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当从地球中心向外看,水星和金星的赤经经度相同时,称为「水星合金星」,通常是这两颗行星比较接近的时候。 水星和金星是太阳系里「唯二」公转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的行星,故有「内行星」之称,也因在地球轨道以内的关系,所以在地表上观察时,水星和金星通常出现在太阳附近,故而只能在日落后的西方天空,或是日出前的东方天空看到这两颗行星,所以又有「昏星」或「晨星」之称。

由于绕日公转速度快,所以水星和金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动也很快。继2018/3/6的凌晨2时水星合金星之后,2018/3/18上午9时两者再度赤经相同而发生水星合金星事件,此时地心所见的水星位在金星以北约3.9度的地方,比3/6合的时候还要远得多。

此时的金星-3.9等,水星却只有+0.1等,在暮光衬托之下,金星很容易看见,但水星却易被淹没在暮光中。但幸运的是,水星刚在3/15过东大距位置,仰角比较高而容易观察,建议可利用双筒望远镜协助观赏,先找到金星之后,在金星右上方2点钟方向约4度远之处就是水星啰!

1521121415444985.png

2018/3/18傍晚18:20,水星和金星接近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水星和金星恰在3/19陆续合月,其中水星在3/19的凌晨2:09合月,地心所见的水星位在月球以北约7.7度之处,金星则在约1小时后的凌晨3:05合月,地心所见的金星位在月球以北约3.7度的地方。不过这个时间点,水星、金星和月球都在地平面下而看不见。建议可在3/18傍晚观赏金星合水星时,顺便在金星左下方寻找月龄仅1的新月,此时的月亮因亮面面积小,被暮光衬托之下,让新月不甚明显,可以挑战一下;或是在3/19傍晚观赏,月龄2的眉月在金星和水星的左上方,不过距离并不近,不是那么壮观,有兴趣者,还是可以将它们三者一起捕捉下来。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1521031233135461.jpg

英国天文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理论宇宙学中心研究主任史蒂芬·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逝世于剑桥家中。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年仅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就读,后在剑桥大学(Trinity Hall, Cambridge)研究院读宇宙学,指导老师是丹尼斯·夏玛(Dennis William Sciama)。

霍金在理论物理做出很多重要贡献:如与潘洛斯共同发表论文证明,假若宇宙遵守广义相对论并且有足够物质,必定起始于大霹雳奇点。1971年,他发表了3项与黑洞有关论文:第1篇是宇宙可能存在一种原生黑洞,是大霹雳暴涨时,由超高密度质能所形成。第2篇为黑洞无毛定理:不管黑洞来源如何,它只具有三种性质,质量、角动量、电荷。 第3篇是黑洞热力学第二定律,黑洞的事件视界表面面积永不会减少,两个黑洞合并后的表面面积不会小于原先两个表面面积之和。

1974年他提出著名黑洞蒸发理论,认为在事件视界外的邻近区域会出现很多虚粒子对,假若在湮灭前,负能量粒子穿越过事件视界,则正能量粒子可以逃逸,因此能量会被辐射出去,黑洞质量会逐渐减小,这就是黑洞辐射机制。

在21岁霍金还在牛津大学攻读时发生渐冻症,之后身体逐渐瘫痪甚至不能说话,只能依赖语音合成器来与其他人对谈,在身体禁锢下仍能发表重要研究,在科普推广也有所贡献,如1988年发表《时间简史》以大众容易了解的方式解释黑洞宇宙复杂理论,被翻译超过40种语言,发行量高达2500多万册而流传世界各地,成为当时重要的畅销书。

霍金的家人14日上午证实霍金在剑桥自家过世,子女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挚爱的父亲今日过世,我们深感哀伤。他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杰出的人,他的成就将流传多年。 」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Hawking
http://www.bbc.com/news/uk-43396008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1520954755927306.jpg

