亮的火山口和它的表面大小也很有趣。此外这个夜晚恰逢是英仙座流星雨的顶峰,在观察流星方面最好远离月亮和土星,但我们还是可以稍带看看这个接近的现象。

  此外发生在本月的月掩金星和土星,我国都是不能看到的,在此不再列出。

详细天象(北京时间)
日期 月龄 星期  时间   天象概况
8/01   0.4   四  02时50分 水星留,赤经07.68h
8/01   0.4   四  04时36分 月掩金星,亚洲东北部、北美洲部分地区可见
8/01   0.4   四  09时15分 月掩蜂巢星团,中国、日本、太平洋,逢朔不易观测
8/01   0.4   四  11时12分  朔,视半径16′36,不可见
8/01   0.4   四  21时17分 379P/Spacewatch彗星过近日点(周期6.6年),379P/Spacewatch = P/2006 F4 (Spacewatch)
8/02   1.4   五  03时55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亮南1.7度
8/02   1.4   五  15时11分 月球过近地点:359398km,视直径33.2′
8/02   1.4   五  19时41分 轩辕十四合月,轩辕十四在月亮南3.2度
8/03   2.4   六  23时44分 仙后座RZ星极小(食变星)
8/04   3.4   日  北冕座S星极大(米拉变星,5.8~14.1等,周期360日)
8/04   3.4   日  16时06分 蛾眉月
8/05   4.4   一  05时33分 264P/Larsen彗星过近日点(周期7.7年)
8/05   4.4   一  11时22分 168P/Hergenrother彗星过近日点(周期6.8年)
8/05   4.4   一  13时40分 163P/NEAT彗星过近日点(周期7.3年)
8/05   4.4   一  17时27分 月亮过赤道,进入南半球
8/07   6.4   三  半人马座T星极大(半规则变星,5.6~8.4等,周期91日)
8/07   6.4   三  01时13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著名的食变星,变光周期约2.867321日)
8/08   7.4   四  01时31分 上弦,视半径15′43″
8/08   7.4   四  03时13分 立秋,太阳黄经135°
8/08   7.4   四  17时03分 金星过近日点
8/09   8.4   五  06时33分 谷神星合月,谷神星在月亮南4.2度
8/09   8.4   五  23时10分 仙后座RZ星极小(食变星)
8/10   9.4   六  06时53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南2.5度
8/10   9.4   六  07时08分 水星西大距,日距角19.0度,视亮度-0.1等,视直径07.5″
8/11  10.4   日  波江座η流星雨极大期(ZHR<2),波江座η流星雨(eta Eridanids,00191 ERI)活跃日期介在7月23日至9月17日之间,速度64.5km/s(中速)
8/11  10.4   日  宝瓶座T星极大(米拉变星,7.0~14.2等,周期201日)
8/11  10.4   日  18时11分 C/2019 L1 (PanSTARRS)泛星彗星过近日点(周期30.9年)
8/11  10.4   日  19时38分 盈凸月
8/12  11.4   一  00时27分 木星留(赤经16.88h),以后顺行
8/12  11.4   一  12时23分 月亮赤纬最南(赤纬δ-22°24.1’)
8/12  11.4   一  13时33分 天王星留(赤经02.30h),以后逆行
8/12  11.4   一  17时53分 月掩土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地区可见
8/12  11.4   一  22时45分 月球过降交点
8/12  11.4   一  22时59分 木星合心宿二,木星在心宿二以北4.3度
8/13  12.4   二  06时14分 月掩冥王星,南美洲东部、大西洋、非洲南部可见
8/13  12.4   二  15时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ZHR
110),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00007 PER)活跃日期介在7月17日-9月1日之间,亮度指标r=2.6(明亮),速度59.1km/s(中速),今年极大时受月光影响严重
8/14  13.4   三  天鹅座κ流星雨极大期(ZHR
3),天鹅座κ流星雨(kappa Cygnids,00012 KCG)活跃日期介在8月8日至8月17日之间,亮度指标r=3.0(暗淡),速度20.9km/s(慢速)
8/14  13.4   三  14时07分 金星上合日,金星在太阳以北01.3°,视亮度-3.9等,视直径9.6″,不可见
8/15  14.4   四  天猫座R星极大(变星,7.2~14.3等,周期366日)
8/15  14.4   四  狐狸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7.0~14.3等,周期137日)
8/15  14.4   四  20时29分 望,视半径14′44″
8/15  14.4   四  22时36分 仙后座RZ星极小(食变星)
8/16  15.4   五  八月天龙座流星雨极大期(ZHR<2),八月天龙座流星雨(August Draconids,00197 AUD)活跃日期介在8月13日至8月19日之间,速度
21.1km/s(慢速)
8/17  16.4   六  水蛇座β流星雨极大期(ZHRvar),水蛇座β流星雨(beta Hydrusids,00198 BHY)活跃日期介在8月15日至8月19日之间,亮度指标r=2.6(明亮),速度23km/s(慢速)
8/17  16.4   六  12时24分 水星合蜂巢星团,水星在蜂巢星团以南1.2度
8/17  16.4   六  18时50分 月球过远地点:406244km,视直径29.4′
8/17  16.4   六  18时59分 P/2012 K3 (Gibbs)彗星过近日点(周期6.9年)
8/17  16.4   六  21时13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以北3.7度
8/18  17.4   日  18时46分 25D/Neujmin诺伊明2号彗星过近日点(周期5.4年)
8/19  18.4   一  23时27分 亏凸月
8/20  19.4   二  猎犬座R星极大(米拉变星,6.5~12.9等,周期329日)
8/20  19.4   二  00时41分 月亮过赤道,进入北半球
8/20  19.4   二  14时34分 水星过近日点
8/20  19.4   二  19时32分 小行星婚神星合日,婚神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
8/21  20.4   三  12时19分 金星合轩辕十四,金星在轩辕十四以北0.96度
8/21  20.4   三  22时01分 仙后座RZ星极小(食变星)
8/21  20.4   三  22时34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亮以北4.6度
8/23  22.4   五  18时02分 处暑:太阳黄经150°
8/23  22.4   五  22时56分 下弦,视半径15′26″
8/24  23.4   六  17时54分 毕宿五合月,毕宿五在月球以南2.4度
8/25  24.4   日  巨蟹座V星极大(变星,7.5~13.9等,周期270日)
8/25  24.4   日  半人马座TW星极大(变星,6.7~13.0等,周期271日)
8/25  24.4   日  00时52分 金星合火星
8/27  26.4   二  01时49分 月亮赤纬最北(δ+22°28.3’)
8/27  26.4   二  02时56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著名的食变星,变光周期约2.867321日)
8/27  26.4   二  09时50分 月球过升交点
8/27  26.4   二  13时05分 残月
8/27  26.4   二  21时27分 仙后座RZ星极小(食变星)
8/27  26.4   二  22时30分 北河三合月,北河三在月球以北6.1度
8/28  27.4   三  18时14分 火星留
8/28  27.4   三  19时56分 月掩蜂巢星团,北美洲东南部可以看到
8/29  28.4   四  八月仙王座γ流星雨极大期(ZHR<2),八月仙王座γ流星雨(August gamma Cepheids,00523 AGC)活跃日期介在8月19日至9月7日之间,速度~42.7km/s(中速)
8/29  28.4   四  03时32分 火星离地球最远:视亮度1.7等,2.675335天文单位,4亿0022万4435km,视直径3.5″
8/29  28.4   四  23时44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极小(著名的食变星,变光周期约2.867321日)
8/30   0.1   五  09时07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以南1.9度
8/30   0.1   五  18时37分 朔,视半径16′43″,今年最近的新月,不可见
8/30   0.1   五  23时53分 月球过近地点:357176km,视直径33.4′
8/31   1.1   六  00时18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以南2.9度
8/31   1.1   六  20时23分 322P/SOHO彗星过近日点(周期4.01年),322P/SOHO又名P/1999 R1、P/2003 R5、P/2007 R5及P/2011 R4,是首颗由SOHO卫星发现并被证实的周期彗星