中国第一个太空站:天宫一号预计将在2018年3月24日至4月19日间坠回大气层。这个重达8.5吨的太空站现在正以每周6公里的速度逐渐降低轨道高度。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其遥测装置在2016年3月失效,去年6月开始失控。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原本计划启动推进器让它在太平洋上空瓦解,但失去遥测系统后无法控制,太空站的坠毁路径将完全由复杂的大气摩擦效应以及太阳活动来决定。

根据预测,天宫一号很可能坠落于南、北纬39°~43°两个区域内,包括南半球的智利、阿根廷、塔斯马尼亚、新西兰,以及北半球的意大利、西班牙和从纽约到加州的带状区域都在坠落区内。

尽管几乎所有站体都会在大气中焚毁,但仍有可能残余坚硬的零件坠落地面。不过自太空时代以来,只在1997年1月22日发生过一起太空零件砸中人的事件,48岁的Lottie Williams在晨跑时被Delta II火箭的一小块金属残屑击中左肩,不过她并未受伤。

在天宫一号坠回之前,台湾北部最后能看见它的机会在3月15日傍晚19:13左右,它会从天空西北方向西南方缓缓掠过,亮度1.3等,接近夏季大三角中天津四的亮度。如果到3月底时天宫一号还没坠落,那么3月28日天亮前还有机会看到它从天顶向东北方地平面飞过,亮度可达到-0.1等,接近织女星的亮度。

1520955276113750.png

3月21日春分前后恰好也是观赏「黄道光」的好时机,可以在日落后两小时左右观察西方天空,隐约可见三角锥状的微光,就是散布在黄道上的尘埃反射阳光所形成的黄道光。

1520955633877320.jpg

资料来源:
1.天宫一号轨道资料:http://www.heavens-above.com/orbit.aspx?satid=37820
2.航天器无控再人大气层:http://www.cmse.gov.cn/col/col1819/index.html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2.jpg vtype_3.jpg vtype_4.jpg

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故有「内行星」之称。从地球上观看,这两颗行星常在太阳左右,仅能在清晨日出前或傍晚日落后的短暂时机观看,因此常有「晨星」与「昏星」之称。而水星另有「辰星」的别称。

其中,当水星或金星来到所谓的「大距」位置,即太阳-水星或金星-地球三者成直角,水星或金星位在直角位置时,从地球上所见的水星或金星离太阳最远,日出或日落时所见的水星或金星仰角最高,最容易观看。其中,当水星或金星位在太阳以东时称为「东大距」,见于日落后的西方天空;位在太阳以西时为「西大距」,见于日出前的东方天空。且当水星或金星位在大距位置时,望远镜下所见的水星或金星,大约是半圆形的弦月状。

2018/03/15的23:10,水星达今年第1次东大距位置,此时水星与太阳之间的日距角约为18.4度,日落时在西方的仰角约15度,亮度约-0.3等,受日暮晖光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看见。建议可用双筒望远镜或拍照方式协助观赏,可先找到明亮的金星,水星就在金星右上角约4度远之处。

1520952685187833.jpg

2018年日落时所见的水星仰角与方位。取自2018年天文年鉴。

如果能利用望远镜放大观察水星,可看到本次水星东大距时的形状为比半圆凹一些的形状,亮面比例为45.4%(或说相位为0.45)。这是因为水星轨道比较椭圆,轨道倾角达7度,使得东大距或西大距位置时,地球所见的水星常是比半圆形凹一些的眉月状或凸一些的凸月状。不过此时的水星视直径只有7.4角秒,最好使用口径2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来观察其盘面的形状。

另外,本次水星东大距时,金星恰在水星左下方不到5度的地方,可在同一双筒望远镜视野内同时看到水星和金星,所以也可以一并欣赏喔!