   天象载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动态以及其他天文现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冲日、合日、方照、留、内行星东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纬度最北和最南、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等);
  (2)日月食概况;
  (3)朔、望、两弦,月亮过近地点和远地点;
  (4)月掩行星或掩四颗亮恒星(毕宿五金牛座α星、轩辕十四即狮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间以及行星与五颗亮恒星(除上列四颗外,另加北河三β星)之间相合。

  现把各种天象分别说明如下:

  天顶每时出现率(Zenithal Hourly Rate,简称ZHR)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假设辐射点位于仰角90度的天顶,在理想情况下,肉眼视力能够看到6.5等星的观测者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最多的流量值。实际能看见的会低于此一数值。

  ZHR不应该译作“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国际流星组织(IMO)也没有Zenith Hourly Number,ZHN(天顶每小时流星数目)这一类的词。维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按照国际流星组织从2017年12月21日上线的《2018流星雨日历》中文版开始,将ZHR的中文翻译为“天顶每时出现率”。开源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也将在以后的版本中更新zh和zh_CN的翻译。

  你可能看到的流星数量是由公式给出的:

流星数量计算公式.png

  冲日和合日:行星视黄经与太阳视黄经相同的时候称为合日,相差180度的时候叫做冲日。内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后,即太阳在内行星与地球之间,下合是行星在太阳之前,即行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上合的时候,行星是顺行,即行星由西向东移动,下合时是逆行,即行星由东向西移动。

  方照:对外行星而言,行星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90度和270度时为方照,在太阳以东90度时称为东方照,在太阳以西90度时为西方照。

  合月、月掩星、行星间和行星与恒星相合:行星或恒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间、恒星与行星相合都是指视赤经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以及四颗亮恒星(毕宿五、轩辕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黄道,因而月亮18.6年交点运动周期内有机会掩蔽它们。

  :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来是停留不动的,这叫做留。顺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顺留,内行星发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发生在冲日以后。

  东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对太阳的角距可以为任何数值,在180度时为冲日。而内行星由于轨道是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从地球上看,它们对太阳的角距不能超过某种限度,并且没有冲日现象。内行星在太阳之东(或西)的最大角距称为东(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约20天达东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比较大,最大角距变化在18度28度之间。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达东西大距,角距约为46度48度。内行星发生的天象其循环总是这样:下合-留-西大距-上合-东大距-留-下合。

  月掩星:月亮在天空中每月移动一周,每小时约东移半度多,相当于月亮的视角直径。月亮移动时常将恒星和行星掩蔽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观测月掩星可以测定观测者的地理坐标、研究双星、测定太阳视差及月亮位置等,是业余天文家感兴趣的观测项目之一。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角度,从太阳向东或向西计算,由0°至180°,但由于行星轨道与黄道有一定的倾斜,行星合日和冲日时,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计算:
  cosE=(R²+△²-r²)/2R△
  其中R和r分别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径,△是行星的地心距离。

  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假使不考虑摄动影响,行星的轨道为一椭圆,而太阳在其焦点上,行星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一点称为远日点。所列过近日点和过远日点日期是行星向径为极小或极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经考虑摄动的影响,这与由平均轨道根数近日点黄经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过升交点和过降交点:行星轨道和黄道有两个交点,行星由南而北通过黄道所经过的交点,称为升交点,相反的一点,叫做降交点。所列时刻是行星日心黄纬等于0的时刻。

  阴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相是月球环绕地球公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相对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观测者从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亏圆缺之变化。月相盈亏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历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残月分别是月亮视黄经超过太阳视黄经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时刻。

  月龄是指每晚20时,以新月为起始,在一个朔望月周期内,出现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月龄的数值通常用带一位小数的数字表示,比如月龄7.4是上弦月,月龄14.8是满月,月龄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龄和阴历是有关连的,只不过阴历只显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数,而月龄是计算月相所经历的天数,为求更加准确,很多时会显示至小数后一个位(甚至几个位)。如果知道确实的月龄,便能推算出当时月亮大致的形状、出没时刻及所在方位。

  预报的时间同时适用于所有东八时区(UT+8:00)的地方,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文莱及马来西亚。

参考资料:
  1、《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2、李广宇、张培瑜著《PMOE2003行星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观
  4、彗星过近日点时刻取自台北天文馆《2019年天文年鉴》

  2019年的天象预报资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观”网站下取得,欢迎多加利用!
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19astronomical_events/


相关资料: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火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火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火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同理,狮子座主星轩辕十四赤经与月球相同时为「轩辕十四合月」。

近期的火星位于狮子座,邻近狮子座主星轩辕十四。 2019/8/2凌晨3:55火星合月,地心所见的火星位在月球以南约1.7度的地方;而后月球持续移动,在同一日的19:41轩辕十四合月,地心所见的轩辕十四位在月球以南约3.2度的地方。可在8/2傍晚日落后朝西方地平附近观看,但火星仅+1.8等,轩辕十四也只有+1.5等,在暮光之中很难看见。

倒是在轩辕十四附近的月亮,是月龄仅1.5天的细弯新月,而且月球刚好在8/2的15:11通过近地点,使得傍晚所见的新月视直径达33’21”,再加上接近地平有大气散射与「月亮错觉」效应叠加,看起来的月亮会更大。不过因为此时的月亮太细,在暮光衬托下并不明显,可尝试用双筒望远镜寻找,或是用相机透过望远镜将这个新月拍下来。背景天光甚亮,建议拍摄时多调整几次曝光量,从中挑选拍得好的分享或收藏!

2019/8/2傍晚18:50,火星、轩辕十四与新月相对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水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水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又因水星公转轨道在地球以内,从地球观察,水星通常都在太阳附近,使每当水星合月时,月相通常是农历月初的眉月或农历月底的残月。

2019/7/31上午10:18水星合月,地心所见的水星位在月球以南约4.5度的地方。按理说,应该是在日出前可见于东方地平附近,但水星亮度仅+2.3等,月亮则是朔前一天的晦月,由于太靠近太阳,受晨曦影响严重,不易观察,故不推荐观赏。(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宝瓶座δ南流星雨极大期(ZHR~25)

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South. δ–Aquarids,005 SDA)是每年固定发生的中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一般介在7/12~8/23之间,今年预期极大期将发生在7/30,月相逢朔前2天的极细残月,月亮至近天亮前才升起,几乎整晚均无月光影响,所以从辐射点约在20:00左右升起开始到隔天凌晨天亮前均适合观赏。此外,国际流星组织(IMO)建议在7/26~7/31期间的背景流星数量约20颗,仅稍逊于极大期,也都适合观赏这群流星雨。

此群流星雨平均ZHR约每小时25颗,而且根据以往观测经验,这样的数量大约可维持2天左右;流星速度中等(每秒41公里),通常缺乏流星痕和明亮的火流星,和南鱼座流星雨一样都亮度偏暗(4等以下),对台湾地区而言仰角偏低,受大气消光影响较大,所以即使ZHR多达25,真正每小时可见流星数量可能只有零零散散的几颗。不过IMO建议可以小心的进行目视观测,能获取比较精确的辐射点位置等讯息。此外,也适合望远镜观测与录影观测的方式,有时候以电波观测方式也能侦测到数量不少的此群流星,而且由于本群流星偏暗,电波观测反而是比较有利的观测方式。

关于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的流星体来源,有流星雨专家认为是96P/Machholz,亦有流星雨专家认为是P/2008 Y12彗星,目前尚在继续研究中。

根据以往澳洲观测者的纪录,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曾在1977年的7/28-29发生ZHR~40的爆发,地中海克里特岛的观测者则在2003年7月28-29日也观察到ZHR~40的状况,且此次只观察了1.5小时而已,而在这之前与之后的ZHR平均约为20左右。不幸的是,2003年的观测并没有其他观测报告,所以无法确认真实性,但2011年的观测却显示ZHR最强的太阳经度与2003年相同。因此,流星雨专家希望能确认这几次爆发的原因,希望能有更多观测资料提供分析研究,有兴趣者不妨多注意。

在几乎相同活动时间内,还有南鱼座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不仅极大期也落在7/30前后,而且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很接近,因此有流星雨专家怀疑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其实是同一群,只是辐射点范围比较广、比较散漫罢了。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流星体轨道互动模型来源: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摩羯座α流星雨极大期(ZHR~5)

摩羯座Alpha流星雨(α–Capricornids,001 CAP)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型流星雨之一,发生日期介在7/3~8/15之间,今年极大期预计将发生在7/30,并可能延续到7/31,平均ZHR每小时只有5颗,1995年曾出现ZHR~10的纪录;然而这群流星雨相当散漫,很难确认极大期发生的确切时间,需要持续累积观测资料以做确认。不过流星速度虽极慢(每秒仅23公里)这点容易与其他群流星分辨开来,而平均亮度中等(约3等),偶尔会出现令人惊艳的火流星。今年极大期时间逢残月,20:00辐射点升起后,至隔日凌晨月亮升起前的这段期间,均无月光影响,比较适合观察。录影和目视观测是国际流星组织(IMO)建议的观测方式。