1520953490559497.jpg

2018/3/15水星东大距时所在位置和外貌示意图。
以上示意图由Stellarium软体产生。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3.jpg vtype_4.jpg

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由于体积庞大,轨道高度不高,所以当它从太阳或月亮前方通过时,在明亮的日面或月面衬托下,可以看到ISS剪影通过日面或月面,相当有趣。由于ISS体积大小有限,所以每次ISS凌日或凌月发生时,在地球上只有很窄的区域能见到,亦即:下方各预报图中的蓝色带状通过的地点才可见ISS凌月现象,红色带状则是ISS凌日可见地带,蓝带或红带以外区域不可见。而每次凌月凌日事件给予的星数(★)愈多者,表示ISS所见的视直径相对于日面或月面愈大,观测条件愈好。

不过提醒大家:观赏ISS凌日等同于太阳观测或日食观测,必须在望远镜前方加装专用太阳滤镜,才能透过望远镜观赏或拍摄,或是利用投影方式进行观察,否则会造成眼睛永久性损伤!ISS凌月则没有像太阳那样的限制。

以下为透过ISS TRANSIT FINDER网站所获得之台湾地区在2018/03/15的ISS凌日预报,其中:

时间:2018/03/15 7:05-7:06
星数:本次的ISS轨道高度很高,视直径很小,比较不易看清ISS外观,但凌日的时间长,地面的凌日带宽度宽,可以见到的区域较多,凌日星数为★★
ISS视直径~23″;
ISS距离:1176 km
凌日带宽度:
25 km
可见ISS凌月时间:~2.4 sec
可见地区所经县市:澎湖、台南、高雄、屏东、台东。
更详细的资料与经过地区地图,可直接点选ISS TRANSIT FINDER网站观看。(https://transit-finder.com/

1520951796982406.jpg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矩尺座Gamma流星雨(γ–Normids,118 GNO)是每年固定发生的小流星群之一,一般发生时间介在2/25~3/28之间。2018年极大期预测落在3/14,不过因这群流星雨数量很少,平均ZHR只有6以下,几乎与偶发流星没两样,而且流星本身并不亮,平均在3等以下,只能以望远镜或录影的方式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矩尺座的位置非常南边,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北半球可以看见的流星数量会比纬度较南或南半球的地区更少,所以虽然今年极大期已近农历月底,仅天亮前有月亮影响,但仍不推荐国内观赏。

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21时18分,直径77公里,光度13.43等779号小行星尼娜(Nina)掩双子座11.7等恒星TYC 1325-01895-1,历时7.6秒,减光1.91等。利用口径10公分以上的望远镜便可同时观察到小行星尼娜和被演恒星两者接近、掩蔽、再分开的过程。

1520754647888661.jpg

尼娜是一个相当大,围绕太阳运行的主带小行星。它于1925年1月14日由格里高利·诺伊明(Grigory Neujmin)发现,并以他的妹妹,数学家Nina Nikolaeva Neujmina(1877-1956)命名。

格里高利·诺伊明(1886年1月3日-1946年12月17日)是格鲁吉亚-俄罗斯天文学家,原籍佐治亚 第比利斯,是小行星的发现者,在20世纪上半叶普尔科沃和西梅兹天文台的彗星。

由于掩星时间非常短,建议最好使用校过时的录影设备,加在望远镜后方进行观测,录影设备的时间误差勿超过1秒钟。观测结果,连同观测者姓名、观测地点(经纬度与海拔高度)、仪器等,可寄给张学军bg2cr@sohu.com。其他详细预报资料与星图请参见Steve Preston掩星预报网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 丨 观测方式:vtype_1.jpg vtype_4.jpg

根据国际电波卫星组织(AMSAT)公布的轨道预测,3月11日(周日)傍晚18:31左右,在桃园国际机场及中坜地区将出现瞬间亮度高达天狼星500倍的暴亮光点『铱闪光』!民众可在预报时间前开始注视天空正南方仰角约50度处,即可看到这个奇特的现象。

这次铱闪光除了桃园国际机场外,桃园、中坜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特别提醒欲观赏的民众最好避开机场地区,才不会被庞大建物阻挡或干扰机场运作,亦勿使用雷射笔(激光笔)等以免发生危险。

『铱闪光』既非不明飞行物体也无危险性,而是名为『铱』的通讯卫星,将阳光集中反射至特定地区所造成的现象,虽然仅持续数秒钟,但发生在傍晚时格外明显,易生混淆或造成误判,其实卫星距离地面高度约930公里。