它发生的日期与南鱼座流星雨和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相近,流星数量相加之下,会比单独一群多一些,甚至有流星雨专家怀疑这三群流星雨其实是同一群,只是辐射点散布范围比较大而已,不过这个观点尚未得到证实,而且关于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体来源,目前认为可能是169P/NEAT彗星,与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不同,这是另一个疑点。又由于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速度很慢,所以适合目视和录影两种观测方式来记录,并借以分辨来自宝瓶座Delta南支流星雨和摩羯座Alpha流星雨的流星。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流星体轨道互动模型来源:https://www.meteorshowers.or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可拍照 ☆

七月天龙座Gamma流星雨(July γ-Draconids,184 GDR)是国际流星组织(IMO)近年才确认的流星雨。这群流星雨曾在北京时间2016年7月28日的08:07发生爆发,ZHR可能达到100左右,不过这次爆发是经由雷达观测和录影观测的方式侦测到的(Molau et al., 2016b)。IMO预报:地球会在北京时间2019年7月29日凌晨2:30再度通过相同位置,流星速度偏慢,仅每秒27公里,无论辐射点位置和速度,都很好与近期发生的其他流星群分辨开来。有兴趣者不妨在此期间至无光害之处,利用录影方式进行观察;有雷达设备者或火腿族(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不妨注意7/28日落后至7/29天亮前的这晚状况。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可拍照

毕宿五合月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毕宿五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毕宿五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毕宿五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毕宿五是金牛座主星,因为在黄道与白道附近,经常会与月球碰头,有时甚至会发生月球从毕宿五前方通过的月掩毕宿五现象。

2019/7/28的09:16毕宿五合月,地心所见的毕宿五位在月球以南仅约2.3度的地方。不过时值白昼而不得见。可在7/28凌晨1:30以后到约4:30天亮之前朝东方低空观赏。毕宿五亮度+0.85等,月球则是月龄约25的残月,两者相距约2-3度,可以用肉眼观看,也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观赏。

2019/7/28凌晨3:00,月亮和毕宿五接近示意图。

2019/7/28凌晨3:00,月亮和毕宿五接近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南鱼座流星雨极大期(ZHR~5)

南鱼座流星雨(Piscis Austrinids,183 PAU)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发生时间介在7/15~8/10之间,今年预测极大期落在7/28,辐射点约于晚间20:30左右升起,月相恰逢下弦后3-4天的残月,至隔日凌晨月亮升起前都无月光影响。

然而这群流星雨观测资料缺乏,有限的观测资料显示其数量并不多,平均ZHR仅约5颗或更低,流星速度稍慢(每秒35公里),平均亮度低(4等以下),并不是很好的观赏目标。再加上对台湾地区而言,南鱼座仰角偏低,受大气消光影响,可见流星数量更少,观赏条件不佳,不适合一般业余欣赏。由于这群流星大都偏暗,于肉眼观察不利,故想挑战此流星群者,建议可利用望远镜观测或录影观测方式进行记录。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南鱼座流星雨、宝瓶座δ南支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漂移示意图。取自IMO

(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以为小行星只出现在小行星带或柯伊柏带吗?天文学家们发现一颗至今发现公转周期最短的小行星——2019 LF6。

Atira asteroids,like the newly discovered asteroid 2019 LF6,are a unique class of near-Earth objects(called interior-Earth objects)with orbits that are entirely contained within Earth's orbit.This artist's concept depicts a near-Earth asteroid hurtling through space.NASA/JPL-Caltech

我们的太阳系诞生之后,在行星之间留下了许多残渣,成为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小型星和彗星。小行星多半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或是海王星之外的柯伊柏带,以及受大行星引力影响而被限制在其前后的特洛伊小行星。多年来,天文学家也陆续发现了许多绕日轨道相当接近地球的天体,被称为近地天体(NEO)。

这次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叶泉志(Quanzhi Ye)利用帕洛玛天文台的ZTF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半径为半英里的小行星,编号为2019 LF6。2019 LF6是Atira小行星家族的成员之一,这个家族的轨道特征就是永远都在地球轨道内侧。天文学家们对于2019 LF6感到惊讶的是,自1998年以来NASA花费了许多心力寻找大小超过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没想到至今仍有漏网之鱼。

另外一点是,他是Atira小行星家族目前已知的20个成员中绕日公转周期最短的,仅需151天。其轨道为偏心率高的椭圆形,远日点在金星外侧,近日点甚至比水星还接近太阳。由于2019 LF6的轨道面倾角颇大,天文学家们怀疑他曾经遭受其他行星引力影响而导致轨道变成今日的模样。因此,未来这颗小行星是否会再度受金星与水星影响而接近地球,以及地球内侧是否还有其他Atira小行星家族,是未来天文学家关注的议题。(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2019 LF6的轨道示意图。

2019 LF6的轨道示意图。

资料来源:Astronomy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

北京时间2019/07/17的凌晨天亮前,将发生一场月偏食天象,沙罗周期第139号,地心所见最大食分0.6531,共历时5小时34分钟,本影食则历时2小时58分钟,非洲、西亚至印度洋全程可见,其他亚洲、欧洲、南美洲与澳洲等地可见偏食。台湾地区仅可见食分0.658(地表)的月没带食,即仅能见到部分月食过程,之后的过程因月球西沈而不得见,从初亏到月没的本影食时间仅1小时14.5分钟,从半影食始开始算起的时间则约2小时33.8分钟。当天月球位于人马座中,邻近土星与明亮的银河中心地区。台北天文馆邀请大家一起来观赏。

2019/7/17凌晨月偏食台湾地区可见的各阶段时间位置

过程

时间

方位角(°)

仰角(°)

说明

半影食始P1

02:42.1

224.4

27.0

月球开始进入地球半影,半影食阶段开始。本次月食开始。

初亏U1

04:01.3

236.9

13.5

月球开始进入地球本影,月偏食阶段开始。

月没

05:16

245.6

0

月球没入地平面而不得见。

注:
•方位角:正北=0度,正东=90度,正南=180度,正西=270度。
•日出:05:14,太阳盘面上缘切平地平面,即将显露于地面上。
•天文暮光:03:47,太阳位在地平面下18度,6等星开始消失,天色开始由全黑慢慢渗透曙光。
•航海曙光:04:18,太阳位在地平面下12度,已可感觉天色变亮。
•民用曙光:04:49,太阳位在地平面下06度,明显感觉天色大亮。
•台湾各地月没时刻约为05:15~05:31。

2019/7/17月偏食,月球移动轨迹示意图。

食分指月球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盘面半径的比例,本次月偏食食分0.6531,意味着约有月球半径有超过一半进入地球本影中,换算成面积的话,则大约65%的月面进入地球本影内。食甚时的月球大致如下方图像,像不像是被咬了一口的大饼?

台北天文馆同仁周纪宇先生于2015/4/4拍摄的月偏食图像,食分约0.7,略比20119/7/17月偏食最大食分大一些。

不过,这次月偏食发生时,已经在曙光中,所以月亮进入地球本影的被食部分,明暗对比会比较微弱,观测与拍照时要注意。此外由上方路径图可见,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是月球的北侧进入地球本影的难端中。这使得月面变化剧烈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月海比较多的北缘一带,也就是「兔子」的臀背一带。(月面各主要地形名称及位置请点选此处观看。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月亮公转过程中,和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一直改变,地球上的人们会见到不同形状的月亮,称为「月相」或「月亮的相位」。月相变化周期即为农历(阴历)的一个月,约29.53天,亦称为一「朔望月」。

月相变化示意图。

太阳光照射物体时,会在物体背面形成阴影。由于地球是球形,且太阳体积比地球大许多,故地球阴影是圆锥形的,其中深灰色小圆锥称为「本影」,阳光完全无法抵达;浅灰色大圆锥称为「半影」,仍有一部份的太阳可以照射到此处。

月食成因。

我们所见的月光其实是月亮表面反射的太阳光,因此当月亮恰好处在地球的本影中,无法再反射太阳光时,古时人们觉得是因为「月亮被天狗吃掉了」,便将这种现象称为「月食」。若与月相变化图比对,可知月亮进入地球本影时,相当于「望(满月)」的位置,地球会介在月亮和太阳之间,因此只有在满月时,才可能发生月食。每年可能发生的月全食最多只会有3次,最少则连1次都没有;但如果连月偏食也计入的话,则一年的月食发生次数可多达5次。

然而,白道面和黄道面两者并不重合,而是有个约5°9’的夹角。当月亮在望的位置时,不一定会恰好落在地球阴影中;唯有位在白道面和黄道面的交点(节点)附近时,才有机会形成月食。故月全食发生有2个必要条件:(1)为月亮必须在望的位置,(2)月亮必须在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交点上;简而言之,就是月─地─日必须几乎成一直线。

因月球位置并不见得会恰好全部落在地球本影中,若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则为月全食;若仅从地球本影边缘通过,只有一部份月面被遮,则形成月偏食;若月球全部位在地球半影中,则为半影月食。半影月食的光度变化非常小,除非用比较灵敏的摄影器材或光度观测仪器,否则不太容易用肉眼看出变化,所以一般都不做预报。

如何观察月食?