1520743770820623.jpg

1520744618941844.jpg

1520747016133861.png

发布单位:星明天文台

  2018年3月9日上午,徐建林、张宓、张小卫、赵经远、刘伟根利用PSP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当天凌晨拍摄的图片,在位于猎犬座的PGC48989星系附近发现一可疑目标,发现时亮度约16.8星等,经阮建高查验,由张宓上报TNS。内部编号PSP18B,候选体编号AT 2018acj。

  发现者:徐建林、张宓、张小卫、赵经远、刘伟根、阮建高、高兴。

  TNS链接:https://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8acj

  下图为发现时的图片:

SN 2018acj Discovery Image.jpg

  2018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光谱验证,由林含、李文雄、王晓峰、芮黎明、向丹凤(清华大学)、张天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张居甲(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先生发布在ATel #11393公报上确认为IIP型超新星,该目标因此获得超新星编号SN 2018acj。

1520737803557858.png

ATel #11393公报

  我们报告两个暂现源SN 2018aca(=ASASSN-18ew)(ATel#11391)和SN 2018acj的光谱分类,它们分别由全天自动化超新星巡天(ASAS-SN)和星明天文台巡天计划(XOSS)发现。它们的光谱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BFOSC)分别于2018年3月9.7日和2018年3月9.8日拍摄获得。在用光谱比对工具SNID(Blondin & Tonry, 2007, ApJ, 666, 1024)进行光谱拟合的基础上,我们的分类细节如下:

  (1)SN 2018aca(=ASASSN-18ew)与标准的Ia型超新星SN 1998aq达到最大亮度5天时的光谱相拟合。考虑到其宿主星系的红移值为0.0435,可以从Si II 635.5吸收谱线的最小值推断出约11700公里/秒的膨胀速度。这个光谱分类也发布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TNS网站上:https://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8aca

  (2)SN 2018acj(=PSP18B)与IIP型超新星SN 1999em达到最大亮度前1天的光谱相拟合。由于其宿主星系UGC 8733的红移值为0.0078,可以从Ha吸收谱线的最小值推断出约6000公里/秒的膨胀速度,这就暗示了SN 2018acj属于IIP型超新星中的慢速亚类。这个光谱分类也发布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TNS网站上:https://wis-tns.weizmann.ac.il/object/2018acj

1520738766898025.png

SN 2018acj TNS网页

  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opular Supernova Project,PSP),是由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合作开展的面向普通大众的宇宙新天体搜寻项目之一,是首次基于国内业余天文观测数据策划实施的全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是专业天文队伍和业余天文队伍深度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

  该项目的初衷是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即使您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您只是一名小学生。

  至此,PSP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已累计发现22颗超新星及新星候选体,其中16颗获得光谱认证。

  让我们祝贺各位发现者!

  欢迎加入公众超新星搜寻,开始您的超新星搜寻之旅:http://psp.china-vo.org/

发布单位:北京天文馆

1514712115863432.jpg

  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天文学会、《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18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预赛定于3月24日14:00至15:30在全国若干城市的考点同时举行。

  根据预赛考点的申请情况和报名考生的分布情况,组委会确认以下承办单位为预赛考点: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中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初中部)、贵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考点设在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初中部)、湖南省天文协会(考点设在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山东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高区一中)、上海市进才中学、天津科学技术馆(考点设在天津中学)、新疆博乐市第二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新疆天文学会(考点设在新疆天文台)、新疆伊宁市第三中学、云南昆明滇池中学、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自2018年3月7日起,各地考生可以登录http://cnao2018.bjp.org.cn开始选取考点并打印准考证。考生选取考点并打印准考证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18日24时。逾期未选择考点并打印准考证的同学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准考证打印系统支持学生自行选择考场,不做硬性要求。各考点实际报考人数以学生选择意向为准。如果实际选取某考点的考生人数过少,组委会将酌情调整。最终考生信息将于打印系统关闭后发给各考点负责老师。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组委会对本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特此通报。

北京天文馆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组委会
2018年3月6日