★肉眼观看

月食相当容易观察,仅需凭借双眼,以最舒服的姿势、轻松观看月亮即可。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月球已在西方天空,渐渐西沈,所以挑选的观测地点,最好是西方没有障碍物遮蔽的地方。

2019/7/17月偏食,台北地区所见各阶段的方位和仰角示意图。

由于本次月偏食发生时,月球是从地影的南侧通过,故以肉眼观看时,月球北方边缘的明暗与颜色变化会比南方边缘大;对于面朝西方站立的观测者而言,要注意观察月亮的右下角的变化。进入地球本影的部分会呈现红色调,但因已进入曙光时间,所以红色的对比会比较不明显,天文摄影时也要小心调整对比和曝光时间。

除了进入本影的部分要注意红色调之外,在月面的本影与半影交界之处颜色相当特别,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平流层内的臭氧层吸收红色阳光,使照射到月面上的阳光只余蓝绿色光芒而造成的「绿带」,以摄录像方式,更容易看到这个绿带的存在。相关图像与解释,可观赏台北天文馆科学视频:色彩缤纷的月全食

★摄录影

月食摄影基本配备是相机、三脚架与快门线,挑选视野辽阔、没有路灯或建筑物等光害或障碍物干扰的区域,摄影效果会比较好。相机或录像机必须利用脚架或其他物品固定相机后,如果没有快门线者,建议开启自拍功能来拍摄,以免因手按压快门,让图像晃动而显得模糊不清。所有摄影项目均请关闭闪光灯功能。

(编辑/台北天文馆张桂兰)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62577589293849.jpg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于2019年6月25日的记者会上正式宣布,隼鸟二号(はやぶさ2号)将要在7月11日进行这趟旅程的第二次采样任务,以采集人工陨坑中的土壤样本。

自从今年四月隼鸟二号在龙宫小行星制造出人工陨石坑以来,任务科学家们详细的针对陨坑周边地形进行勘查,并在5月30日投放了登陆用标记。因为登陆点的地形起伏不能太大,因此日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评价、演练和拟订计划,终于确定了这次采集任务。

隼鸟二号是利用一组采样器,在短暂接触小行星地面的同时,发射一颗小钢珠,在土壤产生扰动时将样本收入采样盒内。这次的采样任务的目标就是四月时由太空船携带的冲击装置制造的人工陨石坑,希望可以获得小行星较深处、未受太阳辐射风化的土壤,借此得知小行星上头有机分子的组成状况。

隼鸟二号设有三个采样盒,但因为今年2月的采样任务成功,加上登陆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工作,因此目前科学家们并没有第三次的采样计划。隼鸟二号预计在今年11~12月间返航,花费一年的时间将这些样本带回地球,届时将由日本与美国团队一同分析这来自古老太阳系的信。(台北天文馆王彦翔/编译)

资料来源:Astronomy Now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赏方式:肉眼观赏 双筒望远镜辅助观赏 需以口径10公分(4吋)以上的天文望远镜观赏 可拍照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土星和月球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土星合月」,通常是一个农历月之中,土星和月球比较接近的时候。

2019/7/16的15:15土星合月,地心所见的土星位在月球以北仅0.22度(相当于13角分)的地方。不过时值白昼且这两个天体都尚未升起,因此无法观赏。可在7/16晚约19:00以后到7/17凌晨约4:10之间欣赏土星和月亮接近的景象。其中土星刚在7/10过冲的位置,亮度达+0.1等,而月亮是月龄14的满月,亮达-12.5等,且将在7/17凌晨天亮前发生月偏食天象,可一并欣赏。此时的土星和月球均位于人马座中,但因月球位置在天空中移动得比较快,所以时间愈晚,两者离得愈远,到7/17凌晨月偏食开始的时候,土星和月亮已经距离5~6度远了。

2019/7/17凌晨3:30,土星和已经开始月偏食过程的月球所在位置示意图。

2019/7/17凌晨3:30,土星和已经开始月偏食过程的月球所在位置示意图。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